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修水茶文化

合集下载

修水茶俗

修水茶俗

修水茶俗来源:修水旅游网作者:朱修林更新时间:2008-1-11 11:02:25点击数:791【字体:】修水人喜饮茶,遇客先让座,再敬一碗茶,嘴里还说道:“坐下当、戏下当、吃碗茶当”(修水方言,意思是坐下来歇会,吃碗茶再走)。

修水茶区别于外地茶的标志是以佐料下茶,故称喝茶为吃茶。

茶中以佐料的不同可分为仁乡茶、奉乡茶、泰乡茶、怀远茶和什锦茶等。

佐料大多以茶叶、菊花、黄豆、芝麻、萝卜、生姜、柑桔皮等,有的还辅以花椒、桂花、茶弓。

泰乡茶还以爆米或玉米为主要茶料,既解渴又饱肚。

修水人以茶待客极讲礼仪。

宾客光临,男主人陪坐,女主人泡茶,茶料越丰富,表示对客人越尊敬,故每向客人敬茶时总要说:“没么向哦”(修水方言,意思为茶料不多)。

泡茶不宜太满,俗称:“茶泡浅,酒斟满”,又云:“姨婆(指不懂礼者)泡茶满盅盅,大姑(指懂礼者)泡茶大半盅。

”接待贵客,茶料须下得丰富,所泡之茶要做到“上不见水,下不见底”。

向客人敬茶,有用手端和盘托两种。

来客只一二人,上茶一般用手端,如果来客多,便用盘托送。

多以长幼尊卑定送茶顺序。

送茶时,送茶人不能与客人正面相对,而要侧身上前;同时说声“请吃茶”。

上完茶后,退时也不可背对客人,要侧身而退。

送茶时,托盘可以无方向,但茶碗碗把应朝客人。

用手送茶时,也不能捏住碗口,而要一手托碗底,一手帮衬碗把向着客人,双手递送。

如果是双手都端了茶,应说“对不起,一只手咯”,以表示歉意。

客人吃茶也有一定规矩,接茶要用双手,茶碗一般端在手中。

如暂时不吃,应放在桌上或茶几上,不能随意放在地上或其它地方。

茶吃完后如主人未来收碗,应自行将茶碗放回茶盘。

客人告辞时,应说“多谢茶”。

旧时修水民间男女相亲俗称“看大姑”。

相亲之日崽哩(男方)来到姑哩(女方)家,男女能否相成亲,要看“三碗茶”。

第一碗是姑哩端上的待客茶,不管姑哩是否中意,这碗茶崽哩只管吃。

但端第一碗茶时,姑哩会仔细观察崽哩,并决定中意否,如不中意第二碗茶就由母亲或家嫂端来,崽哩见后便起身告辞。

发展修水县茶叶产业的思考

发展修水县茶叶产业的思考
融人 品牌 建设 ,着 力挖 掘 和利 用好 “双 井 茶 ”和 “宁 红茶 ”的文 化 底 蕴 ,着 力 把 双 井 茶 诗 和 宁 红 故 事 融 人 品牌推 介 。
强 化宣传 推介 。按 照 “政 府 搭 台、企 业 唱 戏 ”的 方 式 ,鼓 励龙 头 企 业 实施 品牌 发 展 战 略 。积 极 组 织 企业 参 加省 内外 展 销 会 和博 览会 等宣 传 促 销 活 动 , 以及北京 、上海、济南、深圳等国内大型茶事宣传 推 介 招商 活 动 ,加 大 “中国名 茶 之 乡 ”、“全 国特 色 产 茶 县”、“中 国茶叶协 会科 技示 范基 地 ”及 “全 省茶 叶生 产 十强县 ”的 宣传 推 介 力度 。“十 二 五 ”期 间 ,要 在 省级和央视频道开拓广告宣传领域 ,在高速公路等 交通要道做大幅宣传广告 ,聘请形象代言人 ,以提高 修水 茶 叶的知 名度 。
· 28·
黍桑茶 叶:lt"tR.
总第 159期
初 制 厂家 出半 成 品 ,深 加 工企 业 出高 附 加值 产 品 ”, 从 而 最 大限 度地 实现 加 工 专 业 化 ,全 面 提 升产 业 效 益 。
3 大 力 完 善产 业 服 务 体 系
3.1 依托科技创新 ,延伸产业链 鼓励茶叶企业 、茶科所与高等院校 、科研机构合
作 研 发新 产 品 ,应用 新 技 术 ,延 伸 产业 链 ,重 点 发展 科 技 型精 深加 工成 品和 终 端 产 品生 产项 目(如茶 饮 料 、茶 食 品 、茶 叶提 取物 等 ),提 高茶 叶的 附加值 。 3.2 执行标准生产
充分 发挥 县 茶 叶协会 和茶 叶专 业合作 组 织对 茶 叶生 产 的行 业 监 管 作 用 ,以 “双 井 绿 证 明商 标 ”和 “宁 红 地 理 区 域 保 护 标 志 ”为 有 效 武 器 ,结 合 “宁 红 ”、“双井 绿 ”地 方标 准 ,加 强对 茶 叶生 产 规 范 化管 理 ,实 现产 品标 准 化 。 3.3 建立健全产品检测检验体系和统防统治体系

千百年来著名茶乡修水就流传着一种特殊的保健茶饮

千百年来著名茶乡修水就流传着一种特殊的保健茶饮

千百年来著名茶乡修水就流传着一种特殊的保健茶饮——青钱柳神茶80年代初的一次健康普查,惊喜的发现,修水上桃村,男人体格健壮,女人肌肤白嫩,七、八十岁的老人貌似中年。

