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角色重塑与转换论文
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角色的转化论文(15篇)
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角色的转化论文(15篇)篇1: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角色的转化论文一、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的角色定位(一)指导者角色。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学生能够自己从网络获得大量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中有的是可以被利用的,而有的却是对学生成长不利的。
因此,教师必须承担一个指导者的角色,在学生受到信息迷惑时帮助他们寻找正确的人生方向。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能够做的不是传递方法,而是告诉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去选择,如何从茫茫的信息海洋中获取资源,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兴趣。
(二)协角色。
教师之间的协作讲求的是学科间的互相协作。
在信息技术时代的到来,网络飞速发展,学科间的界限越来越弱,因此教师和教师之间可以通过BBS和邮件来互相沟通信息,他们之间的协作呈现着多元化的趋势。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协作主要是在网络技术的支持之下,学生们可以利用更多的信息来支持自己完成某一项目,这时教师可以充当协,帮助学生一起完成,互相学习。
(三)学习者角色。
在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也应当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知识的更新,成为一名学习者。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互联网每一年的数字化信息都会翻新一倍。
因此,教师的与时俱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紧跟时代的发展,不断努力的学习,终身学习,教师才能跟上时代的进步,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教师。
作为一名学习者,一方面教师必须深刻钻研本学科、本专业的知识,另一方面必须及时的根据信息技术的更新,找到自己不足的地方进行完善,掌握更多的信息技术和知识。
二、现代教育技术条件下教师角色的转化策略(一)转变教师的观念,从理论上武装自己。
互联网的推动给予了我们人类极大的便利,科学技术也提供了更好的教育设备和技术手段,在新媒体的攻势之下,如何驾驭新技术,利用好新技术是教师需要努力的。
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用科技兴教、科技促教的理论思想武装自己。
其次,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技术观念。
教师对新技术的态度影响到技术的应用以及教师角色的转换,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育技术也将越来越多,频率也会越来越快。
免费范文:谈教师角色的转变
作为教师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适应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的地位由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主体地位,转变为教育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设计者、指导者与参与者。
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
在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而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课改中强调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以致用,而不是单纯地为了考试,为了升学,因此,作为教师确实有必要转变一下自己的角色地位,顺应课改的需求,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习,有了与老师平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
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习到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教师如何引导,启发,点拨?能否真正把学生领到这一领域,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制作与教材有关的资料,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老师发上共鸣,对于教学课堂而言,不光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包括知识与技能、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
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
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教师身份重塑与教育模式的转变
教师身份重塑与教育模式的转变在当今社会,教师的身份地位正经历着重塑和教育模式的转变。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学生的需求和挑战。
因此,教师们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以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首先,教师的身份正在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和合作伙伴。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大量的信息和知识。
因此,教师不再是简单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而是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帮助他们整合和应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应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与他们共同探索和学习,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次,教育模式正在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师道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实践和探究的环节。
而现代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倡以学生为主导的学习过程。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和实践探究。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教师更像是学生的指导者和支持者,引导他们成为自主学习者。
再者,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也需要不断提升和更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的更新,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和进步,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
他们需要不断了解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掌握新的教学技术和工具,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教育要求。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教师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发展变化,更好地发挥自己在教育中的作用。
