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3 第一课时 余弦定理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合集下载

6.4.3第1课时余弦定理-【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1)

6.4.3第1课时余弦定理-【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1)

| 自学导引 |
| 课堂互动 |
| 素养达成 |
| 课后提能训练 |
数学 必修第二册 配人版A版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解析】(1)由余弦定理得: a= 602+60 32-2×60×60 3×cosπ6=
4×602-3×602=60(cm). (2)由余弦定理得:( 5)2=52+BC2-2×5×BC×190,所以 BC2-9BC +20=0,解得 BC=4 或 BC=5.
| 自学导引 |
| 课堂互动 |
| 素养达成 |
| 课后提能训练 |
数学 必修第二册 配人版A版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预习自测】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
(1)余弦定理揭示了任意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因此,它适应于任
何三角形.
()
(2)在△ABC中,若a2>b2+c2,则△ABC一定为钝角三角形. ( )
| 自学导引 |
| 课堂互动 |
| 素养达成 |
| 课后提能训练 |
数学 必修第二册 配人版A版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易错警示 解题漏条件致误
在不等边△ABC中,a为最大边,如果a2<b2+c2,求A的取 值范围.
错解:∵a2<b2+c2,∴b2+c2-a2>0. ∴cos A=b2+2cb2c-a2>0.
| 素养达成 |
| 课后提能训练 |
数学 必修第二册 配人版A版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 自学导引 |
| 自学导引 |
| 课堂互动 |
| 素养达成 |
| 课后提能训练 |
数学 必修第二册 配人版A版

新教材-高中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6.4.3.1-余弦定理

新教材-高中人教A版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6.4.3.1-余弦定理

所以c=3,所以最大边为b,最大角为B,
所以cos B=a2 c2 b2 1 .
2ac
7
答案:- 1
7
探究点三 由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典例3】在△ABC中,如果三边长a,b,c满足a3+b3=c3,那么△ABC的形状为( )
A.锐角三角形
B.钝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以上均有可能
【思维导引】利用a3+b3=c3得到 (a )3 ( b )3 =1,且c为最大的边,通过不等式的
【定向训练】
(2018·全国卷Ⅱ)在△ABC中, cos C 5 , BC=1,AC=5,则AB=( )
25
A.4 2
B. 30
C. 29
D.2 5
【解析】选A.cos C=2cos2C -1=2×( 5 )-21=- ,3在△ABC中,
2
5
5
由余弦定理AB2=CA2+CB2-2CA·CB·cos C,
由余弦定理,可以得到如下推论(变形公式):
b2 c2 a2
cos A=______2_b_c_____;
a2 c2 b2
cos B=______2_a_c______;(第二种形式)
a2 b2 c2
cos C=______2_a_b______.
2.解三角形 一般地,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b,c叫做三角形的_元__素__.已知三 角形的几个_元__素__求其他_元__素__的过程叫做解三角形.
2
又0°<A<180°,所以A=60°.
cos B= a2 c2 b2 =(2 3)2 ( 6 2)2 (2 2)2 = 2 ,
2ac

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6.4.3.1余弦定理课件

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6.4.3.1余弦定理课件

角形(角精确到1 );
(参考数据: 7 2.645 , cos 40.89 0.756 , cos 79.11 0.189 )
简析:
a2 b2 c2 2bc cos A
202 302 2 20 30 cos 30
A
700 a 700 10 7(cm)
a2 c2 b2 cos B
A
b5
c2
cos A 1 sin2 A
1 ( 231 )2 13 .
20
20
由余弦定理得
a2 b2 c2 2bc cos A 52 22 2 5 2 13 16
20
a 4
又 cos C a2 b2 c2 2ab
?
Ca
B
42 52 22
37 0.925
2 4 5 40
综上,A 45 , B 30 , C 105 .
4. 在ABC中 , 已知b 5 , c 2 , 锐角A 满足 sin A 231 ,求C . 20
(精确到1 ).( 参考数据:cos 22.3316 0.925) .
简析:
sin A 231 , 且A 为锐角. 20
(教材P44练习第3 题)
综上,a 41cm , B 106 , C 33.
返回
例2.在ABC中 , a 7, b 8, 锐角C 满足 sin C 3 3 , 14
求B(精确到1 ) .(参考数据:cos 81.7843 0.1429)
解: sin C 3 3 , C 为锐角.
14
A
c3 b8
cosC 1 sin2 C
2bc
2ac
cos C a2 b2 c2 2ab
特例:勾股定理
思考(4): 三角形的三条边,三个角叫三角形的元素 .

