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ppt课件

合集下载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件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件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①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国与希腊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 流对两国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积极推进两国文化的 交流,能够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两位分别代表不同文化的圣哲,跨越 千年进行着思想的交流、灵魂的对话,不仅表现了中希两国文明互鉴、 共同发展的理念,也体现出人类命运的休戚与共。
【答案】A ①:非洲8国与中国神十四进行对话活动,有利于展现中国的 科技文化,促进中非文化的交流,①符合题意。②:对话活动有利于培育 青少年崇尚科学的热情,学习航天科技知识,②符合题意。③:这次活动 与激发非洲青少年的爱国热情没有直接关系,③不符合题意。④:这次活 动目的是传播科学知识,促进文化交流,而不是展示综合国力,④排除。
郑和: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首次航行始于永乐三 年(1405年),末次航行结束于宣德八年(1433年),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 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即明代所谓“西洋”),故名。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是第一个游历中国及亚洲各国的意大利旅行 家。他依据在中国十七年的见闻,讲述了令西方世界震惊的一个美丽 的神话。这部游记有“世界一大奇书”之称,是人类史上西方人感知 东方的第一部著作,它向整个欧洲打开了神秘的东方之门。《马 可·波罗游记》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 也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事实已经证实,《马可·波 罗游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积极的作用是不可抹杀的。 《马可·波罗游记》打开了欧洲的地理和心灵视野,掀起了一股东方 热、中国流,激发了欧洲人此后几个世纪的东方情结。
鉴真:当时,日本佛教戒律不完备,僧人不能按照律仪受戒。733年
(日本天平五年),僧人荣睿、普照随遣唐使入唐,邀请高僧去传授 戒律。访求十年,决定邀请鉴真。742年(唐天宝元年)鉴真不顾弟 子们劝阻,毅然应请,决心东渡。由于地方官阻挠和海上风涛险恶, 先后四次都未能成行。第五次漂流到海南岛,荣病死,鉴真双目失明, 751年(唐天宝十载)又回到扬州。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2.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1)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对不 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 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是 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3.文化创新与文化发展的关系: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文化创新是个过 程,是个概念,创新文化是这个过程的产物,没有文化创新就没有创新文化,就 没有文化的发展,文化的创新很重要,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
谱体系”独创的西方现代舞与中国太极完美结合的舞蹈语汇,展现了当代社会 中我们每个个体所面临的生存压力与现实矛盾,以及个体和外界相处中所经历
的认知错位、意识混淆、困顿反思,最终走向融和的一个心理历程。该舞剧使 得东西方文化在激烈碰撞中走向大融合,对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最高境 界进行了题: (1)通过艺术节展现中意文化的美丽说明了什么?(科学精神) (2)小组讨论:文化交融是否与文化多样性相违背?(科学精神)
第2课时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课标要求
1.描述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表现; 2.阐明文化只有在交流互鉴中才能融合 发展。
课前自主学习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任务驱动:2020第二十四届中国烘焙展览会于2020年5月20-22日在广州广交会 琶洲展馆A区展馆举办。中国烘焙展览会已成为国内烘焙业同仁捕捉行业投资 机遇,进行烘焙技术与文化交流,从而促进文化发展的最广阔平台。那么文化 交流与文化发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近年来,在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指引下,两国互办文化年、国家年、
语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等大型项目,文化交流活动蓬勃开展,数量

文理交融必由之路

文理交融必由之路

水墨画呢!”再如,吴先生在全书几个地 方都强调了“开发右脑”。关于这个问题, 吴先生在本书中有极长极细致的论述, 我不能全部引用。核心问题是:根据科学 家的研究,左脑是“理性脑”,右脑是“感 情脑”。也有人称左脑为“自身脑”,右脑 为“祖先脑”。吴先生认为,建国后的“应 试教育”,一边倒地开发左脑,其结果是, 学习者缺少创意,缺乏整体意识,偏执于 个人的成败得失。目前提倡素质教育,应 着重开发右脑,这样就能提高艺术鉴赏 力,提高创新欲望,容易激发灵感,令人 心平气和,生活平静、协调。此外,吴先 生还有很多精彩的意见,限于篇幅,不能 一一叙述了。
是,我是搞语言的,物理只有高中水平, 然是因为他从中得到快乐;他
吴冠中教授、李
电子则一窍不通。我读这一本融合文理 从中得到快乐是因学家都追求
政道教授、杨振
的书,真是苦乐参半。读到讲物理学的部 美的感受,是根源于自然各部
宁教授等等。但
分,若读天书,不知所云,味同嚼蜡,苦 分和谐秩序、纯理智能够把握
是我认为,对科
2009 年第 9 期 科学中国人 27
吴全德先生还引用了一些著名的科 之,一句话:科学与艺术之间有密切的关
能得到赞同,这也是知己的一种表现形 学家和哲学家的话。爱因斯坦说:“真正 系或者联系,这一点是无可怀疑的了。
式,我焉能不大喜呢?
投身于科学事业的人是对自然和谐与美
当的追求。”庞加莱雷写道,科学家研究自 有人注意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的,比如
成我的看法,并且送给了我他的新著— 德先生在书中几个地方讲到的那样,科 概括性。
—《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一一纳米科技与 学与艺术如乌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就
吴全德先生在这本书中还引用了大
人类文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是不“全”。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ppt课件分析

