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二节课时2导学案

合集下载

1-2-2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1-2-2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初三化学导学案第一单元第二节(第2课时)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学习目标】1、记住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2、知道设计实验时应明确的问题。

3、学会控制变量法。

【课前准备】1、回忆《物理》、《生物》课上做过的科学探究活动,总结出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有哪些?2、自己在解决具体问题时是怎样做的?【同步导学】活动一: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法1、阅读P12页课文。

2、思考交流:⑴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是怎么样解决的?⑵你认为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什么?⑶你认为怎样提出假设和猜想?⑷通过哪些途径收集证据?⑸对证据作出哪些处理后,才能得出结论?⑹如果结论和你的猜想和假设不一致,你会怎么办?归纳总结:寻找问题的答案,首先要提出,然后通过为自己的假设收集证据,并对这些证据进行认真的、、、,最后。

错了,要。

活动二:明确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1、阅读P13页活动天地。

2、把化学探究活动的各个环节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3、思考交流:⑴化学探究活动是由哪些环节组成的?⑵每一个环节的意图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把它描述出来。

⑶小明在这个活动中对实验结果采用了哪2种方法表述?⑷在第三个环节中,为什么要做四次不做一次试验?⑸小明做完坐标图像后,认为所做图像为什么不是一条直线?使用同样的蜡烛,得到的结果为什么有些差异?⑹你认为小明的化学探究活动与《物理》、《生物》等课程中所进行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哪些相同之处?哪些不同之处?归纳总结: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⑴⑵⑶⑷⑸。

巩固加深: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

在集体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先拿磁铁来吸引一下”。

就“拿磁铁来吸引一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实验B、假设C、观察D、推理活动三:探究影响蜡烛燃烧时间的因素1、阅读P14页实验探究内容,明确提出的问题。

2、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思考交流:⑴你认为影响蜡烛燃烧时间长短的因素有哪些?⑵你是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的?⑶根据实验结果,你的猜想正确吗?为什么?⑷你在实验过程中控制了哪些变量,才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客观公正性?⑸在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预想不到的情况?你能找到原因吗?归纳总结:1、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苏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苏教版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导学案

高中化学第一章原子结构第2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导学案【课标要求】1、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的(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能从原子外围电子排布认识原子结构的周期性变化;【教学内容展现】1.认识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2.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族划分的关系【学习目标】1、使学生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使学生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3、使学生知道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周期划分的原因,族的划分与原子中价电子数目和价电子排布的密切关系。

4、使学生了解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能用原子结构的知识解释主族元素原子半径周期性变化的原因。

5、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的建立使元素周期表的建立有了理论依据。

第一课时核外电子排布规律1、【温故知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是由哪几个方面决定的?2、写出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并述此原子结构示意图所代表的意义。

氖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能否完整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3、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第n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课前预习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1.2.3.4.【课堂互动区】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1、原子轨道能量高低的规律①相同电子层上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ns np nd nf。

②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能量的高低:1s 2s 3s 4s…… ;2p 3p 4p 5p……③电子层和形状相同的原子轨道的能量相等,如2p x = 2p y =2p z 。

④阅读右图:原子轨道能量顺序图,填写下空[说明]自左而右、自上而下,轨道能量依次递增。

1s﹤2s﹤2p﹤3s﹤3p﹤…。

山大附中高一化学必修II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导学案

山大附中高一化学必修II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导学案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 制作:田宇 审核:高一化学组【问题探究】【参考资料】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 通过实验探究,你能说出钠、镁、铝金属性的强弱吗?能试着解释一下吗?2. 参看课本P16页提供的信息,你能说出硅、磷、硫、氯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吗?能试着解释一下吗?3.通过对第三周期元素性质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同周期元素的金属性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逐渐 ;非金属性逐渐 。

也呈现出了的变化。

4.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 、 、 、都呈现出了周期性变化。

通过这些事实,人们归纳出一条规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

这一规律叫做 。

【课堂检测】1.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递增,量变引起质变B.元素的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C.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D.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呈周期性变化2.下列递变规律正确的是 ( ) A.O、S、Na、K原子半径依次增大B.Na、Mg、A1、Si的还原性依次增强C.HF、HCl、H2S、PH3的稳定性依次增强D.KOH、Ca(OH)2、Mg(OH)2、A1(OH)3的碱性依次增强3.(2007·广东)下列关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Li、Na、K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增多B.第二周期元素从Li到F,非金属性逐渐增强C.因为Na比K容易失去电子,所以Na比K的还原性强D.O与S为同主族元素,且O比S的非金属性强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同周期元素中,第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B.现已发现的零族元素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气体C.第Ⅵ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D.所有的主族元素的简单离子的化合价与其族序数相等5.超重元素“稳定岛”的预言:自然界中可能存在着原子序数为114的元素的稳定同位素x。

