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气相色谱柱近年的发展_傅若农

合集下载

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的发展及其在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

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的发展及其在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

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的发展及其在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摘要】简要地阐述了近几年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的发展和特点。

气相毛细管色谱柱制柱工艺是一个成熟的技术,所以在制柱工艺方面的研究不够活跃,本文主要从气相毛细管中的填充毛细管柱进行阐述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的发展以及其在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气相毛细管柱,填充毛细管柱,药物研究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的不断的发展,色普技术被广泛的使用,色谱柱是色谱仪器的核心配件,对色谱的分离和使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色谱柱的重要作用,从色谱的发展历程上看,色谱柱技术最早始于填充柱,在气相色谱发展的开始引入毛细管气相色谱使气相色谱喜在高柱效和高分离度方面有了较大提升[1-3]。

本文主要阐述毛细管柱的发展及其在药物研究领域的应用。

1.毛细管柱简介毛细管柱一般包括填充毛细管柱及开管毛细管柱,填充毛细管柱就是厚壁玻璃管中被放置载体或固体吸附剂,再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获得毛细管柱,其劣势是填料密度不均匀及工艺繁琐、容易碎、重复性差,对于复杂样品分析较为困难。

由于其自身特点其发展受到一定阻碍,另外一种即开管毛细管柱是将固定液分布在空心毛细管壁上,将流动相和样品从其内部的通道通过,到现在为止被使用最多柱子,在各种色谱模式中均有应用,在气相色谱中尤为突出。

其柱容量偏小,对样品容纳能力不够,使其在液相色谱及其毛细管电色谱中的应用不是很顺畅。

随着生物及制药工业的快速崛起,对色谱柱高效高选择性及高柱容量、快速检测等方面需求进一步扩大,从事色谱研究的学者们也尽力在研制既有较超的分离能力又具有较大样品负载量的色谱柱,从而想解决混合物中组分多样的分析问题,最有效方式就是增大毛细管内表面积,既能有效保证分离效果又能提高分离作用的柱内固定相的涂渍量,从而提高柱容量[4-6]。

2.纤维填充毛细管柱技术2.1常用的有机纤维填充材料众所周知常用于填充毛细管柱的纤维材料如因其具备高强度、高模量、高耐热性等性能,热分解温度高达600多度,还有芳族聚酰胺类纤维,由于其结构上的不同其热分解温度均低于pbo纤维,细旦化平行排列纤维束,能在相对小内径毛细管内分布均匀地填充上百根纤维,填充密度和相比均适宜,使内表面积增大,同时又使纤维丝与纤维丝之间有顺畅的流动相通道;因表面能量较高,临界表面张力大,有利于固定相润湿、铺展,使涂层相对稳定并增加了固定相的负载量[7]。

快速气相色谱

快速气相色谱

快速毛细管色谱色谱分析概论 (第 2 版) 作者:傅若农编著 一、快速气相色谱方法的理论基础在今夭“时间就是会钱”的市场经济形势下,尽量缩短分析时间成为人们在色谱方法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近年快速气相色谱得到很快的发展,而细内径毛细管色谙柱是实理快速色请的重要手段之一。

快速气相色谱在分离复杂化合物如药物、环境样品、石油工业样品,环境分析样品等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快速气相色谱实际上早在1961年Desty 就论证过,使用2m 长,7μm i.d.细内径的壁涂金属毛细管柱,为了进样时间短.用锤子冲击进样〔蒸汽进样塞只有lOms) ,全部分离9个庚烷异构体只要5s 。

有的样品甚至只有1s 可以完成分析。

此后有许多研究者进行快速气相色谱的工作都是基于便用细内径毛细管柱。

使用细内径毛细管柱,另外一个效果是可以提高柱效,但是要提高柱效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死体体积和减少进样宽度,有关这一问题可从理论上说明,如下面的公式:H =(B/u )+(C g +C l )+Du 2 (5-12)式中,H 是理论塔板高度(mm);B 、Cg 、Cl 分别为纵向扩散常数、气相传质阻力和液相传质阻力;u 是载气流速;D 是衡量死体积大小的系数。

所以要实现快速气相色谱就要使用细内径、短的毛细管柱,柱温要高,色谱系统的死体积要小,进样宽度要尽可能小等等。

二、适合于快速气相色谱的操作条件要实现快速气相色谱,可以从下面的保留时间(tR)公式得到答案:t R =(L/u )·(1+k) (5-13)式中:L 是色谱柱长;u 是载气流速; k 是容量因子。

用最后一个色潜蜂的tR 值来衡量分析的速度.从式(5-13)可以看出色谱柱柱长减小可以缩短分析时间,所以在快速分析时毛细管柱长一般小于10m 。

增加载气流速、也可以加快分析速度,在使用小内径毛细管柱时,在一定的往前压下,常常使用每秒几米的载气流速。

另外一个影响因素是容量因子k ,有一些色谱条件会使k 减小,如提高柱温,减小固定相的液膜厚度都会使k 减小。

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应用进展_傅若农

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应用进展_傅若农

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应用进展(Ⅲ)傅若农 1930年出生,1953年毕业与北京大学化学系,到1998年退休前一直在北京理工大学(前身为北京工业学院)工作,1986年晋升为教授,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第三批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从事色谱分析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气相色谱和毛细管气相色谱新固定相,裂解气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

近几年完成了多项国家科研和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如美国的分析化学,荷兰的色谱杂志,中国化学学报,分析化学等)发表论文近150多篇,有四分之一是发表在SCI 收录的期刊上。

近几年主编了《色谱技术丛书》。

出版学术专著四本(“气相色谱和热分析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高分辨气相色谱和高分辨裂解气相色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近代色谱分析”,国防工业出版社;“色谱分析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

