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基金发展监管史
对冲基金进入我国对策论文
![对冲基金进入我国对策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093ee0816fc700abb68fcb1.png)
对冲基金进入我国的对策分析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084-02摘要在现代金融市场中,对冲基金已成为人们经常关注的机构投资者,尤其是它们在几次金融危机中的表现,更令人们不能忽视。
2010年4月16日,股指期货在我国正式挂牌上市交易,开启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全新时代,我国建立了首家对冲基金。
面对新的国内国际形势,加强对对冲基金的认识和了解尤为重要。
本文首先探讨对冲基金的界定、分类和影响,然后论述对冲基金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对冲基金影响监管人民币持续的升值预期、人民币的加速国际化、房地产及股市资产的不断膨胀,对对冲基金而言无疑是莫大的诱惑。
目前,世界经济还处于复苏阶段,不确定因素很多,对冲基金需要在全球寻找一个相对安全的“避风港”,同时获得较高的收益,中国正是他们的重要目标之一。
同时,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股指期货已经在我国正式挂牌上市,并成立了国内首家对冲基金。
在这样的背景下,进一步认识对冲基金的特点,积极应对未来对冲基金的挑战,对维护我国经济稳定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对冲基金的界定和分类对冲基金,也称避险基金或套利基金,是指由金融期货和金融期权等金融衍生工具与金融组织结合后以高风险投机为手段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基金。
对冲基金具有以下特点:有限合伙制,常离岸设立,1%-2%的固定管理费和20%左右的奖金,仅对富人开放,注重绝对收益而不是相对收益。
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对冲基金的激励机制,即对冲基金的管理者收取基金利润的20%左右。
从某种意义上,对冲基金这一名称只是约定俗成的称呼,它描述的是一个仅对富有投资者开放,并在激励机制作用下主要投资于大量金融工具的有限私人合伙投资体。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1998年5月的《世界经济展望》中把对冲基金主要归纳为两大类:1.宏观对冲基金。
即针对制度不完善引起的套利机会进行投机的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https://img.taocdn.com/s3/m/1db1fa0fba1aa8114431d96d.png)
“臭名昭著的”对冲基金—量子基金 臭名昭著的” 臭名昭著的 量子基金
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 )
德国物理学家、量子力学创始人海森堡的量子力学测不准原理, 认为:在量子力学中,要准确描述原子的运动 是不可能的。 索罗斯认为:市场总是处在不确定和不停 的波动状态,很难去精确度量和估计,与不可预 料因素下赌,赚钱是可能的。
对冲基金的特点
筹资方式的私募性
---一般是合伙人制
投资活动的复杂性
--利用各种衍生工具如期货、期权、掉期等,采用各种手段卖空/买空等
投资的高杠杆性
--利用银行信用,在原始资金量基础上几倍甚至几十倍地扩大投资基金
操作的隐蔽性和灵活性
--没有明确投资目标,利用一切可操作的金融工具和组合,以最大程度获利
“臭名昭著的”对冲基金—老虎基金 臭名昭著的” 臭名昭著的 老虎基金
朱利安·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 )
*1980年设立,800万美元 *1998年夏,达到230亿美元的巅峰 *1998年大量卖空日圆,损失惨重 *1998年12月起,近20亿美元短期资金撤出 *2000年3月,被迫结束旗下六支基金业务,老虎基金倒闭
对冲基金投资经典案例—1992年狙击英镑 年狙击英镑
1979年,欧共体组成欧洲货币汇率连保体系 规定各国货币在不偏离欧共体“中央汇率”25%的范围 内允许上下浮动,如果某一成员国货币汇率超出此范围,其他各 国中央银行将采取行动出面干预。 德国马克在东西德统一后走坚,而英国经济不景气导致英镑相对 疲软 量子基金大笔借贷英镑,购买马克,后来英镑暴跌,量子基金在一 个多月净赚15亿美元
**可转债套利 **可转债套利---在可转债价格被市场低估时,可采用
麦道夫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
![麦道夫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99ee7f9fec3a87c24028c4f8.png)
麦道夫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2008 年12 月11 日,美国联邦调查局逮捕了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前董事会主席麦道夫,并指控其犯有证券欺诈行为,涉案金额达500 亿美元。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使得美国金融业遭到重创,许多投资者出于恐慌纷纷赎回投资,麦道夫管理的对冲基金也遭到投资人大规模赎回。
当有客户提出赎回70亿美元时,麦道夫旗下对冲基金的巨大资金漏洞终于暴露出来麦道夫案是美国最大的对冲基金欺诈案,其对金融界产生的负面影响并不亚于1997年美国长期资本公司破产案。
据统计,受麦氏欺诈的遍及全球25个国家,有2900多家机构。
受麦道夫案影响,西班牙金融业巨头桑坦德银行预计损失30亿美元,瑞士金融业预计损失50亿美元,管理对冲基金的联合私人金融公司预计亏损10亿美元。
麦道夫拥有50多年的投资经验,是纳斯达克股票市场的创始人之一,曾担任过多家上市公司的董事,为思科、苹果、谷歌和Sun 等著名公司的融资发展作出过较大的贡献。
麦道夫案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体系存在非常严重且是深层次的问题,因此认真分析麦道夫案产生的根源,对于我国金融体系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麦道夫案根源反思麦道夫之所以能长期欺骗投资者,直至演化为世界上最大的对冲基金欺诈案,其原因在于美国金融系统长期以来存在一些非常严重的深层问题。
1.对对冲基金疏于监管。
十多年来,麦道夫允诺给投资者的收益是每月1%~ 2%,其收益率是近乎一条没有任何波动的直线,这违背了金融学的基本常识。
许多对冲基金经理在研究麦道夫的投资策略后都怀疑其收益率。
资深金融专家Charles Gradante观察到自1996年以来麦道夫的对冲基金收益率仅有5个月份出现下跌,历史上从没有任何基金经理取得如此好的成绩,他断定这样的业绩是不可靠的。
早在1992 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就开始对麦道夫公司的两名员工涉嫌非法销售未经登记的公司股票展开调查,调查发现麦道夫向投资者允诺13.5%~ 20%的高额回报,但是奇怪的是,调查结论认为麦道夫没有“不正当行为”。
美国的风险管理机制
![美国的风险管理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839e4406a6c30c2259019e8c.png)
1、比较1907年美国金融危机与1933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危机管理机制的异同。
背景介绍:1907年3月,美国爆发了交易所危机。
原因是当时兴起的信托投资公司享有许多银行不能经营的业务,政府监管过于宽松,导致信托投资公司过度吸纳社会资金并投资于高风险的行业和股市。
