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柳永诗词鉴赏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文学赏析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文学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b2564d7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80.png)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文学赏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文学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下面是其文学赏析,欢迎阅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文学赏析: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
“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
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
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科”,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词的主题。
《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
从上片的描写,读者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男女饮酒话别。
【诗歌鉴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a0e8e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5.png)
【诗歌鉴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翻译赏析【诗歌鉴赏】“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翻译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译文]不料我今夜喝醉时身在何处?害怕就是只有杨柳岸边,直面雨声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出自]北宋柳永《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遇清秋节。
今宵喝醉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当就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情实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道?注释:①雨霖铃:唐教坊歌名。
宋人筹钱旧曲倚新声,始载于柳永《乐章集》。
②都门帐饮:在京城门外设帐饯行。
③凝噎(yē):欲大哭无声,喉中气塞。
④暮霭:晚间云气。
⑤那堪:并任之也。
更那堪,即为更并任之,更加上。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太平广记》有载,鲁班曾刻木兰一棵为舟。
后用做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
⑦回去回去:停下来了一程又一程(离婚后越来越离)。
⑨沉沉:通“沉沉”深厚的样子。
⑩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⑾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⑿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所指年复一年。
⒀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就是初恋,更何况又可逢这萧瑟冷遇的秋季,这往昔哪能够经受得了!不料我今夜喝醉时身在何处?害怕就是只有杨柳岸边,直面雨声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回去长年二者别,(重归于好的人无此一起,)我纵使即使碰到不好天气、不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74405e4b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0b.png)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①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③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④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⑤【注释】①骤雨:突然而至的雨。
初歇:刚停止。
②都门:京都城门。
帐饮:古人送别,常设帐于城外或路口亭内等处,摆宴饯别。
兰舟:木兰舟。
任昉《述异记》卷下:“七里洲,有鲁般刻木兰为舟,舟至今在洲。
诗家云木兰舟,出于此。
”后为船的美称。
③去去:去而又去,远去。
孟浩然《送吴悦游韶阳》:“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
”暮霭沉沉:晚间云雾十分浓黯。
楚天:古代江南属楚国,因称江南的天空为楚天。
④经年:年复一年。
虚设:徒然设置。
⑤风情:男女之间相爱的情怀。
【译文】秋蝉不停地悲哀鸣唱。
长亭上空暮色苍茫,刚刚下过骤雨一场。
在城门旁的帐幕中饮别,哪有心里举盏?正难舍难分的时候,船儿却催着要启航。
我们紧握着手,互相凝视着泪眼,千言万语都咽在心房。
可怜我这一次远去茫茫千里,迷蒙的烟雾正弥漫着无垠的南方。
历来多情的人都为离别而悲伤。
更难受的是,我们在这冷落凄清的秋天分别,倍使人惆怅?今晚酒醒时我到了什么地方?在那杨柳参差的岸边,晨风料峭,半轮残月斜挂在柳梢上。
这次一去要离别整年时光,就算遇上好日子、好风景,也无心游赏。
纵使我心里怀有千般深情万般厚意,又能对谁倾诉衷肠? (杨光治译)【集评】宋·俞文豹:“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公为之绝倒。
”(《说郛》卷二十四引《吹剑续录》)金·王喆:“词中味,与道相谒。
一句分明,便悟彻。
耆卿言曲,‘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的《雨霖林》赏析
![柳永的《雨霖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7498b22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5.png)
柳永的《雨霖林》赏析柳永的《雨霖林》赏雨霖铃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②都门帐饮无绪,③留恋处,④兰舟摧发。
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⑦暮霭沈沈楚天阔。
⑧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⑩【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沈沈:深厚的样子。
楚天:南天。
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品评】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
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
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刘熙载《艺概》卷四:“词有点有染。
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确实,“今宵”二句之所以被推为名句,不仅在于虚中有实,虚景实写,更因为以景“染”情、融情入景。
“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2024年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赏析
