汽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及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的影响
汽车发动机的燃烧特性与排放控制方法
汽车发动机的燃烧特性与排放控制方法汽车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燃烧特性以及掌握有效的排放控制方法,对于提高发动机的效率、减少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汽车发动机的燃烧特性主要包括燃烧过程、燃烧速度和燃烧温度等方面。
燃烧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着火延迟期、快速燃烧期和后燃期。
着火延迟期是指燃料从开始喷射到开始燃烧的时间间隔,这个阶段的长短会影响燃烧的稳定性和发动机的性能。
快速燃烧期是燃料燃烧的主要阶段,燃烧速度快,释放的能量多。
后燃期则是燃烧的末期,此时燃烧速度较慢,释放的能量相对较少。
燃烧速度取决于燃料的性质、混合气的浓度和温度、气缸内的压力等因素。
一般来说,混合气浓度适中、温度较高、压力较大时,燃烧速度会加快。
燃烧温度对发动机的性能和排放有着重要影响。
温度过高会导致氮氧化物(NOx)的生成增加,而温度过低则会使燃烧不完全,产生一氧化碳(CO)和碳氢化合物(HC)等污染物。
汽车发动机的排放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碳氢化合物(HC)、氮氧化物(NOx)和颗粒物(PM)等。
这些排放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
CO 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它会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降低血液的输氧能力,导致缺氧。
HC 包括多种有机化合物,它们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可能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NOx 是形成酸雨和光化学烟雾的主要物质之一。
PM 则会对人体的肺部造成损害,引发呼吸道疾病。
为了控制汽车发动机的排放,采取了多种方法。
首先是优化发动机的燃烧过程。
通过改进进气系统、喷油系统和点火系统等,使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更加均匀和充分,从而减少污染物的生成。
例如,采用电子控制燃油喷射技术可以精确控制燃油的喷射量和喷射时间,提高燃油的利用率,降低排放。
其次是使用尾气净化装置。
常见的尾气净化装置有三元催化转化器、颗粒物捕集器等。
三元催化转化器可以将 CO、HC 和 NOx 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CO₂)、水(H₂O)和氮气(N₂)。
二、可燃混合气
主讲:邹鹏
第五章: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
一、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表示方法
可燃混合气体浓度:可燃混合气中空气与燃油的比例称为可 燃混合气体成分或可燃混合气体浓度,通常用过量空气系数 (中国采用)和空燃比(欧美一些国家采用)表示。 过量空气系数:燃料燃烧时实际供给的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 之比。比值等于1是理想混合气,比值小于1为浓混合气,比 值大于1为稀混合气。 空燃比:是混合气中空气与燃料之间的质量的比例。一般用 每克燃料燃烧时所消耗的空气的克数来表示。标准值为14.7, 比值等于14.7成为理想混合气或化学计量空燃比,比值小于 14.7称为浓混合气,比值大于14.7称为稀混合气。
二.可燃混合气的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浓混合气 α 〈1 α =0.88时,发动机发出的功率最大,因为这种浓度的混合气 中汽油分子密集;相应于最大功率的 α 值是不一样的一般为 0.85~0.95。 (2)标准混合气 α =1 和α =0.88相比,燃烧速度有所降低功率减小2%,耗油率约 增加4%。 (3)稀混合气 α 〉1 α =1.11时,耗油率最低,发动机经济性最好,一般为 α =1.05~1.15。 (4)α 〈0.88的混合气称为过浓混合气; α 〉1.11的混合气 称为过稀混合气。混合气过浓或过稀,都会使发动机功率降 低,同时耗油率也增加,而且还会出现使发动机起动困难或 熄火等不良现象。
各工况具体要求:
(1)起动工况:多而浓 α =0.2~0.6;原因是冷车起动时, 汽油蒸发条件差。