危机爆发时,整个金融市场陷入极度投机状态。
后来流言四起,一些信托公司遭到恶意挤兑。
由于现金短缺,无法向排队等待取钱的储户支付本金和利息,1907至1908年,美国破产的信贷机构超过了300个,共负债3.56亿美元,还有2.74万家工商企业登记破产,共负债4.2亿美元。
1907年的危机中,美国工业生产下降的百分比要高于在此以前的任何一次危机,失业人数最多时估计为500万-600万人,这是以前各次危机中未曾有过的。
危机波及世界许多国家,德、英、法竭力向自己的殖民地倾销商品。
这样一系列危机加剧了英德、法德之间的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危机中孕育。
20世纪20年代,美国证券市场兴起投机狂潮,“谁想发财,就买股票”成为一句口头禅,人们像着了魔似地买股票,梦想着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
疯狂的股票投机终于引发一场经济大灾难。
1929年10月24日,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雪崩似地跌落,人们歇斯底里地甩卖股票,整个交易所大厅里回荡着绝望的叫喊声。
这一天成为可怕的“黑色星期四”(Black Thursday),并触发了美国经济危机。
然而,这仅仅是灾难的开始。
29日,交易所股价再度狂跌。
一天之内1600多万股票被抛售,50种主要股票的平均价格下跌了近40%。
一夜之间,“繁荣”景象化为乌有,全面的金融危机接踵而至: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市场萧条,生产锐减;失业人数激增,人民生活水平骤降;农产品价格下跌,很多人濒临破产。
一场空前规模的经济危机终于爆发,美国历史上的“大萧条”时期到来。
1933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0%,各国工业产量倒退到19世纪末的水平,资本主义世界贸易总额减少2/3,美、德、法、英共有29万家企业破产。
对冲基金风云录
![对冲基金风云录](https://img.taocdn.com/s3/m/403f5c69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d2.png)
对冲基金风云录《对冲基金风云录》在当今的金融市场中,对冲基金已经成为了一种备受瞩目的投资方式。
对冲基金不仅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丰厚的回报,同时也能降低投资风险。
本文将介绍对冲基金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以及对冲基金的优缺点。
对冲基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最早由阿尔弗雷德·琼斯创立。
起初,对冲基金主要利用多头和空头交易实现市场中性,以此获得回报。
随着市场的发展,对冲基金在60年代和70年代逐渐崭露头角。
在70年代的油价危机中,由于买盘逐渐丧失对冲效应,对冲基金开始凸显出其价值。
对冲基金在市场走势下跌时表现出色,获得了广泛的关注。
随着对冲基金行业的发展,对冲基金的策略和运作方式也不断创新。
多策略对冲基金、事件驱动基金、相对价值基金等新型对冲基金相继出现。
这些策略通过在不同市场中利用各种交易机会,实现盈利。
对冲基金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和数据的支持。
越来越多的对冲基金开始依赖于算法交易和量化模型来进行交易决策。
这些技术手段为对冲基金提供了更高的交易速度和更精确的风险管理能力。
但是,对冲基金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对冲基金的投资门槛较高,一般只面向高净值投资者,普通投资者难以参与其中。
其次,对冲基金的运作方式复杂,需要投资者具备较高的金融知识和经验。
另外,对冲基金也面临着市场风险和监管风险等问题。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监管机构对对冲基金行业进行了规范和监管。
各国监管机构要求对冲基金必须进行登记注册,并披露相关信息。
这些措施能够增加对冲基金的透明度,并提升其风险管理能力。
尽管对冲基金存在一些问题,但对冲基金行业仍然具有长期的发展潜力。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创新,对冲基金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监管的加强,对冲基金行业将变得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
总之,对冲基金作为一种创新的投资方式,在金融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对冲基金的起源、发展和现状使得其成为投资者们活跃资本市场的重要方式之一。
随着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和政策的不断调整,对冲基金将继续面临各种机会和挑战。
论中国对冲基金监管制度之构建
![论中国对冲基金监管制度之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ed8c0810ff00bed5b9f31d64.png)
第六 , 有利于提高证券业整体素质。我国 目 前还缺乏世界顶尖 的投资大师、 分析大师、 行业研 究专家等, 证券从业人员 的整体素质和发达国家还存在相 当的差距 。由于对冲基金有效地解决了
① 关于对冲基金的定义 , 目前 国内外对 此争议 很 大 , 尚无定 论。各 国大 多 以描 述其 主要 特征 的形式做 出说 明。从对 冲基金 的特征 出发 , 本文将其定义为 :通过非公 开方式 向少 数富裕个 人和 机构投 资者募集 资金 而设 立 , “ 基金经理为基金 的主要投资者 , 投资策略 自由 , 以采用卖空 、 可 杠杆等机制 , 追求绝 对 回报 、 采用业绩提成 费用结构 的投资资本组合 。 ”
一
、
中 国发 展 对 冲基 金 的 意 义
建设规模成熟的证券投资基金市场 , 必须鼓励金融创新 。发展对冲基金这种新兴 的投资工 具, 有利于消除我国证券基金业现有的不少弊端 , 对于推动我 国基金业 的发展 , 促进金融市场的繁 荣 具 有重要 意义 。 第一 , 有利于降低中国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专家实证研究表 明 , 正是对冲基金 的存在 , 才使
20 0 7年第 4期 ( 6卷 ) 第
J OUR NAL OF S UT O H C N HI A AGRI UL UR UNI RST C T AL VE I Y
No. 2 7 4 00
( O I L CE C E II N) S CA S IN E DTO
基金发起人和经理人的利益平衡 问题 , 为最优 秀的人才创造 了发挥最大潜能的制度条件 , 这将全 面调动此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 , 冲基金 的出现和发展 , 对 将培育和造就一批一流投资 大师及研究专家。同时, 对冲基金丰厚的收入 、 独特的激励机制还将吸引大量优秀金融人才。
我国应对零八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回顾
![我国应对零八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2d061ae8e009581b6bd9eb41.png)
我国应对零八年全球金融危机的政策回顾自2007年底美国次贷危机爆发,逐步演变为金融危机并向国外扩散。
再到2008年9月份,金融危机迅速影响实体经济,促使全球性经济衰退的风险明显增大。
国际金融形势的急剧恶化,使其迅速演变成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
