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卫星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卫星海洋学

卫星海洋学

卫星海洋学海洋遥感技术1、选择填空(20分)2、名词解释(8个*2=16分)3、简答题(5道,40分)4、计算题、综合题。

计算题好像说是一道题,分值老师讲的不是很清楚,我也听不清楚。

一、填空题1、传感器的扫描方式:交叉轨道扫描,推扫式扫描,混合式扫描,圆锥式扫描等。

2、(第四章)1997年美国发射的装载着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SeaWiFS的SeaStar卫星,SeaStar卫星的循环周期(recurrent period)是③,传感器SeaWiFS完成全球覆盖的重复周期为②,每个重复周期(repeat period)包含29个轨道周期,每个轨道周期(orbit period)为1.648小时。

在低纬度地区,SeaWiFS的再访问时间(revisit period)是②;在高纬度地区,SeaWiFS的再访问时间(revisit period)是①。

(选择:①1天;②2天;③16天;④35天)3、(第八章)MODIS热红外通道辐亮度L i通过__③___ 与该通道的黑体温度T i相联系;MODIS热红外通道的黑体温度T i通过__④___ 与海表面温度相联系。

(选择:①基尔霍夫定律,②经验公式,③普朗克定律,④瑞利-金斯定律)4、(第九章)平静海面的微波亮温T通过_④+⑤__ 与海面发射率e相联系,海面发射率e通过__①__ 与菲涅耳反射率ρ相联系,菲涅耳反射率ρ通过__②__ 与相对电容率εr相联系,相对电容率εr 通过__③__ 与海表面温度和盐度相联系。

(选择:①基尔霍夫定律,②菲涅耳公式,③德拜方程,④瑞利-金斯定律,⑤发射率定义)5、(第九章)天线的半功率波束宽度与_②_ 成正比,与_①_ 成反比。

(选择:①天线的孔径D ,②电磁波的波长λ,③观测的天顶角)6、(第九章)微波辐射计SSM/I 反演风速的两种算法(包括SSM/I-GSW 算法和SSM/I-GSWP 算法)在风速小于15m/s 条件下反演精度达到_①_。

大学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

大学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

⼤学海洋学期末复习资料海洋学复习资料(红字是确定要考的题,蓝字考试内容⾥⼀定会涉及)海洋环境与⽣物适应1、海和洋的区别2、最⼤的海是位于太平洋的珊瑚海(Coral Sea),⾯积为4.79×106Km2。

3、最⼩的海是马尔马拉(Marmara),⾯积为1.1 ×104Km2 。

4、盐度(salinity):溶解于1 kg海⽔中的⽆机盐总量(克数)。

5、海⽔组成恒定性规律:尽管⼤洋海⽔的盐度是可变的,但其主要组分的含量⽐例却⼏乎是恒定的,不受⽣物和化学反应的显著影响。

6、两极同源:南北两半球中⾼纬度的⽣物在系统分类上表现有密切的关系,有相应的种、属、科存在,这些种类在热带海区消失。

7、⽣物学零度(biological zero):有机体必须在温度达到⼀定界限以上才开始发育,⼀般把这⼀界限称为⽣物学零度。

8、海流对海洋⽣物的作⽤①海流有扩⼤海洋⽣物分布的作⽤暖流可将南⽅喜热性动物带到较⾼纬度海区;⽽寒流则可将北⽅喜冷性动物带到较低纬度海区。

海流也有助于某些鱼类完成“被动洄游”。

②海流与海洋⽣物⽣产⼒的关系海⽔的辐散或辐聚关系到海洋表层浮游植物所需营养盐类能否得到补充。

③影响⽓候⿊潮输送热量相当于每秒燃烧38000吨⽯油。

9、渤海是内陆海,黄海具有⼤海洋⽣态系统,东海是中国岛屿最多的海域。

10、⼤海洋⽣态系统的概念(1)⾯积⼤于或等于20万km2的海域;(2)具有其本⾝的深度、海洋学和⽣产⼒特征;(3)其海洋⽣物种群具有适宜的繁殖、⽣长、摄⾷策略以及营养依赖关系;(4)受控于共同要素的作⽤,如污染、⼈类捕捞和海洋环境条件等。

11、海洋浮游⽣物的适应性策略(1)减少超额体重的适应①增加体内⽔的含量以求⾝体的相对密度接近于⽔的密度。

②浮游⽣物的⾻骼质量与成分的改变。

③⾝体含较⽔轻的物质以减少超额质量。

④产⽣黏液膜以减少超额体重。

(2)增⼤体阻的⽅法:①以⼩的体积得到较⼤的相对⾯积以增加体阻②放射状突出物。

卫星海洋学_河海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卫星海洋学_河海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卫星海洋学_河海大学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皮层深度是电场强度衰减为初始值的1/e所在的深度?参考答案:正确2.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范围内,电磁波的穿透深度大小随波长的增加而减小。