请根据原子结构理论和元素周期律,预测:(1)它在周期表的哪一周期?哪一族?是金属还是非金属?(2)写出它的最高价氧化物、氢氧化物(或含氧酸)的化学式,并估计后者的酸碱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 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自转 导学案

1.地球自转是( )
A .绕着太阳不停地旋转
B .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C .绕着太空不停地旋转
D .绕着北极星不停地旋转
2.我们总是在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因为( )
A .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自转
B .地球不停地自东向西自转
C .地球不停地自南向北自转
D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3.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
A .24小时
B .12小时
C .365日
D .一年
4.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因为( )
A .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转
B .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
C .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转
D .地球自西向东绕着星星转
5.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A .先看到日出
B .后看到日出
C .时刻晚
D .时刻相同
6.下图中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转 练一练
性质 方向是___________ 周期是___________ ________交替 ________差异
意义 记一记。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导学案(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 离子反应导学案(人教版新教材)

第二节离子反应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导电及原因,理解电解质导电能力强弱的本质原因。

2.理解电解质概念,能利用分类的方法判断物质属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3.理解电离概念和学会书写电离方程。

4.结合电离总结物质的性质,从电离角度解释一类物质的共同性质。

5.用实验证明离子反应的发生,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6.用“写”、“改(拆)”、“删”、“查”的方法书写离子方程7.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的判断8.探究离子反应在分离、物质鉴定、离子共存等方面的应用初高衔接1.金属单质可以导电,酸、碱、盐的溶液可以导电,它们导电的原理是否相同呢?2.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或者水,试分别写出不同类别物质发生的复分解反应方程(至少写3个不同的情况)知识点思维导图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知识点梳理一、电解质导电原理探析1.物质导电的原因: 。

2.化合物(以NaCl 为例)导电的原因。

结论:电解质能导电的状态为 。

二、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 或 状态下能够导电的 。

如: 。

2.非电解质:在和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 。

如: 。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的电解质。

如:①强酸:HClO 4、H 2SO 4、HNO 3、HCl 、HBr 、HI 等②强碱:KOH 、NaOH 、Ba(OH)2、Ca(OH)2 等③绝大多数盐:NaCl 、KNO 3、BaSO 4、NaHSO 4、NaHCO 3、CH 3COONH 4 等 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的电解质。

如:①弱酸(中强酸):H 2SO 3、H 3PO 4、HF 、CH 3COOH 、H 2CO 3、H 2S 、H 2SiO 3 等②弱碱:NH 3·H 2O 、Fe(OH)2、Fe(OH)3、Cu(OH)2、Zn(OH)2 等③水:H2O④少数盐:Pb(CH3COO)2等二、电离和电离方程1.电离概念:电解质在或解离成的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1)强电解质完全电离,用表示,如:HCl ;(2)弱电解质部分电离,用表示,如:CH3COOH 。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共107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共107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导学案(全册共107页)目录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1课时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第2课时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第三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第四节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第五节细胞中的无机物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1课时第二节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第2课时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第1课时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实例第2课时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课时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1课时第三节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第2课时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1课时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2课时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第3课时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1课时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2课时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第3课时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第四节细胞的癌变第一章走进细胞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本章的知识结构】【学法指导】从微观来看,生物学是建立在分子与细胞基础之上的科学。

细胞的部分知识,如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成分,以细胞为基本单位构成的动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七年级就已经学过。

由于间隔的时间过长,学生对这些知识难免遗忘或记忆模糊不清,在高中一年级学习本模块《分子与细胞》时,不能一开始就给学生介绍构成细胞的化学分子及其化学反应,否则学生就会感觉过于专业,感觉生物学难学,而失去兴趣。

【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命活动建立在细胞的基础之上。

2.举例说明生命系统的基本层次。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教材导读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1.病毒没有结构,只有依赖才能生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一章2.运动的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第一章2.运动的描述

通渭县义务教育阶段集体备课导学案模板备课人:刘金锁学区(校)审核:杨彦军中心教研组审核:局领导审核:课题第二节运动的描述课型新授课总课时1课时第1课时授课人教学内容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教学目标1.知道参照物的概念;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3. 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机械运动,参照物概念,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根据参照物判断物体状态。

教学资源讲授、讨论、实验、归纳、对比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导案学案教师复备栏导入定向视频:播放孙悟空“腾云驾雾”有关镜头。

问:大家喜欢看《西游记》吗?你知道孙悟空的“腾云驾雾”是怎样拍摄的吗?学习了今天这节课,你就会明白了。

欣赏,思考。

推进(一、机械运动奔驰的骏马、行驶的火车、自学生思考并归纳。

新课转中的地球,还有在空中飞行的飞机、奔腾的江水、划过夜空的流星、腾空而起的“神舟号”飞船……这些运动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呢?请用科学的语言对这些运动进行描述。

