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格与心理健康

合集下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第2版)第七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第2版)第七章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与实施
1.精心设计教学内容 2.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3.精心设置课堂提问
2023/4/13
第七章
23
五、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营造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
教师有必要在课堂这个特定的学习环境下,营造一个宽松、 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获得自信心,提高注意力,培养 学习兴趣,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健全健康的人格。
2023/4/13 第一章
17
二、在学科教学目标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要处理好课堂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在学科课堂中,知识、技能目标是首要目标,而学科渗透心理健 康教育,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为副目标。首要目标的达成有利 于副目标的达成与实现,副目标的实现是首要目标实现的促进因素。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地处理首要目标与副目标之间的关 系。
2023/4/13 第一章
31
第四节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范例
2023/4/13
第一章
32
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范例
一、课程目标 二、课程要求 三、训练要点 四、训练过程
2023/4/13 第一章
33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计范例
一、训练目的 二、训练形式 三、训练方法 四、训练要求 五、训练要点 六、训练过程
2023/4/13 第一章
18
三、在学科教学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概述
1.文科类课程 2.理科类课程 3.艺体类课程
2023/4/13
第七章
19
三、在学科教学内容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二)举例
1.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在美术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023/4/13

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教案

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教案

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教案《心理健康与人格教育教案》一、教育目标:1.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关注;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3.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自立、自主的人格,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什么是心理健康?2.如何保持心理健康?3.人格特质的培养和发展。

4.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利用多媒体资源,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

2.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处理方法。

3.讨论交流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保持心理健康,以及人格特质的培养和发展。

4.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体验不同人格特质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者故事,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兴趣。

2.讲授: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的定义、影响因素和保持方法,以及人格特质的重要性和培养途径。

3.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应对方法。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方法和人格特质的培养心得。

5.角色扮演: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不同人格特质对生活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6.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

五、作业安排:1.完成心理健康保持方法的调查报告;2.撰写心理健康和人格培养感悟;3.开展一次心理健康宣传活动。

六、教育效果:1.提高学生对心理健康重视和关注的意识;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人格特质,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3.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自立、自主的人格,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七、其他说明:本教案适用于中小学心理健康和人格教育课程的教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进行修改和调整。

07第七章 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07第七章  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心理不健康状态可以含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可疑神经症)。
(四)心理异常
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是运用“三原则”进行区分的。 违背三原则就属于心理异常的范畴。
第一,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统一的原则; 第二,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第三,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心理正常
心理异常
⑥康复能力。 ⑦心理自控力。 ⑧自信心。 ⑨社会交往水平。 ⑩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正常
心理健康
心理不健康
心理异常
图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图示
(三)心理不健康
如果把健康心理作为一个常模,健康心理就在这个常模内波动,健康心理 是一种动态平衡的过程。在某些非常规条件下,当心理活动变得相对失衡, 且对个体生存发展和稳定生活质量起着负性的影响,那么,这时的心理状 态称为“不健康心理”状态。不健康心理活动是一种动态失衡的过程。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心理(mind)
心理是心理现象的简称,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又 可分为认知过程(cognition),情感过程(feeling process),意志 过程(will process),简称知、情、意。人格(personality)包括 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是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动力性 的成份,包括需要、动机、信念、兴趣、人生理想与价值观等。
(二)人格的特点
(三)人格对健康的影响
1.气质与健康
(1)气质的概念:
气质
(temperament)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
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 情。
人的气质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所制约。

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与心理健康

人格与心理健康人格与心理健康1.什么是人格?是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

由每个人所具有的才智、态度、价值观、愿望、感情和习惯以独特的方式结合的产物。

2.人格的五大特征(1)独立性:每个人的人格虽然和其他人有共通性,但人格是一个人独特性的标志。

(2)统一性:每个人各种特性组织起来的一个体系。

(3)主体性:人格作为能动的主体,对环境和事态发挥着作用,而自我是发挥作用的核心。

(4)变化性:人格虽然保持某种程度的恒定性,但也会由于成熟和经验而发生变化。

(5)间接性:人格是通过行为表现出来的,常常不能直接把握,只能根据人在不同场合的行为加以间接的理解。

3.常见的人格类型和不良的人格特征常见的人格类型(1)内外向人格典型内向者兴趣和注意指向自身及其主观世界,内心活动丰富,敏感,细心,喜欢独处,不善交往,含蓄,安静,与人保持一定距离,幻想较多而缺乏行动,常深思熟虑,耐受性强,较少冒失行动,稳重而少冲动性。

