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石流活动及危险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因素引起的、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危害的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包括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多种类型。
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则是对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科学评估,为地质灾害防治和灾害风险管理提供重要依据。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意义。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科学评估,可以帮助相关部门和单位了解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为灾害防治和灾害风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危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2. 定性评估是根据地质灾害的发育环境、地质构造、地表覆盖等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进行综合评估,采用专家经验和判断进行评估。
3. 定量评估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统计学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得出科学的评估结果。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评估和危害程度评估两个方面。
2. 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评估是指对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进行评估,包括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规模和范围等方面。
3. 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评估是指对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等方面。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应用。
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可以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工程建设等方面,为相关部门和单位提供科学依据,减少地质灾害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危害。
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还可以应用于灾害预警、应急救援等方面,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减少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危害。
五、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发展趋势。
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地质灾害防治和灾害风险管理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泥石流活动及危险性评估
任务:地质灾害危险性程度评估,对建设作出适宜性评估,提出防治或易地建设地建议
泥石流调查表
泥石流沟易发程度的数量化评判
>
<
泥石流沟易发程度的分级标准
泥石流沟易发程度的分级标准
极易发(严重)
总分>114
Y>35
各项影响因素均很活跃,处境严峻有一触即发之势,发生泥石流可能性很大
极危险区
极危险区
1. 洪水,泥石流能直接到达的地区: ①历史最高水位或最高泥位线以下的地区 ②历史泛滥线以内。
2. 河沟两岸已知的及预测可能发生崩坍,滑坡的地区 ①有变形现象的崩坍、滑坡活动区域内 ②滑坡前缘可能到达的区域内。
3. 大河在泥石流堆积的上下游区域:泥石流汇入大河 因为堆积扇发育,而诱发的大河上,下游灾害区: ①因挤压大河后,主流偏移而直接受灾的地区 ②因堵塞造成的上游淹没区,下游因溃坝造成的淹没区。
泥石流危险性一级评估内容
泥石流危险性一级 评估要求
泥石流危险性一级 评估种类及任务
查明
形成地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条件 水流条件 植被发育状况 人类工程活动影响
现状评估 (对已有地质灾害地危险性评估)
任务:灾害类型规模分部、稳定状态、危险对象的危险性评估
泥石流活动综合致灾能力 泥石流危险程度= 泥石流地区地综合抗灾能力 泥石流综合致灾能力由泥石流发生频率、规模及活动强度等因素综合评估确定 泥石流地区地综合抗灾能力根据可能受灾的建筑设施设计标准和受灾体在泥石流活动区内的区位条件等因素综合评估确定
R< 3.1 安全雨情 R≧3.1 可能发生雨情 R= 3.1~4.2 发生几率<0.2 R= 4.2~10 发生几率 0.2 ~0.8 R> 10 发生几率 >0.8
【完整版】九寨沟景区荷叶正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和危险性评估
九寨沟景区荷叶正沟泥石流灾害特征和危险性评估目录第一章前言1.1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2泥石流研究发展 (2)1.3泥石流分类及形成条件 (3)1.3.1 泥石流分类 (3)1.3.2 形成条件 (3)1.4研究内容 (4)1.5研究思路和方法 (5)第二章研究区自然地理和地质条件 (6)2.1自然地理条件 (6)2.1.1 位置与交通 (6)2.1.2 气象、水文 (7)2.1.2.1 气象特征 (7)2.1.2.2 水文特征 (9)2.2工程地质条件 (9)2.2.1 地形地貌 (9)2.2.2地层岩性 (10)2.2.3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和地震 (12)2.2.4人类工程活动 (15)2.2.5不良地质作用 (16)第三章泥石流活动特征 (17)3.1泥石流分区特征 (17)3.1.2清水区 (17)3.1.2形成流通区及冲淤特征 (17)3.1.3堆积区及冲淤特征 (18)3.2物源特征 (19)3.2.1物源类型及特征 (19)3.2.2动储量确定 (19)3.3降雨特征 (21)3.4泥石流活动特征 (22)3.4.1活动历史 (22)3.4.2现状工程评价 (23)3.4.3发展阶段 (25)3.4.4易发程度 (28)3.5泥石流类型 (33)3.6泥石流危害方式 (34)3.7危害性和发展趋势 (34)3.7.1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 (34)3.7.2泥石流危害性 (36)3.7.3泥石流危险性预测评估 (36)3.7.4泥石流发展趋势 (37)第四章泥石流的运动特征定量计算 (38)4.1泥石流容重确定 (39)4.1.1 现场试验法 (39)4.1.3 不同频率容重计算 (40)4.2泥石流流量及流速计算 (41)4.2.1推理公式 (41)4.2.2参数计算取值 (41)4.2.3洪峰流量计算 (42)4.2.4泥石流流量 (43)4.2.5一次泥石流总量计算 (44)4.3泥石流流速计算 (46)第五章泥石流治理方案建议...................... 错误!未定义书签。