![2024年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cffe2bb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586b95b.png)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是不得不别的情景。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李清照)
手法
1、《雨霖铃》抒写柳永在汴京同恋人分手时的离愁别恨,艺术手法相当高。概而言之有一托物言情、广用白描。如“寒蝉凄切”“骤雨初歇”“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本词白描手法相当好。刻画人物神态,如“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临别时千言万语,竟无从说起。几笔勾勒,传神地道出情人分手时那一刹那,内心世界相当丰富。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托物言情,展现情思:捕捉了月西沉、天将晓的情景;杨柳岸使人联想到折柳赠别的习俗,依依杨柳,绵绵别情。二、点缀渲染,恰到好处。刘熙载《艺概》中谈到:词有点(点缀)、有染(渲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两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它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亦。此意乃是以画法论词,从中可看出柳词中有画,反复渲染。既精雕细刻,又大胆泼墨,前后照应,委婉自如。柳词的点染技巧,确实达到很高的成就。柳词对苏轼、秦观、周邦彦等名家在不同程度上有一定的影响。但也应看到柳词有的句子过于平俗,尚欠文雅。
雨霖铃古诗词赏析
![雨霖铃古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f88a85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03.png)
雨霖铃古诗词赏析雨霖铃古诗词赏析雨霖铃①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②初歇。
都门帐饮③无绪, 留恋处,④兰舟摧发。
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⑥ 念去去千里烟波,⑦ 暮霭沈沈楚天阔。
⑧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⑩【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沈沈:深厚的样子。
楚天:南天。
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
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
![高中语文文言文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fdaa66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5a.png)
柳永《雨霖铃》原文和译文【含赏析】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
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
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史》).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确能概括初他作为一个专注于词的创作的词人的基本特点.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赏析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dff047c844769eae009ed98.png)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沈沈:深厚的样子。
楚天:南天。
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赏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
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柳永《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柳永《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https://img.taocdn.com/s3/m/ad7d315e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e7.png)
柳永《雨霖铃》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雨霖铃宋柳永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1] ,留恋处、兰舟催发 [2] 。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 [3]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4] 。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5] 、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6] 。
便纵有、千种风情[7] ,更与何人说。
注释:[1]都门:指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别。
[2]兰舟:木兰之舟,形容舟船华美。
[3]去去:离别后,愈去愈远。
[4]楚天:古时楚国疆域最大时,拥有今湖南、湖北、江苏、浙江等地,此处为南方天空的代称。
[5]那(nuó)堪:哪能承受。
[6]良辰:美好的时光。
好景:美好的景色。
[7]风情:风月的情趣。
译文: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
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天空,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评析:《雨霖铃》之曲,为唐明皇重经马嵬坡,雨中闻铃,怀念被赐死的贵妃所创,音调凄苦。
耆卿以此曲写情人分别,抵得半篇江淹《别赋》。
词的上片全用赋笔白描,但起承转合,脉络分明,便不觉堆砌。
“寒蝉”三句是起,“都门”三句是承,“执手”二句,蓦然掉转,“念去去”三句,是用景语含情,收为绾合。
此三句,把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由感觉得之的别离之绪,转化为历历如绘的意象画面,由实返虚,备见高明。
过片三句,平地陡起。
作者不局限于一己之怨别伤离,而是陡地拔高。
《雨霖铃》诗词赏析
![《雨霖铃》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769b5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8.png)
《雨霖铃》诗词赏析《雨霖铃》是一首抒发离别之苦的词,其作者是北宋时期的柳永。
该词通过描述与情人的离别,展现了一种深沉、哀婉的情感。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词的上阕首先通过描绘秋景来渲染离别的氛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词人以凄凉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为接下来的离别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接下来的"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三句,词人将目光转向离别的一幕,用简练的笔墨将矛盾和挣扎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下阕中,词人进一步深入到离别的情感中。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三句,词人借用古人的情感,表达出离别的痛苦,并且强调了秋天这一特定季节对离别的渲染。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则是对离别后情状的一种假设和猜想,展现出深深的留恋和不舍。