最后,教师应该重视教育的人文关怀,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人格素养。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教师应该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需求,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和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只有在人文关怀的基础上,教育才能真正实现其育人的目标,让学生快乐成长、积极进取。
因此,教师的身份重塑与教育模式的转变是一项长期而严峻的挑战,需要教师们不断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与时俱进,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职业能力。
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摘要: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在过去的师生关系中,老师被认为是拥有绝对的支配权与话语权的,服从被认为是作为学生的我们所应该做的。
老师所传授的知识也被认为是真理,是不容置疑的。
改变这种状况,教师不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就要求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
由服从变促进,由专制变引导。
关键词:促进者;引导者;赏识者教师是一项职业,他的主要责任来自教育教学,教师应拥有正确教育观念,懂得反思技术,善于合作的探索者,而不再是一种只知“教书”的匠人。
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
应由管理者变成组织者,由控制者变成帮助者,由仲裁者变成促进者,由传授者变成参与者,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
一、师为生纲变成为学生的促进者“师严乃道尊”学生服从教师是天经地义,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也还存在。
它制约新型师生关系。
不彻底改变这种状况,就不能建立良好平等的关系。
那么,教师在平时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要,教师的角色与以前的不能一样要发生改变。
例如:一次上课,我刚步入教室一看,映入眼帘的是:讲台上还有很多粉笔头、塑料袋和纸片,我一下子就生气起来,难道他们不怕处罚吗?我真想用班主任的权威,拿今天的值日生开刀,来个“杀鸡给猴看”。
但这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吗?不是。
如果我真的处罚了值日生,那么,扔碎纸片的现象可能也会有所好转,但是不会持久。
于是,我亲自打扫卫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教育感化学生,不再是只有服从,言而必听,让人生畏的老师,这样同学们就能感到老师真实可信,值得爱戴,有什么话都愿意跟老师说,遇事愿意让老师帮着拿主意,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
我们平时其实能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你喊学生拿东西,也许学生在家不会拿,但是学生却把你的话当做圣旨一样。
你的生气往往也会转化为一种集体生气,学生把老师当做了他们一天的“心情晴雨表”。
作为教师,功利主义的“权威”。
不是因为有了“教师”这个“权”,就能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也不是因为教师在学生面前威严一些,就能使自己成为一名有权威的老师。
浅谈职业教育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浅谈职业教育中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转变;角色论文摘要:随着职业教育不断开展,学生素质参差不齐,传统教师角色已不适应职业教育需要,必须进行教师角色的转换,从传统的传道者转向引导者,从解惑者转向启发者,从授业者转向参与人,从管理者转向组织者等。
同时以人为本,促进职业教育的和谐开展。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要求人的竞争力也越来越强,学生学习需求和方式不断更新。
传统优秀教师定位于蜡烛精神角色已远远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每位教师都要顺应时代的呼唤中转变观念,在当前的教育中尽快实现正确的角色定位。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角色又怎样转换呢?笔者总结为以下几个内容:1从“传道者〞转向教会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者学会学习已成为未来生存的必要条件,因此,职业教育中教师应尽可能多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理论和实操相结合的方法来增加知识的获取,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自主性学习,多给予学生鼓励性评价和肯定,赞赏和表扬,创造一个和谐、宽松、平等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着力培养学生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能力,着重方法、动手技艺、规律的归纳与总结,训练学生学会自己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矗换言之在职业教育中的教师实际上扮演了学生终身学习和开展技能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和技能的灌输者。
2从“解惑者〞转向启发学生发现问题的启发者过去的教学,往往把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教学的客体,因而注重短程的传承,结论的给予。
现在随着职业教育形势的开展要求,学校教育注重提倡学生开展探索性学习,因此教育教学应当作相应的必要的改革,效劳于学生探索性、开展性学习。
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由理论到动手实操,以发现问题,比照、优化,教师应当与学生一道共同分析,让学生自己来比照,筛选,找到对应条件下的最正确方案。
让学生的学法得到最好的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不断提高。
在职业教育中教师要以自己的开放性、启发性为指导,诚恳地鼓励学生善于思考,勇于操练,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我教你记〞为“你学我导〞,以创造性的原那么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注意科学性、参与性、差异性,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前教育中的教师角色转变论文
学前教育中的教师角色转变论文学前教育中的教师角色转变学前教育是指为3-6岁儿童提供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兴趣,为他们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在学前教育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角色转变对于儿童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探寻在这一转变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和挑战。
1. 从"传统教育者"到"引导者和促进者"传统上,教师在学前教育中被视为知识的传播者和权威人物。
然而,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中,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再适用。
学前教育中的教师角色逐渐转变为引导者和促进者。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教师应该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励他们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从"授课"到"创造学习环境"学前教育中的教师应该放弃传统的授课方式,而是创造有利于儿童自主学习的环境。
教师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与儿童共同探讨问题和解决方案。
教师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提供儿童所需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和学习方法。
3. 从"个体教育"到"整体教育"学前教育中,教师不仅仅关注个体儿童的发展,还应该注重整体教育。
教师应该培养儿童的社交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和行为规范等综合素养,以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和面对未来的挑战。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团队竞赛和角色扮演等方式来促进儿童的整体发展,并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