参考答案:错误3.大气气溶胶是大气中的微量成分,在大气辐射收支平衡和全球气候模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水色遥感的大气校正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气溶胶对电磁辐射的影响包括以下哪些方面?参考答案:直接散射和吸收电磁辐射_作为凝结核,在大气中改变云滴的浓度和云滴在大气中存在的时间,通过云滴影响电磁辐射_可以把太阳辐射向太空中散射,造成衰减_可以吸收由地面而来的长波辐射,其作用与温室气体作用相似,形成增益4.如果使用5.3GHz的C波段散射计,当入射角是45°时,水面上波长多大的水波与入射的电磁波共振?参考答案:4 cm5.已知σ0[dB]=10 log10(σ0),如果σ0增加到原来的100倍,σ0[dB]增加多少?参考答案:206.复折射率包含了实部和虚部,下面哪些参数与复折射率的虚部有关系?参考答案:衰减系数_皮层厚度_穿透深度7.下面哪个深度参量常用于描述热红外和微波辐射在海水表层的电磁波衰减作用?参考答案:皮层深度8.与可见光和热红外波段相比,微波波段的海水发射率相对较()。

参考答案:低##%_YZPRLFH_%##小9.黑体的发射率等于1,所有非黑体的发射率都小于1。

参考答案:正确10.我国海洋二号(HY-2)系列卫星上未装载以下哪个微波传感器?参考答案:SAR11.热红外波段传感器测量海面亮温的理论依据是遵循哪一个定律?参考答案:普朗克定律12.按照目标的能量来源,遥感可分为哪几类?参考答案:被动遥感_主动遥感13.SAR可以探测以下哪些海洋要素或过程?参考答案:海洋上升流_海面风场_海洋内波14.在水色遥感中,二类水体的光学成分比较复杂,通常是指具有较高的(___)含量的水体。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学复习题分析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学复习题分析

广东海洋大学海洋资源学第一章绪论专题海洋土地资源第二章海洋生物资源专题环境及人类活动对生物资源的影响专题海洋生物资源调查——生物学基础专题海洋生物资源调查——洄游专题海洋生物资源调查——资源状况第三章海洋水及水化学资源第四章海底固体矿产资源第五章海洋油气资源第六章海洋能开发第七章海洋空间与旅游资源第八章综论专题海洋自然保护区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概述1、资源:指一定时间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总称。

“资源”有两个特性:有用性和稀缺性。

2、自然资源分类:按自然环境要素划分: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等六大类。

按资源再生能力划分:可再生性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非可再生性资源:如矿产资源、土地资源等。

3、海洋资源:指不论是海水水体本身还是海洋空间的利用,凡是可以为人类创造财富的物质、能量、空间、设施等等,都可称之为海洋资源。

4、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及其特点:(1)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资源,能源,空间(2)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特点:年轻性;多部门和多学科性;国际性;自然性。

第二节海洋资源的分类与空间分布一、海洋资源的分类“五分法”: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空间资源和海洋能量资源。

从属性和用途分: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及水化学资源海洋固体矿产资源海洋油气资源海洋能资源海洋空间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二、海洋资源的分布1. 海洋地理基本知识2. 海洋资源的分布3. 海洋资源的性质及其所处环境特点:海洋资源的公有性水介质的流动性和连续性水介质的立体性海洋资源赋予环境的复杂性三、海洋资源权益的国际法条款四、我国海洋国土第三节海洋资源的研究意义一、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二、自然环境保护的需要三、丰富自然科学的需要专题:海洋土地资源海岛资源 resources of sea island概念:岛(sea island)作为海上的陆地,是开发海洋的重要基地,也是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国防的前沿。

海大环境海洋学期末复习参考

海大环境海洋学期末复习参考

海大环境海洋学期末复习参考海洋学:生物部分一、海洋环境的特点1.广阔性1)面积:地球表面的71%2)平均深度:3800米,最深处11000米3)海洋的总体积是陆地和淡水提供的生活空间的300倍;表层和底栖二、海洋生命的起源和进化(重力、水、温度)大海是生命的摇篮。

生物从海洋迁移到陆地,一些陆地生物返回海洋。

海洋环境的不利因素:光照、营养物质和相对单一的生境三、海洋环境区划1海洋底栖环境1)沿岸带(浅海带,深度200米以浅):食物丰富,光线充足,海水温盐变化大,水运动显著,栖息地多样,生物多样性高a.潮间带b.潮下带2)深海带(深度200米以深)2.海洋水层环境1)沿海地区(深度小于200米)200米是亮区和暗区的边界2)海洋地区(深度大于200米)海洋水层生物:浮游生物(被动地漂浮或漫游)和游泳生物四、影响海洋生物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限制或影响海洋生物生存和时空分布的重要环境因素:1.光照强度阳光的重要性表现在:光合作用、视觉、取暖、杀菌等2.温度温度是影响生物生长的首要环境因素。

每种海洋生物对水温的适应范围如下:1)控制生物代谢和生长的速度2)影响水团的垂直运动3)确定海水中氧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的浓度4)影响生物体的分布5)影响生物体的进化3)盐度:盐度对海洋生物体的影响主要是影响渗透压。

