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二则学案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世说新语》这部作品的基本情况和文学价值。
2、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中的文言字词、句子。
3、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字词和句子的意思。
(2)理解文章的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1)体会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内涵。
(2)引导学生对文中所表达的价值观进行思考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
2、讲解法:对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子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背景和内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一些有趣的、令人印象深刻的人和事?2、引出《世说新语》: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两篇文章就选自古代一部记录了很多有趣故事的书——《世说新语》。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介绍刘义庆:刘义庆是南朝宋文学家,他组织编写了《世说新语》。
2、讲解《世说新语》:这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志人小说集,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风貌和士人的思想情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注意字音和停顿。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强调重点字音和停顿。
3、学生结合注释,初步理解文章大意。
(四)精读课文,字词讲解1、讲解《咏雪》中的重点字词(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内集,家庭聚会。
(2)“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女,这里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
文义,文章的义理。
(3)“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4)“公欣然曰”:欣然,高兴的样子。
(5)“撒盐空中差可拟”:差,大体。
拟,相比。
【精品文档】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精品文档】世说新语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世说新语》两则;(2)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3)掌握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2)学会通过注释、工具书等辅助资料,理解文中难点;(3)培养学生的古文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2)学习人物的优秀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学会批判性思考,对待历史人物和事件有客观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1. 《世说新语》两则的内容理解和背诵;2. 文言文阅读技巧的运用;3. 对古代文化及人物品质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中实词、虚词的理解;2. 文中特殊句式的把握;3. 对古代人物和事件的批判性思考。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世说新语》的背景、作者及文学价值;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4.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人物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世说新语》两则;2. 参考资料:相关注释、工具书、古代文化知识;3.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兴趣;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遇到困难时查找相关资料;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4.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阅读中的问题,分享学习心得;5. 案例分析:分析古代人物的优秀品质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营养;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讲义1. 《世说新语》的背景和作者;2. 课文译文及重点字词解释;3. 文言文阅读技巧及方法;4. 古代人物优秀品质和价值观的分析;5. 课堂讨论题目及要求。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

8 《世说新语》二则577教学设计设计新课教学(40) 分钟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题解:陈太丘,汉朝人,字仲弓,名陈寔,曾任太丘长。
古代习惯将官员所任职的地名附在姓氏后。
“期”是约定的意思。
标题概括交代了故事的起因。
2.根据文义读准节奏。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请同学们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
小组内四人讨论合作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记下来。
4.强调重点词语。
(1)与友期.行:约定。
(2)太丘舍.去:舍弃。
(3)去后乃.至:才。
(4)门外戏.:玩耍。
(5)尊君在不.:同“否”。
(6)相委.而去:舍弃。
(7)则是无信.:信用。
(8)下车引.之:拉,牵拉。
(9)入门不顾.:回头看。
5.试着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太丘)去后(友)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三、再读文章,探究文本1.“尊君”“君”“家君”各指什么?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君:有礼貌地称呼对方,相当于今天的“您”。
家君: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理解并赏析文:字词和句子约使学生进一步事内容及中心明确与人交,“信”的重要性,新课教学(40)分钟2.文中不陈太」友人:元方:3.你认这是(1)认求全低劣(2)i错能一)有氵四、i(2)于(5玉日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板书内容教学设计设计意图新课教学(40)分钟2.文中有几位人物? 从文中可以看出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陈太丘:严格遵守约定,不姑息不守信的人。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案)

1.教学重点举例
-《咏雪》:分析“谢公因子弟咸有慧业”一句中,“咸”字的含义和用法,举例说明在其他文言文中的运用。
-《陈太丘与友期》:探讨陈太丘守信、诚实、礼貌的品质,结合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理解这些品质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举例