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6.4.3余弦定理(共21张ppt)

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6.4.3余弦定理(共21张ppt)

温馨提示:
(1)适用范围:任意三角形. (2)结构特征:“平方”“夹角”“余弦”. (3)简单应用:每个等式都涉及三边和一角四个元素,在等式中可以做到“知 三求一”.
例 1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 5 和 3,它们夹角的余弦值为-35,则三角形的
另一边长为 A.52
√B.2 13
C.16
D.4
探究1 在△ABC中,三个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怎样用a,b和C 表示c? 提示 如图,设C→B=a,C→A=b,A→B=c, 那么c=a-b,①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用|a|,|b|和C表示|c|, 联想到数量积的性质c·c=|c|2, 可以考虑用向量c(即a-b)与其自身作数量积运算. 由①得|c|2=c·c=(a-b)·(a-b) =a·a+b·b-2a·b =a2+b2-2|a||b|cos C. 所以c2=a2+b2-2abcos C, 同理可得a2=b2+c2-2bccos A, b2=c2+a2-2cacos B.
a2+c2-b2 cos B= _________2_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c________ ,
a2+b2-c2 cos C= __________2_a_b________.
例3 若△ABC中,a,b,c分别为角A,B,C所对的边,6a=4b=3c,则cos B
= 15
3
A. 4
B.4
3 15 C. 16
√11 D.16
coAs .C-=15 1134,则最大角B的.-余61弦值是
√C.-17
D.-81
根据题意,由余弦定理可得 c= a2+b2-2abcos C = 64+49-2×8×7×1134=3. 因为a>b>c,所以A>B>C,即A为最大角. 因此 cos A=b2+2cb2c-a2=429+ ×79- ×364=-17.

6.4.3第1课时余弦定理-【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6.4.3第1课时余弦定理-【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2
-2|AB|
2
•|BC|cosB+|BC|
把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线段换成单个小写字母表示有: AB=c,BC=a,CA=b 。 上面式子可以变为:
b2=c2+a2-2பைடு நூலகம்a·cosB
那如果已知的是AC AB 和角A 求BC边了?做法一样吗?
课堂探究
余弦定理
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 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温 故 知 新 回顾上节课所学主要内容:
1、向量在几何中的运用 2、向量在物理中的运用
新课引入
421海里
日 本
1337海里
已知如图,距离怎么求?
?海里
课堂探究
C
已知三角形两边分别为AB和BC,这两 边的夹角为B ,我们能引入向量来表 B 示出第三边吗?
A
AC =AB + BC
他的模又怎么算了?
(D ) A.8
B.2 17
C.6 2
D.2 19
作业练习
3、在△ABC 中,若 AB= 5,AC=5,且 cos C=190,
则 BC=
.
解:由余弦定理得
( 5)2=52+BC2-2×5×BC× 9 , 10
所以 BC2-9BC+20=0, 所以 BC=4 或 5.
作业练习
4、在△ABC中,a︰b︰c=3︰5︰7,求其最大内角.
|AC| =|AB + BC|
课堂探究
C
|AC| =|AB + BC| B
2
|AC| =|AB
+
BC| 2
A
= AB 2+2AB • BC+BC 2

