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优秀教案设计
《白杨》教案(优秀6篇)
![《白杨》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d9304946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61.png)
《白杨》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漂亮的编辑帮助大家找到的《白杨》教案(优秀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白杨》教案篇一一、出示图片,引生入境上课前,出示有关课文背景的戈壁图片。
师:这里常年干旱,草木难生,清一色的粗砂,清一色的碎石,清一色的丘陵,清一色像被水泥浇注过的荒漠,清一色的不知多少年未见过水滴的河床,真是满目荒凉,荒不忍睹,这里就是被人们称为生命禁区的茫茫大戈壁,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话,你会送一个什么词给它?(荒凉、茫茫、浑黄一体)可以说这里的环境相当恶劣。
(板书:环境恶劣)师:咱们今天要学习的白杨就生活在这样艰难的环境当中,请大家齐读课题----《白杨》。
师:翻开课本第10页,回顾一下,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写下了自己对白杨树的看法,谁来说一说你写的内容。
(点生谈感受)师:你们的描写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高大挺秀的白杨像卫士一样守卫着边疆。
二、通过对话,了解白杨师:文章究竟是怎样具体描写白杨的呢?请同学们先自由组合读读父子三人的对话。
(点人读)提出要求:其他的同学一边听一边想,从父子三人的对话中你了解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可以画画有关的句子。
师:从孩子们的对话中,你了解了白杨树的哪些特点?(高、直、像大伞)师:多么高大挺拔的树!茫茫的大戈壁,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唯有一排白杨从眼前闪过,给旅客们带来意外的惊喜,难怪兄妹俩会展开争辩。
师:看着可爱的小儿女在争论,文中的父亲又是怎样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呢?自由读一读爸爸的话。
(出示小黑板)(点人读)师:我听出来你刚才强调了“哪儿”这个词,想象一下,白杨树可能生长在哪儿?师:那请你试着把它填进去,读给大家听。
(白杨树还可能生长在哪些地方?请你用相同的方法填进去读一读)eg: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茫茫大戈壁需要它,它就在那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语文优秀教案白杨
![语文优秀教案白杨](https://img.taocdn.com/s3/m/2742c192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b5.png)
语文优秀教案白杨语文优秀教案白杨「篇一」教学重点:1、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
2、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3、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象征的艺术手法。
预习要求:1、阅读预习一,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完成预习三,1,3。
1、给下列字注音:错综毡子外壳昔主宰垠砥恹逸晕圈倔强虬枝婆娑楠木颀2、解释下列词语:(四音节合成词要求说出结构)视野黄绿错综妙手偶得锤炼主宰垠坦荡如砥倦怠潜滋暗长恹恹旁逸斜出参天婆娑伟岸纵横决荡秀颀教时安排:2教时第一教时一,导入新课:1、通过复习学过的课文找学生介绍茅盾。
2、板书课题白杨礼赞茅盾总结:茅盾,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3、找学生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
明确:预习一。
二,检查预习:给下列字注音:毡外壳主宰垠坦荡如砥恹逸晕虬颀集体订正。
三,明确学习目标:1、了解象征的手法2、分析课文结构。
3、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四,学生阅读全文讨论给课文分段:提示:1,本文一共几小节?9节2、礼赞是什么意思?找出文中赞美白杨树的句子》总结:一(1节)点明题旨,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
二(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衬托白杨树不平凡。
三(5-6)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赞美白杨树。
四(7-8)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五(9)通过对比再一次赞美白杨树。
明确:1、分法较多,有道理就行。
2、本文的线索: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五:分析课文第二部分,阅读课文讨论思考:1、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印象是什么?明确:“一条大毡子”2、课文运用了哪些词,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黄土高原的?总结:黄绿错综--------颜色;无边无垠-----空间;坦荡如砥-------地形。
3、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看到白杨树后的感觉有如何?总结:先是:“雄壮”“伟大”然后:“单调”“恹恹欲睡”。
4、讨论文中提示“写对高原的“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两种感觉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总结:正反衬托:正,生长环境的伟大。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教案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ec3ca471fe910ef12df8ae.png)
小学语文课文白杨教案【篇一: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白杨》教学设计】小学语文《白杨》教案设计------龙岗希望小学张海军一、教材分析《白杨》是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由树及人,从孩子关于白杨的争论开始,引出了爸爸对白杨特点的介绍,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扎根边疆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边疆建设者的心愿。
结合本单元“走进西部”的主题,本篇课文,一是要激发学生对献身于西部的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学习他们的无私奉献精神。
二是要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体会优美语言的表达效果和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提高能力。
二、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正确读写“戈壁、清晰、高大挺秀、介绍、新疆”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感悟其内在的品质。
(重点)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难点)5、初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献身祖国建设的崇高理想。
三、教学方法本课的教学以遵循三个原则为指导思想来设计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
一是以“三为主”原则。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语言文字为主线;二是直观性原则。
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三是文道统一原则。
在学习课文时,教育学生学习边疆者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增强其爱国主义情感。
在这样的前提下,本课的教法我主要运用诱思探究法和引疑推导法。
从整体着眼,以疑为主线,读思结合,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思考的学习状态。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究新知,培养创新能力。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
因此在本节课中,教法学法体现了以下特点:(一)、情景教学法。
采用各种办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朗读品悟法。
让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和研读理解课文的内容。
(三)、合作交流法。
在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帮助学生们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课学习目标。