是远近闻名的长寿村、美女村。

带着种种疑问,普查人员深入探究,发现了这个村庄的人们,祖祖辈辈都喝着一种神茶,传说是观世音菩萨手中的神柳制作而成。

为揭开神茶的奥秘,专家们对青钱柳进行长达1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青钱柳属胡桃科落叶乔木,学名cyclocarya paliurus ,是中国特有的单一属种,别名:摇钱树、甜茶、神茶等,它含有多种药理活性成分,具有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功能、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减肥等作用。

被医学界誉为“人类健康之树”。

经南昌大学检测,结果表明修水青钱柳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元素。

为考察青钱柳的安全性,江西医学院、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检验所对修水青钱柳进行了动物试验,结果表明:安全无毒。

一、急性毒性试验:给小鼠灌胃,日剂量超过人口服量最大剂量的200倍,安全无毒,无任何毒副症状发生。

二、长期毒性试验:连续12周灌胃给予大鼠用青钱柳水溶液,相当于临床用药日最大量的30倍和90倍,未见毒性产生,无明显积蓄。

三、微核试验、AMES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未见致突变性。

四、传统致畸实验:给予鼠自由引用,各剂量大鼠未见母体毒性作用和胚胎毒性作用,未发现致畸作用。

经南昌大学、江西中医学院化验检测,修水青钱柳叶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糖类、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黄酮、三萜、内脂、香豆精、皂甙、甾体等,其中生物活性物质的主要药理作用未:黄酮:扩张冠状血管、降血压、降胆固醇等。

三萜:抗炎、抗癌、镇静、抗菌、解热、驱虫、降血脂、抗病毒、双相性血压作用(先升后降)、解毒、导泻等。

甾体:抗菌、抗癌作用,促进DNA及蛋白质的合成,降血脂、降血压、抑制血糖上升及促进恢复肝功能,强心、毒性(溶血)等。

皂甙:强心、舒张血管及抗疲劳、减慢心率及双相性血压作用,促进D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止咳生津、排脓消肿、利咽止痛、解热镇痛等。

凭茶可知故园春——修水茶乡话风俗

凭茶可知故园春——修水茶乡话风俗
声: “ 烦挠了! ” 客 气地告 辞退 出。如果 女方不 中意 , 就 不会 再 泡第二碗茶 了, 男 方也会知趣退 出。如男方 中意 , 就会 向 父母 传达信息 , 由媒人 向女方父母示 意 , 女方的父母就 会按 排, 由女儿 用托 盘端 上 茶来 到男 方 面前 , 男 方 双手 接下 茶 碗, 郑重地将 准备 好 的红包放 到姑娘 手 中的茶盘 上 。这 就 叫“ 摘茶 盘。 ” 摘过 “ 茶盘 ” , 女方再泡茶端上来 请所有 的客人
酒、 聊天 等一 系列 的沟通方 式 , 达到增 进 了解 , 加强友谊 的
目的 , 既表示 对尊贵 的客人 的特别敬重 , 也表达对某 件事情 非常重视 , 尤期是 在调解 乡邻 的矛盾时 , “ 茶 宴” 表达 了当事
人请求谅 解 , 营造 了有利 于化解矛盾 的 良好 氛围 , 这 与茶的 平和 、 淡雅 的 自然属性相融 洽 , 既体 现 了茶叶 品性 的中和之 美, 又体 现 了茶乡人 民 的儒 雅之 美。 乡贤散原 先生 曾寄书 友人 : “ 桑保 麦垅接 比邻 , 社 酒家炊 丐路人 。风俗 尚如他 日 否?凭 谁细 问故 园春 ! ' ’ 落款 : “ 文钦 世仁兄正 散原 老人陈 三立 ” 。 修水 是千年 茶乡 , 淳朴 平和 , 茶俗可风 , 人 民好客 ,
“ 带茶入殓”
修水 人的生 活 习惯 离不 开茶 , 敬 神奉茶 , 待客敬 茶 , 交
友馈茶 , 相亲摘 茶盘 , 茶 叶做嫁 妆 , 就连百 年归 逝也要 带上
左、 右两 边 的正 房举行 , 由家族 族长或 家庭 主人 亲 自主持 , 以示重视 , 也 是对来 客的敬 重。
正月 初头 , 亲朋 族友 , 结 伴成群 , 互相拜 年 , 祝贺 : 人 寿

传承修水历史文化

传承修水历史文化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传承修水历史文化,发展名茶双井绿2010年在北京保利5周年春季拍卖会上,宋代书法家黄庭坚的书法作品《砥柱铭》以4.368亿天价成为世界最贵的中国艺术作品,从此可以看出作者黄庭坚的作品在世界艺术界拥有了一定的价值和地位。

而今在黄庭坚的家乡—江西修水,“山谷家乡双井茶,一啜犹须三日夸。

暖水春晖润畦雨,新枝旧柯竞抽芽”这首由黄庭坚赞颂家乡茶叶的名篇,和将家乡精致的“双井绿”茶分赠给京师族人及好友欧阳修、司马光、苏东坡等并互相转赠和诗赞赏都在诠释着双井名茶。

从此时“双井绿”茶流芳于世,由于这种茶品质优异,成了历代名人志士的品题,故早已成为我国名茶宝库中的佼佼者。

江西省修水县是“宁红”和“双井绿”茶的源产地,它地处湘、鄂、赣三省交汇处,山清水秀,人杰地灵,空气新鲜,无污染源,红黄土壤,宜茶生长,是江西省茶叶大县,现有茶园6万亩,产茶历史悠久。