交流归纳:上述运动物体的位置随时间不断地发生变化。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作机械运动。

思考讨论:正在走动的钟表的指针是否做机械运动?你能找到不运动的物体吗?二、参照物当你在路边站立时,你认为路边的树木是静止的;而当你乘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时,感觉路边树木在向后退,认为树木是运动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归纳:在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总要选取一个物体作为标准。

如果一个物体的位置相对这个标准发生了变化,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说它是静止的。

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实验:请同学们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放在书本上,用手缓慢地推动书本,使书本载着钢笔沿桌面向前移动,思考下面问题:(1)书本相对于桌面的位置有无变化?书本相对于桌面是运学生可以进行辩论,了解物体位置的改变可能是距离的改变,也可能是方向的改变,或者可能是距离和方向同时改变。

初一地理导学案(第一章第二节)

初一地理导学案(第一章第二节)

我们身边的地理学习目标:1、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的地理问题。

2、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道理知识。

学习重点: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的关系【自主学习】一、解开地理之“谜”1、我们生活在_________________之中,关于_____________的问题很多,我们学好__________这门课程,就可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2、中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是在《________________》,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______________》。

二、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我们______________密切相关,通过学习地理知识,能够提高我们对____________的适应能力。

三、地理与生产建设人类的生产活动受制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和限制,农业、工业、商业、地区发展规划,都离不开地理学的知识和技术。

地理学在解决全球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编制城乡规划,防御自然灾害,促进区域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四、地理与风土人情地理景观在呈现世界千姿百态的_______________的同时,又给我们展示了______________的绚丽画卷:各地不同的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多样的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各具特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建筑等。

【合作交流】国庆节将到,小明一家要用假期去旅游观光,请帮助小明家参谋参谋,设计一个旅游计划和一条合理的旅游路线。

(去了哪些地方,看些什么景点,乘坐什么工具)【课堂检测】一、单项选择题1.你认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地理问题的是( )A.为什么有的地方一年里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B.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海茫茫C.为什么说林则徐是禁烟英雄D.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2.地理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以下选项与地理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辨别方向B.风土人情C.预报天气D.王宏考上清华大学3.下列景观图反映地理与生产建设的是( )4.建一个毛纺厂最好的选址是( )A.内蒙古牧区附近B.舟山渔场附近C.棉花产地附近D.煤矿产地附近读“阿拉伯人驼队”图,回答5、6题。

1.2.2《气体摩尔体积》导学案(含答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1.2.2《气体摩尔体积》导学案(含答案)-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二课时气体摩尔体积)【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填空、计算探究、对比探究,知道相同条件下1mol不同气体的体积是相同的,而1mol固体和液体的体积是不同的。

2.通过阅读填空、思考讨论,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角度理解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知道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能叙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内容。

3.通过阅读填空、交流讨论、归纳小结,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的组成及变化,建立n、m、Vm之间计算的模型,熟悉阿伏加德罗定律的应用。

【学习重点】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学习难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建立、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的理解。

【自主学习】旧知回顾:1.M=m/n,该公式表示的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物质确定,其摩尔质量就确定;M=m(一个粒子)·N A,即阿伏加德罗常数个粒子的质量;M r=m(一个原子)÷1/12m(12C),表示摩尔质量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其相对原子质量,即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与一个12C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

2.气体容易被压缩(填“容易”或“难”,下同),说明气体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填“大”或“小”,下同);温度越高,气体分子间距离越大;压强越大,气体分子间距离小;而固体和液体的体积难被压缩,这说明固体和液体分子间距离非常小。

新知预习:阅读教材P13~14,回答下列问题:1.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体积,符号Vm,单位 L/mol 。

定义式为Vm=V/n。

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取决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标准状况下(温度为0℃,压强为 101KPa )Vm=_22.4L/mol_。

2.0【同步学习】问题导入:假设一个人每分钟净吸入500ml的O2 ,你知道他每分钟吸入了多少个O2分子吗?二、气体摩尔体积活动一、1mol物质的体积1.观看填空:观看教材P13图1-14或观看电解水实验视频完成P13“科学探究1(1)”:电解水生成的O 2和H 2的体积比约为 1:2 。

高中政治选修一第1章第2节 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导学案)

高中政治选修一第1章第2节 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导学案)

第一课《国体与政体》第二框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导学案★知识梳理一、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原因(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的其他具体制度。

它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和,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二)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体现、保证、保障实现的好制度。

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四)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的选择、历史的必然。

二、民主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一)从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的产生方式及其职权范围看,现代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大致有两种:和。

1、是遵循民主基本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政体。

在民主共和制国家中,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一般经由产生。

2、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运用金钱的力量,以民主的形式掩盖国家的阶级性质。

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对国家进行和的有效工具,也是他们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最好政治外壳。