白杨教案设计精修订
![白杨教案设计精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7dbad6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3.png)
白杨教案设计精修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白杨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用途,掌握白杨的基本形态特征。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白杨的关爱,增强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实地观察,掌握白杨的特点和基本形态特征。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从实际中感受自然的美和资源的保护意义。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5分钟)教师为学生播放关于白杨的短视频,让学生了解白杨的生长环境及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20分钟)学生带着放大镜和工具包,来到学校附近的白杨林中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观察白杨的树干、树叶、花果等特点,并让学生进行记录。
3.分组讨论与互动(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根据观察结果,进行讨论并交流观点。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观察结果和分析,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提问。
4.总结(5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白杨的特点和作用,并引导学生思考白杨对于人类的意义和保护森林资源的重要性。
5.拓展延伸(15分钟)学生通过互动游戏的形式对白杨的知识进行巩固和拓展。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白杨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用途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实地观察和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增强了学生对于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的意识。
五、课后作业请学生回家观察身边的树木,并选择一种树木进行观察、拍照,并写出观察心得和感想。
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改进,将白杨的学习和实地观察结合起来,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实践能力。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互动游戏的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但是,在实地观察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安全提示和措施。
最后,在拓展延伸的环节中,教师可以增加更多的游戏和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趣和生动。
(人教版)五年级课文《白杨》优秀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课文《白杨》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1fb027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d.png)
(人教版)五年级课文《白杨》优秀教案(人教版)五班级课文《白杨》优秀教案导语:《白杨》是六年制小学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第十册第一单元的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下面是为您整理的教案,欢迎阅读。
《白杨》优秀教案一教学要求:1、理解生字新词,会用"哪儿哪儿'和"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2、能读通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爸爸'建设边疆,扎根边疆的崇高品质。
4、学会自主学习的一些方法,养成自于学习的习惯。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一、学习准备,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著名作家袁鹰写的《白杨》一文,(板书:白杨)学习了生字和新词,初步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揭示目标。
昨天老师布置了一道预习题、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根据先后顺序划出描写爸爸神情变化的词语。
大家完成了没有?好,下面我们沟通一下。
学生边回答老师上依次出示:出神小结:爸爸先是出神,接着是微笑,再接着是变得严肃起来,然后是陷入沉思,最后又浮起微笑,这就是爸爸的神情变化。
三、细读课文,体会含义。
l、首先我们来讨论,爸爸为什么出神。
先看屏幕,然后再自由读课文的第14节,想想看,能回答吗?同桌的同学可以互相讨论讨论。
2、爸爸为什么微笑呢?请每个学习小组用喜欢的方式来学习课文4至12节,然后我们互相沟通。
每个学习小组练该对话.(一人读哥哥的话,一人读妹妹的话,一人读爸爸的话,一人读叙述人的话、)指名读。
3、爸爸的神情为什么又变得严肃起来呢?请同学们快读课文的第14节,然后回答,好吗?是因为爸爸要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品格,所以他显得严肃起来。
爸爸用三句话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的品格。
试试看,能不能把爸爸的话读通。
指名试读。
还有谁能读得更好吗?你为什么要这样读?讨论:这三句话应该怎样读?自由练读。
齐读。
看屏幕。
老师叙述: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面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砥柱一样牢固坚定。
《白杨》教学设计教案
![《白杨》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0f862a1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f5.png)
《白杨》教学设计教案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白杨》这篇文章,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1.1.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1.1.3 通过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的情感。
1.1.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知识点讲解2.1 文章背景介绍2.1.1 《白杨》是现代作家萧红的一篇散文,写于1937年。
2.1.2 文章以白杨树为线索,通过描绘白杨树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悟。
2.1.3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使读者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人生的哲理。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文本3.1.1 让学生朗读并熟读《白杨》一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3.1.2 分析文章的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描绘白杨树的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1.3 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如白杨树代表家乡、坚韧不拔等。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白杨》一文。
4.1.2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中的象征手法和修辞手法。
4.1.3 学生能够运用文章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的理解。
5.1.2 学生对作者情感表达的把握和感悟。
5.1.3 学生对文章中的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应用。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白杨》一文的语言美和情感表达。
5.2.2 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写作手法。
5.2.3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实践,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教学PPT,包含文章内容、图片、视频等。