泥石流现场处置方案
泥石流现场处置方案泥石流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发生在山区和陡坡地带。
它由于降雨、融雪或地震等原因引起,会造成严重的土壤和石块冲刷和运动。
泥石流的产生对人民的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置泥石流现场非常重要。
本篇文章将提供一个3000字的泥石流现场处置方案。
第一节:现场评估和危险评估(500字)首先,在处置泥石流现场之前,必须对现场进行评估和危险评估。
评估现场的目的是了解泥石流的规模、影响范围和可能产生的风险,以及评估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在现场评估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规模评估:通过实地勘察和对地质地形的分析,确定泥石流的规模。
可以通过测量泥石淤积区域的面积和厚度来估计泥石流的规模。
2. 影响范围评估:评估泥石流可能对周围地区的影响范围,包括住宅、道路、桥梁和农田等。
3. 风险评估:评估可能出现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
这包括对受影响人口、建筑和基础设施的数量和状况进行评估。
4. 预警系统评估:评估现有的泥石流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和覆盖范围。
如果现有系统不足以发出准确的预警,应考虑改进系统或增加其他预警方法。
第二节:紧急撤离和人员安全(600字)在泥石流现场处置中,人员的安全是最重要的。
一旦泥石流发生,必须立即采取紧急撤离措施,确保人员的安全。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步骤:1. 发出紧急撤离警报:通过喇叭、警报器或其他合适的方法,向受影响的人员发出紧急撤离警报。
警报应明确传达撤离的指示,包括撤离路径和集合地点。
2. 组织人员撤离:在撤离过程中,组织人员按照指示从危险区域撤离。
如果可能,使用喇叭或其他工具向人员提供指导和指示。
3. 疏散路径和避难所:确保撤离路径是明显的,并设立标志来指示方向。
在避难所中提供食物、水和紧急医疗设施等必需品。
4. 人员清点和通报:在人员撤离后,进行清点,并向相关部门通报撤离情况。
这有助于确定是否有人失踪或受伤。
第三节:现场安全措施(600字)一旦人员安全问题得到解决,下一步是确保现场安全。
泥石流灾害与地震的风险评估方法
泥石流灾害与地震的风险评估方法泥石流灾害与地震是自然灾害中常见且具有毁灭性的事件,对人类和社会造成巨大的伤害。
为了减少对重要的人群和基础设施的影响,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泥石流灾害和地震的风险评估方法,并探讨它们在实践中的应用。
一、泥石流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1. 多指标评估法多指标评估法是一种常用的泥石流风险评估方法。
该方法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并基于多个指标对灾后潜在风险进行评估。
这些指标包括地理环境、降雨情况、土地利用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进行权重分配和综合评分,可以量化地评估泥石流灾害的风险等级。
2. 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一种基于地形、降雨和土壤条件等参数的数学模型来模拟泥石流灾害过程和预测潜在风险的方法。
这些模型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模拟泥石流的路径、速度和危害程度。
数值模拟法能够为预防和减少泥石流灾害提供科学依据。
3. 统计学方法统计学方法是一种通过历史数据和经验法则来评估泥石流灾害风险的方法。
通过收集和分析历史泥石流事件的发生频率、规模和影响范围等数据,可以建立风险评估模型。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决策者了解泥石流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可能的影响。
二、地震的风险评估方法1. 震害预测方法震害预测方法是一种通过建立地震模型和震害模型来评估地震风险的方法。
地震模型可以通过地质勘探、地震监测和数学模拟等手段来建立。
震害模型则是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和抗震能力等参数来评估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通过将地震模型和震害模型结合,可以估计地震事件对人群和基础设施的影响。
2. 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地震地区的地质构造、地震活动性和历史地震事件等参数来评估地震风险的方法。
这种方法可以为地震预警和灾害应对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震危险性评估方法的发展使得地震风险的评估更加准确和可靠。
3. 概率论方法概率论方法是一种通过统计学和概率理论来评估地震风险的方法。
这种方法将地震事件看作是一种概率事件,并通过建立概率模型来估计地震的发生概率和可能的影响程度。
四川绵竹市白沙沟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平原气候差异较大。 水源主要来源于降水, 其次 为冬季融 雪和地下水补 给。流域所在 的汉 旺镇 年 平均 气 温 1. 1.C,多 年 平均 降 水 量 为 4 —5  ̄ 5 4
18 A m, 多达 1 2 . m。 06 m 最 4 1m 4 1 . 形地貌条件 2地
形成 区由 5 条支沟 和主沟的汇水坡 面组 成
摘 要 : 流是 山 区常见 的地 质 灾 害之 一 , 泥石 也是 地震 灾区震 后 主要 的 地质 灾害之 一 。研 究泥 石 流的 动 力 学特征 是 理 解 泥石 流 成 因、 征及 治理 工程设 计参 数 的重要 途 径 , 特 可为 泥石 流 的治理 提 供依 据 。在 对 白 沙沟进 行 野外 调 查的 基础 上 。 泥 石 流的动 力 学 对该 特 征 进行 分析 、 算 , 对其 危 险性 作 出评 价 , 究结 果可 为 白沙 沟泥石 流 媛治理 及 防 灾减 灾提 供依 据 。 计 并 研 关键 词 : 泥石 流 ; 力 学特征 ; 险性 评价 动 危
一