(2)怠速工况:少而浓 α =0.6~0.8;原因是发动机对外 不输出功率,仅克服内部阻力,以最低稳定转速运转,速度 约为300~400r/min。 (3)小负荷工况:稍浓 α =0.7~0.9; (4)中等负荷工况:较经济的混合气 α =1.05~1.15;原 因是汽车大部分时间都在这个时间里故经济性是主要的。 (5)大负荷和全负荷:较浓的混合气 α =0.8~0.9;原因是 要求发出最大功率。 (6)加速工况:额外供给汽油,原因是节气门突然加大。
发动机原理第五章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
发动机原理第五章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汽油机是一种内燃机,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将空气和汽油混合后,利用火花塞点火将混合气体燃烧产生的能量转化为机械能。
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是通过进气管、节气门和进气道来完成的。
当驱动节气门打开时,汽油喷油器会喷射适量的汽油进入进气道中。
同时,空气经过进气管进入气缸。
汽油和空气在进气道中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体。
混合气的形成过程中有几个关键参数需要控制,例如进气量、燃料喷射量和混合气的浓度。
进气量取决于节气门的开度,而燃料喷射量则由喷油器决定。
为了保证混合气的浓度适中,汽油机通常会配备一个氧传感器,根据氧气浓度的反馈来调节喷油量。
这样可以确保混合气的化学组成接近于最佳的燃烧比例。
燃烧是汽油机中最关键的环节,也是产生动力的过程。
当混合气被点火后,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会向外膨胀,推动活塞运动,驱动曲轴旋转。
混合气的点燃是通过火花塞完成的。
火花塞由中心电极和接地电极组成,中心电极中的电火花将混合气点燃。
燃烧的过程主要包括点火延迟期、燃烧期和尾气期。
点火延迟期是指在点燃混合气之前,混合气在活塞顶部开始自燃的时间。
延迟期的长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混合气的浓度、温度、压力等。
燃烧期是指混合气完全燃烧的时间,这一阶段混合气的能量会被释放并用于驱动活塞运动。
尾气期是指废气在活塞向下运动排出气缸的时间。
为了提高燃烧效率,汽油机通常会采用一些技术来增加混合气的起燃性、均匀度和稳定性。
例如,在进气道中安装气流直通装置可以提高混合气的均匀度;在燃烧室中设置喷油器可以将燃油直接喷到燃烧室中,提高了起燃性;通过调整点火提前角度可以改变燃烧时机,提高燃烧效率。
总结起来,汽油机混合气的形成和燃烧是通过控制进气量、燃料喷射量和混合气的浓度来实现的。
混合气的形成需要一系列的控制和调节来确保混合气的化学组成接近于最佳的燃烧比例。
燃烧则是通过点火将混合气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从而驱动汽油机工作。
浅谈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与故障诊断(1)
文 、 图/ 天林 阮
笺
y
一
图3 过 量 空 气 系 数 三 维 图
在 保 证 发 动机 动 力性 能 有 效 发挥 3 )。理 论上 1 g 质量 的汽 油 完全燃 烧 时 ,混 合 气 较 稀 , 燃 烧 最 完 全 , 经 k 的前 提 下 ,获得 最 大 经 济性 和 最 佳排 所需的空气为1. k , 即 =1., 4 g 7 4 7 济 性 最 好 ,称 为 经 济 混 合 气 ; 当
|
度较 大 。 当负荷 不 变 ,只是 转 速 和温 度 改变 时 ,混 合 比的 变化 较 轻 微 。可 燃混 合 气 浓 度在 形 成过 程 中受 多 种 因 素影 响 ,其 中 ,汽 油 的 蒸发 性 能 影 响
2 \ }
\ 、
表 示 空 燃 比 。而 在 俄 罗斯 等 东 欧 国
0 O 快 ,燃 烧速 率 最 大 ,燃 烧 温 度和 压 力
O
的 细微 油雾 分 子 ,需 适 当的 比例 及 相 由于 火焰 传 播速 度降 低 较 多 ,使 燃 烧 最 高 ,发动 机 的 有效 功 率 最 大 ,称 为
关 的技 术参 数控 制 。
迟 缓 ,补 燃 量 增 多 ,动 力性 和 经 济 性 功 率 混 合气 ,此 时 ,废 气 中的C 和未 0
严 重 过 稀 ,燃 料 分 子 可燃 混 合 气 严 重缺 氧 ,使混 合 气 无 法
距 离 过 大 ,混 合 气 中 燃烧 ,称 为火 焰传播 La。 I R
火 焰 将 不 能 传 播 ,发 动机 不 能 稳 定 工 作 , 为保 证 发 动 机 最大 功 率 和 最 大 转
使汽油柴油充分燃烧的措施
使汽油柴油充分燃烧的措施
汽油和柴油的充分燃烧对于发动机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非常重要。