培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30多名(通讯处:北京理工大学,北京100081)。

中图分类号:O 65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720(2005)06-0077-16摘 要:对近两年国内各个领域的学者在气相色谱方面的研究和应用作了综述,本综述分3部分叙述,本篇为第Ⅲ部分,包括:8.气相色谱在食品功效成分和其他成分分析中的应用,9.气相色谱酒分析中的应用,10.气相色谱在污染物分析中的应用,11.气相色谱在石油、石油化工分析中的应用,12.气相色谱在化学品生产分析中的应用。

“近两年国内气相色谱的应用进展(Ⅰ)和(Ⅱ)”见本刊2005,24(4):75-92和24(5):79-928 气相色谱在食品功效成分和其他成分分析中的应用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和社会对食品营养成分倍加关注,分析检测食品中有用成分的成为常规的需求,因而有关食品中营养成分的分析有许多报道,气相色谱是分析食品营养成分的重要手段。

比如各类食品中脂肪酸的分析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表8-1是近两年研究各种分析脂肪酸的气相色谱方法。

2024年气相色谱柱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气相色谱柱市场前景分析

2024年气相色谱柱市场前景分析引言气相色谱柱作为气相色谱仪的核心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

随着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气相色谱柱市场也呈现出前景广阔的趋势。

本文将对气相色谱柱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前景及相关因素。

市场概述气相色谱柱市场是指供应气相色谱仪的相关耗材,主要包括柱管、填料和进样口等产品。

随着气相色谱技术在化学、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气相色谱柱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发展趋势1.技术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气相色谱柱的填料材料和结构设计不断优化,以提高分离效率和分析速度。

2.应用拓展:气相色谱技术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等领域的应用持续扩大,对气相色谱柱的需求也在增加。

3.自动化需求:随着实验室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对智能化程度较高的气相色谱柱的需求也在增加。

4.绿色环保:对于可再生、可降解材料的要求也在影响着气相色谱柱市场的发展方向。

影响因素1.市场需求:气相色谱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气相色谱柱市场提供了巨大的需求空间。

2.技术创新:填料材料和柱管结构的不断创新,为气相色谱柱的性能提升提供了可能。

3.竞争态势:市场上存在着多家气相色谱柱供应商,竞争激烈,价格也是影响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4.政策环境:相关政策的变化和监管要求对气相色谱柱市场的发展也具有一定影响。

市场前景气相色谱柱市场前景乐观。

随着气相色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范围的扩大,气相色谱柱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同时,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也为气相色谱柱市场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在未来,气相色谱柱市场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并在环境监测、食品安全、药物分析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结论综上所述,气相色谱柱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技术创新、应用拓展、自动化需求和绿色环保等因素将推动气相色谱柱市场的快速发展。

然而,市场竞争和政策环境也需要引起重视。

未来,气相色谱柱市场有望继续蓬勃发展,并在科学研究和实际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色谱柱PLOT柱的发展及简介(DOC)

色谱柱PLOT柱的发展及简介(DOC)

傅若农教授生于1930年,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而后一直在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1958年,傅若农教授开始带领学生初步进入吸附柱色谱和气相色谱的探索;1966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傅若农教授在干校劳动的间隙,系统地阅读并翻译了两本气相色谱启蒙书,从此进入其后半生一直从事的事业——色谱研究。

傅若农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色谱研究专家,见证了我国气相色谱研究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众多色谱研究人才。

此次仪器信息网特邀傅若农教授亲述气相色谱技术发展历史及趋势,以飨读者。

第一讲:傅若农讲述气相色谱技术发展历史及趋势第二讲:傅若农:从三家公司GC产品更迭看气相技术发展第三讲:傅若农:从国产气相产品看国内气相发展脉络及现状第四讲:傅若农:气相色谱固定液的前世今生第五讲:傅若农:气-固色谱的魅力看看下面这张图1,1 min 多一点时间就把苯到二甲苯几个难分离的混合物分开了,而且把间位和对位二甲苯也给分开了,遗憾的是间位和邻位二甲苯没有分开,当然只用了15 m 长的毛细管色谱柱,这种色谱柱叫做PLOT柱,这是半个世纪前在英国“自然”杂志(Nature)上一篇简短论文上报道的(Halasz I,Horvath C,Nature,1963,197:71-72)。

这一工作是最早使用石墨化炭黑作固定相PLOT柱完成的,这一实例对想利用气相色谱用于石油和石化工业分析的人员来说有很大的诱惑力,为什么?这是因为色谱柱短、固定相耐温性好、无流失、分析时间短,可以把在气相色谱中最难分离的间、对二甲苯基线分离。

再看看图 2,这是最近云南师范大的袁黎明研究组把手性向列结构的介孔材料制备成PLOT柱分离手性化合物,这样的PLOT柱,柱高温、分辨率高、可作手性分离,扩展了PLOT 柱的应用范围。

在新的应用领域又体现了它的诱惑力。

图1 石墨化炭黑作固定相PLOT柱分离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色谱柱:15 m x 0.25mm,5.4mg 石墨化炭黑/m,柱温:245 ℃,分流比:1:1050,进样:0.2μL图2 手性相列内消旋硅胶PLOT柱分离手性化合物(Anal Chem,2014,86:9595)1、什么是PLOT柱PLOT柱是多孔层开管柱(Porous Layer open tubular column)的缩写,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毛细管色谱柱的发明人 Golay就指出:如果把光滑的毛细管壁变成均匀多孔的细颗粒,就会大大有利于毛细管柱的效能(M J R Golay,Gas Chromatography 1957),他在1960年又进一步详细阐述了这一方法,这种多孔层毛细管色谱柱可以降低相比率,同时又使固定液液膜比较薄,有利于传质阻力提高柱效,在具有多孔层毛细管内壁上涂渍一层可以增加内壁的表面积,多孔层物质可以用化学方法处理,也可以用颗粒悬浮物沉积到管壁上,于是早期的气相色谱开拓者们就循这一思路研发,1962-1963年Horvâth等开发了这一类型的毛细管多孔层色谱柱。

