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第1章 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方案目录第一章工程概况 (1)一、工程简介 (1)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 平方米。
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 平方米。
(1)二、PC结构特点 (1)三、PC吊装难点 (1)四、施工平面布置 (1)五、施工要求 (2)六、技术保证条件 (3)七、编制依据 (4)第二章、施工计划 (6)一、进度计划 (6)二、吊装装备配置计划 (6)三、吊装人员配置计划 (7)第三章塔吊及支撑架技术参数 (8)一、塔吊选型 (8)1、塔吊的选型和布置条件分析 (8)2、塔吊的平面布置和选型的原则 (8)3、塔吊的平面布置和性能参数 (8)二、PC预制构件起吊技术参数 (9)三、竖向支撑架体搭设技术参数 (11)第四章工程测量作业指导书 (12)一、施工准备 (12)二、高层建筑物施工测量 (13)三、弹线定位 (14)四、标高测量 (14)五、质量验收标准 (15)六、弹线定位标高测量应注意的问题 (15)第五章主要工艺流程及施工方法 (16)一、工艺流程 (16)二、施工方法 (17)三、套筒灌浆施工技术 (26)四、质量标准 (29)第六章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38)一、组织保障 (38)二、技术措施 (38)三、应急预案 (38)三、监测监控 (43)附件四:吊具选用 (48)第一章工程概况一、工程简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 平方米。
其中地下建筑面积约-------- 平方米。
工程由-- 组成。
本工程设计0.000=4.250m(85国家高程基准),地面标高+3.25m,即相对标高-1.m 。
地下车库为剪力墙结构,住宅为PC、剪力墙结构。
PC结构部位为1#、2#、3#、4#、5#、6#、7#、8#、9#、10#、11#楼,预制构件类型为:预制外墙+预制内墙+预制隔墙+预制凸窗+预制楼梯+预制阳台板+预制空调板。
二、PC结构特点1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2、结构主体部分内部混凝土剪力墙采用预制混凝土剪力墙;3、阳台板(二~十一层)采用预制混凝土阳台板4、楼板(二~十一层)采用预制非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叠合板;5、标准层楼梯采用预制混凝土梯板;构件详情见附件10.三、PC吊装难点1、装配式剪力墙结构,钢筋连接是重难点,对钢筋定位及钢筋安装精度要求高;2、剪力墙灌浆量大,对结合面要求高,质量控制人为因素大;3、各个工序交叉紧密,构件安装与钢筋、模板等工种深度交叉,平面管理难度大;4、传统土建对塔吊要求多,易在吊装过程中与传统土建施工产生交叉作业,塔吊协调难度较大。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装配式建筑具有工业化水平高、便于冬期施工、减少施工现场湿作业量、减少材料消耗、减少工地扬尘和建筑垃圾等优点;它有利于实现提高建筑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目的..装配式建筑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如欧洲、新加坡;以及美国、日本、新西兰等处于高烈度地震区的国家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我国;近年来;由于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以及劳动力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等因素;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应用开始摆脱低谷;呈现迅速上升的趋势..与上一代的装配式结构相比;新一代的装配式结构采用了许多先进技术..在此基础上;本规程制定的内容;在技术上也有较大的提升..本规程综合反映了国内外近几年来在装配式结构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和工程实践经验;要求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可靠度、耐久性及整体性等基本上与现浇混凝土结构等同;所提出的各项要求与国家现行相关标准协调一致..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包括: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以及装配整体式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1.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的基本特征主体结构框架预制;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围护结构预制;框架结构连接形式主要采用套筒灌浆形式..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体系的典型案例是沈阳万科春河里项目图1-9..框架梁、框架柱采用预制方式楼板采用叠合方式;内墙、复合夹芯保温外墙及楼梯均采用预制方式;结构预制部分达到70%以上..施工速度快;构件质量控制好;但存在构件造价高等问题..2.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体系预制框架现浇剪力墙体系的基本特征:主体结构剪力墙预制;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围护结构预制..根据剪力墙预制形式不同可以分为整体预制和叠合预制两种形式..叠合剪力墙的典型案例为合肥新站平板显示基地公租房项目图1-7..该项目由4株地上18层;地下1层楼房组成..主体结构采用预制叠合板剪力墙结构体系;楼板采用预制叠合楼板;部品构件真正实现了工厂化生产;叠合剪力墙结构形式采用等同现浇剪力墙结构的理念;抗震性能与传统一致..整体预制剪力墙典型案例为沈阳万科春河里项目图1-8..该项目;采用北京万科自主研发的套简剪力墙体系;主要受力构件剪力墙预制;剪力墙之同连接的连梁采用现浇方式;楼板采用叠合方式;复合夹芯保温外墙及楼梯采用预制方式;万科集团在日本前田建筑株式会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与北京榆构和长春亚泰集团共同开发了剪力墙技术体系..3、装配整体式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体系预制框架一现浇剪力墙体系的基本特征:主体结构框架预制、主体结构剪力墙现浇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结构预制..