4. 从"评判者"到"观察者和记录者"传统的评判式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并不利于他们的全面成长。
学前教育中的教师应该转变角色,成为儿童发展的观察者和记录者。
教师应该注重观察儿童的兴趣、需求和能力,并根据观察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个性化地满足每个儿童的学习需求。
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转换论文
浅谈语文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换【摘要】长期以来,教师没有弄清自己的任务,没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不是把自己定位在”导演”的位置,而是越俎代庖,去扮演本应由学生扮演的角色。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已经习惯”老师一演到底,学生一看到终”的传统模式。
现代教学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使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从参考书中走出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真正还给学生。
【关键词】教师角色的转变当务之急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和语文教学方式将产生重大转度。
广大教师面临的最大挑战是角色的根本转变。
这就要求教师尤其是中学语文教师,从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领者。
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
改变这种现状的当务之急,就是转换教师的角色。
采取新的教学理念与手段完成新课程政策下的使命。
一、教师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规定: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体现和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坚定的信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体验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在体验中拓展自己的视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
把基础知识落到实处,重视素质教育,努力体现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运用新课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二、教师由”讲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新课程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法,教师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情景的创造者、组织者和学习活动中的参与者。
正如苏姆林斯基说的:”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就要培养他们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让他们终生养成探究式学习的良好习惯。
树立师生间平等的、民主的、互爱的关系,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谈教师角色的转换与重塑
在新课程背景下从教师专业发展角度谈教师角色的转换与重塑摘要: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保障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在实践中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达到这一目的,归根到底要实现教师角色的转换和教师形象的重塑,这也是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总起点和总开关。
关键词:新课程实践;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角色转换与重塑一、首先要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所带来的教育观念转变,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
因偏远贫困地区教师尤其是中老年教师,教学观念相对落后,专业发展缓慢,急需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多方面的,很难一概而论,但值得关注的是,学校的传统功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学校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而且日益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科学探究的中心,并兼具教育知识的生产者和传播者的双重角色。
科学探究将成为新型学校的特征,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成为首要任务。
传统的教育理念认为,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者,而且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绝对权威。
事实上,这是一种很不平等的师生关系。
基础教育新课程强调的教育理念,是要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学生学,将不断转变为教学对话、交流与知识构建活动,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愉快的气氛,让学生感到老师是知己,师生互教互学,共同探讨问题、寻找真理,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使教师和学生都处于愉悦的状态。
这样的教学过程就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的过程,而是一种学生容易接纳的、支持的、动态的、发展的,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二、实现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变基础教育新课程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学生以往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教师职业角色重塑与能力提升
教师职业角色重塑与能力提升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担负着培养未来一代人才的神圣使命。
然而,现代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需要他们具备更多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因此,教师职业角色的重塑与能力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教师需要重塑自己的身份认同。
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讲解者,更应该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
教师要以身作则,注重自身修养和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职业榜样,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楷模。
其次,教师需要提升教学能力。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他们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另外,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
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教师应该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团队合作和交流。
教育是一个团队工作,需要多方面的协作和配合。