为此世界各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迅速遏制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当然,尽管属于发展中国家的我国由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尚短,故相应受到的影响亦相对较小,但我国也结合国情出台了诸多应对措施。
金融危机又称金融风暴,是指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标,例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劵,房地产,土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金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恶化。
它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等类型。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
金融危机的特征是人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较大幅度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大幅度的缩减,经济增长受到打击,往往伴随着企业大量倒闭,失业率提高,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有时候甚至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面的动荡。
总的来说本次金融危机是由美国房产市场泡沫促成的。
从某些方面来说,这一金融危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每隔4年至10年爆发的其它危机有相似之处。
然而,在金融危机之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
当前的危机标志信贷扩张时代的终结,这个时代是建立在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美元基础上的。
其它周期性危机则是规模较大的繁荣-萧条(繁荣导致生产过剩,商品积压,滞销)过程中的组成部分。
当前的金融危机则是一轮超级繁荣周期的顶峰,此轮周期已持续了60多年。
综合分析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原因。
从本质上看,是美国低储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看,金融疏于监管,存在六个环节上的重弊。
(一)次级房地产按揭支付。
按照国际惯例,购房按揭支付是20%—30%的首付然后按月还本付息。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https://img.taocdn.com/s3/m/48d08382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35.png)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一、介绍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是一场严重影响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和金融危机。
在这场危机中,许多对冲基金利用各种手法大赚一笔,也有一些基金因为操作失误遭受损失。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对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进行全面评估,并据此撰写有价值的文章。
二、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1. 汇率操纵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一些对冲基金通过操纵汇率获取利润。
他们利用市场的波动,采取空头操作,导致一些东南亚国家货币的汇率暴跌,从而获得丰厚的收益。
2. 投机性交易对冲基金在危机期间通过投机性交易获取利润。
他们利用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进行大量的买卖操作,从中获取高额回报。
这种操作手法在危机期间尤为突出。
3. 裸卖空一些对冲基金在危机期间采取裸卖空的方式获取利润。
他们大量卖出某些资产,以期在市场暴跌时能够买回,从而获取区别于传统买卖的利润。
4. 避险操作在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期间,一些对冲基金通过避险操作规避风险。
他们通过多种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分散,从而保护自己的资产,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收益。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一些人赞扬其果断和敏锐的投资眼光,而一些人则批评其对东南亚国家经济的严重影响。
在我看来,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确实利用了市场的不确定性获利,但也对一些国家造成了严重的经济影响,应该在监管方面加强对其行为的监管。
四、总结回顾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是一段金融历史中值得深入研究的经典案例。
在这场危机中,对冲基金通过汇率操纵、投机性交易、裸卖空和避险操作等手法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也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在当时的金融市场引起了巨大的争议,对其行为进行监管和规范愈发显得重要。
以上是我为您撰写的有关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对冲基金的操作手法的文章,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15年量化对冲产品回顾
![2015年量化对冲产品回顾](https://img.taocdn.com/s3/m/bbda3c31ccbff121dd368397.png)
2015年量化对冲产品的大起大落回顾作者|拾麦理财研究总监程贇璐2015年是中国量化对冲基金大起大落的一年,在经历了年初的大小盘不均衡暴涨、上半年的“杠杆牛”、6月的股市暴跌、9月的股指期货受限后,中国的对冲基金行业受政策限制而普遍陷入观望状态。
然而由于在股灾期间的优异表现,量化对冲基金已经成为投资者认可的一类优质资产,不少投资管理人在此期间潜心研发,静待监管破冰。
一、2015年之前量化对冲基金发展情况在2010年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出之前,中国其实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量化“对冲”基金,而只是通过一些简单而原始的套利策略去捕捉分级基金和ETF等金融工具的套利机会。
从2010年4月16日起,中金所推出沪深300股指期货,量化中的“对冲”才有了渠道,量化对冲基金的爆发才真正开始。
2012-2013年成立的对冲基金并不多,但由于当年的结构性行情,创业板牛市而沪深300走势萎靡,让很多做多“一篮子小盘股+做空股指期货”的Alpha 对冲基金都获得了漂亮业绩。