这首词的美在于它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描绘出了人类普遍的情感——离别之苦。
柳永通过对秋天、长亭、骤雨、兰舟等典型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情人之间留恋和挣扎的细腻刻画,成功地展现了人类情感中深沉的一面。
整首词的结构严谨,意境深远,使读者在感受离别之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艺术功力。
此外,这首词对后来的诗词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永在词中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被后来的许多诗人所借鉴。
比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欲寄采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就有着与《雨霖铃》相似的情感表达。
总的来说,《雨霖铃》是一首充满情感、意境深远的词。
它不仅展示了柳永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展现了他深沉、真挚的情感世界。
这首词的赏析是一个充满感性和理性的过程,让人在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雨霖铃柳永风格赏析
![雨霖铃柳永风格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51829d61b307e87101f696c2.png)
雨霖铃柳永风格赏析 导语:柳永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 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雨霖 铃柳永风格赏析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雨霖铃 北宋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 柳永翻译: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 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 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 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 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 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 这离愁 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 面对凄厉的晨风 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 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简析 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 也是柳词和宋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词中, 作者将他离开京城汴京南下时与恋人依依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 凄 婉动人。
一、《雨霖铃》的创作背景 柳永(约 980-约 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因排行七,又称柳七。
少年 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曾放言“我不求人富贵,人 须求我文章。
”仁宗皇帝闻其言,说:“柳永不求富贵,谁将富贵求之?任你白 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
”遂落第。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 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雨霖铃柳永诗词赏析
![雨霖铃柳永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551cb2b76c66137ee0619c3.png)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沈沈:深厚的样子。楚天:南天。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赏析一
《雨霖铃》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雨霖铃》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词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fa68ef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ba.png)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宋词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作品原文:雨霖铃①寒蝉凄切②,对长亭晚③,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兰舟催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⑦,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⑨?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⑩,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⑪,更与何人说⑫?作品注释:①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调见《乐章集》。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⑤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⑥凝噎(yē):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⑦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⑧“暮霭”句: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暮霭(ǎi):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⑨今宵:今夜。
⑩经年:年复一年。
⑪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⑫更:一作“待”。
作品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雨霖铃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翻译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111c7ee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b0d1278.png)
雨霖铃翻译及赏析《雨霖铃》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楚辞。
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通过描绘雨水落下、溪水回响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父亲的思念之情和生命的短暂,表达了对世事变幻无常的哀叹。
