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精品课件ppt部编版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共23张PPT)

万人,征集担架20万副,大小车88万辆,挑子30万副,
牲畜76万头,总共筹运粮食达96000万斤。在战役的第三
阶段,参战兵力与后方支前民工的比例大大超过了战役初
期l:3的概算。这段材料最能说明解放战争的胜利是由于
()
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物资匮乏
B.共产党军队深得民心,人民大力支持
C.国民党军队作战不够勇敢,妥协投降
淮 海 战
参战军
时间 队 和 指
1948年 11月6
挥中华原东者解解放放军军
日—
刘伯承、邓
1949年 小平、陈毅
1月10 、粟裕、谭
日共65 震林。


徐地州 为区中
心的 淮海 地区
成果或意义
歼敌55万,淮海战 役基本上解放了长 江以北的华东和中 原地区,使蒋介石 在南线的精锐主力 丧失殆尽。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 南各省的基础。

辆头
吨副

材料三:1948年5月,为配合即将开始的辽沈战役和华北战场杨罗
耿兵团东进,董存瑞所在的第十一纵队奉命攻打隆化。董存瑞带领
爆破组的战友们一鼓作气炸掉了敌人的四个炮楼和个碉堡,顺利地
完成了扫除隆化中学外围工事的任务。
解放军作战勇敢
胜利
课堂小 结
解放区的 土地改革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走向胜利
的上策,有利于进一步瓦解敌人。
(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为其他战
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
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
三大战役意义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主力, 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人民解放军乘胜追击。一直打到 长江北岸,等候命令渡江作战——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

部编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同步课件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

国共两党提出了怎样的建国方针?
以和平、民主、团结为号召,主 张成立联合政府,力争建立一个 新民主主义的国家
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坚持独 裁和内战的方针
假和平,新内战
民心所向—和平民主——核心素养落实 一、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学思之窗
自由自主的人民才能创造自由自主 的国家。中国人民已经觉悟,保障中国 前途的唯一途径,是消灭国外国内一切 束缚他们自由自主的势力,亦唯有顺着 中国人民自己的愿望,中国方可由衰败 转为兴盛,软弱变为强有力。二十世纪 的政治真理,只有自由自主的人民,才 能创造自由自主的国家;只有人民有力 量,国家才有力量。……非先实行民主 决无从实现统一。
为民而战—全面内战——核心素养落实 二、全面内战的爆发
1946.6月—10月
全面进攻 中原解放区
1、战略防御
确定了自力更生、以自卫战 争粉碎全面进攻的方针
1946年7月时国共力量对比 国民党 共产党
1947年西北野战军, 3月青化砭战役、8 月沙家店战役。粉碎 了
军力 430万人 127万人
装备
19飞47机年+5坦月克华东步野枪战+军手 孟良+崮大战炮役。打退榴了弹
争取和平民主 战略防御
战略反攻
战略决战
1945年
1946年
1947年
1948年
1949年
重庆谈判
全面内战爆发 政协会议 国民大会
青化砭、沙家店战役 孟良崮战役
千里跃进大别山
发起辽沈、 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北平和谈、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
《中华民国宪法》
土地改革
战略防御
辽沈战役
战略反攻 四个阶段:

部编版《人民解放战争》ppt全文课件

部编版《人民解放战争》ppt全文课件

部编版《人民解放战争》上课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课堂练习
1.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
东北全境( A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
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
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 )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
国 民 党 军 队 主 力 收 缩 示 意 图
部编版《人民解放战争》上课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北平 徐州
沈阳
主力决战 时机成熟!
部编版《人民解放战争》上课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2.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参战部队 指挥者 结果
辽沈战役