教师应该加强与同事之间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探讨教学经验,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最后,教师还需要注重自我反思和自我提升。
只有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培训和学习交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职业角色的重塑与能力提升是一个不断迭代、不断发展的过程。
教师应该不断更新自己的认知,提升自己的竞争力,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工作,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使命,培育更多的优秀人才,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后喻时代,老教师的角色样态重塑
SHANXI EDUCATION后喻时代来临,让我更加深信韩愈在《师说》中提到的“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我是一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学校一直在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在教学中,我经常会通过网络课程向学生推送学习资料,通过主题讨论贴组织学生分享交流。
我理所当然地认为网络课程就是教师单方面组织学生学习活动的一种途径,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
直到有一天,我在自己的课程里看到一门“2021届六年级三班毕业季”的课程,我惊讶地发现,自己是这门网络课程的学生,而这门课的“老师”竟然是我的学生小魏。
他学着我的样子,创建了一节以毕业纪念为主题的网络课程,他还为这门课组建了两个班级,一个是他的同学,另一个则是他所有的代课老师。
他用这门课记录了自己小学六年的美好回忆,这个“创举”让我感到惊喜和鼓舞,后喻时代真的来了。
我的儿子今年读高一。
有一天,我与孩子在闲谈中抱怨职场的艰辛与不易,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总会出现误解和不畅。
他却语出惊人地对我说:“妈妈,我想劝您读一读《理想国》,遇事要善于用辩证的角度去分析看待;再推荐您读一读《圆圈正义》,每个人都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每个人的认知都是存在偏见的,每个人的想法是不可能一样的。
不管在什么环境都会存在竞争,只有竞争社会才能进步和发展。
”这句话深深地击中了我,突然觉得孩子远比自己认为的要成熟,他知道的远比我想象中的多。
为了能和他有深入的交流,能讨论更多的话题,我开始读他推荐给我的书。
在这两个故事中,本来我是老师、是妈妈,结果却变成了“学生”。
后喻时代的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富时代意义的代际命题,“长辈向晚辈学习”是后喻时代的文化特质。
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一名有洞见的师长,不妨多听听孩子的见解,在思想的碰撞中互相启迪,营造一种亦师亦友、平等开放的环境,和孩子们共同成长。
(作者单位:山西省阳泉市矿区小南坑小学)后喻时代下我的角色转变文齐媛科技发展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教育的传承结构,尤其是在与互联网密切相连的领域,跨过前喻和并喻,老教师向年轻教师学习、向学生学习的后喻文化特质早已凸显。
教育常规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与重塑
教育常规中教师角色的转变与重塑教育常规中的教师角色转变与重塑,是当今教育变革中亟需探讨的关键议题。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社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更高要求,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教师的角色在这一过程中的转变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深刻影响着教育体系本身。
起初,教师被视为知识的传播者,是课堂上唯一的信息来源。
这种角色给予教师绝对的权威,学生以被动接受为主导。
尽管这种模式曾在一段时期内有效,但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问题逐渐显现。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使很多学生失去了主动学习的热情和能力,课堂气氛往往比较僵化。
在当今教育语境下,教师的角色开始向多元化和灵活化转换。
在新的教育理念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
这一转变意味着教师需要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和创造力,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通过采用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随着教育技术的发展,老师所需承担的角色进一步扩展。
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获取途径多样化,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轻易接触到各种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被迫转变为引导者,帮助学生筛选、分析和应用信息。
至关重要的是,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在这个信息社会中所必需的信息素养,让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在海量信息中做出合理判断。
参与式学习和反思性学习成为教师重塑角色的重要方式,促进学与教之间的互动。
在教师角色的转变过程中,情感维度的重视也不可忽视。
研究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心理健康。
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术内容,还需倾听学生的情感需求。
成为情感支持者和心理辅导者作为新角色之一,以关心与理解为基础,帮助学生顺利应对成长中的挑战。
在这种角色转变中,教师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使他们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面对多元文化与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教师还需承担跨文化交流的职责。
浅谈教师角色的转变论文
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经启动,新课程体系在课程的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都较原来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我们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
想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一些学习心得。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时代要求在传统教育观念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
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
多年来,我们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按照统一的模式进行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不是他们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转型,我们已经别无选择地进入了信息社会,文本文字已不再是人类经验存在的唯一形式,知识的获得可以通过学校以外的互联网、各种媒体等多种途径,教师已不再是知识的垄断者,教师角色的转变势在必行,我认为:教师不只是知识的权威者,更多的是学生求知途中富有经验的组织者,是学生的求知伙伴。