近年来,江西维士实业有限公司在继承传统工艺、品质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创新,使其品质进一步提高,形成目前“双井绿”茶一系列制作精细、造型独特的名茶珍品。

有形如凤爪、曲似田螺、直象银针、扁似雀舌,锋苗润秀,银毫披露,香气清高持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工夫红茶宁红金毫介绍

工夫红茶宁红金毫介绍

工夫红茶宁红金毫介绍
工夫红茶宁红金毫介绍
宁红金毫是一种产于江西修水的工夫红茶,是属于宁红茶中的一种。

修水在古时候被称作定州,所生产出来的红茶被称为宁红茶,即宁州工夫红茶。

曾获俄、美等八国商人所赠之“茶盖中华,价甲天下”奖匾。

制作工艺以及品质
宁红金毫是近代的茶品,在1985年的时候才被研制出来。

其原料是采摘“福鼎大白茶”良种刚刚长出的的一芽一叶,经过自然萎凋、揉捻、发酵、烘干、精制筛分等这些加工步骤制成而成的。

宁红金毫的品质没有等级之分,品质相差不大。

外形纤细紧结,金色的'毫毛特别的明显,看起来油润透亮,香气馥郁持久,滋味醇厚,冲泡后汤色红艳光亮,叶底舒展十分整齐。

所处环境
修水产茶的历史比较悠久,在唐代的时候就已经盛产茶叶了。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修水上游,与湖北、湖南两省想接临,这边树木茂盛,土壤肥沃,降水量充沛,春夏之际云雾缭绕,阳光充足,这种得天独厚的环境对于宁红茶的生长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对于茶树的生长十分的适合。

茶乡修水重塑茶叶新辉煌

茶乡修水重塑茶叶新辉煌

面积增至 1 O万亩 ; 省农 业 厅 的关 怀 下 , 取 了农 业 部 批 准 在 争
实施的国家茶树 良繁基地落户该县 , 修水县已成为全省面积 规 模 最 大 、 育 品种 最 多 的无 性 系 良种 茶 树 繁 育 基 地 ; 科 繁 集 研、 生产 、 加工 、 贸、 商 旅游休闲于一体的修水 茶叶生态科技 示范园已初步建成 ; 宁红金毫”、 双井绿” “ “ 等名优茶 , 分别
1 .主 要成 效 20 0 3年 以来 , 扩无 公 害茶 园 71 多 亩 , 县茶 园 总 新 .万 全
据 史 载 , 水县 产茶 始 于唐 盛 于清 , 10 年 悠 久 历 修 有 2 0多 史 , 江 南 著名 的茶 区之 一 , “ 红 ”和 “ 井 绿 ” 的原 是 是 宁 双 茶 产 地 与 主 产 区 。 清光 绪 3 年 ( 95年 )茶 园 面积 达 4 1 10 , 3万 亩 , 出 口茶 叶 3 箱 , 叶 收入 占农 业 收入 比重 5 .4 年 0万 茶 1 %。 6 至 上世 纪 9 代 , 水 县仍 有茶 园面 积 8万 亩 , 产 茶 6万 0年 修 年 担, 茶业 财 税 收 入 20 多 万 元 , 00 占全 县 财税 总 收入 的 五 分之
军 第 一 面军 旗设 计 、 制作 并 率 先 升起 的地 方 ; 宋代 涛 、 双 是 书
农 业 四大支 柱 产 业 来抓 , 成立 了县 人 民政 府 县 长任 组 长 的县
茶叶产业 化工作领 导小组 , 下设办公室 ( 即茶叶办 ) 专抓茶
业 发 展 。在 上 级 领导 的关 心 与有 关 部 门 的大 力 支 持下 , 一 使 段 时 期处 于 低 谷 的茶 业 得 到 了恢 复 性 快 速发 展 。 园 面积 迅 茶 速扩 大 , 产量 产 值 连年 翻番 , 牌 知 名 , 场 扩大 , 农 增 收 , 名 市 茶

修水宁红茶

修水宁红茶

修水宁红茶的分布
1、以漫江、征村、竹坪等乡镇为主,辐射 山口镇、复源乡,大力生产“宁红”茶。 到2015年,实现区域茶园面积1.5万亩,千 亩茶园村2个,百亩茶园专业户30户;重点 “宁红”名优茶,打造我县绿色食品茶和 大宗茶机械化采茶生产基地。 2、以杭口、上杭、大椿、溪口、布甲、马 坳等乡镇为主,辐射港口镇、西港镇、程 坊乡、新湾乡,大力生产“双井”茶。到 2015年,实现区域茶园面积3万亩,万亩茶 园乡镇2个,千亩茶园村5个,百亩茶园专 业户50户。
存在问题
1)茶叶投入不足,管理粗放。 2)产生没有达到规模效应,科学与技术没有 赶上现代的步伐。 3)品牌意识不强,缺失稳定的市场营销,竞 争比较紊乱。 4)在现在全球温度的升高的年代,气候变化 多端的时期,自然条件也会发生变化,使 得茶叶质量也会发生变化。
未来的憧憬
1)广告的作用,广告对宁红茶的推广具有十 分重要的作用。 2)交通的便利,交通是基本的设施,要抢先 占据市场必须要第一时间进入市场。只有 良好的交通才会有机会占据市场。 3)加快茶叶市场建设,优化茶叶市场的结 4)同时国家的政策也要支持茶叶的发展。良 好的国家政策对茶叶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动 力作用,能保证资金的来源。
品牌优势
科技优势
劳动力优势
宁红茶的生长自然条件
水资源
• 年降水量在1500mm左右 • ,修河的上游,具备了优质干净的源头水。 • 年平均气温在16.5度,年有效积温在5000度以上 • 修水2、3、4、5月的气温刚好适合茶叶的生长 • 修水县山地较多、树木繁多。 • 土壤中的腐殖质较多,水土流失不严重
5月16日至19日,由县委常委秦小雄带队, 修水县组织6家茶企参加2014年中国(上海) 国际茶业博览会“中国名茶”评比。其中 江西大椿茶业有限公司的“宁红金毫”荣 获红茶类金奖第一名,且总分全国排名第 一;宁红集团和宁红有限责任公司的“宁 红金毫”分别荣获银奖。