了根本性变化;②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

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战 阵 的 胜 利
三大 战役
渡江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时间:1949年4月
战役 结果:占领南京
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部编版《人民解放战争》上课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农民丈量土地
贫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
4. 意义: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 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 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部编版《人民解放战争》上课实用课 件(PPT 优秀课 件)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25张PPT)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 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 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朱德
渡江战役安天下
时间 经过
蒋介石逃往台湾
1949年4月
人民解放军百 万雄师兵分三 路,横渡长江。 占领南京,结 束了国民党在 大陆的统治。 国民党残余势 力退往台湾。
优于敌军 大大改善
不足 略占优势 危机四伏 战略决战时机 已经成熟
国民党靠“抓壮 丁”补充兵源
三大战役决胜负
战略防御
1946.6—— 1947.6
解放战争分阶段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1947.6——1948.9
1948.9——1949.1
三大战役决胜负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 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
兵力对比 敌军态势 我军态势 战局延伸
三大战役决胜负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 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
兵力对比 敌军态势 我军态势 战局延伸
解放军兵 孤立分散, 后方巩固, 提供稳固 的后方, 力超过国 补给困难, 人力、物 力充足。 推进华北 民党军队。是撤是守 犹豫不决。 战局进程。
三大战役决胜负
47万 东北 全境
长江中 中原、 140天歼灭和改编 154 万 下游以 华东人 以徐州
民解放 军
为中心
55万 北的广 大地区 华北 全境
平津 1948、11 林彪 战役 —— 罗荣桓 聂荣臻 1949、1
东北、 张家口、天 华北人 津、北平 52万 民解放 (和平解放、 军 傅作义)
国共划江 而治,好 不好…
280万 365万
机动兵力
优于敌军 不足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31张)

2022-2023学年部编版必修上册 第25课 人民解放战争 课件(31张)
答案:B
课堂小结
(2)战略决战,发动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 的主要军事力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论从史出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 (1)从国民党方面来看 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抗战胜利以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 民主,国民党违反民意,发动内战,实行独裁统治,遭到全国人民 的一致反对。 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国民党军队的厌战情绪严重,临阵 起义、投诚的现象不断发生。国民党军队在各个战场上一败 涂地。
(3)渡江战役 ①背景: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在长江以北的军事力量已全 线崩溃;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②过程: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迅速突破长江防线。 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国民党蒋介石集 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3.思想准备: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召开:1949年春,在河北平山西柏坡召开。 (2)内容: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促进革命取得全国胜利的基 本方针,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提出了革 命胜利后党在各方面的基本政策;毛泽东提醒全党继续保持 艰苦奋斗的作风。
课标定位
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原因:人民的支持、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中国共产 党能够始终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 (2)意义:国内意义、国际意义。
素养阐释
1.运用史料,分析国共两党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内外政策, 培养史料实证的素养。 2.归纳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历程,认识人民解放战争发展的 阶段特点,培养历史解释的素养和时空观念。 3.运用史料,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理解人民解 放战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地位,培养唯物史观的素养。
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国民政府在接 收敌伪财产时,许多官员利用接收机会,贪污盗窃,敲诈勒索,大 发“劫收”财。他们还利用政治特权横征暴敛,搜刮人民,造成 经济崩溃,物价暴涨。

《解放战争》(共48张)PPT课件

《解放战争》(共48张)PPT课件

.
17
山 东
几个月后,重点 进攻被粉碎
.
18
内战的爆发
1、防御阶段
全面进攻
(中原解放区等)
共 集八产 中个党 优全月面战势歼进术兵敌攻:力七被十采,粉多取打碎万运歼,动灭战战方式,
重点进攻
几个月后,重点进攻
共产党仍也是被粉运碎动战
(陕北、山东)
.
19
第二回合:内战全面爆发
时间:1946年6月-1949年1月
.
1
第17课 解放战争
(1945—1949)
.
2
.
3
第一回合: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
4
第一回合: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时间:1945年8月-1946年6月
双方:
VS
表现: 1、重庆谈判 2、政协会议
.
5
我要思考 思考……
★ 蒋介石为什么不立即发动内战?
★ 蒋介石三邀毛泽东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假如你是毛泽东,你会去重庆谈判吗?
2、1948年冬,陈毅在一首诗中写道:“几十万里, 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 前线争立功。”出现这种情景的重要原因是
A.淮海战役取得最后胜利 B.人民解放军占领了南京 C.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了城市 D.各个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
45
【课堂练习】
3、解放战争时期,流传着“前方打老蒋,后防挖蒋 根”的口号,“后防挖蒋根”是指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中共在国统区的地下斗争 C、民主党派的反蒋斗争 D、国统区的民主运动
首诗中写道:“几十 万里,民工送粮食, 随军转西东,前线争 立功。”
结合诗句思考:三大 战役中农民为什么积 极“随军转西东”?

