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共112页文档
总 量 指 标
![总 量 指 标](https://img.taocdn.com/s3/m/471e671d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d.png)
模块二 总量指标
18
价值指标按计算价格的不同分为两种:一是按现行价格 计算的价格指标,如工业总产值是用报告期内销售产品 的实际出厂价格计算的。它可以反映现象实际的水平, 是研究国民经济现实经济关系和一些重要比例的依据; 二是按不变价格计算的价值指标。它消除了价格变动因 素的影响,可以真实地反映事物发展的水平和规模。
按照统一的折算标准来度量被研究对象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例如, 各种不同发热量的能源折合为7 000大卡/千克的标准煤计算,各 种不同型号的拖拉机折合为15马力/台的标准台计算等。
④ 标准 实物单位
16
2 实物单位的优缺点。 按实物单位计量的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事物的使用价值 或现象的具体内容,因而能够具体表明事物的规模和 水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实物指 标的综合性较差,不同的实物由于性质、计量单位不 同,无法进行汇总,因此不能反映多种不同类事物的 总规模、总水平。
17
2.价值单位
价值单位是用货币来度量事物数量的计量单位。例如,2015年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9 351元,艺术团体表演收入合计2 310 460 万元,货物进出口总额245 741亿元。这些指标的计量单位分别 用元、万元、亿元等来表示。 按价值单位计量的指标即价值指标,它最大的特点是具有最广泛 的综合性和概括能力,可以表示现象的总规模和总水平,但它脱 离了物质内容,比较抽象,有时甚至不能正确反映实际情况,因 此,实际工作中常常需要把价值指标和实物指标结合起来使用。
11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时期指标的指标数值具有 可加性,加总后表示更长时期内 的指标值。例如,将2011年到 2015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加总后 表示“十二五”期间的国内生产 总值。时点指标的指标数值是不 具有可加性的,加总后的指标值 没有实际意义。
统计学原理(3)综合指标
![统计学原理(3)综合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2a494d611711cc7931b71672.png)
是社会经济现象中两个有关指标之比, 2.作用: 使一些不能直接对比的总量指标可以对比 借以表明经济现象的数量对比关系
二、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无名数:倍数、系数、成数、百分数、千分数 复名数:常用于强度相对数, 例: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人均产值:万元/人 商业网点密度:个/平方公里
倍数、系数:分母 /1; 成数:分母 /10、
B
C 合计
400
360 1000
431
361 1057
110.25 107.75 100.28 105.70
10.25 7.75 0.28 5.70
发展速度=报告期数值/基期数值=增长速度+1
增长速度= 增 长 额 / 基期数值=发展速度-1
增 长 额 = 报告期数值 - 基期数值
6.强度相对指标(分子分母可互换)
成如何。 平均单位成本 = 计划完成程度 94 ×100%=98.95% 95
说明单位超额完成成本计划
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
(1)累计法(长期计划完成程度) = 计划期间实际累计数/同期计划累计数×100% (2)水平法(长期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期末实际水平/计划规定的末年水平× 100% (3)计划执行进度 =某段时期实际累计完成数 / 全期计划数×100%
=126% (超额26%)
× 100%
(2)水平法(长期计划完成程度) =计划末年实际达到水平/计划规定末年达到的水平×100% 例:某地某产品根据“九五”计划规定,最后一年的产量 应达到500万吨,实际执行情况如下:
第 一 年 第 二 年 第三年 第四年 第五年
上半 下半 1季 2季 3季 4季 1季 2季 3季 4季 年 年
课堂练习2: 2、我国1991-1992年工、农业总产值资料如下: 单位:亿元
统计学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
![统计学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6d2e00fa011ca300a6c390ab.png)
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 某地区或单位某一指标数值 相对数 另一地区或单位同类指标数值
例:某年某地区甲、乙两个公司商品销售额 分别为5.4亿元和3.6亿元。则
甲公司商品销售额 是乙公司的倍数
5.4 3.6
1.5
说 ⒈为无名数,一般用倍数、系数表示; 明 ⒉用来说明现象发展的不均衡程度。
动态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 相对数
实 计际 划完 任成 务数 数100﹪
⑵ 考察计划执行进度情况:
计划完成 进度
累计至本期止实际完成数 全期计划任务数
100﹪
例:某企业2004年计划产量为10万件,而实际至第三季 度末已生产了8万件,全年实际共生产11万件。则
二、总量指标的基本分类
按反映的总体内容 不同分为:
按反映的时间状况 不同分为:
按计量单位不同分 为: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实物指标 劳动指标 价值指标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 总体单位总量:也叫总体单位数是总体内所 有单位的总数