分 别为 :090 1、. 7均小于 n %。 定为 可避免的。 0 0 、, 0 1, . 01 0 1 评 这样 , 抑制 A R便变得尤 为重要了。 A 无 潜在碱活性 。 目前 , 制 A R的方 法有两 种 : 矿物 抑 A 使用 ( — 碱 硅酸盐反应 ) 浆长度法 : 验用水 泥 外 加剂和使用化 学外加剂 。在混凝 土中掺加混 砂 试 A 它 同砂 浆棒 快 速法 ,水 泥 与骨 料 的质 量 比为 1 合 材是抑制 A R的重要途 径 , 不仅能够延缓 : A 而且对混凝 土 的其 它性能也 有一 2 5水泥4  ̄砂 9 g 养护室温度 2℃±℃, 或 抑制 A R, 2, o , O 。 a 2 相对 湿度大 于 9%。检测结 果 6 月后的膨胀 定 的改善作用 ,同时有 利于节约资 源、保 护环 5 个 率 分 别 为 :. 20 3 、. 80 l, 均 小 于 境 。 0 2 、. 30 1,. 5 0 0 0 0 硅灰 、 粉煤灰 、 矿渣是三种最 常用 的混合材 。 n %。 l 评定 为无潜在碱活性 。 通过 岩相法 、 砂浆 另外 , 化学 外加剂如钙 盐 、 盐能有效 的抑制 锂 棒快 速法和砂浆 长度法对该工程 骨料的碱活性 A R使 混凝土的耐久性大大提到 。 A , 检 验及分 析 , 出 的结 论一致 , 合评 定 , 得 经综 料 预防碱活性的对策: ①控制水泥含碱量; ② 场 的骨料 均为非活性骨料 。 控制混 凝土中碱含量 。中国工程建设 标准化协 4碱活性的抑制及预 防 会批 准的《 混凝 土碱含量 限值标 准) E S 39 ) C 5 :3 C A R发 生 的三个必 要 条件 是 : 、 性集 规定 : A 碱 活 干燥环 境 , 工程 结构 、 工程结 构 一般 重要 料和水 , 只要其 中任 何—个条件消失 ,A A R都不 不限制, 特殊工程结构 3 g 。 . K m; 0 潮湿环境 , 一 会发生 , 但在实 际工程 中往往 是不可能的 。 碱来 般工 程结构 3 K/ 要工程结 构 3 Kh .  ̄ ,重 5 m . gn, 0 自水泥本 身 、混凝土外加 剂甚 至集料本身 也有 特殊 工作结构 2 KC .v ; 1 m 含碱环境 , 般工程 结 一 较高的碱含量 , 以不能完全 消除碱 的影 响。 所 对 构 3 g 3 K / , 和特殊工程结构用 非活性骨料 ; m 重要 于 A R所需 的水 ,空气 中的水 分就足 以维 持 ③对骨料选择使用,明确每种骨料的安全含碱 A A R进 行 ,水工 混凝土工 程更为发 生 A R提 量限值;④掺混合材; A A ⑤隔绝水和湿空气的来
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价
估
灾害危险性评估。
综
述
泥
石
第22条中规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单位进行评估时,
流
应当对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危害的可能性和该工程建设中、
活
建设后引发的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做出评价,提出具体预防治
动
理措施,并对评估结果负责”。
危
规定了评估的基本内容、评估单位的责任。
险
性
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选用的各项判别和量化标准在目
动
3 根据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基础资料调查表开展现场调查
危
和有关资料收集(P30、31) 4 分别计算和确定泥石流沟易发程度(稳定状态)(P36),泥石流
险
容重(P37),发展期(P39),频率(P45),流量(P46)、流 速(P46),规模(P47),强度(P47)等
性
5 划分泥石流活动危险区(P48、49、50)
泥
石
流
一、暴雨泥石流发生与否的综合判别式:
活
动
Y=R·M
危
险
二、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综合判别式:
性
评 估
致灾体(泥石流活动)的外动力(F)
= 灾害发生机率或危险程度(D) 受灾体的承(抗)灾能力(E)
学
习
重
点
泥
石
流
1 根据评估项目的重要性和成灾环境的复杂程度确定评估等级(参
活
见69号文) 2 根据评估种类确定评内容及任务(P12、14)
15 编写报告(P56)
泥 石 流 活 动 危 险 性 评 估 综
泥石流活动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之一。在泥石流活动范围内,若和人类的生产、 生活等经济设施相遭遇时,是否产生灾害?灾变过程可以概化为:
马路沟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及防治方案
2l O 1年 6月
进地方 经济发展具 有深 远 的意义. 对 于 泥 石 流 的 研 究 由 来 已 久 , 内 外 专 家 学 者 们 国 从 泥石流 的本构模 型 、 力 学模 拟 、 险度 评价 、 合 动 危 综 治 理 等 方 面 对 泥 石 流 进 行 了 全 面 的 研 究 . 中 , 章 其 刘 军 E 谭 炳 炎 、 乐 红 、 希 林 等 人 从 多 因 素 、 匡 刘 影 响 出 发 提 出 了各 种 泥 石 流 危 险 度 的 评 价 方 法 ; 威 丛 青 【 泥 石 流 的 主 要 诱 发 因 素 — — 降 雨 量 作 了 定形 成 提 供 了丰 富 的物 源 . 为 沟 内泥石 流固体 物源较 丰富 , 提供 泥石 流 的 固 可 体 物 源 总 量 为 2 9 5 1 m。 可 参 与 泥 石 流 活 动 的 .5 × 0 , 动 储 量 为 0 7 × 1 m。 其 中 崩 塌 堆 积 物 源 主 要 为 .4 0 ,
J n. 11 u 20
马 路 沟 泥 石 流 危 险 度 评 价 及 防 治 方 案
朱 思 军 赵 宗 勇 高 菊英 吴钰 梁
( 峡 大学 土木 与建 筑 学院 , 北 宜 昌 三 湖 43 0 ) 4 0 2
摘要 : 根据 地质勘 察 资料 , 述 了马路 沟泥石流 的成 灾条 件 , 括 地 形条 件 , 源 条件 , 源 条 件 等 论 包 物 水 方面 , 泥 石流基 本特 征 , 括 泥石 流 规模 , 石流 的发 展 趋 势. 过 两种 不 同 的方 法分 别 对 马路 及 包 泥 通 沟泥 石流 的危 险度 进行 评价 并对 比分 析 , 者得 到 的结 论 基 本 吻合 , 两 马路 沟属 中度 危 险 的 泥 石流
泥石流危险度的分类评价
泥石流危险度的分类评价
泥石流危险度的分类评价通常基于以下几个因素:
1. 坡面地质条件:评估坡面的地质构造、岩性、坡度等因素,以确定其稳定性和脆弱性。
2. 预警能力:评估地质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的运行情况和可靠性,包括实时监测设备、预警信号传递和响应机制等。
3. 暴雨强度和频率:评估降雨强度和频率,确定其对土壤的渗透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
4. 流动性和破坏力:评估泥石流流动速度、流动距离和破坏能力,以确定对下游人员和财产的危害程度。
根据评价结果,可以将泥石流的危险度分为不同等级,常见的划分方式包括:
1. 高危险度:泥石流活动频繁,流速快且破坏力强,对下游居民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
2. 中危险度:泥石流活动较为频繁,流速适中且破坏力一般,对下游居民和财产造成一定威胁。
3. 低危险度:泥石流活动较少,流速较慢且破坏力较弱,对下游居民和财产造成较小威胁。
根据地方实际情况和具体评估要求,也可以使用更细化的划分方式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通常会在相关地图或报告中进行标注,以便公众和相关部门了解泥石流的危险度。
浅谈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方法
浅谈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浅谈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摘要:近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极端气候发生的频次越来越大。