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6.4.3余弦定理课件

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6.4.3余弦定理课件

解:(1)cosC 1 sin2 C 13 14
余弦定理 c2 a2 b2 2ab cosC 9
c 3
(2)cosB a2 c2 b2 2ac
49 9 64 1
42
7
B 90 三角形ABC是钝角三角形.
【方法归纳】 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需要从“统一”入手, 即用转化的思想解决问题,一般有两个思路:(1)化边为角,再进行三 角恒等变换,求出三个角之间的关系;(2)化角为边,再进行代数恒等 变换,求出三条边之间的关系.一般地,若遇到的式子含角的余弦或 边的二次式,则要考虑用余弦定理.
6.4.3 余弦定理
教学目标
1.了解余弦定理的推导过程; 2.掌握余弦定理的几种变形公式及应用 3.能利用余弦定理求解三角形的边、角等问题。
预习教材P42-P43的内容, 思考以下问题: 1.余弦定理的内容是什么?
2.如何证明余弦定理?
3.余弦定理有哪些推论?
探究
在三角形ABC中,三个角A,B,C所对的边分别
2,
2
∴A=45°.
B
解:由题可知:最大角为B, 最小角为A
余弦定理推论cosC a2 b2 c2 9 25 19 1
2ab
30
2
C 60 , A B 180 60 120
A
解:余弦定理b2 a2 c2 2ac cosB 变形a2 c2 b2 2ac cosB
由题a2 c2 b2 3ac可知2ac cosB 3ac
题型2已知三角形三边或三边的关系解三角形 例2 (1)已知△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若a = 2,b= 2,c=2,则角A等于( ) A.90° B.60° C.30° D.45°

6.4.3.1余弦定理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6.4.3.1余弦定理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课中探究
探究点三 利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例3(1) 在△ ABC中,c2 = bccos A + accos B + abcos C,则此三
角形必是(
)
√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钝角三角形
[解析] 由c2 = bccos A + accos B + abcos C,
课中探究
[素养小结] 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一个角解三角形的方法 (1)先利用余弦定理求出第三边,其余的角利用余弦定理的推论求出. (2)用余弦定理的推论求角时,首先求出的是这个角的余弦值,然后 根据余弦函数在(0, π)上单调递减,可得余弦值对应的角是唯一的.
课中探究
探究点二 已知三边解三角形
例2(1) 在△ ABC中,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
(1)利用余弦定理,可解决已知三角形三边求角的问题.( √ )
[解析] 结合余弦定理及三角函数知识可知正确.
(2)在△ ABC中,已知a = 2,b = 3,c = 5,则sin A = 35.( × )
[解析]
cos A = b2+c2−a2 = 9+5−4 =
2bc
2×3× 5
35,∵ 0∘ < A < 180∘
a2 = b2 + c2 − 2bccos A, b2 =__c2__+__a_2_−__2_c_a_c_o_s_B__, c2 =_a_2__+__b_2_−__2_a_b_c_o_s__C_
课前预习
余弦 定理
推论
常见 变形
cos A = b2+c2−a2,
2bc
cos B = c2+a2−b2,

第六章6.46.4.3第一课时 余弦定理PPT课件(人教版)

第六章6.46.4.3第一课时 余弦定理PPT课件(人教版)

必修第二册·人教数学A版
sin (A-B)=0. ∵A、B 为△ABC 的内角, ∴A=B. 又∵C=π3, ∴△ABC 为等边三角形.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必修第二册·人教数学A版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1.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需要从“统一”入手,即使用转化思 想解决问题.一般有两条思考路线:(1)化边为角,再进行三角恒等变换,求出三角 之间的数量关系.(2)化角为边,再进行代数恒等变换,求出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经常用到以下结论: (1)△ABC 为直角三角形⇔a2=b2+c2 或 c2=a2+b2 或 b2=a2+c2. (2)△ABC 为锐角三角形⇔a2+b2>c2 且 b2+c2>a2 且 c2+a2>b2. (3)△ABC 为钝角三角形⇔a2+b2<c2 或 b2+c2<a2 或 c2+a2<b2. (4)若 sin 2A=sin 2B,则 A=B 或 A+B=π2.
cos B=a2+2ca2c-b2=42+×2×3+ 13+2-16=12,
∴B=60°.
∴C=180°-A-B=180°-45°-60°=75°.
必修第二册·人教数学A版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已知三边解三角形的步骤 (1)分别用余弦定理的推论求出两个角; (2)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
必修第二册·人教数学A版
必修第二册·人教数学A版
返回导航 上页 下页
二、余弦定理与基本不等式在解三角形中的综合应用 ►逻辑推理、数学运算 在求周长或面积范围时常用余弦定理转化为边的关系,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解. [典例 2] 已知△ABC 的三内角 A,B,C 所对的边分别是 a,b,c,向量 m=(sin B,1 -cos B)与向量 n=(2,0)的夹角 θ 的余弦值为12. (1)求角 B 的大小; (2)若 b= 3,求 a+c 的取值范围.

