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修辞手法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换序法。即调换成语语素的位置。如:
(1)下午两点多钟,两人回来,头垂气丧,精疲力竭。(钱钟书《围城》)
例(1)中为了所后面的“精疲力竭”保持结构上的对称性,而将成语“垂头丧气”改变语序,有的成语变换语序后会发生变化,如“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含有自不量力的贬义。将它变换语序为“弄斧班门”,其语意则变为主动向名家挑战,表现了锐意索取的可贵精神,富有改革开放的时代物色。
二.改字法。改变成语中的一两个字,以表达新的意思,并与语境意义取得一致。如:(2)广开才路,不拘一格选人才。(方毅〈〈在全国科学大会上的报告〉〉)
(3)是就是是,非就是非,表时机不二。(《谈诚实》)“广开才路”、“表里不二”分别是对成语“广开言路”、“表里不一”的换字。
三.曲解法。置某一成语的实际含义而不用,却故意“望文生义”,即用其字面意思,歪曲理解,以收到幽默诙谐的表达效果。如:
(4)他得穿那刷刷作响的竹布衫。乍一穿起这有声有色的竹布衫,连家犬带野狗都一致汪汪地向他抗议。(老舍《正红旗下》)
(5)(5)爱作弄人的小恶魔一般在室内飞舞的花絮,“无孔不入”地向着她们的五官钻进…… (夏衍《包身工》)
“”有声有色的实际含义是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这里用其字面义,即有声音颜色。“无孔不入”常用来比喻利用一切机会干坏事,这里也是用其字面意义,突出了飞絮无处不在的特点。
四.扩展法。即在成语中间嵌入别的语素。如:
(6)各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必然会有某些不同特点,但这是大同中的小异。(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论》)
(7)事因难能,所以可贵。(藏克家《纳谏与止谤》)
“大同中的小异”是成语“大同小异”的扩展用法,突出了“小异”。例(7)中将“事因”、“所以”插入成语“难能可贵”中,便成语变为复句,其它的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混水休想摸鱼”等等都是这种用法。五.节缩法。这了表达的需要,在使用时对成语进行简化,以达炼含蓄的目的,常见的是把四字成语节缩为两字。如:
(8)人民英雄就揭竿而起,把反对强权,救民于水火之中作为自己的理想。(陶铸《崇高的理想》)
(9)几个朋友代为设法,主张暂集千元的钱,以救“眉急”。(钦文《钦自传》)例(8)中的“水火”是“水深火热”的节缩,
(10)例(9)中的“眉急”是“燃眉之急”的节缩。其它常见的可节缩的成语还有“溢竽”、“冠冕”“蛇足”等。“”“”
六.拆分法。就是将成语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分使用。如:
(10)我们两个人的“开源”的途径既不广,只得极力“节流”。(邹韬奋《经历》)(11)(11)二十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过去历史上是空前的,但还是绝后的战争。(毛泽东《论持久战》)
例(10)中把成语“开源节流”拆开来用,逐一突出,以示强调。例(11)也是将“空前绝后”拆成两部分来用。
七.双关法。既利用成语的引申义,又利用成语的比喻义。如:
(12)以工代赈的项目是疏浚苏州城里的小河浜,这个工作很辛苦,但也很有意义。旧社会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污泥浊水,我们要把浊水变清流,使这个东方的威尼斯变得名副其实……(陆文夫《美食家》)这里的“污泥浊水”一语双关,既指河浜中的污泥、浊水,又比喻旧社会遗留下来的一切落后、腐朽、反动的东西。
八.翻新法。抽去成语的一部分原意,依照具体语境,赋予成语的新的意义。如:(13)“对牛弹琴”这句话,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方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为什么不看对象乱弹一顿呢?(毛泽东《反对党八股》)作者抽去“讥笑对象”意,赋予“讥笑弹琴者”这一新意,被讥笑者由听琴者变为弹琴者,深刻而又风趣地阐明了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要看读者的道理。成语的活用都是因旧出新,以进一步增强成语的表现力,让人感到新鲜精辟、意味深远,但必须用得恰到好处,因为成语的活用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不能一味盲目地追求形式的变化而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