现在地壳活动不断增强,为地质灾害发生提供了一个诱导因素,然而灾害多发生在山区,山区经济落后,人们的经济开辟活动不合理,如工程开辟、滥伐森林、破坏草场、过度垦荒等,使得泥石流这一地质灾害的危害进一步加大,对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的损失,因此,大力加强对泥石流及其灾害的风险评估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1 概述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者其他自然灾害引起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泥石流具有蓦地性以及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和破坏力强等特点。
发生泥石流往往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等,造成巨大损失。
每年在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泥石流灾害事件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近十年来,平均每年造成的直接或者间接经济损失达 100 多亿元,死亡近千人,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增强,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索取和对环境的持续破坏,使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更趋严重。
泥石流灾害同其他自然灾害一样,主要表现为自然现象,它的发生发展往往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长期以来,人们从被动的人抗争、经验性的抵御,到逐步运用科学理论和先进技术方法,尽可能合理经济地组织实施防灾减灾工作,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但由于泥石流运动的客观复杂性和突发性,真正做到科学有效的防治还需要提高认识,为了科学合理地组织实施泥石流灾害减灾防灾工程,首要任务是对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危(wei)险性、危害范围和程度以及破坏损失等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评价,即灾害风险评估。
2 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基本现状时的后果,并将这些强度或者事件的概率统计作为风险的定量结果;风险评价主要是为决策者提出建议,据此可以权衡风险的大小。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用于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该规范的目的是为了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
以下是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的一些基本要点。
首先,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了各种类型的地质灾害,如地震、泥石流、崩塌等。
该规范适用于自然地质灾害和人工引起的地质灾害。
其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对于评估方法和技术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它包括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两种评估方法,并提供了相应的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
在野外调查中,应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和特征进行相应的观察和测量。
在室内分析中,可以通过地质图、遥感图像等进行灾害潜势分析和危险性评估。
第三,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强调了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评估结果应基于准确的数据和可靠的方法,并经过专家团队的审核和确认。
评估结果应包括灾害的潜在风险和影响范围,以及相应的防灾措施和应急预案。
最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还强调了评估报告的编制和使用。
评估报告应包括详细的数据和分析结果,并提供相应的图表和解释。
报告应适合不同的使用者,如政府部门、规划者和咨询公司。
总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是一个重要的工具,用于评估
地质灾害的危险性。
它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包括评估方法、数据采集和处理方法等。
规范要求评估结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并强调了评估报告的编制和使用。
通过遵循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地质灾害,减少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3篇
地质灾害评估报告第一篇:地质灾害评估报告:地震一、背景概述地震是地球自然界中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
全球范围内每年先后经历数十次地震事件,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我国沿海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地震灾害的影响也同样巨大。
为了更好地了解地震灾害的发生及预防,本文对某沿海城市地震风险进行评估分析。
二、地震灾害评估分析1.历史地震活动情况该城市地震活动频繁,历史地震记录较为完整。
据悉,在过去的200年中,该城市共历经了5次地震,最大烈度为7.2级。
其中,2008年的一次地震已经对其经济建设及当地民众生活产生了波及。
2.地震危险性评估根据现有数据,该城市所处地区地震活动频繁,属于地震高风险地区。
考虑到该城市地勘落后和抗震设施技术相对薄弱,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3.区域受灾分析该城市所处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表破裂及地面塌陷的风险都较高,而该城市内高层建筑较多,建筑抗震能力较低,如果发生地震灾害,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等问题相对突出。
三、建议措施1.强化地震监测体系。
加强地震台网布局,增加地震监测设备密度,及早发现地震动态,为预防灾害提前作好准备。
2.加强地质勘探工作。