典型外向者兴趣和注意指向外部和外界环境,喜交往,也善交往,热情,活跃,进取,敢说敢做,但缺乏周密思考,冲动性高,缺乏稳重,耐受性差,易变化,粗心。

(2)情绪稳定性情绪稳定性是人格特征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情绪可从稳定和不稳定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不稳定的特点是多愁善感,易激动,心情易波动,情绪反应强烈,难以控制,内心体验深刻,焦虑水平较高,容易悲观,保守,影响人际关系,工作效率低,感受到较多的挫折,适应性差。

情绪稳定者镇静,容易控制,焦虑水平低,随和,开朗,乐观,对挫折耐受性强,容易适应。

(3)场依赖和场独立性场独立性:具有明显的从复杂整体中区别部分的能力特征,较少受周围背静的干扰,具有较高的理性思维特征,独立,主动,进取,成熟。

场依存性:易受周围背景的干扰影响,依赖性强,被动,压抑,不够成熟,易受环境左右。

(4)内外控制点特征内控特征:认为自己有能力控制生活中的事件,积极主动,乐观,进取,努力,发奋。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与心理学课件讲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与心理学课件讲义
Company Logo
人格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 ❖稳定性 ❖独特性 ❖社会性
Company Logo
人格的基本特性
人格的整体性
❖ 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的多种成分和特质是密切 联系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
❖ 各部分协调一致朝向一定的目标,为一个整体而 动作。
❖ 心理的完整性是人格健康的表征。(精神分裂症 就是丧失心理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Company Logo
❖ 课堂讨论: ❖ 不同类型气质的人在人际交往中,要怎样扬长避
短?
❖ 气质问卷
Company Logo
三、性格与人格
1、什么是性格
❖ 源于希腊语,意为雕刻的痕迹或戳记的痕迹。 ❖ 中国心理学界认为,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
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Company Logo
2.性格特征和性格类型
Company Logo
❖ (三)了解气质特征的意义
❖ 我们通过气质问卷可以测量出每个人的气质,了 解到自己和他人的气质特征,对自己的心理健康、 职业选择、学业进步以及人际交往都有意义。比 如,气质不同的人,在说话、走路、与别人交往、 学习、工作、休息以及怎样表现自己的痛苦和欢 乐、怎样对不同的事情做出反应等方面都会有不 同的特点。了解这一点,对于同学间加深理解、 容器相处,有很大的好处。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 要注意学会观察、分析周围同学中的气质特征, 采取合适的交往方法。
B型性格
悠闲自得 ,不爱紧 张
C型性 格
癌症倾向 性格
Company Logo
A型性格
❖ 主要特征:(1)对时间有紧迫感,感到时间不够 (2)长期的亢奋紧张(3)争强好胜(4)遇到 挫折变得敌意和攻击,对人有戒心,缺乏耐心和 容忍。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关系探讨的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关系探讨的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关系探讨的论文有研究表明人格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人格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

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其人格的关系有多密切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关系探讨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关系探讨的论文篇一《大学生心理健康与人格、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摘要】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方法:采用大五人格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一般健康问卷对来自湖南省9所高校的18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①心理健康各因子与神经质显著正相关,与外向性、责任性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各因子均显著负相关;领悟社会支持及其各因子与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外向性、责任性呈显著正相关。

②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和神经质、外向性以及责任性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结论:大学生的人格与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关键词】领悟社会支持;人格;心理健康;调节作用作为一种主要的弹性资源,社会支持对身心健康有显著影响,良好的社会支持有利于健康,而不良的社会关系的存在则损害身心健康[1]。