6.1.2 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文章相关图片。
6.1.3 白板和记号笔,用于板书设计和及时记录学生的回答。
6.2.1 学生教材,包括《白杨》一文。
6.2.2 笔记本和笔,用于学生做笔记和写作练习。
关于白杨教案设计方案
![关于白杨教案设计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6b8503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b.png)
关于白杨教案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白杨》的寓意,感受作者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表达来描绘自然美的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白杨》的寓意,描绘白杨树的美。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将其融入自己的表达中。
三、教学准备1.课文《白杨》2.白杨树的图片或视频3.学生作品展示板4.教学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白杨树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白杨树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白杨》,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交流分享对课文的理解,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白杨树具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与作者的情感有什么关系?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表对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白杨》,谁能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写作指导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白杨树,指导学生如何描绘白杨树的美。
2.学生尝试用语言表达白杨树的美,教师点评并指导。
(三)课堂实践1.教师出示写作题目:以《我眼中的白杨》为题,写一篇描绘白杨树的作文。
2.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共同评价。
(五)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表对本节课的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白杨》,谁能谈谈白杨树的寓意?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问:白杨树具有哪些品质?这些品质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启示?2.学生分组讨论,得出结论。
(三)情感升华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教师点评并鼓励。
(四)课堂小结2.学生自由发表对本节课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根据课堂所学,写一篇关于白杨树的作文。
白杨教案教学设计
![白杨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c06f8b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f0.png)
白杨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白杨树的介绍1.1 了解白杨树的基本信息,包括种类、分布、生长环境等。
1.2 学习白杨树的外观特征,如树干、树叶、花朵和果实等。
1.3 探讨白杨树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作用,例如提供木材、防风固沙等。
第二章:白杨树的生长过程2.1 学习白杨树的发芽、生根、成长等生长过程。
2.2 了解白杨树对环境因素的适应能力,如耐寒、耐旱等。
2.3 探讨白杨树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等。
第三章:白杨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3.1 探讨白杨树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如建筑材料、家具制作等。
3.2 了解白杨树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如提供阴凉、净化空气等。
3.3 学习白杨树在文化、艺术和文学中的表现和象征意义。
第四章:白杨树的生态保护4.1 学习白杨树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如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
4.2 探讨白杨树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威胁和挑战。
4.3 学习如何保护白杨树,包括合理利用资源、植树造林等。
第五章:白杨树的观察与研究方法5.1 学习白杨树的观察方法,包括观察树干、树叶、花朵和果实等特征。
5.2 探讨白杨树的研究方法,如采样调查、实验研究等。
5.3 实践白杨树的观察与研究,提交观察报告或研究论文。
第六章:白杨树的形态特征与环境适应性6.1 分析白杨树的树干、树叶、花朵和果实等形态特征。
6.2 探讨白杨树如何适应不同的生长环境,如耐寒、耐旱等。
6.3 学习白杨树的生长周期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第七章:白杨树在我国的分布与保护状况7.1 了解白杨树在我国的分布特点及生境类型。
7.2 分析白杨树在我国的保护状况,包括自然保护区、植树造林等。
7.3 探讨白杨树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第八章:白杨树的文化与艺术价值8.1 探讨白杨树在各种文化背景中的象征意义,如勇气、坚韧等。
8.2 分析白杨树在文学、绘画等艺术领域的表现。
8.3 学习白杨树在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中的角色。
第九章:白杨树的生态功能与生态系统服务9.1 分析白杨树的生态功能,如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等。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b2cd8e1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29.png)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0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0篇)》,快快拿去用吧!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课本《白杨》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意思的方法,初步培养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了解问句的三种类型。
4、初步培养学生热爱边疆,建设边疆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重点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着意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同教学重点。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提示课题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段。
教学过程一、审题。
1、揭题读题。
你见过的白杨是长在什么地方的?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的白杨是长在戈壁滩的(简介大戈壁)2、设置悬念。
课文围绕白杨写了一件怎样的事呢?我们通过学习课文来搞清它。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按要求自学课文。
(1)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划出不懂的地方。
2、检查自学情况。
(1)先指名几个同学说说写了一件什么事。
再进行归纳:爸爸和他的孩子们在去*的列车上谈论白杨的事。
(2)生字新词的检查,重点放在是用什么方法学懂的。
如“浑黄一体”,可联系前面的“天和地的界限也并不那么清晰”来理解。
(3)指名读课文,及时进行讲评。
(4)质疑问难。
三、学习第一段。
1、第1自然段:这一段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环境?你是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2、第2、3自然段:这是一个“自问自答”从哪儿可以看出白杨树很多?“一个高大挺拔的身影”指的是什么?3、用“虽然--但是--”来说说这三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小学课文《白杨》教案设计优秀17篇
