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分布与气候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 湘教版
而减小。 4、相对湿度:
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
压之比的百分数,用 f表示,即: f = e /E ×100%
—相对湿度大小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
的程度,当 e 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
压增大,相对湿度减小。
(二) 湿度经向分布
F
• 水汽输送
•大气的水汽源主要 在副热带高压带的 海洋上(蒸发显著 大于降水), • 过剩的水汽被输送 到近赤道带和中、 高纬度地区(降水 大于蒸发);
经向通量
precipitation Eve-transportation
• 就年平均而言
,
降水
• 北半球低纬热
带地区的降水和
蒸发
蒸发几乎相等;
4、高纬度少雨带:气温低,蒸发弱,大气含水 汽少,一般年降水量不到 300 mm 。北极区的年 度降水大于南极大陆。
降水的空间分布
(四)海陆分布的降水效应
1 临近海洋的大陆产生降水的条件:
• 临近大陆的海域温度大于陆面: 陆面上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
• 大气环流能够产生由海洋流向大陆的水汽输 送:
—云量的多少与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 因素有关。 晴天:0~4; 多云:5 ~ 8;阴天:9~10 。
• 云量带: 赤道多云带:上升气流,热对流,云量 6; 纬度 20 ° ~ 30° 少云带:下沉气流,云量 4 ; 中高纬多云带:气团、锋面频繁活动, 云量 6 ~7 。
降水的空间分布
1、赤道多雨带:赤道及其两侧,是全球降水最 多的地带,年降水量约 2000 —— 3000 mm ;
季风现象。 • 以西南季风形式影响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中
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海域陆地,气候与天气资料归纳
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海域陆地,气候与天气资料归纳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海域陆地,气候与天气资料归纳随着中考临近,考生在地理学科信息量缺失,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问题更加凸显。
每次模考都不尽人意,这是考生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
小编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就是关于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知识归纳,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海洋与陆地1、海陆分布:(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占地球表面积的29%。
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分布: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况①七大洲:(面积从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②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太大印北)③洲界: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亚洲和欧洲连在一起叫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分界线最长,自北向南分别是山、河、海(世界最大内陆湖)、山和海、海峡。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2、海陆变迁:(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喜马拉雅山发现海洋生物化石三叶虫等:海——陆)、海平面升降(台湾海峡看到人类活动痕迹:陆——海)、人类活动(荷兰填海造陆:海——陆)大陆漂移假说:(魏格纳提出)2亿年前地球陆地是一个整体——分裂——分离——七大洲四大洋:(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①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a)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b)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②阿尔卑斯山(欧洲):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10_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二)水分标志
• 1、海洋性气候年降水量多于 同纬度大陆性气候。 • 2、海洋性气候一年中降水的 分配比较均匀,而以冬季为 较多。气旋雨的频率为最大, 降水的变率小。
• 3、大陆性气候以对流雨居多, 降水集中于夏季,降水变率 大。 • 4、海洋性气候的绝对湿度和 相对湿度一般都比大陆性气 候大。 • 5、相对湿度的年较差海洋性 气候小于大陆性气候。
• (2)气温日、年较差大:青藏高原上 地面气温日较差比同纬度东部平原地区 和四川盆地都大,比同高度的自由大气 更大。 • (3)气温季节变化急,春温高于秋温:
• 以上这些情况都说明高原气温具有大陆 性气候的特征。
(二)中小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 中小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也是相当复杂的。首 先由于坡地方位不同,日照和辐射条件各异, 导致土温和气温都有明显的差异。 • 1、。在我国,多数山地是南坡的温度高于 北坡,
• 3、冬季:高原上形成冷高压,与西北 利亚高压环流方向一致,加强了下沉气 流,高原冷高压引导西北气流进一步南 下,加强了冬季风。扩大了冬季风的范 围。 • 4、夏季:高原上形成热低压,与印度 低压环流方向一致,加强了上升气流, 高原热低压引导西南季风进一步北上, 加强了夏季风。扩大了西南季风的范围。
• 白天因坡上的空气比同高度上的自由大气增 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 • 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坡面的空 气迅速变冷,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 入谷地,成为山风,
白天:吹谷风
晚上:吹山风
• • • • • • • • • •
[复习题] 1.海陆的热力差异表现在几方面? 2.为什么海上以气旋雨为主? 3.简述海风的形成? 4.简述陆风的形成? 5海陆热力差异对季风的形成有何影响 6.行星风系的季节性移动对季风有什么作用? 7.青藏高原对季风的形成有何影响? 8.列表比较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差异 9.海雾与大陆雾的区别?
