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观

合集下载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观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观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观目前,课改教改已经历十年的历程,这是一场深刻的教学革命。

这次的课程改革是一次全面的、根本性的改革,其内涵十分丰富,洋溢着时代的气息,充满了创新精神,它标志着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我在认真学习研究了新课程标准后,就把领悟的崭新的教学观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在实践中,我重新认识课堂教学的性质与任务,重新认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与角色,并以此重新调整课堂教学的活动模式:一、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

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应该努力创设合作式学习的情境,切实为学生养成合作意识与发展协作能力搭建舞台。

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地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活动中,为学生创设更多的相互协作、共同参与的环境;生活中,使学生更多的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机会的个体与群体的交往之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

因而在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提“两种问题”的教学方法,使师生,生生之间产生互动。

一类是学生自己弄懂了用来考别人看是否能懂的问题,可说:“我考考大家……”,另一类是学生自己不大理解,不懂或是有不同的看法的问题,用来请教同学或老师,可说:“我请教大家……”这样,教师不仅是教者,也是学者,思者和听者,从而也为多向互动合作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善于为学生创造宽松愉悦主动发展的成长环境。

教师的管理,应当善于将“要你怎样”转变为“我要怎样”,从而指导学生在“自己说服自己,自己感受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体验中,从他律走向自律,让学生成为能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

而这一转化则要求教师能创造宽松愉悦主动发展的成长环境。

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

主动选择带来主动的学习,提供学生主动选择的教育,才可能是有效的、成功的教育。

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因而在课堂上,教师要精讲少讲,腾出1/3到1/2的时间,让每个学生主动学习,思考,操作和讨论,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以一个朋友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群体中去,让学生敢说、敢问、敢辩、敢写,使他们在无拘束无压力的课堂上自由地学习。

新课改下的新的语文教学观

新课改下的新的语文教学观

树立新课改下的新的语文教学观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和如何才能教得好,特别是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一直是我经常要思考的问题。

但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问题,同时也体现了深层次的教学思维与教学理念的问题。

长期以来,受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习惯的影响,我们总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去思考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把教师看成是教学舞台上的主角。

在当前大力开展新课程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作为一线教师在思考、开展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时,首先要具有以下几点新的素质教育理念:教育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力图使全体学生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全面和谐发展,包括知识、能力、思想、道德、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为核心;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考试、升学以及就业的需要。

教师要加强教研,不断的学习新的相关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加强集体备课,加强同事间的交流与互助,发挥集体力量;要走出去、引进来,加强与兄弟学校间的交流,提高自己的认识,更好的吃透课标,吃透教材,增加教学经验。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新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语文教学中的很多领域,诸如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估、教学理念等,每一个领域都可能会制约教学实际的创新。

但是,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空间还是很大的,中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具有一些与其它学科不同的特点:1.语文教学活动以探究问题、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设计,个人情感的真诚投入,创造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能为其自身能力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发现和解决问题才是学习的关键,正如有些语文学家所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语文的证据。

浅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

浅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

浅论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语文教育也需要适应新的要求和挑战。

新课改的实施,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新的变化和机遇。

本文将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对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进行浅论。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

传统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强调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而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能力。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内容更加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

传统语文教学注重文字的解析和词语的记忆,重视课堂知识的传授。

而新课改强调语文学科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应用能力。

教学内容涉及到课文的阅读、写作、说课、听说等多个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多样化和灵活性。

传统语文教学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多使用一种教学方法。

而新课改鼓励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教学、游戏教学、项目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新课改倡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主体性。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教学内容要注重整体性和综合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和应用能力;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和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语文人才。

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观以学生为主体付楠现代课程理论之父拉夫尔·泰勒说过“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这就要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学习、思考、活动、探究的主体,教师也要积极主动地思考和研究学生提出的问题。

由此而形成师生共生共学,教学相长,学生主体地位突显的教学氛围。

因此,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观显得尤其重要。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机会参与评价。