以下是使汽油和柴油充分燃烧的措施:
1. 风量调节:充分的氧气是燃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准确地控
制进气口气流量可以保证足够的氧气进入发动机内部,从而实现
充分燃烧。
2. 喷油量调节:因为燃料的不同,需要不同数量的燃料才能充
分燃烧。
喷油嘴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燃油
使用效果。
3. 发动机升温:低温度下,燃油难以充分燃烧。
因此,保持发
动机处于适宜的温度是保证燃烧充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4. 混合气浓度调节:混合气浓度是影响燃油燃烧的又一关键因素。
必须准确地配制混合气才能实现最佳燃油使用效果。
5. 点火时机调节:点火时机的准确调整可以帮助燃料充分燃烧。
发动机必须在正确时间点上进行点火,否则就会发生提前或者延
迟点火的情况,从而影响燃烧效率。
6. 定期更换空气滤清器:空气滤清器能够把油漆沙子等杂质过
滤掉,保证了进入发动机内部的空气是干净的。
这可保证空气充
分进入往往使得燃油充分燃烧。
7. 合理更换火花塞:通过对火花塞的定期更换还可以使发动机更快地进行燃烧,进而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总之,采取以上措施可以保证汽油和柴油的充分燃烧。
这不仅可以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还可以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并降低废气污染和燃油浪费。
发动机的工作循环详解
发动机的工作循环详解发动机是现代交通运输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相信大家对于发动机已经有一定的了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
一、工作循环的概念工作循环是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气缸内空气燃烧的完整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这四个阶段按照一定的顺序循环进行,保证发动机能够正常工作。
二、进气阶段进气阶段是指发动机在工作过程中通过气门将外界空气引入气缸内。
在进气阶段,活塞向下运动,气门打开,气缸内的压力低于外界,空气通过进气道进入气缸,同时混合气也随之形成。
三、压缩阶段压缩阶段是指进气阶段之后,活塞向上运动将气缸内的空气压缩。
在压缩阶段,气门关闭,活塞向上移动,使得气缸内的空气被压缩,同时温度也随之升高。
压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空气的温度和压力,以利于后续的燃烧过程。
四、燃烧阶段燃烧阶段是指压缩阶段之后,点火塞点火引燃空气和燃油混合物,产生爆发力推动活塞向下运动。
在燃烧阶段,点火塞发出火花将混合气点燃,产生高温和高压的气体,燃烧产物通过气缸的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同时驱动曲柄轴输出动力。
五、排气阶段排气阶段是指燃烧阶段之后,气缸内废气通过排气门排出。
在排气阶段,活塞向上运动,排气门打开,高温废气通过排气道排出气缸。
废气的排出让气缸内重新形成低压状态,为下一个工作循环的进气阶段做好准备。
六、工作循环的影响因素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1. 排量:发动机的排量决定了每个循环气缸内可进入的空气和燃油混合物的体积大小,从而影响燃烧过程的效果。
2. 汽缸数:汽缸数越多,每个循环中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体和废气排出的效率越高。
3. 气门间隙:气门间隙对于气门的开启和关闭时间有重要影响,过大或者过小的气门间隙都会影响进气和排气的效果。
4. 点火方式:点火方式的选择直接影响到燃烧效率,目前主要有电火花点火和压缩火花点火两种方式。
5. 混合气浓度:混合气的浓度对燃烧效果有很大影响,过浓或者过稀的混合气都会影响发动机的性能。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2. 中等负荷工况
中等负荷工况是指节气门开度为25%~85%的各种转速工况。 在此工况下,由于节气门有足够的开度,进入气缸的混合气数 量增多,燃烧条件好,如果只考虑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应供给较 稀的经济混合气。但在当前发动机压缩比较大的情况下,稀混合气 容易产生过多的氮氧化物(NOx)排放,为了控制发动机的排放污染, 同时保证排气管中的三效催化转化器能正常发挥作用,在中等负荷 工况下也必须使用理论混合气。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2. 稀混合气(α>1)