2024年气相色谱柱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气相色谱柱市场分析现状

2024年气相色谱柱市场分析现状引言气相色谱柱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工具,主要用于气相色谱技术中的分离和分析。

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气相色谱柱市场也在不断扩大。

本文将对气相色谱柱市场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市场规模目前,全球气相色谱柱市场规模较大,据市场调研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气相色谱柱市场规模为X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X亿美元。

其中,亚太地区市场规模最大,占据全球市场的60%左右。

市场竞争格局气相色谱柱市场竞争激烈,主要的竞争企业包括Restek Corporation、Agilent Technologies、Phenomenex、Shimadzu Corporation等。

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市场推广等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同时,还存在一些小型企业以及地区性企业,它们通过价格竞争和差异化产品来争夺市场份额。

市场驱动因素气相色谱柱市场的增长主要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驱动:1. 化学分析需求的增加随着化学分析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对气相色谱柱的需求不断增加。

气相色谱柱在药物分析、环境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 技术创新气相色谱柱技术的不断创新,如新型填料材料的开发、柱芯结构的优化等,使得气相色谱柱的分离性能和分析效率得到提高,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3. 国家政策支持各国政府对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予了重视,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支持措施,促进了气相色谱柱市场的增长。

市场挑战尽管气相色谱柱市场前景广阔,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1. 竞争加剧市场竞争激烈,企业间技术差距逐渐缩小,产品同质化趋势明显,因此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2. 成本压力原材料价格上涨、运输成本增加等因素导致成本上升,给企业带来一定的压力。

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市场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气相色谱柱市场的需求增长,市场发展呈现以下趋势:1. 技术创新与升级气相色谱柱市场的技术水平将不断提高,新型填料材料的研发、柱芯结构的优化将推动市场的发展。

色谱柱PLOT柱的发展及简介

色谱柱PLOT柱的发展及简介

傅若农教授生于1930年,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而后一直在北京理工大学(原北京工业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1958年,傅若农教授开始带领学生初步进入吸附柱色谱和气相色谱的探索;1966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的后期,傅若农教授在干校劳动的间隙,系统地阅读并翻译了两本气相色谱启蒙书,从此进入其后半生一直从事的事业——色谱研究。

傅若农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色谱研究专家,见证了我国气相色谱研究的发展,为我国培养了众多色谱研究人才。

此次仪器信息网特邀傅若农教授亲述气相色谱技术发展历史及趋势,以飨读者。

第一讲:傅若农讲述气相色谱技术发展历史及趋势第二讲:傅若农:从三家公司GC产品更迭看气相技术发展第三讲:傅若农:从国产气相产品看国内气相发展脉络及现状第四讲:傅若农:气相色谱固定液的前世今生第五讲:傅若农:气-固色谱的魅力看看下面这张图1,1 min 多一点时间就把苯到二甲苯几个难分离的混合物分开了,而且把间位和对位二甲苯也给分开了,遗憾的是间位和邻位二甲苯没有分开,当然只用了15 m 长的毛细管色谱柱,这种色谱柱叫做PLOT柱,这是半个世纪前在英国“自然”杂志(Nature)上一篇简短论文上报道的(Halasz I,Horvath C,Nature,1963,197:71-72)。

这一工作是最早使用石墨化炭黑作固定相PLOT柱完成的,这一实例对想利用气相色谱用于石油和石化工业分析的人员来说有很大的诱惑力,为什么?这是因为色谱柱短、固定相耐温性好、无流失、分析时间短,可以把在气相色谱中最难分离的间、对二甲苯基线分离。

再看看图 2,这是最近云南师范大的袁黎明研究组把手性向列结构的介孔材料制备成PLOT柱分离手性化合物,这样的PLOT柱,柱高温、分辨率高、可作手性分离,扩展了PLOT 柱的应用范围。

在新的应用领域又体现了它的诱惑力。

图1 石墨化炭黑作固定相PLOT柱分离苯、甲苯、乙苯和二甲苯色谱柱:15 m x 0.25mm,5.4mg 石墨化炭黑/m,柱温:245 ℃,分流比:1:1050,进样:0.2μL图2 手性相列内消旋硅胶PLOT柱分离手性化合物(Anal Chem,2014,86:9595)1、什么是PLOT柱PLOT柱是多孔层开管柱(Porous Layer open tubular column)的缩写,早在上世纪50年代末毛细管色谱柱的发明人 Golay就指出:如果把光滑的毛细管壁变成均匀多孔的细颗粒,就会大大有利于毛细管柱的效能(M J R Golay,Gas Chromatography 1957),他在1960年又进一步详细阐述了这一方法,这种多孔层毛细管色谱柱可以降低相比率,同时又使固定液液膜比较薄,有利于传质阻力提高柱效,在具有多孔层毛细管内壁上涂渍一层可以增加内壁的表面积,多孔层物质可以用化学方法处理,也可以用颗粒悬浮物沉积到管壁上,于是早期的气相色谱开拓者们就循这一思路研发,1962-1963年Horvâth等开发了这一类型的毛细管多孔层色谱柱。

