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专业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专业教学大纲

第十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概说【目的要求】1. 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 了解皮肤病的各种致病因素,熟悉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

3. 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辨证规律。

4. 掌握皮肤病的常用内治法及常用方剂。

5. 熟悉外用药剂型,掌握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教学内容】1. 简单介绍皮肤的结构、功能以及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 皮肤病的主要病因有风、湿、热(火)、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情志、饮食、禀赋,各种病因所致皮肤病的特点。

3. 自觉症状痛痒、疼痛、灼热、麻木的辨证。

4. 他觉症状即皮肤损害的形态及中医辨证。

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继发性皮损包括: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癣样变、色素沉着。

5. 内治法在皮肤病的应用、适应证和常用方剂。

6. 溶液、粉剂、洗剂、酊剂、油剂、软膏等常用外用药的制剂方法、作用、用法、适应证。

根据不同皮损选择外用药的剂型,使用注意事项。

7. 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为常见皮肤病皮损的特点和外治方法第一节热疮(附:生殖器疱疹)【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教学内容】1. 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 病因病机:风热壅阻肺胃,反复发作致阴虚内热。

3. 重点讲解诱因、好发部位、皮损特点、自觉症状、病程预后。

4. 注意本病应与蛇串疮、黄水疮相鉴别。

5. 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

肺胃热盛证,治宜疏风清热,方用辛夷清肺饮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湿热下注证,治宜清热利湿,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味;阴虚内热证,治宜养阴清热,方用增液汤加味。

外治:疱破糜烂用清热解毒、燥湿收敛中药溶液湿敷。

第二节蛇串疮【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病机,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教学内容】1. 阐述其定义、其他中医名称、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 病因病机:情志内伤,肝郁化火,或脾经湿热,感受毒邪。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掌握肛裂的诊断与辨证论治。
.掌握肛痈的诊断与辨证论治。
第十八章
.简单介绍皮肤的结构、功能以及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皮肤病的主要病因有风、湿、热(火)、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情志、饮食、禀赋,各种病因所致皮肤病的特点。
.自觉症状瘙痒、疼痛、灼热、麻木的辨证。
.他觉症状即皮肤损害的形态及中医辨证。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继发性皮损包括: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藓样变、色素沉着。
.按疮疡的初期、中期(成脓期)、后期(溃疡期)分述其分期及转归。
.疮疡的特殊形态及体态,损骨、透膜的辨识方法。重点讲解内治原则及外治方法。消法中以清热解毒法最常用。外治分阴证、阳证,按初期、中期(成脓朗)、后期(溃疡期)不同时期治疗。
.疮疡的成因和辨证论治为本章的要点和难点。疮疡的预后一般较好。
.分别讲述痈、有头疽、丹毒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内外治法。以及疮疡走黄与内陷的防治。
.辨麻木
麻木是由于气血不运或毒邪炽盛,以致经脉阻塞而成。由于病因不同,麻木的情况亦有差异。
.辨脓
脓乃火热蒸酿腐肉而成,气血所化,疮疡出脓是正气载毒外出的现象。
()辨成脓特点。
()辨成脓的方法有: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及超等。
()辨脓的部位深浅。
()辨脓的形质、色泽、气味。
.辨溃疡
()辨溃疡的色泽有阳证溃疡、阴证溃疡、疔疮走黄、有头疽虚陷。()溃疡的形态有化脓性溃疡、压迫性溃疡、岩性溃疡、疮痨性溃疡、梅毒性溃疡等。
讲授
.了解冻疮的定义、特点及分类。.掌握冻疮的诊断和急救处理及辨证论治。
第十章
.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强调乳房疾病的肿块检查法。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2015版)教程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2015版)教程

《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介绍(一)课程目标及地位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是中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为主的一门临床科学。

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以四诊八纲为基本方法,从人体内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来认识外科疾病,在外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上强调毒邪于正气的关系,在诊断上重视辨正于辨病相结合,在治疗上要求局部于整体相并重的一门系统的完整的临床科学。

本课程设置的主要目的是针对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外科多发病、常见病与难治病,继承发掘历代医家学术思想和治疗经验,积极汲取前沿相关学科的先进理论和技术,通过临床试验与文献研究充实和发展学术,重点提高临床疗效。

