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掌握等高线图的基本特性①数量上的特性:看等高线的数值,读出任一点的海拔高度;比较两点的海拔高度可换算温差;以两地的水平距离测算地面实际距离;根据两地的海拔高度可计算出相对高度。
如陡崖的相对高度计算公式为:(x-1)d≤△H<(x+1)d,式中x为陡崖处汇集的等压线的条数,d为图中的等高距。
②形态上的特性:地表呈现各种各样的形态,每一种地貌形态都有一定的外部特征,在等高线图上会以不同的形态表示出来。
看等高线的疏密,可知道坡度的陡缓;看等高线的形状,可确定地貌类型。
(2)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这是识别等高线图的关键①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
相邻的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差相同。
②全图的等高距一致:等高距即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例如三条等高线的海拔为500米、600米、700米,则等高距为100米。
③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等高线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④两条等高线不能相交:因为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⑤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间隔相同的地方表示均匀坡。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⑥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河谷(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⑦两对等高线凸侧互相对称时,为山岳的鞍部,也叫山的垭口。
⑧示坡线表示降坡方向:示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有时也叫做降坡线。
⑨几条特殊的等高线:0米线表示海平面,也是海岸线;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1.等高线地形图的综合判读和应用
【小试牛刀】
读图,从山峰向下望,将不能看见的点是 ( A )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A
①地能看到A村吗?
400
B B
350
丙地能看到B村吗?
同图比较: 等高线密→坡度大 等高线疏→坡度小 比例尺大→坡度大 等高距、等高线疏密相同: 比例尺小→坡度小 异图比较: (图幅相同) 等高距大→坡度大 比例尺、等高线疏密相同: 等高距小→坡度小
判断坡面的凸凹:高疏低密——凸坡 高密低疏——凹坡
低
高
低
高
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 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
试想一想:
②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 处的海拔高度为多少米?
③若图中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同为a或同为b,则P、Q处的地 形可能为洼地还是小丘?
3、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例2:读下图,若等高线所示高度为100m、200m、
300m、400m,求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H取值范围?若
相对高度最大值为h,则h为多少?A和B两地的温差是多
少?
200m<H<400m
400 300 200 100
399m<h<400m
H
A
B
城镇
3、两地的相对高度的计算
假设都不在等高线 上的两点,中间间 隔的等高线有n条 (数值不相同), 等高距为d,则两 点的相对高度H取 值范围为:
B● A●
(n-1)d<H<(n+1)d
【小试牛刀】 读图,回答:
(1)河流ab段的流向为( B )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13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 m B.40 m C.65 m D.90 m
(3)根据河流的干支流进行判断,河流的干流和 支流流向总是趋于一致的,知道一个支流的流向, 干流的流向也可判断。
3.等高线图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具体 如下表所示
[读图“五步法”]
第五步:组答案、防失误
(1)该类图常涉及计算,要注意非等高线上的点 是一个范围,因此图中的最大高差也是一个范围, 要选择符合这个范围的最大值。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 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 m B.40 m C.65 m D.90 m
第一步:读图名、知图类
等高线地形图因其特征明显,如果对区域位置没 有特别要求,有时没有明确的图名,而是隐含在图例 中,由图例中的“等高线”可知此图为等高线地形图, 应抓住等高线特征来解读。
如果图上看不出等高 线密集与稀疏,可根 据“坡度=垂直相对 高度/水平距离”来确 定
2.等高线地形图中河流流向的判断
(1)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判断出地势的大致走 向,按照“水往低处流”的规律进行判断。
(2)根据等高线的弯曲方向进行判断,在等高线 地形图上,河流的流向与河流处等高线的凸出方向 相反。
“读图析图能力——多增分”系列之(十三)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一、五大地形
1、平原:地势低平,起伏和缓,相对高度一般 不超过55米