![小学课文《白杨》教案设计优秀17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8294d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b9.png)
小学课文《白杨》教案设计优秀17篇《白杨》教案1具体设计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审题: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二、老师范读全文三、学生自学课文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①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③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④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⑤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五、课内练习: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高大挺秀()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消失()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
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她是怎样借白杨表白自己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理解白杨外形特点1.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小节。
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胡的只是满地的沙石。
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
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3.齐读第3节,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高大挺秀。
老师在大戈壁背景图上贴上一行高大挺秀的白杨树)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分角色朗读4-12小节。
三、理解白杨品格特征1.指名朗读14小节,然后小黑板了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读讲。
“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①“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本性正直)②去掉“从来”,朗读比较。
“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①这句话廛了白杨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关键词可体会出?(生命力强。
《白杨》教案模板
![《白杨》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2b2de5d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51.png)
《白杨》教案模板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引入《白杨》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中国优秀的散文作品。
1.1.2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他们对散文的阅读兴趣。
1.1.3 通过对文章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二、知识点讲解2.1 文章背景介绍2.1.1 介绍作者白杨的生平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
2.1.2 解释文章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
2.1.3 解释文章中的生僻词汇和成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三、教学内容3.1 文章内容解析3.1.1 分析文章的结构,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组成部分和关系。
3.1.2 解读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1.3 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让学生学习并欣赏文学的美。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目标4.1.1 学生能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4.1.2 学生能够分析和欣赏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1.3 学生能够运用文章中的成语和词汇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文章中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5.1.2 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深入理解和思考。
5.1.3 学生对文章中生僻词汇和成语的掌握。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5.2.2 学生对文章中的重要段落和观点的分析。
5.2.3 学生对文章表达技巧的学习和欣赏。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1 教学多媒体课件6.1.2 白杨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6.1.3 文章复印件或电子文档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2.1 笔记本和笔6.2.2 课前预习资料6.2.3 个人阅读感悟分享卡片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3 教师准备6.3.1 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研究6.3.2 设计好教学问题和讨论话题6.3.3 准备课堂互动和反馈的策略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利用白杨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起学生兴趣7.1.2 简要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7.1.3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主题七、教学过程7.2 文章阅读与分析7.2.1 分段落阅读,引导学生关注重要句子和段落7.2.2 讨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7.2.3 分析文章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七、教学过程7.3 小组讨论与合作7.3.1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问题7.3.2 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文章的深入分析7.3.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八、板书设计8.1 板书内容8.1.1 文章和作者8.1.2 文章结构和主要段落8.1.3 文章主题和重要观点八、板书设计8.2 板书形式8.2.1 使用关键词和图示来展示文章内容8.2.2 用不同颜色或符号标出重要信息和难点8.2.3 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八、板书设计8.3 板书使用8.3.1 教师在课堂上适时板书,引导学生关注重点8.3.2 学生可以依据板书进行笔记和复习8.3.3 板书可以作为课堂讲解和讨论的辅助工具九、作业设计9.1 作业内容9.1.1 要求学生选择一篇文章进行阅读9.1.2 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9.1.3 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九、作业设计9.2 作业要求9.2.1 作业要有针对性和深度,能够考察学生对文章的理解9.2.2 作业要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9.2.3 作业要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九、作业设计9.3 作业反馈9.3.1 教师要及时批改作业,并给予学生反馈9.3.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进展,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9.3.3 教师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 教学效果反思10.1.1 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10.1.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发现并解决问题10.1.3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2 拓展延伸活动10.2.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或讨论活动10.2.2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相关主题的阅读和研究10.2.3 教师可以邀请作家或文学爱好者进行讲座或分享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3 教学改进计划10.3.1 教师要根据反思结果,制定教学改进计划10.3.2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10.3.3 教师要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质量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具与学具准备1.1 教师需要准备的内容包括教学多媒体课件、白杨树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文章复印件或电子文档。