使学生能够掌握和了解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和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方法,同时又熟悉现代外科理论和诊治技术,为今后从事中医和中医外科专业以及中西医结合外科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为人类健康事业和医学科学进步做出贡献。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遵循素质教育理论,从发展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宗旨,在我院“唯学、唯人、求强、求精”办学理念的指导下,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发展自我为中心的教育观,重视学生的学法,使其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重视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实践创新能力;注重情感领域,倡导愉快教学,减轻学生负担,培养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医外科必要的基础知识,激发起学生学好中医外科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中医外科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以后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课程通过课堂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外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急诊处理原则,了解一些疑难病、少见病的诊断和辨证原则,达到应用型人才的通才标准,并配合执业医师法的实施,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相衔接。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第7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讲授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方法;掌握常见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论治规律, 培养学生运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解决中医外科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难点是课程讲授知识点较多,课时少,讲课速度快。

中医外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基础教学大纲中医外科学基础教学大纲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医理论和方法在外科领域应用的学科。

它涉及到中医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原则以及外科手术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为了规范中医外科学的教学,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是必不可少的。

一、中医外科学的概述中医外科学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它通过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外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外科学的特点在于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的原则,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和病因病机的分析,以及通过中药、针灸等手段进行治疗。

二、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和预防保健等方面。

其中,病因病机是中医外科学的核心内容,它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等进行分析,确定治疗的方向和方法。

辨证施治则是根据病因病机的分析结果,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针灸等治疗方法进行干预。

预防保健则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预防外科疾病的发生。

三、中医外科学的诊断方法中医外科学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等。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脉等,了解疾病的特点和病情变化。

闻诊则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程度。

问诊是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疾病的起因、症状等,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切诊则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判断疾病的病机和病情。

四、中医外科学的治疗原则中医外科学的治疗原则主要包括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等。

扶正祛邪是指通过调整患者的体质,增强抵抗力,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活血化瘀是指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改善疾病的病理变化。

清热解毒是指通过清除体内的热毒,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化痰止咳则是指通过调理体内的痰湿,改善疾病的症状。

五、中医外科学的外科手术技术中医外科学的外科手术技术主要包括针刀、拔罐、刮痧等。

针刀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针灸和手术相结合,治疗外科疾病。

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专业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专业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皮肤性病专业教学大纲第十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概说【目的要求】1. 了解皮肤的结构、功能、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 了解皮肤病的各种致病因素,熟悉各种病因的致病特点。

3. 掌握原发性和继发性皮损的形态特征及辨证规律。

4. 掌握皮肤病的常用内治法及常用方剂。

5. 熟悉外用药剂型,掌握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 【教学内容】1. 简单介绍皮肤的结构、功能以及脏腑经络与皮肤的关系。

2. 皮肤病的主要病因有风、湿、热(火)、虫、毒、血瘀、血虚风燥、肝肾不足、情志、饮食、禀赋,各种病因所致皮肤病的特点。

3. 自觉症状痛痒、疼痛、灼热、麻木的辨证。

4. 他觉症状即皮肤损害的形态及中医辨证。

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丘疹、风团、疱疹、脓疱;继发性皮损包括:鳞屑、糜烂、溃疡、痂、抓痕、皲裂、苔癣样变、色素沉着。

5. 内治法在皮肤病的应用、适应证和常用方剂。

6. 溶液、粉剂、洗剂、酊剂、油剂、软膏等常用外用药的制剂方法、作用、用法、适应证。

根据不同皮损选择外用药的剂型,使用注意事项。

7. 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为常见皮肤病皮损的特点和外治方法第一节热疮(附:生殖器疱疹)【目的要求】熟悉本病的定义和病因,掌握临床特点和辨证论治,了解预防调护。

【教学内容】1. 阐述其定义、现代医学认识及特点。

2. 病因病机:风热壅阻肺胃,反复发作致阴虚内热。

5.强调内治及外治方法。

暑湿热蕴证,治宜清暑化湿解毒,方用清暑汤加味;脾虚湿滞证,治宜健脾除湿,方用参苓白术散加减。

外用中药湿敷、三黄洗剂、青黛散等。

第五节癣【目的要求】熟悉癣的定义、各种癣的中西医病名、病因及传播途径,掌握各种癣的诊断和治疗,了解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1.阐述其定义、命名、特点。