图文详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图文详解十三等值线及其特征等值线是某地理事物或现象数值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常见的等值线有:等高线、等深线、等潜水(地下水)位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压线、等地租线等等。
等值线的特征(1)同一条等值线上各点数值相等;在同一幅等值线图上,等值线的数值间隔(相邻两条等值线之间的差值)是相等的。
(2)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可相等,也可能差一个等值距;同一幅图中相邻两条等值线的递变大小相等。
(3)同一幅图综合任意两条等值线一般不会交叉和汇聚(陡崖除外)。
(4)等值线一般都是闭合曲线,无论怎么迂回曲折,终究绕成圈,但在等值线图上由于受图幅限制,不一定能显示其闭合状态。
(5)等值线弯曲度越大,其弯曲处两侧变化梯度越大。
(6)水平方向上等值线越密的地方,其值在水平方向的单位距离上变化越大。
(7)等值线弯曲部分向高值突出时,其数值比两侧低;等值线弯曲部分向低值突出时,其数值比两侧高。
▲图文详解十四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绝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即海拔。
如图1,A点的海拔为1500 米,B点的海拔为500 米,C 点的海拔为-400 米。
—般地图上标注的高度为海拔高度。
例如地图上在珠穆朗玛峰旁标注的8844.43 米,就是指珠峰的海拔高度。
2.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相对于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AC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1900 米。
▲图文详解十五等高线的判读步骤及等高线的特性地球表面高低起伏的形态,称为地貌。
地貌在地形图上通常用等高线表示。
在地图上,把陆地表面海拔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高线(把海洋或湖泊中深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叫等深线)。
等高线的判读步骤1、看等高线的数值,确定等高距在同一幅图中,等高距是相同的。
等高距是相邻两条等高线的高差。
相邻两条等高线数值存在三种可能性(大一个等高距,小一个等高距,相等)。
2、读图中的极值极值反映该区域海拔最大与最小的情况,也可以反映地势起伏的大小。
3、看等高线的延伸方向(形状)等高线的延伸方向为地势的走向,等高线突出的方向可能是山脊或者是山谷。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图3 等高线变式图
(某山地脊线图、图中 的等高距为100 m, M1与M2的海拔均为 500 m)
判读技巧
对于所有等高线地形图来讲,其判断方法具有很大的一致 性,一是根据等高线数值特征判断海拔高低、计算相对高度大 小等;二是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和数值特征判断地形类型,如山 顶、盆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平原、山地、丘陵、高 原等地形;三是结合地形类型综合分析其应用。对于图 1 来说, 等高线比较简单直观,比较容易判断;对于图 2 来说,一般以 区域图为主,其中绘制简单的两三条等高线,表示该区域的海 拔高度和大致的地势起伏状况,判读时注意其等高线的数值大 小和等高线大小的排列即可;对于图 3 来说,要先根据注记“ 山脊线与等高线的交点”提示信息,在图上简要勾勒出等高线, 再根据等高线的特征与图示信息来解答问题。
程度 ②坡面凸凹:高疏低密—— 平坦,公路尽量沿等高线
凸坡,高密低疏——凹坡 修建,“之” 字形道路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是为了降低坡度
读图五 方面
读图内容
分析、解决问题
①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
①山脊:凸向低处; 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读弯曲 状况
②山谷:凸向高处。
③鞍部:正对的两山峰 等高线之间的空白部分
②判读等温线的变化:地势 高低决定气温高低。山谷地 势低,气温较两侧高,等温 线凸向温度低的方向;山脊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一般包括五个方面:
读图五 方面
读图内容
分析、解决问题
读数值 ①区域地势起伏大小; 范围 ②海拔最大值、最小值 判读区域地形特征 ,判断 坡向(迎风坡、背风坡、阳
读延伸 区域等高线整体大致凸出 坡、阴坡) 方向 方向
①农业:陡坡发展水土保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闭合曲线, 等高线凸向低处, 等高线凸向 外低内高, 高处, 用 表示
两个山顶之间 的部位
多条等高线会 合重叠在一起
2、地形图的分类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800 700 60 500
C
D
900 800 700 600 500
判读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 并说出判断的依据。
E
A
700
D
C
B
500
300
②地形类型的判读
a.零米等高线表示海岸线
b.200米以下为平原
c.200米~500米为丘陵
d.500米以上为山地
e.海拔高,相对高度较小的地形为高原
③等高线图上的坡度判断 假设比例尺、等高距相等的情况下: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500米
500米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 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分层设色地形图 着色规律:一般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 洋;黄色、褐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 色表示雪线以上的部分。 缺点:高程表达不准确
地图上的比例尺