下面是我对《雨霖铃》的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云逸泽澄清。
落叶花开,春去秋来老无情。
昨添乡关金锁,逢老炎扇龙楸兴。
斜度听春潮,深于江沙夕。
一蓑扑笑问,青和几色时雨清。
译文:乌鸦叫声悲切,长云飘逸,泽澄清澈。
树叶凋谢,花朵盛开,春天离去,秋天来临,命运无情。
前日新增故乡的城门被金锁关闭,每当老炎龙扇轻轻掀起时,感受到了春潮的涌动,感受到了江河沙滩深深的晚霞。
穿著一蓑斗笠扑朔的笑问,那么,青色和又有几种时雨呢?赏析:《雨霖铃》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抒发思乡之情的楚辞。
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渲染出了一幅幅富有画面感的画面,展示了世事变幻、人生无常的主题。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细腻的情感抒发,展示了诗人对逝去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表达了对世事变化的无奈和哀叹。
诗的开头以“寒蝉凄切”四字作描写,既展示了雨后秋声的凄凉,也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接着,诗人通过“对长云逸泽澄清”描绘了雨霖铃的美丽动人,展示了雨水如泻如泉的景象,因此也增加了一种思念之情。
接着,诗人通过“落叶花开,春去秋来老无情”一句,表达了生命的无常和世事变化的无情,也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落叶凋零,花朵绽放,象征着春去秋来,老去远去的无情岁月,也寓意着追求者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通过描写“昨添乡关金锁,逢老炎扇龙楸兴”来展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乡关已被金锁关闭,意味着离别的痛苦和无法回到故乡的遗憾。
而老炎龙扇的轻扬,更增添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然而,这些回忆和思念,却只能在心底温存,无法回到过去。
在诗的结尾,诗人通过“一蓑扑笑问,青和几色时雨清”来表达对世事变幻的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柳永雨霖铃意象赏析
![柳永雨霖铃意象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7ff9d37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0c.png)
柳永雨霖铃意象赏析柳永雨霖铃意象赏析柳永这首词借一系列的意象表情达意,融情入景,情深意挚,凄楚动人,不愧为婉约派的代表之作。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永雨霖铃意象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①寒蝉:蝉在地下生活5年,在地上生活只有秋天里的短短的十几天,十几天后就要死去。
更何况这是一只“寒”“蝉”,是一只秋后的蝉,它活不了多久了,一场秋雨过后,蝉就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可以说这是生命最后的绝响,因此蝉在古典诗词里就成了忧愁悲苦的代名词。
诗人在文学作品中写到“蝉”的时候,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这里再加上一个“寒”字,就愈发使人感到特别的悲苦。
因此,“寒蝉凄切”四字在词作之首,就为全篇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情感基调。
②长亭: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
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
正是因为长亭是送别的场所,所以它也就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
面对着长亭古道,曾有多少有情人在此洒泪惜别,曾有多少佳侣从此各奔他乡。
雨霖铃面对此亭,睹物伤心,触景生情,怎能不感慨万端。
③骤雨:一阵秋雨一层凉,秋雨过后,更见悲凉。
长亭送别,更何况眼下是骤雨初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云低风冷。
在这样一种令人凄神寒骨的环境中,又怎能不让人黯然销魂。
从这三句中,词作开篇就以凄婉之笔,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悲凉气氛。
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的`情调,烘托出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烟波,水也。
水是古典诗词中象征愁苦的常见意象。
有笼罩在江面上的雾气水波长时间难以散开,与缠绕在人心头的惆怅长时间难以消除相似;黄昏云雾沉沉的特点,与人心情的沉重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际相似。
词人用比喻的修辞,选取了千里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楚天这三个有代表性的意象把离愁写得缠缠绵绵,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
【经典诗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901de5079b89680202d82561.png)
【经典诗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翻译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译文]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出自] 北宋柳永《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①雨霖铃:唐教坊曲名。
宋人借旧曲倚新声,始见于柳永《乐章集》。
②都门帐饮:在京城门外设帐饯行。
③凝噎(yē):欲哭无声,喉中气塞。
④暮霭:晚间云气。
⑤那堪:兼之也。
更那堪,即更兼之,更加上。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
⑦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沉沉:通“沉沉” 深厚的样子。
⑩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⑾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⑿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⒀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译文2:十里长亭,暮雨刚住。
雨霖铃柳永词句赏析
![雨霖铃柳永词句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5d563eaa1c7aa00b52acbca.png)
雨霖铃柳永词句赏析 《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 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
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 溜,明白而家常”的特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雨霖铃柳永词句赏析,欢迎阅 读。