2.病因病机:感染浅部真菌,风、湿、热邪侵淫肌肤。

3.重点讲解白秃疮、肥疮、鹅掌风、脚湿气、圆癣、紫白癫风的发病部位、皮损特征、自觉症状、病程预后。

4.注意白秃疮与白屑风、白庀;肥疮与头部湿疮;鹅掌风、脚湿气与手部湿疮、掌跖角化病;紫白癫风与白驳风、风热疮相鉴别。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导论: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致力于研究和应用中医理论和技术来诊治外科疾病。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中医外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全面掌握中医外科学理论和技术的能力。

一、基本信息1.1 学科名称:中医外科学1.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1.3 学时安排:总学时60学时(理论40学时,实践20学时)1.4 适用对象:中医学相关专业学生二、教学目标2.1 知识目标:2.1.1 理解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外科学的起源、发展和特点等。

2.1.2 掌握中医外科疾病的基本分类、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

2.1.3 熟悉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方法和技术。

2.1.4 了解中医外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关系和应用领域。

2.2 能力目标:2.2.1 能够运用中医外科学理论分析和诊断外科疾病。

2.2.2 能够制定合理的中医治疗方案并进行实施。

2.2.3 具备独立处理常见外科急症和危重症的能力。

2.2.4 能够与现代医学团队合作,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

2.2.5 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跟进中医外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三、教学内容3.1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3.1.1 中医外科学的概念、历史和发展3.1.2 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体系3.1.3 中医外科学与现代医学的关系3.2 中医外科疾病的分类和诊断3.2.1 外科疾病分类及主要病因3.2.2 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方法和原则3.2.3 中医外科疾病的辨证施治3.3 常见外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技术3.3.1 外伤与骨伤的中医治疗技术3.3.2 呼吸系统外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技术3.3.3 消化系统外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技术3.3.4 泌尿系统外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技术3.3.5 妇科外科疾病的中医治疗技术3.3.6 肿瘤与乳腺疾病的中医治疗技术3.4 中医外科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应用3.4.1 中医外科学与骨科的交叉应用3.4.2 中医外科学与妇产科的交叉应用3.4.3 中医外科学与康复医学的交叉应用四、教学方法4.1 理论教学:采用讲授、讨论等方式,重点讲解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和诊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医外科学是一门研究中医外科疾病的学科,包括皮肤、疮疡、肛肠、乳房、疝、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中医外科学的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清晰、实用的学习指导。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1、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2、了解中医外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3、能够运用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分析、诊断和治疗常见外科疾病;4、培养学生对中医外科学的学习兴趣和临床思维能力。

三、教学内容1、中医外科学基本理论1、气血理论2、脏腑理论3、经络理论2、中医外科学基本知识1、皮肤疾病2、疮疡疾病3、肛肠疾病4、乳房疾病5、疝疾病6、男性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中医外科学基本技能1、望诊2、闻诊3、问诊4、切诊5、针灸疗法6、推拿按摩疗法7、中药疗法4、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1、介绍近年来中医外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2、介绍中医外科学的最新诊疗技术和方法3、介绍中医外科学的最新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5、临床实践1、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实践,观察和诊断外科疾病2、组织学生参加临床实践,学习外科疾病的针灸、推拿按摩和中药治疗方法四、教学方法1、采用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利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示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丰富的中医外科学学习资料,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五、考核方式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率、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等情况;2、作业:包括课后作业、小组讨论报告等;3、期中考试:以试卷形式测试学生对中医外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4、期末考试:以试卷形式测试学生对中医外科学整体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时数本课程共计36个学时,每学期18个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1、中医外科学基本理论:6个学时;2、中医外科学基本知识:12个学时;3、中医外科学基本技能:6个学时;4、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4个学时;5、临床实践:8个学时。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适用于中医学专业)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适用于中医学专业)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9.041.0.1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Surgery of TCM开课(二级)学院:曙光临床医学院课程性质:必修课学分:6学分学时:85学时(课堂授课70学时,见习15学时)。