1、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 小 ; 2、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地区范围就越 小 ,内容就越 详细 ; 3、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地区范围就越 大 ,内容就越 。 4、简略 1/1000000比例尺 1/100000000比例尺。 大于
图例和注记
地形图的判读
1、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
二、地图
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1、地图的三要素 (1)、辨别方向的三种方法:指向标、经纬 线指示法、一般方法(会运用) (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较比例尺的大小(用分数比较) (3)、图例与注释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1.地形名称:
(1)山顶:也可称山峰,山岭。
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高四周低,则中部为山岭
(2)山脊: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的地方
(3)山谷: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的地方
(4)盆地: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数值中部低四周高,则中部为盆地
(5)鞍部: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的山岭之间相对较低处
(6)陡崖: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相交的地方
(7)陡坡与缓坡: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线密集处为陡坡;等高线稀疏处为缓坡。
不同等高线地形图中,要根据比例尺确定。
(8)阳坡与阴坡:等高线地形图中,阳光照射较多的为阳坡,反之为阴坡。
阳坡与阴坡的确定要联系南北半球与纬度。
2.相关线面:
(1)示坡线:画在等高线一侧,由地势高处指向地势低处
(2)脊线:等高线由高处向低处弯曲,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
(3)槽线: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弯曲,各等高线最大弯曲处的连线
(4)分水岭:等高线从高出向低处凸出,最大弯曲处的连线是脊线,也叫分水岭
(5)集水线: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最大弯曲处连线就是山谷线,也叫集水线:3.绝对高度与相对高度:
(1)海拔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高度。
在地图上用海拔高度表示地面高度;等高线图上所标的注记数字均为海拔高度,非相对高度。
(2)相对高度: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相对高度的数值可能比海拔高度小,也可能比海拔高度大。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问题是:
问题:淹没村庄和 农田,需要移民
丙
读我国某海港城市的规划图,回答下列问题: 假设该城市欲规划 建设海滨浴场和港口, 请你在①②③④处为海 滨浴场和港口选择适宜 地址,并分别阐述你的 选择理由。
③处宜建海滨浴场,此处位于港湾中,水域较浅,沙滩宽阔; ④处宜建港口,此处位于港湾中,避风条件好,等深线密集, 水域较深有利于航行。
假如在甲村和乙村间修建一条公路,经过A处还 是B处施工较为容易?为什么?
例、读下面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要求: 西北—— 东南 1、小河的流向是__ ____;计划引小河水到 C 处,在AC和BC两条线路中,__线路较合理,原因是: AC A处比C处高,
引水顺势下流,
而B处比C处低,
往高处引水较
困难。
山谷
B、水文特征:
◆ 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陡崖
处有时形成瀑布;
◆ 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面积)和所处
的迎风坡、背风坡位置有关;
◆
河流流出山口后常形成冲积扇。
(2)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 ①选“点”设计:根据要求考虑点的位置。
A、 确定水库及坝址的位置:
a 、水库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 形”的洼地或小盆地 ( 喀斯特地貌不行 ) ,因为:这些 地区库容大,有较大的集水面积 。(袋大口小) b 、大坝应建在等高线近于闭合地段,亦即盆地或 洼地的最窄处,因为:可以减少工程量,节省投资, 确保大坝安全。
影响因素:比例尺、等高距、等高线的疏密
计算
• 4、等高线与区位选择
(1)地形状况与河流
A、水系特征:
◆ 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高度的地图,用于分析地面高度的变化、地势等。
以下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等高线的间距:等高线的间距表示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如果等高线之间的间距很小,表示地形起伏很小;如果等高线之间的间距很大,表示地形起伏很大。
等高线的密集程度:等高线的密集程度表示地形的陡峭程度。
密集的等高线表示地形陡峭,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大;相反,稀疏的等高线表示地形缓和。
等高线的形态:等高线的形态表示地形特征。
圆形的等高线表示山顶,椭圆形的等高线表示山坡,V形的等高线表示沟谷,平直的等高线表示平原等。
等高线的连接关系:等高线的连接关系表示地形的连续性。
如果等高线连接紧密,表示地形连续;如果等高线间隔较大,表示地形间有间断。
通过以上判读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地面高度的变化、地势、山峰、沟谷等地形特征。