二、走进新角色,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角色转变在新课程中,大家将看到教育观念的变化有: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新课程理论认为,课程不仅是由教科书,还包括其他教学材料、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等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课程已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它意味着在特定的教育环境中,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给定的内容都有其自身的理解,对给定内容的意义都有其自身的解读,,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与创新,使之不断转化为“自己的课程”,因此,教师和学生不是外在于课程的,而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并作为相互作用的主体,教学过程是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与创新的过程,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那么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学习的伙伴”关系,让学生释放个性,发展潜能,才能真正做到“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学会生存》一书中:现在教师的职责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教师必须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了解、影响、激励、鼓舞。
教师角色论文课堂教学活动论文: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角色论文课堂教学活动论文: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等人文因素注入课堂,建立课堂教学活动常规,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
关键词:教师角色;促进者;人文因素;课堂常规;教育情境;自主学习提倡素质教育,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国传统的教学存在着重“主导”、轻“主体”,重“结论”、轻“过程”等弊端,从而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性的发挥。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而言,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对教师而言,作为唯一知识来源和传授者的传统地位已经动摇,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从传统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促进者”?通过多年来的课改实验,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
一、教师应把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关爱等人文因素注入课堂,建立课堂教学活动常规当我把这些人文因素注入课堂时,就获得了全新的体验:我发现学生们“动”了起来,生命活力焕发出来了,但同时也体验到了困惑,课堂变得活而无序、难以把握。
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实验和分析后,我获得了以下三点看法:(一)课堂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因为人的发展内靠动力,外靠氛围。
(二)课堂要“放得开”,学生的动作和声音是思维与表达需求的正常反映,是情绪与情感的自然流露,应该把它看作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
(三)课堂要“收得拢”,虽不强调绝对安静,但至少要保证发言者的自由表达,要保证教学过程的畅通无阻。
怎样才能做好这三个方面呢?马斯洛说过:“只有对能自律的人,能负责的人,我们才能说,就按你说的去做吧,那样可能是对的。
”于是,我开始把实验的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活动新常规的建设上和学生能力的培养上,组织学生倾听、发言、交流、提问、合作、争论、互补、练习、评价等活动。
久而久之,形成并建立了一种与开放性课堂相配合的规则和习惯,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而有序。
二、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刘兼教授说过:“当你的学习内容能激发学生良好情感体验的时候,学习才真正有效。
2020年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的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角色的转变的论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它不仅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依据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知识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教师的行为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角色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新者。
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新课程呼唤教师的角色转变。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要素之一,迫切需要从教育观念、教育素质、教学方法和教学行为等各个层面上做出战略性的调适。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价值是引导和学生自主构建的辩证统一,这就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是新条件下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它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要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视为学生通过自主活动主动构建学习的过程,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另一方面要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进发展”的教学理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
要想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组织者,应注意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研究学生“以学论教”。
研究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间的关系,保证教学内容能适应并顺利地植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中去;二是研究学习策略,实现有效的知识构建;三是研究合作交往实现交往互动,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研究现在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交会互动的机制。
创造有利于学生活动交往的学习环境,设置问题情境在制造学生认知上的突破,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组合、批判、澄清新旧知识的差异,解决认知不平衡。
在认识发展同时,获得轻松、愉快、成功的情感体验,创造良好的利于师生共创合作交往,使整个教学过程中从始至终呈现积极主动的学习气氛,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转变论文
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的转变摘要: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离不开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因此,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角色。
美国课程学家多尔认为,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平等者中的首席”。
作为“平等者中的首席”,教师更应该承担起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的责任,创造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充分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关键词:教师角色;学生地位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教师既然要教学生,那么就是付出,就是消耗,就是牺牲,这样不就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吗”?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当教师非得把自己牺牲,燃烧掉吗?二是在燃烧自己的悲壮气氛下,忽略了向学生学习,从学生那里获取有用的东西(包括知识,思维,启示等),因而使教学过程变为单向流动,而没有真正体现出是一种双向活动这样一个特点来。