2013年至2014年上半年,对冲基金尤其是Alpha策略的成立数量急剧上升,然而过于单一的交易环境,让对冲基金并没有呈现价量双升的局面,很多基金缺乏在极端行情下的判别和应对经验。
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大盘出现持续上涨,这对于久旱盼甘霖的股票多头是一场盛宴,但对于Alpha策略是一场灾难。
彼时大盘股普涨,而中小盘落后,此前对冲基金高度依赖的市值和绝对价格因子暂时失效,相当一部分的对冲基金出现了大幅度的回撤,更有不少基金直接进入了清盘流程,而对冲基金另一主要策略-套利策略在这波行情中并没有收到太大损失,全身而退。
2014的市场给很多对冲基金公司上了宝贵一课,中国的市场环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不成熟的市场定价估值和投资者情绪为量化对冲提供了充分的盈利空间;但是监管的政策干扰和参与者结构的突变,也会在特定时段对量化对冲策略带来冲击。
二、2015年量化对冲基金的承启转折从国内的现有运行产品来看,量化对冲基金主要包括股票多空、Alpha策略(市场中性)、套利策略、CTA(管理期货)和宏观对冲等。
对冲基金发展历程
![对冲基金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ca0a97c3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1a.png)
对冲基金发展历程冲基金是一种投资工具,它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利用各种投资策略来获得超额的回报,并同时控制风险。
冲基金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但它的发展历程真正开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对冲基金的概念出现,最早的对冲基金由阿尔弗雷德·温特尔世界债券基金(Alfred Winslow Jones World Balances Fund)创立。
该基金通过同时买进股票和卖空股票的方式来对冲市场的风险,成为了现代对冲基金的雏形。
然而,在这个时期,对冲基金并没有受到广泛的关注和认可。
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对冲基金开始迎来快速的发展。
这一时期,一些对冲基金管理者凭借卓越的投资业绩赢得了广泛的认可。
其中包括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的量子基金(Quantum Fund)。
乔治·索罗斯通过对冲基金的操作从金融市场的重大崩盘中获取巨额利润,而这次操作使他成为了世界上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之一。
随着对冲基金的发展,其策略也在不断演变。
除了传统的股票买卖策略,对冲基金还采用了更为复杂的金融工程技术,例如套利、期权策略、高频交易等。
这些策略使得对冲基金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并获得更大的回报。
然而,这些复杂的策略也使得对冲基金面临着更高的风险。
在二十一世纪初,对冲基金行业经历了一次重大的挑战。
2008年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金融市场陷入了动荡,对冲基金也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许多对冲基金在危机中遭受了巨额亏损,甚至有一些基金倒闭。
但与此同时,一些大型和专业化的对冲基金却能够借助危机中的机会实现巨大的回报。
这次危机使得人们对冲基金的风险管理和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促使行业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
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发展,对冲基金行业不断创新。
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量化交易等技术正逐渐应用于对冲基金的投资决策和风险管理中。
同时,国际化的趋势也使得对冲基金越来越多地关注全球市场和多元化投资。
金融风险管理的历史演变与新形势研究
![金融风险管理的历史演变与新形势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f753209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e9.png)
金融风险管理的历史演变与新形势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市场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一环。
然而,金融市场也伴随着风险,而金融风险管理也因此成为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和新形势两个方面,探讨金融风险管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历史演变金融风险管理从20世纪初开始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领域,也是由于金融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20世纪80年代初期,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金融风险管理越来越受到各大金融机构的重视,人们开始意识到金融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威胁。
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金融风险管理工具得以广泛应用,其中最重要的包括对冲基金和金融衍生品。
对冲基金通过对冲和杠杆交易为自己和投资者赚取利润,同时,这些基金也具备相当的杠杆效应,一旦出现巨大风险,其影响也是不可估量的。
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逐渐由以前的黑箱运行转变成为更加透明和公开的市场。
这一转变使得金融风险管理有了更多的数据来源和更广泛的信息基础。
进入21世纪,九一一事件和全球金融危机让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当前,金融风险管理也成为金融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金融机构被要求对自身的风险控制和监管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二、新形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和金融市场的日益复杂化,金融风险管理不断面临新的挑战。
这些挑战在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1. 数字化金融时代的到来随着数字化金融时代的到来,人们的支付和交易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拥有大量金融数据和强大的算法能力的互联网公司开始涉足金融服务领域,数字货币和数字化金融服务也得以迅速发展。
这些变化让金融风险管理面临着更为复杂的挑战,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技术来进行风险管理。
2. 多元化的市场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不同类型的市场组织出现在各种各样的金融交易平台上。
这些多元化的市场也就意味着金融风险管理需要适应不同的行业和市场,更好地防范和管理风险。