典型案例是上海城建集团浦江瑞和新城05一02地块图1-6..该项目由4幢18层和1幢14层的高层住宅组成;引进消化吸收"台湾润泰”预制框架剪力墙体系..主体剪力墙结构现浇;框架结构梁柱预制;周边外墙板、阳台和楼梯等围护结构工厂预制;楼板采用叠合楼板..4、预制外墙一现浇剪力墙体系预制外墙现浇剪力墙体系的基本特征:主体结构剪力墙现浇内浇外挂;外墙采用叠合预制外墙、门窗整体预制;楼梯、雨篷、阳台等围护结构预制;外墙质量问题大大改善;如漏水、裂缝、面砖脱落和发霉等..典型案例是上海万科城花新园工程项目图1-10..该项目位于七宝镇地块..是上海万科首个“三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证书"项目;采用了PC技术;外墙、窗户和阳台等周边围护结构以及楼梯采用PC工厂预制的方式生产..另一个典型案例是长沙远大浑南公租房图1-11..该项目采用长沙远大住工装配式技术体系;剪力墙采用现浇方式;剪力墙之间的连梁采用叠合方式;楼板采用叠合方式;内墙板、外墙板、叠合楼板、叠合梁、预制楼梯、预制阳台等采用预制..5.预制外墙现浇框架体系预制外墙-现浇框架体系的基本特征:主体结构框架柱现浇;叠合梁..外墙采用预制夹芯保温外墙、门窗后装;楼板采用叠合楼板;楼梯、雨篷、阳台等结构预制;叠合梁和内隔墙体化设计等宽..典型案例为长沙洋湖25号栋工程项目图1-12..该项目是21层商务酒店;采用主体受力结构框架柱现浇;框架梁采用叠合梁;楼板采用叠合楼板..外围护墙体采用预制夹芯保温墙体;阳台、楼梯采用工厂预制的方式;采用整体式浴室;整体标高拾高..第2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2.1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原则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是指以采用工厂化生产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构件的装配方法一般有现场后浇叠合层混凝土、钢筋锚固后浇混凝土连接等操作;钢筋连接可采用套筒灌浆连接、焊接、机械连接及预留孔洞搭接连接等做法..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应符合建筑功能和性能要求;符合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环保的设计原则;利用各种可靠的连接方式将预制混凝土构件装配起来;并宜采用主体结构、装修和设备管线的装配化集成技术;综合协调给排水、燃气、供暖、通风和空气调节设施、照明供电等设备系统空间设计;考虑安全运行和维修管理等要求..2.1.1适用范围建筑设计中有标准化程度高的建筑类型;如住宅、学校教学楼、幼儿园、医院、办公楼等;也有标准化程度低的建筑类型;如剧院、体育场馆、博物馆等..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对建筑的标准化程度要求相对较高;这样同种规格的预制构件才能最大化的被利用;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因此;宜选用体型较为规整大空间的平面布局;合理布置承重墙及管井的位置..此外;预制建筑体系的发展应适应我国各地建筑功能和性能要求;遵循标准化设计、模数协调、构件工厂化加工制作..2.1.2建筑模数协调建筑设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模数协调标准GB/T 50002-2013的规定..采用系统性的建筑设计方法;满足构件和部品标准化和通用化要求..建筑结构形式宜简单、规整;设计应合理确定建筑结构体的耐久性要求;满足建筑使用的舒适性和适应性要求..建筑的外墙围护结构以及楼梯、阳台、内隔墙、空调板、管道井等配套构件、室内装修材料宜采用工业化、标准化的部件部品..建筑体型和平面布置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关于安全性及抗震性等相关要求..1.模数化建筑生产现代化一直是我国重要的产业技术政策与发展目标;建筑工业化发展纲要建字第188号文指出;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就是: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2011等技术标准也都将“建筑设计标准化、模数化”作为基本原则;以正式条文的方式予以强调..住宅标准化、量化生产首先不是以整个房屋为单位的;而是表现在对各类房屋构成部品的有机组织上;各个工厂生产的产品之间建立起某种尺寸上的秩序;而这种秩序恰好可以通过传统“模数"概念所具有的“尺寸把控”特征来实现..如果对装配式混凝土构件进行大量生产;就需要按照住房的规格化构成单位一可构成各种形状;可任意组合安装;部品规格统一;在不同建造方式的建筑间具有互换性;不但在规划、设计上可获得很大的自由度;而且还可以实现部品的大量生产..在现代模数理论中;“模数”一词包含两层含义:一个是“尺寸单位”;是比例尺的比例;其他尺寸数值都是它的倍数;如M=100mm;另一个是指形成一组数值群的规则..研究者们曾想用各种数列来表达建筑模数的生成规则;如自然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多数建筑模数生成规则的提案都是多个数列的复合体..为尺寸单位的模数取值应该足够小;以便确保各种用途的小型部品选用中具有必要的灵活性;又应该足够大;可以进一步简化各种大型部品的数目..目前;国际ISO模数标准采用的是基本模数M、扩大模数6M;12M等差数列的形式..同时;为了不同规模部品选择的方便;不同种类部品的模数尺寸选择有上下限的推荐..我国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实际上是标准化、工业化和集约化的过程;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工业化;而没有系统的模数化的尺寸协调;就不可能实现标准化..装配式建筑设计应按照建筑模数化要求;采用基本模数或扩大模数的设计方法;建筑设计的模数协调应满足建筑结构体、构件以及部品的整体协调;应优化构件及部品的尺寸与种类;并确定各构件和部品的尺寸位置和边界条件;满足设计、生产与安装等要求..模数化适用于一般民用与工业建筑;适用于建筑设计中的建筑、结构、设备、电气等工种技术文件及它们之间的尺寸协调原则;以协调各工种之间的尺寸配合;保证模数化部件和设备的应用..