✓ 总体标志总量:是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变 量值)的总和
如:产值、产量、劳动生产率 评价:<100% 未完成
=100% 完成 >100% 超额完成
计划指标按最高限额规定下达
如:成本,原材料消耗、商品流通费用 评价:<100% 超额完成
=100% 完成 >100% 未完成
(一)计划任务数表现为绝对数时
⒈短期计划完成情况的检查
⑴ 计划数与实际数同期时,直接应用公式:
总 总体 体全 部部 分数 数值 值100﹪
[例]: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全国大陆总人口为 126583万人,男性为65355万人,女性为61228万人。
统计学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分析
![统计学第四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23398a8762caaedd33d4bd.png)
1 12% 100% 101.8% 1 10%
1 实际增(减)率 100% 1 计划增(减)率
4 - 35
例4、某企业计划把单位成本降低3%,实际 降低2%。该企业是否完成了单位成本降低计划?
1 2% 101.03% 1 3%
超额完成了任务吗? 即:成本降低率比计划少完成1.03%。
4 - 16
时期指标 还是时点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 财政收入 企业利润总额 粮食产量 房地产开发面积 出生人口总数 死亡人口总数
商品库存 外汇储备 银行存款 就业人员总数 人口总数 企业数目
4 - 17
(三)实物量指标、价值量指标 劳动指标
1、实物指标:表明事物使用价值的总量指
即:单位产品能耗降低率比计划多完成1.05%。
4 - 38
2、对长期计划完成程度的计算 a.水平法:当长期计划只规定期末应达到 的水平时。公式:
计划完成 程度
4 - 39
计划末期实际达到的水 平 100 ﹪ 计划规定末期应达到的 水平
例:某自行车厂计划“九五” 末期达到年 产自行车120万辆的产量,实际完成情况 为:
第四章 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分析
4-1
第一节
总量指标分析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二、总量指标的分类 三、总量指标的计算方法
4-2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1、总量指标的概念 总量指标又称统计绝对数:是用来反映社会 经济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的总规模、总水平 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 总产值、总人数 、国民生产总值等
8
4-8
2014-4-23
例如:
在全国工业企业基本情况调查中,全国工业 企业总数是总体单位总量;而工业企业职工 总数、机器设备总台数、总产值、利润总额 都是总体标志总量。 二者区别:一个总体只有一个单位总量,但 可以有多个标志总量指标,它们由总体单位 的数量标志汇总而来。
统计学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文档资料
![统计学第四章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23b2c61fe4733687e21aa56.png)
二、总量指标的基本分类
按反映的总体内容 不同分为: 总体单位总量 总体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 时点指标 实物指标 劳动指标 价值指标
按反映的时间状况 不同分为: 按计量单位不同分 为: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也叫总体单位数是总体内所 有单位的总数 总体标志总量:是总体中各单位标志值(变 量值)的总和 • 例如:研究某地区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该地国有 企业数是总体单位总量;该地国有企业的工人工资 总额,职工人数,利润额等是总体标志总量。
比较相对指标
比较 某地区或单位某一指标 数值 标数值 相对数 另一地区或单位同类指
例:某年某地区甲、乙两个公司商品销售额 分别为5.4亿元和3.6亿元。则
甲公司商品销售额 5.4 1.5 3.6 是乙公司的倍数
说 明
⒈为无名数,一般用倍数、系数表示; ⒉用来说明现象发展的不均衡程度。
动态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计划完成程度 实际完成数 100计划指标按最低限度规定下达
最低限额:计划执行中起码要达到的水平或限额
如:产值、产量、劳动生产率
评价:<100% 未完成 =100% 完成 >100% 超额完成
计划指标按最高限额规定下达
如:成本,原材料消耗、商品流通费用
例:某地区某年末现有总人口为100万人,医院 床位总数为24700张。则该地区
每千人口拥有 24700 张 (正指标) 24 . 7 张 千人 1000 千人 的医院床位数
6 每张医院床位 1 10 (逆指标) 40 . 5 人 张 24700 负担的人口数
⒈为无名数; ⒉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数之和为1; ⒊用来分析现象总体的内部构成状况。
第三章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第三章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a669529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0.png)
第三章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总量指标(Aggregate indicators)是指衡量经济、社会等领域整体状况的指标,可以用于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社会福利、环境状况等。