各种海洋生物都有自己的盐度“生态范围”,可分为两类:窄盐物种和宽盐物种。

4.学生来源要素大量元素(c,o,s,n,p,si)和微量元素(fe,mn,cu,mo等)生源要素过量→赤潮五、浮游生物1.浮游植物分类1)硅藻形态:单细胞,个体大小2-1000?m、有些物种形成链状聚集体。

所有物种都有外骨骼或硅藻壳,由二氧化硅组成,基本上形成两个阀门。

2)甲藻门形态特征:有两根鞭毛,可以活动;除少数裸型种类外,多数具有厚的主要是纤维素组成的细胞壁;无性的细胞分裂是普遍的繁殖方法,有性生殖罕见。

3)蓝藻没有细胞核,但在细胞中心有核物质。

卫星海洋学考点整理

卫星海洋学考点整理

1数据:数据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定性或定量描述认识目标的直接记录或原始材料。

2信息:对人类认识有意义的消息或因素。

信息具有客观性、实用性、传输性和共享性。

3地理信息系统:是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储存、显示、管理和分析的技术系统。

4概念模型:通常把对现实世界的第一层简化和抽象,称为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给出所研究的主要事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的框架。

5数据模型:实质上是一组为用户服务的规则,这些规则规定其数据结构如何组织,以及应当允许进行何种操作。

6数据表结构:具体指同一类数据元素中各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三个组成成分: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的存储结构和数据的运算。

7数据库:是以特定结构组织和存储,以便有效管理的相互关联的数据及数据文件的集合。

8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进行数据库存取和各种管理控制软件,是数据库系统的中心枢纽,用户(及其应用程序)对数据库的操作全部通过DBMS进行。

9空间索引:就是依据空间对象的位置和形状或空间对象之间的某种空间关系,按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种数据结构,其中包括空间对象的概要信息,如对象的标识、外接矩形及指向对象实体的指针。

10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它应当是现代数据库的组成部分,其作用和目的是促进数据集,特别是数据库中数据集的高效利用。

11数据层:集成到一起的面域分布空间数据集,它用于表示一个主体中的实体,或者有一公共属性或属性值的控件对象的联合。

12 VR GIS是一种专门用于研究地球科学,或以地球系统为对象的虚拟现实技术或计算机仿真技术或多媒体技术,是虚拟网络现实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产物。

⑵Data model: A data model is a set of constructs for describing and representing selected aspects of the real-world in a computer.⑶Raster data model: The raster data model uses an array of cells, or pixels, to represent real-world objects. The cells can hold any attribute values based on one of several encoding schemes including categories, and integer and floating-point numbers.⑷DBMS: A DBMS is a software application designed to organize the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storage of and access to data.⑸Spatial analysis:spatial analysis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we turn raw data into useful information, in pursuit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or more effective decision making.1数据和信息的关系:信息与数据密不可分,因为数据是信息的载体,但是数据本身并不是信息。

卫星海洋学复习题答案

卫星海洋学复习题答案

卫星海洋学复习题答案1. 卫星海洋学中,遥感技术的主要应用是什么?答:遥感技术在卫星海洋学中主要应用于监测海洋表面温度、海流、波浪、海冰覆盖、海洋颜色和浮游植物生物量等。

2. 卫星遥感如何测量海洋表面温度?答:卫星遥感通过红外传感器接收来自海洋表面的红外辐射,根据辐射强度计算海洋表面温度。

3. 描述卫星遥感在海流监测中的作用。

答:卫星遥感利用海面高度、温度和颜色等参数的变化来追踪海流,通过连续监测可以揭示海流的动态特征。

4. 卫星如何监测海洋波浪?答:卫星通过搭载的雷达高度计测量海面的微小高度变化,这些变化与波浪的动态有关,从而可以推断波浪的大小和方向。

5. 海冰覆盖的卫星监测有哪些重要性?答:海冰覆盖的卫星监测对于了解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航运安全以及生态系统的影响至关重要。

6. 卫星遥感在海洋颜色监测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卫星遥感通过测量海洋颜色的变化来监测浮游植物的分布和生物量,这对于理解海洋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7. 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学研究中面临的挑战有哪些?答:卫星遥感技术面临的挑战包括云层遮挡、传感器精度、数据处理和解释的复杂性,以及长时间序列数据的获取和分析。

8. 卫星遥感数据如何帮助预测海洋灾害?答:卫星遥感数据通过提供实时的海洋环境信息,帮助科学家监测和预测飓风、海啸、赤潮等海洋灾害,从而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

9. 卫星遥感在海洋污染监测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卫星遥感能够监测海洋表面的油膜、塑料垃圾和其他污染物的分布,为海洋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数据支持。

10. 卫星遥感技术在海洋学研究中的未来发展有哪些趋势?答:卫星遥感技术的未来发展将更加注重高分辨率、多传感器集成、实时数据处理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以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效率。