《影响气候的因素》ppt课件
人类活动与气候
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中心城区的气温往往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
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返 回
目
录
人类活动与气候 阅读:
地球变暖的明显征兆,是南北极地区的冰雪
在快速消融。据《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 2022
年度报告》,2002—2021 年,北极海冰总体覆盖
海陆分布 地形地势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而东侧降水稀少
地形地势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终年冰雪覆盖
纬度位置
返
回
目
录
4 人类活动与气候
人类活动与气候
三北防护林
三峡大坝
过度砍伐森林
人类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 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如果过度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 地气候恶化。
录
海陆分布与气候 活动: 1.读下面两张图,你发现了什么?请做出简要分析。
中纬度同纬度地区,离海洋越近,气温年 较差越小,墙体越薄;离海洋越远,气温 年较差越大,墙体越厚。
返 回 目 录
海陆分布与气候
受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
热也慢。因此,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陆地气温不相同,冬季陆地气温低于
降水
小结
气温
世界年平均气温 分布规律:气温 自赤道向两极逐 渐降低
中纬度地区,夏
季陆地气温高,
海洋气温低。冬 季相反。离海洋 越近,气温年较 差越小。
山地气温分布规 律:海拔越高, 气温越低
气候
影响 因素
纬度位置 (根本因素)
海陆分布 (中纬度地区较显著)
2.3.5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之海陆分布
风向
亚洲高压
G
D
阿留申低压
东北信风
Dபைடு நூலகம்
一月
亚洲低压
D
G
夏威夷高压
G
七月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我国降水的影响
时间 副高位置
雨带分布
5月 150~200N 华南
6月 200N左右 长江中下游地区
7~8月 250~300N 华北、东北
9月 南撤
长江流域以南
10月 撤离大陆 雨带退出大陆
特殊天气
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
③考虑地球公转 的回归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掌握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名称、分布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中
纬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南
信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中纬
西
风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气压带、风带与降水:
北半球
北
60
30
少雨 多雨
少雨
赤道
0
多雨
南半球
30
60
南
少雨
多雨 少雨
南半球:海洋占绝对优势, 海陆热力差异小
返回
(二)季风环流的形成:
1.季风的概念 :大范围地区,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改变的风 2.季风的成因 、风向、影响:
分布 季节 风 向
东亚 冬季 西北季风
季风
夏季 东南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对气候 的影响 干、冷
湿、热
南亚 冬季 东北季风
季风
夏季 西南季风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00 150 A地
B地 66.50S 150 E 高纬 南半球 东半球 南寒带
220N 1750W
低纬 北半球 西半球 热带
有 无
无 有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讨论: 夏季,吐鲁番与秦皇岛比较,哪里气温 高?哪里气温低? 冬季,吐鲁番与秦皇岛比较,哪里气温 高?哪里气温低?
为什么?
海陆性质差异
陆地 海洋
23.50N 66.50N
北极 圈
900N
气候特征
终年严寒
四季分明
北寒带 北温带
有太阳直 0 赤道 0 射现象
23.50S 南 回 归 线
热
带
终年炎热
既无太阳直射 又无极昼极夜 现象 66.50S
南温带
南极 圈
四季分明
有极昼极夜现象
南寒带
900S
终年严寒
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 2、地球公转的周期是 一年 ; 0 66.5 3、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 的交角。 4、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季节变化 现象;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地球自转
概 念
旋转中心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地轴 自西向东 24小时(一天) 产生昼夜更替、时差
方 向
转动一周所需的时间 产生的现象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地球的自转
昼夜交替 现象,影响 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产生_________ 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导致天气的变化。
66.5 0N至______ 90 0N; 南寒带:______ 66.5 0S至______ 90 0S; 北寒带:______
课堂活动P70
4、读下图,按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内陆受海洋影响很小,或 受不到海洋的影响,升温 快,降温快。
二、地形地势与气候
(1)山脉对太阳辐射的 屏障 作用,使得山地阴 坡和阳坡的 温度 、湿度状况都产生很大的差 异,——— 自然景观 也随之明显不同。 (2)山脉对 低层空气活动 的阻挡作用,使山脉两 侧的 水分 、气温状况也会产生差异。 (3)主要表现为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 降低 。
气温
气候
降水
(1)由低纬向高纬气温逐渐降低 纬度因素 (2)同纬度地区,陆地和海洋气温不同 海陆位置 (3)同纬度的陆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降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地形地势
1、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纬度因素 2、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 降水少。 海陆位置
2、海陆位置因素 3、地形地势因素
自主预习
一、地球形状与气候 1、太阳光线 平行 的。 (1)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线,几乎是 (2)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与 地平面 的夹角。 2、太阳辐射和太阳高度的关系 (1)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 , 太阳辐射 最强 。 (2)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 高,太阳高度 变小 ,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
1、知道并能简单分析海陆分布对气温变化 的影响。 2、能举例说明地形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3、认识人类活动对气候状况产生深刻的影 响。
自主预习
一、海陆分布与气候 1、在太阳辐射相同的条件下, 海洋 表面和 陆地 。 表面温度的变化有很大的不同。 2、海陆气温差异 (1)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海洋上气温 低 些,陆 地上气温 高 些;在冬季,陆地上气温 低 些,海洋上气 温 高 些。 (2)一年中,北半球中纬度地区,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 和最低的月份一般分别出现在 7月 、 1月 ,而海洋则 分别出现在 8月 、 2月 。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夏季
较冷(升温慢 升温慢) 较热(升温快 升温快) 升温慢 升温快 近地面形成高气 近地面形成低气 压; 压; 较热(降温慢 较冷(降温快 降温慢) 降温快) 降温慢 降温快 近地面形成低气 近地面形成高气 压; 压;
冬季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
副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极
地
低
气
冰岛低压
压
带
附近原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600 N附近原为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 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冷高压, 快,陆地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陆地表面形成冷高压, 切断了副极地低气气压带,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切断了副极地低气气压带,低压保留在海洋上.