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地形地貌,为实地工作和旅游探险提供参考。
1/ 1。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是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我们要根据所学的等高线地形图的规律来认识等高线地形图。
判读等高线地形图主要判读以下内容:①判断地势的高低。
等高线数值高,海拔高;等高线数值低,海拔低。
在观察视线和河流的流向中,判断地势高低是很重要的内容。
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在上图所表示的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中,判断地势高低是重要的内容。
A地到B地,B地位于120米等高线以下,A与B两地不能互相通视。
①地通过地形部位可判读是河流,河流从高到低流向,从而可以判断河流的流向是自东北向西南。
除此以外,还可以通过判读两地海拔之差从而判断气温差(海拔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
②判断坡度的大小。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
通过判断坡度大小既可以帮助我们选择合理的登山线路,也可以间接判断河流落差和流速大小。
沿着同一方向的剖面图③判断山体的地形部位。
根据等高线的形状,可以判断不同的地形部位,一般山体常见的有五种地形部位。
远看富士山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④结合等高线的数值、比例尺和地形特征,判断常见地貌类型。
了解五种常见地形的基本特点,结合等高线数值,判断海拔高低和相对高度大小,根据不同地形的特点判读基本地形。
海平面:0米等高线表示的是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
山地: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呈“V”字形。
高原: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边缘密集,中部稀疏。
丘陵: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较为和缓。
平原:海拔高度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形广阔平坦。
盆地:等高线封闭,数值四周高、中间低。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1.绝对高度:指的是海拔,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点的绝对高度为2500米,乙点的绝对高度为1000米,丙点的绝对高度为1800米,丁点的绝对高度为-500米。
2.相对高度:指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图中甲乙的相对高度为1500米,乙丙的相对高度为800米,丙丁的相对高度为2300米。
二.等高线地形图1.定义:地图上高程相等的各相邻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
3.地形部位【补充】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且由海拔高处指向低处。
3.特殊地形的等高线地形图(1)火山口等高线地形图:火山口它通常位于火山的顶端,是一个圆形洼地。
①示坡线表示②数值表示(2)冲积扇地形图:冲积扇像个大的山脊,但在河流经过的地方,又可以看到小的山谷。
(3)沙丘等高线地形图:沙丘是在风力作用下由沙粒聚成的沙堆。
迎风坡凸而平缓,背风坡凹而较陡。
(4)风蚀蘑菇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蘑菇石基座因被高处蘑菇石遮挡,用虚线表示,而高处则用实线表示。
(5)峡谷等高线地形图:两山脊间的狭窄部分,是修建水库的最好选址。
(6)岱崮地貌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崮顶等高线稀疏,外围为陡崖(等高线上标有示坡线),向山麓过渡等高线由密集变稀疏。
(7)地上河等高线地形图:在地上河等高线图中表现为河道整体部分等高线向低海拔处凸出,而河床处等高线则向高海拔处凸出。
(8)梯田等高线地形图:表现为梯田田埂处等高线较密,田面平坦,等高线稀疏。
等高线平行,稀疏分组明显,海拔较低,等高距较小。
4.两条等高线之间闭合处等高线高度的确定如果两个点的海拔范围都是一个范围,则应先把两点的数值范围用大于号或小于号排列,然后同是大于号或小于号的基础上,对角相减就能得到两点的相对高度范围,如下图:300米<A<400米,100米<B<200米,则100米<A-B<300米。
5.陡崖处高度的计算方法首先从图中读出在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中最大值(H)、最小值(H)、等高距d和重合的等高线的条数n。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作为很重要的一个地理数据,在户外地形判断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考验了户外人的空间概念和分析能力,尤其是在户外判断地形、气候、水源、扎营地、地质灾害等有相当关键的作用。
那么,应如何提高等高线读图技巧和读图分析能力呢?地形类型的判读海拔的判读根据等高线数值进行判断。
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数值大小代表海拔高低,单位为“米”。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海拔相等;一般情况下,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坡度陡缓的判读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
地形部位的判读课后练习读图1,回答1~4题1.图中A点的海拔是米。
⒉.图中②和③,能够形成河流的是。
3.从图中A、C两地中的地爬山比较安全、省力。
4.B地适合发展林果种植还是粮食种植?请说明理由。
答案:1.2002.③3.A4.B地适合林果种植。