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二6.4.3.1余弦定理课件

高一数学人教版必修二6.4.3.1余弦定理课件

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
a2+b2-c2=0
(3)判断三角形的形状(会推导) a2+b2-c2>0
cos A b2 c2 a2 2bc
c2 a2 b2 cos B
2ca cos C a2 b2 c2
2ab
C钝角 C直角 C锐角
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 叫做解三角形(solving.triXXX),
例3.在ABC中,a=2 3,c= 6 2,B 45, 解这个三角形.
[解] 根据余弦定理得,
b2=a2+c2-2accos B=(2 3)2+( 6+ 2)2-2×2 3×( 6+ 2)
×cos 45°=8,∴b=2 2.
人教A版 数学(高中)
中物理 第六章 第4节
6.4.3.1余弦定理
1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索,能证明余弦定理; 2、能够从余弦定理得到它的推论; 3、能够应用余弦定理及其推论解三角形; 4、了解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之间的联系,知道解三角形的
问题的几种情形及其基本解法。
2 课堂导入
定性的角度: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及其所夹的角,根据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个三角形是大小、形状完全确定的;
2 7 3 14
又 C为三角形的内角,且A=120
sin C 1 cos2 C 5 3 14
结论:已知三边可求三个角。
变式1:已知△ABC的三边为 7 :2:1 ,求它的最大内角。
解:不妨设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 7x ,b=2x,c=x
则最大内角为∠A.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
cos A x2 2x2 ( 7x)2 1
c ab
A
b
2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6.4.3 第1课时 余弦定理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6.4.3 第1课时 余弦定理
;
(2)已知△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c=5,B =120°,则b=
.
答案:(1) 7 (2)5 3
解析:(1)由余弦定理,得 BC2=AB2+AC2-2AB·AC·cos
A=12+32-2×1×3cos 60°=7,所以 BC= 7;
(2)由余弦定理,得 b2=a2+c2-2accos B=52+52-2×5×5cos 120°=75,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思维辨析
随堂演练
反思感悟 1.利用三角形的边角关系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需要从
“统一”入手,即使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一般有两条思考路线:(1)先
化边为角,再进行三角恒等变换,求出三角之间的数量关系.(2)先化
角为边,再进行代数恒等变换,求出三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判断三角形的形状时,经常用到以下结论: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画“√”,错误
的画“×”.
①在△ABC中,若a2+b2<c2,则△ABC是钝角三角形.(
)
②在△ABC中,若△ABC是钝角三角形,则必有a2+b2<c2.(
)
③在△ABC中,若△ABC是锐角三角形,则必有a2+b2>c2.(
)
答案:①√ ②× ③√
探究一
第1课时
余弦定理
课标阐释
1.掌握余弦定理及其变形.
2.掌握余弦定理的证明过程.
3.能够利用余弦定理解决有关问
题.
思维脉络


一、余弦定理
1.思考
在△ABC中,三个角A,B,C所对的边分别是a,b,c,设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6-4-3 第1课时 余弦定理 教学课件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6-4-3 第1课时 余弦定理 教学课件
第六页,共十五页。
建构数学 注意:余弦定理适用任何三角形.
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
cos A b2 c2 a2 , 2bc
b2=c2+a2-2ca·cosB c2=a2+b2-2ab·cosC
变形:
cos B
c2
a2
b2