海陆风属小范围短周期的大气运动, 海陆风属小范围短周期的大气运动,不属于季风
2,分布: 分布:
典型地区——东亚和南亚 东亚和南亚 典型地区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
阅读教材
比
风向有何不同? 风向有何不同?
想
形成原因? 形成原因?
冬 季
赤
道
低
压
带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夏 季
赤
道
低
压
带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东南信风
�
世界气候分布图.swf
返回
大气环流是气候形成的一个 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因素. 而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 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 分布,地形, 响的结果. 响的结果.
习题 1.冬季和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的风向 冬季和夏季我国东部沿海大部分地区的风向 分别是 分别是:( D ) A 东北风和东南风 C 西北风和西南风 B 东北风和西南风 D 西北风和东南风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contents
目录
• 海陆分布对温度的影响 • 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 海陆分布对风的影响 • 海陆分布对气候类型的影响
01 海陆分布对温度的影响
海洋与陆地温度差异
海洋温度变化范围较小
由于海洋的热容量较大,海洋温度的 变化范围相对较小,而陆地温度的变 化则较为剧烈。
夏季海洋温度较低
全球变暖导致极地冰盖融化,海陆分布发生变化。
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全球变暖导致海水温度升高,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冬季海洋温度较高
在冬季,由于海水的热容量较大,海 洋表面温度通常高于陆地表面温度。
在夏季,由于海水的热容量较大,海 洋表面温度通常低于陆地表面温度。
海洋对温度的调节作用
减缓温度变化
海洋对温度变化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减缓温度的波动上,使得 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相对较小。
维持气温稳定
海洋通过吸收和释放热量,维持着地球表面的气温稳定,对全球气 候变化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温度差异
海洋性气候通常温度较为稳定,而大陆性气候则 温差较大。
降水差异
海洋性气候降水较多,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
3
风向差异
在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盛行西北 风。
气候类型变化对海陆分布的影响
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
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受到威胁。
气候变化导致的陆地分布变化
03 海陆分布对风的影响
海洋与陆地风向差异
海洋上空的风向受温度和湿度差异影响,通常呈旋转方向,而陆地上的风向则更容 易受到地形和地表温度的影响,呈现特定的方向。
中国近海区域海洋学:第三章 海区气候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登陆频率的时间变化 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热带风暴平均每年 登陆我国的有7.8个,菲律宾5.4个,日 本4.3个
季节变化:1-4月无,7-9月最多,峰值 在8月
年际变化:1952、1961、1967、1971、 1974年最多15个;1998年最少3个
1822山竹:910hPa,65m/s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源地的空间分布
源地:3 °-37°N; 10 °-20°N最多 菲律宾群岛以东和琉球近海 马里亚纳群岛附近 马绍尔群岛附近 南海中北部(土台风)
热带气旋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安比 温比亚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发生频率的时间变化
低值-粤东近岸: 400 MJ·m-2·月-1
南海中南部:700-750 MJ·m-2·月-1 高值-菲律宾西侧: >750 MJ·m-2·月-1
第二节 中国近海气候形成的主要因子
太阳辐射:夏季
南北差异小,斑块状 渤海:600-650 MJ·m-2·月-1 黄海:530-550 MJ·m-2·月-1 东海、南海北部:650-680 MJ·m-2·月-1 南海中南部:560-600 MJ·m-2·月-1
气候要素 气温 气压 ✓风(大风天数) 云 ✓降水(暴雨日数) 海雾 能见度
水文要素 温 盐 密 ✓浪(最大波高,最大
周期,灾害性海浪) ✓潮(风暴潮) 流
第三节 影响中国近海气候的主要天气系统
热带气旋:影响
中心最大风速平面分布 渤海 25-30m/s 黄海 25-40m/s 东海 40-85m/s 南海北部 50-70m/s 北部湾 35-45m/s 吕宋海峡 80m/s 南海中部 55-70m/s 南海南部 40-65m/s 最大在菲律宾以西和台湾以 西90-100m/s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详细)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详细)一、气候形成因子(一)、气温影响因素1、纬度:纬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纬度越高气温越低。
2、下垫面:包括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地形、洋流等(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陆地高于海洋,冬季气温海洋高于陆地。
(2)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阴坡气温偏低,阳坡气温偏高。
(3)洋流:暖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高;寒流经过的海区,气温偏低。
(二)降水影响因素1、纬度——大气环流:低压带为多雨带,高压带为少雨带;大陆的迎风一侧降水多,背风一侧降水少;夏季风降水多,冬季风降水少。
2、距海的远近:绝大部分水汽都来自海洋,所以距海越远,降水越少,越近降水越多。