3、是国家元首由世袭的君主担任,但在宪法框架内,君主的权力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4、是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或对君主制进行改良的产物,它保留了君主制的外壳甚至某些实质性的内容。

典型的是:英国的资产阶级革命。

(二)从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的关系看,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分为、、。

大多数国家实行议会制和总统制。

1、议会制:议会制又称、、。

英国、日本、意大利是典型的议会制国家。

在议会制国家,总揽国家行政权利,向负责。

政府以为基础产生,一般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

政府首脑往往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任命。

政府接受的监督,定期向报告工作,但议会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时,政府必须集体辞职,由国家元首指定人员重新组织政府,或由政府首脑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进行议会选举,根据新的议会选举结果,成立新的政府。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第二节导学案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一章第二节导学案

湘波中学 八 年级 生物 科导学案课题: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课型 预习、展示 备课日期: 20140218 班级: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学习目标】:1、能够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2、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3、举例说出昆虫在人类生活,生产中的作用,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 预习课一、新课导入:植物的生殖有 和 两种方式。

其中一种方式要经过 和 和 的结合才能实现,而另一种方式通过其 器官就可以实现了。

但是美丽的蝴蝶是由 变成的。

二、预习自学阅读课文9~13页,在课本上双色笔标记,思考下列问题。

1、家蚕通过 方式产生后代。

在由 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与与 的形态结构和 差异很大的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2、发育过程要经过 、 、 、 四个时期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之为完全变态。

例如昆虫 、 、 等。

3、发育过程只要经过 、 、 三个时期的变态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这样的发育方式的昆虫例如 、 、 等。

4、标本员是从事动植物及其他生物或非生物 的采集、 和 的人员。

三、聚焦展示阅读课本P10观察与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各图按照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进行排序应为:2、卵→ → → → → → 。

概括起来,家蚕的一生要经过 、 、 和 时期。

2、家蚕是通过哪种生殖方式繁殖后代的?这种生殖方式的特点是什么?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从家蚕发育的过程来看,这句诗有什么不准确的地方?请你改变其中两个字使之既有科学性又不失艺术性。

4、填表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生物 相同点 不同点 家蚕蝗虫5、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变成的,那么“毛毛虫”与“蝴蝶”分别处于发育的哪个阶段?【 】A 、幼虫、卵B 、蛹、若虫C 、若虫、成虫D 、幼虫、成虫四、课堂小结★变态发育: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导学案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第二节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导学案

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自学目标:1、了解调查的方法。

2、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所学到的生物进行归类。

3、描述身边的生物及它们的生存环境。

4、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加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

自学重点和难点:1、调查的一般方法。

2、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学习过程一、构建知网并展示(提示:请以“调查周边环境中的生物”为中心,以概念图的形式将心中的疑惑列出来,构建知识网络)(5min)二、自学自研(15min)学习任务一:解读科学探究方法中的调查法调查法:⑴明确调查和。

⑵调查过程中要如实。

⑶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有时还要用数学方法进行。

学习任务二:讨论怎样对校园生物种类进行调查,尝试制作一份调查方案温馨提示:请参考课本上的案例——调查校园、公园或农田的生物种类,设计自己的调查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课前完成这项任务)学习任务三:尝试对自己调查到的生物进行归类,并完成下列习题1、生物的分类方法⑴按形态结构特点分:、和其他生物。

⑵按生活环境分:和等。

⑶按用途分:、家禽、和宠物等。

2、讨论:对生物进行归类有什么意义?三、展示交流(15min)1、各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己设计的调查方案。

2.针对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点拨补充。

四、诊断评价(10min)1、下列关于“校园生物调查”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调查时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注意较大的生物就行B、调查时,全组同学要集体行动,不要攀爬高处C、调查到的生物可以按照某种共同的特征进行简单的分类D、对看上去差别明显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的相同之处;对相似的生物要注意它们的不同之处2、以下那一项不属于调查法()A、我国森林资源每五年清查一次B、我国进行人口普查C、同学们在调查校园内的生物种类D、女科学家珍妮在非洲森林中研究黑猩猩,她如实记录下黑猩猩的食物、生活环境,表达情感的方式以及叫声的含义3、我国科学家通过努力,终于知道野生东北虎的数量,这项活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A、观察法B、调查法C、实验法D、分类法4、下列几种生物中,按形态结构划分,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的是()A、狗尾草B、山茶花C、苹果树D、东北虎5、在一般情况下,你认为区分小麦和水稻的最简单方法是()A、生活环境B、内部结构C、用途D、高度6、关于调查生物种类,下列给出了具体步骤,请按正确顺序排列①做好记录②选择调查范围③设计调查路线和方案④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⑤分析归好类的资料⑥归类7、某中学初一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调查公园一角的生物时,发现并记录了如下的生物:荷花、红松、蘑菇、麻雀、蚱蜢、狗尾草、侧柏、天鹅、绿头鸭,请你结合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鲁科版选修4-4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解(第2课时)导学案