茶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茶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浅谈对茶文化的认识和感悟20133262 张挺有茶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

它发乎神农,闻于鲁周公,兴于唐,盛于宋,现已成为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

多少名人与茶结下了不解之缘,或描之以画,或赋之以诗,或喻之以文,还有谱之以曲或编成舞蹈等等,茶与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紧密了,它甚至起到传递人们情感的桥梁作用。

茶艺起源于中国。

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这些都为我们认识和理解茶艺,提出了更高、更深的要求。

从艺的基础出发去感悟其中的无穷的精神内在美。

高山云雾出好茶,清泉活水泡好茶,饮茶不仅是一个物质过程,而是一个精神享受、精神陶冶、直觉体悟的过程,在茶事之中精行俭德,进行自我修养,陶冶情操,养成茶人品格。

茶适应了“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的性格和追求,使人产生一种神清气爽、心平气和的心境,所以有些人经过仕途的坎坷、人生的磨难以后,会从茶的清醇淡泊中品味人生,返璞归真。

品茶需要好心情。

茶也是一种人生,不同的人品茶能品出不同的意。

百姓喝茶是一种需要,和尚喝茶是一种禅,道士品茶是一种道,而对文人来说是一种文化。

茶文化具有良好的功能:首先,它可以陶冶个人的情操,茶道中的“清、寂、廉、美、静、俭、洁”等比较侧重于个人的修身养性,通过茶艺活动来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和文化修养;其次,能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茶道中的“和、敬、融、理、伦、性”等比较侧重人际关系的调整,要求和诚处世,敬人爱民,化解矛盾,增进团结,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再次,它能够净化社会风气,对在当今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怎样做人以及怎样实现个人价值等方面的看法。

这种价值观,是人们通过茶事活动,在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的生产与生活中所形成的观点和态度。

中国茶文化的人生价值观的思想,与生产生活实践相依托,与自然环境相结合,与人文和历史相伴随,贯穿于茶文化发展的历程,形成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分析和研究中国茶文化关于人的人生价值的思想,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茶文化的历史,理解茶文化的精髓,发扬光大中国茶道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乡土地理——修水宁红茶

乡土地理——修水宁红茶

修水宁红茶一、修水宁红茶简介1、宁红茶名称由来及产区江西修水县古称“宁州”,这里所产红茶取名“宁红茶”,亦称“宁州工夫红茶”.远在唐代时,修水县就已盛产茶叶,生产红茶则始于清朝道光年间,到十九世纪中叶,“宁州工夫红茶”已成为当时著名红茶之一。

其产区包括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武宁县和宜春市铜鼓县,湖南省浏阳市、平江县和湖北省崇阳县、通城县等,其主产区为修水县,产量占宁红总产量的80%以上。

2、宁红茶的品质特征宁红茶外形紧结圆直、锋苗挺拔、色泽乌褐油润,内质甜香持久、滋味醇厚甜和、汤色红艳明亮、金圈夺目,叶底红嫩均匀。

“红亮、香郁、味醇、形美”称为宁红四绝。

宁红茶是我国出口红茶中的佼佼者,美国茶叶专家威廉·乌克斯在《茶叶全书》中评述:“宁红外形美丽、紧结、色黑,水色红艳引人,在拼和茶中极有价值”3、宁红茶的冲泡方法以使用的茶具来分,可分为杯饮法和壶饮法。

一般,大多采用杯饮法;为使冲泡过的茶叶与茶汤分离,便于饮用,习惯采用壶泡法。

以茶汤中是否添加其它调味品来分,又可分为“清饮法”和“调饮法”两种。

中国绝大多数地方饮红茶采用“清饮法”,茶汤多数地方饮红茶采用“清饮法”,没有在茶汤中加添其它调料的习惯。

在欧美一些国家一般采用“调饮法”,人们普遍爱饮牛奶红茶。

通常的饮法是将茶叶放入壶中,用沸水冲泡,浸泡5分钟后,再把茶汤倾入茶杯中,加入适量的糖和牛奶或乳酪,就成为一杯芳可口的牛奶红茶。

在原苏联,人们特别爱饮柠檬红茶和糖茶。

尤其是俄罗斯民族有一种吃糖的嗜好,饮茶时常把茶烧得滚烫,加上很多的糖、蜂蜜和柠檬片。

二、修水宁红茶的地理要素分析(一)从自然地理要素来分析修水宁红茶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好茶,修水县宁红茶的自然生长环境主要从地形条件、土壤肥力、气候条件(光热水资源)来看。

修水是个比较典型的山区县,以山为主,素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说法。

修水县境内四周群山环绕,北有幕阜山,南有九岭山;正是因为修水县山高林茂,植被覆盖度高,土质含有极其丰富的氮、磷、钾等,土壤疏松肥沃、结构良好,有机质丰富,茶树所需的各种营养成分齐全,非常利于茶叶的栽种和生长;再加上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温度适宜,空气湿润,这些优越的自然条件满足了茶树对生长的需要。