课文《白杨》教案
![课文《白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dddd8b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95.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白杨》的作者、背景及主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抓关键词、句子来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教育学生勇敢面对困难,坚定信念,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分析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及其作用。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3. 合作探讨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沟通能力。
4.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白杨》文本及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2. 黑板、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白杨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白杨树的特点。
(2)引入课文《白杨》,简介作者、背景及主题。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字词,并组内交流。
3. 合作探讨:(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作者是如何通过白杨树来表达主题的。
4.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子,感受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课文中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情感。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课文情感的理解。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白杨》教学设计
![《白杨》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12a099a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d0.png)
《白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爱国情操。
三、教学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思考来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
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白杨树的图片和相关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小白杨》或展示白杨树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讲解生字、新词:讲解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特别是对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分析课文: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来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如白杨树的形象特点、作者的描绘方式等。
归纳总结:总结归纳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和作者的爱国情操,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体会。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表现、朗读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
通过作业批改、测试等形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b219540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d6.png)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借物喻人的得表现方法,体会课文借白杨的特点,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能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深刻含义,学习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
3、认识本课6个生字,摘录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体会边疆建设者的无私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爸爸看见几棵小白杨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浮起微笑,实际上是为建设边疆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课前准备】白杨、戈壁滩的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白杨教学设计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高尚品质。
3、阅读有自己的见解,能联系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重点】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型】典型精读。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检查预习,学生质疑,教师归纳引导,出示导学提纲帮助学生小组学习。
2、学生根据提纲,读、思、议,感知文章的中心思想。
3、通过词句的分析、体会,了解白杨树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你们见过白杨树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白杨》。
板书课题:白杨二、检查预习1、检查生字词:⑴认读生字词:伞、晰、抚、疆,并组词。
⑵巩固练习:晰()介()疆()析()价()僵()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清晰:清楚。
界限:指天和地交界的地方。
高大挺秀:形容白杨树又高,又直,又秀丽。
语文优秀教案白杨
![语文优秀教案白杨](https://img.taocdn.com/s3/m/e2fd922b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2.png)
语文优秀教案白杨语文优秀教案白杨「篇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1.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袁鹰的文章《白杨》,(板书课题)。
2.看插图,认识白杨树。
二、自由读文,整体感知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读课文:①联系课文中语句,想想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②把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划下来,想想这些话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朗读课文,纠正读音,标点自然段。
注意:读准字音,记清字形,结合课文理解词义。
字音易错的:清晰;字形易错的:新疆。
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区别。
三、默读课文,初步感知1.默读课文,说说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荒凉、寸草不生、贫瘠2.读一读你刚才所划的爸爸向孩子们介绍白杨的话,想想其中的含义。