-文言文朗读与节奏划分:以《咏雪》为例,指导学生正确划分句子的节奏,并通过反复朗读,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概念。它是一部反映魏晋时期文人言行的著作,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品质和礼仪。它是研究古代文化、礼仪的重要资料,对我们了解传统文化具有很高的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咏雪》和《陈太丘与友期》这两个具体的案例。它们分别展示了古人在应对不同场合时所展现的智慧和品质,以及礼仪在日常交往中的重要性。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词语、句式的理解和运用,以及人物品质、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词语、句式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角色扮演,模拟古人交往的场景,体会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文言文词语活用:通过分析《咏雪》中的“慧业”一词,让学生尝试在其他文言文中找出类似用法的词语,并进行讨论分析。
-人物品质分析:以《陈太丘与友期》为例,引导学生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等方面,深入剖析陈太丘的品质特点。
-文章主题思想提炼:在讲解《世说新语》二则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总结出主题思想,如诚信、礼仪等,并通过讨论、练习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主题思想的理解。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案简介1.1 教学目标理解《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
提高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识。
1.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世说新语》的基本内容和文学特点。
难点:古代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文学特点。
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1.4 教学准备教材:《世说新语》选集。
投影仪:用于展示文本和图片。
教学PPT:包含文本内容、图片和问题讨论。
第二章:教学过程2.1 导入引入话题:介绍《世说新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学价值。
激发兴趣:提问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认识。
2.2 文本讲解讲解第一则《世说新语》的故事,解释关键词和句子。
讲解第二则《世说新语》的故事,解释关键词和句子。
2.3 文本分析分析两则故事的文学特点,如对话、描写、寓言等。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
2.4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故事进行讨论。
讨论问题:故事的主题是什么?故事给你留下了什么启示?2.5 分享与总结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结果和感悟。
教师总结两则故事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强调文学价值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第三章:教学评价3.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讨论情况。
评估学生的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3.2 学生理解度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两则《世说新语》故事的理解程度。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评估学生对文本内容和文学特点的掌握情况。
3.3 学生感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了解学生从故事中获得的人生哲理和教育启示。
鼓励学生在课后写一篇感悟文章,进一步深入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四章:教学拓展4.1 推荐阅读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世说新语》的故事,进一步了解其文学特点和价值。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古代文学作品,拓宽阅读视野。
4.2 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表演两则《世说新语》的故事。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

《世说新语》两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
(2)能够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能够分析并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本内容。
(2)运用比较分析法,分析两则故事之间的异同点。
(3)运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方法,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从文中汲取智慧,提升个人品德修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掌握《世说新语》两则的故事内容。
(2)积累并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分析并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文中某些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3)对文中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的深入剖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
(2)引发学生对两则故事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两则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查找并学习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两则故事之间的异同点。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分享和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2)重点讲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5. 情感体验:(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体验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
(2)学生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两则故事。
2. 运用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写一段小故事。
3. 深入剖析两则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写一篇短文。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剖析能力和情感体验。