从多德-弗兰克法案看美国对冲基金监管法律制度发展
![从多德-弗兰克法案看美国对冲基金监管法律制度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92327de195f312b3169a54d.png)
、
对冲 基 金的投 资特 征及 风 险
对 冲基金 的 本质是 对 冲风 险, 即通过灵 活 的投 资组合 和投 资方 式规 避和化 解 投资 的风 险。① 然而
对冲 基金 发展 到今 天 , 己经 发展成 为 ~种更 为灵 活 、变通 的投 资模 式 ,即通过 复杂 的金 融市场 分析 和
操作 ,利 用各种 金 融衍 生工 具 ,通 过 最先进 的投 资理 论和 灵活 的投 资策 略 ,以高杠 杆追 求高 收益 的投 资模 式 。② 对 冲基 金 区别于 其他基 金 ( 如共 同基 金等 )主 要在 于 :对 冲基 金 以非 公开 的方式 向富裕 个
引发 的系统 风险 作 出预判 。 由此 可 以看 出,对冲 基金 风 险导致 金融 市场 的系统 性风 险 ,主要是 对冲 基 金利用 羊群 效应 ,释放 错 误 的市场信 号 ,引领 其他 投资 者做 出与 市场形 势相反 的投 资 ,之后 再通 过反
向操作 ,从而从 市场 动荡 中获取 利 益 。但 由于对 冲 基金 需要通 过杠 杆来 实现 收益最 大化 ,因而 通 常 以 自由资本和 所持 头寸 向银 行和证 券 公司贷 款 。在市 场走 向发生 波动 时 ,对冲基 金往往 由于没有 充 足 的 流动 性 资产 应对 ,从而陷 入支 付危 机 。当对冲 基金 的危机 传 导至银 行和 证券 公司 后 ,其 危机 即可 能扩
看美 国对冲基金监管法律制度发展
车 佳 克
摘
要 :关 国对 冲基金 因其 自身特性 一直 游 离于监 管之 外 。 但对 冲基 金对 整个金 融市 场造 成风 险,
美 国政府 在次贷 危 机后 ,通 过 多德一 弗兰 克 法案,第一次 将对 冲基 金 纳入监 管 。这 一法 案只是提 出 了原 则性 的监 管框 架 ,但 为未来数 十年 的金 融 改革搭 建 了一个 基 本的框 架 ,指 引了美 国对冲基 金和 金融 监
教你如何读懂FOF对冲基金
![教你如何读懂FOF对冲基金](https://img.taocdn.com/s3/m/3e725dc55022aaea998f0fde.png)
金斧子财富:
在 2008 年,排名前 25 的 FOHF 中,个人客户占比大的基金管理规模下降了 37%,而以机构客户为主的基金管理规模仅下降了 23%。在暴跌中,客户恐慌性 的大量赎回让 FOHF 基金难以招架并慌不择路的出售可流动资产,而质量与流动 性稍差的资产被留在了组合里,造成接下来几年,FOHF 基金的表现一直比私募 行业指数差。2008 年,FOHF 亏损 21.4%,对冲基金行业指数下跌 19%;而 2009 年,FOHF 仅获利 11.5%,而对冲基金行业指数上涨 20%;2000 年,FOHF 获利 5.2%, 对冲基金行业指数则上涨 10.6% (HRF)。金融危机后,FOHF 再也不能保持比股债 型产品高的收益,也不能保证低风险,成为了 FOHF 规模衰退的主要原因。
FOF 起源 1980S 的美国,并在 1990S 开始得到了较为成熟的发展。1990 年底美国 共有 20 支 FOF,规模共计 14.26 亿美元。到 2015 年底,美国共有 1404 支 FOF, 资产规模达 17216.22 亿美元。近五年其规模增速达到 13.8%,比普通公募基金 规模增速高出 2 倍左右。 证券类 FOF 发展的中西对比
回顾 97 年、08 年金融危机,对冲基金的不规范运作对金融市场造成剧烈冲 击。出于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考虑,美国政府监管的力度有所加强,但“市场的 问题由市场自己来解决”的金融自由化思想仍居主导,监管层对对冲基金以及 FOHF 的风险缺乏应有的重视。
2、中国立法精神——“法无许可即禁止” 与美国的“法无禁止即许可”的立法精神不同,我国对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 市场立法的基本精神是“法无允许则禁止”。国内的金融创新往往由具有立法权 的监管机构来推动,而非从事金融活动的经营实体来推动。 我国对私募基金的监管是在严格界定合格投资者的基础上,将所有合格投资 者纳入监管法律法规保护的范围,要求私募基金遵守一系列规则,以保障投资者 的合法权益。虽然西方媒体诟病我国私募与公募基金监管同质化,并未体现出私 募监管的特点,但我国监管部门强化私募基金相关法规的制定,重视规范和引导, 在私募基金风险酝酿累积之前就对其进行防范和处理,全面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 益。这样的做法显然更有深度和远见。 (二)中美私募 FOF 法律监管体系
发展对冲基金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与监管对策研究
![发展对冲基金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与监管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6e850f7910ef12d2af9e771.png)
20 0 5年 4月 8 日, 映 A 股 市 场 整 体 走 势 的 沪 深 3 0 反 0 指 数 发 布 ;0 6年 9月 8日 中 国 金 融 期 货 交 易 所 在 上 海 成 20 立 ;0 8年 1 20 O月 5日 , 监 会 宣 布 启 动 融 资 融 券 试 点 ;0 0 证 2 1 年 4月 1 6日沪 深 3 0股 指 期 货 正 式 挂 牌 交 易 。这 每 一 步 都 0 表 明 了 我 国 积 极 发 展 金 融 市 场 的 坚 定 决 心 。 随 后 , 0 1年 21 3月 7日 , 国本 土 首 只 对 冲 基 金 诞 生 , 一 次 开 启 了 我 国 我 又 资本市场 的投 资新 途径 , 这无 疑 为我 国金 融 市场 的 发展 注 入 了新 鲜 血 液 , 同 时 也 将 对 冲 基 金 的 监 管 问 题 提 上 了 日 但
No 0 , 0 2 . 6 2 1
现 代 商 贸 工 业 M o enB s es rd d s y d r ui s T aeI ut n n r
21 0 2年 第 6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发 展对 冲基 金对 我 国金 融 市场 的影响与监管对策研究
杨 奇 志
( 海 大学经济学 院, 海 204) 上 上 0 4 2 摘 要 : 先 分 析 了发 展 对 冲基 金 对 我 国金 融 市 场 的 积 极 影 响 , 后 阐 述 了我 国 发 展 对 冲 基 金 必 须 考 虑 的 问 题 , 后 首 然 最
1 发展 对冲 基金 对我 国金 融市场 的积极 影 响
发展对 冲基金 对我 国金融 市场 的发展 具有 重要 的现 实 意 义 。一 方 面 , 展 对 冲 基 金 可 以 更 好 的 满 足 不 同 类 型 投 发 资者 的投 资需求 ; 另一方 面 , 展对 冲基 金能 够使我 国金融 发 市 场的结 构更立 体化 , 且 还有 利 于 提高 我 国金 融市 场 的 而 流动性 。 () 动 金 融 市 场 发 展 。 在 对 对 冲 基 金 冲 击 东 南 亚 金 1推 融 市 场 记 忆 犹 新 的 同 时 , 们 应 该 同 时 认 识 到 对 冲 基 金 积 我 极 的一面 。对 冲基 金的投资策 略 主要是 针对 市场 的不 完全 性 和 非 有 效 性 , 的 存 在 正 好 可 以 被 金 融 当 局 利 用 , 发 现 它 来 金 融 市 场 发 展 过 程 中 存 在 的 不 足 与 漏 洞 , 而 促 进 经 济 结 从 构 改 革 , 利 于 抑 制 泡 沫 经 济 的 形 成 , 动 世 界 经 济 发 展 一 有 推 体 化 。而 且 对 冲 基 金 具 有 很 强 的 价 格 发 现 功 能 , 更 多 的 使 信 息传导 到市场 , 能够有效 提高 市场 的信 息流动 性 , 动金 推 融 市场 的快速发展 。 () 进 金 融 衍 生 品 的 开 发 。在 我 国 金 融 市 场 的 发 展 2促 过 程 中 , 融 创 新 必 定 是 一个 重 要 的 过 程 , 以 大 力 发 展 金 金 所 融 衍 生 工 具 , 计 推 出 复 杂 的 金 融 衍 生 产 品 势 在 必 行 。 对 设 冲 基 金 是 通 过 市 场 中 各 类 金 融 工 具 的 组 合 运 用 , 资 特 点 投 几 乎 涉 及 金 融 领 域 的 方 方 面 面 , 其 是 对 金 融 衍 生 工 具 青 尤 睐 有 佳 ,0 0年 我 国正 式 推 出沪 深 3 0股 指 期 货 , 不 足 以 21 0 但 满 足 对 冲 基 金 的多 样 化 和 国 际 金 融 中 心 建 设 的 要 求 。 因 此 对 冲 基 金 的 发 展 和 金 融 中 心 的 建 设 可 谓 是 相 辅 相 成 , 来 未 的发展必 定是 以市 场需求 为导 向 , 步完 善 我 国金 融市 场 逐 体系 。