2023年色谱柱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色谱柱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色谱柱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色谱柱是色谱分析技术的核心部件之一,主要用于物质的分离、提纯和测定。

目前色谱柱行业市场发展状况良好,具体的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全球色谱柱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市场的增长速度稳定快速,预计到2026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23.5亿美元。

据对预测数据的分析,这一增长趋势将在未来几年持续,主要是由于生物技术、化学分析、环境监测、制药和食品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和对高精度、高灵敏的色谱分析技术的需求增加。

二、市场结构逐渐优化
在色谱柱市场的发展过程中,主要有三大类产品:气相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柱和固相萃取柱。

目前在这三大类产品中,高效液相色谱柱占据主导地位,占据市场份额的60%以上。

这种趋势的形成,是由于高效液相色谱柱具有分辨能力高、选择性好、分离效果稳定等优点。

三、技术不断创新提升
在色谱柱行业市场中,技术创新一直是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以高效液相色谱柱为例,在填充剂、柱子尺寸、分子量和结构等方面的改进和优化,不断提高了分析效率和分离分辨率,推动了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市场振荡。

四、市场竞争趋势明显
由于市场规模的持续扩大和技术层面的不断进步,色谱柱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各大生产商为了赢得市场份额,加强研发投入、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提高服务质量等举措,这些措施都为行业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总之,在市场需求饱和的情况下,随着技术创新和规模持续扩大,色谱柱行业市场发展趋势良好。

预计未来将继续加强技术革新和市场推广,不断创新和提高产品质量,满足各个领域的需求,为科研实验和工业生产提供优质的分析解决方案。

气相色谱近年的发展-傅若农

气相色谱近年的发展-傅若农

中做过详细的论
!" 全二维气相色谱
! ! !" ’ !" 是近 ($ 年 来 发 展 起 来 的 十 分 诱 人 的 气相色谱技术, 其 具 有 峰 容 量 大、 分 析 速 度 快、 检测 灵敏度高等优点, 已成为分析多成分复杂混合物的 极为有效的方法, 颇受石油、 石油化工和环境科学领 域的重视。 !" ’ !" 是 把 分 离 机 理 不 同、 互相独立 的两支色谱柱以串联方式结合构成的二维气相色谱 系统。在这两支色 谱 柱 之 间 装 有 一 个 接 口, 起到捕 集、 聚焦再传送的作用, 被称作调制器。经第一支色 谱柱分离后的每一个组分都要先进入调制器进行聚 焦, 然后再以脉冲方 式 传 送 到 第 二 支 色 谱 柱 进 行 进 一步的分离; 各个组分从第二支色谱柱进入检测器, 产生的信号经数据 处 理 系 统 的 处 理, 得到以柱 ) 的 保留时间为纵坐标、 以柱 ( 的保留时间为横坐标的 平面二维图。 ! ! #" 全二维气相色谱的发展 ! ! 多维气相色谱 已 有 多 年 的 历 史, 在实际应用和 理论上都已相当 成 熟[ # ]。 而 !" ’ !" 是 上 世 纪 %$ 年代初出现的新方法。 )%%$ 年, #$% 和 &’$(($)*[ * ]利 用他们以前在快速气相色谱中使用的在线热解吸调 制器开发出 !" ’ !" 方法。 ! ! 近十年来有大量的 !" ’ !" 文章发表。最初发 表的是与 !" ’ !" 有 关 的 原 理 和 实 验 装 置 的 文 章; 近年发表的文 章 则 主 要 涉 及 以 飞 行 时 间 质 谱 ( +,./ ) 作为检测器及对分析物进行定性 及 定量 分 析 的 策略; 而最近 发 表 的 文 章 重 点 已 转 移 到 !" ’ !" 在 实际分析中的应用, 例如在食品、 环境 和 石 油化 工 等

近年来气相色谱的进展(上):仪器,检测器,进样和联用技术

近年来气相色谱的进展(上):仪器,检测器,进样和联用技术

近年来气相色谱的进展(上):仪器,检测器,进样和联用技术傅若农
【期刊名称】《国外分析仪器技术与应用》
【年(卷),期】1996(000)002
【总页数】8页(P1-8)
【作者】傅若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71
【相关文献】
1.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同时进样分析非甲烷烃 [J], 吴诗剑;季蕴佳;王臻;陈蓓蓓;戴军升;周培
2.大体积进样/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TV/GC-MS)快速分析水体中痕量缓蚀剂 [J], 刘芳文;颜文;徐维海
3.双柱双检测器气相色谱法同时进样分析非甲烷烃的不确定度 [J], 吴诗剑;王臻;陈蓓蓓;谢争;周培
4.气相色谱进展(上):快速气相色谱和检测器的发展 [J], 傅若农
5.气相色谱进样系统与进样技术综述 [J], 黄贵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气相色谱固定相的演变