3、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暖流经过的沿海地区降水偏多,寒流经过的降水偏少。
(三)、气候形成主要因素1、纬度2、海陆分布3、地形4、洋流(1)太阳辐射:地区气候差异和气候季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影响气候的最根本因素,它决定了全球气候从低纬向高纬由热带向亚热带、温带、寒带过渡的总体分布特征;(2)大气环流:是影响气候的最重要因素,一方面大气环流在海陆间、高低纬间进行热量和水分的输送、交换,对全球降水分布产生最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重要的气候现象,大气环流使同一气候带内由于降水差异而形成不同的气候(如亚热带的季风气候与地中海气候、温带的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和季风气候);(3)下垫面(地面状况):使各地气候进一步复杂化.因为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不同的下垫面直接影响大气的水热状况.如:海洋与陆地: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度变化小、变化慢.地形:山地比附近平原温度低,温度变化小。
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4)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CO2等增多,温度升高)改变地表物理特性和生物特性(兴修水库、植树造林影响气候)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其季节移动(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决定降水量)季风环流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比夏季温度陆海陆海同纬度海洋比陆地冬季气温高形成气候的四个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影响着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与降水,气温与降水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世界纷繁复杂的气候类高,冬季低,内陆降水少因素夏季低,近海一般降水多型.二、完成表“气候特点、成因、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背类型分布规律分布地区暖流:气温较高,降水较多主要特点形成原因植被农业生产地形洋流因素因素热带雨林风坡降水少,迎风坡降水多寒流: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终年赤道低热带南北纬10°之间亚马孙平原、刚果盆终年高温多雨,2000mm水稻种植、热带经纬度是影响气候的基本因素纬度(纬度决定热量)因素雨林气候草原归线气候大陆内部和西岸下700-1000mm地、马来群岛以上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带控制济作物,全年可耕作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以小麦为主,湿播旱收绿洲农业、畜牧业热带南北纬10-南北回非洲、南美洲、大洋洲终年高温,干湿两季,赤道低压带热带草原南北回归线-南北北非、阿拉伯半岛、澳终年高温少雨,250mm以副高或信风热带沙漠热带纬30°大陆内部和大利亚、墨西哥等沙漠西岸气候热带北纬10°到北回归印度半岛、中南半岛、终年高温,分为雨旱两季风环流控热带季雨林季风线之间的大陆东岸海南岛、吕宋岛等气候季,1500-2000mm之间制水稻、茶叶、甘蔗、小麦,湿播旱收亚洲东部、澳大利亚、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季风环流控亚热带常绿水田为主,水稻、亚热南北纬制阔叶林甘蔗、柑橘、茶叶带季25°--35°大陆东南北美洲东南部均有少雨,800-1500mm分布风气岸候地中南北纬30-40°大地中海沿岸,除南极洲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夏:副高控制亚热带常绿灌溉农业,水果蔬海气陆西岸候外各大洲皆有分布多雨,300-1000mm冬:中纬西硬叶林风控制菜,小麦、玉米、葡萄、柑橘、无花果等温带季风35-55°N大陆东岸亚洲东北部沿海气候旱地为主,小麦、玉米、谷子、苹果、梨、甜菜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季风环流控温带落叶阔干燥,400-800mm制叶林温带40-70°N,S温带大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内夏季高温,冬季严寒,常深居内陆,终温带草原、温畜牧业为主,灌溉大陆陆内部(包括亚寒部性气带大陆性气候)候澳大利亚南终年温和多雨,降水季节终年受中纬温带落叶阔畜牧业为主温带南北纬40-60°大欧洲西部、海洋陆西岸性气候苔原70-80°N大陆气候80-90°N大陆冰原气候高大的高原山地地青藏高原、帕米尔高气候垂直分异明显区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山脉海气候6、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热带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苔原气候2、“只分布在大陆东岸”,西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3、“只分布在大陆西岸”,东岸没有的气候类型有三种: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4、气候类型分布最多的大洲:北美洲,亚洲(11种)5、除了南极洲外,在各大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地中)地中海气候(受西风带和副高交替控制)三、读“气候分布模式图”,将气候类型填在下图相应位置四、世界各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一)、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1、亚洲气候的特点是: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控制)冰原气候(常年受极地高压控制)7、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沙漠气候(受信风带控制)温带海洋气候(常年受西风带控制)8、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有:热带草原气候(湿季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干季受信风带控制气温和干湿度岁海拔增高而变化畜牧业、立体农业为主大陆0℃以下;降水稀少。