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地质勘探,加强地质调查,对有地质灾害隐患的地区,加强防范建设工作。
3.提高抗震设施建设水平。
制定各类抗震规范,加强抗震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从而保障建筑物的安全。
四、结论该城市所处地区地震高风险,若不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一旦发生地震灾害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建议强化地震监测、加强地质勘探工作和提高抗震设施建设水平,从而最大限度减少地震灾害给当地带来的危害。
第二篇:地质灾害评估报告:滑坡一、背景概述滑坡是指因土壤松弛、重力作用或外部力的影响,导致土体在山腰、山脊或山坡上向下运动的一种地质灾害。
该城市位于高山地区,地势陡峭,滑坡灾害潜在压力较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该城市的滑坡风险情况,本文对该城市进行了滑坡灾害评估。
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方法研究
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方法研究泥石流灾害是一种毁灭性的自然灾害,其对人类、财产和环境造成巨大的破坏。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减轻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进行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方法的研究至关重要。
泥石流风险评估是指利用各种参数和指标,对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程度进行综合评估的过程。
通过对泥石流的起因、形成机制、运动特点等进行深入研究,可以有效地识别和评估泥石流的风险程度,为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泥石流风险评估的方法多种多样,常用的方法包括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
定量评估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统计数据、遥感数据等,对泥石流潜在危害进行定量化分析。
该方法依赖于大量的数据和专业技术,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风险评估结果。
定性评估方法则是依靠专家经验和实地调查,对泥石流灾害的风险程度进行主观判断和定性描述。
该方法适用于数据不完备或技术条件有限的情况,但评估结果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
除了泥石流风险评估,泥石流灾害区划也是预防灾害的关键环节。
泥石流灾害区划是指将可能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地区划分为不同的风险区域,制定相应的防灾措施,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泥石流灾害区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利用GIS等技术手段,对潜在的泥石流危险区进行空间分析和结果展示。
通过科学合理地划分风险区域,并针对不同风险区域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泥石流灾害对人类的威胁。
在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方法研究中,还需要考虑人的因素。
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往往会引发或加剧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因此,在风险评估和区划过程中,需要与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合作,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灾害防范意识和能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减少泥石流灾害带来的损失。
综上所述,泥石流灾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研究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泥石流灾害的起因、形成机制、运动特点等进行深入研究,建立科学的评估模型,可以准确地评估泥石流的风险程度。
泥石流的预警指标
泥石流的预警指标
泥石流的预警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雨量指标:泥石流主要是由于降雨导致山体土壤疏松、岩石崩塌等原因引发的,所以监测降雨量是预测泥石流的重要指标。
通常当降雨量超过一定阈值时,就需要启动泥石流的预警。
2. 山体位移指标:泥石流发生前,山体通常会发生一定的位移,包括滑坡、滑动和下垮等变形。
通过监测山体位移的速度和趋势,可以判断山体是否在发生变形,从而提前预警泥石流。
3. 流量指标:泥石流发生后,溃坝流出的泥石流水量是评估泥石流危险性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河道的水位和流量,可以判断泥石流是否发生及其规模大小,从而进行预警。
4. 地质指标:地质条件对泥石流发生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地质条件的综合评估,如地层构造、岩性、地质构造等方面的监测,可以判断地质环境是否具有泥石流发生的潜在条件,从而提前进行预警。
综合以上指标的监测结果,结合地震、地电、地磁等监测数据,可以进行泥石流的预警工作。
具体的预警指标和预警阈值会根据不同地区的地质特征和风险评估而有所差异。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方案摘要:地质灾害是影响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
为了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提前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工作方案,希望能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指导。
引言:地质灾害是由地壳或地下水条件改变所引起的自然灾害,包括山体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各类灾害。
这些地质灾害常常给人类社会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因此,准确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成为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一环。