总量指标能够提供宏观的概览,帮助决策者了解整体情况,并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本文将深入探讨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可以理解为反映整体状况的综合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整体情况。
一般来说,总量指标会通过归纳和统计大量细节指标的方式得出。
这些细节指标可以包括GDP(国内生产总值)、失业率、人均收入、教育水平、健康指数、环境污染指数等。
总量指标可以用于横向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也可以用于纵向观察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趋势。
总量指标的作用:1.提供宏观的概览:总量指标能够帮助决策者从宏观的角度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发展状况。
通过总量指标,决策者可以了解经济的整体增长情况、社会的整体福利水平、环境的整体状况等。
这有助于决策者全面把握问题,从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政策。
2.提供决策依据:总量指标可以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政策制定者可以通过总量指标了解各个方面的发展状况及其变化趋势,从而基于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
例如,一个国家的总体失业率居高不下,政府可以通过制定就业扶持政策来促进就业。
3.评估政策效果:总量指标可以用于评估政策的效果。
政府实施政策后,可以通过观察相关总量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政策的成效。
例如,一个国家实施减贫政策后,可以通过观察人均收入指标的变化来评估政策的效果。
4.比较国家发展水平:总量指标可以用于横向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水平。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可能存在差异,通过总量指标可以对这些差异进行比较。
这有助于了解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优势和不足,为经济合作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5.识别问题和挑战:总量指标还可以帮助决策者识别问题和挑战。
通过观察总量指标的变化,决策者可以发现一些不利的趋势,比如环境污染指标的上升或者社会不平等指标的增加。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b105cc26f78a6529657d5329.png)
• 例:2019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为57733亿元,
全国人口为12121万人,则平均每人的国内生 产总值为4767元/人
• 二00五年广西人均生产总值越过一千美元, 人均财政收入越过一千元人民币,
• 正指标:相对指标的数值大小与现象的 发展程度或密度成正比。
• 逆指标:相对指标的数值大小与现象的 发展程度或密度成反比。
定的联系,并有一定的比例关系的,通过分析比例指 标,调整不合理的比例,有利于保持协调发展
(3)比较相对指标
就是将同类指标在相同时期内不同空间的总体指标进 行比较,以反映同类现象在国家与国家、部门与部门、 地区与地区、单位与单位之间发展的不平衡程度。计 算公式为: 比较相对指标=甲地区(单位或企业)某指标值/乙 地区(单位或企业)某指标值 ①用来对比的指标可以是总量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 标或平均指标,但是必须是同类指标,必须具有可比 性。 ②比较的基数视不同的研究目的而定。
三、总量指标的种类 (一)按其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分为总体总量和标志
总量。 总体总量是指总体的单位数;标志总量是指总体各
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
• 如对某地区企业经济效益进行研究时,总体单位总量 为该地区企业总数,各企业销售额之和、职工人数之 和则是总体标志总量。
• 如调查了解全国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全国工业 企业数就是总体单位总量,全国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 工资总额、工业增加值和利税总额等,都是总体标志 总量。
结构相对指标=(总体内某一部分指标数值)/总体总 量×100% ,其中分子与分母可以是总体单位数, 也可以是总体标志数值。
如:反映工农业增加值的内部结构,农业内部各业构 成,种植业内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及其它作物的比例 结构,消费结构中食品支出占全部生活费支出的比重 (恩格尔系数),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
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ee8a7c707e21af45b307a8e0.png)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一、相对指标的意义和表现形式
(二)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
倍数(或系数) 无名数
无名数是 一种抽象化 的数值
相 指 的 现 式
对 标 表 形
成
数
百(千、万)分数
百分点是 什么?一个 百分点是多 少?