领悟社会支持是主观体验到的社会支持,它指的是个体感到在社会中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它往往与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效果相一致[2]。

有研究表明人格与心理健康存在相关[3,4],人格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变量。

另有研究表明,不同的人格特征可影响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感知[5]。

但由于单独考察每个因素,并不能揭示因素水平之间的复杂关系,因此将三因素进行综合性的考察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重点探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格以及领悟社会支持三者的关系,以促进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格特点和社会支持资源并将之充分加以利用,为高校开展针对性地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从而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了湖南省9所高校,其中,重点本科院校、一般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各3所。

第七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最新版

第七章行为心理因素与健康最新版

标化死亡率(1/10万)
45
男性

女性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时间

1995

2000

2005
中国肺癌流行趋势持续升高30年
第四节 烟草流行与控制
1991-2000年中国和美国人群肺癌死亡变化趋势
第四节 烟草流行与控制
6
5
4 OR
3
2
1
0
第一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
压力研究中的有关问题
压力测量的结果的判别和分类 压力与心理健康指标的区别 使用标准的测量工具
第二节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第二节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 行为与健康行为 ※ 行为因素与健0康
心血管疾病: 吸烟、不良饮食行为 、久坐 、应对不良。 癌症:吸烟、不当饮食、过度饮酒、应对不良。 艾滋病:交叉使用注射器 非保护性行为。
第四节 烟草流行与控制
三、控烟倡导促动
政策倡导促动 大众倡导促动
第四节 烟草流行与控制
三、控烟倡导促动
(一)政策倡导促动
政策倡导促动所追求的是社会公平,影响到法律和政策的制定和执 行。烟草的流行已经严重地影响人们的健康,影响到社会未来的发展, 政府必须承担责任。倡导促动就是要推动政策改变,唤起民众行动。 很多国家就是通过限制烟草广告和公共场所控烟立法等举措来遏制吸 烟流行的。
压力管理(stress management) 系指对压力源和压力反应的控制和改变。包括认知和行为策略。 应对(coping) 原先系指解决心理冲突的自我防御机制,近来有人主张将概念扩展为处理压力 问题的认知和行为措施,但在实际研究往往只涉及到处理压力的心理机制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与心理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人格与心理

03
自我认知
了解自己的性格、价值观、 兴趣爱好、优势和不足, 是实现自我调节的基础。
自我调节
通过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 为,以适应不同的情境和 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自我激励
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激 发自己的内在动力,保持 积极向上的心态。
情绪管理
识别情绪
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了 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影响。
表达情绪
目的与意义
目的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人格和心理特点,提高心理素质,增强适应能力,促进个人成长和 发展。
意义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提高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 力,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积极向上的 心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人格形成与发展
总结词
人格是在遗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的,并随 着个体成长和发展而不断变化。
详细描述
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遗传和环境 因素的共同影响。遗传因素为个体的人格特征提供了基 础,而环境因素则塑造了个体的具体表现。在个体成长 过程中,家庭、学校、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因素都会对人 格产生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的人格特征也会发 生一定的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角色要求。因 此,人格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 探索和调整。
抑郁症
总结词
抑郁症是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活力,影 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详细描述
抑郁症的症状包括持续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和活力、失眠或嗜睡、食欲不振或暴饮暴 食等。这种情绪状态可能导致学生无法正常学习和社交,严重时甚至可能出现自杀倾向。

社会医学 07第七章 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郭继志)