中职语文职业模块《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ppt课件分析
● 科技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 ★ 科研驱动 — 好奇心、责任心、功利心
★ 科学精神 — 探索精神、怀疑精神、批判精神、 实证精神、独立精神、源理精神 …… ★ 能力锻炼 — 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 归纳能力、表达能力、合作能力…… 先天禀赋、客观机遇、社会环境、后天培养
18
—— 决定作用
● 科学技术的进步经常以思想解放为先导
科学技术哲学 人口经济学 各种专门心理学 科技法学 资源经济学 教育技术学 环境经济学
● 人文社会科学中反映科学技术题材的很多 科技成果作为人文学者创作的工具和器械
14
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
20世纪上半叶:“生物-医学模式” 20世纪下半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 贯穿其中的是人文精神,对人的关怀
亚里士多德 阿几米德 哥白尼 达芬奇
张衡 沈括 苏东坡 徐光启
诺贝尔:电化、化工、炸药、机械、生、医、文学 科学家→ 发明家 →企业家→ 慈善家 诺贝尔 诺贝尔奖 诺奖情结
4
精通一门,兼通它门;本业为主,旁及其它
● 社会敬重博学多才的人 ● 大学问家社会地位较高,衣食无虞,潜心钻研 ● 教育制度有保证
●学校培养学生惟恐通不过考试 社会用人关心能否胜任岗位工作 ●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的价值取向时有脱节 学生求职不易 社会求才困难
25
●同一班毕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发展大不一样 成功者很多必要的能力,现代教育提供不了 捕捉机遇能力 自我定位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 扬长避短能力 各种表达能力 人际合作能力 这些能力,对人的发展比考试分数更重要 ●从个人来说,能文理交融最好,如做不到, 因势利导,自我定位,“天生我才必有用” “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统编版政治】《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ppt1

【统编版政治】《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ppt1

议题1
议题2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4)文化交流是双向的,既包括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也包括外域 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文化交流的作用是双重的。在平等的基础上 交流,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繁荣;文化交流违背平等原 则,推行文化霸权则不利于文化的发展。
【特别提醒】把握文化交流的两个注意点
(1)文化交流不是文化霸权,也不是文化渗透,而是在平等的基础 上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促进共同发展。
(4)世界各国文明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互鉴、相互启迪。文明因
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5)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原则,摒
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
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
(6)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我们应该
议题1
议题2
知识脉络
随堂训练
提示:(1)开展中外文化交流活动,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和 世界文化的发展,与此同时外域文化也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 的发展和进步。
(2)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进行交流、借鉴与融合,必须遵循各民族文 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 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③能够促进中拉文化的融合,消除中拉文化之间的差异 ④表明中
华文化成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③中“消除”一词错误;中华文化并不是因为中拉文化交流才
成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④表述错误;①②正确。
答案:A
第八课 第二框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统编版(2019 )政治 必修4 课件(共 27张PPT)ppt 课件部 编版课 件统编 版课件 优秀课 件

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

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

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建议一采用自主阅读法、导读教学法* 教学过程建议:1.本文在思想内容上与本单元前一篇课文密切关联,所以可将两篇文章结合起来学习,更深地体会“科学人文,和而不同”,更切实地理解文理交融“是学术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也是个人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从而激励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及人文素养。

2.本文是季羡林先生读了吴全德的《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一书后写的读后感,文中大量引用了吴全德书中的语句,也转引了许多名家之言,既有原文的直接引用,也有大意的间接引用,并借这些引言来引发和阐释自己的观点。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理清这些引言的意义和作用,进而找到和理解作者的观点。