部编版《解放战争》PPT课件1

部编版《解放战争》PPT课件1
共人产民党 解将放拒战绝争谈取判得,决我战们胜更利有文章可做。 1949年4召月开北政平治和协谈商情会景议,提出建立
尽量争取和平与民主; 1中9共49及年解4月放北军平赢和得谈人情民景的信任和拥护
思抗考战: 的从胜当利时使的国兵民力政和府民的心威看望,提共升产. 党领导 无19产49阶年级召才开能政救治中协国商。会议,提出建立
第17课
课程标准
•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解 放战争的主要史实。 •认识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伟 大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 人民迫切需要的是什么?
和平、民主
社 中日民族矛盾



矛 盾
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 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
派的矛盾
炮弹作花瓶,人世无战争
蒋介石在1945年8月14日、20日、23 日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 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内》最后和修 平问题,蒋介石的如意算盘是什么?
②政协会议 (46.1)
依据:《双十协定》内容 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
1949年4月北平和谈情景
思考:从当时的兵力和民心看,共产党领导 的人民军队必胜无疑,为什么还要与国民党 和谈?
北平和平谈判
背景
蒋介石:“求和”声明
中共:为迅速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
蒋介(石2)为结何果下:野 双方达成李《宗国仁内为和何平愿协意定》最后修 正案,但南京和国谈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
三年时间,却解放了整个中国大陆,这是为何呢?
共产党将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可做。
1、争取和平民主阶段(1945.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从共产党方面说
1949年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提出建立
(主要原因) 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PPT

部编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PPT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经过
为什么选择中原地区作为反攻的突破口?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多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向大别山挺进。根据中共中央的不要与敌纠缠、下决定不要后方的指示,8月8日,突然甩开敌人,分三路向南疾驰,开始了千里跃进的壮举。经过艰苦行军和激烈战斗,进入大别山地区,十几万主力部队转至外线作战,它像一把利剑插入了敌人心脏。
土地改革理念:贫雇农占农村人口的70%以上,雇农(他们没有或只有极少量的土地和生产工具)是农村中的无产阶级,贫农(只有较少土地)是半无产阶级。他们深受地主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土改中的主力军。中农是农村中的小资产阶级,经济地位很不稳定,一部分人还受别人剥削。在土改中把贫雇农和中农联合起来,就是农村90%的人口结成的反封建的统一战线。
牲 畜
76.7万头
船 只
8500只
筹 粮
9.6亿斤
挑 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平津战役
时间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指挥者
参战部队
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
结果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经过
北平、天津、张家口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2.经过——平津战役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毛泽东等人曾在西柏坡指挥三大战役。那么同学们知道三大战役的具体经过和意义吗?
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革命圣地之一。在这里,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挥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 中共中央在西柏坡虽然仅驻留了10个月的时间,但在中国革命史上却留下了辉煌灿烂的篇章。西柏坡也因此像井冈山、瑞金、延安一样成了中国革命的圣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1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19张PPT