在开发学生的潜在性、主动性和差异性的过程中,必需保证学生有自主表现和发展的空间。

让学生在课堂上敢说、敢议、敢评,让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积极参与评价,并在此过程中,采用小组竞赛、组内互评等多种活动形式让学生积极参入其中,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交往中主动发言,积极交流。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要让学生注重学习过程。

教师不能仅仅着眼于最终的结果,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给予充分的关注,因为这是一个不断地克服困难、不断认识事物的过程,对于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引导纠正,促进学生对方法和良好习惯的培养。

学习需要保持持久的动力,关注学习过程的努力也是很有必要的,及时给出肯定和鼓励,有助于学生把学习当作贯穿人一生的努力。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

”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图书室、网络、广播、电视等收集相关资料,让学生自主探究获得信息,从而获得有益的东西。

正如一位哲人所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相互交流,就各自获得两种思想。

以学生为主体,我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

本学期我执教的两个八年级班,我用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作为对比班(全年级抽来的重点班),对于实验班,我按单元让学生随意抽签组成学习小组,一篇课文先由教师讲解相关知识,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教师巡视辅导,最后进行师生合作讨论。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观的更新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观的更新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观的更新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也成为了重要的议题。

新课程改革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观的更新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观的更新,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的变革。

教学内容的更新新课改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学内容也得到了更新和调整。

一方面,在传统的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基础上,加入了更多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话题,如环境保护、社会实践等。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

另一方面,新课改强调学科的整体性和综合性,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不再将语文独立于其他学科来讲授,而是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

例如,在自然科学课上,语文教学可以通过阅读科普文章、编写实验报告等方式与科学知识相结合,帮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教学方法的更新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也得到了更新和改进。

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被动接受,而新课改提倡的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一方面,教师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讨论、合作学习、情景模拟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互相讨论和交流,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另一方面,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个性发展,因此,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灵活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发展潜能。

评价方式的更新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评价方式主要以测试成绩为主,重视记忆和应用能力。

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也发生了变革。

一方面,新课改强调多元评价的原则,注重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还可以采用作品展示、口头表达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观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观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观?语文课程标准?如一夜春风 ,吹遍了大江南北。

它那崭新的理念犹如春风化雨 ,滋润了教师的心田。

新一轮课程的改革 ,表达了“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注重学生个体的开展 ,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

它把教学由过去注重知识和技能两方面扩展到注重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五个方面。

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全面的要求。

围绕新课程理念和要求 ,要实现学生全面开展 ,我们应该作到以下几点:一、是重新认识教学内容语文教学资源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 ,而且会不断再生。

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 ,要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 ,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

课前引导学生观察、调查、查阅相关资料 ,为学习课文做好准备;课中引进相关文字、音像资料 ,特别是适时、适当地结合课文进行补充阅读;课后适当拓展、延伸 ,或引导进行实践活动。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 ,不再是照本宣科的教书匠 ,而应当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 ,语文课程的建设者。

二、是重新认识教学方式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倡导“要构建自主、开放、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等这些富有时代特征、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 ,在教学中树立学生是教学主体的思想。

课堂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场所 ,学生应畅所欲言 ,自主互动。

问题让他们去提 ,问题让他们去议 ,答案让他们去辩 ,结论让他们去得。

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获得成功的喜悦。

这才是新课标下充满生命活力的新课堂。

在新课程中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 ,将不断让位于师生间互教互学 ,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方案〔方案〕的过程 ,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 ,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三、是重新认识教学对象当代的学生知识面广 ,个性也更突出 ,老师应顺应时代与学生的特点 ,做一名民主型教师 ,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一、引言近年来,中国教育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新课改。

新课改旨在构建素质教育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作为语言文字教育的核心,小学语文教学也在新课改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三个方面来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二、教学内容新课改将语文教学内容从传统的文言文和经典诗词扩展到了现代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多个方面。

小学语文教学的教材也做了相应的调整,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实际认知能力,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教材选文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例如通过教授一些有趣的故事、童话和诗歌,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方法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新课改强调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思维导图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新课改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四、评价体系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强调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考试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新课改提倡从多个角度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除了考试成绩外,还重视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运用多种评价工具,如作品评价、课堂观察、个人报告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五、小学语文教学的挑战与对策虽然新课改为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置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方法。