3.和前一篇课文一样,本文的教学也要深文浅教,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

要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用科学与艺术交融、文与理交融的实例来引导学生切实领会科技与人文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明白文理交融“是学术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也是个人发展前进的必由之路,从而激励学生自觉提高自身的科学及人文素养。

* 示例:一、课前准备(一)浏览课文。

(二)查阅有关季羡林、吴全德及文中涉及到的著名科学家、艺术家的资料,制作成资料卡片或PPT。

二、导入以学过的课文《科学是美丽的》及相关图片导入,引出《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一书,进而导入本课。

三、检查预习学生陈述或展示相关资料,老师补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加以评价,给予肯定。

四、学生自主阅读,筛选主要信息(一)吴全德《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中的主要观点和见解是什么?认为科学与艺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联系。

强调艺术中“美”与“妙”的区别。

强调了“开发右脑”。

提倡应着重开发右脑,这样就能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创新欲望,容易激发灵感,令人心平气和、生活平静与协调。

(二)季羡林对《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有何评价?“真是一部好书。

”“引人入胜,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启悟,发人深省。

它给科学与艺术架上了一座可靠的桥梁。

”“对科学与艺术交融问题讲得最全面、最彻底、最有系统的,还是吴全德教授的这一本书。

中职语文第一课课件

中职语文第一课课件

PPT学习交流
9
• 能了解散文、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的特点。
• 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感受教材中文学作品的思想 情感和艺术魅力,学会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就作品中 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讨论,说出自己的理解、体验或感 悟。
•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搜集、筛选和提取有用的信息。
• 诵读教材中的古代诗文,大体理解内容,背诵或默写 其中的名句、名段、名篇。
6《子夜》茅盾
7《家》 巴 金
8《雷雨》曹禺
9《围城》 钱钟书
10《谈美书简》朱光潜
11《哈姆莱特》莎士比亚
12《堂吉诃德》塞万提斯
13《歌德谈话录》 艾克曼 14《巴黎圣母院》雨果
15《欧也尼·葛朗台》巴尔扎克
中职语文第一课
语文学习: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PPT学习交流 为什么要学习语文? • 你有怎样的语文学习体验?学
到了什么?生活中用了多少? • 你对语文学习的期望
PPT学习交流
2
1、什么是语文?
• “‘语文’一名,始用于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 教科书编审委员会选用中小学课本之时。 前此小学称‘国语’,中学称‘国文’, 至是乃统而一之。彼时同人之意,以为口 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故合言之。”——叶圣陶
PPT学习交流
3
什么是语文
• “有人释为‘语言’‘文字’,有人释为 ‘语言’‘文学’,皆非立此名之原意。
• 第二种解释与原意为近,唯‘文’之含义 较‘文学’为广,缘书面之‘文’不尽属 于‘文学’也。课本中有文学作品,有非 文学之各体文章,可以证之。
• 第一种解释之‘文字’,如理解为成篇之 书面语,则亦与本意合矣。 ”
• 激发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增强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思想感情。

17.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

17.文理交融是必由之路
“真是一部好书。” “引人入胜,给人以无穷无尽的启悟,发人深省。 它给科学与艺术架上了一座可靠的桥梁。” “对科学与艺术交融问题讲得最全面、最彻底、 最有系统的,还是吴全德教授的这一本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科学与艺术的交融》中引用了哪些名人的 言论和看法?哪些是直接引用,哪些是间接 引用?书中引用这些言论有何作用?
引言的作用: 说明了科学与艺术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就 是不“全”,“科学与艺术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或者联系,这一点 是无可怀疑的”。
季羡林由《科学与艺术的交融》引发了 自己的什么观点?
科学与艺术的交融是一个事实,是无法否认的。
在21 世纪,文理交融是学术发展前进的必由 之路,这一点我是敢肯定的。
直接引用: 蔡元培先生《美术与科学的关系》:“科学虽 然与美术不同,在各种科学上,都有可以应用美学 眼光的地方。”
鲁迅:“皆所以致人性于全,不使偏倚,因 此见今日之文明者也。”
爱因斯坦:“真正投身于科学事业的人是对自然 和谐与美的追求。”
庞加莱雷:“科学家研究自然是因为他从中得到 快乐;他从中得到快乐是因为它美,是根源于自 然各部分和谐秩序、纯理智能够把握住的内在 美。” 德国数学家魏尔:“我的工作总是尽力把真和 美统一起来,但当我必须在两者中挑一个时, 我通常选择美。”
季羡林曾被授予2006年“感动中国” 人物。颁奖词中称:“智者永,仁者寿, 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 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 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 在东方。季羡林先生为人所敬仰,不仅 因为他的学识,还因为他的品格。
(三)、吴全德
• 电子物理学家、电子物理教育家。1947年毕 业于清华大学,任教于物理系,1952年转入北京大 学,任教至今。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他长期从事光电发射材料、埋藏有金属超微粒子 (纳米粒)的薄膜、薄膜的成核生长机理等研究, 是我国光电阴极理论研究的开拓者,在国际上最 先解开银氧铯光电阴极发射机理之谜。提出金属 超微粒—半导体薄膜光电子发射模型和固体基质 中超微粒子的成核、生长理论,国际同行称之为 吴氏理论。对光电子发射和超微粒—固态基质薄 膜物理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理交融 多元并举模板.pptx