有名数
它通常是将两个对比指标的计量单位 同时使用,以双重单位即复名数等来表 示。但有时也可用单名数表示
(一)计划完成相对数
2.中长期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
例:某地区“九五”计划规定五年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500亿元,五年内实 际 550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0亿元,则:
固定资产投资的五年计 划完成相对数
500
100% 110%
说明该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超额10%完成“九五”计划。
用累计法计算提前完成计划任务的时间,是将计划期的全部时 间 减去自计划执行之日起至实际累计完成数达到计划累计任务数 时止所剩下的时间。
(一)计划完成相对数
1.计划完成相对数
例:某厂生产A、B两种产品,计划单位生产成本分别较上期下降 5%和1%。但由于原材料进价提高等原因的影响,A产品的实 际单位生产成本较上期下降2%,B产品的实际单位生产成本 较上期反而提高了1%,则:
1 2% 103.16% 1 5% 1 1% B产品单位成本的计划完 成相对数 102.02% 1 1% A产品单位成本的计划完 成相对数
> = >
100% 数 100% 100%
-
计划任务数
>0 = 0
0
只要本期 的实际完成 数等于或大 于本期的计 划任务数, 就意味着完 成或超额完 成了计划任 务?
总 量 指 标
![总 量 指 标](https://img.taocdn.com/s3/m/9f411cc008a1284ac850439b.png)
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种类(一)总量指标的概念总量指标是反映现象在一定时空下的总体规模和水平的统计指标。
例如:200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17251.9亿元,普通学校专任教师72.5万人,就业人员74432万人,2003年底全国总人口达129227万人。
上述指标都是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是由总体各单位资料汇总得到的,说明现象客观存在的绝对数量,通常以绝对数形式表示,它的数值往往会随着统计范围的大小而变化;由于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和水平的,所以只能对有限总体计算总量指标。
总量指标是经济统计中最常用最基本的综合指标,它在统计分析中具有重要意义:(1)总量指标是认识客观现象的起点。
由于客观现象的基本情况首先都表现为一定的总量,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数、土地面积、固定资产投资总量、财政收入与支出、外贸进出口总额等等,要想了解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等基本状况,必须从认识这些总量指标开始。
(2)总量指标是实行经济管理的基本依据。
一方面总量指标能反映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运行条件、成果等数量状况,另一方面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中的许多计划指标与考核指标也常常以总量指标的形式规定,所以总量指标是宏观和微观经济管理的基本指标。
(3)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基础。
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一般由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对比计算出来的,因此,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都是总量指标的派生形式。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按照不同的标志,可将总量指标区分为不同类型。
1. 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总体单位总量表明总体中单位数的多少,说明总体的规模大小,通常简称为总体总量;总体标志总量是总体中各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的总和,说明总体在某一数量方面的总规模,通常简称为标志总量。
例如,要研究某地区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完成情况,该地区的工业企业总数是总体总量,全部工业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是标志总量。
总 量 指 标
![总 量 指 标](https://img.taocdn.com/s3/m/16191bf0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e5.png)
二、总量指标的种类
1. 按反映总体内容的不同 总体单位总量:即总体单位数,是由每
个总体单位加总而得到的。
总体标志总量:
即总体各单位数量标志值之和,是总体单位 的某一数量标志值加总而得到的。
只有可加总体能够计算总体单位总量,不可加总 体没有总体单位总量;
一个总体中只有一个单位总量,但可以有多个标 志总量,它们由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 来。
价值指标:
以货币单位计量经济现象总体的价值总量。
劳动指标:
以劳动力资源的劳动时间计量的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计算
1. 直接计量法 2. 推算法
因果关系推算法 比例关系推算法 平衡关系推算法
3. 估算法
统计学
统计学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1. 概念:反映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
某种现象总体规模或水平的统计指标。 总量指标是用绝对数形式表示的,
因此也称绝对数指标。其大小受总体范 围的制约。
2. 意义:
(1)反映一个国家、地区、部门 或单位 的基本状况。
(2)是制定政策、编制计划、进 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依据。
时点指标的特点
• 不同时点的指标数值不具有可 加性,或相加后不具有实际意 义。
• 数的。
3. 按计量单位的不同
自然单位
实物指标: 度量衡单位
标准实物单位
如:台、件 如:米、平方米 如:标准吨
根据现象的自然属性和特点采用实物单位剂 量的指标。