因为B地所在区域海拔为400米,且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适合种植林果。
解析:这四个题目都是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阅读。
1.该题目主要考查确定某点的海拔。
该区域中A点所在的等高线没标数值,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根据附近两条等高线的海拔100米和400米,可以确定等高距为100米。
A点所在等高线与100米等高线相邻,由此可以判断A点的海拔为200米。
2.该题目主要考查地形部位的判读。
能形成河流的地形部位是山谷,其中③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为山谷,能形成河流。
3.该题目主要考查坡度陡缓的判断。
坡度缓的地方爬山比较省力、安全。
从图中可以看出C地为陡崖,A地等高线较稀疏,坡度缓,爬山省力、安全。
4.该题目主要考查地形类型的判断。
山地及坡度较大的丘陵适合林果种植,平原或盆地适合粮食种植。
从图中可以判断B地位于坡度较大的丘陵,因此适合林果种植。
知识解析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知识解析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九点突破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一直是高考地理的重难点,本文旨在通过总结相关题型作答技巧,为同学们提供更系统的解题思维,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战略篇】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是中学地理学习中的一处重点,更是难点,先试从难点突破方面做点总结。
一、山脊和山谷的判断方法:图中AB线为山谷线,CD线为山脊线方法一:横向地势比较法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横向比较,即图中MN方向和XY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XY方向)为中间高两侧低;而山谷处(MN方向)为中间低两侧高。
结论:中间高两侧低——山脊;中间低两侧高——山谷。
方法二:纵向地貌比较法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纵向比较,即图中AB方向和CD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CD方向)等高线由高处弯向低处;而山谷处(AB方向)等高线由低处弯向高处。
结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战略通法:由等值线:“高高低低”判读:由高海拔(值)先低海拔(值)弯曲,说明此处高(值)(山丘);由低海拔(值)向高海拔(值)弯曲,说明此处为低海拔(值)(山谷)二、等高线地形图中鞍部的剖面特征: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沿不同方向对鞍部作剖面图,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图。
沿两座山峰连线方向看,两边高,中间低;沿垂直于两座山峰连线方向(为山谷)看,两边低,中间高。
三、有关定量计算:1.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Δd≤ΔH<(n+1)×Δd n: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等高距理解:2.悬崖绝对高度的计算:1、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H<大+Δd大: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大的。
2、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小-Δd<H≤小小: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小的。
理解:【例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读图完成1-2题1.陡崖A处的高度为()A.10米B.20米C.20米以上D.20米以下2.公路选择在该地形区通过的原因是()A.该部位是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是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是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软弱,易于开挖【解题】1、陡崖A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根据计算公式可得到其相对高度为20~40米之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①标高为“海拔”,单位为“米或m”;如果某地低于海平面则用负值表示,如吐鲁番盆地艾丁湖面为-155米。
②同线等高③等高距全图一致④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图上完全呈现出来⑤“现实中”等高线不相交、不重叠;“等高线地形图中”在陡崖峭壁处因投影可能重合⑥示坡线,表示坡降方向,总是指向海拔降低的方向⑦特殊等高线:海岸线表示0米等高线2.确定等高线数值:在同一幅等高线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
知道任意一条等高线的数值(即高程)和等高距,可推算出该图上其他等高线的数值。
相邻两条线的差值为一个等高距或03.确定某点的海拔①在等高线上。
②在两条等高线之间,按插入法读数,数值大小为“大于小数,小于大数”。
③在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法则读数。
即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洼地;如果闭合等值线海拔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海拔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这条等高线的海拔,此地可能为小山峰。