社会医学 07第七章  心理、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郭继志)
第三,以生物属性为基础,以精神属性为表现形式的社
会属性。它是个体对群体的依附本能,体现为个体与群 体间的利益交换(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第二节 心理因素与健康
心理因素定义:
包括的范围很广,主要指心理现象,包括知、情、意 与人格。限于篇幅,我们在本节只讨论气质、性格以 及情绪与健康的关系。
一、人格与健康
行为出现退缩:由于负性情绪不能及时宣泄,而
导致一系列退缩表现,出现忍让、自我克制,依赖、 顺从、回避矛盾、怒而不发,迁就或怕得罪人而放弃 自己的爱好、需要,易出现无助、无望的心理状态。
疾病发病率高:
宫颈癌发病率比其他人高3倍,患胃癌、肝癌等消化系 统肿瘤的危险性更高。
D型性格的特征是孤僻、沉默、消极、固执、不合群, 并容易焦虑和冲动。D型性格与冠心病关系密切。
(五)情绪与健康
1 . 情绪、情感的定义
情绪(emotion)和情感(affection) 统称为感情(feelings)。
情绪是指感情反映的过程,是人的需要与情境 相互作用的过程。
情感代表的是感情的内容,即感情的体验和感 受。而情绪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表情。
2.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首先,情绪和情感的适应功能。 其次,情绪和情感具有动机功能。 再次,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功能。 还有,情感和情绪具有信号功能。

在职业工作中, 能充分发挥自己 的能力,过着有
效率的生活。
身体、智力、情 绪十分协调;
有幸福感;
适应环境,人际 关系彼此能谦让;
国家心理咨询师教材对心理健康的定义是指:
心理形 式协调
内容与 现实一

人格相 对稳定
(一) 评估心理健康的三个维度

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关键信息项1、心理健康的定义和要素情绪稳定性自我认知适应能力人际关系质量2、人格发展的阶段和特征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3、心理健康对人格发展的积极影响增强自信培养积极的价值观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4、心理健康对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心理障碍对人格形成的阻碍长期压力导致的人格扭曲5、人格发展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健全人格的心理保护作用不良人格特质引发的心理问题6、促进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方法教育与培训心理咨询与治疗社会支持与环境塑造11 心理健康的定义和要素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处于良好的状态,能够适应社会环境,并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

其要素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11 情绪稳定性情绪稳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会轻易被外界因素激怒或陷入过度的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中。

他们能够以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变化。

112 自我认知清晰的自我认知意味着个体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能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和价值。

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有准确的定位,不会过分自负或自卑,能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计划。

113 适应能力良好的适应能力使个体能够在不同的环境和情境中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有效地应对各种压力和变化。

这包括适应新的工作环境、人际关系以及生活中的突发事件等。

114 人际关系质量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助于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个体能够与他人友好相处,善于沟通和合作,懂得关心和尊重他人,同时也能够从他人那里获得支持和帮助。

12 人格发展的阶段和特征人格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21 儿童期在儿童期,个体开始形成基本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模式。

这个阶段的发展受到家庭环境、教育方式等因素的影响较大。

儿童逐渐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开始建立对世界的初步认知和信任。

122 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是人格发展的关键时期,个体在这个阶段经历生理和心理上的巨大变化。

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

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是两个紧密相连且至关重要的方面。

它们相互影响,共同塑造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决定了我们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机遇。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在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良好适应和协调。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有效地应对压力和挫折,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而人格则是个体在遗传和环境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心理行为模式。

它包括个体的性格、气质、价值观、信念等多个方面。

反过来,人格特点也会对心理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一个性格开朗、乐观向上的人,往往更容易保持心理健康。

他们看待事物的角度较为积极,能够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因此不容易被负面情绪所困扰。

而一个性格内向、敏感多疑的人,可能在面对压力时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问题。

这并不是说内向或敏感的人格特质不好,而是这些特质可能使个体在应对外界刺激时需要更多的心理调适和支持。

环境因素在心理健康与人格发展的关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家庭环境是个体人格形成的最初场所,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孩子的人格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个充满关爱、支持和鼓励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自信、友善的人格特质,同时也能为孩子的心理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反,一个充满冲突、冷漠或过度严厉的家庭环境,可能导致孩子形成自卑、孤僻、焦虑等不良人格特质,增加心理问题的风险。

学校教育也是影响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的重要因素。

学校不仅传授知识,还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信,学会合作与分享,促进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而不良的学校环境,如校园欺凌、过度竞争等,可能给学生带来心理创伤,影响其人格的健全发展。

社会文化环境同样不可忽视。

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规范会塑造出不同的人格特点和心理健康观念。

在某些文化中,强调个人的独立和竞争,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更注重集体的和谐和合作。