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Microsoft Word 文档要点
![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Microsoft Word 文档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ee0dcb77a98271fe910ef922.png)
1997~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前因后果金融风暴启示录对冲基金(HedgeFund)意为“风险对冲过的基金”,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初的美国,原指广泛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投资保值的一类基金,现今指利用各种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用,承担高风险、追求高收益的一种投资模式。
亚洲金融危机,又称亚洲金融风暴,是指1997年发源于泰国,之后进一步影响到临近亚洲国家,甚至全球货币、股票市场和其他资产价值的一场金融大危机。
其过程十分复杂,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7年7月,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国际金融投机者瞄准泰铢注入大量热钱,迫使泰国政府于7月2日宣布放弃实行了14年的泰币与美元挂钩的一揽子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亚洲金融危机正式爆发,并很快波及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其它东南亚国家;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香港,香港恒生指数自1996年以来首次跌破10000点;11月中旬,韩国爆发金融风暴,随之日本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破产,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由此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随之日元也大幅贬值,亚洲金融危机继续深化。
第三阶段:1998年8月初,国际炒家对香港发动新一轮进攻,香港特区政府予以回击,使其遭遇失利。
继而因俄罗斯国家政策的突变,在俄股市投下巨额资金的国际炒家再次大伤元气,并带动美欧国家股市、汇市的全面剧烈波动,由此亚洲金融危机具有了全球性的意义。
到1998年底,俄罗斯经济仍没有摆脱困境。
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
胡进、张才进:“全球金融动荡加剧的四大成因”, 《港澳经济》,1997年第3期。
而且过分集中于简单加工业。
结果在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的冲击下,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东南亚国家出口扩张势头放缓,带动经济增长下降,从而导致经常项目赤字、外汇储备减少,进而对固定汇率产生压力,最终使金融风暴在区内广泛爆发。
投资学第二十六章对冲基金PPT课件
![投资学第二十六章对冲基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385065d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2.png)
详细描述
对冲基金需要建立完善的操作流程和风险管理机制, 确保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交易执行的准确性。同时, 对冲基金还需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 的业务素质和风险管理意识,以降低操作风险。
回报与收益分析
总结词
回报与收益分析是对冲基金投资绩效的重要评估指标 ,包括收益率、波动率、夏普比率等。
详细描述
信息披露与透明度要求
信息披露
对冲基金需要向投资者充分披露基金的基本信息、投资策略、风险敞口和业绩表 现等信息,以确保投资者能够全面了解基金的风险和收益情况。信息披露旨在保 护投资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
透明度要求
对冲基金需要满足一定的透明度要求,包括投资决策流程、风险管理策略等方面 的要求。透明度要求旨在提高对冲基金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便于投资者进行监 督和评价,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市场的公平性和稳定性。
详细描述
全球宏观策略的对冲基金主要投资于全球货币和债券市场,以获取汇率和利率变动带来的收益;事件驱动策 略的对冲基金则关注企业并购、破产等事件,寻求从中获利;股票对冲策略的对冲基金主要投资于股票市场, 通过多空操作降低风险;量化对冲策略的对冲基金则利用数学模型和算法进行投资决策,追求低风险和高收
益。
详细描述
事件驱动策略是一种通过对企业并购 、破产、重组等事件进行分析,来寻 找投资机会的策略。这种策略的目的 是在事件发生时获得超额收益。
固定收益套利策略
总结词
通过分析不同市场、不同期限的债券价 格来寻找套利机会。
VS
详细描述
固定收益套利策略是一种通过对不同市场 、不同期限的债券价格进行分析,来寻找 套利机会的策略。这种策略的目的是在债 券市场中找到价格不合理的情况,并通过 买入低估的债券,卖出高估的债券来获得 收益。
第七章对冲基金
![第七章对冲基金](https://img.taocdn.com/s3/m/021566d4f705cc17552709ea.png)
7-23
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
方向型策略(Directional Strategy)
投资者在运用这些策略时的关键在于预测整个市场或市场某个部 分的未来走势,通过对未来价格的判断和预测来赚取利润,因 此,价格预测能力和择时交易是该策略获利的主要因素。 全球宏观(Global Macro) 全球宏观策略通过预测宏观经济走向来制定投资策略。 管理期货(Managed Futures) 管理期货策略侧重于商品和金融产品的期货市场。 新兴市场(Emerging Market) 采用新兴市场策略的对冲基金把大部分的资金投在发展中(新 兴)国家的公司证券或主权证券上。
总体来说,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基于价格相对性理论, 通过持有相关联的头寸,寻求某种程度上的市场中性无 风险收益。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工具,对冲基金也 具有很多独有的特点。