在这种观念的支配下,多少年来,许多教师都是照本宣科,重复着一种“填鸭式”的套路,少、慢、差当然也就是必然的了。
教师不是演员,但教师面对学生讲课与演员面对观众演奏有许多相似之处:一个是以琴声打动人们的心弦,一个是以语言启迪人们的思想;一个是在舞台上,一个是在讲台上;一个是面对成千上万的观众,一个是教育几十上百个学生。
演员和教师都肩负着教育人、鼓舞人、塑造人的重任。
然而,教师没有艺术家那样动人,有的教师不要说是博得掌声的赞美,就是学生不厌,就已经不错了。
在课堂上,学生为什么打哈欠?为什么玩把戏?为什么看小说?为什么打瞌睡?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太缺乏美了。
无激情的讲课,必然得到无激情的听课。
台上台下,死水一潭,师生无情感交流,即使面对面,效果也只是背靠背的。
所以,学生需要立体美的老师。
内在美的教师不仅给学生内在的知识美、气质美、性格美,也要给学生外在的发型美、服饰美、仪态美;学生从老师那得到的不仅是丰富深奥的知识,而且也要从老师那儿得到美的享受和熏陶。
现代教师与传统教师的不同点之一就是各种美集于一身。
教育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活动。
教育信息化中教师角色重塑论文
浅谈教育信息化中教师角色的重塑【摘要】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人才的需求,本文阐述了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内容以及对院校产生的变革影响。
通过对教育信息化时代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从而建立起崭新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师角色转变近年来,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到教育部推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各地蓬勃发展、如火如荼的教育信息化热潮,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当今教育,特别是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中的发展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对传统教育中的师生关系、课程构建、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都会产生极大的冲击,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积极主动的建构者、参与者,然而最终这种转变能否成功,关键还在于能否实现教师角色的重新正确定位。
教师作为整个教学的设计者、实施者、促进者,只有教师首先实现观念和职能的转变,才能使学生实现角色上的真正转变。
一、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来的。
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ationat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n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信息技术在教育中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是将信息作为构成某一系统、某一领域的基本要素,并对该系统、该领域中信息的生成、分析、处理、传递和利用所进行的有意义活动的总称。
信息化包含两层含义。
一层是对信息重要性的认识,将信息作为一种基本的构成要素。
因此,信息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对系统进行信息化分析,它是信息化的基础。
另一层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在系统信息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
没有对系统深入地信息分析,就不可实现信息技术在系统中的有效应用。
教育创新实践下的教师角色重塑
教育创新实践下的教师角色重塑教育一直被认为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而教师作为教育的重要一环,在教育创新实践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教育也需要不断创新和变革。
在这一背景下,教师的角色也在不断重塑和拓展,需要适应新时代对教育工作者的需求,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创新实践下,教师的角色变得更加多元化。
传统上,教师主要扮演着传授知识、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但在当今社会,这种角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教师需要更多地充当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激励者,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
教师不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教育创新实践中,教师还需要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特点和需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量身定制教学方案,帮助他们充分发挥潜力,实现个性化的学习目标。
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工具,为学生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体验。
除了个性化教学,教师在教育创新实践中还需要更多地扮演着社会参与者和社会变革的推动者的角色。
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参与能力。
教师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公益事业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担当起建设社会的责任。
在教育创新实践下,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改变。
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教师需要更多地采用互动式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新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适应新技术、新教育理念的发展,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
教师的角色重塑还要求教师具备更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育创新实践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实验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敢于面对挑战和改变,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团队合作能力,与同事、家长、社会各界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教师角色的重塑与转换
[摘要]新一轮的课堂改革对教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要求,“以学生为本”,教师必须由“传授者”、“监督者”、“指令者”变成“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的职责现在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少地激励思考,他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励。
[关键词]以生为本塑造自我转换角色
我认为,要当好一名符合新世纪要求的语文老师,必须切实转换教学理念,我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转换课堂教学模式。
一、语文教学理念的更新
在”应试教育”是背景下,语文教学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而且不少人把“发展”与考试分数等同看待。
误认为谁的语文分数考得高。
谁的语文素养就高。