《人格与心理健康》课件

《人格与心理健康》课件
预防人格障碍需要从早期干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等 方面入手。
详细描述
早期干预是预防人格障碍的重要手段,包括提供儿童早 期教育和家庭支持,促进儿童情感、认知和社交发展。 家庭教育也是关键因素,家长应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此外,社会环境对个 体的人格发展也有影响,应提供安全、稳定和支持性的 社区环境,减少不良压力和刺激。
《人格与心理健康》ppt课件
$number {01}
目录
• 人格理论 • 人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 心理健康的评估与维护 • 心理治疗方法与人格 • 人格障碍的治疗与预防 • 心理健康的未来发展
01 人格理论
什么是人格
总结词
人格是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和倾向的集合,包括动机、情感、价值观和行为等 。
焦虑症
具有焦虑特质的人更容易 发展出焦虑症,如广泛性 焦虑症和恐慌症。
强迫症
完美主义、强迫性思维等 人格特质与强迫症的发生 有关。
03
心理健康的评估与维护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主观幸福感
个体对自身幸福的感受和体验, 包括正性情感、负性情感以及生
活满意度。
自我效能感
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项任务或 达到某个目标的信念和自信程度
06
心理健康的未来发展
心理健康领域的新趋势
心理健康与人工智能的结合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早期预警和干 预,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精准性和及时性。
心理健康的社会化服务
推动心理健康服务的社会化,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 对心理健康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的整合
将心理健康与生理健康紧密结合,探索身心健康的综合干预措施, 促进个体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人格与心理健康课题一人格心理概述教学目的: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明确人格的概念、基本结构和形成理论,对人格这一基本概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研究性学习教学重点:人格的基本结构教学内容:在心理学概念中,人格是最为复杂也最为重要的概念之一。

在本节中我们将对这一概念作出分析,探讨人格的基本内涵。

一、什么是人格(一)人格一词的来源要回答人格一词的概念,首先要从考证人格一词的来源说起。

人格,“personality”一词,最初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在希腊语中原意是指希腊戏剧中演员所带的各种面具。

心理学沿用面具的含义,转意为人格。

、(二)人格的含义在心理学概念中,人格是一个有着颇多歧义、颇多界说的概念。

综合各家的看法,我们可以将人格概念界定为: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综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这个含义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层是稳定的行为方式。

当然,这不等于说人格是一成不变的。

第二层是人际过程。

它指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过程,指的是发生在我们内心、影响我们怎样行动、怎样感觉的所有那些情绪过程、动机过程和认知过程。

二、人格的基本结构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份,其中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自我意识等方面。

(一)气质1.什么是气质气质是个体产生心理活动时的动力特征,这些动力特征主要表现在心理过程发生的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及指向性等方面。

2.气质类型现代心理学认为气质类型是指在一类人身上共有的或相似的心理活动特征有规律的结合。

古希腊学者希波克拉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气质类型最早的学说,后来人们多用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粘液质来总结,并把它们确定为气质的基本类型而使用至今。

四种气质类型各自显示出独特的心理特征,就像春夏秋冬四季一样分明。

⑴胆汁质——夏季的火心理学家把类似于李逵的气质,叫做胆汁质。

、这种气质的学生生性倔强,爱使性子,有股“十头牛也拉不回来”的倔劲儿,整个心理活动都笼罩着迅速而突变的色彩。

⑵多血质——春季的雨心理学家把类似于燕青的气质,叫做多血质。

具有种气质的人总是像春风一样富有朝气。

这种学生乖巧伶俐,思维灵活,行动敏捷,对各种环境适应力强,教育可塑性也很强。

但是他们气质上的弱点是缺乏耐心和毅力,稳定性差,见异思迁。

⑶抑郁质——秋季的风心理学家把类似于林黛玉的气质,叫做抑郁质。

这种气质给人以“秋风落叶”般无奈、忧伤的感觉。

这种学生聪明而富有想象力,自制力强,注重内心世界,不善交往,孤僻离群,软弱胆小,萎靡不振。

⑷粘液质——冬季的雪心理学家把类似于林冲的气质,叫做粘液质,这种气质就像冬天一样无艳丽的色彩装点,“冰冷耐寒”,缺乏生气。

这种学生安静稳重,沉默寡言,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这往往弥补了他们思维的不足。