其次,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具备更高水平的语言文字功底和教学能力。

此外,小学语文教学还需要与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相结合,形成教育的合力。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观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观
头 脑 中根 深 蒂 阎 。
2 结合实际 。 制订可行 的导学 案 新 课程理念 的核 心是“ 了每一位 学生 的发展 ” 为 。在 教学实
Hale Waihona Puke 较多地运用激励性 的语言 。如 : 你的 回答很完美 !你的表现真精
彩 !你想 象力非常 丰富 !你很 了不起 !等 。这样 容易调动学生 学习 的兴 趣 , 知道 , 要 得到别人 的肯定和赞美是人 的 内心最根本 的需要。这样每个学生就会产生成就感 , 并从 中体验 到成功 的喜
合作 , 中体验活 动的乐趣和 积极 的情感 , 从 培养科学 的态度和价 值观 。一 名合格 的教师授给学生不仅仅是鱼 , 最重要 的是授之以 渔 。所以教师不论是老 教师还是新教师, 在新课程 改革面前都是 新教师 , 都应从头开始 , 结合具体 实际 , 以认真的态度去学习和教
学, 才能适应课改的形势, 成为合格 的教师 。 3 积极创设情境 , 让学 生真正成为课 堂的主人

时间 和空间 , 学生提 供丰 富的学 习资料 , 他们通过 合作 、 给 让 探
究 、 流等多种形 式 , 交 使学生 自主学 习可 以 自学 的内容。对于教 学课 堂而 言 , 师不 仅仅要传 授知识 , 日要学生 获得终身学习 教 而 .
的能力 , 解决问题 的能力 , 在探究 中学会交流与表达 , 善于与他人
课 文 给 我会 背 ” 言 语 中 无 不 透 漏 着 学 生 的被 动 与 无 奈 。而 课 改 ,
在教学实践 中, 教师应从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 这方 面去 吸引学生 的注 意力 , 发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激 如时政 、 环保 、 体 育等渚B 与学生切 身利益相关 , 我们在 教学 中适 当加 入这些, 会开 阔学生 的思路 , 加深对相关 知识的理解 , 并能够让 他们认识 到许 多社 会 问题 的多方 面性 。 比如笔者 在教 学苏 教版 七年级 卜 册 《 七颗钻石》 的课堂教学 中, 设置 了让 学生研讨 生活中有爱和违背 爱的事例 , 学生 的回答 出乎 笔者的意料 , 有的 回忆 向四川 汶川大 I 地震 捐款捐物 , 的回忆给敬老 院老 人打 扫卫 生 、 有 慰问演出 , 甚至 初一 学生 居然 还举 出了“ 湖北长汀大学 _ 二名大学生 勇救落水儿童 不幸 牺牲 , 打捞者漫 天要价” “ , 网上传 的沸沸扬扬 的血 浆浇花事 件 ” “ 男轻女 , ,重 自已村 刚出生的女孩送 给别人” 的例子 , 而且更 可 贵的他们还对 这些事情进 行了公正 的评 价 。在研究 现实问题 的过 程中快乐 的学 到知识 , 使他们 变得越来越胆 大 , 在课 堂上踊 跃发言 , 积极表现 自我 。 32 不要吝啬表扬 .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大热点话题。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同时注重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理解能力。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讨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首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关注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对课文结构的分析和记忆,给学生灌输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

而新课改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选择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的教材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提供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和任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其次,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启发性教学方法的运用。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听讲,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讨论、合作学习、互动游戏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发表观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通过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对学生记忆和理解的能力评价,忽略了对学生的创造性和实践能力的评价。

新课改要求从多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学生的多元智能和个性发展。

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观察、小组讨论、书面作业、小组项目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表达能力、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发展。

同时,教师还要通过教学反思和学生自评、互评的方式,培养学生对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与理解能力。