前期课程:授课对象:中医学专业考核方式: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小测验50%,考勤50%)。

课程基本要求(或课程简介):中医外科学是祖国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教学内容分总论与各论两个部分。

总论共分七章,包括:中医外科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的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治法、中医外科调护;各论分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肛肠直肠疾病、泌尿男性疾病、周围血管病及其他外科疾病等九章。

本课程的特点是根据人体“内外统一”的理论去认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并运用全身与局部相结合的医疗方法防治外科疾病。

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据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以及操作技能,了解一些少见病的发生原因和处理方法。

Surgery of TCM is a clinical study on the exterior diseases of human body. The teaching content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introduction and other separate chapters. The introduction includes seven parts, which are the Introduction on Development of Surgery of TCM, the Range of Surgery of TCM, Rule of Disease Naming and Basic Technical Terms, Etiology and Mechanism of Disease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f Diseases, Principles of Treatment on Diseases and Nursing on Diseases. Other chapters include Skin and External Diseases, Diseases of Breast, Cervical Mass, Tumor, Skin Diseases, STD, Diseases of Anus or Rectum, Diseases of Urinary System and Infertility, Peripheral Blood Diseases and so on. The feature of the course is to research on the happening and development of diseases 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Integration of Interior and Exterior and to treat and prevent surgical diseases by means of combining the whole and the regional. Students should master the basic theory, regulations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common diseases in the field of Surgery of TCM and practice skills, knowing the cause and treatment of some rare diseases through class and clinical study.大纲内容:一、前言【课程目的】中医外科学是祖国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它的特点是根据人体“内外统一”的理论去认识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并运用全身与局部相结合的医疗方法防治外科疾病。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External Disease of Chinese Medicine)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0234049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中医学、中西医临床医学学分:3总学时:48 其中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0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生物化学、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针灸学后续课程:中医妇产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五官科学、推拿学、骨伤科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选用教材:李曰庆,何清湖.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李曰庆.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新二版).[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必读书目:[1] 张学军.皮肤性病学(第8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 陈孝平,汪建平.外科学(第8版)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王维德,胡晓峰.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外科证治全生集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 胡晓峰整理.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外科精义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 胡晓峰整理.中医临床必读丛书——外科证治全生集 [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选读书目:[1] 吴震西等.中医外治求新[M].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8;[2] 赵尚华,钟长庆.中医外科治法[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3;[3] 刘炎.中医外科、伤科及皮肤科治疗[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4] 赵尚华.中医外科心得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0;[5] 贺菊乔.中医外科特色疗法[M].山西: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二、课程教学目标概述1.课程性质和特点:中医外科学是祖国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且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诸多验之有效的内外治法。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供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用)前言中医外科学是祖国医学研究人体外部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其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诸多验之有效内外治法。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临床教学,使学生系统的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熟悉中医外科的主要内治法、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了解一些疑难病症的诊断与辨证原则.本教学大纲分总论和各论两个部分.总论部分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法,使学生对中医外科有一个概略的认识.各论以病分章论节,按中医外科传统分类法分九章,每章前的短文概括文章疾病的通性,每节一病,分概说、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辨证论治、其他疗法、预防与调摄。

学时分配共计:72学时。

本教材的实施的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遵循教学大纲的教要求,突出重点,合理分配,针对中医类、中西医结合等专业特点,既对中医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给予论述,同时对某些疑难病症的现代研究有所了解。

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为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总论第一章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目的要求】了解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史及在历史上对人民健康的伟大贡献,进一步巩固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

【教学内容】了解历代名医、主要贡献、学术流派及创造发明等突出事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第二章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基本术语【目的要求】一、掌握中医外科的范围。

二、掌握疾病的命名原则。

三、了解中医外科的基本术语。

【教学内容】一、中医外科具有特定的治疗范围,包括疮疡、乳房疾病、瘿、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门直肠疾病、泌尿男性前阴病、外伤性疾病与周围血管疾病等。

二、疾病命名有十种方法,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症状、形态、颜色、疾病特性、范围大小、传染性来命名。