雨霖铃 柳永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 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 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 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 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jiàn, 本义: 设酒食送行) 别, 却没有畅饮的心绪, 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 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的眼 睛,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 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 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 这离愁 哪能经受得了!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 面对凄厉的晨 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 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赏析一 词以“伤离别”为主线,目录清晰。
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
以凄 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
人 将别、 日已晚、 雨乍停、 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 凄凉的深秋。
壮士分别尚且悲伤, 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三句, 写离别时的心情。
设宴帐 中, 本欲多“留恋”片刻, 怎奈“兰舟催发”, 这样的饯别酒, 饮起来怎能不“无 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
“兰舟”,相传鲁班刻木兰树为舟(见 〈〈述异记〉〉),后用兰舟作船的美称。
柳永雨霖铃译文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0087fd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ab.png)
柳永雨霖铃译文及赏析赏析其实就是指欣赏并分析,这是一个通过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等地方去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认知的过程。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雨霖铃译文及赏析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柳永雨霖铃译文及赏析篇1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7dcee66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a2.png)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柳永的《雨霖铃》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雨霖铃》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柳永《雨霖铃》赏析(全文)
![柳永《雨霖铃》赏析(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47b15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6c.png)
柳永《雨霖铃》赏析(全文)一、关于词牌名的来历“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原为唐敦坊曲名。
相传唐玄宗入蜀,至叙口时,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制此曲。
白居易《长恨歌》云“夜雨闻铃肠断声”即指此事。
柳永,原名三变,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由于擅长词曲,他还常常替歌伎们填词作曲。
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听了他的名字,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
以后,他就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到五十多岁才改名柳永,并考取进士。
他曾在浙江等地做过几任小官。
柳永晚年穷困潦倒,死后由歌伎们集资才得以安葬。
柳永的词比较缠绵婉约,《雨霖铃》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
词人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无可奈何地离开京都,但想到从此不能再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更加痛苦。
《雨霖铃》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为衬托,抒发了词人因仕途失意和情场伤神以至飘零四海的感伤,基调格外低沉。
三、内容赏析“寒蝉凄切”,这是送别的大环境,不仅渲染了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
宋代的汴京河两岸栽有很多柳树,柳永在另一首词《少年游》中曾写过“高柳乱蝉嘶”。
“寒蝉凄切”正是写柳树上寒蝉凄切的长鸣,而柳树又有“拂水飘绵送行色”的作用,因此自然会触动离情。
这就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下面接着说“对长亭晚”,意思就更明确了。
在唐宋时期,“长亭”已经当作了离别地点的通称。
康与之曾说过:“今古短长亭,送往迎来处。
”词人此刻到了长亭,正值“骤雨初歇”,眼前的景物变得更加清晰,他听着凄切的蝉声,看到河两岸的柳树和河边的小舟,离情自然更浓。
这里是一种融情入景的写法。
雨停了,这时,无论如何也该启程了,必得离别,自然逼出下句“兰舟催发”。
“都门帐饮无绪”,词人因仕途失意,穷困潦倒,只能在一个很简陋的帐蓬里告别恋人,当时的心情正如李煜所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白天就登程了,因不忍离别,延挨到了“对长亭晚”,自然唤起下句“方留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柳永诗词鉴赏 《雨霖铃》是柳永的经典作品,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雨霖铃柳永诗 词 鉴赏的相关文章, 希望可以帮到您, 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 伙伴哦! 雨霖铃柳永诗词鉴赏 《雨霖铃》的由来 《明皇杂录》 记载: 帝 (唐玄宗) 幸蜀初入斜谷, 霖雨弥旬, 栈道中闻铃声。
帝方悼念贵妃(杨玉环 ) , 采其声为 《雨淋铃》 曲以寄恨。
时梨园弟子唯张野狐 (徽)一人善筚篥, 因吹之,遂传于世。
宋王灼《碧鸡漫志》云:今剑州梓桐县地名上亭,有古今诗 刻记,明皇闻铃之地,庶几是也。
《杨妃外传》又载,上皇还京后,复幸华清, 从官嫔妃多非旧人,于望京楼下,命张野狐奏《雨淋铃》曲,上四顾凄然,自是 圣怀耿耿,但吟: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
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 生一世中。
于此可见唐明皇晚年已有《雨淋铃》悲凉凄楚之曲。
而后诗人又敷衍其事而 赋诗吟咏之。
白居易 叙述唐明皇杨贵妃历史悲剧的名篇《长恨歌 》中有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 声。
元稹《琵琶歌》: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
因兹弹作雨淋铃,风 雨萧条鬼神泣。
张祜《雨淋铃》:雨淋铃夜却归秦,犹是张徽一曲新。
长说上皇 和泪教, 月明南内更无人。
杜牧 《华清宫》 : 零叶翻红万树霜, 玉莲开蕊暖泉香。
行云不下朝元阁,一曲淋铃泪数行。
罗隐亦有诗咏之云:细雨霏微宿上亭,雨中 因感雨淋铃。
贵为天子犹魂断,穷著荷衣好涕零。
剑水多端何处去,巴猿无赖不 堪听。
少年辛苦今飘荡,空愧先生教聚萤。