新课改下我的语文教学观

新课改下我的语文教学观

新课改下我的语文教学观董萍语文的教学,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是因为教学所涉及到的内容都是汉语文字,而我们所听到的和说出的话就是语文教学的内容之一;然而复杂的原因也是基于汉语文字。

我们的汉语作为母语,在生活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语文课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

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常常是素质水平的体现。

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祖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

语文又是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

从教十余载,经历几种教材变化,参加了几轮继续教育的学习,我认为在进行新的课程改革后,中学语文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语文学科的基础性。

语文知识是各学科知识的基础。

有些学生学习其他等课程时,常常因为语文不过关而导致理解的错误。

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语文课必须加强字、词、名、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使学生通过努力学习,逐步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自我获取信息,拓宽视野,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服务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发挥、发展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依靠基础课程,着力基础;通过随机课程,着眼发展、着眼创造,使学生在语文生活中历练、体验、积累、更新,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

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育还要我们从实践中摸索研究。

二、重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语文学科是以语言教学为主要内容,而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我们说话、听话时是在用语言,在进行思维的时候也在用语言。

因为我们在脑海中进行思维的时候,不是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在默默地用语言进行思维、推理。

可见,语言不但是交际的工具,而且还是思维的工具。

正因为中学语文课是一门工具课,具有很强的思想性。

语文教师既要帮助中学生学会理解语言文字的本领,又要教学生树立为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服务的思想,把思想教育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观的更新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观的更新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观的更新教学观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灵魂,是实现高效语文课堂和提升语文教学效率的“领头羊”,因此选取高效、敏捷、适合学校生的学习方法是老师们如今所要讨论的教学目标。

进而伴随着新课改的持续进行,让同学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仆人。

一、摒弃传统教学方式,激发同学学习爱好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老师们的教学观念的也在不断地更新,从之前的“一言堂”“满堂灌”到现在非常注意同学的学习爱好,学校语文的教学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具体说明我在教学中的做法:例如同学们在学习《找春天》这一课时,我就利用多媒体来帮助教学。

我向同学展现了一个事先预备好的课件,来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课件中,一张张颜色鲜亮动画刺激着同学的五官,画面上向同学展现了小草从土里钻出来、树木吐出点点嫩芽的过程,还让同学听到了解冻的小溪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接着动图还显示了几个孩子在放风筝的情境,他们跑着跳着非常可爱。

我发觉在此过程中,同学们的留意力开头高度集中,目不转睛盯着屏幕,他们的爱好也被激发出来了,因此同学们对所学课文的理解程度就更深了,在后续的学习中课堂的气氛明显活跃起来了。

由此我们不难发觉,多媒体集声音、影像、图画、颜色为一体,调动着他们的乐观性,让他们不再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就会乐观、主动地参加到学校语文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来。

所以,我们老师要再接再厉,不断创新,充分激发同学学习的爱好,调动同学们学习的乐观性。

二、注意师生间的互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我们都知道,传统的师生关系总是覆盖在一种“同学见了老师就像老鼠见了猫”的气氛下,师生间也很少进行课堂互动。

而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它要求老师们要乐观和同学进行课堂互动,进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提升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效率和成果做铺垫。

例如在我在教授《沙滩上的童话》这一课时,我先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接着走到同学们中间笑着跟他们说:“同学们今日我们互动一下,来角色扮演,我扮演课文中‘妈妈’,你们扮演‘孩子’来还原一下课文中的情节,好不好?”同学们纷纷点头附和,接着我和全班同学围坐在一起,就像课文中那样,你一句我一句开头描述课文中的情节,不知不觉我和同学心的距离越来越近了。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浅谈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浅谈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浅谈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也在新课改中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改革。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通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比如写作、演讲、辩论等,学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新课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开展各种探究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语文被局限在课本知识中,学生只需死记硬背,缺乏对语文的整体了解和全面把握。

而新课改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学生真正成为一个文化人。

在新课改中,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融合,进行跨学科的学习。

通过诗词鉴赏、文学作品的欣赏等活动,学生能够了解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提升对文化的理解和把握。