要使混合气中的汽油都能完全燃烧,混合气必须是α>1的 稀混合气。当混合气适当稀时,可使发动机的经济性最好,这 种混合气称为经济混合气。
如果混合气过稀(α>1.15),虽然混合气中的汽油可以保证 完全燃烧,但是,由于过稀的混合气燃烧速度低,在燃烧过程 中,有很大一部分混合气的燃烧是在活塞向下止点移动时进行 的,会使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都相应变坏。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一)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表示方法
可燃混合气浓度可以用空燃比(A/F)或过量空气系数(α)来表示。
空燃比就是可燃混合气中所含空气和燃料的质量的比,即
A/F=空气质量(kg)/燃料质量(kg)
(1-1)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二)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1. 理论混合气(α=1)
理论混合气是理论上燃料完全燃烧的混合气浓度。但 实际上,由于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汽油不可能及时与 空气绝对均匀混合,实现完全燃烧。因此,理论混合气既 不能实现最佳的燃油经济性,也不能获得最高的动力性。 但理论混合气燃烧后的排气能在排气管中的三效催化转化 器中获得最佳的综合净化效果。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浅谈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与故障诊断(2)
使空 气滤 清 器与化 油器 脱开 。 将 加 浓 手 柄 慢 慢 打 开 (I 图 见 8 ,或 慢 慢 关 闭 阻风 门 , 可燃 混 合 ) 气 变浓 ,如 发动 机 转速 明显 上 升 ,说 明该 车 可燃 混 合气过 稀 。
在 水冷 机 进 气管 头 上 串按 一 只 三通 与 负 压接 头 连接 , 插 上 橡胶 软 管 ,用 住 橡 胶管 1 3,在 加 的 同时 ,进行试验
根 据 故 障现 象 ,使 用 万 用表 检 测 半波 稳 压 整流 器的 运行 工 况 ,就 可 发
国产 中 、小 排 量 摩托 车 多 配置 使
摩 托 车 在 运 行 当 中 ,半 波 稳 压 整 现并 确 认 故障 疑 点 ,再 通 过 更换 半 波
稳压 整 流 器 ,彻 底 排 除故 障 。部 分 摩
n 浓 于柄 ¨ 三
图7 检验水 冷机踏板 车可燃 混合气 浓度
机 ,右 手缓 慢 加 大油 门 ,左 手 慢慢 松
如没 有 三 通 件 ,可 将 负压 开 关 的 源 ,使 负压 开关 不 下 油 ,再 起 动发 动
开 ,如 发 动机 转 速 上升 较快 ,说 明可 负压管用细绳扎 紧,使 摩托车技术 4 2 1 .8 0 10 图8 打开加浓手柄
;
÷鞴
团回— 固
照 明亮 度 不足 ,给 摩托 车 夜 间行 驶 带
更换半 波稳压 整流器后的检测确认
文/ 专政 徐
来 不 便 ;2 )交 流 工 作 电 压 过 高 ,损 坏前 照灯 等交 流用 电设 备 。
况 ,分 别予 以检修 。
述 方法 相 似 ,摩 托 车停 车 ,待发 动 机
第二节 可燃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工作的影响
表示方法分空燃比和过量空气系数 混合气中空气质量(kg)
空燃比= 混合气中燃油质量(kg) 燃烧1kg燃料所实际供给的空
气 过量空气系数=
完全燃烧1kg燃料需的理论空 气
一、可燃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性能的影响 1、标准混合气 (φa=1) 不能完全燃烧 2、稀混合气(φa>1) 可以完全燃烧 3、浓混合气 (φa<1) 不完全燃烧 4、燃烧极限 太浓φa<0.4,太稀φa>1.4
2、车用汽油机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各不相同
1)、稳定工况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怠速和小负荷工况
稀
中等负荷工况
经济性要好
大负荷和全负荷工况
动力性要好
2)、过渡工况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冷起动工况
浓
暖机
浓---稀
加速工况
浓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感谢亲观看此幻灯片,此课件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谢谢配合!