一、危险性评估基本原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建立在科学数据和模型基础之上的,评估的过程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评估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主观干扰,依据可靠的数据和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2.综合性原则:地质灾害的发生涉及多要素的综合作用,评估结果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3.动态性原则: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需要充分考虑时空变化的特点,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评估结果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
4.灵活性原则:评估工作需要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方法和参数,以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危险性评估流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流程包括数据搜集、模型选择、参数确定、评估计算和结果分析等步骤。
1.数据搜集:评估工作的第一步是搜集相关的地质、地貌、气象、地下水、人类活动等方面的数据,以建立评估模型和确定评估参数。
2.模型选择:根据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选取适合的评估模型,常用的模型有Bishop模型、数学统计模型等。
3.参数确定:根据搜集到的数据,确定评估模型中所需的参数,确保参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评估计算:利用确定的模型和参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的计算,得出评估结果。
5.结果分析:对评估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综合考虑评估的不确定性和可靠性,并提出相应的防灾建议。
三、评估方法和指标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方法和指标多种多样,以下是常用的几种方法和指标:1.定性评估法:根据地质环境的条件、地表特征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综合判断,对地质灾害的发生概率进行定性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指根据灾害的发生概率和对人类和物质造成危害的程度,对不同地区进行灾害危险性等级划分和评价的过程。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沉降等多种类型,其危害性不同,因此需要进行科学评价来指导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减灾工作。
1.灾害发生概率评估:通过收集历史灾害数据、地质构造特征、地震活动性等信息,结合科学方法进行灾害概率评估。
例如,通过地震震级、频次、震源深度等因素,评估地震的发生概率,并根据其概率,划分危险性等级。
2.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评价:根据地质灾害可能对人类、物质以及环境造成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进行危害程度的评估和划分。
如地震可能引发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损失等问题,评估这些危害的严重程度,并划分危险性等级。
3.脆弱性评估:评估地区和特定建筑物、设施、基础设施的脆弱性,即它们在地质灾害发生时的抵抗和适应能力。
通过对结构物、土地利用、土壤特点等因素的研究,评估其脆弱性,以指导减灾工作和城市规划。
4.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发生概率和造成的危害程度,对不同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划分。
通过分析灾害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的相关性,给出相应的危险性等级。
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有助于指导地质灾害的防治和减灾工作,为政府和社会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评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可以划定灾害危险区域,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对于高危险区域,可以采取加固建筑物、管控开发和土地利用、撤离居民等措施;对于中低危险区域,则可以加强灾害监测和预警系统,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总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是一项重要的科学工作,它为地质灾害防治和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有助于保护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摘要:在评价区域泥石流危险性时,泥石流分布密度是重要参考指标。
本文在对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预测时,将泥石流面密度与点密度作为主要的评价、参考指标,最终得知:(1)用泥石流点密度评价泥石流危险性时,资料容易获得,计算相对简单且能获得相对理想的评价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2)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风险性与降雨量、地形地势、物源量有重要关系,通过估算、分析上述信息,可获得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风险度。
关键词:泥石流;危险性;分布密度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其他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由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1】。
泥石流具有突然性、流速快、流量大、物质容量大以及破坏力强等特点,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时,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交通设施甚至村镇,造成严重损失。
为有效掌握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评价,而为获得真实准确的评价结果,首先需理解、掌握“泥石流分布密度”这一概念。