新课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通过欣赏名作、参观文物等,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课改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

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学习优秀作品和名人事迹,学生能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传承,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新课改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法治观念,通过学习宪法、法律等,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使他们能够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通过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学生能够真正实践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能够理解和把握语文的整体,提升综合素养;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和使命,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师在实施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思维、综合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新课改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新课改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

新课改要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新课改强调素质教育和“三维课堂”教学模式,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下是本人对新课改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一、注重母语教育和文化传承新课改要求语文教育要具备文化性和母语性,注重学生母语能力的培养,文化知识和文化自觉的传承。

教师应该通过讲授文学作品、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等,让学生了解、认识和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开发课外阅读活动,引导学生对各种文化瑰宝的热爱和兴趣的培养。

这样可以通过阅读了解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阅读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注重情感教育和品德培养新课改要求语文教育要注重情感教育和品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情感培养,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心理健康。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体验和感受美好的情感,感受生命中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品德精神。

三、注重阅读教育和语言训练新课改要求语文教育要注重阅读教育和语言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语言能力的训练,教师应该注重阅读的方法和技巧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理解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而在语言训练方面,教师应该注重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锻炼,加强语言基础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四、注重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教学新课改要求语文教育要注重探究式学习和实践教学。

教师应该注重灵活运用问答式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兴趣。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来丰富知识,培养实践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总的来说,新课改要求小学语文教学要从注重文化传承、品德教育、阅读教育和语言训练四个方面入手,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多方位素质和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在实践中成长。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师观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师观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师观
新课标强调了学生主体地位的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传授,但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和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的学习方式和兴趣爱好,在教学中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

新课标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

语文教学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而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思辨和表达能力。

教师应该通过启发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帮助他们建立知识结构和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新课标强调了跨学科的整合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不再是独立存在的学科,而是要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的整合,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教师应该积极探索跨学科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拓宽视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造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新课标强调了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教学要贴近实际生活,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应用,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教师应该积极组织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创造力。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师观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师观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师观新的教育课程标准出台后,语文教师的教学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

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应该如何调整自己的教学观?本文将从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一、教学理念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应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向学生发展转变。

传统的语文教学偏重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记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二、教学方法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是新课标下语文教师需要重视的方面。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文本的内容。

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语文的热爱。

三、教学目标语文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提出的教育目标,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五个方面。

语文教师要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这些核心素养,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

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教学观,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注:本文首发自公众号"教师之家"】。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师观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师观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师观新课标(实验)是指学校、教育机构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根据教育的发展需要和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对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教育评估方法等进行试验和研究,以期探索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模式。

而在新课标下,语文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语文教师的教学观一直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关注的焦点。

在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的角色和定位将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教育教学也将以更加开放、多样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

语文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文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跨学科的综合素养。

本文将从新课标的意义、背景和要求出发,探讨语文教师在新课标下的教学观。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师需要具备对新课标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新课标的出台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需求的变革,语文教师需要对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有深刻的理解。

新课标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

语文教师需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灌输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重视学生的体验、实践和参与,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真正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新课标倡导“整体性”教育理念,强调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和配合,要求学校教育不再是各个学科“各自为政”,而是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跨学科的融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

语文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对接和合作,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点和融合点,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结合,将社会实践和生活体验融入到语文教学中,使语文学习与学生生活和社会实践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手段和工具的创新。

新课标提倡“信息化教学”,要求学校的教学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浅谈新课程改下应树立怎样的语文教学观

浅谈新课程改下应树立怎样的语文教学观

浅谈新课程改下应树立怎样的语文教学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不会学习即不会生存,这是21世纪的重要特征。

“知识经济时代,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巨大作用,整个世界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重大变化,人类正面临着各种各样的亘古未有的新的挑战,如果没有掌握新知、接受新知、鉴别新知的能力和技巧,那么就无法适应新的变化和战胜新的挑战;再则,未来是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有利于帮助人类消除灾难性危机和建设灿烂未来,有利于人们在保存旧的价值的同时,不断创造新的价值,有利于人们去面对过去和现在的问题的同时,能够正视未来的问题,为对付未来作好知识、文化上的准备。