卫星海洋学复习题

卫星海洋学复习题

1.为什么海洋表面在卫星海洋学中非常重要?2.概念理解:卫星轨道倾角、星下点、节点、升轨、降轨、升轨点、降轨点3.太阳同步轨道定义、特点4.地球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区别5.轨道周期、重复周期、传感器重复周期、再访问时间定义6.光学仪器和微波雷达的角分辨率、空间分辨率7.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定义8.立体角详细推导9.天顶角、观测角10.辐射通量、辐射强度、辐亮度、辐照度、发射率、菲涅耳反射率、朗伯表面11.基尔霍夫定律、两介质界面处的基尔霍夫定律12.黑体定义、瑞利-金斯定律成立条件及公式、维恩位移定律公式13.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特征(图5.5)14.亮温定义15.复折射率和复相对电容率关系、菲涅耳反射率和菲涅耳反射系数关系16.从德拜方程出发如何求解海表温度?17.复折射率实部和虚部意义18. 皮层深度、穿透深度、吸收深度定义、使用范围19. 卫星遥感海表温度和传统观测海表温度区别20. 衰减系数和光学厚度、太阳倾斜入射的光学厚度21. 辐射传输方程()()()ab B ab dL z L z k L z k dz +=各项含义22. 可见光和微波波段在大气中衰减的主要因素23. 气溶胶定义24. 大气窗定义25. 有边界存在时的辐射传输各项推导(P.149-150)26. 水色定义、水色三要素27. 一类水体、二类水体28. 离水辐射率含义29. 热红外遥感的海洋学应用30. 影响微波辐射计接收海面辐亮度的因素有哪些?31. 填空:平静海面的微波亮温T 通过___与海面发射率e 相联系,海面发射率e 通过___与菲涅耳反射率ρ相联系,菲涅耳反射率ρ通过___与相对电容率εr 相联系,相对电容率εr 通过___与海表面温度和盐度相联系。

①基尔霍夫定律 ②菲涅耳公式 ③德拜方程④瑞利-金斯定律 ⑤发射率定义32.为什么微波辐射计能够遥感海表面温度和海面风速?33.散射计测量的海洋物理参数是什么?为什么可以观测这个参数?34.给出雷达后向散射截面定义,什么是标准化雷达后向散射截面?如何用分贝表示?35.布拉格共振的条件是什么?如何推导?计算:使用1.4GHz L波段散射计,当入射角是60度时,与电磁波共振的海表面波的波长是多少?36.电磁波在粗糙海面的散射由几部分组成?什么是两尺度散射模型?37.概念解释:距离、地球等势面、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面、海表面地形、海表面高度、海表面高度异常、海平面、海平面高度、海平面高度异常38.高度计在海洋学中的应用39.高度计测风的原理及特殊意义40.合成孔径雷达的方位分辨率、距离分辨率公式、意义41.多普勒效应推导。

广东海洋大学考试试题

广东海洋大学考试试题

广东海洋大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海洋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海洋生物B. 海洋物理、化学、地质及生物特性C. 海洋气象D. 海洋资源开发2. 下列哪项不是海洋污染的主要来源?A. 工业废水排放B. 海上石油泄漏C. 海洋生物自然死亡D. 农业化肥过量使用3. 海洋中最大的生物是?A. 鲸鱼B. 海豚C. 大白鲨D. 海龟4. 以下哪种海洋资源不属于可再生资源?A. 海水B. 海洋油气C. 海洋能D. 海洋生物资源5. 世界上最长的海峡是?A. 英吉利海峡B. 马六甲海峡C. 直布罗陀海峡D. 莫桑比克海峡6. 海洋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哪些?A. 海洋地质学B. 海洋生物学C. 海洋物理学D. 所有以上选项7. 海洋中最深的地方是?A. 大西洋深渊B. 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C. 印度洋深渊D. 北冰洋深渊8. 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海洋自然灾害?A. 海啸B. 风暴潮C. 赤潮D. 海洋酸化9. 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主要是指?A. 海洋植物B. 海洋动物C. 海洋微生物D. 海洋中的浮游生物10. 以下哪个不是海洋学的研究方法?A. 遥感技术B. 现场观测C. 实验室模拟D. 历史文献研究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海洋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涉及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领域。

12. 海洋中的主要化学元素包括氯、钠、_______、镁等。

13. 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于维持_______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14. 海洋能源主要分为潮汐能、_______能、波浪能、_______能等。

15. 海洋科学研究通常需要借助_______、_______等工具进行深海探测。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海洋对全球气候的影响。

17. 阐述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

18. 描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

19. 说明海洋保护区的设立对于海洋生态保护的意义。

卫星海洋学复习题

卫星海洋学复习题

卫星海洋学复习题(总2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简介卫星海洋学(satellite oceanography)是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观测和研究海洋的一门分支学科。

卫星海洋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卫星技术、遥感技术、光电子技术、信息科学与海洋科学相结合的产物。

笼统地讲,它包括两个方面的研究,即卫星遥感的海洋学解释和卫星遥感的海洋学应用。

卫星遥感的海洋学解释涉及到对各种海洋环境参量的反演机制和信息提取方法的研究,卫星遥感的海洋学应用涉及到运用卫星遥感资料在海洋学各个领域的研究。

涉猎内容(l)海洋遥感的原理和方法:包括遥感信息形成的机理、各种波段的电磁波(可见光、红外和微波)在大气和海洋介质中传输的规律、以及海洋的波谱特征。

(2)海洋信息的提取:包括与海洋参数相关的物理模型、从遥感数据到海洋参数的反算法、遥感图像处理和海洋学解释、卫星遥感数据与常规海洋数据在各类海洋模式中的同化和融合。