同时;也适用于确定建筑中所采用的建筑部件或分部件如设备、固定家具、装饰制品等需要协调的尺寸;以提供制定建筑中各种部件、设备的尺寸协调的原则方法;指导编制建筑各功能部位的分项标准;如厨房、卫生间、隔墙、门窗、楼梯等专项模数协调标准;以制定各种分部件的尺寸、协调关系..这样可以把各个预制的部件规格化、通用化;使部件可适用于常规的建筑;并能满足各种需求..该部件就可以进行大量定型的规模化生产;稳定质量;降低成本..通用部件使部件具有互换能力;互换时不受其材料、外形或生产方式的影响;可促进市场的竞争和部件生产水平的提高;适合工业化大生产;简化现场作业..部件的互换性有各种各样的内容;包括年限互换、材料互换、式样互换、安装互换等;实现部件互换的主要条件是确定部件的尺寸和边界条件;使安装部位和被安装部位达到尺寸间的配合..涉及年限互换主要指因为功能和使用要求发生改变;要对空间进行改造利用时;或者某些部件已经达到使用年限;需要用新的部件进行更换..建筑的模数协调工作涉及各行各业;涉及的部件种类很多;因此;需要各方面共同遵守各项协调原则;制定各种部件或分部件的协调尺寸和约束条件..部件的尺寸对部件的安装有着重要的意义..在指定领域中;部件基准面之间的距离;可采用标志尺寸、制作尺寸和实际尺寸来表示;对应着部件的基准面、制作面和实际面;部件预先假设的制作完毕后的面;称为制作面;部件实际制作完成的面称为实际面..2.功能模块模块化是工业体系的设计方法;是标准化形式的一种..模块是构成系统的单元;也是一种能够独立存在的由一组零件组装而成的部件级单元..它可以组合成一个系统;也可以作为一个单元从系统中拆卸、取出和更替..装配式建筑平面与空间设计宜采用模块化方法;可在模数协调的基础上以建筑单元或套型等为单位进行设计..设计宜结合功能需求;优先选用大空间布置方式;应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平面宜简单规整;宜将设备空间集中布置;应结合功能和管线要求合理确定管道井的位置..设备管线的布置应集中紧凑、合理使用空间..竖向管线等宜集中设置;集中管井宜设置在共用空间部位..模块化设计原理的基础就是建筑的功能分区;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进行模块设计..如框架建筑的功能属性不同势必产生不同形式的功能分区;进而产生不同的模块形态和整体建筑形态..建筑工业化中的标准模块主要包括楼梯、卫生间、楼板、墙板、管弄井、使用空间等..模块化设计能够将预制产品进行成系列的设计;形成鲜明的套系感和空间特征;使之具有系列化、标准化、模数化和多样化的特点利于设计作品的后期衍生品系到化开发;标准化的组件;使得产品可以进行高效率的流水生产;节省开发和生产成本;各模块间存在着特定的模数化的数字关系;可以组合成需要的多样化的形态模式..各个模块之间具有通用关系;模块单体在不同的情况下可能充当不同的角色..形成不同套系的部品、部件以及标准房型等..系列化的建筑部品是同一系列的产品;具有相同功能、相同原理方案、基本相向的加工工艺的特点..不同尺寸的二组部品系列产品之间相应尺寸参数、性能指标应具有一似似性;重复越多对工业化的批量生产越有利;同时也越能大幅降低成本..2.1.3集成化设计集成化设计就是装配式建筑应按照建筑、结构、设备和内装一体化设计原则;并应以集成化的建筑体系和构件部品为基础进行综合设计..建筑内装设计与建筑结构、机电设备系统形成有机配合;是形成高性能品质建筑的关键;而在装配式建筑中迩应充分考虑装配式结构体的特点;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各专业间的协同配合设计..装配式建筑应通过集成化设计实现集成技术应用;如建筑结构与部品部件装配集成技术;建筑结构体与机电设备一体化设计;采用管线与结构分离等系统集成技术、机电设备管线系统采用集中布置;管线及点位预留、预埋到位的集成化技术等..装配式建筑集成化设计有利于技术系统的整合优化;有利于施工建造工法的相互衔接;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建筑质量和性能..当前;传统建筑内装方式不仅对建筑结构体造成破坏;并成为装配式建筑的发展瓶颈..采用建筑内装体、管线设备与建筑结构体分离的方式已成为提高建筑寿命、保障建筑的品质和产品灵活适应性的有效途径..装配式建筑应从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出发;结合工业化建造的产业链特征;做好建筑设计、构件生产、装配施工、运营维护等综合性集成化设计..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的重要手段;通过信息数据平台管理系统将设计、生产、施工、物流和运营管理等各环节连接为一体化管理;共享信息数据、资源协同、组织决策管理系统;对提高工程建设各阶段、各专业之间协同配合、效率和质量;以及一体化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装配式建筑的前期策划中;可使用BIM软件进行建模;以确保构件及部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有利于装配式建筑全过程的精确设计..通过使用BIM技术;既可以为方案设计提供各种建筑性能分析;如日照分析、风环境分析、采光分析、噪音分析、温度分析、景观可视度分析等;也有利于装配集成技术选择与确定..结合BIM应用;对建筑中主体构件与部品的拆分;提高构件和部品的标准性、通用性;并合理控制建设成本等..在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中;BIM数据模型可保证数据的收集和计算;从而得出准确的预制率;最终通过模型生成的图纸能确保其图纸的正确性..在构件加工阶段;BIM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实效性使得构件达到精确生产..在现场安装中;BIM可以模拟施工过程;起到指导施工、控制施工进度的作用..在后期运营维护中;BIM信息数据支持可降低运维成本..2.2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设计要点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布置宜简单、规整;平面凸凹变化不宜过多过深;宜选用大空间的平面布局..工业化建筑要实现工厂化大规模生产;首先应确保产品尺寸规格的标准化、模数化;这样易于产品在流水线上生产..在前期规划与方案设计阶段;宜结合构件的生产运输条件、堆放及起重设备所需空间;并考虑现场安装..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宜包括主体构件和内装部品的施工图、拆分及深化几部分;图纸应全面准确反映主体构件和内装部品的规格、类型、加工尺寸、连接形式和设备管线种类与定位尺寸..主体构件加工图设计应考虑构件公差及施工误差;满足构件生产要求..