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形势,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观。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树立怎样的语文教学观呢?如何才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呢?我们必须坚持做到以下三点:一、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生活多大,语文多大。

一个人从发出第一声“妈妈”开始,他已经在学语文了,可以说,人长到几岁就学了几年的语文。

记得我们当时招聘教师时,语文专业的竞争最激烈。

因为语文谁都可以教,它毕竟是我们的母语嘛!但是不一定人人都教得好。

语文课人人都会听,但并不一定全都听得懂,我们也可以对一堂语文课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但并不一定能评到点子上。

新课标给语文下的性质定义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正因为语文有这一特性,也就决定了语文必须溶进生活这一大课堂,溶进信息资源丰富、沟通便利的网络环境之下,学生随时随地活动,都是在学语文,上语文课是学语文,上数学、英语等课也是在学语文(如果语文基础不扎实,数学中的逻辑思维就可能出现麻烦,而英语与语文的关系则更为密切了)。

上网更是在学语文了。

大语文观的内涵是:我即语文、语文即我;网络即语文。

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存在于生活中,存在于网络环境之中。

语文存在于生活中,其它学科的老师在教学中也或多或少的在传授着语文知识。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

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语文教学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这就要求我们要去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和对文章的整体感悟、整体把握。

教材变了,改变以前教师占用大量时间,以空洞的过多过细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语言实践的教学模式,创造一个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索的学习方式,是摆在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 转变教师的课堂观念,拓宽学生的求知空间是首当其冲的。

一、改革课堂教学,变“一言堂”为“多言堂”面对我们的初中生我不禁有些后怕,他们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

久而久之,课堂教学形成了教师一人在说,学生哑口无言的局面。

这就造成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

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

拿分段来说吧,面对一篇文章总得先分清层次脉络,然后才理解赏析。

不同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一篇文章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

对于文章要引导学生,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要多思考多琢磨,经常从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这样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

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事件、分析人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以激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七根火柴》教学中,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用一句话来说明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大家七嘴八舌、各抒己见。

有说一个关于长征的故事;一个关于中国红军战争的故事;一个动人心魄的故事;一个发生在长征途中茫茫草地的故事;一个无名战士保护和传递七根火柴的故事…….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出了几十种答案,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已或多或少的渗入了创造性阅读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

二、因生制宜,做好阅读和作文指导工作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观
当前,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结构和容量等发生了显著变化,而每堂课制定的教学目标的数量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仍旧包含有提升道德品质、增强思想修养、培养某方面水平等几个目标。

制约语文课堂教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填鸭式”、“封闭式”、“强受式”和“分析式”教学,不能真正实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学生没有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语文教学的突破口在哪?突破口就在于激活语文课堂。

(一)把语文学习与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联系起来
“学习语文有什么用?”有学生用这种怀疑的口吻问这个问题。

论考试得分,语文远不如数理化那样来得直接。

论学习热情,母语赶不上外语已是不争的事实——会外语已经成为某些招聘中必须跨越的门槛。

论学习效率,语文学习永远不可能速成——它如细雨润物般的耐心已经让快节奏的现代人不能适合。

有人说,人必须面对三个世界:生活世界、知识世界和心灵世界。

如果为了满足生活和知识两个世界,语文的确是有很多不合时宜的地方。

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个境界,语文学习的确也只能是味同嚼蜡。

熟记再多的作家的名字而不去读书知人,记忆在大脑里的概念除了能在考试时换来可怜的几分和装点一下自己的谈吐外,确是没有什么用处。

在探求未知世界上,语文总是被多次质问:“有什么用?”但是,人们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心灵世界。

只有把语文学习与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联系起来,语文学习才可能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学习语文会给人一个丰富的世界,一个关乎心灵的世界。

(二)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质疑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现在语文课教师口若悬河的讲授,已不是最重要的。

好的语文课,要改变“课文阐释者”的旧形象,创设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爱读书、爱表达,成为学生的语言实践课、语言交流课。