二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战略进攻——千里挺进大别山: 1947 年夏, 刘伯承、 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 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 揭开了人民解放 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947年夏,刘邓 大军挺进大别山
国民党进 攻陕甘宁
解放区
延安
西安
国民党进攻方向
解放区
北平
国民党进 攻山东解
统治腐败。
拓展延伸
• 学习了本课内容后你有何感想或认识?
三大战役不同作战方针的制定是中共坚持“实 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方针的体现;中 共善于抓住历史机遇、战略指挥英明果断、指 挥艺术高超灵活;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 关键因素;树立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的意 识。
• 材料二 美联社有一个评论:“北平协议 在保留面子方面是一个杰作,北平可能就是 南京及其他城市的试验品。”
(三)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 解放北平?
(1)和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 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 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 的范例。
自我展示
战役 名称
辽沈 淮海
平津
时间
三大战役概况
指挥 参战 者 部队
作战 歼敌 结 果 方针 人数
辽沈战役
(1948.9.12--1948.11.2)
关围 门锦 打打 狗援
锦 州
塔山
辽 西 走 廊
黑山、 大虎山
长 春
沈阳
淮海战役
(1948.11.7 -- 1949.1.10)
商丘
徐 州
碾 庄
陈官
二、渡江战役 (1949.4—1949.6)
1949.4.23.占领南京,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上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26张PPT)

东A.北•辽全单沈•境击第战(此二役处级A编)辑母B版.文平本津样战式役
C.渡江战• 役第三级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 第陈四级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
民工走不通。骏• 马第五高级 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
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 )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 第二后级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 第巩三固级 大大改善 • 第四级
国民党 危机• 第五级略占优势
280万 365万
高昂 低落
主动 被动



饿









三单击大此战处编役辑简母况版标题样式
战役
作战部队
战役
解放
歼灭
名称
和指挥员
时间
地区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辽沈战役• 第东林二北彪级解、放罗军荣桓
1.千里跃进大别山
•1单94击7年此夏处,编刘辑伯母承版、文邓本小样平式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
强渡黄• 河第天二级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 第三级
• 第四级
影响:揭开• 第五了级 人民源自点解放军战略进攻的 重
序幕
南京
武汉
2.三单大击战役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①决战的条件
国民• 党单的击力此量处严编重削辑弱母,版共文产本党样的力式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 第三级
• 第四级 • 第五级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人教部编版解放战争优质课件1

人教部编版解放战争优质课件1

人教部编版解放战争优质课件1
人战军
新保安
分割包围
人教部编版解放战争优质课件1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北平
东北野战军
天津
塘沽
人教部编版解放战争优质课件1
张家口
新保安
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北平
时间:


1947年夏
部队(人物)
晋冀鲁解放军
南京
(刘邓大军)
意义:
武汉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人教部编版解放战争优质课件1
人教部编版解放战争优质课件1
集结在黄河滩上 的刘、邓大军
刘邓大军向大别山开进
人教部编版解放战争优质课件1
人教部编版解放战争优质课件1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1、内容∶ 2、土地改革总路线∶ 3、结果: 4、意义∶ 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 1、部队: 2、意义:
民工
次军事会议上发表看法: “60万战淮海胜战役8中0万支前,的民奇工 迹,
担架
奇迹。”
大小车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 牲畜 用小车推出来的。
船只
543万人 30.5万副
88万辆 76.7万头
8500只
①②根料何人解据一创民放材中造群军料所的众战二述?的士,奇全英说迹力勇说是支作材如持战
筹粮 挑子
9.6亿斤 20.6万副
人教部编版解放战争优质课件1
人教部编版解放战争优质课件1
三 大 战 役 (1948.9——1949.1)
战役
时间
指挥者
参战部队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26张PPT)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947 年 10 月 10 日,中共中央正式 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在解放区 实行土地改革,彻底消灭封建半封建 的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革命积极性得到激发,农民踊跃参 军参战,普遍掀起支援前线的热潮。
土改中分得土地面带喜悦的老贫农
名称
东北
华北
华东
中原
西北
解放军
国民党
70万
55万
20万
55万
42万
60万
20万
75万
7万
30万
1948年7月,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 的3:1,变为1.3:1。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 部队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 、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中共中央认为战略决 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决定发起辽沈、淮海、平津 三大战役。
相关事实:
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前夕,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 坡中央机关食堂,召开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 席会议的11人。会议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的主席团主持。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奠基 的一次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会议。 毛泽东主持了开幕会议,并于1949年3月5日代表中央政治局作了《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 报告》
1、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
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和武汉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随后其他战场的人民解放军也相继转入进攻。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共27张PPT)
1948.11.7 -- 1949.1.10) 海州 商丘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肢 解 敌 人
蚌埠
中 间 突 破
淮海战役支援前线的农民
陈毅司令员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 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司令员为什么这样说?请结合课文 ,以具体史实说明。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 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947年10月10日 ,中共中央正式公布《 中国土地法大纲》,在 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 彻底消灭封建半封建的 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 其田。
欢解 迎放 区 的 土 地 改 革 深 受 农 民 解 放 区 人 民 踊 跃 支 前
国 统 区 的 饥 民
③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 民党军队的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 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④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政 : 经 军 : 社 治 建立民主政权 济: 实行土地改革 事 毛泽东等人高超的指挥艺术
会: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 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 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 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 独立和完整。”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
1948.11- 中原野战军 刘伯承、邓小平、 1949.1 华东野战军 陈毅、粟裕、 55万 谭震林
平津 1948.11- 东北解放军 林彪 52万 战役 1949.1 华北解放军 罗荣桓等
国民党军 全境 队的主力 基本上被 长江 消灭,大 大加速了 中下游 人民解放 华北 战争在全 国的胜利。
全境
平津战役(