气相色谱固定相的演变

0~430 0~430 0~400 0~400
Scientific 铝涂层弹性 Glass Engi2 石英毛细管 聚硅氧烷2碳硼烷 neering 柱
10~480
Supelco
聚酰亚胺涂 层弹性石英 聚二甲基硅氧烷 毛细管柱
- 20~350
21214 发展了各种选择性固定液用于难分离的 异构体 ,如液晶 、冠醚 、侧链液晶聚硅氧烷 、侧链冠 醚聚硅氧烷 、侧链液晶冠醚聚硅氧烷[1] ;以氨基酸 为侧链的聚硅氧烷 ,如 Chirasil2Val ,以及各种各样 的带有不同侧链基团的聚硅氧烷 ,如侧链液晶的 聚硅氧烷 (1) ,侧链冠醚的聚硅氧烷 (2) 。化合物 2 是一种分离酚类位置异构体极好的固定液 。
CH3 CH3 CH3 聚二甲基硅氧烷 OV2101 ,SP2100 ,SE230 ,SF96
CH3
CH3
聚苯基甲基硅氧烷 OV217 ,SP2250
HO α CH2 —CH2 —O ε OH 聚乙二醇 (相对分子质量 > 4000)
PEG 20M
CH2CH2CH2CN
聚醚 DEGS CH3
(CH3) 3Si α OSi ε OSi (CH3) 3 (CH3) 3Si —O α Si —O ε Si (CH3) 3
表 1 5 类典型气相色谱固定液的使用情况[4]
类别 固定相
使用情况/ % 毛细管柱 填充柱
1 聚二甲基硅氧烷 2 聚乙二醇
5 %苯基聚甲基硅氧烷 3 50 %苯基聚甲基硅氧烷
55
50
27
44
25
15
21
29
7 %氰基 ,7 %苯基聚甲基硅氧烷
9
6
4 25 %氰基 ,25 %苯基聚甲基硅氧烷

固相微萃取_SPME_近几年的发展

固相微萃取_SPME_近几年的发展

Vol.34No.5602 620分析试验室Chinese Journal of Analysis Laboratory 2015年5月第34卷第5期DOI :10.13595/j.cnki.issn1000-0720.2015.0134固相微萃取(SPME )近几年的发展傅若农(北京理工大学化学学院,北京100081)傅若农男,1930年出生,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到1998年退休前一直在北京理工大学(前身为北京工业学院)工作,1986年晋升为教授,并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为第三批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从事色谱分析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为:气相色谱和毛细管气相色谱新固定相,裂解气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

近几年完成了多项国家科研和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在国内外著名期刊(如美国的分析化学,荷兰的色谱杂志,中国化学学报,分析化学,色谱等)发表论文近200篇,有三分之一是发表在SCI 收录的期刊上。

近几年主编了《色谱技术丛书》。

出版学术专著四本(“气相色谱和热分析技术”,国防工业出版社;“高分辨气相色谱和高分辨裂解气相色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近代色谱分析”,国防工业出版社;“色谱分析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

培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16名,硕士研究生30多名。

(通讯处:北京理工大学化学系,北京100081)中图分类号:O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720(2015)05-0602-19摘要:在化学分析中样品制备往往是整个分析方法的瓶颈,25多年前固相微萃取(SPME )的出现是样品制备领域极大的进步,大大促进了在现场和活体分析中的应用。

本综述介绍近几年SPME 的发展,值得介绍的是近年有许多适应于复杂基体的SPME 涂层出现,可直接从复杂基体中萃取分析物。

关键词:固相微萃取;样品制备;气相色谱;液相色谱现代分析对一个样品的分析测定所用的时间越来越短,但是,样品制备过程所用的时间却仍然很长。

(完整版)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完整版)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气相色谱法的原理及应用摘要:色谱法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相态的选择性分配,以固定相对流动相中的混合物进行洗脱,混合物中不同的物质会以不同的速度沿固定相移动,最终达到分离的效果。

气相色谱法是指用气体作为流动相的色谱法.由于样品在气相中传递速度快,因此样品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可以瞬间地达到平衡。

另外加上可选作固定相的物质很多,因此气相色谱法是一个分析速度快和分离效率高的分离分析方法。

近年来采用高灵敏选择性检测器,使得它又具有分析灵敏度高、应用范围广等特点。

它在分析方面的应用领域已经涉及食品行业的农药残留分析,香精香料分析、添加剂分析等。

关键词:气象色谱法原理应用引言:气相色谱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一项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这是一种新的分离、分析技术,它在工业、农业、国防、建设、科学研究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气相色谱可分为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

气固色谱的“气”指流动相是气体,“固”指固定相是固体物质。

例如活性炭、硅胶等.气液色谱的“气”字指流动相是气体,“液”指固定相是液体。

例如在惰性材料硅藻土涂上一层角鲨烷,可以分离、测定纯乙烯中的微量甲烷、乙炔、丙烯、丙烷等杂质.一、气相色谱的发展气相色谱的发展与下面两个方面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一是气相色谱分离技术的发展,二是其他学科和技术的发展。

1952年James和Martin提出气液相色谱法,同时也发明了第一个气相色谱检测器。

这是一个接在填充柱出口的滴定装置,用来检测脂肪酸的分离。

用滴定溶液体积对时间做图,得到积分色谱图.以后,他们又发明了气体密度天平。

1954年Ray提出热导计,开创了现代气相色谱检测器的时代。

此后至1957年,是填充柱、TCD年代.1958年Gloay首次提出毛细管,同年,Mcwillian和Harley同时发明了FID,Lovelock发明了氩电离检测器(AID)使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提高了2~3个数量级。

20世纪60和70年代,由于气相色谱技术的发展,柱效大为提高,环境科学等学科的发展,提出了痕量分析的要求,又陆续出现了一些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检测器。

高纯度环氧丙烷中杂质的分析

高纯度环氧丙烷中杂质的分析

高纯度环氧丙烷中杂质的分析使用PoraBOND U色谱柱分析高纯度环氧丙烷中杂质的含量,通过对实验条件进行调整,获得了对含氧化合物的高分离度,能够满足环氧丙烷纯度和杂质的分析。

使用有效碳原子数(ECN)计算相对校正因子,采用校正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实验数据的重复性和准确性均较好。

标签:环氧丙烷;气相色谱法;含氧化合物;分离度;有效碳原子数1引言环氧丙烷(PO)是重要的基本有机化工合成原料,是仅次于聚丙烯和丙烯腈的第三大丙烯类衍生物。

近年来,随着国内需求的旺盛,国内环氧丙烷的表观消费量和产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以上。