2. 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
时期指标:
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一段时期 内发展过程的总结果。
时点指标:
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在某一时刻 的数量情况。
简述总量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
![简述总量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6947a719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45.png)
简述总量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
总量指标是一种唯一而重要的经济指标,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容易地理解经济活动的发展情况,以便对行政决策和投资决策有更好的把握。
总量指标既要考虑简单的统计数据,也要考虑复杂的统计数据,以提供有用的信息用于决策。
首先,要清楚地了解总量指标的概念和定义。
总量指标,又称宏观经济指标,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活动的指示性指标,它能够概括和衡量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各经济活动的整体水平,以及经济增长和经济衰退的趋势。
总量指标涵盖了经济收入、就业、贸易、物价、消费、投资、房地产等重要领域的几个大类指标,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能源消费、就业率、贸易(贸易顺差/贸易逆差)、物价指数等等。
其次,要认识总量指标的作用。
总量指标是政府、商业及法律机构等机构准确地认识和评估当前经济行情的有效工具,它有利于我们正确分析经济变化的规律,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
此外,总量指标还能够帮助投资者能准确地分析和判断未来市场的走势,有助于他们作出有效和正确的投资决策。
总量指标的变动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经济的变化,长期的稳定增长,结合通货膨胀率的研究,反映出经济的发展状况,可以有效地把握经济的发展动态。
根据总量指标的变化趋势,政府可以有效地考虑宏观调控政策,确保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
总而言之,总量指标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经济指标,它不仅是政府
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依据,而且也是企业和投资者在市场中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
因此,要充分利用总量指标,准确把握经济变化趋势,以便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和宏观经济政策。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f738005e03d8ce2f01662308.png)
➢ 第三,相对指标可以说明总体内在的结构特征,为深入分析事物的性质 提供依据。
第பைடு நூலகம்节 相对指标
二、相对指标的种类及其计算方法
(一)结构相对指标 (二)比例相对指标 (三)比较相对指标 (四)动态相对指标 (五)强度相对指标 (六)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第二节 相对指标
三、应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问题
(一)可比性原则 (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原则 (三)相对指标和总量指标结合运用原则 (四)各种相对指标综合应用原则
➢ 总量指标的数值都是通过对总体单位进行全面调查和登记,采用直接计数、 点数或测量等方法逐步计算汇总得出的,如统计报表中的总量资料和普查中 的总量资料,都是采用这种直接计算法取得的。
(二)推算法
➢ 1 平衡关系推算法 ➢ 2.因素关系推算法 ➢ 3.抽样推算法
第一节 总量指标
四、应用和计算总量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
(二)计量单位
➢ 1.实物单位 ➢ 2.价值单位 ➢ 3.劳动量单位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作用
➢ 第一,绝对数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的基本国情、国力,反映一个地区、 一个部门或一个单位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起 点。
➢ 第二,总量指标可以用来作为制定政策、制订计划和实行科学管理的基 本依据,也是检查政策和计划的执行情况,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绝对效果的 重要指标。
第五章 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
目录
1 总量指标 2 相对指标
第一节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含义和作用
(一)总量指标的含义
➢ 总量指标,是指统计汇总后得到的具有计算单位的总和指标,反映被研究对 象在一定时期或时点的规模和水平。一般用绝对数表示,又称绝对数指标。
总 量 指 标
![总 量 指 标](https://img.taocdn.com/s3/m/22b08ed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d.png)
总 量 指 标
应用统计学
总量指标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
(一)总量指标的概念
概念
一个完整的统计总量指标,是由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部分组成的,并且还要明确其所说明现象的空间范围和时间界限。
总量指标是反映社会现象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规模、总量或水平的统计指标。由于它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现的,所以也称为绝对数指标。
总量指标
二、总量指标的分类