语文教学往往只偏重语文基础知识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轻视学生需要,忽视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步丧失了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即变“当前发展”为“可持续发展”。
也就是说,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思考和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的语文学习应该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怎样的基础,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激发兴趣,让学生热爱语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
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
”我们已进入了终身学习的时代,语文将陪伴着人的一生。
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千方百计地创设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学习情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景中,悄然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根本转变。
面向全体,关注个性。
教师在教学时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仅要使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明显的提高还要使他们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同时,针对学生个性的差异,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教学形式不能单一化,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给方法,培养自学能力,“授人以鱼不授人以渔”,学生的语文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学会”上,还要在“会学”上下功夫。
只有知道如何学习,才能在知识不断增长的社会中继续学习。
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帮助学生掌握如何阅读,如何协作,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等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生一旦具备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就会在广阔的语文世界里自由飞翔。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干扰,学生整天埋头于题海之中,语文课堂缺乏生机和活力。
学生多语文学习产生了厌恶的情绪。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明确新的目标教学理念,变“片面”为。
全面”。
为此,我们在厌恶教学中,必须正确处理以下三个方面的关系:
1、认知于情景的关系。
认知主要解决“会不会”的问题,情景主要解决“喜欢不喜欢学”的问题,对于那些能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的,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会。
但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人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做到既学会了知识和技能,又享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2、结论与过程的关系。
语文教学固然要教给享受正确的结论,但又不能把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学生。
而应关注享受获得结论的过程,如学生获得结论的思考过程、思考方法、合作方法、独特体验等。
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结论的记忆,更重要的是有助于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3、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为了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必须多每一课的目标进行预设。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这样的情况: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有的学生已经学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问题,却不在教师预设的教学目标之中。
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将预设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问题有机整合成新的教学目标。
这样做,既可以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学理念真正到实处。
二、语文教师教学角色的定位
不少老师这么说:“新课程,想说爱你不容易。
”其实,要说爱你很容易,那就要塑造自我,以新的面貌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
那么,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呢?
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要“以学生发展
为本”,指导学生学习。
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用教材教学生学会学习。
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实现的动机,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洗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探究,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建立一个自由的,宽容的课堂气氛。
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平等交流者。
采取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提高质疑,师生共同讨论、研究。
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加强了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
使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
三、语文教师教学模式的转换
现在的课堂教学,要变注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变学生被动听课为自主合作和探究,变单纯知识传授为三维目标并重。
在课堂教学中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自己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
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在改革中不断稳步前进。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觉得最应该做到的一点是:进行反思性教学。
如果应该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刻的反思,那么不管教龄多长,经验多么丰富,他的素质只会永远停留在新教师的水准上。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要求的变革是深刻的,
需要教师角色意识的重新定位与适应,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教师有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成为学生信心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二是教师有传统的教学支配者、控制者成为学生学习是组织者、促进者和指导者。
教育是唤醒,要唤醒学生的积极性、上进心;教育是发现学生心灵的火花,使星星之火发展成为燎原之火。
参考文献
[1]《连云港教育))2005年第3、4期
[2]《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编著刘小明,王丽荣
[3]《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