文理交融 多元并举模板.pptx
● 解决这些问题要靠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共同努力
● 杨叔子:“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 进技术,一打就垮;如果没有优秀文化传统,没 有民族人文精神,就不打自垮”。 2019人-8-16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感谢:你的鸟欣赏之双翼,车之两轮。8
一、3、文理交融是未来社会进步的必需
●小科学时代→大科学时代
法和党;法和权;法和警;法和钱
●改革开放以来,逐渐缩短依法治国的距离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廉洁亲民
2019-8-16
感谢你的欣赏
26
以法治国 Rule by the law 依法治国 Rule of the law
法:对公民的最低要求— 铁律。违法,定罪 德:对公民的高层要求— 无限。缺德,教育
2019-8天-16 才早达,大器晚感成谢你。的欣“赏 好花不常开”
32
●文理交融的程度也不会一样 纯文、文主理辅、文理兼通、理主文辅、纯理
●文科中,长于政治的未必长于经济 长于经济的未必长于文学
●理科中,理、工、农、医,互不串行
●医科中,内、外、妇、儿,各不相同 甚至擅长看眼底病的医生不定会看眼皮病
● 历史学、文学、艺术中反映科学技术题材
● 科技成果作为创作的工具和器械
2019-8-16
感谢你的欣赏
16
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
20世纪上半叶:“生物-医学模式” 20世纪下半叶:“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
★贯穿其中的是人文精神,对人的关心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2019-8-16
也没有出现在对领袖人物的个人崇拜年代
2019-8-16
感谢你的欣赏
21
● 国家要发展科学,不能没有民主 现代科学总是和民主政治同步发展的 只要科学,不要民主,没有成功的先例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课件(统编版必修4)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高二政治《哲学与文化》课件(统编版必修4)

3、如何进行文化交流
(1)原则: 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 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2)态度: 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明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特别注意: 1.文化交流并不意味着各民族文化走向融合,化多样性为单一性。 2.文化交流≠文化输出、文化渗透、文化霸权。 3.文化交流对民族文化发展有利也有弊,不能认为“文化无国界,可以任意交流与 借鉴”。 4.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主导或引领世界文化。
2、文化交流的背景与要求(原则、态度)? 中
3、文化融合的原因、意义?

4、文化融合的要求?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 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丝绸之 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 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亚麻、 香料、葡萄、石榴等。沿着古丝绸之路, 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 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技术也由此传向 世界。更为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 带来了观念创新。
合作探究一 历史上张骞通西域、郑和下西洋都曾产生重大意义,结合 教材和所学知识,概括总结文化交流的意义。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1、文化交流的含义、前提、重要途径
①含义: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 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
②重要途径: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 ③前提:文化具有民族性和多样性。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学习目标
1.政治认同:认同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2.科学精神:科学把握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意义,认识到文化不仅是民族的, 也是世界的。 3.公共参与: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树立国际眼光,促进国家间文化交流与 文化交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教学PPT课件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教学PPT课件
紫千红、生机盎然。 世界文化。
请结合沈绣这一典型事例,谈谈文化交融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1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2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苏 绣,千百年来以巧夺天工的艺术风格闻名于世。
第一,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第二,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 第三,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 第四,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文化交流 与
文化交融
文化交流与 文化发展
文化交融与 文化发展
文化交流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如何进行文化交流
文化既是民族的, 又是世界的 文化交融促进
世界文化丰富发展
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2.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纵观几千年文化发展历程,人类正是通过文化 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 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 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 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 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 必由之路。
思考:
请结合沈绣这一典 型事例,谈谈文化交融 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 富和发展。
沈绣是苏州刺绣流派中 的一支,它的独特之处是常 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 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 用色和明暗关系等技法用于 刺绣技法中,使得绣品立体 感强、生动逼真,典型地体 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结合。
2.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排 斥 、 相 互 取 代 , 这 样 世 界 文 明 之 园 才 能 万 近代欧洲的一些文化名人,如伏尔泰、歌德、雨果,都从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汲取过营养。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共47张PPT)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统编版)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共47张PPT)高中政治必修四 哲学与文化(统编版)