5、功率,油耗与过量空气系数的关系 1)、功率点和经济点不对应,动力性和经 济性矛盾 2)、可燃混合气过浓或过稀,动力性经济 性都不好 3)、可燃混合气浓度在0.88—1.11最有、汽油机的工作特点: 1)、工况变化范围很大, 2)、大部分时间是在中等负荷工作
汽车产生一氧化碳原理
汽车产生一氧化碳原理汽车产生一氧化碳的原理主要是由于燃油氧化不完全。
当氧气不充足时,会产生一氧化碳。
混合气浓度大及混合气不均匀都会使排气中的一氧化碳增加。
此外,在低温情况下汽油蒸发不好也会影响燃烧不完全,导致一氧化碳排放增加。
一氧化碳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1.环境影响一氧化碳是一种有害气体,它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两个方面。
大气中的一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加剧温室效应,从而影响全球气候。
同时,一氧化碳还会与大气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形成二次污染物,如光化学烟雾等,进一步恶化空气质量。
2.人体健康影响汽车排放的一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长时间暴露在高浓度一氧化碳环境中,会导致人体出现头晕、乏力、恶心等症状。
严重时,还可能引发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儿童、老年人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更容易受到一氧化碳的危害。
减少汽车一氧化碳排放的措施1.提高燃油品质提高燃油的品质是降低一氧化碳排放的有效手段。
优质的燃油燃烧充分,能有效减少一氧化碳的产生。
我国已经对燃油质量进行了严格的标准规定,并要求加油站必须销售符合国家标准的燃油。
2.提高发动机燃烧效率发动机燃烧过程中,混合气的浓度和燃烧速度对一氧化碳的生成有很大影响。
采用先进的燃烧系统、提高发动机的燃烧效率,能有效降低一氧化碳排放。
例如,缸内直喷、可变气门正时等技术都有助于减少一氧化碳的排放。
3.尾气净化装置安装尾气净化装置是减少汽车排放一氧化碳的重要措施。
尾气净化装置主要包括氧化剂和催化剂,它们能将一氧化碳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尾气净化装置,如催化器、颗粒捕集器等。
4.电动汽车的推广电动汽车无尾气排放,是减少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的理想选择。
近年来,我国政府大力推广电动汽车,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清洁能源汽车。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市场份额将逐步扩大,从而有效降低汽车尾气排放的一氧化碳含量。
5.加强监管和法规制定政府应加强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管,加大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可燃混合气的成分及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_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_[共2页]
当 α=1 时,理论上汽缸中所含空气中的氧正好能使其中的燃料完全燃烧。但实际上由于汽缸 中可燃混合气的成分不可能绝对均匀地分布,以及残余废气的存在而影响火焰中心的形成和火焰 的传播,而使 α=1 的可燃混合气不可能完全燃烧。
2.稀混合气(a > 1)
当 α > 1 时,可使所有的汽油分子获得足够的氧气而完全燃烧。对应于燃料消耗最低时 的可燃混合气称为经济混合气。对不同的汽油机,经济混合气的成分一般在 α=1.05 ~ 1.15 范围内。然而空气过量后,因燃烧速度降低、热损失增加而使平均有效压力和发动机的功 率略有下降。如混合气过稀(图 4-4 中 α > 1.11),会因燃烧速度进一步降低而造成加速性 能变坏,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下降,甚至出现进气歧管回火的现象。因此,不能对发动机供 给过稀的混合气。
可燃混合气的成分及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可燃混合气是指燃料经过雾化、蒸发并与空气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混合物。可燃混合气中汽油 的含量称为混合气的浓度。可燃混合气的浓度通常用空燃比(R)和过量空气系数(α)表示。
一、空燃比