上海市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图审查指南中对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深度进行了如下规定: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深度除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的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的有关要求以外;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预制部分的计算书:应审核有关预制部分的建筑专业完整计算书;计算书的内容应重点审査预制外墙不计人建筑面积的计算结果和预制外墙展开面积占比的结果是否与相关要求相符..3设计说明:召项目概况是否明确本工程中装配式建筑的范围、规模、主要的技术体系和预制构件的部位等;当项目享受建筑面积豁免时;按规定不计人建筑面积的预制部分面积是否明确表达;应在建筑面积后明确加上“不包含按规定不计人建筑面积的预制外墙或叠合外墙的预制部分面积×××平方米”字样;节能设计说明部分是否对装配式建筑采用的保温体系、保温材料的种类和厚度、构造做法等进行重点说明..4图纸深度:主要审査图纸深度是否符合国家和上海市有关建筑施工图设计深度的有关要求;特别是上海市有关预制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深度的有关规定..2.2.1总平面设计在装配式建筑的规划设计中;由于不同于以往的施工方式;需要较大场地堆放预制的各种结构构件及部品部件..在施工场地布置前;还应进行起重机械选型定位;根据起重机械布局;合理规划场内运输道路;并根据起重机械以及运输道路的相对关系最终确定各堆场位置..在设计时应考虑可能布置的堆场范围对地下室结构的影响;应和工程完工工况相结合;考虑如何当绿化覆土荷载、消防车道荷载等重载区相结合布置;充分考虑其结构经济性..在规划阶段总图中应考虑临时堆放场地的预留;根据构件属性不同分承重构件、非承重构件、隔墙等构部件;预留场地可与今后场地铺装和绿化相结合..在该场地内;构件堆放层所需全部构件构件存放空间充足;按序吊装;吊装二次起落到位不重复起降等要求图2-1..构件存放场地应具有一定承载力;保证构件在堆放期间受力均匀..构件存放场地的硬质铺装应便于拆除和重复利用;有利于施工完成后将此处改为绿地、广场或其他用地..构件存放场地的位置和具体尺寸的确定根据基地条件而定;当前确定构件堆放场地的工作多由施工单位来做详细布置;随着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建筑设计专业也逐渐做到了施工模拟的全周期演示..此外;还应考虑构件生产及运输的条件;选址距预制构件厂运输距离应较便捷;而且要有适宜构件运输的交通条件..图2-1 预制构件总图堆场布局示意图2.2.2 平面设计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应适应建筑功能和性能的要求;建筑设计须满足功能需求;且宜选用结构规整大空间的平面布局;并遵循标准化设计、模数协调、构件工厂化加工制作、专业化施工安装的指导原则..标准化程度较高的建筑平面与空间设计宜采用标准化与模块化方法;可在模数协调的基础上以建筑单元或套型等为单位进行设计;合理布置承重墙、柱等承重构件及管井的位置..设备管线的布置应集中紧凑、合理使用空间..竖向管线等宜集中设置;集中管井宜设置在共用空间部位;对建筑的标准化程度要求比较高..在满足建筑使用空间的灵活性、舒适性的前提下;主体结构布置宜简单、规整;考虑承重墙体上下对应贯通;突出部分不宜过大;平面凸凹变化不宜过多过深;应控制建筑的体形系数;建筑平面尽量规整..确保产品尺寸规格的标准化、模数化;这样易于产品在流水线上生产;最终实现预制构件工厂化大规模生产..。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论》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习题参考答案1.1 什么是建筑产业化?建筑产业化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参考答案:(1)建筑产业化是指运用现代化管理模式,通过标准化的建筑设计以及模数化、工厂化的部品生产,实现建筑构部件的通用化和现场施工的装配化、机械化。
(2)建筑产业化的主要特点如下:1)主要构件在工厂或现场预制,采用机械化吊装,可以与现场各专业施工同步进行,具有施工速度快、有效缩短工程建设周期、有利于冬期施工的特点。
2)构件预制采用定型模板平面施工作业,代替现浇结构立体交叉作业,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安全环保、有效降低成本的特点。
3)在预制构件生产环节可以采用反打一次成型工艺或立模工艺等将保温、装饰、门窗附件等特殊要求的功能高度集成,可以减少物料损耗和施工工序。
4)对从业人员的技术管理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要求较高,装配式建筑的设计、施工应做好前期策划,具体包括工期进度计划、构件标准化深化设计及资源优化配置方案等。
1.2 如何理解PC结构?PC结构的主要特点有哪些?参考答案:(1)PC结构是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简称,PC是Prefabricated Concrete Structure 的缩写,是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为主要构件,经装配、连接部分现浇而形成的混凝土结构。
PC 构件是以构件加工单位工厂化制作而成的成品混凝土构件。
(2)PC结构的主要特点有:①产业化流水预制构件工业化程度高。
②成型模具和生产设备一次性投入后可重复使用,耗材少,节约资源和费用。
③现场装配、连接可避免或减轻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④预制装配工艺的运用可使劳动力资源投入相对减少。
⑤机械化程度有明显提高,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得到有效降低。
⑥预制构件外装饰工厂化制作,直接浇捣于混凝土中,建筑物外墙无湿作业,不采用外脚手架,不产生落地灰,扬尘得到抑制。
⑦预制构件的装配化使得工程施工周期缩短。
⑧工厂化预制混凝土构件不采用湿作业和减少现浇混凝土浇捣,避免了垃圾源的产生,搅拌车、固定泵以及湿作业的操作工具洗清,大量废水和废浆污染源得到抑制。
第一章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1.1.2 装配式建筑的分类
序号 1 2 3 4
划分依据 按结构材料 按建筑高度 按结构体系 按预制率
类型/类别 钢结构(含轻钢结构)、木结构、混凝土结构、组合结构
低层、多层、高层、超高层 框架、框架-剪力墙、剪力墙、筒体等 局部使用、低预制率、普通预制率、高预制率、超高预制率
思考
1、按建筑高度具体划分原则是什么? 2、什么是预制率?和装配率的区别?