茶道茶文化交流发言稿范文

茶道茶文化交流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茶道茶文化交流。

茶,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道,则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茶为载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礼仪、道德、哲学和审美观念。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茶道的历史渊源茶道起源于我国,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据《神农本草经》记载,早在神农时代,茶就被当作药物来使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茶逐渐成为一种日常饮品,并在唐朝时期达到鼎盛。

唐朝时期,茶道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以茶道为主题的茶宴、茶会等文化活动。

茶道在宋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的茶道大师,如陆羽、苏轼等。

明清时期,茶道逐渐融入民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茶道的内涵与特点1. 礼仪之美:茶道强调礼仪,注重茶艺师与茶客之间的相互尊重。

在茶道过程中,茶艺师要遵循一定的礼仪规范,如泡茶、敬茶、奉茶等,使茶道成为一种高雅的社交方式。

2. 道德之美:茶道倡导“和、敬、清、寂”的道德观念。

茶道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倡导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的品质。

3. 哲学之美:茶道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

茶道倡导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追求精神的升华。

4. 审美之美:茶道注重茶具、茶艺、茶香、茶汤等审美要素,追求茶道过程中的美感体验。

三、茶文化交流的意义1.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茶道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交流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茶道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茶文化交流可以使人们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3. 促进国际友好交往:茶道是连接世界的纽带,茶文化交流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促进国际友好交往。

四、如何推动茶文化交流1. 深入挖掘茶道文化内涵:要加强对茶道历史、哲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挖掘茶道文化的内涵,为茶文化交流提供理论支撑。

浅谈修水茶文化5篇

浅谈修水茶文化5篇

浅谈修水茶文化5篇第一篇:浅谈修水茶文化修水茶俗家乡人喜茶、爱茶,修水独特的茶俗也是修水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修水,人们把茶和吃饭看得同等重要,修水人历来好客,遇客先敬上一碗茶。

自古以来家乡流传着修水“三大当”:坐下当、戏下当、吃碗茶当,所谓“吃茶”,是因为修水人所敬之茶不同于外地,而是以佐料下茶,故称为“吃茶”。

由于县大,所以泡茶又分为区域特色,主要分为:仁乡茶、奉乡茶、泰乡茶、高乡茶、崇乡茶、西乡茶、安乡茶等;而集其大成者,则非县城的“十锦泡茶”莫属。

县城的“十锦泡茶”佐料特别丰富,制作极精,菊花和茶叶为泡茶必不可少,其他的是:炒芝麻、炒黄豆、花生、橘皮、生姜、萝卜丁、花椒、桂花、茶穹。

十锦泡茶观则色彩斑斓,食则甘醇入味,回味绵长,其茶中佐料营养成分丰富,具有药用价值:菊花清心明目,茶叶提神醒脑,生姜温中补气,花椒去湿防寒,柑桔皮化痰止咳,花生芝麻润肺,黄豆解毒,萝卜丁去郁下气,茶芎澄血祛风,长饮此茶,可延年益寿、增强体制,促进新陈代谢。

接待贵客,茶料须下得丰富,所泡之茶要做到“麻子盖面,菊花跑边,上不见水,下不见底,一吹三个浪,一刷三条巷”,若在加上几碟自制的下茶果子,则更显客人之尊贵,主人之热情。

以达到“客至主人欢,客走主人安”之效果。

向客人敬茶,侧身上前,同时道声“请吃茶”,上完茶后,退时侧身而退。

客人吃茶也有一定规矩,接茶要用双手,茶碗一般端在手中,暂时不吃,不能随意放地上应放在桌子或茶几上,茶吃完,应自行将茶碗送回茶盘,告辞时应讲“多谢茶”。

千百年来,茶俗广涉百姓的生老病死,迎亲嫁女诸方面。

修水人每遇红白喜事,主人都设一茶房,请几位本家妇女专门准备茶水,不时给亲朋好友敬茶此活俗称“司茶”。

旧时,民间青年男女有以“送茶”相亲的习俗。

相亲是婚姻第一道程序,俗称“看大姑”。

相亲之日,男方四至十人至女方家,女方奉上一盘待客茶。

此时,男女双方见面,男方不同意,可以告辞,女方不中意,则不传第二次定情茶双方中意,女方在传定情茶时,男方放礼金于茶盘内,称“压茶盘”,女方则设午宴招待男方来宾,婚事便算初定。

浅谈中国茶文化之江西茶文化

浅谈中国茶文化之江西茶文化

浅谈中国茶文化之江西茶文化浅谈中国茶文化之江西茶文化方浅 61004121081.江西茶历史可追溯至东汉江西省中国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陈文华在接受采访时介绍说:“江西是产茶大省,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开始做茶,且一直延续到唐朝,在全国都非常畅销。

白居易的诗句‘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其实有个背景,那就是当年全国三分之一的茶叶在浮梁县集散。

”根据文献记载,从唐宋到明清,很多茶叶从江西流出,浮梁因而成为重要的茶叶之乡。

陈文华介绍:“在唐代,浮梁是东南亚地区最大的茶贸易集散中心,且上交的茶税最多时占到全国的八分之三。

虽然在南宋之后有所衰弱,但从清朝同治年间开始,因为引进红茶,浮梁茶叶生产贸易又重新崛起。

”2.江西茶道闻名中外道可道,非常道;茗可茗,非常茗。

道家的自然观,一直是中国人精神生活及观念的源头。

道无所不在,茶道只是“自然”大道的一部分。

茶的天然性质,决定了人们从发现它,到利用它、享受它,都必然要以道家观念灌注其全部历程。

“自然”的理念导致道教淡泊超逸的心志,它与茶的自然属性极其吻合,这就确立了茶文化恬淡寡欲的本性。

道教的“隐逸”,即是在老庄虚静恬淡、随顺自然的思想上发展起来的,它与茶文化有着内在的关联,隐逸推动了茶事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