(3)满足海洋学研究和应用的传感器的最佳设计和工作模式:包括光谱波段和微波频率的选择、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要求、观测周期和扫描方式的研究、以及传感器噪音水平的要求。

(4)反演的海洋参数在海洋学各领域中的应用。

卫星遥感所获得的海洋数据具有观测区域大、时空同步、连续的特点,可以从整体上研究海洋。

这极大地深化了人们对各种海洋过程的认识,引起了海洋学研究的一次深刻变革。

卫星遥感资料和卫星海洋学的研究成果在海洋天气和海况预报、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岸带测绘、海洋工程建设、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厄尔尼诺现象监测等科学问题上有着广泛的应用。

原理卫星在遥远距离通过放置在某一平台上的传感器对大气或者海洋以电磁波探测方式获取大气或者海洋的有关信息,这个过程称为遥感。

海面反射、散射或自发辐射的各个波段的电磁波携带着海表面温度、海平面高度、海表面粗糙度以及海水所含各种物质浓度的信息。

广东海洋大学物理第二学期考试复习提纲(陈春雷老师)

广东海洋大学物理第二学期考试复习提纲(陈春雷老师)
1213202228第15小题狭义相对论基本原理洛伦兹变换相对论性动量和能量狭义相对论时空观长度收缩时间延缓第16小题光电效应实物粒子二象性不确定关系波函数的物理意义量子概念一维势阱
大学物理第二学期复习提纲
一、考试命题计划表

9
10
11
12
14、
15 16
分值
选择题
1
1
1
1
2
2
3*8
填空题
1111来自2P62:例典型习题:10-8 10-13
第11章
计算
1
*求磁场
典型例题:P92:例1、2
典型习题:P123:15、22、
第12章
计算
1
求感应电动势
典型例题:P134:例1、P141例1
典型习题:P161:11/13/14
第14章
计算
1
*干涉、衍射、偏振:
典型例题:P186:例1、P193例1例2P209例1
4
2*10
判断题
1
1
1
1
1
1
1*6
计算题
1
1
1
1
2
0
10*5
分值
16
16
16
16
31
15
100
二、各章典型例题及作业分析
第9章计算题
1
*求电场E和电势V
典型例题:P20:例2 P30:例1例3
P21:例3
典型习题:9-14 9-15 9-20
第10章
计算题
1
*求电容(球、圆柱型)
典型例题:P56:例2例3
P217例1P225例
典型习题:P236:12/13/20/22/28

广东海洋大学遥感导论往年期末试卷

广东海洋大学遥感导论往年期末试卷

广东海洋大学遥感导论往年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1分)
1、微波是指波长在_之间的电磁波
2、散射现象的实质是电磁波在传输中遇到大气微粒而产生的一种衍射现象,按散射粒子与波长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散射:_和_
3、就遥感而含,被动遥感主要利用_等稳定辐射,使太阳活动对遥感的影响减至最小。

4、___年, 我国第一颗地球资源遥感卫星中巴地球资源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5、Landsat和SPOT的传感器都是光电成像类的,具体是
(列出具体传感器类型)
5、SPOT-I、2、3卫星上携带的HRV--高分辨率可见光扫描仪,可以作两种观测_________ ________ 。

这也是SPOT卫星的优势所在。

7、美国高分辨率民用卫星有
8、SAR的中文名称是、(主动/被动)遥感技术。

9、、雷达的空间分辨率可以分为两种:
10、灰度重采样的方法有: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1、黑体:
2、邻域增强
3、空间分辨率与波谱分辨率
三、问答题(共计67分)
1、为什么我们能用遥感识别地物? 5分
2、引起遥感影像变形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6分
3、与可见光和红外遥感相比,微波遥感有什么特点?10分
4、简述非监督分类的过程。

8分
5、侧视雷达是怎么工作的?其工作原理是什么?8分
6、请结合所学Landdsat和SPOT卫星的知识,谈谈陆地卫星的特点15分
7、请结合所学遥感知识、谈谈遥感技术的发展趋势15分。

卫星海洋学复习题(胡)

卫星海洋学复习题(胡)

