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领巾广播站广播稿24——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水学校小鱼鹰红领巾广播站广播稿(第三十四期)
——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
A 采撷一缕阳光,编织七彩的花环。留住一阵清风,播撒希望的明天。
B 付出一份真诚,打造温馨的世界。带走一丝烦恼,让快乐与你同行。
C 红领巾广播站又如期与您相约在周一的午间!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中午好,
甲:我是,乙:我是丙;我是
今天是5月21日,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其含义是
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宋代欧阳修的《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是描写小满时节农家生活情
状的古诗中最著名的一首。诗中写道:“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
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棠梨密啼晚莺,
海石榴红啭山鸟。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
衰老。”
意思是说:夏季的南风吹动了原上的各种野草,就在那草木丛深之处可见到那
小小的茅舍。近处麦田那嫩绿的麦穗已经抽齐,在微风中摆动时像小孩子那样摇头
晃脑娇憨可爱;而桑树上的叶子正长得肥壮可供蚕吃饱。对于农家来说,他们仍盼望
的是当年的收成如何,为能有个丰收年而高兴,至于田园美景和时节的美好他们是无
暇顾及的。诗的最后四句诗人以议论的方式发出了历尽沧桑的感慨:我既然看到归
隐田园是这么令人神往,然而我自个知道归隐得太晚了,当身体强健之时就应该隐退的,可是看看现在,岁月蹉跎,自己已经衰老了。
关于小满这个节气的话题,我们就先说到这儿。其实今天还是世界文化发展日,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立的。每一种文化都会在广袤的世界文化园地里留下自己
独特的印记。它们相互共存,汇聚在一起,构成了多层面的人类文明,然而,面对当今
世界的重大挑战,在经济和人类发展方面,各种文化的机遇和命运却是不平等的。一
个和平与团结的世界,唯一的方法就是认识彼此,接纳并喜悦我们的差异。
本期的有奖问答的题目就跟各国文化有关了,请问中国的饮食文化有多少种菜系。再重复一遍本期有奖问答的题目是:请问中国的饮食文化有多少种菜系。答案
就在下面的广播中,请认真收听哦。
饮食文化的差异:美国人是用脑子吃饭:我一天需要消耗多少大卡的热量,我就
补充多少大卡,很少讲究口味。而且烹调的方法主要还是以油炸为主。法国人是用
心吃饭:法国人的饮食在世界上来讲是比较讲究的,法国大菜的制作可以说是极费心
思的,有的菜从选用食材到制作需要几天的时间,选料之讲究、做工之精细、色彩之
搭配均堪称世界之典范。日本人是用眼吃饭:说日本人用眼吃饭,并不是贬低日本人,而是日本人长期的岛国心态,造就了他们的饮食习惯,由于日本是一岛国,物产相对
来说比较匮乏,有的食材需要长期进口,所以他们把饮食的风格放在少而精上,做得
量很少,但是食材选择以活的海鲜为主,用的器皿也是非常讲究,但是都突出一个小字,让人吃起来赏心悦目,但是每次的食量都不是太大,所以我们中国人吃日本料理
都说吃不饱,而日本人却养成这样的饮食习惯,所以你在日本很少见到大腹便便的
人。中国人是用嘴吃饭:说中国人真正是用嘴吃饭,有人可能会说哪个国家的人不是
用嘴吃饭,他们还用鼻子吃饭不成。其实说中国人用嘴吃饭,是说中国人吃饭最讲究
口味,酸、甜、苦、辣,什么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中国八大菜系,各有自己的一套
烹饪方法,讲究一个风味和口感。
中国是文明古国,亦是悠久饮食文化之境地。将饮食文化归纳出以下几个特点:
风味多样: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
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八大菜系。
四季有别: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自古以来,中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冬天多炖焖煨,夏天多凉拌冷冻。
讲究美感: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对菜肴美感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无论是个红萝卜,还是一个白菜心,都可以雕出各种造型,独树一帜,达到色、香、味、形、美的和谐统一,给人以精神和物质高度统一的特殊享受。
注重情趣:中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入化、雅俗共赏。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方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人食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如“全家福”、“将军过桥”、“狮子头”、“叫化鸡”、“龙凤呈祥”、“鸿门宴”、“东坡肉”。
食医结合:中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
中和之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的审美理想。“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者也。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礼记·中庸》)。《古文尚书·说命》中就有“若作和羹,惟尔盐梅”的名句,意思是要做好羹汤,关键是调和好咸(盐)酸(梅)二味,以此比喻治国。《左传》中晏婴(齐国贤相)也与齐景公谈论过什么是“和”,指出“和”不是“同”,和是要建立不同意见的协调的基础上的。因此中国哲人认为天地万物都在“中和”的状态下找到自己的位置以繁衍发育。这种审美理想建筑在个体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之上。这种通过调谐而实现“中和之美”的想法是在上古烹调实践与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下产生的,而反过来又影响了人们的整个的饮食生活,对于追求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古代文人士大夫,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