鲁科版选修4-4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电解(第2课时)导学案

高中化学第一章第二节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第2课时)导学案鲁科版选修4-4、认识电解原理、电一、知识链接:电解原理: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为,与电池的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为,与电池的极相连。

电解熔融氯化钠的阳极反应为:阴极反应为:总反应方程式为:。

二.预习新知:1氯碱工业反应原理:阳极反应式为:,阴极反应式为,总反应为:。

2.精炼铜的反应原理:阳极反应式为:阴极反应式为。

3.电镀实例列举:三.难点突破:电化学计算的注意事项:1.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2.阳极材料是否为活性阳极材料3.多种离子共存时,要知道离子氧化性强的在阴极得电子先析出4.灵活运用电子守恒进行相关计算。

如:串联电解槽,阳极失电子数一定等于阴极得电子数。

四.例题详解:关于电解氯化钠水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电解时在阳极得到氯气,在阴极得到金属钠B.若在阳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KI溶液,溶液呈棕色C.若在阴极附近的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呈无色D.电解一段时间后,将全部电解液转移到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溶液呈中性解析:A项错,根据放电顺序H+>Na+,阴极应放出H2。

B项对,加入I-后,阳极放电顺序为I->Cl->OH-,产生I2,水溶液呈棕色。

C项错,阴极区pH值升高,呈碱性。

D项错,溶液呈碱性。

答案:B上发生的反应:Ag++e-→Ag;④在银片上发生的反应:4OH-→O2↑+2H2O+4e-;⑤需用硫酸铜溶液为电镀液;⑥需用硝酸银溶液为电镀液。

A.①③⑥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③④⑥2.(B级)电解硫酸铜溶液时,若要达到以下三个要求:①阳极质量减少;②阴极质量增加;③电解溶液中c(Cu2+)不变,则可选用的电极是()A.纯铜作阳极,含Zn、Ag的Cu合金作阴极B. 含Zn、Ag的Cu合金作阳极,纯铜作阴极C.用纯铁作阳极,纯铜作阴极D用石墨作阳极,用惰性电极(Pt)作阴极3.(B级)在铁制品上镀一定厚度的锌层,以下方案设计正确的是()A.锌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B.铂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锌离子C.铁作阳极,镀件作阴极,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D.锌作阴极,镀件作阳极,溶液中含有亚铁离子4.(B级)将分别盛有熔融的氯化钾、氯化镁、氧化铝的三个电解槽串联,在一定条件下通电一段时间后,析出钾、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6:3:2 B.6:3:1 C.1:2:3 D.3:2:15.(B级)以铂为阳极,铜为阴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在阳极和阴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比是()A.1:8B.8:1C.1:4D.4:16.(A级)下列关于电解和电镀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阴极发生还原反应B.电池跟电解池连接后电子从电池的负极直接流向电解池的阳极C.电镀时,电镀池里的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D.电解饱和食盐水时,阴极得到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气7.(B级)电解下列电解质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的是()A.KMnO4B.CuCl2C.FeSO4D.Fe(NO3)28.(C级)用铂电极电解一定体积0.1 mol﹒L-1的硝酸银溶液,当银完全析出时,阳极上放出5.6L气体(标准状况),设电解后溶液体积不变。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导学案(共3课时,无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导学案(共3课时,无答案)

课题: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班组名姓名日期:月日编号0 7一、学习目标: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三关:训练反馈(8分钟)一、填空题1.地球绕着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不停地自向自转,出现了的差异。

二、选择题。

1.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A.一年B.一天C.12小时D.一个月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C.地轴是倾斜的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3.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因为()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旋转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C.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D.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4.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B.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C.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四季的变化D.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5.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A.昼夜交替B.四季更替C.五带D.极昼极夜6.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②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③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④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异产生的原因。

训练反馈:快速完成此关内容,顺利通过知识大检测,能力大挑战!【课外拓展】地球上的人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地球不但以每秒30千米的速度,在自己的轨道上绕太阳公转,而且还以极快的速度在自转,在赤道上每秒钟的速度达465千米,比汽车、轮船的速度不知快多少倍呢!既然地球转得这样快,为什么我们却一点也感觉不到呢?有这样两个事例:当你乘着一艘小船在江河里航行时,虽然速度不快,但看到两岸的树木、房屋等在向后移动,便知道小船在往前开;而当你乘上大轮船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时,周围水天一色,其他什么也看不见,所以虽然大轮船航行得很快,但感觉不到船在航行。