如下图,A区域海拔高于200米,B区域海拔低于150米。
4.确定两点间的相对高度分别读出两点的海拔,然后相减。
5.确定陡崖的相对高度分别读出顶部的高度、底部的高度,然后相减。
陡崖的相对高度也可用(n-1)d≤h<(n+1)d计算,其中n为陡崖上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与3不同之处是含有“等号”)6.根据数值变化判断地形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地;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等高线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山脊(也叫分水岭),最大弯曲处的连线——山脊线(也叫分水线);等高线从低处向高处凸出——山谷,等高线最大弯曲处连线——山谷线(也叫集水线);两个山脊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鞍部;等高线交汇处——陡崖7.根据数值大小判断地形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地面平坦广阔——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200米,等高线稀疏,弯曲部分较和缓——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剖面呈“V”字形——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中部明显稀疏——高原地形;等高线边缘密集、底部稀疏,中间低、四周高——盆地地形200米以下可能为平原;500米等高线可区分山地和丘陵8.判断坡度陡缓、可否直视①同一幅图,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若某坡面等高线间隔相等表示均匀坡;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集,低处稀疏,则为凹坡;某坡面等高线高处稀疏,低处密集,则为凸坡。
②图幅大小相同的多幅图比较,若等高距相同,等高线疏密也一致,则比例尺越大,坡度越大;若等高线疏密一致,比例尺相同,则等高距越大,坡度越大;综合比较时,应利用“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比值越大,坡度越陡。
③进而用剖面图,判断两点可否直视9.判断地势高低:可根据海拔、示坡线、河流等判断。
10.判断山脉的走向和坡向(阴阳坡、迎风坡)山脉的走向即等高线的延伸方向,常用两端的方位表示。
阴阳坡:正午阳光的照射情况迎风坡:与风向的位置关系11.判断河流的分布位置、流向、水系、水文特征①判断河流的分布位置:根据地形,河流只能分布于山谷(可互判);山脊(线)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
②判断河流的流向:从高处流向低处。
坡面径流方向与等高线垂直;山谷中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的方向相反。
③地势与流向的互判。
④河流的落差及流速;等高线稀疏的河谷表示缓坡,水流缓;密集的河谷表示陡坡,水流流速大;陡崖处可能形成瀑布⑤判别内(外)流河。
如右图所示,此河为内流河。
⑥判别水系形状: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
⑦河密度及河流长度,一般平坦地形河密度大,山区河流短小⑧河流的流量与流域面积(集水区域)和流域内降水量(内流区域的融冰或融雪量)有关;⑨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冲积扇。
12.判断气候特征①计算温度①迎风坡降水多,多地形雨;背风坡降水少②随着海拔升高气温降低,降水也发生变化,形成高山、高原气候③对冬季风的阻挡,使部分区域比同纬度气温高,如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南亚④对热力环流的影响,如山谷风的形成⑤影响气候类型的分布及走向⑥气候特征应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势高低(水热状况变化)、坡向(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阳坡气温高,蒸发强,阴坡气温低,蒸发弱)等因素。
补充:新月形沙丘梯田火山从示坡线或海拔补充:地质构造是指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变形和变位,最基本的形式是褶皱和断层,【地理卷·2015届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10月第一次月考(201410)】A1 E2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常见地貌的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虚线表示不可见。
回答39-40题。
39.图中字母P等高线的数值为A.712米B.713米C.714米D.715米40.图示地貌景观形成原因是A.风力堆积B.风力侵蚀C.流水侵蚀 D.流水堆积【全品知识点】本题考查风蚀蘑菇。
【全品答案解析】39.D 40.B解析:39题,题目等高线为风蚀蘑菇地形图,虚线为不可见部分,图中字母P 等高线的数值为715米,见下图:40题,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形成的,B正确。
补充:自然因素与聚落发展:(1)地形:聚落多分布在平原地区。
原因: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交通便利;节省建设投资。
(2)气候:聚落多分布在气候适中的中低纬、临海边缘地带。
原因:温和湿润(适度的气温、适量的降水)。
(3)河流:聚落多沿河分布。
原因:可为聚落提供水源;可提供便利的水运。
如长江沿线城市: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2.社会经济因素与城市发展:(1)矿产资源: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出现新兴工业城市,如攀枝花(铁矿)、大庆(石油)。
(2)交通:沿河、沿大道城市多,沿交通线分布的城市规模大。