75%的环氧丙烷用于生产聚醚多元醇,20%的环氧丙烷用于生产丙二醇。

从贸易计量和质量控制的角度来看,快速、准确地对环氧丙烷的纯度进行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在纯度检测方面,气相色谱法是一个比较合适的检测手段,但是在GB/T 14491-2001《工业用环氧丙烷》中,仅使用填充色谱柱分析环氧丙烷中环氧乙烷的含量,并未涉及环氧丙烷中其他杂质和环氧丙烷的纯度的分析。

使用毛细管色谱柱取代填充柱是目前气相色谱分析的主流和趋势,毛细管柱具有总柱效高、分析速度快的优点。

因此毛细管色谱柱非常适用于分析环氧丙烷中纯度及其杂质含量的分析。

首先需要确定环氧丙烷中主要的杂质组成,然后选择合适的毛细管色谱柱,要求该色谱柱对环氧丙烷中的主要杂质能够有效分离,即分离度R≥1.5,再对各组成进行定量。

2环氧丙烷纯度分析现状2.1环氧丙烷中的杂质目前主要的环氧丙烷生产工艺有氯醇法、共氧化法和直接氧化法,不同工艺产出的环氧丙烷中杂质的组成也不完全相同。

氯醇法生产环氧丙烷工艺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DOW化学公司的管式反应器工艺、日本旭硝子公司的管塔形反应器工艺。

采用氯醇法生产的环氧丙烷中有二氯丙烷、环氧乙烷、醛类等杂质。

共氧化法即有机过氧化物法,是目前世界上环氧丙烷生产的主流工艺。

有机过氧化物法可以分为乙苯过氧化物法和异丁烷过氧化物法。

气相色谱技术中毛细管柱技术的发展

气相色谱技术中毛细管柱技术的发展

气相色谱技术中毛细管柱技术的发展近几年随着社会各界对气相色谱技术认知度的提升,为实现其技术自身的完善与优化奠定的了坚实的基础。

而毛细管柱技术作为气相色谱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顺着着当前的时代背景有了弥足的长进。

本文主要通过对气相色谱技术中毛细管柱技术的发展进行剖析,并由此对毛细管柱制备技术的具体应用,诸如:管壁糙化、去活等技术展开探讨,希望通过此篇文章,为广大从事气相色谱技术的研究人员带来学术性的帮助。

标签:气相色谱技术;毛细管柱技术;发展纵观气相色谱技术发展的几十年间,其已从过去只能应用在简易的实验内演变为现在能够分离性状复杂的混合物并且应用在各领域发展与技术创新中的成熟技术。

而二十世纪中期新诞生的毛细管柱技术更成為了气相色谱技术实现自身发展的中坚力量,不仅切实提升了填充柱在分离工作中的质量与的效率,更为该技术能够被各领域包括石油、环境保护等带来了技术革新的新契机。

从一定角度说,气相色谱技术与毛细管柱技术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毛细管柱的种类随着气相色谱技术的完善逐渐增加,同时毛细管柱技术的成熟也对气相色谱技术的更新与完善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

1 气相色谱技术中毛细管柱技术的相关概述毛细管柱技术目前被应用在各领域科学研究中,其具体包括:食品、污染物质分析与金属等一些具有多元化性质的混合物分析。

随着相关技术人员对毛细管柱技术的不断探索,总结出了该技术存在的两个特征,其主要体现在:第一,毛细管柱的温度。

通常情况下,一根毛细管柱当中拥有两种温度的限定,如果在实验中为达到其规定的温度下限或上限时,其最终的测试结果就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但是尚未达到损害毛细管柱的程度;第二,毛细管柱的容量。

一根普通规格的毛细管柱其对于混合物质的容量同样有一定的限制,一旦在实验过程中超过毛细管柱所承受的溶质容量范围,也会导致最终色谱结果的失真[1]。

2 气相色谱技术中毛细管柱技术的发展毛细管柱技术作为气相色谱技术的中流砥柱,对提升原有填充柱的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色谱固定相研究的蹉跎岁月

色谱固定相研究的蹉跎岁月

色谱固定相研究的蹉跎岁月傅若农【期刊名称】《色谱》【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2页(P2-3)【作者】傅若农【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北京 100081【正文语种】中文袁黎明教授要为《色谱》主办一期关于手性分离的专刊,这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我很高兴写几句话,以祝贺这一专刊的出版。

我们是1958年开始步入气相色谱之门的,当时是从制备热导检测器开始,把最主要的硬件搭起来。

固定相主要是找各种吸附剂,检测器只能用高灵敏(10-9 A)检流计,描点记录图谱。

由于条件确实难以往下进行,一年之后停了下来。

“文化大革命”之后的1974年购进了北京分析仪器厂的SP-2305E型气相色谱仪,这才又重新做气相色谱方面的实验。

一开始是任务带动的,上级机关给的任务是要用毛细管气相色谱分离甲苯、二甲苯及其硝化产物的位置异构体。

根据学过的色谱知识,知道面临的问题是气相色谱的两大核心课题:高柱效和高选择性。

具体来说就是要解决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的拉制(当时要自己拉制玻璃毛细管气相色谱柱)、寻找或自己合成固定相、涂渍毛细管气相色谱柱。

在筛选已有固定相时要自己到试剂商店考察、采购,要自己到永定门外试剂商店的仓库,甚至要到三台山危险品仓库提货(危险品不允许坐公交车,要骑3个小时的自行车),购买拉制玻璃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的原料管也要自己骑自行车到化工路驮回来。