2ca
cos C a 2 b2 c2 。 2ab
cos A b 2 c 2 a 2 2bc
b2 a2 c2 2ac cosB
cos B c 2 a 2 b 2 2ac
c2 a2 b2 2ab cosC
cos C a 2 b 2 c 2 2ab
应用: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第三边
2.已知三条边求三个角
3.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解:a∶b∶c=5∶11∶13, 不妨令 a=5x,b=11x,c=13x,
25 x 2
cosC=
121 x 2 169 x 2 2 5x 11x
=
23 110

思考:
在三角形ABC中,已知a=7,b=10,c=6,判定三角 形ABC的形状
B(90 ,180 )b2a2c2
第十页,共十五页。
a2 b2 c2 2bc cos A
应用二:已知三条边求三个角.
第七页,共十五页。
数学应用
本题已知条件和问题
例1. 开头引例 分别是什么?
量得岛A与岛C距离为1338m,量得岛A与岛B距
离为700m,再利用仪器测出岛A对岛B和岛C(即
线段BC)的张角,最后通过计算求出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B和岛C的
长度.
千岛湖
应用一:已知两边及其夹角求第三边

人教A版(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册(必修2)课件:6.4.3 第一课时 余弦定理

人教A版(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册(必修2)课件:6.4.3 第一课时 余弦定理

解析 ∵(a+b)∶(b+c)∶(c+a)=7∶9∶10,不妨设a+b=7k,则b+c=9k,c+a =10k(k是不为0的正常数),解得a=4k,b=3k,c=6k. 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 C=a2+2ba2b-c2=-2114<0, ∵0<C<π,故 C 为钝角,△ABC 为钝角三角形. 答案 C
得其他元素? 提示 (1)已知两边及其夹角;(2)已知三条边.这两种类型的三角形都可用余弦定理 求解.
2.在△ABC中,已知三边长分别为a,b,c,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提示 不妨设a<b<c,则当a2+b2<c2时,△ABC为钝角三角形;当a2+b2=c2时, △ABC为直角三角形;当a2+b2>c2时,△ABC为锐角三角形.
一、素养落地 1.通过运用向量方法得出余弦定理,培养逻辑推理素养.通过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
本的解三角形问题,提升数学运算素养. 2.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的关系:余弦定理可以看作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可以
看作是余弦定理的特例. (1)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大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锐角. (2)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小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钝角. (3)如果一个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第三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2)顶点式2 f (x) a(x h) k(a 0) ;
(3)零点式1 2 f (x) a(x x )(x x )(a 0) .
课件制作小图标
3、我们可以失望,但不能盲目。 4、自己选择的路、就要把它走完。 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6、原以为“得不到”和“已失去”是最珍贵的,可…原 来把握眼前才是最重要的。 7、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 顾风雨兼程! 8、我走得很慢,但我从不后退! 9、志在山顶的人,不会念山腰的风景. 10、不要轻易用过去来衡量生活的幸与不幸!每个人 的一生都是可以绽放美丽的——只要你珍惜。

6.4.3第1课时余弦定理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第六章

6.4.3第1课时余弦定理课件高一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第六章

b2+c2-a2 cos A= 2bc ,
余弦
a2+c2-b2
定理 推论 cos B= 2ac ,
a2+b2-c2 cos C=____2_a_b____
思考 在a2=b2+c2-2bccos A中,若A=90°,公式会变成什么? 答案 a2=b2+c2,即勾股定理.
知识点二 解三角形
一般地,三角形的三个角A,B,C和它们的对边a,b,c叫做三角形 的 元素 .已知三角形的几个元素求其他元素的过程叫做 解三角形 .
12345
5.在△ABC中,已知a=2,b=2 2 ,C=15°,则c= π 6.
6- 2,A=
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 c2=a2+b2-2abcos C=8-4 3,
所以 c= 6- 2. 由余弦定理,得 cos A=b2+2cb2c-a2= 23, 又A为△ABC的内角, 所以 A=π6.
12345
A.90° C.135°
√B.120°
D.150°
解析 由余弦定理得 cos B=a2+2ca2c-b2=252+×654×-849=12. 又0°<B<180°,所以B=60°,所以A+C=1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若△ABC的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满足(a+b)2-c2
第六章 6.4.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学习目标
XUE XI MU BIAO
1.掌握余弦定理的两种表示形式及证明方法. 2.会运用余弦定理解决两类基本的解三角形问题.

