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析中小学教师常用的不当批评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评析中小学教师常用的不当批评语

作者:张秋凤张成涛

来源:《中国教师》2007年第09期

批评语本来是教师通过语言对学生的缺点、错误进行否定评价,使学生省悟悔过,提高认识的一种语言形式。[1]但是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中小学教师使用不当批评语伤害学生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与教师恨铁不成钢、为学生好、为学生负责的批评目的是不相符的;更严重的是,教师批评学生时由于使用的语言、语气、批评的场合及其显现的表情不当,批评易导致学生幼小的心灵受损,从此可能使学生自卑、自暴、自弃。因此,为唤起中小学教师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特把中小学教师常用的不当批评语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一、透视:当前中小学教师常用不当批评语的现状

1.权威、挑战型

这种类型的批评语主要有:“你看看你这副德行!你能不能给我专心点?”“你给

我……”“今天要是治不了你,我就不当老师了!”“看看是你厉害,还是我厉害!”等等。这种类型的批评语,表明教师没有把学生放在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位置上。教师俨然以一副尊者、长者的面孔自居,俨然是一个发号施令的领袖,命令学生听从指挥,他们没有把学生看做正在成长中的人,没有把学生看做教育的真正主体。中小学教师的这些批评语极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如果长期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就容易失去个性、失去自由、失去自我。

2.结论、预言型

“你为什么总是这样?”“你反正……”“什么坏事都少不了你!”“我当教师这么多年了,从没见过你这样的学生。”“你呀,不是读书的料。”“我看你这辈子是完了!”“你能考上大学,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诸如此类的言语都属于结论、预言型的批评语。这类批评语杀伤力特别大,教师一个简简单单的判断、一句以偏概全的结论就毫不留情地将一个学生定格了。我们知道此时中小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没有形成稳定的是非观,辨别分析能力和心理承受力还不强,如果教师轻易地给他们下了结论、判了刑,学生就会误认为自己真的不行,进而会自己否定自己,这样可能毁了一个孩子的前途和一生。同时这种类型的批评语在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了教师的人生心态:他们不能就事论事,给自己以希望,给别人以希望。

3.挖苦、讽刺型

这种类型的批评语更是常见和普遍,比如“你这脸皮比城墙还厚”“我要是你,我早不活了。”“你绝顶聪明,无师自通呀!”“笨得像猪似的!”“白痴!”“狗改不了吃屎!”“你怎么这么不开窍,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这些都属于挖苦、讽刺型的批评语。教师使用这样的言语,损害了学生的尊严,同时贬损了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增加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极易造成师生冲突。这样的批评带有很强的压制性,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充其量只是教师自身情绪的一种发泄。教师在批评学生时无可否认有恨铁不成钢的情感在里面,但是教师若以挽救学生、爱护学生为前提,以挚爱宽容和坦诚恳切的态度对待学生,就不会出现上述如毒针般的批评语。

4.驱逐、孤立型

“你不想听课就给我滚出去,不要影响其他同学。”“站出去!”“回家吧!”“同学们,大家都来说说他这是什么行为?”“大家以后千万不要学他那样!”“害群之马,以后大家不要和这号学生在一起。”这类批评语就是把犯错误的学生孤立起来,把这些学生贴上标签,以显示他们与其他学生的不同。中小学教师的这类批评语对挨批评的学生是极其残忍的,它剥夺了这些学生交往的权利,既然教师已经告诉其他同学不要与之交往,如若有同学与他们来往就会遭到其余同学的白眼和议论。长期这样下去,这些被“遗弃”的学生就会独来独往和自我封闭,也有可能会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甚至退学或成为问题学生。

5.放弃、无奈型

放弃、无奈型的批评语顾名思义就是对犯错误的学生不再抱有任何期待和希望,放弃对其教育的言语,如“唉,算了吧”“算了吧,你爱怎么着就怎么着吧”等等这类言语。这类批评语显示了教师的无奈、失望和急于求成的心态,也凸显了教师对学生的不耐烦和反感。其实这样的教师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都有自己的不同,作为一名教师,不能要求所有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一样出色,对于学习成绩差和常犯错误的学生,这些教师不能只盯着他们的短处和缺点,不能轻言剥夺他们受教育的权利。否则面对教师这样的批评,挨批评的学生只能反复咀嚼和体味挫折感、被抛弃感和绝望感,这极不利于他们的身心成长。

以上只是对中小学教师常用的不当批评语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当然不能囊括所有。教师的这些批评语对学生的伤害是显而易见的,但为什么这些批评语又如此普遍和流行呢?我们有必要来探讨一下它存在的根源。

二、探讨:常用不当批评语存在的原因

1.教师方面

首先,教师对教育和学生爱的缺失。教育是“感动与被感动”的心灵互动过程,是以人格培养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的特殊劳动。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要求,如果一个教师失去了对教育和学生的爱,他就会把教师职业仅仅当做谋生的手段,所以当学生犯错误时,他就可能会批评、指责,甚至羞辱学生,而不是对学生宽容与爱护。

其次,教师未形成平等对待学生的观念。在以学习成绩评价学生优劣的今天,教师往往有偏爱之心,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实践证明,在师生互动中,教师与优生互动时的言语行为往往更符合教育要求,教师更倾向于采取民主的、肯定的、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言语表达,表现出更大的耐性;而与“差生”互动常常会出现“非教育性”的言行,教师更倾向于采取专制的、否定的、控制的言语表达,较少给学生思考与充分表达的机会。[2]

最后,教师的职业倦怠。在以“应试教育”为主导,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优劣衡量教师一切的今天,教师面临和背负着各种沉重的压力,如目前的教育教学和教师管理制度对教师的不合理规训和约束过多,长时间的备课和批改作业,各种名目频繁的检查和评估等,这些都使教师苦不堪言、身心俱惫。目前,教师职业倦怠已经成为一个普遍问题,当面对犯错误的学生时,教师可能会失去耐心并导致言语粗暴。

2.教育理念方面

首先,教育考核评价方式的不当。我们现在的教育评价基本上还是以严格的分数考核划分等级、区分优劣。在这样的体制下,不仅学生,就连学校和教师也被以僵化的等级考核划分,充满感情、个性活跃的生命被分数、符号所代替。目前,在我们的中小学里,基本采用的是等级加量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百分制的量化标准不仅是教育手段,而且还成为教师管理学生的手段,因此中小学教师很容易简单粗暴地给学生下终结性的评价。

其次,传统师生观的影响。中小学的师生关系受我国传统文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仍然是以专制型为主导,教师是中心、是主导、是绝对的权威,而学生往往是客体,处于被动地位。师生间缺乏信任、理解、默契和尊重。因此学生在犯错误时,教师往往可以不问青红皂白地对学生呵斥一通。

最后,我们的儿童观。我们往往把儿童看做成为“真正人”的过渡环节,以为只有成年人才是完整的人,儿童只是“发展中的人”,这就隐含:儿童是有缺陷的,不能让人满意的,在达到成人之前是没有什么价值的发展阶段。[3]这样的儿童观,就会使教师强求儿童去适应成人的社会环境,未认识到儿童有自己的生活世界和自身特点,所以对儿童经常犯错误、贪玩、好动、好奇不予理解和缺乏耐心。

三、追寻:批评语的策略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