理解:不要求非常深入理解,只要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致的说说从字面上体会到白杨的生长环境十分的恶劣,感受到白杨十分的坚强就可以了。
朗读: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
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骄傲的语气。
)3.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爸爸的话。
四、再次朗读,深入体会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一、谈话引入新课爸爸仅仅是在赞扬白杨吗?他的话中似乎还有更深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吧。
二、品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轻轻闭上眼睛听录音,看看在脑海中浮现了什么样的画面(板书并理解:高大挺秀)。
2.为什么会感受到白杨是高大挺秀的?(戈壁的荒凉,寸草不生,而白杨在那里是如此的挺拔,在满眼没有绿意的戈壁上,白杨越加高大挺秀了。
)3.爸爸看到白杨,有什么感受?引读第一段。
(体会高大挺秀的感情色彩)4.当哥哥和妹妹在议论白杨时,什么问题使爸爸变得严肃起来(默读4~13节)?三、理解研读,深悟课文1.找到爸爸说的话,弄清有几句,并想想这几句概括了白杨的什么特点(请一名学生朗读并一同归纳)教师板书:枝干挺直白杨哪儿需要就在哪儿生长坚强2.默读,把表现白杨生命力强的词语勾划出来,理解这三句话怎么表现白杨生命力顽强的。
《白杨》“析、读、悟” 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通用15篇)
![《白杨》“析、读、悟” 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通用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3208311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58.png)
《白杨》“析、读、悟” 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通用15篇)《白杨》“析、读、悟” 三步教案设计及说明篇1【教学要求】1.使同学熟悉白杨的特点,教育同学学习建设者那种喜爱边疆、扎根边疆的志向和不畏困难困苦的精神。
2.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引导同学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3.指导同学查字典自同学字、新词,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重点】学习借物写人的表达方法,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领悟父亲对孩子叙述的那段话。
【课时支配】两课时。
【教具预备】幻灯片或挂图一幅、朗读录音。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自同学字新词,给课文分段。
【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
(板书:白杨)2.导语。
3.老师范读课文,同学了解主要内容。
(抓中心)(1)老师范读。
让同学思索: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争论明确:课文讲的是一位在新疆工作的父亲,带着自己年幼的儿女前去新疆,在旅途中发现白杨引起了谈论的事。
4.同学自由读课文,自同学字词。
(1)划:边读课文边划生字、生词及易错的熟字。
(2)查: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
(3)讲:同学相互沟通学习体会。
(音、形、义各有侧重,老师作重点指导)戈:用部首查字法查“戈”部,理解“戈壁”的意思。
抚:留意读准字音,在字典中取准“抚”的义项,理解“摩挲”的意思。
介:用部首查字法查“人”部。
清楚:联系课文理解词义,是指在大戈壁天和地的界限不分明。
可举出反义词(清楚—模糊),近义词(清楚—清晰,分明)。
浑黄一体:全是黄色,分不清界限。
指导同学在想象中体会。
表白:对人解释,说明自己的意思。
(对于生字新词的处理,还要在讲读时指导同学结合语言环境加深理解。
)5.同学默读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抓思路)(1)提出要求:默读课文,在独立思索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争论,然后沟通。
(老师可提示:课文从哪儿到哪儿是写父亲和孩子们谈论白杨树的。
)(2)争论明确:课文按记叙内容的不同,可分三段。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白杨》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白杨》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d601b3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f2.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白杨》公开课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白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课文的语言特色;学会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树木的情感,懂得做人要像白杨一样坚强、不软弱。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悟白杨的特点。
难点:理解课文结尾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篇关于大自然的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一种特殊的树木,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白杨。
2.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理解词语,把握课文大意。
3.检查生字、词语师:请同学们合上课本,我抽查几个生字和词语,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
4.课堂讨论师:请同学们再次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们认为白杨的特点是什么?生1:白杨树高大挺拔。
生2:白杨树叶子的颜色碧绿。
生3:白杨树皮光滑。
生4:白杨树生命力顽强。
5.分析课文师:请同学们找出课文中描述白杨特点的语句,并谈谈你的感受。
生1:“白杨树高大挺拔,像一位巨人。
”我觉得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白杨树的高大。
生2:“白杨树叶子的颜色碧绿,像一块绿色的宝石。
”我觉得这句话表达了白杨树叶子的美丽。
生3:“白杨树皮光滑,像少女的秀发。
”我觉得这句话形容了白杨树的柔美。
生4:“白杨树生命力顽强,能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
”我觉得这句话赞美了白杨树的坚强。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课文通过这些语句,生动地描绘了白杨的特点。
6.感悟课文结尾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课文结尾的含义是什么?生1:我觉得课文结尾告诉我们,做人要像白杨一样坚强,不怕困难。
生2:我觉得课文结尾表达了对白杨的赞美,也表达了对大自然、对生命的敬畏。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课文结尾的确有这样的寓意。
7.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白杨的特点,也懂得了做人要像白杨一样坚强。
白杨礼赞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白杨礼赞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3d982d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12.png)
白杨礼赞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白杨礼赞教案教学设计1白杨礼赞教案教学设计白杨,硬朗高大、树干笔直,是丝绸之路上的标志性植物,也是寿命最长的树种之一。
大自然赋予了白杨许多优秀品质,如坚韧、勇毅、耐寒、旺盛生长等,因此,白杨也一直都是中华文化中重要的象征。
本教案将以白杨为主题,通过课堂活动、视频观摩、文献阅读等形式,带领学生认识白杨的生态价值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保护植物资源、弘扬中华文化的良好意识和行动。
一、教学目标1.了解白杨的生态特点,认识白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了解白杨文化内涵,掌握白杨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引导学生通过参观实际白杨,了解植物的生长状况,深入感受植物的生命力和文化内涵。
4.培养学生保护植物资源,提高生态环保意识。
5. 提升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能力,加强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白杨的生态特点及作用。