4.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教师选取与《世说新语》两则内容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学习本文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品味文章简洁生动的语言风格。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培养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运用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教学难点理解文章所蕴含的生活情趣和文化内涵。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兴趣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同学们,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智慧和才情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则——《咏雪》。
2.展示《世说新语》的相关介绍,引出本课的学习。
(二)预习检查1.展示下列词语,让学生朗读并注意字音:谢太傅(fù)柳絮(xù)雪骤(zhòu)无奕(yì)差(chā)可拟谢道韫(yùn)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高兴的样子。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因:趁、乘。
儿女:子女,这里泛指家里的小辈,包括侄子侄女(古今异义)。
(三)疏通文意1.教师播放课文的朗读音频,学生跟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与句子。
2.思考:这篇短文讲述了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讲述。
(从六要素入手)明确:时间是寒雪日,人物有谢太傅、兄子(谢朗)、兄女(谢道韫),起因是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经过是兄子、兄女分别咏雪,结果是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
一句话概括就是下雪日谢家聚会,谢太傅问飘飞的大雪像什么,兄子、兄女分别咏雪。
(四)内容探究1.请同学们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找出依据。
明确:营造出融洽、欢快、轻松的家庭氛围。
依据“寒雪日内集”“欣然”“大笑乐”。
2.谢太傅的提问得到两个回答,分析两个比喻句,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谈谈自己的看法,要言之有据。
人教版《世说新语》两则教案

人教版《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第一章:导入《世说新语》教学目标:1. 了解《世说新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文学价值。
2. 掌握《世说新语》的基本体例和特点。
教学内容:1. 作者及成书背景介绍2. 《世说新语》的基本体例和特点3. 课程导入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刘义庆及其《世说新语》。
2. 讲解《世说新语》的基本体例和特点。
3. 引导学生关注《世说新语》中的名句名篇。
第二章:《世说新语》名句解析教学目标:1. 理解《世说新语》中的名句内涵。
2. 分析名句的文学特点和审美价值。
教学内容:1. 选取《世说新语》中的名句进行解析。
2. 分析名句的文学特点和审美价值。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世说新语》中的名句。
2. 解析名句的内涵和意义。
3. 分析名句的文学特点和审美价值。
第三章:《世说新语》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 把握《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2. 分析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1. 选取《世说新语》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分析。
2. 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塑造手法。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世说新语》中的人物形象。
2. 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塑造手法。
3. 探讨人物形象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章:《世说新语》故事情节解读教学目标:1. 理解《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情节。
2. 分析故事情节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1. 选取《世说新语》中有代表性的故事进行解读。
2. 分析故事情节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关注《世说新语》中的故事情节。
2. 解读故事情节的内容和意义。
3. 分析故事情节的表现手法及其意义。
第五章:《世说新语》文学价值探讨教学目标:1. 认识《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
2. 分析《世说新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内容:1. 探讨《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
2. 分析《世说新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
2. 分析《世说新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世说新语》二则

在本次教学《世说新语》二则的过程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文言文的学习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确实有一定难度。在导入新课环节,我通过提问的方式试图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感觉效果并不如预期。可能是我提出的问题还不够贴近学生的生活,导致他们对这个问题没有产生足够的共鸣。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理论介绍部分,尽管我已经尽量简化了文言文的语法知识,但学生们在理解上仍然存在困难。尤其是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应该更加注重举例的贴切性,用更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言文词汇、句式和人物形象分析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文言文阅读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生活中运用文言文中的人物智慧。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模拟《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情景,演示如何智慧地应对突发情况。
4.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他们足够的思考时间和表达机会。
5.加强课堂小结,及时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陈太丘与友期行》中,陈元方与来客的对话,重点分析“期行”一词,理解古人重诺守信的价值观。
2.教学难点举例
-在文言文阅读中,如《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绝裾”一词,学生可能不熟悉,需要教师解释其含义,并引导学生理解其背后的文化背景。