将吸入发动机中空气的质量与燃料质量的比值称为空燃比,用符号 R 表示,空燃比就是燃 烧 1 kg 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量。理论上 1 kg 汽油完全燃烧需 14.7 kg 空气,故对汽油发动机而言, 将空燃比为 14.7 的可燃混合气称为理论混合气;如空燃比< 14.7 则说明汽油有余,称为浓混合气; 如空燃比> 14.7 则说明空气有余,称为稀混合气。
二、过量空气系数
将燃烧 1 kg 燃料实际供给的空气质量与理论上 1 kg 燃料完全燃烧所需的空气质量之比称为 过量空气系数,用符号 α 表示。根据上述定义,α=1 的可燃混合气为理论混合气,α < 1 的为浓 混合气,α > 1 的则为稀混合气。
汽油机各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
汽油机各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汽油机作为内燃机的一种,是目前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中最常见的动力装置之一。
在汽油机的工作过程中,可燃混合气的浓度是非常重要的参数之一。
可燃混合气浓度不仅会直接影响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还会对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排放性能和耐久性产生重要影响。
汽油机在不同的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的浓度要求也各有不同,下面我们来逐一探讨。
1. 怠速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在怠速工况下,发动机的负荷较低,需要燃烧的空气量也相对较少。
此时,如果可燃混合气的浓度过低,容易导致发动机不稳定运转甚至熄火。
怠速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一般较高,通常在13:1到15:1之间,以保证燃烧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 高速高负荷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在高速高负荷工况下,发动机需要更多的动力输出,因此对可燃混合气的需求量也相对较大。
此时,如果可燃混合气的浓度过高,容易导致爆震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和耐久性。
高速高负荷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一般较低,通常在12:1到13:1之间,以防止爆震的发生。
3. 启动和加速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在启动和加速工况下,发动机需要迅速提供足够的动力输出,因此对可燃混合气的需求量急剧增加。
此时,如果可燃混合气的浓度不能迅速达到要求,会导致启动困难或者加速不畅。
启动和加速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一般较高,通常在11:1到12:1之间,以确保发动机可以迅速提供足够的动力输出。
汽油机在不同工况下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要求各有不同,但总体来说,合理控制好可燃混合气的浓度是保证发动机正常工作和提高燃烧效率的关键之一。
在实际的汽车和机械设备维护中,合理调整和控制可燃混合气的浓度将会对提高动力输出、降低排放和延长发动机寿命产生积极的影响。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汽油机的运行过程中,对可燃混合气浓度的合理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控制可燃混合气的浓度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尾气排放,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可燃混合气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可燃混合气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四川省乐山师范学院物电系 胡琦 杨杰摩托车发动机所称可燃混合气即指的是空气与汽油的结合物。
其浓度(成分)对发动机的动力指标和经济指标影响非常大。
它将直接影响用户的使用好坏。
作者在教学、实验(实习)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甚至一些维修技术人员在对化油器、空滤器实施清洗调试维修过程中,总是容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引起用户的不满,严重者还会引发纠纷。