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影响1、试分析海陆分布与地形对甲乙两地气候形成的影响?简述该区域第四纪主要外力作用及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甲地:温带海洋性气候,降水丰富,季节分配均匀,气温年较差小。
乙地: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相对少,集中在夏季,年较差较大。
(2)冰川作用、流水作用。
西部海岸曲折,多峡湾;湖泊广布,东部形成冰湖群。
2、海陆分布特点及其对气候有什么影响?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地球上的海洋相连在一起,形成统一的世界大洋。
根据海陆分布的形势,可将世界海洋分为四部分: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
它们之间没有什么天然的界线,通常以水下的海岭或某条经线为分界线。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海陆分布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海陆分布的特点世界海陆分布形势大致有以下特点:一、陆地大多分布于北半球,这里陆地占北半球总面积的2/5,并在中、高纬度地带几乎连成一片。
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占1/5,而且在南纬56°~65°地带几乎全部都是海洋。
二、除了南极的陆地外,所有大陆在南北的分布都较为均衡:北美大陆和南美大陆、欧洲大陆和非洲大陆、亚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每对大陆之间都是地壳破裂地带,并形成较深的“陆间海”,这里岛屿众多,最容易爆发火山和地震。
三、一般情况下,大陆的轮廓都是北边宽南边窄,形状就像一个倒三角。
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和北美大陆就是典型的代表;澳大利亚大陆也具有北部较宽的特点。
南极大陆却不具备这种特点。
四、较大的岛屿和弧形的列岛大多分布在大陆东岸。
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东岸都有向东部凸出的岛弧,岛弧的边缘是一系列深海沟。
大陆西岸的岛屿则不像大陆东岸的岛屿成弧形排列,大岛屿也很少见,只有不列颠群岛是个例外。
五、大西洋东西两岸的轮廓十分相似,海岸线凹凸轮廓彼此几乎吻合,仿佛是很多年前从一块大陆分离出来的。
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海陆分布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形成了两种差别巨大的气候,分别是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
新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课件第五章第三节第2课时 海陆分布与气候 地形地势与气候 人类活动与气候
A
➢ 山麓B处与山顶A处的相对高度为5000米。
如果B处的气温为20℃,那么A处的气温大
约是多少?
A处比B处高5000米, 则A处气温比B处气温低
5000米÷100米×0.6℃=30℃,
B处气温为20℃, 则A处气温为20℃-30℃=-10℃。
B
➢ 有时一座山高度相同的山坡上也会出现气温的 差异,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
➢ 两句写出不同地区的独特景象,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 为什么同样的阳光照射,在水中与陆地上的温度 不同呢?
➢ 思考:相似的情况发生在海陆之间,同纬度 冬季和夏季海陆温度各有何差异?
夏季,陆地升温快,陆温
>
海温
冬季,陆地降温快,海温
>
陆温
受热慢 受热快
散热慢 散热快
海陆分布对温度变化的影响
我的发现: 同__纬__度__陆__地__距__海__越__远__,__夏__季____ 气__温__越__高__;__冬__季__气__温__越__低__;____ 年__温__差__越__大______
我的分析: 距__海__近__,__气__温__升__降__慢__,__温__差__小__; 距__海__远__,__气__温__升__降__快__,__温__差__大__
1月,越往内陆,气温越低 7月,越往内陆,气温越高
欧洲同纬度地带5个城市的气温
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
同纬度陆地, 距海近,降水多;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使得山 的西侧迎风坡降水多,东侧背风坡降水少。
相反,如果没有这座山的阻挡,景观绝对不会造成如此 大的差异。
迎风坡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课件 (共54张PPT)
220N 1750W
低纬 北半球 西半球 热带
有 无
无 有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讨论:
夏季,吐鲁番与秦皇岛比较,哪里气温 高?哪里气温低? 冬季,吐鲁番与秦皇岛比较,哪里气温 高?哪里气温低?
为什么?
总 结
纬度相同的地方, 在夏季,海洋上气温低些, 陆地上气温高些。 在冬季,陆地上气温低些, 海洋上气温高些。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昼夜交替 现象,影响 地球自转对气候的影响:产生_________ 一个地方太阳辐射的强度,导致天气的变化。
1、地球的自转
昼夜交替
日温差
黑夜
白昼
面对赤道看地球自转方向
赤道00
面对北极看地 球自转方向
面对南极看地 球自转方向
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 2、地球自转的周期是 一天(24小时) ; 3、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呈 逆时针 方向; 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成 顺时针 方向; 4、地球自转产生 昼夜交替 现象。
地球的五带
1、根据 太阳热量 在地球上的分布状况,把地球表面分为 五带: 热带 、 北温带 、 南温带 、 北寒带、南寒带; 2、热带和温带的分界是 南北回归线 ; 温带和寒带的分界是 南北极圈 ; 3、热带有 太阳直射 现象;寒带有 极昼极夜 现象。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公转
地球绕太阳的运动 太阳 自西向东
已知A地(山顶)与B地(山麓)的 垂直高差是5000米,B地的气温为20º C, 请问?A地的气温应该是多少摄氏度?