知识梳理

题型探究

随堂演练

课时对点练
1
PART ONE

高中数学必修二(人教版)《6.4.3第一课时 余弦定理》课件

高中数学必修二(人教版)《6.4.3第一课时   余弦定理》课件

三、创新性——强调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3.某人要制作一个三角形,要求它的三条高的长度分别为113,111,15,则
此人
()
A.不能作出这样的三角形
B.能作出一个锐角三角形
C.能作出一个直角三角形
D.能作出一个钝角三角形
解析:设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三边长分别为 a,b,c,利用三角形面积相 等,得到113a=111b=15c,即 a∶b∶c=13∶11∶5,故三角形三边长可设为 13m,11m,5m,m>0,因为 13m 是三角形中最长的边,设它的对角为 A,由 余弦定理得 cos A=5m22+×151mm×21-1m13m2=-12130<0,所以角 A 为钝角.故此人能作出 一个钝角三角形. 答案:D
(1)若已知角是其中一边的对角,可用余弦定理列出关于第三边的一元 二次方程求解.
(2)若已知角是两边的夹角,则直接运用余弦定理求出另外一边,再用 余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其他角.
【对点练清】
1.在△ABC 中,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若 a=3,b=2,cos(A
+B)=13,则 c=
62+6+2 32-4 2×2 6×6+2 3
32= 22,
∵C∈(0,π),∴C=π4.∴B=π-A-C=π-π6-π4=172π,∴A=π6,B=172
π,C=π4.
[方法技巧] 已知三角形的三边求角的基本步骤
【对点练清】 1.已知△ABC 中,a∶b∶c=2∶ 6∶( 3+1),求△ABC 中各角的度数.
(1)余弦定理揭示了任意三角形边角之间的关系,因此,它适用于任何三
角形.
(√ )
(2)在△ABC 中,若 a2>b2+c2,则△ABC 一定为钝角三角形

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6.4.3余弦定理课件

数学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6.4.3余弦定理课件
bsinC 2 abcosC 2
a2 b2 2abcosC
D
AD bsin C bsinC CD bcos C bcosC
BD a bcosC c2 AD2 BD2
bsinC 2 abcosC 2
a2 b2 2abcosC
高中数学
综上,我们得到:在ΔABC中,有
c2 a2 b2 2abcosC
高中数学
余弦定理:
三角形中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 的余弦的积的两倍,即
a2 b2c22bccos A; b2 a2 c22accosB; c2 a2 b22abcosC.
推论:
cos Ab2 c2 a2 2bc
cosB a2 c2 b2 2ac
cosC a2 b2 c2 2ab
高中数学
分析讲授
思考1:在任意三角形中,三角形的边角之间有没有类似的 数量关系呢?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先作如下规定:
角 A 的对边是 a ,角B 的对边是b,角 C 的对边是 c .
高中数学
情况一:当C为直角时,
情况二:当C为锐角时,
情况三:当C为钝角时,
a2 b2 c2
D
AD bsinC CD bcosC,BD a bcosC c2 AD2 BD2
a2 b2c22bccos A; b2 a2 c2 2accosB; c2 a2 b2 2abcosC.
cos Ab2 c2 a2 2bc
cosB a2 c2 b2 2ac
cosC a2 b2 c2 2ab
高中数学
作业布置
练习册:完成P26-27
感谢您的观看
高中数学
知识应用
例1 在ΔABC中,已知 a4,b6 ,C 120 ,则边c=( )