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是教师培养出来的,即所谓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

《实话实说》正是
因为主持人创设了一种无拘无束的平民化环境,才让观众感到愉悦。

而教师大多还是传统的教法,拿起书在讲台上讲,类似一种打针注射式的教学,学生不喜欢,只有消极抵抗,这个责任不在学生。

比方说开演唱会,观众不愿听,难道能怪观众吗?
析式等陈旧教法的原因,一是学生长期受传统语文教法的束缚,没有养成课堂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的习惯,只习惯于老师讲的单向活动;二是有的老师本想引导学生思考质疑,但做起来效果并不理想,对此方法失去了信心。

作者觉得,解决这个问题关键的做法是要着手培养学生评论家的眼光,学生才会质疑。

语文阅读教学目的就是通过对范文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明白了这个点,既摆正了教材的位置,也确立了自己的位置。

(三)持续创造新的教学过程,使用新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学习方法
看过很多的观摩课,其中不乏组织有序、形式新颖、内容充实的好课。

但也有很多课,教师为了“创新”,整堂课花样百出,看起来形式新颖,也很热闹,但细细地探究一下,也许效果并不是太好。

因为“创新”的是老师,而不是学生。

教师的创新,并不等于学生创新,相信这个道理谁都明白。

教师的花样再多,如果学生不能主动地加以接受并延伸,对学生的创新水平的发展还是不起作用,因为这些花样仅仅为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习。

其实很多教师也许本来就是这么理解的:创新不就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吗?所以,持续创造新的教学过程,使用新的教学手段,也引导学生尝试新的学习形式,新的学习方法,这当然是有好处的从知识传授的角度上讲,它当然好过“满堂灌”。

但是,作者认为首先应该阐明的是,创新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一切教学活动、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

而现在有些教师所做的则是恰好相反,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学习,为了提升成绩,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

学习是很重要的,是学生成长所必需的,但学习是为了学生水平的发展,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为了能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突破,是为了创新!学生没有主动意识,学生的水平不会得到真正的提升,创新就是空谈,素质教育就会成为一种形式。

创新是个体主动的行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的水平,必须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

只有学生主动了,才能在知识学习和身体成长的过程中,持续发展自己,素质教育才会持续前进。

(四)语文的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应重视点滴的积累
语文的提升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应重视点滴的积累,一节课就只能解决一个问题。

对于要几节课才能完成的课文,可定出不同的目标分别在解决。

如《祝福》第一课时理清情节,第二课时分析人物,第三课时分析环境的作用。

《荷塘月色》中能让学生体会到景中饱含的情,《我与地坛》中能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米洛斯的维纳斯》培养学生的审美直觉,《灯》让学生会用象征手法,《雷雨》教学生理解戏剧冲突……
(五)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真正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革命
改革创新的浪潮将五颜六色的教学方法的贝壳冲向了教与学的堤岸,随便拾取一颗,都会将我们狭窄的讲台装饰得别开生面。

从赫尔巴特的“五段论”(预备→提示→比较→概括→应用)到杜威的“五环节”(情境→问题→观察→解决→应用),从魏书生的“教学六步”(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到钱梦龙的“三主”方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主线),教学在一个个教育家殚精竭虑的实践中已翻开了尊重权威但否定模式的新篇章。

在教学原则的旗帜下,各路人马实际上是在实行着“教无定法”的实弹演练。

但要记住,一节课只能恰当地使用一种教法或以一种教学方法为主。

要么实行点拨,要么组织讨论,要么实行辩论,甚至将竞赛机制引入课堂,或者将课堂变成剧院,变成创作间,变成凭学生任意涂抹的画布,变成师生间唇枪舌剑的战场……不论哪种方法都能“吹绉一池春水”,换取“满园春色”。

钱理群先生说:中学语文教育应该多一些人文教育,应该给人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

人若缺少这种底子是会有问题的,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虽然在一节课中不可能使某种水平得到明显的提升,但这也说明更不能在一节课中去培养多种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