气候现象
天津的年降水量 比乌鲁木齐多 青藏高原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 的地方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充沛, 而东侧降水稀少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 陆终年冰雪覆盖
气象学与气候学_第四章
第四章 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
主要内容
4.1 海陆分布与气候 4.2 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 4.3 地形与气候 4.4 冰雪覆盖与气候 4.5 局地地面特性与气候
6
第四章 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
4.1 海陆分布与气候
海陆间通过热力和动力作用影响大气,改变大气 中的水、热状况,影响环流的性质、强弱,形成海陆 间的气候差异。
北半球:冬季(1月)大陆温度低于海洋;夏季(7月), 大陆温度高于海洋,转变月份分别在5月和10月。如1月从海面
23
第四章 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
到对流层上层的气温,亚非大陆比太平洋低;7月相反,大陆 气温比海洋高。
3. 海陆温差因纬度和季节而异
冬季,45°N以北海陆气温差比以南大,最大差值出现在 50°N附近;夏季,45°N以南海陆温差比以北大,最大差值出 现在25°N附近。由于海陆温度时空分布不均匀,从而产生气压 梯度,形成周期性季风和海陆风,影响天气和气候。(课本 P152图4.40)
中高纬度东部>西部
深水层(1500m)以下垂直变化很小
全球海平均水海温温(度17.4变℃)化><海同洋增纬暖度期,的海水大把气热量和传大入深陆层
气温(14.3℃)
海洋减温期,深层热量上传
10
第四章 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
太
大
平
西
洋
洋
11
第四章 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
海水垂直溫度
0
10
20
200m
800m
• 洋流对东西两岸的气温差异有明显影响:暖流对沿岸增 温,而寒流对沿岸降温。
21
第四章 气候形成的下垫面因素
4.1.2 海陆分布与气候
➢ 海陆分布与气温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不同,使其增温和冷却存在很大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四章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 湘教版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点解析1.地球的形状与气候(1)太阳高度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一天中,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不同,最大值为90°,即太阳直射。
(2)太阳辐射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高度变小,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谈重点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原因受地球形状的影响,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气温也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释疑点气温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一地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就越强,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就越多,气温就会越高。
析规律纬度、太阳高度、获得的太阳光热与气温的关系【例1】)A.地球形状B.地球运动C.地表起伏D.海陆分布解析:由于地球的球状特征,纬度不同,获得的太阳光热多少不同。
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大,获得的太阳光热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光热少,气温低。
答案:A2.地球的运动与气候地球有两种重要的运动方式:自转和公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每时每刻都在改变着一个地方的太阳辐射强度。
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释疑点昼夜更替的原因由于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任何时候,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朝向太阳的一半是白昼,背向太阳的一半是黑夜,这样地球上就有了昼夜之分。
随着地球不停地自转,地球上有了昼夜更替的现象。
(2)地球的公转①地球公转特征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
谈重点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地球公转特征,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在南、北极圈内,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
②四季更替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
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_《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梯级评价(第2课时)(教师版)
二海陆分布与气候地形地势与气候人类活动与气候海陆分布与气候1.海陆分布对气温的影响(同纬度地区):2.海陆分布对降水的影响:近海迎风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和近海背风、无风地区降水少。
【知识回顾】受海陆分布的影响,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
地形地势与气候1.地形对气候的影响:(1)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2)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2.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气温随着地势的增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质疑判断】1.内陆地区降水少,沿海地区一定降水多。
(×)2.月平均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出现的月份,海洋比陆地晚一个月。
(√)3.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增加,地球气温也随之升高。
(√)【图示导学】地形雨人类活动与气候1.人类活动对气候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1)有利影响: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
(2)不利影响:①任意砍伐森林,导致当地气候恶化。
②城市出现热岛效应。
③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全球变暖。
④排放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等。
2.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
【图示导学】温室效应示意图探究主题海陆分布和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材料一放置在露天的两个玻璃容器,分别盛入等体积的沙子和水(如下图)。
认真观察早上、中午、傍晚,沙子和水的温度值变化。
材料二中国的四大避暑胜地,指的是:河北省秦皇岛市的北戴河,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浙江省湖州市的莫干山,河南省信阳市的鸡公山。
材料三我国内蒙古地区自东向西离太平洋渐远,海洋影响逐渐减弱,年降水量逐渐减少,进而影响植被,由东向西依次为1——山地森林及草原区、2——平原、草原、荒漠交错区、3——荒漠戈壁区。
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数据我国四大避暑胜地的位置、地形内蒙古地区自东向西植被的变化1.结合沙子和水的吸热、散热实验,推测陆地与海洋气温日变化的大小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 海陆分布与周期性风
1 季风及其分类 monsoon”, 季风的英文名称是 “monsoon ,源自阿拉 mausem”,意为季节。 伯语 “mausem ,意为季节。 以一年为周期, 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向随 季节而有显著改变, 季节而有显著改变,且气候特征明显不同的现 称为季风。 象,称为季风。 季风是由于海洋与大陆之间的热力差异而形成 的大范围热力环流。 的大范围热力环流。 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 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形成夏季风; 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 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形成冬季风。
• 南亚为热带季风区,干湿季节转 换明显; • 东亚季风区:南海-西太平洋一带 为热带季风区(冬季东北风,夏季 非洲季风区 西南风。 东亚大陆-日本一带为副热带季风区, 冬季30以备盛行西北季风,以南东 北季风,夏季西南季风或东南季风。 澳洲季风区 亚洲季风区
季风区分布以大陆东岸和低纬度地 区最为明显,大陆西岸和高纬度地 区最为明显, 区不明显? 区不明显?