(3)注胶套筒连接
钢筋注胶套筒连接是把带肋钢筋从两端插入套筒内部,然后注入专用凝胶,从而实现钢筋连接的一种钢筋连 接方式。可用于梁与梁钢筋连接。日本应用较多。
第一章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建筑起航-专注建筑人的能力提升
1.4.2 主要连接方式介绍 3 后浇混凝土
是指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后在预制构件连接区或叠合层现场浇筑混凝土。钢筋连接 (4)钢筋搭接
建筑起航-专注建筑人的能力提升
PC预制构件 (重点识别)
楼板:空心板LB1、叠合板、预应力叠合肋板 剪力墙板:剪力墙外(内)墙板、双面叠合剪力墙板、预制圆孔墙板、剪力墙夹心保温一体化板 外挂墙板:整体外挂墙板、竖向外挂墙板
框架墙板:暗柱暗梁墙板、暗梁墙板 梁:梁、叠合梁、连梁、叠合莲藕梁 柱:方柱 复合构件:十字型莲藕梁 其他构件:楼梯板、阳台板、轻质内隔墙板、挑檐板、女儿墙板、空调板等
建筑起航-专注建筑人的能力提升
第一章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建筑起航-专注建筑人的能力提升
1.4.2 主要连接方式介绍 3 后浇混凝土
是指预制混凝土构件安装后在预制构件连接区或叠合层现场浇筑混凝土。钢筋连接
(1)螺纹套筒连接:钢筋的螺纹套筒连接可以用于装配式建筑,先将钢筋车丝,然后拧入螺纹套筒内即实现 钢筋的连接。
装配式建筑概论课件完整版精选全文
1.3.2国内现状
我国从50年代开始发展装配式建筑,在70年代达到装配式建筑发展繁荣的时期。2017年住建部发布了《“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其中重点推进地区达到20%以上,我国的装配式建筑将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图2-18 单结柱
图2-19 多节柱
2.4.5 预制楼梯预制楼梯与支撑构件宜采用一端固定绞、一段滑动绞的简支连接,见图2-20和图2-21。预制混凝土楼梯外观更加美观,避免在现场支模,节约工期。预制简支楼梯受力明确,安装后可做施工通道,解决运输问题,保证了逃生通道的安全。见图2-22
图 2-20 固定端连接构造
2.浆锚连接的要求①纵向钢筋采用浆锚搭接时,对预留成孔工艺、孔道形状和长度、构造要求、灌浆料和被连接钢筋应进行力学性能以及实用性试验验证;②适用于直径20mm及以下的热轧带肋钢筋,且不应使用于直接承受动力荷载的构件;③灌浆料1d、3d、28d抗压强度分别至少为35MPa、55MPa和80MPa,其他性能要求见JGJ 1-2014表4.2.3;④房屋高度大于12m或超过3层时的框架结构预制柱的纵向钢筋连接,不宜使用浆锚搭接连接;⑤不宜用于一级抗震等级剪力墙及二、三级抗震等级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墙的边缘竖向钢筋。
叠合梁端竖向接缝的受剪承载力设计值应该按照下列公式:
①持久设计状况②地震设计状况 ——叠合梁端截面后浇混凝土叠合层截面面积(mm2) ——预制构件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 ——垂直穿过结合面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
——各槽键的根部截面面积之和,按后浇键槽根部截面和预制键槽根部截面面积分别计算,并取二者的较小值(mm2) ——垂直穿过结合面所有钢筋的面积,包括叠合层内的纵向钢筋(mm2) ——地震设计状况下接缝受剪承载力设计值(N)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授课课件
1.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背景 1.1.1 现实需求 1) 环境污染严重 2) 建设效率偏低 3) 管理模式落后 4) 可预见的用工荒 5) 其他问题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1.1.2 支持条件 1) 现阶段建筑的结构性能安全可靠 2) 生产施工能力较高 3) 国外大量先进经验可借鉴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6)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 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应按下式计算:
q2c=A2c/Aw3×100% 式中:q2c──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应用比例;
A2c──各楼层内隔墙中非砌筑墙体的墙面面积之和,计算
时可不扣除门、窗及预留洞口等的面积;
Aw3──各楼层内隔墙墙面总面积,计算时可不扣除门、窗
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部品部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 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而成。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装配式木结构建筑。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1.2.2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标准化设计 2)工厂化生产 3)装配化施工 4)信息化管理 5)一体化装修 6)智能化应用
(2)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应用比例计 算
q1a =V1a/V×100%
式中:q1a── 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 中预制部品部件的应用比例; V1a── 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中预制 部品部件中预制混凝土体积之和; V ── 柱、支撑、承重墙、延性墙板等主体结构竖向构件混凝土 总体积。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3)梁、板、楼梯、阳台、空调板等构件应用比例计算
建筑工程技术 教材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分类
• 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分类 • 1.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 •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即全部或部分框架梁、 柱采用预制构件构建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 称装配式框架结构,如图1-1-1所示。 • 2.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 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即全部或部分剪力墙 采用预制墙板构建成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简称 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如图1-1-2所示。 • 3.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装配Biblioteka 混凝土结构概述• 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由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和现浇剪 力墙(现浇核心筒)两部分组成。这种结构形式中的框架部分采用 与预制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相同的预制装配技术,使预制装配框架 技术在高层及超高层建筑中得以应用。鉴于对该种结构形式的整体 受力研究不够充分,目前,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中的 剪力墙只能采用现浇。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第1章 装配式建筑概述
改革开放以后,在总结前20多年发展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新一轮发展装 配式建筑的热潮,共编制了924册建筑通用标准图集(截至1983年),很多 城市建设了一大批大板建筑(见图1.3-1)、砌块建筑及装配式工业厂房 (见图1.3-2)。
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低潮 ,结构设计中很少采用装配式体系,大量预制构件厂关门转产。装配式 建筑存在的一些问题也开始显现,如防水、冷桥、隔声等关键技术问题 未得到很好的解决;采用预制板的砖混结构房屋、预制装配式单层工业 厂房等在唐山大地震中破坏严重,使人们对于装配式体系的抗震性能产 生担忧。同时,现浇施工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农民工廉价劳动力大量进 入建筑行业,使得现浇施工方式成本下降、效率提升,导致一度红火的 装配式建筑发展逐渐放缓。
装配式建筑分类
按结构材料分,装配式建筑分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见图1.21)、装配式钢结构(见图1.2-2)、装配式木结构(见图1.2-3)。 本书所指装配式建筑均指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图1.2-1装配式混凝土结构