-对于人物形象把握,如陈元方的聪明才智,教师可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入剖析其性格特点,从而理解其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主题思想:深入探讨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对美好事物的赞美、诚信礼貌的重要性等,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2023最新-《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设计(精选7篇)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精选7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的精心为您带来了7篇《《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篇一《世说新语》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上课交流。
熟读课文,复述课文。
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师:查阅有关作者及作品的资料。
教学方式:诵读、复述、疏通、讨论,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这两个故事都是写古代聪颖少年的故事。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
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
《陈太丘与友期》讲的是汉末名士陈纪七岁时,对父亲的朋友侃侃而谈的故事。
两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又是围绕着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过程:课前两分钟训练(讲故事)请一名同学讲述司马光砸缸或其他故事。
一、导入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今天我再向大家介绍两位这样的古代少年,他们是谁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和他们交个朋友。
二、学生简介作者及作品,教师补充。
[参考资料]《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
诵读课文教师教读(由于学生文言文知识不够,诵读可能有一定困难,所以,教师要一句一句教读。
2024新版七年级上语文8 《世说新语》二则(名师教案)

8 《世说新语》二则【核心素养】◎文化自信: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难点)◎语言运用:借助课文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反复诵读短文,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重点)◎思维能力:把握文章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审美创造:感受文言文语言精练、叙事简约之美。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布置学生完成《》本课预习部分。
第1课时【课时目标】1.利用注释读懂大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2.在对比分析中理解《咏雪》中的两个比喻。
3.反复朗读,感受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由《三字经》引出谢道韫师:中国传统启蒙教材《三字经》里面有一段话:“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蔡文姬从小便能分辨琴韵,谢道韫能出口成诗。
这里的谢道韫就是东晋宰相谢安的侄女、大将军谢奕的女儿,是当时有名的才女,文能吟诗咏雪,武能提刀杀敌。
让谢道韫一朝成名天下知的就是那句“未若柳絮因风起”,今天我们学习的《咏雪》就记载了这句话。
2.介绍文学文化常识结合注释及相关资料,了解与本文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
(见《》本课“编者简介”“素养提升”栏目)【设计意图】设计本环节,可以消除学生对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并通过对人物、《世说新语》的了解,初步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疏通字词,把握文意1.听读课文在听的过程中划出朗读节奏,标注重点字的读音。
预设课件出示: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学生齐读、个别读要求:读准节奏、读准字音、读顺语句。
3.学生自读,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句。
(见《》本课“字词句式”栏目)课件出示:重点句子的理解:(1)白雪纷纷何所似?译文:白雪纷纷扬扬像什么?(2)撒盐空中差可拟。
2023最新-《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设计优秀9篇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优秀9篇《世说新语》两则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文章以家庭、亲情为主题。
其中,《咏雪》一文展现了家庭和美温馨的一面,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文化的画面,展现了一个典型的书香家庭。
这篇课文看似浅显,但若能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深入领会,自会翻出新意。
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优秀9篇,如果能帮助到您,小编的一切努力都是值得的。
世说新语两则历年中考题篇一《世说新语》二则是同学进入初中后学到的第二篇文言文。
严格来说是第一篇,因为前一篇《论语》六则是语录体散文,不是完整的篇章。
因此,教学本文就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能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2、让文言文与现代文联系起来,实现新旧知识的融合与贯通;3、根据教学要点概括文意和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
我把教学重点放在第三点上面,以实现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
疏通了文意之后,我们很自然的就进入了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对文章进行赏析。
对于这两则短文的主旨,不长时间就达成了共识,即为人需要诚信。
接下来是对文中的几个人物进行评价。
对人物的评价,同学们比较陌生,一时感到无从下手。
我先引导说:“对人物的评价就是对人物的看法,而你对人物的看法又必须根据人物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进行分析,必须是有根有据的,不是凭空的、盲目的。
”经过讨论,陆续有同学举手表示要发言。
这一节课,老师上得很轻松,因为,我只是在旁边稍微点拨一下,就创造性的对人物作了全面的深入的分析与解剖。
在人物的评价操作中,让学生学会了人物评价的方法,同时反思自己的为人准则。
反思过去的教学,人物的评价要么只是蜻蜓点水,要么要整节进行讲解和灌输,累死老师,困死学生。
现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让他们主动来学习,让他们在实践中真正地自觉地操练,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举一反三的能力,使他们学会读书,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正如新课程所提倡的那样:“阅读是学生的个体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内容,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体会古人的智慧与风骨。
3.感受古代儿童的聪慧机敏和良好的家庭教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并积累文言词语,准确翻译课文。
