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竞争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核心竞争力提升的策略与措施

企业竞争战略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成本战略。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永恒主题,更体现企业的经营效率。因此,总成本领先战略应该成为当前国有企业增强竞争优势的首要战略,只有在成本效率改进的基础上,才可能有资格参与国际竞争。

差异化战略。我国目前的大多数企业由于过分模仿和跟随,使我们的产品差异性不大。世界上任何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其产品都是别具一格的。如汽车行业,日本汽车追求的是小巧和节油,德国汽车追求的是精致和安全,美国汽车的风格是宽敞和舒适。而我国的很多产品总结不出什么特色,这就需要我们的企业重新对产品进行定位,制定差异化的战略。

技术创新战略。核心技术是企业保持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根源,缺乏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是我国企业迎接全球竞争最致命的问题,其中技术创新又是根本之根本。我国很多产品在市场的量上占优势,但在市场的质上则不具有竞争优势,如我国是VCD生产大国,但不是VCD的强国,因为VCO的核心技术完全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核心部件完全依靠进口,VCD的核心部件伺服机芯和解码芯片,机芯由荷兰的飞利浦、日本SONY等几大外国公司生产,解码芯片的技术和生产别完全由美国斯高柏公司所垄断,我国VCD全年工业总产值约12亿美元,全行业利润仅为1亿美元,而外国公司从中获利3亿美元。所以,中国企业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实施技术创新战略,尽快培育并开发企业的核心技术。

品牌战略。优秀的企业品牌价值高于有形资产的价值。研究表明,消费者选择商品90%是有品牌的。我国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影响,在品牌认知、品牌管理、品牌传播方面还十分薄弱。因此,中国企业必须塑造和树立中国商品的国际品牌形象,以促进我国商品在国际市场的销售和认同。

人才战略。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企业的发展,“近期靠财务,中期靠产品,远期靠人才”。中国加入WTO,跨国公司必然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其规模和深度将远远超过现在。当今跨国公司普遍坚持“思想全球化、经营本地化”,即采取本地化策略,最重要一点是人才本地化,这一点恐怕是对中国企业最大的威胁。跨国公司必然要以其丰厚的薪酬挖走中国企业的大批人才。所以,中国企业从现在起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其中最重要一点必须提高员工薪资,尤其是特殊人才的薪资水平。目前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

企业员工的薪资水平,普遍低于外资企业。北京为例,国企员工工资平均为国外跨国公司在中国员工的1/8—1/10,高级管理人员相差10-20倍。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教育体系,将知识管理纳入到企业管理当中。

以业务流程和市场需求导向

整合企业的业务链

目前中国企业存在普遍的问题是业务链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①各环节协调效率不佳,业务的信息流、商流、物流、资金流和服务流自成体系,体系相互支持不够,不能充分实现资源共享。②业务链基于传统职能管理,面向权力分割,而不是面向市场和客户,突出表现在产品设计的技术倾向和决策的权力导向。③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链体系未能建立起来,这是影响我国企业全球竞争的非核心技术因素。跨国公司在建立全球生产体系和销售体系的同时,都十分注重服务体系的建立。④外部联系体系未能很好地建立。目前许多国内企业仍遵循纯粹的竞争理论,对外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比较差。国外的企业比较注重同业之间的战略联盟,而我国企业常常是拼得你死我活,反目为仇,成功的合作少之又少。

把市场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在企业内部的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行政机制(即纵向的依靠自上而下的计划和行政指令,横向依靠会议调度和上级命令协调,下级只服从上级,只对上级负责)转变成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通过这些关系把外部市场订单转变成一系列的内部市场订单,形成以“订单”为中心,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相互咬合、自行调节运行的业务链,有效地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整合企业业务链的关键是建立企业的信息技术平台和数据中心,以此为枢纽,将各业务流程整合起来,打破传统的以权力为中心的职能制,建立以客户和业务流程为中心、以网络信息技术为武装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

以核心技术为根源

实现科技的持续创新

物质要素是价值依存的主体,但非物资要素是价值增值的根本。自20世纪中叶以来,技术越来越成为创造商品价值的

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要靠产品竞争力来体现,而技术是产品竞争力的核心支撑,优秀的企业都是核心技术在同行业中领先的企业。

以人为本

培育创新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如果没有一定的企业文

化作为支撑,企业也就不可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在员工层体现的是企业士气,在管理层体现的是企业管理理念和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 企业形象不仅是企业的产品和企业的行为给顾客留下的印象,更是企业成员给顾客留下的印象。

影响企业形象的主要因素

企业形象是顾客对企业的印象。一般情况下,这种印象往往是一个整体,顾客通过获得的各种相关信息,形成了对企业的总体认识。很难要求顾客对组织“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企业,辩证地分析企业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短处。不过,顾客形成企业印象(形象)的过程却是一个综合的过程。也就是说,顾客往往并不是根据有关企业的某一条信息,特别不是根据某一条企业的正面信息形成印象的。顾客往往是根据自己获得的,包括有意获得(搜集)和无意获得的各种各样的有关信息,经过筛选、分析、综合,才形成相应的印象。

那么,哪些信息对顾客形成印象并起主要作用呢?或者说,影响企业形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其一是企业的质量声誉

顾客是理性人,顾客购买产品当然期望用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最小的代价当然与价格相关,但更与产品质量相关,例如与产品的寿命、使用成本等更是密不可分的。价格是顾客可以一目了然的,而质量顾客却难以判定,顾客往往只能借助于企业的质量声誉来决定自己的购买与否。所谓质量声誉,是企业质量信誉形成的社会影响,或者说就是企业的质量形象。企业的质量信誉由企业的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水平所决定,当然也与企业自己进行的宣传相关。由于顾客与企业处于利益相争中,顾客往往对企业的自我宣传存在不信任的心理。于是,企业往往借助于第三方来建立自己的质量信誉,例如通过政府或中介机构的审批、表彰、认证等。但是,质量信誉形成的基础是产品质量,不管企业有多少认证证书,顾客买到的产品如果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质量信誉依然是建立不起来的。顾客对产品质量的感受,顾客之间对产品质量的评价,往往才是企业质量声誉的根本,正所谓“金杯银杯不如顾客的口碑”。

其二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经过激烈竞争,同一产品竞争对手的质量信誉往往可能趋于同一,例如几家大的彩电生产企业,都早已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在国家质量监督抽查中都完全合格,都在顾客中形成了较好的质量声誉。在这种情况下,顾客对产品质量的信任程度已经趋向同一,顾客在决定购买时往往就可能考虑组织的其他因素。于是,企业的社会责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