卫星海洋学复习题1.为什么海洋表面在卫星海洋学中非常重要?卫星遥感特点、观测区域大、时空同步(时间+空间观测)、连续性2.概念理解:卫星轨道倾角、星下点、节点、升轨、降轨、升轨点、降轨点➢倾角: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星下点:卫星在地球表面的投影➢节点:卫星星下点轨迹与赤道的交点➢升轨:卫星由南向北运行➢降轨:卫星由北向南运行➢升轨点:升轨时的节点➢降轨点:降轨时的节点➢升轨点的天赤经:Ox轴与O升轨点的夹角3.太阳同步轨道定义、特点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的轨道平面以地球的公转速率围绕太阳旋转➢卫星总在每天同一时间穿过赤道➢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总在相同的当地时间飞越同一纬度地球表面上空➢轨道平面与日地连线的交角不变➢卫星轨道平面和太阳始终保持相对固定的方向太阳同步轨道特点✓卫星轨道平面倾角大约97o~110o✓相对于地球西向逆行✓多数卫星高度约700 km~800 km✓轨道周期90~100 min✓每天绕地球旋转14~16圈4.地球同步轨道和地球静止轨道区别5.轨道周期、重复周期、传感器重复周期、再访问时间定义循环周期:卫星环绕地球多圈后能恰好或近似回到原来轨道位置所经历的时间采用循环轨道的卫星,重复周期等于循环周期传感器的重复周期:传感器对目标完成一次全部或全球覆盖的时间间隔再访问时间:某一地点被传感器先后两次观测的时间间隔,随纬度变化,低纬大于高纬✓重复周期=循环周期✓卫星重复周期≥传感器重复周期✓传感器重复周期≥传感器再访问时间6.光学仪器和微波雷达的角分辨率、空间分辨率(1)光学分辨率来自无穷远处地面上两个发光点A和B的光通过凸透镜,在其焦平面上形成了两个被清晰分辨的艾里斑a和b,则两个物体的最小角距离是2.44λ/D,最小空间距离是2.44Hλ/D。

瑞利判据λ是光的波长,D是望远镜物镜的孔径,H是望远镜和地球表面的距离(2)微波雷达相邻两个盲点的角距离之差就是角分辨率当天线远离地面时,角距离α很小,近似等于其正弦值。

2022卫星海洋学-考试复习资料整理资料讲解

2022卫星海洋学-考试复习资料整理资料讲解

2022卫星海洋学-考试复习资料整理资料讲解③满足海洋学研究和应用的传感器的最佳设计和模式:包括光谱波段和微波频率的选择、光谱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要求、观测周期和扫描方式的研究以及传感器噪声水平的要求。

④反演的海洋参数在海洋学各领域中的。

【了解】第一代极轨气象卫星“风云一号”,第一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二号”,第二代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三号”,第二代静止气象卫星“风云四号”。

(风云单号极轨,双号静止)§1.3中国海洋遥感的进步p82002年5月15日,我国第一颗海洋探测卫星“海洋一号A”与“风云一号”D气象卫星作为一箭双星同时发射升空;2007年4月11日,“海洋一号”B卫星发射。

发射海洋一号卫星的主要目的是:观测海水光学特征、叶绿素浓度、海表面温度、悬浮泥沙含量、可溶有机物和海洋污染物质,并兼顾观测浅海地形、海流特征、海面上空气溶胶等要素,掌握海洋初级力分布、海洋渔业及养殖业资源状况和环境质量,了解重点河口港湾的悬浮泥沙分布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沿岸海洋工程、河口港湾治理、海洋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和执法管理等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础数据。

我国计划发展3个系列的海洋卫星: 1.以可见光、红外波段遥感探测海洋水色和水温为主的“海洋一号”系列卫星; 2.以微波遥感探测可全天候获取海面风场、海面高度和海表面温度场为主的“海洋二号”系列卫星; 3.同时配备光学传感器和微波传感器的可对海洋环境进行综合监测的“海洋三号”系列卫星。

7.按照遥感器使用的平台分为:航天或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2.2气象文星和主要传感器NOAA/TIROS系列卫星载有改进型甚高分辨率辐射计(AVHRR),还载有用于探测大气层垂直空气柱的剖面温度和湿度等物理量的泰罗斯垂直探测装置(TOVS)。

P33§2.4水色卫星和主要传感器p43第一代水色扫描仪:海岸带水色扫描仪(CZCS);第二代水色扫描仪: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SeaWiFS)和中国海洋水色和温度扫描仪(COCTS);第三代水色扫描仪:中等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只是小生整理的资料,仅作参考~第一章 绪论1.名词解释☻⑴遥感:在一定距离以外获取目标的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分析研究来确定目标物的属性以及目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过程。

⑵海洋遥感技术:利用传感器对海洋进行远距离非接触观测 而获取描述海洋现象的信息技术。

主要组成部分是电磁波为载体遥感技术和声波为载体遥感技术。

2.概念掌握⑴遥感技术所使用的电磁波段主要为紫外、可见光、红外和微波等波段。

紫外(0.2~0.4m μ),可见光(0.4~0.7m μ,红橙黄绿青蓝紫),红外(0.7~1000m μ,近中热远),微波(0.1~100cm )。

☻⑵遥感的分类(按照遥感方式)主动式:雷达、散射计、高度计、激光雷达等;被动式 :照相机、可见光和红外扫描仪、微波辐射计。

⑶气象卫星分为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和地球同步或地球静止轨道卫星。

前者在大约800km 高空工作,缺点是对某一地区每天只能观测两次(红外和微波传感器)。

后者在大约35000km 的高空对地球表面近五分之一的地区进行气象观测,实时将资料送回地面,但不能观测唯独大于55O 的地区。

☻⑷卫星海洋遥感的应用:风暴潮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巨浪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海冰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海啸灾害的卫星遥感监测;海上溢油的卫星遥感监测;海洋赤潮的卫星遥感监测;海洋变异的卫星遥感监测(海平面上升、全球变暖、EL-NINO)。