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理解文章主旨。
2.教学难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和文化修养。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习古人的美德。
三、教学过程第 1 课时《咏雪》(一)新课导入同学们,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代文人墨客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
今天,我们将走进《世说新语》,领略其中的两则小故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才情。
让我们一起开启这段奇妙的文学之旅吧!(二)作者及作品介绍1.作者简介刘义庆(403—444),字季伯,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文学家。
他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组织编写了《世说新语》这部志人小说集。
2.作品介绍《世说新语》主要记录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篇,全书共一千二百多则。
它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
(三)字音字形教学1.展示字词太傅(fù)俄(é)而雪骤(zhòu)差(chà)可拟(nǐ)无奕(yì)女王凝(níng)之2.朗读指导请同学们朗读这些字词,注意读音准确,声音洪亮。
教师进行正音。
(四)朗读课文1.听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指名朗读请几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指出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
(五)疏通文意1.自主学习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圈出不懂的字词,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
2.小组讨论小组内交流疑难问题,共同探讨解决。
3.全班交流各小组提出未解决的问题,全班共同讨论,教师进行点拨和指导。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世说新语》两则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1.2 掌握两则《世说新语》文本的基本内容1.3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1.4 引导学生领会古代文化的魅力第二章:教学内容2.1 《世说新语》的简介2.1.1 《世说新语》的成书背景2.1.2 《世说新语》的主要内容2.1.3 《世说新语》的文化价值2.2 第一则《世说新语》文本解析2.2.1 文本内容概述2.2.2 文本语言特点分析2.2.3 文本文化内涵探讨2.3 第二则《世说新语》文本解析2.3.1 文本内容概述2.3.2 文本语言特点分析2.3.3 文本文化内涵探讨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讲解《世说新语》的背景、特点和文本内容3.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和分享3.3 实践法:阅读和分析两则《世说新语》文本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世说新语》的简介4.2 阅读第一则《世说新语》文本4.3 分析文本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4.4 阅读第二则《世说新语》文本4.5 分析文本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评价:学生的提问、讨论和分享情况5.2 阅读理解评价:学生对两则《世说新语》文本的理解和分析情况5.3 课后作业评价:学生的课后阅读和思考情况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世说新语》选本或全文版本6.2 参考书目:有关《世说新语》的研究书籍和论文6.3 网络资源:有关《世说新语》的在线文章和讨论6.4 影像资源:有关《世说新语》的电视剧、电影等改编作品第七章:教学安排7.1 课时:本教案设计为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7.2 教学进度安排:课时1-2:《世说新语》的简介课时3-4:第一则《世说新语》文本解析课时5-6:第二则《世说新语》文本解析课时7-8:文本分析与文化内涵探讨课时9-10:教学评价与总结第八章:教学注意事项8.1 学生水平:考虑到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适当调整教学难度和节奏8.2 教学辅助:使用多媒体工具和实物教具,增强课堂趣味性和互动性8.3 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古代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第九章:课后作业设计9.1 作业类型:包括阅读理解、问题解答、文化探究等9.2 作业内容: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文本阅读和思考题目9.3 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注重思考和分析能力的培养第十章:教学反思与改进10.1 教学反馈:通过学生作业、课堂表现等方式收集教学反馈10.2 教学评价:根据教学评价结果,总结教学优点和不足10.3 教学改进:针对教学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优化教学方案第十一章:教学活动设计11.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世说新语》两则文本,了解基本内容,准备问题11.2 课中活动:引导学生朗读文本,感受语言韵律分组讨论,深入分析文本内容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11.3 课后活动:布置相关作业,鼓励学生继续阅读《世说新语》其他篇目第十二章:课堂管理12.1 纪律管理:维持课堂秩序,确保教学活动顺利进行12.2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12.3 个性化关怀: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个别辅导和支持第十三章:学习支持13.1 文本解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文本解读帮助,如词汇解释、句式分析等13.2 学习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13.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第十四章:评价与反馈14.1 课堂评价:实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展,给予即时反馈14.2 作业评价:认真批改学生作业,提出改进意见14.3 学生反馈:定期收集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拓展15.1 课程总结: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教学成果和经验教训15.2 拓展活动: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如参观古代文化遗址,加深学生对古代文化的了解15.3 后续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规划后续的教学内容和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设计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世说新语》的背景和特点,掌握两则文本的基本内容,并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08 《世说新语》二则(第1课时)教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2024)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第1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注释疏通《咏雪》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体会两个比喻的高下。