4、文化交流的要求(或;如何进行文化交流,推动文化发展?):
(1)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积极推进不同民族文化 的交流,推动人类文化的发展。
(2)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多样性,加强相互交流、相 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补充知识:文化交流的基本方式: 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等。
4、(2021·浙江·模拟预测)从距今4000 余年的齐家文化铜
镜至清代镜鉴,中国国家博物馆首次全面地展出了馆藏铜镜及
其相关文物。汉、唐、宋、清,不同风格的镜子,尤其是“中
国大宁,子孙益昌”的镜上铭文,表达出古人的美好心愿。铜
镜文化的魅力在于( )
①呈现民族色彩,底蕴深厚
②展示精神世界,风格独特
③传承人类文明,内涵丰富 ④注重实际运用,兼收并蓄
大众传媒(例如:电视、网络、广播、报刊等)
玄奘西行求法
马可·波罗游历各国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沿着古 丝绸之路,中国将丝绸、瓷器、漆器、铁器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 椒、亚麻、香料、葡萄、石榴等。沿着古丝绸之路,阿拉伯的天文、历法、 医药传入中求国同,存中异国、的取四长大补发短明;、加养强蚕相技互术交也流由、此相传互向学世习界、。相更互为借重鉴要的 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
各国,对这些国家文化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具有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1、文化交流是什么
含义:文化交流指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文化得以传播,文化交流 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
注意:①文化交流是双向的: 注意:②文化交流的作用是双重
既要“引进来”,欢迎外来 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又 要坚持“走出去”,向世界