6.4.3 第1课时 余弦定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6.4.3 第1课时 余弦定理(课件)-(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数学(人教版)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 6.4 平面向量的应用
6.4.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第1课时 余弦定理
第一阶段 课前自学质疑
感知新课 确定重点 素养导学
唐代诗人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有名句,“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全诗洋溢着诗人李白经过艰苦岁月之后迸发的一 种激情,这种精神一直被世人视为珍品,我们如何通过行驶的船只测 量远处的某一物体的距离或者在什么方向,结合前面我们学习的向量 知识,我们推导出解三角形的利器——余弦定理.
余弦定理的每个等式中包含四个不同的量,它们分别是三角形的 三边和一个角,要充分利用方程思想“知三求一”.
①根据余弦定理 c2=a2+b2-2abcos C,求出边 c; ②根据 cos A=b2+2cb2c-a2,求出 A; ③根据 B=180°-(A+C),求出 B.
在△ABC 中,若 AB= 5,AC=5,且 cos C=190,则 BC=
D.3
D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 5=b2+4-2×b×2×23,解得 b=3(负
值舍去).
2.在△ABC 中,已知 a2=b2+bc+c2,则 A 等于( )
A.30°
B.60°
C.120°
D.150°C源自解析:由余弦定理,得cos
A

b2+c2-a2 2bc

b2+c2-2bb2c+bc+c2=-12,所以 A=120°.
(1)在△ABC 的六个元素中,已知任意三个元素可求其他元素.
( ×)
(2)当 b2+c2-a2>0 时,三角形 ABC 为锐角三角形.
( ×)
预习验收 衔接课堂
1.△ABC 的内角 A,B,C 的对边分别为 a,b,c,已知 a=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4 .3 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新课程标准 1.借助向量的运算,探索三角形边长与角度的关系. 2.掌握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3.能用余弦定理、正弦定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新学法解读 1.弄清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推导思路,并在此基础
上掌握正、余弦定理的本质. 2.在求解三角形问题时要注意养成作图分析的习惯.
3.利用余弦定理可以解决两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边和夹角或已知三边能直接利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2)若已知两边和一边的对角,可以用余弦定理解三角形.
已知两边及一角解三角形
[例1] (1)在△ABC中,已知b=60 cm,c=60 3 cm,A
=π6,则a=________cm;
(2)在△ABC中,若AB=
2,cos(A+B)=13,则c=
()
A.4
B. 15
C.3
D. 17
解析: cos C=-cos(A+B)=-13.又由余弦定理得c2=a2+b2-
2abcos C=9+4-2×3×2×-13=17,所以c= 17.故选D.
答案:D
2.在△ABC中,a=2 3,c= 6+ 2,B=45°,解这个三角形.
第一课时 余弦定理
[思考发现]
1.在△ABC中,符合余弦定理的是
()
A.c2=a2+b2-2abcos C B.c2=a2-b2-2bccos A
C.b2=a2-c2-2bccos A
D.cos C=a2+2ba2b+c2
解析:由余弦定理及其推论知只有A正确.故选A.
答案:A
2.在△ABC中,已知a=9,b=2 3,C=150°,则c等于
A. 39
B.8 3
()
C.10 2
D.7 3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c= 92+2 32-2×9×2 3×cos 150°
= 147=7 3.故选D.
答案:D
3.△ABC的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已知a=
5,c=2,cos A=23,则b= Nhomakorabea()