在学习上接受慢,但却很扎实,是踏踏实实的学生。

上述四种气质类型显示了人们“四季”般的天性。

事实上,单纯地属于这四种典型气质之一的人并不多,在生活中,绝大多数是这四种气质互相混合、渗透、兼而有之的人。

有些人是两种气质的混合,有些人是三种气质的混合,有些人则是四种气质的混合。

3.如何看待气质首先,气质是人的天性,没有好坏之分,每种气质既有其利的一面,也有其弊的一面。

其次,注意气质的自我调节。

在学习中,不同气质的大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提高学习效率。

面对外界的批评或遭受挫折时,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要防止出现不良反应,维持心理健康。

总之,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每个人都是气质的主人,而不是气质的奴隶。

我们要学会分析自己的气质特征中优与劣,在气质的自我调节中,只要能正确认识和分析自己的气质,扬长避短,我们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显示出自己的气质美。

(二)性格1.什么是性格性格是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体对现实的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性格在个人的人格系统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个人的活动方向,是个人区别于他人的最主要特征。

心理学家认为,气质受先天的影响,性格则更多地受到后天条件的影响。

气质无好坏之分,而一个人性格往往受到好或坏的评价,所以性格具有道德评价的含义。

2.性格类型性格类型是指某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结合。

长久以来心理学家尝试按一定标准对性格进行分类,但由于性格这一心理现象极为复杂,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标准。

这里我们介绍2种具有代表性的性格分类学说。

(1)心理活动倾向类型瑞士心理学家荣格根据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性格分为外倾型和内倾型两大类。

典型的外向型或内向型的并不多见,大多数人是属于中间型,兼有内向和外向的特点,只是偏重程度有所不同。

(2)A、B、C型性格20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曼和罗斯曼根据人们在时间上的匆忙感、紧迫感、好胜心等特点,把人的性格分为A型、B型和C型三种性格。

A型性格的人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成功意识,时间紧迫感强,生活节奏较快。

这类人往往智商较高,能力较强。

B型性格的人则表现平静,与世无争。

C型性格的人一般来说能够把对别人的不满藏在心里,在行为上表现出与别人友好合作,没有什么原则,爱迁就别人,能够原谅本不能原谅的行为。

有研究表明:A 型性格的人容易得心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是B型性格的2倍;C型性格的人由于长期过分压抑克制,消极情绪得不到有效疏泄,则易患癌症。

(三)自我意识1.概念自我意识,顾名思义,就是指人对自身以及对自己与客观世界关系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的意识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人的心理区别于动物心理的一大特征。

自我意识具有复杂的心理结构,它与人的内部注意状态密切相关。

当个人关注自己时,注意就出现了自我聚焦,这时就产生了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基本内容包含有三个方面:(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以上三个方面密切联系,相互影响。

2.自我意识的结构自我意识是一种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心理现象。

它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三种心理成分构成。

这三种心理成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统一于个体的自我意识之中。

(1)自我认识,包括自我感觉、自我概念、自我分析、自我评价等内容。

(2)自我体验,自我体验的内容十分丰富,比如自尊心与自信心,成功感与失败感,自豪感与羞耻感。

(3)自我监控,包括自主、自立、自强、自制等内容。

三、人格形成和发展理论研究人格的心理学家很多,人格理论的种类也很多,各有侧重点。

有的理论重在探讨人格的结构,有的理论重在研究影响人格形成的条件,有的理论重在揭示人格发展的过程。

下面介绍具有代表性的几种理论。

(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人格理论人格结构说、人格发展说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人格理论的中心理念,这里主要介绍其中的人格结构说。

弗洛伊德于1923年提出“三我”人格结构模式,他认为人格结构是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的,并将“三我”与早期的意识层次理论结合起来,构成人格的冰山图。