江西茶道融合了儒、释、道、文、史、哲、艺、医等多种传统文化精髓,“茶道”一词最早见于唐代皎然的诗中,皎然是最早将“茶事”和“道”连在一起的人。

在唐代,我国就已大兴“茶道”,只是由于历史原因,近现代整个中国都少有人从事老祖宗传承下来的“茶道”和“茶艺”的研究。

上个世纪80年代初,伴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江西茶人开始了复活和弘扬中国茶道的工作。

任职于江西的陈文华被媒体誉为“中国茶道六君子”之首,江西人余悦被媒体誉为“中国茶道六君子”之一。

正所谓“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有着深厚茶文化基础的江西很快就“尝”到了甜头,最值得一提的自然要算婺源茶道了。

婺源茶道注重“敬”、“和”、“俭”、“静”的道德精神,其在国内外表演都受到了由衷的称赞。

浅谈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优秀5篇)

浅谈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优秀5篇)

浅谈关于中国茶文化的论文(优秀5篇)中国茶文化论文篇一摘要:中国是茶的故乡。

在中国,种茶、饮茶的历史都非常悠久,茶已经不再单纯的是一种饮料,而在饮茶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并由茶文化衍生出了一系列书画、文学等艺术作品。

本文旨在研究中国茶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历程,以及茶文化在各个时期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

关键词:茶、文化、发展历程关于茶的起源现在在学术界还是众说纷纭。

《尔雅》中的“释木篇”和“释草篇”中都有“荼”字(据考证这里的“荼”是指古代的茶),前者指木本的茶树,后者指草本的苦菜,所以很多学者认为茶最初的作用是被当作菜吃。

也有学者认为茶起源于上古的神农氏,《神农百草经》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之说,当为茶叶始为药用。

对于茶的起源人人言殊,莫衷一是,但饮茶饮茶的开始大致可认为开始于神农时期,陆羽《茶经》卷下《六茶之饮》中提到“茶指为饮,发乎神农”。

晋代随着茶叶生产的较大发展,饮茶文化也更加体现出来了。

到了南北朝时期,饮茶进一步普及,饮茶在民间进一步发展过程中,也逐渐被赋予了浓浓的文化色彩。

与美酒佳酿相比,通常的茶叶价格便宜,为多数人所能够承受,故很早人们就用茶叶招待客人表示俭朴。

著名的就是晋代陆纳以茶果招待卫将军谢安,他侄子认为不妥,端出早已准备好丰盛酒席。

事后,陆纳打了侄子40大板,责怪他破坏了他的清廉名声。

《晋书。

桓温传》记述:“温性俭,每宴唯下七奠,伴茶而已。

”也是以茶果表示俭朴。

可见在东晋,南方的饮茶已经很普遍了,并且茶被用来以示清廉。

后来,因为茶叶生产的发展以及饮茶的普及,各种茶叶和茶事的美学内涵也引起了当时文学家们的注意,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了不少反映。

如左思的《娇女诗》、张载的《登成都楼诗》、杨炫之《洛阳伽蓝记》等都从各个方面对饮茶和茶事做了描述。

在两晋南北朝茶叶有了一定的种植面积,茶俗进入日常活动,加之文化雅士将之升华,茶从简单的饮品被赋予了文化品味,中国茶文化在此阶段逐渐萌芽。

修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修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修水文化 与非物质文化 遗产 资源
韩劫勋
( 江西省修 水县文化馆 修水地处湘 、鄂、赣三省交界的幕阜 山脉和九岭 山之间 ,境
内群 山连 绵 ,河 流 纵 横 , 素 有 “ 八 方 四 水 半 亩 田 ”之 称 。 全 县
江西 修 水 3 3 2 4 0 0 ) 帜, 其书法雄视千秋 。 他 的书法先 学周越、后宗颜真卿、扬凝式 、 王羲之 ,得力于 《 瘗鹤铭 》 和 僧怀素,继往开来 ,卓然 自成一家 ,
修 水 是革 命 老 区 ,是 秋 收 起 义 的 策 原 地 ,是 中 国 工农 红军 第

万象勃然大怒 :“ 赶快把它们全部找回来,不然打死你 。 ”张万象
的老婆便拿 了竹竿 瞧打 水面 ,一边念 叨: “ 团鱼、团鱼 快回来 你 不 回来他要打 死我 。“ 奇迹发 生了,团鱼一 只只 从水溪里爬 了出
有古文化遗址 1 1 6处, 上奉山背跑马岭新石器 时代 晚期遗 址最为 著名,被命名为 “ 山背文化 ” 。黄 龙 山黄龙寺为 中国佛禅 宗五家 七 人杰 地灵,民风 纯朴, 民族 民间文化丰富多彩 。 山背文化 山背村 、 九岭 山脉腹地一个村庄 , 这里炊烟袅起 ,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一派古朴 、宁静 的景象 。跑马岭上的杂草
自看云汤生矶 珠。死仙 之儒 瘠不腴,只有病 渴同相如。明年我亦
东南去,画舫 何妨宿大湖 。 :黄双将茶分赠京华师友 品尝 ,欧阳
修大加赞赏,赋 《 双井茶 》诗 曰:“ 西江水清江石老 ,石 上生茶
如风爪 。穷腊 不寒春气 早,双井 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 以红碧纱, 十斤 茶养 一两芽。长安富贵五候 家,一啜犹 须三 日夸。宝云 日铸 非不精 ,争新 弃旧世人情 。 岂知君子有常德,至宝不随时变易 。 君不见连溪龙凤团 ,不改 旧时色香味 。道光年 间 ,宁红茶 声名 更加 显著 ,曾畅销各 国,每磅售 价达 到 4 8两 白银 的高价 。清光 绪 十七年 罗坤化开设 于漫江 的厚生隆茶庄 产制 的白字 号宁红茶 1 0 0箱 ,在汉 口以每箱 白银 1 0 0两售给俄商 ,游历来华 的俄 国太