三、基本术语主要为疮疡类的常见术语。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配合多媒体。

第三章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目的要求】一、掌握外科疾病致病因素。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中医外科学是中医药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对中医外科学理论和实践的综合能力。

本课程主要包括中医外科学的基本理论、疾病诊断与治疗、手术操作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目标1. 熟悉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2. 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常见疾病的诊断原则;3. 熟悉中医外科学的非手术治疗方法;4. 掌握中医外科手术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5.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中医外科学的概念和基本理论a. 中医外科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b. 中医外科学的理论体系与中医经典的关系c. 中医外科学的诊断原则2. 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a. 整体观疾病诊断方法b. 疾病的辨证诊断与治疗原则c. 不同疾病的辨证施治方法3. 中医外科疾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a. 中药治疗在中医外科学中的应用b. 针灸、推拿等中医治疗技术的应用c. 中医外科病患的康复治疗4. 中医外科手术的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a. 手术准备和操作规范b. 常见中医外科手术的操作流程和技巧c. 中医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四、考核方式1.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参与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面进行评分;2. 期中考试:笔试形式,考察学生对中医外科学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4. 实习报告:学生需参与中医外科学实习,并提交实习报告进行评分。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1. 主教材:a. 《中医外科学教程》b. 《中医外科学实践指南》2. 参考资料:a. 《中医外科学大全》b. 《中医外科学学习指南》c. 相关期刊和学术论文六、教学团队本课程由经验丰富的中医外科学教师组成的教学团队授课,其中包括教授、副教授和中医临床医师等专业人员。

教学团队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丰富的案例和临床经验分享。

七、教学评价与改进学生的课程评价将被认真收集和分析,教学团队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及时进行教学改进和优化教学内容。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中医外科学课程教学大纲(供中医学、针灸推拿专业用)英文名称: Surgery of TCM 总学时:80 实验(实训)学时:0 课程编码: 22011 课程学分: 5学分课程类别:必修课课程类型:考试课教研室:中医临床教研室课程负责人:一、一般情况中医外科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研究以人体体表症状为主的外科疾病证治规律及预防保健的一门临床学科。

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五年制中医专业主干课程之一。

本教学大纲是与“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中医内科学》配套使用。

其修改依据是根据: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之《中内教学大纲》与《中医内科学》一书,根据我院实际教学要求而制定。

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课堂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医外科学的基础理论和常见病的辨证论治规律及预防知识;熟悉中医外科疾病的主要内、外治法和操作技能以及急|诊处理原则;了解某些疑难病的诊治要点,达到应用型人才标准。

并配合职业医师法的实施,与职业医师资格考试相衔接。

本教学大纲分总论和各论两部分。

总论部分重点介绍中医外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方法,使学生对中医外科基本概貌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其内容包括:中医外科学发展概况,中医外科学范围、疾病命名及名词术语解释,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因病机,中医外科疾病辨证,中医外科疾病治法和中医外科调护,共五章。

授课过程中要侧重介绍中医外科学特点,要突出外治方法的特色和优势,并要求学生掌握外科的专用方剂及外治药物的各种剂型、适应证、用法等。

各论为临床篇,以中医病名为主(无恰当中医病名者则用西医病名)分章列节,按中医外科的传统分类方法分为:疮疡、乳房疾病、瘦、瘤岩、皮肤及性传播疾病、肛肠疾病、泌尿男性生殖疾病、周围血管和淋巴管疾病及外科其他疾病,共九章。

要重点介绍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辨证论治方法。

并处理好继承与发扬的关系,在保持中医外科理论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基础上,要客观反映目前临床研究的新成就。

大学教学大纲_中医外科理论与实践

大学教学大纲_中医外科理论与实践

《外科理论与实践》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课程代码:S1503开课时间:第一学期总学时数:36开课部门:龙华临床医学院中医外科教研室授课对象:硕士生、博士生考核方式:开卷考试100%预修课程:中医外科学主讲教师:陈红风、曹永清、李咏梅等本课程的学时分配表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参考资料:1.陈红风主编,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七年制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

2.唐汉钧主编,《中医外科常见病证辨证思路与方法》,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主要对中医外科范畴内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及发展较快的领域(如乳腺病、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足、湿疹、银屑病、痔瘘及毒蛇咬伤等)进行阐述,着重介绍各领域成熟的诊疗技术和已取得的临床及科研成果,分析优势与不足,说明研究动态与趋势。