元素周期律、电离能课时__第2课时_导学案

元素周期律、电离能课时__第2课时_导学案

《第一章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导学案(第2课时)高二班第组姓名组内评价教师评价_______【课标要求】5、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知识回顾】我们知道元素性质是由元素原子结构决定的,那具体影响哪些性质呢?【学与问】教材P16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最高化合价和最低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什么?【新课导学】观察教材P17图1-20表分析总结一、原子半径1、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2、元素周期表中,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的变化趋势如何?应如何理解这种趋势?3、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有什么规律呢?【归纳总结】原子半径的大小取决于两个相反的因素:一是电子的能层数,另一个是核电荷数。

显然电子的能层数越,电子间的负电排斥将使原子半径增大,所以同主族元素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而当电子能层相同时,核电荷数越,核对电子的吸引力也越大,将使原子半径缩小,所以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二、电离能1、第一电离能I1;态电性基态原子失去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叫做第一电离能。

第一电离能越大,金属活动性越。

同一元素的第二电离能第一电离能。

2、如何理解第二电离能I2、第三电离能I3、I4、I5……?气态电中性基态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转化为气态基态正离子所需要的最低能量叫做第一电离能(用I1表示),从一价气态基态正离子中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消耗的能量叫做第二电离能(用I2表示),依次类推,可得到I3、I4、I5……同一种元素的逐级电离能的大小关系:I1<I2<I3<I4<I5……即一个原子的逐级电离能是逐渐增大的。

这是因为随着电子的逐个失去,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数越来越大,再要失去一个电子需克服的电性引力也越来越大,消耗的能量也越来越多。

非洲

非洲

仙洞中学七年级课改导学案 科目: 地理 编写人: 胡超平 课题 非洲 课型: 编号 :1207 02060201 班级: 小组: 姓名:第 1 页 共 1 页审核人签字:第一章 第二节 非洲(位置、地形)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明非洲的地理位置(经纬度位置、半球位置、海陆位置)2.初步学会从自然角度分析非洲的人种特征;从历史原因分析非洲的人口分布,以及非洲是世界上国家最多的大洲这一现象。

3.运用地图分析说明非洲地形特征,并能够在地图上找出非洲几个著名地形区 二、学习重难点 非洲以高原为主的地形 三、抽测四、自主学习1、国家最多的大洲1、读图6-16,找出非洲的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东或西)半球的西部, 穿过非洲中部, 、 分别穿过非洲的北部和南部(填写纬线名称)(2)经纬度位置:35°S —35°N 、20°W —50°E(3)海陆位置:东临 ,西临 ,北隔 及 与 相望,东北与 之间隔着狭长的 ,并以 为陆上分界线 2、非洲政治地图的变化(1)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非洲只有 、 、 3个独立国家,二战后,非洲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殖民统治土崩瓦解(2)读下表可知:目前,非洲有 个独立国家,是世界上国家 的大洲2、高原为主的地形(合作探究) 读图6-17,分析非洲的地形特征:(1)读第5页图6-5,非洲的平均海拔高度居世界各大洲(南极洲除外)的第 位(2)非洲大陆 面积广大,被称为 ,海拔500-1000米的高原占全洲面 积的 以上,东南部从北向南有 高原、 高原、 高原(3)非洲东南部分布有三大高原,西北部除大陆边缘的 山脉外,大多是海拔较低的高原和盆地,故非洲地势 ,(4)极具特色地形有中部的 ,北部的 ,纵贯东部的五、合作探究与展示提升1、东非裂谷带南起 ,向北纵贯 和 ,并经 一直延伸到西亚的 和 ,裂谷带由板块 而成,底部形成谷底和湖泊,其中水深居世界第二位的湖泊是 ,非洲陆地的最低点是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 的沙漠2、比较欧洲和非洲的海岸线特点,哪一个大洲的海岸线要平直一些并在非洲图上找出最大的半岛 、最大的海湾_________、最大的岛屿___________3、填写下表海岸线长度 (千米) 陆地面积 (万平方千米) 平均每1万平方千米拥有海岸线(km)欧洲 37900 1000 非洲305003000六、当堂检测1、二战前夕,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和 ( )三个国家独立 A.南非 B.利比亚 C.利比里亚 D.肯尼亚 2.非洲的地势分布特点是( )A.南高北低B.东高西低C.东南高、西北低D.东北高、西南低 3.非洲最高峰是( )A.乞力马扎罗山B.阿特拉斯山C.阿尔卑斯山D.喜马拉雅山 4.非洲最大的岛屿是( )A.斯里兰卡岛B.格陵兰岛C.马达加斯加岛D.塔斯马尼亚岛 5.非洲最大的半岛是( )A.索马里半岛B.阿拉伯半岛C.中南半岛D.印度半岛 6.非洲最大的海湾是( )A.孟加拉湾B.几内亚湾C.墨西哥湾D.阿拉斯加湾七、学后反思。