图1.2-2装配式钢结构
图1.2-3装配式木结构
装配式建筑分类
按结构类型分,装配式建筑分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及多层剪力墙结构。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框架结构:全部或部分框架梁、柱采用预制 构件构建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全部或部分剪力墙采用预制墙 板构建成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简称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
jgj 1-20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 1-20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1.1目的和依据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是根据国家建筑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定的,旨在规范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
本规程的目的是保障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耐久性,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健康发展。
1.2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施工和验收,包括但不限于住宅、商业建筑、工业厂房等各类建筑物。
第二章:材料和构件2.1混凝土材料2.1.1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控制混凝土强度等物理性能的波动,确保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2.1.2混凝土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材料,保证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2.2钢筋和预应力钢筋2.2.1钢筋和预应力钢筋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延性,满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变形控制要求。
2.2.2使用钢筋和预应力钢筋的焊接、连接等工艺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确保工程质量。
2.3构件2.3.1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工厂化生产的能力,确保构件的安装精度和质量。
2.3.2构件应具有良好的抗风、抗震性能,满足建筑结构的设计要求。
第三章:设计3.1结构设计3.1.1结构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考虑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工厂化生产和施工要求,优化结构形式,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能。
3.1.2结构设计应考虑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环境条件,保证建筑的安全、舒适和经济。
3.2连接设计3.2.1连接件应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可靠性,在构件的拼装和安装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确保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
3.2.2连接设计应灵活多样,能够适应不同的构件形状和尺寸,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效率。
第四章:施工4.1材料和构件的质量控制4.1.1混凝土的搅拌、运输和浇筑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满足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要求。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制作与施工PPT第01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方式
1.4.1连接方式概述
38
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方式
1.4.2主要连接方式简介
1、套筒灌浆连接 套筒灌浆连接是装配整体式结构最主要最成熟的 连接方式,美国人1970年发明,至今已经有40多年 的历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在日本应用最多,用于 很多超高层建筑,最高建筑208米。日本套筒灌浆连 接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经历过多次地震考验。 套筒灌浆连接的工作原理是:将需要连接的带肋 钢筋插入金属套筒内“对接”,在套筒内注入高强早 强且有微膨胀特性的灌浆料,灌浆料在套筒筒壁与钢 筋之间形成较大的正向应力,在钢筋带肋的粗糙表面 产生较大的摩擦力,由此得以传递钢筋的轴向力。见 图1.4-2、图1.4-3。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制作与施工》
第1章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1
目录
CONTENTS
1.1 装配式混凝土概述 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结构体系 1.3 预制构件 1.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方式 1.5 预制构件制作概述 1.6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概述 1.7 设计、制作、施工协同概述
2
1.1 装配式混凝土概述
5
1.1 装配式混凝土概述
1.1.5 什么是PC
PC 是英语 Precast Concrete 的缩写,是预制混凝土的意思。 国际装配式建筑领域把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简称为 PC 建筑。把预制混凝土构件简 称为 PC 构件,把制作混凝土构件的工厂简称为 PC 工厂。
6
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结构体系
7
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结构体系
8
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结构体系
9
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与结构体系
装配式建筑工程概述(2018年6月份培训)
装配式工程概述技术管理部2018年6月装配式建筑概述第一章现场施工管理第二章目录Contents装配式建筑概述装配式建筑概述装配式建筑概述-定义和特点装配式建筑概述-装配率和预制率2015定义。
(一)装配整体式结构解释1竖向连接方式可采用“灌浆套筒连接”2约束边缘梁柱可采用现浇混凝土,将各部门预制墙体连接成一个整体装配式剪力墙(灌浆套筒/浆锚)体系内浇外挂剪力墙体系装配式混凝土框架体系装配式叠合墙柱结构体系(一)装配整体式结构解释1竖向连接方式可采用“灌浆套筒连接”2约束边缘梁柱可采用现浇混凝土,将各部门预制墙体连接成一个整体(一)装配整体式结构解释图一、节点混凝土浇筑前图二、节点混凝土浇筑后水平构件:预制叠合梁、预制楼板、预制阳台板、预制楼梯等1预制楼梯2预制叠合梁3预制叠合楼板4预制阳台竖向构件:预制柱、预制外墙板、内墙板等1预制内墙板2预制外墙板3预制柱装配式施工管理装配式施工管理-规范依据321678459《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规范依据《预制预应力混凝土装配整体式框架结构技术规程》(JGJ224-2010)《水泥基灌浆料技术规范》(GB/T 50448-2008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范》(JGJ256-2011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GB310-1~2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 355-2015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 398-2012 )《钢筋连接用套筒灌浆料》(JG/T 408-2013 )……装配式施工管理-施工过程记录图表工厂内进行工业化生产1钢模具+定位+钢筋制安+混凝土浇筑2混凝土浇筑3构件养护窖事前应制定堆放方案。
预制构件进场后,应按品种、规格、所用栋号、吊装顺序分区配套堆放,不同构件堆放之间宜设宽为0.8~1.2m通道,并有良好的排水措施。
存放的堆垛宜吊装机械范围内,减少二次转运。
预制墙板严禁平放,宜采用堆放架插入或靠放,堆放架应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预制墙板外饰面不这宜作为支撑面,考虑对构件薄弱部位(如预埋件、出筋位置、连接止水条、高低口等)采取保护措施。