目的是让研究生了解本专业的最新临床及科研动态,启发他们的科研思路,寻找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为进一步开展课题研究作准备。

第一讲中医外治为主治疗粉刺性乳痈1.主要内容1)粉刺性乳痈的概念,病因病机(病理)2)粉刺性乳痈的诊断、辨证及疗效评定标准3)中医治疗粉刺性乳痈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4)科研动态与趋势2.教学要求掌握粉刺性乳痈概念病因病机及诊断标准,熟悉疗效评价标准及中医治疗优势与不足,了解科研发展趋势。

第二讲肛瘘诊治进展1.主要内容1)肛瘘的概念与诊断标准2)肛瘘的中医药治疗优势与成果3)肛瘘的西医治疗现状4)肛瘘治疗的临床及科研研究进展2.教学要求掌握肛瘘的概念、诊断标准及中医治疗优势,熟悉肛瘘的西医治疗现状,了解肛瘘治疗的临床及科研研究进展。

第三讲脏腑辨证论治银屑病1.主要内容1)银屑病的概念及诊断标准2)银屑病的辨证规律3)脏腑辨证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研究4)中医药治疗银屑病动态、成果与研究趋势2.教学要求掌握银屑病的概念、诊断与辨证规律,熟悉脏腑辨证论治银屑病的思路,了解中医药治疗银屑病的动态与研究趋势。

中医专业外科学教学大纲及学时计划

中医专业外科学教学大纲及学时计划

中医专业《外科学》教学大纲及学时计划单元内容参考学时教学活动方法与手段教学目标一体化实践总结测验累计1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技术22课件板图挂图掌握洗手刷手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2围手术期的处理麻醉24课件板图挂图掌握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卫生。

了解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掌握麻醉方法。

3局部麻醉26课件板图挂图4心肺复苏28实验室模型人要求:单人双人做心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5无菌技术210实验室(外科)6补液Ⅰ212课件板图挂图掌握补液的方法及原则7补液Ⅱ214课件板图挂图掌握外科休克特点治疗原则8急性器官衰竭216课件板图挂图掌握肾衰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9损伤概述218课件板图挂图了解损伤分类临床表现治疗原则10其他损伤220胸腹穿刺水封瓶引流11外科感染Ⅰ222课件板图挂图掌握感染的分类12外科感染Ⅱ224课件板图挂图掌握特异性感染的特点治疗原则13肿瘤226课件板图挂图掌握肿瘤临床表现治疗原则14颅内压增高228课件板图挂图掌握卢内高压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15脑损伤230课件板图挂图掌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16乳癌232课件板图挂图掌握乳癌的诊断17血气胸23418食管癌236课件板图挂图掌握食管癌的临床特点19胃癌238课件板图挂图掌握临床诊断治疗20胸腹穿刺240实验室模型人21止血包扎固定搬运242实验室模型人22阑尾炎244课件板图挂图23复习24624机动248口腔专业《外科学》教学大纲及学时计划单元内容参考学时教学活动方法与手段教学目标一体化实践总结测验累计1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技术22课件板图挂图掌握洗手刷手戴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2围手术期的处理麻醉24课件板图挂图掌握术后并发症的处理卫生。