教学重点1.借助注释疏通《咏雪》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体会两个比喻的高下。
教学难点借助注释疏通《咏雪》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请学生自由说说还知道哪些少年英雄的故事,由此引出课文。
新知探究一、知人论世【活动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积累的知识或课前查阅的资料,和同桌交流作者及《世说新语》,教师出示课件中“作者简介”的内容作为补充,再简单讲述《世说新语》中的几个故事。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生平及《世说新语》,可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
二、诵读课文【活动内容】1.教师范读《咏雪》,学生注意文中的停顿处,在课本上做标记。
【活动内容】2.学生自由朗读,将课文读通读顺,根据做出的标记,读准节奏。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感知文言特点,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三、疏通文意【活动内容】1.教师指导学生梳理《咏雪》中的重难点词语和特殊句式。
【活动内容】2.朗读课文,读的时候注意体会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用词上的不同,结合梳理的重难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咏雪》这个故事。
【活动内容】3.同桌两人合作,借助注释和梳理的文言知识,把握故事大意。
如果还有疑难点,在全班提出,由教师或其他学生帮助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理解词语、句子,通晓文章大意,让学生逐渐形成文言语感,做到自主阅读理解;用讲故事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文本研读【活动内容】1.《咏雪》一文中,哪些地方透露出古人的家庭生活情趣?教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把文言语句转化成想象的场景,以便更好地理解。
【活动内容】2.把大雪纷飞的情景比作“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谢安认为哪个比喻更好?你有不同看法吗?教师提示学生仔细阅读课文,不作简单判断。
《世说新语》二则(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5.审美鉴赏: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和诗意,培养审美情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与新课标要求保持一致,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文言文词汇与句式:掌握课文中出现的重要文言词汇,如“割席”、“绝交”、“咏雪”等,并理解其意义;学会分析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如宾语前置、省略句等。
举例:《管宁割席》中的“割”,解释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如“割席”表示绝交,而在其他句子中可能表示分割、割舍等。
(3)文化内涵:深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如礼仪、道德观念等。
举例:《管宁割席》中管宁和华歆的道德观念冲突,探讨古代礼仪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4)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会与同学合作探讨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朗读练习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文言文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举例:通过学习《世说新语》二则,让学生了解魏晋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人交往情景。
2.教学难点
(1)文言文断句与朗读:学会正确断句,掌握文言文的朗读节奏,感受文言文的韵律美。
举例:分析《咏雪》中的句子成分,指导学生正确断句,体会文言文的节奏感。
(2)词语多义性:理解文言文中一些词语的一词多义现象,如“割”、“咏”等,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世说新语》二则 教学设计优秀4篇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优秀4篇《世说新语两则》教案篇一《期行》《乘船》两则短文都以“诚信”为主旨,告诉人们要重诺守信。
七年级学生初接触文言文,在教学时,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疑难词句,体会短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中,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点拨为辅,要求学生阅读后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法学法]运用文言文三步习读法:即认读、品读、创读进行教学。
首先扫除文字的读音障碍,特别要注意多音字、通假字的读音,推敲每一句的朗读停顿;再在指导学生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故事情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故事,推究作者的创作意图;第三步是引导学生对作品中的人物进行审美评价,鼓励学生多角度审美,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
第二篇短文《乘船》以学生自学为主,用竞赛方式检测学习效果。
[教学流程]第1课时(一)导人新课1#8226;导语。
\\\'诚信\\\'是做人的准则,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诚信的民族,在我国五干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许许多多的像\\\'曾子杀猪\\\'这样的诚信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撷取其中的两朵小浪花,伴随着古人的足迹,去寻访诚信的真谛吧!2#8226;简介作家作品。
(世说新语)作者刘义庆(403一-牡u,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宗亲,袭封临川王,曾主管京城地方事务,任荆州刺史等职,有政绩。
为人简素,爱好文学。
身边聚集了不少文人学士。
《世说新语》是他和手下人杂采众书编纂而成,是我国最早的笔记小说。
全文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36个门类。
记载了从汉末到东晋豪门贵族和官僚士大夫阶层的轶事,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况。
(二)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文言小说的一般方法l#8226;引语:你们觉得文言文要怎样学?2#8226;学生交流,归纳。
3#8226;文言文三步习读法。
第8课《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世说新语二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刘义庆及《世说新语》,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文言语感,能背诵全文。