时间和位移导学案

时间和位移导学案

第一章第二节《时间和位移》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时间和时刻的区别和联系.2.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3.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4.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5.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学习重点】区别时间和时刻区别路程和位移【学习难点】矢量和标量【过程与方法】1.通过具体问题引出时间、时刻、位移、路程等概念,要使学生学会将抽象问题形象化化的处理方法。

2.会用坐标表示时刻与时间、位置和位移及相关方向。

3.会用矢量表示和计算质点的位移,用标量表示路程。

【知识链接】坐标系【学习内容】一、时刻和时间1.列车员说:“火车8点42分到站,停车8分.”指出哪是时刻,哪是时间间隔2.请你建立一个时间轴,并在时间轴上表示出时刻和时间间隔3.在时间轴上用表示时刻,用表示时间根据如图所示的时间轴,,请回答从计时开始下列说法对应的点或线段(用字母表示)A D(1)第1s末: 第2s(2)前1s内前2s内前3s内前4s内(3)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4s内(4)第1个2s内第2个2s内第2个2秒的中间时刻4.在实验中常用来测量时间的仪器是二、路程和位移1.(1)位移:,是表示的物理量.(2)位移既有又有,是(3)位移大小等于的距离,与无关2.(1)路程:(2)路程只有没有,是3.右图中,从A到B的路径有三条,三条路径的不同,但相同都是用表示,4.请你说说位移和路程的关系三、矢量和标量1. 矢量:,例如标量:,例如、、2.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的法则,矢量相加的法则与此不同,[思考与讨论]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1)在图中用有向线段表明他第一次的位移、第二次的位移、两次行走后最终从A到B 的位移(2)这三段位移的大小分别是多少?(3)两次行走后最终从A到B的位移就是前两次位移的合位移,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请画图:C北 BA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1.请你建立一个直线坐标系,并标明位置与位移的关系2.物体从A 到B ,△x AB = m,从C →B ,△x CB = m负号表示 ,【例题与练习】例题: 关于时刻和时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时刻表示时间较短,时间表示时间较长 B .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C. 作息时间表上的数字表示时刻 D .1 min 内有60个时刻答案:BC解析:紧扣时间和时刻的定义及位置、位移与时刻、时间的关系,可知B 、C 正确,A 错.一段时间内有无数个时刻,因而D 错.练习:1.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些指时间?哪些指时刻? (1)“您这么早就来啦,等了很久吧”(2)“前3秒”“最后3秒”“第3秒末”“第3秒内”2. 下列关于位移和路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位移大小和路程不一定相等,所以位移才不等于路程B .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C .位移描述物体相对位置的变化,路程描述路径的长短D .位移描述直线运动,路程描述曲线运动3.田径场跑道周长是400米。

第一章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设计(韦群香 罗伊宁)

第一章 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设计(韦群香  罗伊宁)

广西初中课程资源库建设导学案单项资源地理湘教版七年级第一章第2节(第2课时)韦群香罗依宁来宾市忻城县大塘初中第一章第二节《我们怎样学地理》教案设计(第2课时)作者:韦群香忻城县大塘镇初级中学罗依宁忻城县教研室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本着让每个学生以愉悦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地理。

本节课的设计主要是为了突出学生的探究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适时点拨、评价、引导学生归纳知识点。

为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对教材内容做以下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主要介绍我们怎样学地理,开展地理考察。

重点是: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通过思考地理问题,教材通过许多地理图片,传播媒体,让学生如何去收集地理信息。

难点是: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和思维习惯。

要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分析,还要通过对比,分析与综合等方法,探究它们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收集地理知识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收集地理知识、思考地理问题、开展地理考察与我们日常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收集地理知识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重点重点:了解学习地理的方法和途径是多种多样的难点: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和思维习惯。

二、教学方法现代学习观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

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实现“师——生”、“生——生”多方面有效互动才能实现课堂效果最优化。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观察、分析,引导学生采用边观察、边讨论的方法学习收集地理材料,完成教学重点。

此外采用学生先讨论教师后总结的形式来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面向全体学生,挖掘学生潜力。