• 高空季风: 高空季风: 补偿低空海陆季风引起的质量的流入和 流出而在 高空所发生的风向随季节变化 现象。 现象。 • 高原季风: 高原季风: 高原同它四周自由大气间冬、 高原同它四周自由大气间冬、夏产生的 热力环流所引起的盛行风向。 热力环流所引起的盛行风向。
世界季风区
分布:约在 30°W — 170°E,20°S — 35°N的 30° 170° 20° 35° 分布: 范围, 其中以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最显著。 范围, 其中以东亚和南亚的季风最显著。东亚季 范围广、强度大,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风范围广、强度大,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南亚季风 印度季风),夏季风强于东季风。 ),夏季风强于东季风 (印度季风),夏季风强于东季风。
东亚季风: 东亚季风: • 东亚季风主要有与海陆的热力差异而引起 的亚洲东部的季风。 的亚洲东部的季风。 • 影响区域范围: 影响区域范围: 中国、日本、朝鲜、 中国、日本、朝鲜、苏联 远东地区和北太 平洋西部沿海岛屿的气候有巨大影响。 平洋西部沿海岛屿的气候有巨大影响。 位于日本海以南的海上— 冬季风的南界 :位于日本海以南的海上— 菲律宾群岛中部和马来西亚半岛一线。 菲律宾群岛中部和马来西亚半岛一线。 夏季风的北界:在大兴安岭、阴山、 夏季风的北界:在大兴安岭、阴山、贺兰 山至青藏高原南侧和东侧一线。 山至青藏高原南侧和东侧一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季风特点: 季风特点: 冬季风影响下,多晴朗、干燥的天气; 冬季风影响下,多晴朗、干燥的天气; 夏季风影响下,天气潮湿、多雨, 夏季风影响下,天气潮湿、多雨,在沿海 和山的迎风面雨量丰富, 和山的迎风面雨量丰富,而广大的内陆地 区天气多干燥、少云。 区天气多干燥、少云。 大气环流逐年变化的强弱, 大气环流逐年变化的强弱,东亚季风的南 北界线变化很大。 北界线变化很大。
三、 海陆分布与周期性风 季风定义: 季风定义: • 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120o; 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120 • 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 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 • 至少在1月与7月中有一个月的平均和成 至少在1月与7 风超过3m/s; 风超过3m/s; • 在5o经纬度矩形内, 这两个月中每个月气 经纬度矩形内, 璇与反气旋的交替出现至少每两年一次。 璇与反气旋的交替出现至少每两年一次。 Webster(1987): 冬、夏风向季节性翻转和 湿期的季节性交替出现。 干、湿期的季节性交替出现。
3、饱和水汽压: 饱和水汽压: 指一定体积空气在一定温度条件下所能容 纳的最大水汽量所具有的压力。 纳的最大水汽量所具有的压力。 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降低 而减小。 而减小。 相对湿度: 4、相对湿度: 指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 汽压之比的百分数, 表示, 汽压之比的百分数,用 f表示,即: f = e /E ×100% 100% —相对湿度大小直接反映空气距离饱和 的程度, 不变时, 的程度,当 e 不变时,气温升高饱和水汽 压增大,相对湿度减小。 压增大,相对湿度减小。
• 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特征: 年降水量的地理分布特征: • 热带大陆— 热带大陆 赤道两侧是降雨最多的地区, 赤道两侧是降雨最多的地区,10002000mm/y 东风带里大陆东岸的降水比西岸降 东风带里大陆东岸的降水比西岸降 大陆东岸 水多;西岸及其附近洋面上, 水多;西岸及其附近洋面上,来自于大陆大陆 流的影响, 信风气 流的影响, 气候干燥少雨。 • 中纬度地区 中纬度地区— 大陆西岸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气流的 影 大陆西岸降水 500-1000mm/y)比东岸多; 降水( 响,大陆西岸降水(500-1000mm/y)比东岸多; 250-5000mm/y)。受季风环流的控制, 东 岸(250-5000mm/y)。受季风环流的控制, 降水具有明显的年变化特征. 降水具有明显的年变化特征.