修水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修水茶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面临的一个大 课 题 。为抛 砖 引玉 , 者提 出一 孔 之 笔
见。 供参考 。
无公 害茶 园 的建设 . 必须 强 化对 茶 园的 资 金投
入; 如有机肥 、 茶机具 的投入 、 新技术推广人员培训 的投入等等. 要逐步提高经营茶园的科技含量 和有 效资金的投入量。
2 茶叶产销方面
I3 茶园投入 .
从修水县茶业事业角度出发, 以历史的眼光看
光环 很多 。然 以地 方一 个 支柱 产 业去 要求 , 问题 不
少, 任重道远。当前主要是茶业普遍存在投入不足 、 规模过小 、 市场滞后 、 效益不高 、 茶农增收缓慢等问 题一 直 困扰着 全县 茶业 的发展。随着我 国加人 WT , O 茶市竞争将更趋激烈 , 茶叶生产所面 临的挑 战对修水茶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喜在本届县委 、 县政府在历届县委 、 县政府打下 良 好基础的前提下 , 对茶业更加重视 , 茶园规模恢复较快。然从长远计 , 茶业怎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仍是修水县茶业
首” 。
通过改制 , 加快茶园私有化进程。如大椿乡茶场具 有一定规模 , 面貌却多年依旧 . 乡财政对茶场技改投
入乏力 . 者既 不敢 、 承包 也不愿 投 入 . 而影 响 到 茶 从
场的持续发展 。如若将 乡茶场进行改制 , 将其改造 为股份制企业 . 激励股东对企业大胆投入 . 促其硬件 上规模 、 软件上台阶, 使之迅速成为大椿乡茶产业的 龙头。 12 茶园建设 . 对原有茶园应因园制宜加快改造进度. 实行淘 汰 、 造、 改 扩充三 手联 动 , 对不 宜 植 茶 区域 的茶 园坚 决淘汰. 退之还林还草。如修水县西部部分茶区, 必 须以水土保持为中心, 凡茶园效益不好的地段 . 干脆 退茶还林 、 ; 还草 对低衰茶园, 应视具体情况强化 回 改( 改土、 改树、 改园、 改管) 使之尽快进入无公害 .

走进修水走近“宁红”

走进修水走近“宁红”

走进修水走近“宁红”走进修水走近“宁红”谢敬爱近几年,江西坚定“绿色崛起”,着力打造“茶名片”。

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打造品质优良的茶业品牌。

江西寧红茶、庐山云雾茶和狗牯脑茶三个茶业公共品牌在20XX米兰世博会中国茶文化周期间,获颁百年世博中国名茶奖项,这是百年来世界茶业的最高荣誉奖。

江西产茶历史悠久,名茶品种众多,有“唐载茶经,宋称绝品,明清入贡,中外驰名”的辉煌历史,狗牯脑、婺源绿茶、庐山云雾、浮梁茶、宁红茶都曾在历史颇负盛名。

茶叶,同瓷器一起成为江西面向世界的两大名片。

日前,记者有幸途径江西省的修水县,近距离地了解到了宁红茶。

修水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降水1577.4毫米,年均气温16.5℃,无霜期长达247天;县境地势周高中低、西高东低,海拔最高点1715.5米,境内群山起伏,成为外界与修水的天然屏障,森林覆盖率达67.6%;土壤的pH值在4.5—6.5之间,90%为红、黄壤,土层深厚,养分丰富,渗透性良好;受地貌形态影响,形成复杂多变、差异甚大的垂直山地气候,常年日照偏少,云雾偏多,空气清新似天然氧吧,形成了“修水宁红茶”生产的独特自然生态环境。