⑸卫星遥感的特征:能够获取长时间、大范围、近实时和近同步监测资料;全天时、全天候,如微波能够穿透云层。

分类:气象卫星,海洋卫星和陆地卫星。

⑹海洋参数:海表面温度,海表面盐度,海平面异常,海流,海表面风,海浪,海洋内波,悬浮物浓度,叶绿素浓度,色素浓度,水色。

第二章1.名词解释☻⑴轨道倾角i: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使用i和Ω两个角可以确定卫星轨道平面的方位)☻⑵星下点:卫星在地球表面的投影;星下点轨迹:卫星每绕地球完成一圈公转在地球表面上形成的一个不闭合的轨迹。

⑶节点:卫星星下点轨迹与此道的交点。

☻⑷升轨:卫星由南向北方运行降轨:卫星由北向南运行☻⑸节点周期(轨道周期):相邻两个升轨点之间的时间间隔☻⑹一个PASS:最南端和最北端之间的星下点轨迹,对应半个节点周期。

☻⑺一个“CYCLE”(一个重复周期):卫星环绕地球多圈后回到原来位置对应的星下轨迹。

⑻精确的循环轨道或回归轨道:卫星环绕地球多圈后能恰好回到原来轨道位置的轨道。

⑼准循环轨道或准回归轨道:星环绕地球多圈后不能正好回归到原来的轨道位置,但能近似地回归到原来的轨道位置。

⑽重复周期:卫星从某地上空开始运行,经过若干时间的运行后回到原地上空时所需的时间。

☻⑾再访问时间:地球上某一地点被卫星装载的传感器先后两次观测的时间区间。

☻⑿太阳同步极轨轨道:卫星在每天的同一当地时间穿过赤道的轨道。

轨道倾角i →90,这颗卫星就能经过南极和北极地区,也称为近极轨轨道。

☻⒀地球同步轨道:卫星环绕地球角速度的纬向分量=地球自转角速度,轨道倾角i==0的轨道。

☻⒁高度计卫星轨道:为监测卫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海表面地形等而专门设计卫星轨道,略高于太阳同步轨道。

☻⒂光学分辨率:根据瑞利判据,能够使两个像元恰可分辨的两个物体的最小角距离。

☻⒃微波雷达的分辨率:相邻两个盲点的角距离之差。

(P)792.概念掌握⑴ 3122312)4()(πωG M T GMr h R ===+ h :卫星高度,m :卫星质量, R :代表地球半径,GM = 23600,398-∙s km 代表地球引力常数,T = 86164 s (秒)代表地球的一个太阳日运行周期。

⑵光学分辨率的最小分辨角:D λθ22.10=, 空间分辨率:D H H d /22.1λα=∆=λ—光的波长 D —望远镜物镜的孔径H —望远镜和地球表面的距离 微波雷达的分辨率:D λθ=0 空间分辨率:D H d /λ=D —接收天线的长度☻⑶三种扫描技术交叉轨道特点;沿轨或推扫式扫描;混合垂直轨道扫描⑷无论是光学装置还是微波雷达,它们的角分辨率由λ∕D 唯一确定;它们的空间分辨率由λ、D 和r 三个参数确定。

第三章 电磁辐射1.名词解释☻⑴微波:微波也是一种无线电波;在无线电波范围内,微波的波长最“微小”,所以被称为微波。

☻⑵极化:任何电磁波都可以分解成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两个部分。

水平极化的电场与参考平面垂直,垂直极化的电场与参考平面平行。

⑶立体角:假设电磁波从波源dA 自发辐射,到达半径为R 的球面的一个波束对应着一个立体角微分元。

φθ dθ d R dS d Ωsin 2== ☻⑷辐射能Q :表示辐射能量的多少,J 。

辐射通量Ψ:单位时间里通过一个面积的能量,W 。

辐射强度I :点光源在特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的辐射通量,W*sr(-1)。

辐亮度L (出射辐射):沿辐射方向单位面积和单位立体角的辐射通量。

亮度B(入射辐射):沿辐射方向单位面积和单位立体角的辐射通量, 主要被用来描述“亮温”或“亮度温度”。

光谱辐亮度:代表在单位波段内沿辐射方向单位面积和单位立体角 的辐射通量。

辐照度E :表示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通量。

光谱辐照度E(λ):辐照度相对于频率或波长的能量分布。

⑸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对于入射的“光谱的”辐照度,我们有:)()()()(λλλλt a r i E E E E ++=式中i 表示入射,r 表示反射,a 表示吸收,t 表示透射 。

吸收率a(λ) 反射率r(λ) 透射率t(λ)i r E E r =)(λ i a E E a =)(λ it E E t =)(λ 且有 1)()()(=++λλλt r a⑹发射率e(λ) :也被称为一个物体的灰度,以鉴别它距离黑体的靠 近程度。