2 亚洲季风的主要成员 南亚(印度)季风、东亚季风季风 季风: 南亚(印度)季风、东亚季风季风: 南亚(印度)季风: 南亚(印度)季风: • 主要是行星风系的季节变动出现的亚洲南部的 季风现象。 季风现象。 • 以西南季风形式影响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中 以西南季风形式影响亚洲南部的印度半岛, 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北部和我国西南地区。 南半岛、菲律宾群岛北部和我国西南地区。 • 其中南亚季风分为两支: 其中南亚季风分为两支: 一支由阿拉伯海吹向印度半岛 西南风; 由阿拉伯海吹向印度半岛, 一支由阿拉伯海吹向印度半岛,西南风; 一支由孟加拉湾吹向中南半岛沿阿拉干山脉 一支由孟加拉湾吹向中南半岛沿阿拉干山脉 折向西北方向, 折向西北方向,西南风变为东南风 。
海水混合过程的三种方式: 海水混合过程的三种方式:
分子混合、 涡动混合、 分子混合、 涡动混合、 对流混合
海陆表面的粗糙度不同
二、海陆分布的温度效应 1 纬圈平均温度的经向分布 • 大气温度在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向上的 分布都是不均匀的。 分布都是不均匀的。 受纬度、海陆分布、地形起伏、 受纬度、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大气 环流、洋流等因素影响。 环流、洋流等因素影响。 • 热赤道:各纬圈平均温度达到最高点的 热赤道: 联线,是一条环绕全球不规则的曲线, 联线,是一条环绕全球不规则的曲线, 且位于北半球。 且位于北半球。
第五章
海陆分布与气候
一、海陆物理特性的差异 二、海陆分布的温度效应 三、海陆分布与大气水分 四、海陆分布与周期性风 五、海陆间水分平衡和水分循环
一 、海陆物理特性的差异 海面与陆面辐射性质不同: 海面与陆面辐射性质不同: 水对入射辐射具有较弱的反射、较强的 水对入射辐射具有较弱的反射、 吸收和一定的透射能力。 吸收和一定的透射能力。 海陆热容量的差别: 海陆热容量的差别: 海洋的热容量大 水体中存在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水体中存在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季风分类 海陆季风: 海陆季风: 海陆间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风。 海陆间随季节变化而产生的风。 行星季风: 行星季风 行星风系在一年中随太阳直射点变化而有 显著的南北移动, 显著的南北移动,在两个行星风系交接地 区发生风向的季节性改变的现象。 区发生风向的季节性改变的现象。又称赤 道季风或热带季风。 道季风或热带季风。
降水的空间分布
1、赤道多雨带:赤道及其两侧,是全球降水最 赤道多雨带:赤道及其两侧, 多的地带, 多的地带,年降水量约 2000 —— 3000 mm ; 2、副热带少雨带:南北纬 15°— 35 °地带, 15° 地带, 副热带少雨带: 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和信风影响, 受副热带高压的下沉气流和信风影响, 干旱少 以下, 雨,年平均降水量 500 mm 以下,此带的大陆 mm, 西岸和内部更不到 200 mm,但大陆东南部受季 地形影响,可形成多雨中心; 风、地形影响,可形成多雨中心; 3、中纬度多雨带: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大陆 中纬度多雨带:大陆西岸受西风控制, 东岸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东岸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500 — 1000mm ; 4、高纬度少雨带:气温低,蒸发弱,大气含水 高纬度少雨带:气温低,蒸发弱, 汽少, 汽少,一般年降水量不到 300 mm 。北极区的年 度降水大于南极大陆。 度降水大于南极大陆。
降水的空间分布
(四)海陆分布的降水效应 1 临近海洋的大陆产生降水的条件: 临近海洋的大陆产生降水的条件: • 临近大陆的海域温度大于陆面: 临近大陆的海域温度大于陆面: 陆面上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 陆面上空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
• 大气环流能够产生由海洋流向大陆的水汽 输送: 输送: 与风向有关; 与风向有关; • 有利于气流抬升至凝结高度的大气垂直层 结状况:与大气层结状况有关。 结状况:与大气层结状况有关。
(三)云量、降水经向分布 云量、 • 云量 —云量的多少与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 云量的多少与纬度、 云量的多少与纬度 海陆分布、 因素有关。 因素有关。 晴天: 多云: 阴天: 晴天:0~4; 多云:5 ~ 8;阴天:9~10 。 • 云量带: 云量带: 赤道多云带:上升气流,热对流, 赤道多云带:上升气流,热对流,云量 6; 30° 纬度 20 ° ~ 30° 少云带:下沉气流, 少云带:下沉气流,云量 4 ; 中高纬多云带:气团、锋面频繁活动, 中高纬多云带:气团、锋面频繁活动, 云量 6 ~7 。
(二) 湿度经向分布 湿度经向分布 相对湿度 f 的空间分布特征取决于 纬度和海陆分布状况。 纬度和海陆分布状况。 赤道地带终年高温多雨, 赤道地带终年高温多雨,而高纬度地带则全 年低温,所以相对湿度都较高≥80%。 %。副热带 年低温,所以相对湿度都较高≥80%。副热带 区域,相对湿度较低, 50%。 区域,相对湿度较低,约50%。 通常,相对湿度陆地小,海洋大。在大陆, 通常,相对湿度陆地小,海洋大。在大陆, 距离海洋越近,相对湿度越大;距离海洋越远, 距离海洋越近,相对湿度越大;距离海洋越远, 相对湿度越小。 相对湿度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