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从人的角度看解放战争最新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从人的角度看解放战争最新PPT课件
——人民版必修一第58-59页
历史纵横: 据统计,在关键性的三大战役中,支援前线的农
民群众达880余万人次,出动的大小车辆141万辆, 担架36万余副,牲畜260余万头,粮食4.25亿公斤。 在各大战场上,奔流着一支默默无闻但却坚韧异常 的群众大军,他们依靠原始落后的工具,给前线的 战士们输送着源源不竭的物资援助。
图4 解放军 露宿上海街 头
问题四,从图中得出哪些历史信息,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这些信息中得出哪些结论?
图2: 我送 亲人 过长 江
问题二:解放战争中,人民会支持哪一方?
问题三: 为什么解放战争中, 人民会支持共产党?
图3 解放区的农民
1947年,中国共产党决定在解放区 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实现 耕者有其田。经过一年多的斗争,解 放区一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极大地 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宁波市高中历史微课系列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三
问题一: 抗战胜利以后, 人民有何愿望?
图1 抗战胜利后的普通国军
1946年夏,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 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人民版必修一第58页
图2: 我送 亲人 过长 江
问题二:解放战争中,人民会支持哪一方?
当年,我19岁,妹妹17岁。 渡江用了个把钟头,划船的时 候炮弹很多,我的脸被弹片划 伤了,耳朵也听不见了,船上 的解放军问我:“你怕不怕?” 我说:“我不害怕,我要送你 们过江到前方打胜仗!”

(部编)《人民解放战争》ppt优秀课件

(部编)《人民解放战争》ppt优秀课件
指导文件:1947年 《中国土地法大纲》

地改革
意义:①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
解 放 战
参军参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人力、物力战
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Q:依据材料,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国民党
共产党
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正确领导,战术正确;
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英勇作战,人民支持。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暴力没收地主土地,打土豪分田地

建国前中 共土地政 解策放的区变土化
抗日战争时期:农民减租减息,地主交租交息 解放战争时期: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

1946-1949
分裂
内战爆发,祖国 至今未能统一
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
“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 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1)“挖蒋根”是指什么?材料反映该事件有何意义?
“挖蒋根”是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 物力保障。 材料二:
(2)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
材料三: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 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 根白发,毛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 值得!”
(3)“三个战役”分别指哪些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 “值得”?
“挖蒋根”是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挖蒋根”是指解放作区用的土:地揭改革开。了人民解放军战