本我(又称生物我)是人格中与生俱来的、原始的力量来源。

自我(又称现实我),是个体出生之后,在现实环境作用下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来的,其作用在于调节现实要求与本我需要之间的矛盾。

超我(又称道德我)是人格结构中居于最高地位的部分,包括良心和自我理想,代表人格中的道德部分。

本我、自我、超我这三个成份不断相互影响,一个结构成分的变化,必然导致其他成分的改变。

(二)罗杰斯的健康人格理论罗杰斯的人格理论以个体的自我为中心理论,一般称之为自我论。

罗杰斯相信人本性是善的,认为人的本质就是努力保持乐观感受和对生活的满足。

个体实现自我的倾向是一种基本的驱动力,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过程中,个体不但要维持自己,而且要不断地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

罗杰斯的人格自我理论对人性持有积极的态度,强调尊重人的尊严和价值,无论是在普通的教育理论还是在心理咨询临床运用中,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以上介绍的2种人格理论以及其他的人格理论中,没有哪种理论可以完满地说明、解释人格,或许要想全面理解人格,最好的方法是把这些理论综合起来。

课题二大学生的人格现状教学目的:通过课堂教学与讨论,使学生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点,并通过联系实际分析影响大学生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使学生对此问题有一清晰的认识。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教学重点:大学生的人格特点教学内容: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一)大学生的人格状况中国学者用修订过的“加利福尼亚心理调查表”(CPI)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16所高校的11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人格总体特点(1)中国大学生在谦让、克己、忍耐、谨慎、负责等人格特征方面突出,说明他们与现实社会有较好的适应。

(2)中国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通常会首先考虑社会和他人,但也绝不是一味地追求社会的赞许。

(3)中国大学生在支配与冲动特点方面表现不突出;在社交方面倾向于积极进取;他们具有稳健、从众的人格特点,具有良好的社会化程度。

虽然他们在聪慧、敏感等与智力有关的人格特征方面较好,但他们的“独立成就”和灵活性的得分均较低。

2.不同专业的比较不同学科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性别差异,均有各自的相对独特性,表现如下:⑴文科大学生中男女生的人格特征为综合型,无论在支配、冲动、自信、外向等方面,还是在谦让、克己、忍耐、谨慎等方面均兼而有之。

不过,相对而言,男生前者较多,女性独立性、敏锐等方面较弱。

⑵理科大学生中男生与文科男生相似,但女生在谦让、克己、忍耐,谨慎、内向等方面较突出。

男女生在独立性、聪慧、敏锐等人格特征方面无显著差异。

⑶工科大学生中男生在支配、冲动、自信、外向等方面占优势。

但在独立性、聪慧、敏锐等方面与女生无明显性别差异。

⑷农科大学生中男生的人格特征在中庸、从众等方面较突出,在支配、冲动、自信、外向等方面超过女生。

女生则在谦让、克己等方面较突出,而在聪慧、敏锐等方面相对较弱。

⑸医科大学生中男女生的人格特征基本一致。

他们在支配、冲动、自信、外向等方面相对较弱。

⑹艺术专业大学生与文科、理工科大学生相比,显得孤僻、冷漠,多疑而不合群;但分析能力较强,思想自由,敢于大胆尝试,不受传统观念约束。

3.不同家庭的比较家庭出身不同的大学生其人格上有一定的差异:(1)干部家庭出身的大学生性格更为外向,热情开朗,善于与人沟通合作;情感较丰富,情绪稳定,对生活抱有积极态度,自我控制能力较强,有涵养,能自觉遵守集体规范。

(2)干部家庭成长的大学生喜欢接触新事物,接受新观念,思想活跃,有理性分析能力;好社交,待人宽容,不拘小节;有较强烈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意志品质好,有恒心,能以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和困难。

(3)工人家庭成长的大学生,性格较为内向,沉默寡言,有时郁郁寡欢,处事小心谨慎;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意志力较薄弱,挫折耐受力较差,集体观念淡薄,自我约束力较差。

4.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总体差异不大,仅在个别人格因素上存在一定差异:(1)独生子女大学生性格更为外向、开朗,善于表达,性情愉悦,无忧无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