(二)按说明的现象的性质和时间状况分类
时期总量:又称时期指标,是说明现象在某一段时间内发展变化的总量指标,如工业总产值、商品销售量、产品产量、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出生或死亡人数等。
时点总量:又称时点指标,是说明总体现象在某一特定时间点上的总量指标,如全国人口总数、商品库存量、牲畜存栏数、高校在校生人数等。
01
02
总量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实物量单位
价值量单位
标准实物单位
总量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一)实物量单位
是按被研究对象的自然状态来度量其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通常用于可数现象的计量。
是按照统一的度量衡制度的规定来度量客观事物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通常用于不可数现象的计量。
按照统一的折算标准来度量被研究对象数量的一种计量单位。
是将两种计量单位结合在一起以乘积的形式来表示事物数量的计量单位。
总量指标
三、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
缺点
优点
(一)实物量单位
2.实物量单位的优缺点
按实物量单位计量的指标可以直接反映事物的使用价值或现象的具体内容,因而能够具体表明事物的规模和水平,所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总量指标
四、总量指标的统计要求
简述总量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
![简述总量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716cc82d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05.png)
简述总量指标的概念及其作用
总量指标是企业决策分析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帮助企业更全面了解其业绩及发展状况,从而检查决策是否正确。
因此,总量指标是每个企业重要的指标,熟悉这种指标有利于企业管理。
总量指标是指企业实现某一目标时所采取的总体实施情况的衡
量指标,它以某一目标为核心进行评估,涉及到所有项目的规模,质量和效果的总体概述,因此又称作总体指标。
它可以对企业的总体绩效进行客观合理的评估,并从宏观上反映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从而帮助企业及时有效地加以规划和改进。
总量指标含有多种形式和比例,可以涵盖产出、质量、成本和效率等,以及政策、未来发展、效益和其他方面,都可以采用不同的指标来对企业的状况进行衡量。
它们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综合能力和活力。
总量指标有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它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反馈,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准确的辅助和依据,让企业更加形象地了解自身的发展状况;其次,总量指标可以有效的评估企业的绩效,不断排查企业现有的盲点,促进企业不断改善管理水平,提高绩效;第三,总量指标还可以辅助企业进行财务审计,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和风险,保障企业的发展质量。
总量指标是企业决策分析的重要指标,但它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系列合理的指标,才能有效地发挥它的作用。
同时,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总量指标体系,定期更新指标,以保证它的准确
性和及时性,及时发现企业发展中出现的不足,及时采取有效行动,从而更好地控制企业的发展和发展方向。
总之,总量指标是企业决策分析的重要指标,可以有效帮助企业提高其绩效和竞争能力,有助于企业更好地把握发展动态,从而更好地实现其发展目标。
第3章第1节 总量指标
![第3章第1节 总量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814daa761711cc7931b7166f.png)
14
15 16 17 18 19 20 合计
3
4 5 4 3 2 1 25 总体单位总量
12
16 20 16 12 8 4 100
42
60 80 68 54 38 20 400 总体标志总量
注意:只有正确确定什么是总体单位,才能 正确分辨单位总量和标志总量。
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⑴时期指标连续调查得到,时点指标一次性调查 得到。 ⑵时期指标相加有意义,时点指标相加无意义。 ⑶时期指标的大小受时期长短影响,时点指标的 大小则和时间的长短无关。
时期指标的数值具有累加性, 时点指标的数值不具有累加性;
例题:2010年全国男性人口约为6.9亿人;2002 年全国金融、保险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加值为5948.9亿元; 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 元;2003年全国城乡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 l03617.7亿元。以上总量指标依次为( )。 D A.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 B.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C.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D.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例题:某企业有职工10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846.4 万元,要研究该地区40个企业的状况,则( D ) A.1000人为单位总量、 2846.4万元为标志总量、 40个为单位总量 B.1000人为标志总量、 2846.4万元为标志总量、 40个为标志总量 C.1000人为标志总量、 2846.4万元为单位总量、 40个为单位总量 D.1000人为标志总量、 2846.4万元为标志总量、 40个为单位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