问题的症结在于不了解可燃混合气浓度(成分)对发动机性能有着较大的影响,工作随意性而导致的。
我们希望能够借助本文同大家共同讨论可燃混合气浓度(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以减少维修工作中的误区,提高维修技术水平。
摩托车可燃混合气形成的装置是化油器,化油器的供给规律取决于空气流入规律和燃油的流出规律。
我们知道,汽油必须要蒸发为液态后才能与空气均匀混合,且须在化油器中以很短的时间形成高质量的可燃烧的混合气供给发动机。
一般从理论上认为,1㎏的汽油要完全燃烧所需要的空气为14.8∶1㎏。
所以我们把空燃比为14.8∶1的可燃混合气称之为理论混合气。
如空燃比小于14.8∶1,则提示汽油含量较大,为浓混合气。
将空燃比大于14.8∶1的可燃混合气定义为稀混合气。
事实上不同的燃料,其理论空燃比数值是不相同的。
中国方面是采用过量空气系数(α)来表述可燃混合气浓度(成分)指标。
即:α=———————————————由上式可知,这种表述方法同使用何种燃料无关,将α=1的可燃混合气称为标准混合气;α<1的为浓混合气;α>1的则为稀混合气。
一般来说,可燃混合气的成分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是生产厂家通过试验来确定的。
假定在发动机转速一定和节气门全开的情况下,流经化油器的空气量为一定值。
此时,我们通过改变汽油主量孔的尺寸来改变供油量,就可得到不同的过量空气系数的可燃混合气。
图1就是分别以不同的a值的可燃混合气供入发动机,并测定出相应的发动机的功率(p )和燃料消耗率(g )。
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的构造与维修
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汽油机的燃烧过程及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 性能的影响 现代化油器的构造与维修 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辅助装置的构造与维修
化油器式燃料供给系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
制作:邢世凯 E-mail:hbsdxsk@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加油管 油面指示表传 感器浮子
出油开关 汽油滤清器 汽油箱支架 滤网
汽油箱盖
放油螺栓
加油延伸管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1-密封垫圈 2-盖壳 3-蒸气阀弹簧 4-空气阀 5-空气阀弹簧 6-蒸气阀 7-汽油箱加油口
闭式汽油箱盖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2、检查与清洗
(1)检查
汽油箱应安装牢固,不应有凹陷变形或裂纹,油管连接 应紧固。油箱盖应密封严密,任何部位不应有漏油现象,否 则应查明原因,予以排除。空气阀和蒸气阀应工作正常以保 证油箱内压力正常,以免影响供油。油箱内不应有积水和沉 积物,否则应对油箱进行清洗。 (2)汽油箱的清洗 当汽油箱内有积水、沉积物或其他杂质时,应对汽油箱 内部进行清洗。清洗前,拆下油量传感器等附件,并将油箱 内的残油放净。用5%的烧碱沸水溶液冲洗油箱1~2次,再用 热水冲洗,或用氨水溶液冲洗,洗净后用自然风或压缩空气 将油箱内部吹干。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3)工作原理
空气量孔
主喷管
主量孔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降低主量孔处 真空度作用: 引入极少量的 空气到主喷管 中,以降低主 量孔内外压力 差,从而降低 汽油的流速和 流量。以满足 化油器理想供 油特性。
⑵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2、怠速系统
油道
(1)作用:保证在怠速和很小负荷时供给很浓的混合气。为0. (2)结构:
可燃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性能影响的分析
力。因而 , 汽油机性能的好坏与林业生产密切相关。 影 响汽油机 性能 的 因素很 多。下 面仅 就可 燃混 合气( 以下简称混合气) 浓度与汽油机性能的关 系及 汽油机各种工况对混合气浓度的要求加以讨论 。 混合气浓度是指混合气 中燃油含量 的多少。习 惯上 , 混合气浓度用空气过量系数 表示 :
关 键 词 : 油机 : 燃 混 合 气 ; 汽 可 浓度
中图分类号 :" 6 2 S 7 . /
文献标识码 : B
在 营林 生产 中 , 多作业 机械 以汽油机为配套 动 很
过量而使汽油分子密度减小 , 而均导致燃烧速度降 低的缘故 。对于不 同的汽油机 , 与最 大功率相应 的 值 是不 同的 , 般为 =0 8 0 9 , 常 将与 最 一 .8— .5 通 大功率所对应的混合气称为功率混合气。
气。
\ . | | \ } .