2.白杨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3.了解白杨的种植、保护以及利用。
4.植物观察实践活动。
5.小组阅读、讨论、展示与总结。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老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讨论白杨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以问题引导:“在你们的家庭、学校和社区里有没有白杨?它们在这里有什么作用?“2.白杨的生态特点及作用使用图文资料向学生展示白杨的生态特点,让学生了解白杨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如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绿化环境,改善空气质量等。
3.白杨在中华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了解白杨在中华文化中的文化象征意义:其“刚”、“廉”、“直”、“坚”的品质一直被人们赞美和崇德,尤其是其不畏严寒、繁茂苍劲的生命力,给人以强烈的生命力和力量。
使用图片和小视频让学生感受白杨的美。
4.白杨的种植、保护以及利用介绍白杨的栽培技巧和维护方法。
5.植物观察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实际生长的白杨,借此机会让同学们了解白杨的生长情况,进一步认识植物文化内涵。
6.小组阅读、讨论、展示与总结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同学们自行阅读文献、展开讨论,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
《白杨》教案设计
![《白杨》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2f69192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1.png)
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学习效果,教师需要反思自己在教 学过程中是否能够营造出良好的课 堂氛围。
提升教学能力
01
不断学习新知识
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通过
阅读专业书籍、参加培训等方式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
02
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
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学习他们的教学技巧和经验,从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关于白杨的更 多信息,培养他们的信息获取和筛选 能力。
组织课堂互动
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形式,鼓励学 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提高学习效果 。
布置作业与要求
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观察一种植 物并撰写观察报告,巩固所学知识并 提高实践能力。
04
教学评价与反馈
评价方式
课堂表现
作业完成情况
反馈机制
作业批改与点评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其中的错误 和不足之处,同时给予有针对性的建议和
指导。
A 即时反馈
在课堂上及时对学生的回答和表现 给予肯定或建议,让学生明确自己
的优缺点。
B
C
D
个别谈话
针对个别学生的学习困难和问题,进行一 对一的谈话,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 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期末总结报告
课文讲解
总结词: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理解
详细描述:逐段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特点以及象征意义,同时解析课文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 法。
课堂活动
总结词:互动参与
详细描述: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白杨树的理解和感受,或者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修辞 手法,创作一篇以“树”为主题的短文。
小学语文《白杨》教案10篇
![小学语文《白杨》教案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bbbb6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77.png)
小学语文《白杨》教案10篇小学语文《白杨》教案10篇小学语文《白杨》教案1 第二课时一、激趣设疑入课师课前播放关于白杨的风景图片师:别光看老师的图片,快把你们再次搜集到的有关白杨的资料、图片与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门把再次搜集到的图片依次通过投影向大家介绍,同学们看的目不转睛。
〕师:刚刚我们欣赏了许多美丽的图片,大家兴致很高呀!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课。
〔老师板书课题后手指板书带着学生齐读课题〕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请你们回忆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同学们纷纷举手,踊跃答复〕生:在通往的列车上,爸爸向他的孩子们介绍白杨树的事。
师:〔竖起大拇指〕概括得既全面又简练。
〔学生快乐地坐下〕师:通过再次预习,你们又发现了哪些新的问题?生:我不明白十四自然段,爸爸说这些话的含义是什么?师:也就是爸爸要表白的心愿是什么?这个问题非常有考虑价值。
〔师副板书:表白?〕生:爸爸的微笑为什么消失了?师:〔点头表示赞许〕你抓住了人物神态的变化提问。
〔板书:神态?〕谁还抓住人物的神态变化提问?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第十八自然段,爸爸开场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后来又微笑了呢?师:〔面露微笑〕你读书可真仔细!生:文章为什么以“白杨”为题?师:〔赶紧接〕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文章的写法。
学习文章,我们不仅要理解其写作内容,还要理解他在写法上的特点。
〔板书:写法?〕生:白杨树有什么特点?〔老师板书:特点〕生:文章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大戈壁滩的荒凉,为什么要这样写?师: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这个问题也涉及到了文章的写法。
〔板书:环境描写?〕此环节教学时间为3分30秒二、展学评导定教师:〔手指黑板〕你们可真能干,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
相信通过我们深化地研读课文,大家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
师:〔商量的语气〕我们先来确定我们这节课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生:我觉得文章题目是白杨,我们应该首先理解白杨的特点。
师:〔环视全班〕大家同意吗?生齐:同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杨优秀教案设计
白杨优秀教案设计【教学目的】
1.学会生字新词;会用“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造句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理;教育学生服从祖国需要,勇于战胜困难。
3.学习本课借物喻人的写法。
【教学重点】
教给学生阅读方法;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白杨的特点以及爸爸是怎样表白自己的心情的。
【教学难点】
1.爸爸介绍白杨一段话的含义。
2.人与树的联系。
【课前准备】
1.教具:幻灯片两张。
(或一块小黑板,一幅教学挂图)
2.布置预习:
①运用工具书,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了解“大戈壁,戈壁滩”两个词;理解“茫茫”、“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卫士”、“出神”等词语。
)
②分段。
找出疑难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自学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教学步骤】
一、解题。
二、简介作者和背景。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整体了解)
四、检查预习情况。
五、学生质疑,释疑。
六、布置作业(带着学生质疑的问题自学课文)。
白杨优秀教案设计具体设计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审题:
1.课文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
2.课题是《白杨》,全文仅仅就是写白杨吗?