“挖蒋根”是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1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共31张PPT)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示意图
解放战争阶段图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渡江 战役
1949.10
1946.6
1947.6
1948.9 1949.1 1949.4
青化砭战役 挺进大别山
孟良崮战役 沙家店战役
石家庄战役
东北秋季攻势
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毛泽东:“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
毛泽东:“现在看来,只需 从现时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 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 上打倒了。”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
辽沈战役 歼敌47万余人 解放东北全境
平津战役
歼敌55万余人,长
淮海战役 江以北广大地区解 放
中共中央为什么要争取北平的和平解放呢?
1.保护北平这座世界文化古城 2.保护北平城内的人民群众 3.有利于日后统一战线工作的展开
——中国大百科全书编辑部编《中国大百 科全书》
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













怀













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1.土地改革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2.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3.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解放战争阶段图
战略防御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解放战争能够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呢?
国统区人民使用金圆券
国民党强征壮丁公告
党、政、军干部之自私、无能、散漫、腐败不可救药。
——《蒋介石日记》1948.11.24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34张PPT)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件(34张PPT)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南京
12.4万人挥师南进,分三路向南疾驰
武汉
千里跃进大别山。
毛泽东曾经说过:蒋介石……两个拳头这
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的战
略方针,就是要紧紧地拖住这两个拳
头……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
风卷残云如卷席
——三大战役
叁·风雨欲来——三大战役
(1)辽沈战役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参战部队
结果
关门打狗
叁·风雨欲来——三大战役 (2)淮海战役
探究:针对土地存在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改革的?
➢ 时间:1947年7月,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 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
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 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 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 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 度,发展农业生产。
➢ 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艰 苦的工作和斗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 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 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宋子文被认为是20世纪40 年代时期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作用 探究:土地改革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什么作用?
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财产只有0.93亩,到了1947年,他 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
长工都不存在了,村民们满怀热情地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了支援前线 上。 ——柯鲁克夫妇《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
翻身农民丈量土地
分到土地后的喜悦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送亲人参军
壹·未雨绸缪——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背景:
“谁赢得了农民土,地谁就占会有赢情得况中不国均,衡谁解决土地问题,谁就会
赢得农民”。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张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张PPT课件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参战部队
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指 挥 员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况 碾庄、双堆集歼敌,解放徐州,陈官庄歼敌
意 义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课人民解放 战争的 胜利课 件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课人民解放 战争的 胜利课 件张
张家 口
新保安
东北解放军 林彪、罗荣桓 攻占锦州,长春起义,攻占沈阳 解放了东北全境,使解放军 第一次在数量上占了优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课人民解放 战争的 胜利课 件张
淮海战役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件张
(1948.11.7 -- 1949.1.10)
商丘
陈官