三、学法指导(一)观察探究法:教会学生学会在科学探究中获得知识的方法。

(二)合作学习法: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团队意识。

(三)学案导学法:引导学生根据学案进行合作探究,学会自主学习。

四、教具、学具准备(一)学生上网查找我国五岳的资料、图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和气体摩尔体积的学习,培养与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善于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学习中感受化学世界的美丽、奇妙和和谐。
学习重点
气纲解读
初步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简单应用。
使用说明
1.依据预习案研读教材13-14页,认真完成预习内容,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示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惑”处。2.利用15分钟高效完成。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初步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要,并学会运用该定律进行有关简单推理。
二、预习内容
气体摩尔体积
1.概念:。
2.符号_____;单位_____。
3.标准状况下(0℃,101kPa) Vm=___________
4.气体体积V、气体摩尔体积Vm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E、概念填空:
1.概念:。
2.符号_____;单位_____。
3.标准状况下(0℃,101kPa) Vm=___________
4.气体体积V、气体摩尔体积Vm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表达式。
F.气体摩尔体积应用的注意事项。
2、气体应用知识拓展
知识点1:气体密度公式:
1.气体密度ρ与摩尔质量M关系是。标准状况下任何气体的密度ρ=。
2.推导同温同压下,气体的密度之比和摩尔质量之比有何关系?
用符号表示为。
思维训练1:
1.同温同压下,等质量的CO2和SO2两种气体的密度之比是。
2.同温同压下,某气体A对氧气的相对密度为0.5,求A的是式量是多少?A气体对空气的相对密度是多少?
(二)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
1.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此定律称为
A.原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 D.质量
6.标准状况下,1.7gNH3和____________LH2S含有相同的氢原子数.
(一)气体摩尔体积
【互动探究】1、物质的体积与哪些量的大小有关?
2、为什么1mo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的体积都约是22.4升?
3、什么是气体摩尔体积?表示符号是?单位?如何理解标准状况?
4、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气体的体积三者之间的关系式是如何?
1、探究问题:
A.实验探究:
(1)电解水实验:不同时间阶段生成的O2和H2的体积比各约为。
(2)假设电解了1.8gH2O,根据方程式计算生成的O2、H2的质量及物质的量。
气体
质量
物质的量
H2、O2物质的量之比
H2
O2
结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2和1molH2的体积。
B.计算验证:
C.观察分析:
下表列出了0℃、101kPa(标准状况下)O2和H2的密度,计算1molO2和1molH2的体积。
D.理论解释:
物质的体积大小取决于构成这种物质的、、和三个因素。
(1)1mol不同的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所含的相同,而粒子间距____,使得固体和液体物质的体积主要取决于。但因粒子的大小是的,所以1mol不同的固态物质和液态物质的体积。
(2)对于气体,粒子间的距离粒子本身的直径,所以,当1mol气体所含粒子数相同时,气体体积主要取于。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粒子间距可以看成是,因此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
A.1:1 B.2:5 C.1:8 D.1:5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 )
A.在常温常压下,11.2LN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在常温常压下,1molHe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C.71gCl2所含原子数为2NA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单质所含原子数相同
5.在相同条件下.一个容器充满NO,另一个容器充满N2和O2,两个容器的体积相同,则两个容器内的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点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初步掌握阿伏加德罗定律的要,
3、学会运用该定律进行有关简单推理。
学习重点、难点:气体摩尔体积概念的逻辑推理过程;阿伏加德罗定律的直观理解。
二、学习过程
物质名称
物质的量(mol)
摩尔质量(g/mol)
密度(g/L)
体积(L)
H2
1
2
0.0899
O2
1
32
1.429
结论: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1molO2和1molH2的体积。
化学式物质的量(mol)
体积
0℃、101kPa
20℃、101kPa
0℃、202kPa
Fe
1
--
7.2cm3
--
NaCl
1
--
27.0cm3
--
H2O
1
--
18.0cm3
--
C2H5OH
1
--
58.3cm3
22.4L
H2
1
22.4L
24.0L
11.2L
O2
1
22.4L
24.0L
11.2L
CO2
1
22.3L
24.0L
11.2L
结论1:同温同压下,1mol不同的固态或液态物质,体积_______。
结论2:同温同压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均______。

2.推论:同温同压下,任何气体的体积之比=之比=之比。
用符号表示为:相同T、P:
三、反思总结
物质的量与物质所含的微粒数N、质量m、气体体积V之间的关系
四、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mol某气体的体积是22.4L,该气体所处的状况不一定是标准状况.
B.非标准状况下,1molO2的体积必定不是22.4L
依兰县高级中学化学必修一《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2课时导学案
主备教师:魏泽芳
审批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
2、理解阿伏加德罗定律;
3、掌握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与气体物质的量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从分析研究影响固体、液体、气体体积的大小主要因素过程中,培养问题的意识,调动研究的主观欲望,体验归纳整理的过程,学习分析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C.某物质含有阿伏加德罗常数个微粒,该物质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
D.标准状况下,1molH2和O2的混合气体的体积不一定为22.4L
2.H2和CO的混合气体5.6L(标准状况)充分燃烧,需要O2的质量为( )
A.8gB.16gC.4gD.无法确定
3.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氢气和甲烷各种量的比应是:分子个数比();原子个数比( );物质的量之比( );质量之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