2023-2024学年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六国论》教学PPT课件

2023-2024学年语文版中职语文拓展模块《六国论》教学PPT课件

以攻取:用攻战(的办法)而夺取。 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地方。
其实:它的实际数目。
所大欲:所最想要的(东西),大,最。
秦国除用攻战的方法取得土地之外(还得到诸侯的割地贿赂),小的就获得城镇, 大的就获得都市,把秦国由受贿赂得到的土地与战胜而得到的土地比较,实际上有一百 倍,把诸侯贿赂秦国所失去的土地与战败所失去的土地比较,实际上也有一百倍。那么 秦国最大的欲望,诸侯最大的祸患,当然就不在于战争了。
来秦国又两次攻打赵国,李牧接连打退了它。
梳理文意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 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 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 或未易量。
洎(jì):及,等到。 以:因为 谗:小人的坏话。 邯郸为郡:秦灭赵之后,把赵国改为秦国的邯郸郡。邯郸,赵国的都城。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把其他国家快要消灭干净的时候。 革,等改到变李,牧除因去受。谗殆言,被几赵乎王,杀将害要,。都城邯郸就变成秦国的一个郡,可惜它用兵抵抗却 没智胜能力负坚:之持智数到谋,底和存啊力亡。量之况(理且国:燕力胜赵)负正。存处亡在的其命他运国向。家使数被:,消以天灭前数了假。的如理时。,候理,数可。说皆是指智命谋运已。尽,力量单 薄当,(战t败ǎn而g)亡:国同,“实倘在”是,没如有果办。法的事啊易。量假:使容当易初判韩断、。魏、楚三国都各自珍惜自己的 土地,齐国不依附秦国,燕国的刺客不去秦国,赵国的良将李牧还活着,那么胜败存亡 的命运,如果与秦国较量,也许还不容易估量呢。
薪不尽——火不灭 (道理,引用论证)
3.第四段从哪个方面论证六国破灭的原因? 齐、燕、赵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8.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
“飞天”,起源于印度。随着佛教的传播,“飞天” 传入敦煌,并不断与本土文化 艺术相融合,形成别具特色的“飞天”。 敦煌“飞天”既不同于印度“飞天”靠双脚行走,也不同于阿富汗巴米扬“飞天” 靠两肩的翅膀飞行,而是借由飘带在空中自由驰骋。这一形象的诞生与敦煌本地深 厚的汉晋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道教的飞仙、羽人形体上表现较为婉约,虽为人形,但 主要通过宽长的羽衣和飘带的动态来表现飞翔。古人将这一手法与飞仙形象结合, 用于描绘佛教的“飞天”,完成了印度飞天艺术的中国化。
注: ①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②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以及文化具有多样性都是文 化交流的前提。文化交流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包 括世界优秀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也包括中华文化走 向世界。(文化“引进来”和“走出去”)
一、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2、如何促进文化交流
文化因多样而交流, 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的个性和特征
文化不可缺少的色彩
原因
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 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和普遍
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 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
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具有 族文化也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
民族性
化又具有世界性
辩证关系 错误倾向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文化是民族性和 世界性的统一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 的有益成果
8.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敦煌地处丝绸之路的咽喉地带,既是古代沟 通东西方的国际贸易重地,也是南北往来各 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枢纽。敦煌文化既包含 不同民族(如月氏、乌孙、匈奴、吐蕃、回 鹘、突厥、蒙古等)的元素,又包含外来文 化的元素(如印度、波斯、粟特、希腊、中 亚、日本、高丽诸国文化与西亚伊斯兰文 化)。来自中原的文化与来自其他地区和国 家的各种文化,在敦煌和谐相处、取长补短、 共同发展,最终融合成为堪称中华文化经典 的敦煌文化。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2)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是一次举世瞩目的盛会,更是一场中西文化的深度交流。 思考:文化交流有什么意义?
知识梳理
1.意义:
一、文化交流
(1)对民族文化: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
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2)对人类文化:
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就 是一幅不同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9课) ——面向未来
第三单元 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8.2.2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自主学习
1.文化交流的意义和要求? 2.文化交融的意义? 3.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关系?
雪 融 融 的 寓 意
新课导入
知识梳理
一、文化交流
北京冬奥村的食堂简直就是世界级的美食体验 盛会。各国各地区代表性美食琳琅满目,牛排、饺 子、料理汉堡、烧烤咖喱各式各样,京川鲁粤淮扬 等中国菜非常齐全,其中饺子、北京烤鸭、麻辣烫 等北京小吃很受外国运动员的欢迎。
但韩国多位运动员在接受采访时“炮轰”冬奥 食堂,巧合的是在东京奥运会期间,曾发生过一模 一样的事:韩国运动员批评奥运村伙食,只有韩国 代表团带来的厨师团队制作的盒饭才是最好吃的。
继融合成都特色的“川香燃辣撸串桶”和“香卤 系列”之后,肯德基打造了独具重庆8D山城特色的 “麻辣香锅风味鸡腿双层堡”,再次用独具创意的 尝试给消费者带来极富新意的美味体验。
思考:肯德基的中西合璧美食,说明了文化交融有什么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意义:
二、文化交融