、
.
、
— ’、
‘ . \
1 混合气浓度 对汽油机性 能的影响
混合气 浓度 对汽 油机性 能 的影响 是通过 台架试 验 获得 的。试验 时将 汽油 机 节 流 阀全 开 、 速 固定 转 不动, 这样 流经 化油 器 的空气 量 为一定 值 , 过调节 通
一 一
燃迪 盛 遇金 主塞匿 盒窒 厦量
lk 燃油完 全燃 烧理 论上所 需要 的空气 质量 g 理论 上 , k l g燃油 完全燃 烧需要 l g 5k 空气 。
2
通常将 = l的混合气称 为标准混合气 ; >l
的混合气称为稀混合气 ; < 的混合气称为浓混合 X I l
维普资讯
20 06年 1 月 1
防
护 林
科
技
No ., 0 5 v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油是汽油机的主要燃料。
汽油的抗爆性是指汽油在气缸中避免产生爆燃的能力,即“防爆燃”的能力。 评定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辛烷值。辛烷值高则汽油抗爆性好,反之,汽油抗爆性差。
我国大部分汽车采用92号、95号汽油。
三、汽油的使用性能
1、物理特性:
粘度小、流动性好、自润性差。
2、使用性能指标:
⑴蒸发性:能被蒸发的性能。
2.学生互评
3.做好笔记
4.认真完成作业
5.预习新内容
1.提高自我学习能力
2.学会自我分析、反思
3.提升能力
教学难点
1.掌握燃油系统的功用;
2.掌握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3.掌握可燃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工作的影响;
教学方法:多媒体、PPT、教案、教材、视频
教 学 活 动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军姿站立、清点人数、安全教育
二、任务引入:
发动机的工作状况与哪些内容有关。
三、目标明确:
1.掌握燃油系统的功用;
2.掌握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⑵热值:1kg燃料完全燃烧后所产生的热量。
⑶抗爆性:在燃烧中,避免产生爆燃的能力。(辛烷值越高,抗爆性越强)
3、牌号:牌号越高,抗爆性越强。
四、汽油机燃烧过程
1.正常燃烧 2.不正常燃烧(爆燃、表面点火)
五、非正常燃烧的防止措施
1.防止爆燃的措施 2.防止表面点火的措施
六、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表示方法
1.空燃比2.燃空比
章节内容
汽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及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的影响
课时数
授课时间
201 年 月 --- 日 第 周
教学目标
1.掌握燃油系统的功用;
2.掌握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3.掌握可燃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工作的影响;
4.了解汽油特性。
教学重点
1.掌握燃油系统的功用;
2.掌握汽油机的燃烧过程;
3.掌握可燃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工作的影响;
3.过量空气系数
七、可燃混合气浓度对发动机工作的影响
1)标准混合气=1 2)稀混合气 >1
3)浓混合气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燃烧极限
八、发动机各工况对可燃混合气成分的要求
1.冷起动--------极浓混合气。
2.怠速和小负荷--------少而浓的混合气。
3.中等负荷--------随节气门的开大,混合气由浓变稀。
4.大负荷--------功率混合气。
5.加速--------额外供油。
1.生回答问题
2.认真思考、讨论、分析任务
3.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1.新课讲授
2.知识重难点突出
3.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任务
总结
1.分析本堂课学生存在的问题
2.提问式总结
3.对学生做出评价
4.布置作业
5.安全教育
1.学生自评
3.掌握可燃混合气浓度对汽油机工作的影响;
4.了解汽油特性。
四、任务实施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目的
引入
分析
1.师:发动机的工作状况与哪些内容有关。
2.师根据生的回答引出本节内容
1.生回答问题
2.掌握任务要求
新课引入
任务
实施
一、作用
根据发动机的各种不同工况的要求,配制出一定数量和浓度的可燃混合气,供入气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