高杠杆 对冲基金普遍具有较高的杠杆,这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分别是 :通过借贷方式人为创造杠杆、通过隐形杠杆的方式提高收益 。 灵活的多空交易策略 该策略主要是结合股票的多头与空头,形成较低市场风险的投 资组合,进而获得比较稳定的高额回报。
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
多空头策略(Long/Short Strategy)
多空头策略是指同时拥有多头头寸(买入证券)和空头头寸(做空 证券)的投资组合,其目的是在多空头抵消部分或全部市场风险 的情况下,通过基金经理的择股能力获利。
股票市场中性(Equity Market Neutral)
通过多头、空头组合可以构造一个贝尔塔(beta)为零的投资组 合 偏空持仓(Short Bias) 偏空策略是在股价下跌中寻找获利的机会 统计套利(Statistical Arbitrage) 是指通过买进卖出存在价差的证券而获得无风险利润的过程。
福利经济学视角下的对冲基金监管研究
![福利经济学视角下的对冲基金监管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094b3e0f8c75fbfc77db292.png)
福利经济学视角下的对冲基金监管研究[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冲基金行业飞速发展,但与其相关的世界性金融危机也在不断爆发。
本文写作目的在于从福利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与金融危机密切相关的对冲基金行业的外部性问题,以美国《超级基金法》设立的超级基金为借鉴,试图设计一种相类似的制度对其加以控制。
[关键词]对冲基金;外部性;超级基金一、对冲基金监管制度评述对于对冲基金的监管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宽松到趋紧的过程。
对于目前的监管制度,笔者用分类的方法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对冲基金监管制度以监管主体来划分,可以分为国内监管和国际监管。
国内监管是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监管框架,其中欧美国家的监管制度较为完善;国际监管是以国际组织为主体的监管框架,其中以巴塞尔委员会和国际证券委员会为代表。
一个更有意义的分类方法是以监管对象来划分,将对冲基金的监管制度分为直接监管和间接监管。
而间接监管则是以对冲基金的交易对手为对象的监管制度,例如1999年,巴塞尔委员会高杠杆机构工作小组发布了《银行与高杠杆机构往来报告》,并在此基础上发布了《银行与高杠杆机构往来指引》,指引各国银行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以控制银行在与高杠杆机构往来过程中有可能给自身带来的风险。
二、福利经济学视角下的外部性问题经济外部性是经济主体(包括厂商或个人)的经济活动对他人和社会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正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相应代价,负外部性是某个经济行为个体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相应的成本。
外部性的存在会造成市场失灵,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经济活动中的外部性问题,市场本身就不能使资源得到最优配置。
解决方案就是让外部性内部化,福利经济学派主张通过对具有负外部性的经济活动征税和对具有正外部性的经济活动补贴的方法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此次金融危机包括以往与对冲基金相关的数次金融危机中,一个共同点就是与流动性风险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冲基金发展监管史对冲基金诞生于1949年,但其大发展却是在20年后。
上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大力推动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产品由此大量产生,为私募基金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交易工具;而80年代起美国政府逐渐放松金融监管不仅放宽了对对冲基金参与者的限制,而且也不断降低了对冲基金的进入门槛,两大变革使对冲基金获得了完全的解放。
对冲基金本质是由金融专才仅针对富有人群和专业机构私下募资的小众金融产品,为达成持续绝对回报目标,其交易手段和资产配置无所不用其极。
自1949年全球第一只对冲基金在美国诞生以来,对冲基金在61年时间里迅猛发展,至今全球对冲基金数量已超过9000家,管理资产超过2万亿美元。
在除中国(包括香港)以外的全球主要股票市场中,对冲基金的交易量占交易总量的40-50%,对冲基金还是公司上市募资的重要资金来源;对冲基金已经成为一股对全球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力量!伴随着行业的成长,对冲基金引发的问题和争议也不断扩大。
其中最尖锐的,就是监管问题,这正是本文的主题。
为什么要监管对冲基金对冲基金诞生于1949年,但其大发展却是在20年后。
上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大力推动的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产品由此大量产生,为私募基金提供了极为丰富的交易工具;而80年代起美国政府逐渐放松金融监管不仅放宽了对对冲基金参与者的限制,而且也不断降低了对冲基金的进入门槛,两大变革使对冲基金获得了完全的解放。
对冲基金本质是由金融专才仅针对富有人群和专业机构私下募资的小众金融产品,为达成持续绝对回报目标,其交易手段和资产配置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对冲基金经常使用被普通投资者视为洪水猛兽的高杠杆和重仓做空交易。
对冲基金以承受高风险的交易手段获取超过市场平均水平的高额收益这一本质,决定了对冲基金对监管有天生的排斥。
通过上表,我们可知,对冲基金基本游离于监管之外。
这是有原因的:λ 对冲基金的资金来源主要是自有资本、财力雄厚的富有人群和专业机构,资金供应者都是有相当辨识力的社会精英集群,他们完全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且本身具备的雄厚财力使他们对亏损的承受力远大于普通社会大众。
通过法规禁止对冲基金向社会大众募资,对冲基金的风险被隔离λ 资本市场只有极少数人能挣到钱的铁律决定了以追求持续绝对回报的对冲基金必须保持信息高度私密性和操作绝对灵活性,而监管着意味着信息必须公开操作受到限制,尤其是对冲基金交易的高难度和复杂性对基金经理和监管者提出了极高的专业要求,监管往往跟不上λ 政府的监管资源是宝贵而有限的,且出台监管措施是有底线的:不能因监管产生负效应,不能因监管破坏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由此可知,在明确界定对冲基金活动范围后,对冲基金不需要监管,也不应该监管。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冲基金开始越界了。
表二:对冲基金风云录上表展示了对冲基金进入快速发展期后的一些重大事件。
可以看出:λ 对冲基金越界的第一个表现是募集资金范围过度扩张,标志性事件就是FOHF诞生。
通过FOHF这一工具,对冲基金可以合法募集银行、保险公司、投资银行、共同基金、养老基金、国家主权基金等大型机构的资产,这些资产中的一大部分最终实质来源于社会大众。
如此一来,对冲基金的高风险已无法隔离。