一曲淋铃泪数行,是这首曲的基调, 可见其哀惋幽怨的感人和艺术力量。
宋代词人据《雨淋铃》曲,而创《雨霖铃》双调慢词,而柳永的这首《雨霖 铃》就是这一词牌的优秀之作。
王灼《碧鸡漫志》又云:今双调雨淋铃慢,颇极 哀怨,真本曲遗音。
王灼所说双调雨霖铃慢,即今所见《雨霖铃》词调。
颇极哀 怨,便是其格调特点。
雨霖铃赏析 《雨霖铃》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虚实相 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表现了 一种“清和朗畅”, “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周济语)的风格特 色。
今天小编就跟大家一起来鉴赏《雨霖铃》。
希望对你有所启发和帮助。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执手相看 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 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
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 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 这种 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
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 除词外 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 史》)。
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确能概括初他作为一个专注于词的创作的 词人的基本特点。
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
前人说他“工 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 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离乡背井,长期浪迹江湖,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 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
《雨霖铃》(寒蝉 凄切)便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送别词。
在柳永以前,抒写离愁别绪的词非常多。
但因为柳永是一 个长期浪迹江湖的游子,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因而他写一对恋人的离别,就 不同于传统的送别词那种红楼深院、 春花秋月的狭小境界, 而表现出一种烟波浩 荡、楚天开阔的气象。
上片写临别时恋恋不舍的情绪。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三 句说,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
这里不仅交代 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
耳边是秋蝉凄切的 鸣叫, 眼前是令人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
这里所写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词人的感情, 而又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先伏一笔。
“骤雨初歇”四个字意味着马 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对临别时矛盾复杂心情的描写:“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都门帐饮”,是指在京都的城门外设帐置酒送别。
从这句 看,这首词很可能是作者离开汴京南去,跟恋人话别时所写。
依恋不舍却又不得
不分离,因而也没有了心绪;可这时候,兰舟无’情,正在催人出发。
“执手相 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两句描写握手告别时的情状,感情深挚,出语凄苦。
临别之际,一对恋人该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可是手拉着手,泪眼朦胧,你 看着我,我看着你,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无言胜过有言,正因为气结声阻, 就更能见出内心的悲伤。
“念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以景写情, 寓情于景。
一个“念”字领起,说明下面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想象,而不是眼前 的实景。
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重复“去”字,表明行程很远。
“念”字的主语是谁?词里没有交代。
从感情来 看, 应该包括行者和送行者两个方面。
分别以后, 前去便是楚天辽阔, 烟波无际, 行人就要消失在烟笼雾罩、广漠空旷的尽处了。
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经历了一 个时间发展过程, 景象是由小到大, 由近及远, 而离人的思想感情则越来越强烈, 到最后三句发展到高潮,因而既收束上片,又引出下片。
下片写离别之后的孤寂伤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这 三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而推及于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 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感情体验。
可是跟苏轼在著名的中秋词中“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超旷态度不同,词人越是把个人悲苦的 离情放到历史发展的广阔时空中来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伤之中,并 让读 者越发感受到那沉重感情的分量。
“冷落清秋节”,照应到上头三句,使得情景 交融,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两句是为人 传诵的名句, 被称为“古今俊语”。
“酒醒”二字和上片“都门帐饮无绪”遥相 呼应, 使人将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别时的情景自然地联系起来。
妙在词人不写 情而写景,寓情于景中。
他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 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心 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 这两句更推开去,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再好的时光, 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了。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 两句照应到上片“执手相看”两句, 离别时是千言万语说不出, 离别后是千种风 无处说,这就在眼前与将来、现实与推想的对比中,把真挚深沉的情爱和凄苦难 言的相思,表现得更加充分,在感情发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词。
这首词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序,虚实相生, 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表现了一种 “清和朗畅”,“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周济语)的风格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