虽然艰苦,但是当时老师和研究生们都很高兴地做这些事,因为不去做这些工作,真正的研究工作就无从谈起。

为了分离一些难分离的物质对,用已经有的商品固定相不行了,自然就要寻找具有特殊选择性的固定相。

20世纪80年代兴起用液晶作气相色谱固定相,我们开始是和有关单位合作,利用人家合成的新型液晶涂渍毛细管气相色谱柱,比如和北京试剂研究所樊邦棣先生合作,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1]。

为了分析焦化产品中的蒽、菲、咔唑,我们和华东化工学院李国镇教授合作,使用他们合成的联苯型芳羧酸酯液晶固定相可以很好地分离这一混合物[2]。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火炸药组分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火炸药组分

用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火炸药组分
傅若农
【期刊名称】《色谱》
【年(卷),期】1992(10)1
【摘要】从80年代初交联毛细管柱和大内径厚液膜毛细管柱的问世,显示了毛细管色谱法的突出优点,从而以毛细管柱逐步取代填充柱成为必然趋势。

气相色谱法从1959年开始用于火炸药分析,从80年代初起把毛细管气相色谱用于火炸药污染物的分析以来,气相色谱法已成为火炸药分析十分有用的工具。

根据我们多年的研究认为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在很多情况下优于填充柱气相色谱法。

【总页数】1页(P41)
【作者】傅若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560.72
【相关文献】
1.火炸药多组分气体现场测量装置动态校准技术研究 [J], 胡岚;张婷;严蕊;高朗华;王婧娜
2.HPLC中火炸药组分的容量因子与流动相组成的关系 [J], 周申范;王正萍;刘小明
3.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分析精对苯二甲酸装置氧化单元尾气中的有机组分 [J], 闫晓辉
4.毛细管气相色谱法用于异戊二烯中微量烃类组分含量的测定 [J], 黄晓禹; 卜群
5.HPLC法测定火炸药组分lnk′与lgKow的关系 [J], 唐婉莹;周申范;罗文太;王泽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细管电色谱法的研究进展

毛细管电色谱法的研究进展

毛细管电色谱法的研究进展
李方;顾峻岭;傅若农
【期刊名称】《色谱》
【年(卷),期】1997(000)005
【摘要】比较全面综述了毛细管电色谱法的发展及研究状况。

【总页数】1页(P392)
【作者】李方;顾峻岭;傅若农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8
【相关文献】
1.毛细管电色谱法的研究进展与应用 [J], 吴君艳;汤锋;吴存兵;屈晓茜
2.分子印迹聚合物在毛细管电色谱拆分手性药物中的研究进展 [J], 李振群;贾丽ue012
3.聚多巴胺表面修饰毛细管电色谱的研究进展 [J], 易高圯;纪柏安;夏之宁;付琦峰
4.手性功能化的整体柱在毛细管电色谱手性分离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J], 张柳;杜迎翔
5.手性毛细管电色谱研究进展 [J], 李振涛;陈子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毛细管气相色谱在工业分析中的应用(Ⅴ)——甲苯的硝基、氨基、硝基氨基衍生物的分析

毛细管气相色谱在工业分析中的应用(Ⅴ)——甲苯的硝基、氨基、硝基氨基衍生物的分析

毛细管气相色谱在工业分析中的应用(Ⅴ)——甲苯的硝基、氨
基、硝基氨基衍生物的分析
傅若农;潘军;管振喜
【期刊名称】《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2(12)1
【摘要】使用SE-30短毛细管柱、SE-54毛细管柱和新型的高分广液晶毛细管柱分离甲苯的硝基化合物、硝基氨基化合物和二氨基甲苯异构体.分离效能好、分析速度快,适于工业分析之用。

【总页数】6页(P46-51)
【关键词】气相色谱;硝基化合物;甲苯
【作者】傅若农;潘军;管振喜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O657.71
【相关文献】
1.三氨基三硝基苯甲苯母液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J], 徐瑞娟;姜燕;秦骏勇
2.三氨基三硝基苯甲苯母液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J], 徐瑞娟;姜燕;秦骏勇
3.毛细管色谱在工业分析中的应用(Ⅳ)——交联SE-54毛细管短柱分离硝基化合物[J], 傅若农
4.毛细管气相色谱在工业分析中的应用(Ⅵ)——冠醚侧链聚硅氧烷毛细管柱的应用
[J], 傅若农;葛纪龙
5.毛细管气相色谱在工业分析中的应用(Ⅶ)──全烷基化β-环糊精毛细管柱的应用 [J], 傅若农;戴荣继;周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4年气相色谱柱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气相色谱柱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气相色谱柱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气相色谱柱是气相色谱技术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和领域,包括化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

本报告旨在对气相色谱柱市场进行全面分析,以了解其发展趋势和市场潜力。

2. 市场规模与趋势据调查数据显示,气相色谱柱市场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

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

这主要是由于气相色谱技术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不断增长的需求所推动。

3. 主要应用领域气相色谱柱在不同的应用领域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以下是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3.1 化学在化学领域中,气相色谱柱被广泛应用于化合物分离、纯化和鉴定。

它可以用于有机合成中的化合物分析,帮助确定反应产物和纯度。

3.2 环境监测气相色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

气相色谱柱可以用于分析空气和水中的污染物,包括有机物、残留农药和重金属等。

3.3 食品安全在食品安全领域,气相色谱柱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可以用于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残留、添加剂和其他有害物质,确保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 市场竞争分析气相色谱柱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

主要竞争因素包括价格、质量和服务。

一些大型公司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小型公司也在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提供特定领域的定制解决方案。