λ 对冲基金越界的第二个表现是将手伸进了机构的口袋,标志事件是98年LTCM被接管事件。
LTCM自有资本仅22亿美元,但以此抵押获得机构贷款超过1200亿美元用于投资,其杠杆倍数超过50倍。
正是高杠杆导致LTCM崩溃,进而将其持有的各类有价证券涉及的市值超过1万亿美元金融产品暴露在因其自身崩溃引发的系统风险中。
LTCM事件不仅将对冲基金可以左右市场的惊人能量展现出来,还暴露出对冲基金收益自肥、风险共担深层次问题。
λ 对冲基金越界的第三个表现制造灾难。
纵观92年英镑危机、97亚洲金融危机和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冲基金的表现可谓劣迹斑斑。
为了扩大收益,对冲基金不仅充分利用各国政治经济难以同步产生的漏洞,而且主动将问题演变为危机,甚至可以挑战政府主权制造混乱,完全无视金融市场崩溃将引发的灾难。
由此可知,为了维护市场的公平和稳定,为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监管对冲基金非常必要。
美国对冲基金监管分析纵观美国监管对冲基金的历程,我们认为美国政府的监管思想是:λ防范对冲基金对整个市场投资者产生破坏性影响,即维护金融市场稳定λ保护对冲基金投资者的利益基于这一思想,美国政府是以画地为牢的方式管理对冲基金,即设定对冲基金的活动范围。
在设定范围内,监管层的态度就是不监管。
以下是与监管对冲基金相关的主要美国法规:λ 1933年的证券法λ 1934年的证券交易法λ 1940年的投资公司法(the I nvestment Compan y A c t)和投资顾问法(theI nvestment Advisers A c t)λ商品交易法(the Commodit y Exc hange A c t)λ 2004年12月SE C颁布《对冲基金规则》(R egistration U nder theAdvisers A c t o f Certain Hedge F u nd Advisers Ru les),2005年2月生效,要求对冲基金经理进行登记。
该法案遭到对冲基金界的强烈反对,美国金融家菲利普.戈尔茨坦(P hilip Goldstein)(本人也是对冲基金经理)因此起诉SE C,SE C败诉,该法案因此被废止。
λ 2008年秋金融危机最严重时,SE C出台《临时最终规则》,要求管理资产不少于1亿美元的投资管理人必须每周向SE C提供卖空交易数据,SE C保证数据不对外公开,因此又招致对冲基金业的强烈反对和起诉威胁λ 2010年美国通过《多德-佛兰克法案》(即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其中的《沃克尔规则》(The V ol k er Ru le)禁止银行进行自营业务,也不得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
经过半年的拉锯,该法案的最终版允许银行运用不超过自身一级资本的3%投资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以上法规,没有任何一部是专门针对对冲基金的。
即便是对冲基金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闯下大祸后仍无专门法规监管,这真是让人啧啧称奇。
对此我们在前文已有说明,对冲基金最初被限定只能私下向经济实力雄厚的富人群体和专业机构募资,因此将对冲基金隔离于大众之外并将其风险一并隔离。
如此一来,美国政府就能腾出有限的监管资源更好的为大众利益服务,也因此保证了对冲基金的高度自由度和灵活度。
对冲基金强大的渗透力终于突破了美国政府的隔离墙,造就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令美国元气大伤,因此美国政府重新开始修补隔离墙。
《沃克尔规则》的出台,核心就是切断对冲基金吸取社会大众财富的通道,将其重新赶回隔离墙内。
尽管该法案最终版本有相当妥协,但相较当前美国主要机构投资对冲基金资产占其一级资产比重10-20%,达成3%目标无疑将大大降低市场风险,保全社会财富。
同时,我们注意到《多德-佛兰克法案》废除了豁免对冲基金注册的《投资顾问法》203(b)(3),新的规定是: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亿美元的对冲基金必须到美国证监会SE C注册其投资顾问行为,并定期报告资产数量、杠杆水平、交易信息和资产组合等关键信息;资产规模低于1亿美元的对冲基金由各州政府监管。
这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但有两点不足:1.对冲基金信息不予公开;2.该规定对于不在美国境内从事交易或美国本土客户少于15名的离岸对冲基金不适用。
香港对冲基金监管分析香港的情况同美国类似,并没有针对对冲基金采取严厉的监管。
亚洲金融危机后,香港政府痛定思痛,于2002年6月通过香港证监会出台了《对冲基金指引》,允许对冲基金在香港公募;随后又出台了《对冲基金汇报规定指引》,指引对冲基金进行信息披露。
香港政府的想法很明确:香港作为高度发达的离岛经济体和全球领先的金融中心,善用对冲基金是保持其地位的关键一环。
因此,香港的监管特色在于引导和规范的前提下吸引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只需向香港证监会取得牌照并保证不通过任何公开方式募集资本,即可在香港开展业务,香港证监会并不对其进行监管。
允许成立公募对冲基金是香港政府的一个创新,相关法规规定:参与公募对冲基金,单一对冲基金首次认购金额不得低于5万美元,FOHF的首次认购金额不得低于1万美元。
相比私募型的对冲基金,公募对冲基金面临更加苛刻的信息披露义务。
香港金融监管机构没有严格限制对冲基金的杠杆融资额度与薪酬标准,监管重点主要集中在对冲基金必须提高投资交易与资产透明度方面,还有合规经营。
这并不意味着金融监管局有意袒护,而是香港的市场环境同欧美存在很多差异,因此对冲基金的运作也有所差别。
当前亚洲投资银行给对冲基金的资金支持度仍相当保守:普通对冲基金的杠杆融资率仅在1.5-2倍,少数业绩长期稳定优秀的对冲基金才能享受3倍杠杆,和欧美市场对冲基金动辄4-5倍融资杠杆倍数仍有差距。
由于香港金融市场缺乏丰富的衍生品投资工具,欧美对冲基金在香港的投资策略只能集中在多空策略型、宏观经济型或事件驱动型,在欧美市场需要高杠杆融资倍数的高频率程序化投资、量化套利投资模型反而没有用武之地,一定程度降低了亚洲对冲基金的杠杆融资需求。
香港政府监管对冲基金的另一个特点是强化政府在市场规范中的作用,必要时政府直接出手。
比如,2008年9月,香港证监会针对老虎基金涉嫌内幕交易建设银行股票获利,向香港法院提起诉讼,冻结其2900万港币的资产;2010年4月底,香港证监会再次针对老虎基金涉嫌内幕交易中国银行股票获利,向香港法院申请禁止老虎基金在香港进行任何证券和衍生品交易的禁令。
在市场游戏规则下,香港政府果断出手维护市场打击不法,这是美国都不及的,值得充分肯定。
总结在详细分析了对冲基金的发展和特点后,通过比较美国和香港各自的对冲基金监管,可以发现:λ 对冲基金是一种优势极大的增值金融产品,任何想取得和保持金融中心的国家都不能拒绝她。
但对冲基金的潜在风险极大,必须监管。
λ 美国政府对对冲基金的监管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有所进步,但“市场的问题由市场自己来解决”的金融自由化思想仍居主导,这使得监管缺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λ 香港政府对对冲基金的监管重在引导和规范,其根本原则是确保监管到位且不越位。
另类投资策略,例如持有多/空仓位、杠杆借贷比率、及/或多重及套利技巧证监会评估其管理公司是否合格的考虑因素1. 管理公司必须具备所需的胜任能力、专业知识及适当的风险管理及内部监控系统(包括清洗的风险管理政策及书面监控程序),亦必须具有足够及合适的人员,从而妥善地管理与其对冲基金业务有关的风险及运作事宜2. 管理公司及投资顾问(该投资顾问已获专授投资管理职能)的关键投资人员在管理对冲基金方面的经验管理公司内必须有不少于两名关键人员,而此等人员每人必须具备最少五年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