(1)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人类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 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丰富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 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3)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 美好的必由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应试教育与应试科研的负面影响 抹杀个性 ; 抹杀创新
30
● 人才结构两头小,中间大 一头缺乏帅才、将才 一头缺乏有本事的基层骨干 多的是徒有学历、职称、头衔的平庸之辈
硕士、博士满天飞,求职困难 熟练技工无人后继,高薪难求 就像部队里没有出色的将帅和战斗员, 只有一堆没有真本事的学生官,如何打仗! 特殊人才,‚少如冀北之驹‛ 一般人员,‚多如辽东之豕‛ —— 人头富裕,人才紧缺
●学校培养学生惟恐通不过考试 社会用人关心能否胜任岗位工作 ●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的价值取向时有脱节 学生求职不易 社会求才困难
25
●同一班毕业的学生,进入社会后发展大不一样 成功者很多必要的能力,现代教育提供不了 捕捉机遇能力 自我定位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 扬长避短能力 各种表达能力 人际合作能力 这些能力,对人的发展比考试分数更重要 ●从个人来说,能文理交融最好,如做不到, 因势利导,自我定位,‚天生我才必有用‛ ‚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 老年的差别在中年
中年的差别在业余 业余的差别在人文 人文的差别在中小学
34
●中小学时期
人文教育入门,打基础,培养兴趣 应该文理并重,过早分科不利,过于求全不必 应该文理都学,但不必要求文理兼优
●大学时期主要是专业教育
硕士、博士阶段更是在专业上深入,或文或理
●博士结束,独立工作后
从小打了人文基础的人能保持对人文科学的 关心和爱好,在业余主动阅览,欣赏人文知识, 加强人文修养,提高人文品位
● 学术与政治关系倒臵,违背民主决策程 ● 现在党中央: “政治宣传有纪律,学术探讨无禁区‛
政治行为:保持一致;服从组织 学术行为:勇于质疑;挑战权威
10
●和谐有序的社会应该文理交融,多元并举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文和理在很多方面是可以融合的,
因为两者都是科学,又都是以人为本
●社会层面的融合主要指确保社会主义政治民主,
亚里士多德 阿几米德 哥白尼 达芬奇
张衡 沈括 苏东坡 徐光启
诺贝尔:电化、化工、炸药、机械、生、医、文学 科学家→ 发明家 →企业家→ 慈善家 诺贝尔 诺贝尔奖 诺奖情结
4
精通一门,兼通它门;本业为主,旁及其它
● 社会敬重博学多才的人 ● 大学问家社会地位较高,衣食无虞,潜心钻研 ● 教育制度有保证
★ 呼唤科技意识和民主意识的觉醒!
20
三、个人层面的交融与并举
● 社会的共性要求与多元取向 ● 个人的个性特点与多元发展
21
社会的共性要求与多元取向
社会的共性要求
要求公民有基本的人文精神和科学文化知识
社会保证公民人文精神的综合措施 理论的说服 文化的熏陶 道德的约束 教育的影响 艺术的渗透 法律的制裁
9
●19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国解放,中国人民 站了起来,意气风发,百废待兴,形势大好
可惜,50年代后期起错误地把握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方位 犯了20多年‚ ‘左’ 倾空想共产主义‛ 错误 — 吴江 ● ‚文化大革命‛— 使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 更严重的是道德、法制、国家体制、人文精神、 人文社会科学
● 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
8
文理交融是未来社会进步的必需 ●小科学时代→大科学时代
(社会化→国家化→全球化)
●中国近代历史对科技与文化的认识过程
鸦片战争前:天朝大国,无所不有— 闭关锁国 鸦片战争后:科技和武器落后— 洋务运动 甲午战争后:制度落后— 戊戌政变、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后:文化落后—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梁启超:‚一种文化滋养一种制度,反过来, 制度又促进文化‛
7
●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共同语言少了
同学科之间共同语言也少了,都成了‚社会分工的奴隶‛ 社会知识总量越来越多,个人知识面越来越窄
● 科技发展并没有解决人生的苦乐和人心的善恶
— 现代社会贫富差别、资源破坏、生态失衡、环境污染 甚至出现了核威胁和多种高技术恐怖事件 — “科学的负面效应‛ → ‚反科学主义‛。我不同意 环境污染,生态失衡。青少年迷恋网络,歹徒持刀杀人 原子弹威胁全球,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 解决这些问题要靠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共同努力
27
● 有人喜欢文,有人喜欢理
在保证公民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的基础上, 应允许个人选择。不必,也无法强求一致
●特殊才能的人,如文学、艺术、体育等
毛泽东作文优秀,考数学主动交白卷 柏杨,韩寒。甘露、姜太公。李贺、曹禺 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李时珍
天才早达,大器晚成
松柏常青,繁花一时 蝴蝶朝生暮死、乌龟千年常在 牡丹:‚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 ‚ 好花不常开 ‛。昙花一现,铁树千年开花
‚多面手‛,‚八面玲珑‛ ;‚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 天‛
大千世界中自然有适合我的位臵!
26
个人的个性特点与多元发展
●人和人不一样 脸不一样,指纹不一样, DNA排序不一样, 人的脑,当然更不一样。
●人脑功能产生的人的认知、思维、行为当然 就大大地不一样 ●承认个性差别,允许个性发展, 这对社会、对个人都有利
如孔子教“六艺”: 礼、乐、射、御、书、数
十六七世纪前,中西方教育基本上都是文理 并重,甚至文科还更重些,通识教育有保证
▲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干扰和社会诱惑
5
●改革开放前的政治干扰
批武训、批俞平伯、批胡风、批马寅初、批右派、拔白旗、 批修正主义分子、批右倾机会主义分子、批反动学术权威、 批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23
法制建设的缺陷
●领导人的‚无法无天‛,公仆们的‚知法犯法‛
基层干部违法乱纪,平民百姓苦不堪言
●我国建设现代法制国家,要理顺各种关系:
法和党,法和权,法和警,法和军,法和钱 群众中的‚法盲‛,法律中的‚盲区‛
●加强‚公民意识‛,克服‚子民心态‛
《公民》课(?)
24
社会的多元取向
●社会上2000多个行业,人才需要非常个性化 学校批量培养学生,无法做到个性教育
32
当然,不可能要求所有人都能文能理,
但有没有这两方面的学养,不仅影响着他们 事业上的成就,更影响着他们能否拥有一个 丰富多彩的人生。 专家和专家是不一样的 过去,文学艺术常把知识分子脸谱化
33
● 不同专家到老年,退休后,差别就更大了 ● 专家型的,失落反差,诉不完的寂莫空虚
杂家型的,兴趣广泛,享不完的多彩人生
文理交融
秦伯益
多元并举
(军事医学科学院)
1