装配式建筑概述;装配式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的构造要求
1.2装配式建筑的特点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是:大量的建筑部品 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 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 梯,预制梁,预制柱等);现场大量的装配 作业,比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采用建筑、 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理想状态是装修可 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设计的标准化和管理 的信息化,构件越标准,生产效率越高,相 应的构件成本就会下降,配合工厂的数字化 管理,整个装配式建筑的性价比会越来越高; 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
二 楼盖的构造要求 装配整体式结构的楼盖宜采用叠合楼盖 。结构转换层、平面复杂或开洞较大的楼层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层宜采 用现浇楼盖。 叠合板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 设计规范》GB 50010进行设计,并应符合下 列规定:
1 叠合板的预制板厚度不宜小于60 mm ,后浇混凝土叠合层厚度不应小于60 mm; 2 当叠合板的预制板采用空心板时,板 端空腔应封堵; 3 跨度大于3 m的叠合板,宜采用桁架 钢筋混凝土叠合板; 4 跨度大于6 m的叠合板,宜采用预应 力混凝土预制板; 5 板厚大于180 mm的叠合板,宜采用混 凝土空心板。
3 预制柱底、预制剪力墙底宜设置支腿 ,支腿应能承受不小于2倍被支承预制构件 的自重。
预制构件与后浇混凝土、灌浆料和坐 浆材料的结合面应设置粗糙面、键槽, 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预制梁与后浇混凝土叠合层之间的结合 面应设置粗糙面;预制梁端面应设置键槽( 图2示)且宜设置粗糙面。键槽的尺寸和数 量应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2014的规定计算确定;键槽的深度t不宜 小于30 mm,宽度w不宜小于深度的3倍且不 宜大于深度的10倍;键槽可贯通截面,当不 贯通时槽口距离截面边缘不宜小于50 mm; 键槽间距宜等于键槽宽度;键槽端部斜面倾 角不宜大于3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1.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的支持条件 然而,建筑行业的产业升级不能盲目冒进,需要在有利的现实基础的支持
下逐步推进。目前建筑行业对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1) 现阶段建筑的结构性能安全可靠 目前我国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主要采用现场浇筑的施工方式。现浇结构 施工技术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和沉淀,在结构的安全性上已经相当的成熟。 只要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要求进行合理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材 料供应与采购,在合理的使用荷载以及小震状态下,绝大多数建筑物都表 现出良好的结构性能。 基于目前建筑行业技术成熟,建造出的房屋安全可靠的现实基础,建筑行 业可以在保持良好的产品质量的同时,探索更环保、更高效、更精准、更 机械化、更节约的生产方式。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4) 可预见的用工荒 传统施工方式的建筑工地现场,需要大量的建筑工人从事各工种的手
工作业和机械操作。手工作业的建筑工人,工作强度高、环境差、且 相对其他工作具有一定的危险。这样的工作条件导致这类工作岗位的 从业人员流失严重,并且有意愿投身这类工作岗位的人员越来越少, 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建筑行业将会出现用工荒。 5) 其他问题 此外,建筑行业传统的施工方式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例如工期较长、 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等,这些都在阻碍建筑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3) 国外大量先进经验可借鉴
我国建筑行业虽蓬勃发展成绩喜人,但相比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仍处于 相对落后的地位。但正因为一些发达国家在建筑业发展方向的探索上 走在了我们前面,形成了他们的建造体系,我们在建筑行业产业升级 上有了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研究成果。我们通过总结各国建筑业发展的 经验和教训,再结合我国国情和我国建筑行业的能力水平,可以探索 出适合我们国家建筑行业转型发展的道路。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1.2.2装配式建筑
装配式建筑是指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内装系统 的主要部分采用预制部品部件集成的建筑。其中,建筑的结构系统由 混凝土部件(预制构件)构成的装配式建筑,称为装配式混凝土建筑。
装配式建筑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 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部品部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 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而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主要包 括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和装配式木结构建筑。 装配式建筑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 管理、一体化装修和智能化应用,是现代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大 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是推进建筑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式。
建设要求;
(4)当时我国资源相对匮乏,木模板、支撑体系和建筑用钢筋短缺; (5)计划经济体制下施工企业采用固定用工制,预制装配式施工方
式可减少现场劳动力投入。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3)低潮阶段 1976年我国遭受了唐山大地震。地震中预制装配式房屋破坏严重,其
结构整体性、抗震性差的缺点暴露明显。加之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建筑业建设规模急剧增加,建筑设计也呈现了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 而当时的装配式生产和施工能力无法满足新形式的要求。我国装配式 混凝土建筑在20世纪80年代遭遇低潮,发展近乎停滞。而随着农民工 大量进入城镇,导致劳动力成本降低,加之各类模板、脚手架的普及 以及商品混凝土的广泛应用,现浇结构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装配式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标准化设计 2)工厂化生产 3)装配化施工 4) 信息化管理 5)一体化装修 6)智能化应用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1.3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 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那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全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1.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背景 1.1.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发展的现实需求 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十分突出,是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过程中,建筑行业责任巨大。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不仅为人民提供了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居住和生产生活环境,提 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改善了城市与乡村的面貌,推进了城市化的进程。 然而,随着我国各个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建筑行业传统的生产施工方式已经遇 到了严重的瓶颈,暴露出了诸多严重的问题。这主要体现在: 1) 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建筑业传统的施工方式多为粗放式生产,以污染破坏环境和牺牲我们的生存质量 为代价。现场土方工程量大,湿作业工作量大,加之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的技术措施 得不到切实有效的监管和落实,导致建筑业对环境污染严重。