A. 2 C.2
B. 3 D.3
解析:由余弦定理得5=b2+4-2×b×2×
解:根据余弦定理得,b2=a2+c2-2accos B=(2 3 )2+( 6 + 2)2-2×2 3×( 6+ 2)×cos 45°=8, ∴b=2 2. 又∵cos A=b2+2cb2c-a2=8+2× 26+2×226-+2 232=12, ∴A=60°,C=180°-(A+B)=75°.
已知三边解三角形
5 ,AC=5,且cos
C=
9 10
,则
BC=________.
[解析] (1)由余弦定理得: a= 602+60 32-2×60×60 3×cosπ6 = 4×602-3×602=60(cm). (2)由余弦定理得:( 5)2=52+BC2-2×5×BC×190, 所以BC2-9BC+20=0,解得BC=4或BC=5.
2.[变条件,变设问]若三角形三边长之比是1∶ 3 ∶2,则其所
对角之比是
()
A.1∶2∶3
B.1∶ 3∶2
C.1∶ 2∶ 3
D. 2∶ 3∶2
解析:设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m, 3 m,2m(m>0),最大角为
A,则cos A=m2+2m3m·32-m 2m2=0,∴A=90°.
设最小角为B,则cos B=2m22+·2m·3m3m2-m2= 23,
[例2] 在△ABC中,已知a=2 6 ,b=6+2 3 ,c=
4 3,求A,B,C. [解] 根据余弦定理,得cos A=b2+2cb2c-a2
=6+2
32+4 32-2 26+2 34 3
62= 23.∵A∈(0,π),∴A=π6,
cos C=a2+2ba2b-c2=2
62+6+2 32-4 2×2 6×6+2 3
32= 22,
∵C∈(0,π),∴C=π4.
∴B=π-A-C=π-π6-π4=172π,∴A=π6,B=172π,C=π4.
已知三角形三边解三角形的方法 先利用余弦定理的推论求出一个角的余弦,从而求 出第一个角;再利用余弦定理的推论(或由求得的第一 个角利用正弦定理)求出第二个角;最后利用三角形的 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
1.余弦定理与勾股定理的关系 余弦定理可以看作是勾股定理的推广,勾股定理可以看作是 余弦定理的特例. 2.余弦定理的特点 (1)适用范围:余弦定理对任意的三角形都成立. (2)揭示的规律:余弦定理指的是三角形中三条边与其中一个 角的余弦之间的关系,它含有四个不同的量,知道其中的三个 量,就可求得第四个量.
[答案] (1)60 (2)4或5
已知两边及一角解三角形的两种情况 (1)若已知角是其中一边的对角,可用余弦定理列出关于第 三边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2)若已知角是两边的夹角,则直接运用余弦定理求出另外 一边,再用余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其它角.
[变式训练]
1.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3,b=
[变式训练]
1.[变条件]已知△ABC中,a∶b∶c=2∶ 6∶( 3+1),求△ABC 中各角的度数. 解:已知a∶b∶c=2∶ 6∶( 3+1),令a=2k,b= 6k, c=( 3+1)k(k>0),由余弦定理的推论,得 cos A=b2+2cb2c-a2= 26×2+6×3+31+2-122= 22, ∵0°<A<180°,∴A=45°. cos B=a2+2ca2c-b2=22+2× 23×+123-+162=12, ∵0°<B<180°,∴B=60°. ∴C=180°-A-B=180°-45°-60°=75°.
∴B=30°,∴C=60°.
故三角形三角之比为1∶2∶3.故选A. 答案:A
3.[变条件,变设问]在△ABC中,已知a2+c2=b2+ac,且 sin A∶sin C=( 3+1)∶2,求角C. 解:∵a2+c2=b2+ac,a2+c2-b2=2accos B. ∴2accos B=ac,∴cos B=12.∵0°<B<180°, ∴B=60°,A+C=120°. ∵ssiinn AC= 32+1,∴2sin A=( 3+1)sin C. ∴2sin(120°-C)=( 3+1)sin C. ∴2sin 120°cos C-2cos 120°sin C=( 3+1)sin C. ∴sin C=cos C.∴tan C=1.∵0°<C<180°.∴C=45°.
2 3
,解得b=3
或b=-13(舍去).故选D.
答案:D
4.在△ABC中,若a2-c2+b2=ab,则cos C=________.
解析:∵a2-c2+b2=ab,∴c2=a2+b2-ab.又∵c2=a2+b2- 2abcos C,∴2cos C=1.∴cos C=12. 答案:12
[系统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