☻⑺菲涅耳反射率ρ:反射的辐亮度与入射的辐亮度之比。

(93P )反射率r :反射的辐照度与入射的辐照度之比。

☻⑻黑体:发射率e 等于1的理想辐射体,黑体发射的辐亮度只与温度有关。

e 小于1的为灰体。

黑体辐射定律:黑体发射的辐亮度是它的温度和所辐射的电磁波波 长的函数。

☻⑼亮温:如果已知海面发射的辐亮度,那么利用普朗克辐射定律或者瑞利-金斯定律可以计算海表面温度(SST )。

这样获得的温度不是海水的真实温度,它被称为海表面的亮温。

⑽基尔霍夫定律:如果介质处于局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那么它吸收能量的速率和辐射能量的速率相等。

)()(λλa e =另一种等价表达:black T M a T M |),()(),(λλλ=☻⑾普朗克辐射定律:黑体发射的辐亮度是它的温度和所辐射的电磁波波长的函数。

公式: 1)]/(exp[12)(52-=λλλT k hc hc L b 将f λ = c 、df =–(c /λ2)d λ 以及L (λ)|d λ| = L (f )|df| 代入,可获得另一表达形式:1)]/(exp[12)(23-=T k hf c hf f L b (97P ) ⑿瑞利-金斯定律:利用普朗克定律将辐照度E (f )= π L (f )对频率积分,获得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404325152)(T T h c k df f E E b σπ===⎰∞4 式中ζ = 5.67*10-8 W ﹒m-2﹒K-4是常数。

一般地,地表物体以地表温度T (大约300K )辐射。

如果频率f 低于600GHz ,那么不等式hf/(kbT)<<1成立。

可获得泰勒公式的一阶展开式 )/(1])/(exp[T k hf T k hf b b +≅ 把此式代入普朗克定律,可获得瑞利-金斯定律T c k f f L b )/2()(22≅ ⒀维恩位移定律:T b m /=λ这就是维恩位移定律。

式中b = 2.8978*10-3 m ﹒K 。

根据此定律,表面温度越高的黑体的辐射峰值对应的波长越低。

⒁菲涅耳反射率ρ:r εn = 复折射率n 与相对电容率εr 。

2.概念掌握⑴宇宙中的“黑洞”(black hole )不是黑体。

黑洞的吸收率等于1,发射率等于0,不满足基尔霍夫定律的条件,它的质量和能量在不断地增加,并不保持平衡。

☻⑵黑体辐射的简单推导: 有普朗克辐射定律:1)]/(exp[12)(52-=λλλT k hc hc L b -------------------------① λ—电磁波波长 c —光速 h —普朗克常量 b k —玻耳兹曼常量 T —黑体温度 将f λ = c 、df =–(c /λ2)d λ 以及L (λ)|d λ| = L (f )|df| 代入①式,可获得另一表达形式:1)]/(exp[12)(23-=T k hf c hf f L b --------------------------② 利用普朗克定律公式②,将辐照度E (f )= π L (f )对频率积分,获得斯忒藩-玻耳兹曼定律404325152)(T T h c k df f E E b σπ===⎰∞4 式中ζ = 5.67*10-8 W ﹒m-2﹒K-4是常数。

一般地,地表物体以地表温度T (大约300K )辐射。

如果频率f 低于600GHz ,那么不等式hf/(kbT)<<1成立。

可获得泰勒公式的一阶展开式)/(1])/(exp[T k hf T k hf b b +≅把 此式代入普朗克定律公式②,可获得瑞利-金斯定律T c k f f L b )/2()(22≅☻⑶λ∙=f c频率一般采用GHz 作单位,Hz MHz GHz 9310101==波长一般采用nm 作单位, m m nm 9310101--==μ第四章 散射和吸收1.名词解释☻⑴复折射率:n n ''-'=i n n ′是电磁波从空气向海水传播时在海水的折射率,n''表示电磁波在介质内部传播的衰减程度。

☻⑵穿透深度:辐照度在海水中传播衰减为初始值的1/e 所经过的距 离。

⑶衰减系数:衰减系数)(λa k 包括吸收系数)(λab k 和散射系数)(λsc k ,它们分别描述电磁波在传播中由于介质吸收和散射产生的衰减轻重程度。

☻⑷光学深度:衰减系数沿传播路径上的积分。

⑸漫衰减系数、光束衰减系数:使用不同方法测量的衰减系数可分为漫衰减系数和光束衰减系数。

前者是在自然光场下测量获得;后者在人为设置的“准直光束”光 场条件下测量。

☻⑹体积散射函数:单位长度、单位立体角内散射的辐射能与入射的总辐射能之比。

注意:海水的散射主要集中在前向散射,前向散射占90%,后向10%(126P )☻⑺大气窗:通过大气的太阳辐射或地球大气辐射将被大气中某些气体所吸收,这些吸收随波长的变化很大,在某些波段的吸 收很强,而在另一些波段的吸收则很弱,在这些吸收最弱 的波段,太阳辐射和地球大气辐射可以象光通过窗户那样 透过大气,这些波段称做大气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