徐州
碾 庄
海州
猛 虎 掏 心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课人民解放 战争的 胜利课 件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课人民解放 战争的 胜利课 件张
复习提问:
1.重庆谈判背景、时间、内容、意义?(P110) 2.国民党发动内战时间?(P111) 3.内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了什么论断?(P111) 4.中共中央制定了什么作战方式、目标、原则和方 针?(P111) 5.内战在1947年前半年的进展如何?(P112)
1947年6月下旬刘邓大军胜利进入大别山
意义:
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后,活跃于(长)江淮 (河)(黄)河汉(水) 之间,形成东震南京、 西胁武汉、南逼长江、 北制中原之势,最大限 度地调动敌人,减轻了 各解放区的压力,各解 放区也趁势发起反攻。
刘伯承在大别山三角峰视察作战地形
队的主力 基本上被 消灭,大 大加速了 人民解放 战争在全 国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 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军基本 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 全国的胜利。
国共划江而治, 好不好…
不行…一定要 打倒蒋介石, 解放全中国!
3. 渡江战役:
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 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战役 结果:占领南京
影响: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课堂练习
1.1948年9月,人民解放军首先发起哪次战役,解放了
东北全境( A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渡江战役
D.淮海战役
2.1948年冬,陈毅赋诗《淮海前线见闻》:“几十万,
民工走不通。骏马高车送粮食,随军旋转逐西东。前
线争立功。……”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B )
③淮海战役
A.①②③
B.③②①
, 当遇到 矛盾冲 突时, 要慎重 适当的 处理方 式。A .首句 写出了 赤壁之 战前紧 张的氛 围,“二 龙争战 ”指曹 操和孙 刘联军 隔江对 峙,胜 负存亡 ,即将 一战而 定。 B.次句紧承首句,直接写出赤壁之战 的结果 ,曹操 大军楼 船被一 扫而空 。“扫” “空”极 写周瑜 军队势 如破竹 的战力 。 C.第三句直接描写赤壁战场上大火 的惨烈 ,又是 对第二 句战争 结局的 原因的 解释,“ 张”“照” 表现了 曹操军 队的气 势。 D.第四句看似平淡,但饱含着诗人 对儒将 周瑜的 赞美, 表现了 周瑜在 赤壁战 场泰 E.“暮禽”句言外有意,流露出诗人自 己归隐 态度坚 决,暗 示对现 实政治 失望厌 倦的归 隐原因 。 F.“闭关”既指关门的动作,也含闭门 谢客之 意,以 此点明 辞官归 隐的宗 旨:与 俗世隔 绝。 然从容、指挥若定、气定神闲的风度 。
解放了 东北全境
刘伯承
淮海战役
1948.11 -1949.1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邓小平 陈毅 粟裕
谭震林
解放了长 江中下游 以北的广
大地区
林彪
平津战役
1948.11 -1949.1
东北解放军 华北解放军
罗荣桓 聂荣臻
华北全境 基本解放
三 大 战 役 形 势 图
猛 虎 掏 心
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 胜利
学习目标
1.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 2.知道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基本史实; 3.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进行的
关系
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时期
土地政策
结果/影响
太平天国运动 时期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
龄平均分配土地。
辛亥革命 时期
(1)材料一中“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的
观于点人看民问 。题”,,渡真列正江举强战最大役能的证力明量南此不京话是的属三于1大9反4决9动战年派?4,月而是属
(2)材料二中“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哪一重大战役?
S诗中所涉及的城市“钟结山束”了是国指民什党么在地方大?陆它的是统何治时
解放的(年月)?它的解放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农民丈量土地
贫雇农代表分土地给农民
4. 意义:
①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 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 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②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 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解放区人民踊跃支前 解放区农民亲人参军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 战略进攻: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
合作探究
材料一: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发 表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从长远 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 属于人民。”
材料二:“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毛、泽平东津七战律役诗
制定土地改革总路线
时间: 1947年
内容: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 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 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 平均分配土地
土地改革总路线: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 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3. 结果: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个解放区先后开展 了土地改革运动,经过艰苦的工作和斗争,历时一 年多的土改革命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 房屋、粮食和衣物。
平均地权
并未实施
关注民生 但未落实
国共十年对峙 时期
抗日战争 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 农民交租交息。
农民获得了田地; 积极参军参战,
发展生产
有利于团结农民、 地主一致抗日。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又实行了什么样的土 地政策?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 土地政策: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2. 措施: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课堂小结
时间:1947年
土地 措施:《中国土地法大纲》土地改革总路线
人 改革 结果: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

意义:①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

了根本性变化;②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

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战 阵 的 胜 利
三大 战役
渡江
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地区 平津战役——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时间:1949年4月
A.人民解放军以徐州为中心同国民党主力决战
B.人民群众为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C.华东与东北解放军合力进行了淮海战役
D.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黄河以南各省的基础
3.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C )
A.天津
B.沈阳
C.北平
D.徐州
4.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D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武汉
南京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

东北地区

(辽沈战役)

华北地区

(平津战役)

北平
沈阳


主力决战

时机成熟!
(淮海战役)

长江以北)

徐州


2. 三大战役:
战役名称 时间 参战部队 指挥者 结果
辽沈战役
1948年 9月-11月
东北 解放军
林彪 罗荣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