如湖南株洲(京广线与、浙赣线、湘黔线交汇处),郑州(京广线与陇海线交汇处)。
(3)政策:国家特殊政策、促进城市发展,例如深圳特区的发展。
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表现(1)不同区域的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
②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
③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
④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的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形成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
③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
估算陡崖的高度、海拔:读图: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高的,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海拔最低的。
①陡崖的相对高度ΔH的取值范围是:(n-1)d≤ΔH<(n+1)d。
②陡崖的绝对高度(海拔):a.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b.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补充:(一)等值线图的共性如下:1.同一条等值线上的数值相等。
2.等值线为闭合曲线。
3.两条等值线一般不能相交。
等高线图上悬崖可以显示为重合状态。
4.相邻的两条等值线数值相等或差一个等值距。
(二)等值线图的判读有其共性,其基本的读图步骤如下:1.读数值——等值差;变化规律。
2.看疏密状况——了解变化趋势。
3.看走向和形态——了解影响因素。
4.注意等值线的弯曲处——可添加辅助线,变抽象为直观。
(三)等值线图的值或值域判读1.紧邻河流但分别位于河流两侧的两条等值线的值相同。
2.分别位于同一等值线两侧的两条等值线的值绝不相等。
3.海岸线高程为0米。
4.“大于大的,小于小的”——闭合等值线内部某点的值(值域)。
5.“凸低中高,凸高中低”——半闭合等值线内部的值(值域)。
1.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⑴判读规律:①数值大小: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广阔平坦——为平原地形;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小于100米,等高线稀疏,弯折部分较和缓—为丘陵地形;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度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河谷转折呈V字形—为山地地形;海拔高度大,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十分密集,而顶部明显稀疏——为高原地形。
②疏密程度:密集——坡度陡;稀疏——坡度缓。
有时候图上看不出密集与稀疏时,可根据坡度=垂直相对高度/水平距离来决定。
不同比例尺地图要换算成同一比例尺或求同一距离内等高线的条数。
③形状特征: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盆地或洼地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为鞍部地形。
如果没有数值注记,可根据示坡线来判断:(示坡线——为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线) 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表示山脊),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表示山谷 (示意图如下)注:宏观地形主要为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丘陵;微观地形主要为山峰(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盆地(洼地)。
方格状经纬图或经纬度数值判读方向:①确定南北:同为北纬,纬度值大者在北;同为南纬,纬度值大者在南。
一北纬一南纬,北纬在北,南纬在南;②确定东西:同为东经,经度值大者在东;同为西经,经度值大者在西。
一东经一西经分情况讨论:经度和小于180°,东经度在东方;经度和大于180°,西经度在东方。
700 800 900 900 800 700 山谷 山脊【思路点拨】等压面图的判读技巧结合下图说明阅读等压面图的基本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1)从等压面的定义看,PA′=PB′=1 000 hPa,PD′=PC′=500 hPa。
(2)从高压的概念看,在空气柱L1、L2中,距离地面愈近,上方空气柱越长,则气压值越高,所以气压值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递减,即PA′>PA,PD>PD′,PB>PB′,PC′>PC。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气压与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是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3)A点相对于B点、C点相对于D点来说都是低压区,其附近等压面向下凹陷;B、D两点为高压区,等压面向上凸起。
由此我们总结出同一水平面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形状之间的关系是“凸高凹低”。
(4)综合以上分析,A、B、C、D四点气压值从大到小的排序应为PB>PA>PD>PC,进而可知图示地区的大气环流流向为B→A→D→C。
(5)等压面的凸凹,主要跟下垫面的冷热有关。
A、B两处的气压差异是由地面热力状况的差异引起空气的上升、下沉运动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