了解手术中的无菌原则。

掌握麻醉方法。

3局部麻醉26课件板图挂图4心肺复苏28实验室模型人要求:单人双人做心外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5无菌技术210实验室(外科)6补液Ⅰ212课件板图挂图掌握补液的方法及原则7补液Ⅱ214课件板图挂图掌握外科休克特点治疗原则8急性器官衰竭216课件板图挂图掌握肾衰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9损伤概述218课件板图挂图了解损伤分类临床表现治疗原则10其他损伤220胸腹穿刺水封瓶引流11外科感染Ⅰ222课件板图挂图掌握感染的分类12外科感染Ⅱ224课件板图挂图掌握特异性感染的特点治疗原则13肿瘤226课件板图挂图掌握肿瘤临床表现治疗原则14颅内压增高228课件板图挂图掌握卢内高压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15脑损伤230课件板图挂图掌握脑挫裂伤的临床表现16乳癌232课件板图挂图掌握乳癌的诊断17血气胸23418食管癌236课件板图挂图掌握食管癌的临床特点19胃癌238课件板图挂图掌握临床诊断治疗20胸腹穿刺240实验室模型人21止血包扎固定搬运242实验室模型人22阑尾炎244课件板图挂图23复习24624机动248社区医疗专业《外科学》教学大纲及学时计划单元内容参考学时教学活动方法与手段教学目标一体化实践总结测验累计1.绪论11第一章手术基本知识无菌术手术基本技术围术期处理技能训练内容:1.外科无菌操作常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发病的缓急;②病位的深浅;③皮肤的颜色;④皮肤的温度;⑤肿胀形势;⑥肿胀的范围;⑦肿块的硬度;⑧疼痛的性质;⑨脓液的稀稠;⑩病程的长短;
2.辨肿:
(1)以肿的性质来辨热、寒、风、湿、痰、气、瘀血、脓肿、实肿、虚肿的临床特点。(2)以其病位和形色来辨肿的不同表现。
3.辨肿块、结节
从大小、形态、质地、活动度、位置、界限、疼痛及生长速度等辨肿块、结节的特点。
实验:辨脓的操作方法
7
7
讲授
实验
熟悉外科疾病的辨病程序,提高临床辨病水平。
掌握外科疾病阴证阳证的辨证方法。
掌握外科疾病阴证阳证的辨证方法。
掌握外科疾病上、中、下三部的辨证方法。
了解十二经络气血多少与外科疾病的关系。
掌握肿、痛、痒、脓、麻木以及肿块、结节、溃疡、出血的辨证特点。



1.重点讲解消、托、补三大法是外科疾病的治疗总那么。
2.举例说明内治十一法:解表法、通里法、清热法、温通法、祛痰法、理湿法、行气法、和营法、内托法、补益法、调胃法在临证中的具体应用。
3.重点讲解外治药物疗法,结合现代研究成果阐明中医外治法的机理。
4.介绍临床常用的手术疗法。5.讲解其他外治方法在外科疾病中的具体应用。
实验:1、中医外科的常用治法——箍围消散法
2
2
讲授
1.了解冻疮的定义、特点及分类。2.掌握冻疮的诊断和急救处理及辨证论治。
第十章
1.乳房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2.强调乳房疾病的肿块检查法。
3.乳房常见疾病的鉴别诊断。
4.重点讲解乳房病的辨证论治方法。
5.乳房疾病的检查方法、早期诊断和辨证论治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6、乳痈的诊断和防治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
2、中医外科常用治法——透脓祛腐法之药捻法
3、中医外科手术疗法——开刀法
4、中医外科疗法——引流法
3
3
讲授
实验
1.掌握内治消、托、补三大法的概念及适应证。
2.熟悉内治十一法的具体运用。
3.掌握外用药物疗法的辨证施治特点。
4.熟悉中医外科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
5.了解外科其他外治方法。
各论



1.介绍疮疡的概念。
4.辨痛
(1)以疼痛缘故来辨有热、寒、风、气、湿、痰、化脓、瘀血痛等(2)以疼痛发作情况来辨有卒痛、阵发痛、持续痛。(3)以疼痛性质来辨有刺痛、灼痛、裂痛、钝痛、酸痛、胀痛、绞痛、啄痛、抽掣痛等。(4)疼痛与肿临证中可结合起来辨证。
5.辨麻木
麻木是由于气血不运或毒邪炽盛,以致经脉阻塞而成。由于病因不同,麻木的情况亦有差异。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21世纪课程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
(供川北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医学专业用)
中西医临床教研室何德才执笔
中医外科学教学大纲
教学内容
参考
学时
累计学时
教学方法
教学目标
理论
实践
总论