一、社会层面的交融与并举 二、学科层面的交融与并举
三、个人层面的交融与并举
2
一、社会层面的交融与并举
● 文理结合是古代社会的历史必然
● 文理分立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要
● 文理交融是未来社会进步的必需
3
文理结合是古代社会的历史必然
古代,知识积累有限,原本没有文科理科的区别 对自然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都是知识 有学问的人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 大学问家可以在多个领域取得杰出成就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15
近代生物医学给人文社会科学 提出了新的课题和学科
● 新的伦理问题 移植器官来源、 人工受精、 脑死亡、安乐死、克隆人、 基因资源、 医疗纠纷、人工流产、胎儿性别选择 这些,医学技术都可以解决,能否实施,决定伦理
● 新的学科诞生 医学伦理学、医学法学、医学经济学、医学环境学、 医学信息学、医学社会学、医学教育学、医学哲学
28
●文理交融的程度也不会一样, 应多元并举
纯文、文主理辅、文理兼通、理主文辅、纯理
●文科中,长于政治的未必长于经济
长于经济的未必长于文学
●理科中,理、工、农、医,互不串行 ●医科中,内、外、妇、儿,各不相同
甚至擅长看眼底病的医生不一定会看眼皮病
29
在同一科技工程群体中,需要 不同人才 ● 管理人才 ● 学科带头人 ● 专业人才 ● 能工巧匠 ● 后勤保障人才 生旦净末配合,才能唱好一台戏 各色人等齐全,才能完成一件事
科学技术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 改变了上层建筑
●郭传杰《科技进步与人文精神》
“是科学改变了世界‛ 促进人类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改变人们的价值观; 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有利于 社会发展过程的理性化
13
科学技术促进人文精神更科学、 更健康、更丰富
● 科学技术发展催生了很多新的学科
35
●缺乏人文背景的,越钻越深 — 专家型学者 专家:在很小很小的问题上知道得很多很多 ●有人文背景的,博大精深 — 杂家型,大师级人才 杂家:既在很小很小的问题上知道得很多很多, 又在很多很多学科上得其要领,触类旁通 大师:宏观战略眼光,影响国家决策和科技走向 第一流人格、第一流学识、第一流思维、 第一流胆略、第一流文采
31
●个人成长中最好既有自然科学的专业深度, 又有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当学养
●宏观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的提升 陶冶性情、丰富生活、领悟人生 ●很多科学家把科学与人文都融入自己的人生
华罗庚、张香桐工于诗词 杨振宁和邓稼先在防空洞里相对吟唱 李政道对科学与艺术的感悟很深 潘家铮、王佐淀、杨叔子、王梓坤的文学修养, 程天民、吴良镛的书画艺术水平都非一般
这些新学科,推动着医学文明的进步
16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导航作用 奠基作用 决定作用
—— 导航作用
● 科学技术是双刃剑,用对用错全在拿剑的人 ★ 人的意志、意向、意愿、意图决定于人文取向 ★ 科学的负面影响是因人文精神的欠缺 要靠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联姻合作才能解决
17
—— 奠基作用
发扬积极的人文精神,造就高素质的人。再由 这样的人去探索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不断创新 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11
二、学科层面的交融与并举
● 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人文社会科学的影响 ● 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对科学技术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