二、老师范读全文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
①查字典或根据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戈壁、茫茫、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分辩、介绍、抚摸、表白、沉思
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③大戈壁是什么样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
④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
⑤试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
2.老师检查自学效果。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课内练习:
1.写近义词介绍抚摸分辨
高大挺秀
2.写反义词清晰动摇软弱
消失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的第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了解到课文讲的是一位旅客带自己的两个孩子到新疆去,在火车上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并借白杨表白了自己的心愿。
那么这位旅客的心愿是什么呢?她是怎样借白杨表白自己心愿的呢?这是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二、理解白杨外形特点
1.现在假想我们也坐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火车把我们带到了戈壁,大戈壁是什么样的呢?齐读第一小节。
2.出示大戈壁的挂图,教师描述:茫茫的大戈壁上,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胡的只是满地的沙石。
大风一起飞沙走石,遮天蔽日,一片浑黄,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
地。
戈壁是多么荒凉呀。
3.齐读第3节,读后回答:在戈壁上白杨树长得怎样呢?
4.看到这白杨树,爸爸的神情是怎样的?兄妹俩又是怎样争论的呢?分角色朗读4-12小节。
三、理解白杨品格特征
1.指名朗读14小节,然后小黑板了示爸爸介绍白杨的三句话,然后逐句读讲。
“这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这么高大。
”
①“从来”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讲了白杨的什么特点?
②去掉“从来”,朗读比较。
“哪儿需要它,它就很快在哪儿生根、发牙、长了粗壮的枝干。
”
①这句话廛了白杨的什么特点?从哪些关键词可体会出?
②小结:内地需要白杨,白杨要内地扎根;边疆需要白杨,白杨就在边疆扎根,真是哪儿需要哪儿去,不讲条件,不畏艰苦。
③指导感情朗读。
“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①这句话赞扬了白杨什么特点?从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
②教师描述:在风沙面前,白杨像城墙一样巍然屹立;在雨雪面前,白杨像青松一样挺拔高洁;在干旱前,白杨像骆驼一样耐旱耐渴;在洪水面前,白杨像中流磔柱一样牢固坚定。
这就是白杨坚强不屈的品格。
③指导感情朗读。
2.教师小结,朗读体味爸爸的一番话不仅回答了儿子的问题,而且热情赞扬了白杨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品格,读到这里你对白杨产生了什么感情?请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朗读14小节。
四、领会爸爸的心愿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
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请同学们默读16小节,并联系14小节思考,然后同桌讨论。
2.引读讨论16小节:
①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
”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到新疆工作,你们知道吗?”
②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
”师问:“他们却不知道爸爸为什么把他们接到新疆去,你们知道吗?”
③师读:“他们只知道…”生接读:“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要坐几天火车,还要坐几天汽车。
”师问:“他们却不知道
新疆是个偏远艰苦的地方,你们知道爸爸为什么把孩子带到新疆去吗?”
3.通过爸爸介绍,孩子们多了一点什么知识?指名读17小节。
4.过渡:爸爸介绍的这一点知识就像一粒种子播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这种子能不能生根、发芽、成长呢?
5.老师朗读18小节,读后讨论:
①爸爸为什么又陷入沉思?
②他为什么又露出了微笑?
6.老师在大白杨旁贴上两棵小白杨,请学谈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7.指导学生感情朗读18小节。
五、总结课文,升华中心
1.课题是《白杨》,全文是不是仅仅写白杨?赞扬了爸爸什么精神?
2.赞扬爸爸实际上就是赞美什么人?
3.总结启发想象是呀,多少边疆创业者,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疆建设事业,有的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新疆有许多的“白杨树”,我们这里也有“白杨树”,谁呀?
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像蜡烛一样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除了老师像白杨,我们这里还有谁是“白杨”呢?他们知道是谁呀?
我相信你们这些“小白杨”在“大白杨”的关怀教育下一定会长成高大挺秀的白杨树,哪儿需要哪儿扎根。
六、布置作业
1、造句:
①哪儿……哪儿……
②不管……不管……总是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