3.学习古人的智慧,感受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文言词语,疏通文意,背诵全文。
(2)学习古人的智慧,感受古代家庭文化生活的雅趣。
2.教学难点(1)理解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
(2)学习运用对比、比喻等修辞手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在古代文学史上,有许多经典的作品流传至今。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世说新语二则》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2.展示课件中刘义庆的简介,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及文学成就。
二、初读课文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标注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3.检查字音太傅(fù)俄而(é)骤(zhòu)絮(xù)差可拟(chā)拟(nǐ)奕(yì)谢道韫(yùn)4.划分节奏谢太傅 / 寒雪日 / 内集,与儿女 / 讲论文义。
俄而 / 雪骤,公 / 欣然曰:“白雪 / 纷纷 / 何所似?”兄子胡儿 / 曰:“撒盐空中 / 差可拟。
”兄女 / 曰:“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公 / 大笑乐。
即 / 公大兄 / 无奕 / 女,左将军 / 王凝之 / 妻也。
三、疏通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自主疏通文意,遇到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疑难问题。
3.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4.重点词语解释内集: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俄而:不久,一会儿。
骤:急。
欣然:愉快的样子。
何所似:即“所似何”,宾语前置句。
像什么。
差可拟:大体可以相比。
差,大体。
拟,相比。
未若:不如,不及。
即:就是。
5.古今异义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子侄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语文教案:《世说新语》二则学案
【学习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
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
【预习准备】
一、刘义庆与《世说新语》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
曾任荆州刺史。
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刘义庆
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
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
风气。
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
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
说的代表作。
鲁迅称其为“一部名士的教科书”。
二、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雪骤()差可拟()柳絮
()尊君在不()
2、下列句子的朗读,语气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陈太丘与友
期/行
c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d左将军/王凝之/
妻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下列加点字。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2)与儿
女讲论文义:()
(3)俄而雪骤:()
()
(4)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5)撒盐空中差可
拟:()
()
(6)未若柳絮因风
起:()
()
(7)陈太丘与友期
行:()(8)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
(9)去后乃
至:()
()
(10)尊君在
不:()
()
(11)待君久不至:()
(12)相委而去:()
()
(13)君与家君期日中:()
(14)则是无信。
()
()
(15)下车引之()()
(16)元方入门不顾()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下车引之”的“之”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
a.邑八景之一也 b.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c.使之冲烟而飞鸣 d.故时有物外之趣
三、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相委而去”的“而”用法相
同的一项是()
a.学而不思则罔 b.思而不学则殆
c.人不知而不愠 d.温故而知新
四、写出下列加点的古今异义字的古义与今义。
1、与儿女:古义
为,今义
为;
2、去后乃至:古义为,今义为;
3、相委而去:古义为,今义
为;
4、入门不顾:古义为,今义为;
五、翻译下列句子。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未若柳絮因风起。
④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⑤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⑥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第二课时
内容理解:
《咏雪》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
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________”、地点
“________”人物________事件“________”等要素。
2、《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
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
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陈太丘与友期》
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元
方义正辞严地指出了父亲的朋友的哪两点错误?
2、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
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
【巩固练习】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末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
王凝之妻也。
1.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
君期日中
2.对“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
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今义:
4.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5. 文中“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上下文看,“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