修水古称宁州,所产红茶取名"宁红茶",亦称宁州工夫红茶。

江西盛产红茶的修水、武宁、铜鼓三县,昔属义宁州。

宁红工夫茶,简称宁红,是我国最早的工夫红茶珍品之一,修水有千余年的产茶历史。

北宋黄庶、黄庭坚父子将家乡精制“双井茶”推赏京师,赠京师名士苏东坡等,一时名动京华。

其声名显著于清道光年间,曾获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甲级大奖章。

光绪十七年(1891),宁红茶获俄太子赠予“茶盖中华,价甲天下”的奖匾,并在上海和香港等茶业贸易界有着“宁红不到庄,茶叶不开箱”的声誉。

当代茶圣吴觉农说:“宁红是历史上最早支派,宁红早于祁红九十年,先有修水宁红茶,后有祁红”。

他为宁红茶题词:“宁州红茶、誉满神州”、“宁红、祁红并称世界之首。

修水茶俗溯源芼

修水茶俗溯源芼

修水茶俗溯源芼
刘经富
【期刊名称】《农业考古》
【年(卷),期】1993()4
【摘要】江西修水县是著名的茶乡,清道光以后,盛产宁红茶。

但流行在民间的大众茶却是"芝麻豆子茶"。

说是"茶",实际放不放茶叶无所谓,而菊花(用盐腌制)、芝麻或黄豆是必不可少的,讲究的还要加生姜、萝卜、花椒、柑子皮等,称"什锦茶"。

这种重在营养成份和药用价值的风味茶饮,
【总页数】1页(P157-157)
【关键词】江西修水;茶俗;营养成份;药用价值;芝麻;茶叶;流行;菊花;花椒;萝卜【作者】刘经富
【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县对台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
【相关文献】
1.论婺源茶俗文化与赣江茶俗文化的异同性及优势互补 [J], 刘涵
2.修水飘来南国的茶香——记江西省修水神茶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J], 哲佬
3.修水茶俗 [J], 徐冀野;傅伯华
4.丰富的茶礼茶俗深邃的茶道茶情——中国历代小说中的茶事拾零 [J], 胡长春
5.修水茶俗 [J], 丁格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修水县眉毛山茶叶发展启示

修水县眉毛山茶叶发展启示

修水县眉毛山茶叶发展启示
程修江
【期刊名称】《蚕桑茶叶通讯》
【年(卷),期】2011(000)006
【摘要】20世纪60年代初,社址位于修水县眉毛山上的桃里公社(现已并入宁
州镇)发动村民在山上新辟茶园五百余亩,成立桃里(社办)茶场。

由于山上冬季寒冷,茶树常遭冻害,所以产量很低。

因高山茶很受市场欢迎,故茶场虽几度易名,茶园经营一直未完全废弃,它如人们常言之“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70
年代,桃里茶场隶属县农业局后,
【总页数】2页(P37-38)
【作者】程修江
【作者单位】江西省修水县茶叶办,332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71.1
【相关文献】
1.一枝一叶总关情——农发行江西省修水县支行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纪实 [J], 廖向阳;丁平平;曹旗山
2.20种山茶科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研究 [J], 邓禹君;李懿;贺萍;邓洪平;李文巧;杨旭东
3.山茶属油茶组、短柱茶组和红山茶组植物叶的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分类学意义 [J], 沈锦波;吕洪飞;彭秋发;郑菊芳;田玉梅
4.杜鹃叶山茶Camellia azalea与红山茶组10个物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研究 [J], 柯欢;严丹峰;刘信凯
5.叶似山茶花如梅 [J], 章丹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修水茶俗
家乡人喜茶、爱茶,修水独特的茶俗也是修水茶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修水,人们把茶和吃饭看得同等重要,修水人历来好客,遇客先敬上一碗茶。

自古以来家乡流传着修水“三大当”:坐下当、戏下当、吃碗茶当,所谓“吃茶”,是因为修水人所敬之茶不同于外地,而是以佐料下茶,故称为“吃茶”。

由于县大,所以泡茶又分为区域特色,主要分为:仁乡茶、奉乡茶、泰乡茶、高乡茶、崇乡茶、西乡茶、安乡茶等;而集其大成者,则非县城的“十锦泡茶”莫属。

县城的“十锦泡茶”佐料特别丰富,制作极精,菊花和茶叶为泡茶必不可少,其他的是:炒芝麻、炒黄豆、花生、橘皮、生姜、萝卜丁、花椒、桂花、茶穹。

十锦泡茶观则色彩斑斓,食则甘醇入味,回味绵长,其茶中佐料营养成分丰富,具有药用价值:菊花清心明目,茶叶提神醒脑,生姜温中补气,花椒去湿防寒,柑桔皮化痰止咳,花生芝麻润肺,黄豆解毒,萝卜丁去郁下气,茶芎澄血祛风,长饮此茶,可延年益寿、增强体制,促进新陈代谢。

接待贵客,茶料须下得丰富,所泡之茶要做到“麻子盖面,菊花跑边,上不见水,下不见底,一吹三个浪,一刷三条巷”,若在加上几碟自制的下茶果子,则更显客人之尊贵,主人之热情。

以达到“客至主人欢,客走主人安”之效果。

向客人敬茶,侧身上前,同时道声“请吃茶”,上完茶后,退时侧身而退。

客人吃茶也有一定规矩,接茶要用双手,茶碗一般端在手中,暂时不吃,不能随意放地上应放在桌子或茶几上,茶吃完,应自行将茶碗送回茶盘,告辞时应讲“多谢茶”。

千百年来,茶俗广涉百姓的生老病死,迎亲嫁女诸方面。

修水人每遇红白喜事,主人都设一茶房,请几位本家妇女专门准备茶水,不时给亲朋好友敬茶此活俗称“司茶”。

旧时,民间青年男女有以“送茶”相亲的习俗。

相亲是婚姻第一道程序,俗称“看大姑”。

相亲之日,男方四至十人至女方家,女方奉上一盘待客茶。

此时,男女双方见面,男方不同意,可以告辞,女方不中意,则不传第二次定情茶双方中意,女方在传定情茶时,男方放礼金于茶盘内,称“压茶盘”,女方则设午宴招待男方来宾,婚事便算初定。

修水的茶文化实在是太富有内涵,是构成中国茶文化中不缺少的一页,固然,修水的天下绝茗,独特的修水茶俗,诗难赋尽,赞语难绝,我愧无生花之妙笔将修水茶文化述尽,但世代的修水人以茶雅心,陶冶个人情操;以茶敬客,增进人际关系;以茶行道,净化社会风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