建筑业污染严重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2) 建设效率偏低 传统的施工方式中,绝大多数的施工环节都是在施工现场完成。受施工现场 作业环境的影响,施工机械应用效率大打折扣,很多施工环节需要依靠建筑 工人手工完成,这严重影响了建设工程的生产效率。 此外,由于施工现场有大量的湿作业内容,而现场湿作业构件需要足够的养 护时间,这必然影响相关工序的进行,进而影响建设效率。 3) 管理模式落后 目前,我国多数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材料供应工作是由不同的 企业负责完成,而各企业之间往往得不到良好有效的沟通,甚至个别企业只 考虑本方企业的利益,而对项目的整体效益漠不关心,从而导致各方的意图 得不到很好的理解,错误得不到及时的纠正,而这些都会为建设项目埋下隐 患。
2)建筑生产工业化
建筑生产工业化是建筑产业化的核心。建筑生产工业化是指用现代工业化的大规模生 产方式代替传统的手工业生产方式来建造建筑产品。目前,建筑生产工业化主要是指 在建筑产品形成过程中,有大量的建筑构配件可以通过工业化和工厂化的生产方式进 行生产,从而最大限度地加快建设速度,改善作业环境,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以合理的成本和工期 来建造适合各种使用要求的建筑。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1)最终产品绿色化 上世纪80年代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理念。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中国现代化建设必须实
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传统建筑业资源消耗大、建筑能耗大、扬尘污染物排放多、固体 废弃物利用率低。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 设美丽中国”的战略目标。面对来自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更大挑战,2013年国家启动 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在政策层面导向上表明了要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低碳的 绿色建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 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5) 产业工人技能化 随着建筑业科技含量的提高,繁重的体力劳动将逐步减少,复杂的技能型
操作工序将大幅度增加,对操作工人的技术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 此,实现建筑产业现代化急需强化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持证,促进有一定 专业技能水平的农民工向高素质的新型产业工人转变。 建筑产业现代化对于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革命性、根本性 和全局性的重要意义。建筑产业现代化是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传统生产方 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是解决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效率、 效益、节能、环保、 低碳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根本途径;是解决房屋建造 过程中设计、生产、施工、管理之间相互脱节、生产方式落后问题的有效 途径;是解决当前建筑业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力和技术工人短缺以及提 高建筑工人素质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我国建筑业以及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的 转型升级,实现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节能减排战略的重要举措。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1.2.1 建筑产业现代化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住宅建设为重点,
以新型建筑工业化为核心,广泛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方 法,以工业化、信息化的深度融合对建筑全产业链进行更新、 改造和升级,实现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工业化生产方式转变, 从而全面提高建筑工程的效率、效益和质量。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整个建筑产业链的现代化,把建筑工业化 向前端的产品开发、下游的建筑材料、建筑能源甚至建筑产 品的销售延伸,是整个建筑行业在产业链条内资源的更优化 配置。建筑产业现代化不仅强调技术的主导作用,更强调了 技术与经济和市场的结合。其基本内涵表现为: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2)持续发展阶段 20世纪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期,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进入了持续发展阶
段,多种装配式建筑体系得到了快速发展。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当时各类建筑标准不高,形式单一,易于采用标准化方式建造; (2)当时的房屋建筑抗震性能要求不高; (3)当时的建筑行业建设总量不大,预制构件厂的供应能力可满足Biblioteka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2) 生产施工能力较高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 伐加快。各个城市政治经济和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都需要建筑行业 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面对巨大的需求压力,我国建筑行业表现出了 较高的生产和施工能力。这种较高的生产和施工能力,不仅体现在能 够完成大规模的生产任务上,还体现在良好的现场吊装能力、运输能 力、成品保护能力等。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3)全产业链集成化
借助于信息技术手段,用整体综合集成的方法把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 组织起来,使设计、采购、施工、机械设备和劳动力实现资源配置更 加优化组合,采用工程总承包的组织管理模式,在有限的时间内发挥 最有效的作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更大的效用价值。
4) 管理人员高素质化
第一章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概述
1.4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 装配式建筑的装配化程度由装配率来衡量。装配率是指单体建筑室外地坪以上的
国处在百废待兴的状态。发展建筑行业,为人民提供和改善居住环境,迫 在眉睫。当时,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就已经提出了“建筑工业化” 的理念,并且这一理念被纳入了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借鉴前苏联和 东欧国家的经验,我国建筑行业大力推行标准化、工业化和机械化,发展 预制构件和装配式施工的房屋建造方式。1955年,北京第一建筑构件厂在 北京东郊百子湾兴建;1959年,我国采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技术建成了高 达12层的北京民族饭店。这些事件标志着我国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已经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