1.介绍中医外科学的起源、形成、进展、成熟。
2.讲解历代外科医学的要紧学术成就、著述和创造发明。重点介绍陈实功、王维德、高锦庭三大流派的要紧学术思想和代表著作。
3.重点讲解肛肠病的检查:有直肠指检、窥肛器检查、乙状结肠镜等。
4.便血、脱肛、疼痛、肿胀、流脓、分泌物等症状的辨证。
5.重点讲解内治及外治的常用方法。外治包括熏洗、外敷药物。手术方法简介。
3.强调近年来中医外科学的进展和新成就。
2
2
讲授
1.了解中医外科在我国历史上对人民健康事业所作出的伟大贡献,为学生树立学习中医外科学的专业思想。
2.了解中医外科在世界医学领域中有过领先地位的成就和近年的进展,引导学生为创建中医外科的新成就去探究。



1.介绍中医外科学的范围和特点。
2.举例说明中医外科疾病以部位、穴位、脏腑、病因、形态、颜色、疾病特征、范围大小、病程长短、传染性进行命名的原那么。
5.疮疡的成因和辨证论治为本章的要点和难点。疮疡的预后一般较好。
6、分别讲述痈、有头疽、丹毒的概念、病因病机、诊断、及内外治法。以及疮疡走黄与内陷的防治。
8
8
讲授
1.结合总论内容,掌握阳证疮疡、阴证疮疡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
2.熟悉疮疡的特别形态及体态和损骨、透膜的辨识方法。
第九章
重点讲解内治和外治方法。严峻冻伤病人,应迅速脱离寒冷环境,进行复温急救,内治:可分寒凝血瘀证,治宜温经散寒、养血通脉,方用当归四逆汤或桂枝加当归汤加减;寒盛阳衰证,治宜回阳救脱、散寒通脉,方用四逆加人参汤或参附汤加味;寒凝化热证,治宜清热解毒、活血止痛,方用四妙勇安汤加味;气虚血瘀证,治宜益气养血、祛瘀通脉,方用人参养荣汤或八珍汤合桂枝汤加味。外治:I、Ⅱ度可用胡椒酒精浸液或冻伤膏涂敷,有大水疱者可抽出液体,染毒者外敷红油膏;Ⅲ度者清疮后以红油膏纱布包扎保暖,溃烂可掺八二丹,腐脱新生者用红油膏掺生肌散收口。
2.疮疡的成因。强调外感六淫邪毒、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导致机体气血凝滞,营卫不和,经络阻塞,热胜肉腐,肉腐为脓。
3.按疮疡的初期、中期(成脓期)、后期(溃疡期)分述其分期及转归。
4.疮疡的特别形态及体态,损骨、透膜的辨识方法。重点讲解内治原那么及外治方法。消法中以清热解毒法最常用。外治分阴证、阳证,按初期、中期(成脓朗)、后期(溃疡期)不同时期治疗。
3.讲解外科差不多术语。
2
2
讲授
1.了解中医外科的范围、特点、疾病命名原那么。
2.掌握外科差不多术语。



1.掌握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及特点。
2.掌握外科疾病形成、进展过程中的发病机理。
2
2
讲授
1.掌握外科疾病的致病因素及特点。
2.掌握外科疾病形成、进展过程中的发病机理。
第五章
第六章
1.辨疮疡阴阳属性可从下述各条辨别:
2
2
讲授
1.了解乳房疾病与经络脏腑的关系。
2.熟悉乳房疾病的检查方法。
3.掌握乳房疾病的发病特点。
4.掌握乳房疾病的辨证治疗原那么。
5.了解乳房疾病治疗现状。
6、掌握乳痈的诊断和防治。
第十七章
1.肛肠病的范围、种类。
2.强调肛门直肠的解剖与生理概要:解剖学肛管与外科肛管、齿线、肛窦、肛管直肠周围间隙、括约肌与肛管直肠环。
6.辨脓
脓乃火热蒸酿腐肉而成,气血所化,疮疡出脓是正气载毒外出的现象。
(1)辨成脓特点。
(2)辨成脓的方法有:按触法、透光法、点压法、穿刺法及B超等。
(3)辨脓的部位深浅。
(4)辨脓的形质、色泽、气味。
7.辨溃疡
(1)辨溃疡的色泽有阳证溃疡、阴证溃疡、疔疮走黄、有头疽虚陷。(2)溃疡的形态有化脓性溃疡、压迫性溃疡、岩性溃疡、疮痨性溃疡、梅毒性溃疡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