泥石流分布密度包含了区域内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频率与规模着这双重信息,同时它也能反映出泥石流分布、发育历史、未来发展趋势等重要信息【2】。
下文结合实际案例,就泥石流地质灾害的风险性进行评估预测。
1案例信息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在近年内更是频繁上演,而1981在宝成铁路、陇海铁路宝天段暴发的泥石流灾害则给我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与严重的人员伤亡。
该场泥石流地质灾害是由连天的暴雨引起,大暴雨造成特大山洪,山洪裹挟着大量块石、泥沙等固体物质,流动汇聚后引发了特大规模的泥石流,在短短几分钟内,多段铁路被摧毁、掩埋,多地房屋、农田受到损坏,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影响巨大。
2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估模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具有突发性,其的发生时间与发生地点都是不确定的,在此情况下,要想有效预防泥石流地质灾害,就只有参考以往灾害信息,结合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对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未来发展趋势做一个大致评估。
泥石流活动评估与防治
灾害沿泥石流通过地区展布, 随地形变化成带状和片状 1. 破坏自然生态环境
泥石流成灾类型及特点图
灾害沿泥石流通过地区展布, 随地形变化成带状和片状 2. 冲毁
泥石流成灾类型及特点图
灾害沿泥石流通过地区展布, 随地形变化成带状和片状 2. 冲毁
泥石流成灾类型及特点图
泥石流成灾类型及特点图
除滑动面附近土体结构破坏外,滑体上土体结构大部分无变化
泥砂补给与输移
泥砂输移过程中沿程存在冲淤变化
沟床及沟槽两岸存在集中补给源,泥砂在输移过程中 沿程存在大冲大淤等现象
泥砂无流动现象
泥沙粒径与级配
粒径变化不大
粒径变化很大,级配很不均匀
粒径小与级配变化较均匀
粒径级配无变化
活动边界条件
沿一定的沟槽运动,流路较稳定
泥石流活动及危险性评估
泥石流活动评估内容
泥石流活动性 评估分以下三个部分: A、泥石流活动易发程度评估 B、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 (1)流域内松散土体贮量、产状、分布及稳定评价 (2)外动力条件变化评估 (3)泥石流发生机率 (4)泥石流活动规模 (5)泥石流活动强度 (6)泥石流活动区内的社会经济评估 (7)泥石流成灾的可能性 C、泥石流活动灾性评估 (1)经济损失评估 经济损失中分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间接经济损失含社会影响和环境恶化 (2)受灾人群 (3)受威劝胁人群
泥石流沟口扇形地识别
冲积扇
洪积扇
泥石流堆积扇
由流水堆积作用而成,规模较小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由流水堆积作用而成,规模较大
成整体停积、分散堆积两种,粗大颗粒在扇缘停积,无分选性,常见龙头堆积与侧堤堆积,沟槽绕龙头堆积两侧发展,有明显的受阻绕流特征,流路不稳。 扇形地形态不完全符合统计规律,流路呈随机性,堆积扇纵、横坡面不甚连续,常呈锯齿装
石棉县王岗坪景区入口泥石流 特征及危险性评价
190YAN JIUJIAN SHE石棉县王岗坪景区入口泥石流特征及危险性评价Shi mian xian wang gang ping jing qu ru kou ni shi liu te zheng ji wei xian xing ping jia兰宇 陈骎 吴森泥石流是一种突发性和破坏性极强的自然灾害。
本文通过现场勘查,对石棉县王岗坪景区入口的泥石流特征及其危险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流河泥石流流域内不良地质利于沟内泥石流的发育,其易发程度等级属轻度易发;海流河泥石流将对景区的建筑物构成极大威胁,对其进行治理是必要的;主沟泥石流趋于发展期,泥石流活动频率为中频率。
一、概述泥石流作为一种危害性极大的自然灾害,其突发性往往使人防不胜防,近些年爆发的泥石流灾害已经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2010 年8 月13、14 日的绵竹清平乡、汶川映秀镇、都江堰龙池等区域均暴发了大规模泥石流,冲毁国道、堵塞河道,造成巨大灾害。
2011 年7 月汶川银杏乡政府上、下游20km 范围内,流域面积大小不等的十多条沟均暴发了泥石流。
2013 年7 月,汶川县城至映秀镇岷江沿线,再次暴发大规模群发性泥石流灾害。
精准识别潜在的泥石流沟并制定针对性的防治方案是降低泥石流灾害影响程度的有效手段。
鉴于此,本文以石棉县王岗坪景区入口处泥石流沟为例,通过现场踏勘,对其泥石流特征进行调查,对其潜在爆发风险进行预判,以期对景区的稳定运营提供安全保障。
二、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区内包含构造、剥蚀高山地貌与河流侵蚀堆积河谷地貌两种地貌单元类型,如图1和图2所示。
场地区最高海拔3630m,冰川刨蚀作用强烈,在山体中部分布较多的刨蚀平面。
场地区内沟谷深切,山坡陡峻,切割在500-1000m 之间,山顶形态多尖顶,少浑圆,表面区内构造作用强烈。
研究区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堆积层(Q4ml )、第四系全新统耕作层(Q4pd )、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0l+dl)、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 )、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以及元古代花岗岩(γ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停歇或终止期 主支沟侵蚀 速度均等 沟口扇形地 貌稳定 大河河型稳定 主流稳定 无新堆积扇发生 无或成负值 <1-0.5万M3/km2 H<5m ф<=15° 不良地质现象逐 步稳 定 平衡稳定
松散物存 在状态
无变化 缓 自然弯曲、展宽、河 槽固定 覆盖率较好 >60%
植被 触发雨量
暴雨泥石流发生与否的综合判别式 降雨条件函数( 降雨条件函数(R) 各地区限界雨量值表 流域环境动态函数 泥石流活动的周期与规模
泥 石 流 评 估 资 料
泥 石 流 评 估 资 料
5000~ (1)1/5000~1/50000实测或航片地形图。 实测或航片地形图。 流域内松散堆积物贮量、产状、分布及稳定性评价。 (2)流域内松散堆积物贮量、产状、分布及稳定性评价。 沟口堆积扇地形、地貌及扇面上、 下河床堆积物组成图。 (3)沟口堆积扇地形、地貌及扇面上、中、下河床堆积物组成图。 河沟发育状况及变迁图。 (4)河沟发育状况及变迁图。 (5)暴雨特征值资料H年均H年max H24均H24max H1均H1max H1/6均H1/6max 24均 24max 外动力条件( 发生泥石流的前期降雨量。 (6)外动力条件(R)发生泥石流的前期降雨量。 地质环境及岩性特征。 (7)地质环境及岩性特征。 植被类型、 草覆盖率及人文环境状况。 (8)植被类型、林、灌、草覆盖率及人文环境状况。
≧11.37 ≧ ≧
8.40 3.50
很不稳定 不稳定 基本稳定 稳定
某一时段内环境动态判别式 △M= M后 - M前 △M为正值:表示环境质量在恶化 为正值: △M为负值:表示环境质量在改善 为负值:
泥石流危险性一级 评估种类及任务
现状评估 (对已有地质灾害地 危险性评估) 任务:灾害类型规模分部、 稳定状态、危险对象的危 险性评估
确 定 预 测
预测评估 (对建设可能诱发地 地质灾害地危险性评 估)
任务:建设过程中及建设 后可能对地质环境的改变 及影响,可能出现的灾种、 灾害区及危害的评估
综合评估 (根据现状评估与预 测评估地结果进行定 性、半定量地综合评 估)
有居民、主体建 有居民、 筑物
危险性小
好
小
少居民/无居民、 少居民/无居民、 主体建筑物
泥 石 流 危 险 性 一 级 评 估 内 容
泥石流危险性一级 评估要求 查 明
形成地地质条件 地形、地貌条件 水流条件 植被发育状况 人类工程活动影响 泥石流形成条件 规模 活动特征 侵蚀方式 破坏方式 泥石流发展趋势 拟采取的防治措施
>1200
100
40
12
70
12001200-800
60
20
10
35
800-400 800-
30
15
6
20
<400
25
15
5
15
流 域 环 境 动 态 函 数
15Βιβλιοθήκη M== ∑ KINii=1 i=1
流 域 环 境 动 态 函 数
式中: Ki—易发因素动态统计权重 Ni—易发因素数量化评分值 M—泥石流流域环境动态函数 M 11.37 > M 8.40 > M 3.50 > M
在第一阶梯内青藏高原山区,物源条件充足,但因水源条件不充分, 在第一阶梯内青藏高原山区,物源条件充足,但因水源条件不充分,暴 雨强度和总量均较低,故属于泥石流轻度易发区。 雨强度和总量均较低,故属于泥石流轻度易发区。 在第三阶梯内的山区,暴雨形成强度和总量均较大,但地表植被好, 在第三阶梯内的山区,暴雨形成强度和总量均较大,但地表植被好,物 源条件不很稳定,故为暴雨泥石流中度易发区。 源条件不很稳定,故为暴雨泥石流中度易发区。
衰退期(老年期) 主沟侵蚀速度<支沟侵蚀速度 沟口扇形堆积 在萎缩中 大河河型基本稳定 主流稳定或向恢复变形前的方 向发展 新老扇呈后退式覆盖,新扇规模 逐步变小 ≤±0.2m 1-5万M3/km2 H<30m边坡堆积 ф=15°-25° 不良地质现象 在缩小控制中 中弱切蚀、朔源冲刷不发育、 沟槽趋稳 横向切蚀为主 变缓 弯曲展宽 覆盖率在增长 30-60% 较大并逐步增大
中等 中等 地形较复杂、 地形较复杂、地貌 较复杂 较复杂 较大 较差 较差 较强烈
简单 一般不发育 地形简单、地貌单 地形简单、 一 简单 单一 良好 良好 一般
泥 石 流 危 险 性 分 级
确定要素 稳定状态 危险性分级 城镇、主体建筑 城镇、 物 损失情况 危险对象
危险性大
差
大
危险性中
中等
中
发展期(壮年期) 主沟侵蚀速度>支沟侵蚀速度 沟口扇形堆积地形发育,扇缘及 扇高在明显增长中 大河河型受堆积扇发展控制,河 形受迫弯曲变形,或被暂时性堵 塞 主流明显被挤偏移,冲刷对岸河 堤、河滩 新老扇叠置覆盖外延,新扇规模 逐步增大 >+0.5m >10万M3/km2 H>30m高边坡堆积 ф>32° 不良地质现象发育 强切蚀、朔源冲刷发育、沟槽 不稳 纵向切蚀为主,横向切蚀发育 陡峻 顺直束窄 以荒坡为主覆盖率 <10% 较小
泥 石 流 危 险 性 评 估 分 级
复杂程度 评估分级 复杂
重 要 建 设 项 目
中等 一级
简单 一级
一级
项 目 重 较重要建设项目 要 性
一 般 建 设 项 目
一级
二级
三级
二级
三级
三级
泥 石 流 地 区 地 质 环 境 复 杂 程 度 分 级
复杂 地质灾害发育程度 地形、地貌复杂程 地形、 度 地质构造 岩性变化 工程地质性质 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破坏地质环境的人 类不合理活动 强烈 复杂 复杂 大 不良 不良 强烈
各 地 区 限 界 雨 量 值 表
各地区限界雨量值表 年降雨分区 H24(D) H1(D) H1/6(D) Ho(D) 代表地区
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 海南、湖南、湖北、安徽、河南、京郊、 辽东及云南西部、西藏东南部等省山区 四川、贵州、云南东部、陕西南部、河 南、山西东部、河北西部、吉林、黑龙 江、辽宁西部等省山区 陕西北部、新疆部分、内蒙、宁夏、山 西、甘肃、四川西北部、西藏等省山区 西藏、新疆、青海及甘肃、宁夏两省黄 河以西地区
R一一降雨条件函数 M一一流域环境动态函数。
RR R
Y
M M
3.5 3.1 4.2 10.0 10.85 14.70 35
M
8.4 26.04 35.28 84 11.37 35.247 47.754 113.7
降 雨 条 件 函 数 R
R=K(H24/H24(D)+H1/H1(D)+ H1/6/H1/6(D))
泥石流活动性 评估分以下三个部分: 评估分以下三个部分: A、泥石流活动易发程度评估 B、泥石流活动危险性评估 流域内松散土体贮量、产状、 (1)流域内松散土体贮量、产状、分布及稳定性评价 (2)外动力条件变化评估 (3)泥石流发生机率 (4)泥石流活动规模 (5)泥石流活动强度 (6)泥石流活动区内的社会经济评估 (7)泥石流成灾的可能性 C、泥石流活动灾情评估 (1)经济损失评估 经济损失中分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经济损失中分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 , 间接经济损失含社会影 响和环境恶化 (2)受灾人群 (3)受威劝胁人群
暴 雨 泥 石 流 发 生 与 否 的 综 合 判 别 式
暴 雨 泥 石 流 发 生 与 否 的 综 合 判 别 式
Y=RM
式中: Y一泥石流发生与否的综合指标。 当Y>35时, 35时, 发生泥石流的机率约为85%; 发生泥石流的机率约为85%; 当Y<25时, <25时, 不发生泥石流的机率约为83%。 不发生泥石流的机率约为83%。 当Y=25~35时,而发生的机率约为64% 25~35时,而发生的机率约为64% 即介于泥石流可能发生与不发生之间。
中国 主要受纬向因素决定, 主要受纬向因素决定,大体可分为三区 泥石 秦岭以南广大山地,属湿润高中山区,地形差异大,雨量丰沛、 流易 秦岭以南广大山地,属湿润高中山区,地形差异大,雨量丰沛、物源丰 故为暴雨泥石流极易发区。 富,故为暴雨泥石流极易发区。 发分 区
秦岭以北、阴山以南的第二阶梯中部地区,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区, 秦岭以北、阴山以南的第二阶梯中部地区,属半干旱、半湿润地区,有 大片黄土和部分沙漠覆盖,物源丰富,暴雨强度大而总量不足, 大片黄土和部分沙漠覆盖,物源丰富,暴雨强度大而总量不足,是暴雨 泥石流的极易发区和中等易发区相间的过度区。 泥石流的极易发区和中等易发区相间的过度区。 广大的新疆,内蒙及甘、宁一部分等第二阶梯的北部, 广大的新疆,内蒙及甘、宁一部分等第二阶梯的北部,属半干旱和干旱 的高中山区,有大片沙漠、黄土、戈壁,植被稀少, 的高中山区,有大片沙漠、黄土、戈壁,植被稀少,物源丰富而水源不 故为泥石流轻度易发区。 足,故为泥石流轻度易发区。
任务:地质灾害危险性程 度评估,对建设作出适宜 性评估,提出防治或易地 建设地建议
泥 石 流 调 查 表
易发程度分级标准
泥 石 流 沟 易 发 程 度 的 数 量 化 评 判
>
<
泥 石 流 沟 易 发 程 度 的 分 级 标 准
泥 石 流 沟 易 发 程 度 的 分 级 标 准
极易发(严重)
总分>114 总分>114
泥 石 流 发 生 的 判 别 模 式
外动力条件( ) 外动力条件(R)
冰川 融雪 暴雨 无前期降雨 溃坝 地下水 有前期降雨
流域环境条件( ) 流域环境条件(M)
地表条件 松散物产状条件 汇流条件
洪水 rc<1.3tf/m3 QC=QB+QH
运移空间条件
泥石流 rc≥1.3tf/m3 QC=QB+QH
在第二阶梯内山区, 在第二阶梯内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