5. 市场前景和机遇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气相色谱柱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新兴产业的兴起和新应用领域的发展将为市场提供更多机遇。

6. 市场挑战尽管气相色谱柱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技术进步的速度和成本压力是市场发展的主要挑战之一。

此外,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需要公司不断创新以保持竞争优势。

7. 结论综上所述,气相色谱柱市场在不同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潜力。

市场规模将继续扩大,并出现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并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优质的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试剂,2009,31(3),183~190专论与综述毛细管气相色谱柱近年的发展傅若农(北京理工大学化学系,北京 100081)摘要:简要地阐述了近几年毛细管气相色谱柱的发展和特点。

GC 的色谱柱制柱工艺是一个成熟的技术,所以在制柱工艺方面的研究不够活跃。

近年新研究的固定相集中在常温离子液体和各种环糊精的衍生物。

20世纪GC 毛细管色谱柱柱工艺的研究主要在研究机构和学校中进行,而近几年GC 毛细管色谱柱的研究和改进集中在色谱柱厂家进行,并立即成为商品柱。

近年GC 分析所用的色谱柱大都使用毛细管柱,并趋向于使用商品GC 毛细管柱,所使用的商品色谱柱中,最多的是以含5%苯基的聚甲基硅氧烷色谱柱。

关键词:气相色谱;气相色谱柱;毛细管气相色谱柱中图分类号:O65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8-3283(2009)03-0183-08收稿日期:2008-12-20作者简介:傅若农(1930-),男,内蒙古兴和人,教授,研究方向为气相色谱和毛细管气相色谱新固定相、裂解气相色谱和毛细管电泳。

目前气相色谱(GC)已经成为丰富多彩、灵活多变的分析化学方法,GC 已经在许多分析实验室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它能获得如此大的成就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柱工艺的发展[1]。

在历史上,柱工艺开始于填充柱,在GC 发展的早期Golay 引入的毛细管气相色谱使GC 得到了高柱效和高分离度。

1979年使用高纯度二氧化硅薄壁毛细管,在管外涂一层聚酰亚胺聚合物进行保护,以免机械损坏,用此工艺制备出来的毛细管可以弯曲成很小的圆环而不折断。

在这种熔融石英弹性毛细管柱商品化之后,很容易在实际中使用,它的应用扩展到各个领域,应用数量成指数上升。

色谱柱的研究和应用一直是GC 发展的重要课题,近年的发展情况如何?可以从最近4期美国分析化学杂志每两年1次的双年度基础分析化学专题文献综述(即每逢双年出版的Gas Chro -matography)中[2-5]看出,GC 色谱柱发展的趋势有以下特点:1)GC 已经在许多分析实验室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GC 的色谱柱制柱工艺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技术,所以在制柱工艺方面的研究不够活跃。

2)GC 色谱柱的固定相已经研究了上千种以上,而且占主导地位的是带有各种基团的聚硅氧烷。

近年新研究的固定相集中在常温离子液体和各种环糊精的衍生物。

3)20世纪70~90年代GC 毛细管色谱柱柱工艺的研究主要在学校和研究机构进行,而近十年GC 毛细管色谱柱的研究和改进集中在色谱柱厂家进行,并立即成为商品柱。

4)近年GC 分析所用的色谱柱大都使用毛细管柱,并趋向于使用商品GC 毛细管柱。

1 毛细管GC 固定相色谱柱的核心是固定相,多年来最常用固定相为聚硅氧烷类和聚乙二醇类,涂渍工艺多为以固定相溶液进行静态涂渍,并使用化学键合和交联技术使固定相固定化。

交联和固定化是利用自由基反应(有机过氧化物、偶氮化合物)、热交联、辐射交联、缩合或多功能团硅烷粘合剂交联实现的。

与此同时,以分析物吸附为基础的吸附色谱柱,(也叫作多孔层开管柱(PLOT)),即在管壁上涂渍一层吸附剂,这种色谱柱对挥发性化合物特别有效。

在实际工作中要求更为稳定低流失的固定相,这就要求用更为稳定的基团来修饰聚硅氧烷骨架,使其难以降解。

由于对已有固定相的修饰和色谱柱表面的处理,开发出耐高温、低流失、有特殊选择性的固定相,实现了多种应用,如有机碱、有机酸、对映体和高沸点化合物的分析,这些分析过去是不能用GC 进行的。

尽管认为GC 是一种很成熟的技术,但是新的固定相和特殊应用的色谱柱及工艺一直在研究,一边改进其脱活和涂渍技术,一边在寻找新的和选择性、惰性好的固定相。

111室温离子液体GC固定相最近几年Armstrong研究组[6,7]把室温离子液体用作GC固定相。

室温离子液体(R TI Ls),是在室温及相邻温度下完全由离子组成的有机液体,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可以溶解无机物、金属有机物、高分子材料等,且溶解度较大,在室温下呈液态,稳定,不易燃,可传热,可流动却无显著的蒸气压,不挥发,不会造成污染,从-70e到300~ 400e的温度下可以作为液体使用。

离子液体的种类繁多,而烷基取代的咪唑类离子液体,由于它们易于合成并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质而得到广泛应用。

离子液体可在分离过程中作气体吸收剂和液体萃取相;在化学反应中作反应介质,有时同时作催化剂;在电化学中作为电解质;作万能润滑剂,作质谱基质等。

从1999年开始,把离子液体应用于色谱分析中。

Armstrong等[6]1999年首先将六氟磷酸1-丁基-3-甲基咪唑([BuMim][PF6])及相应的氯化物([BuMim][Cl])用作气相色谱固定相,通过分离烃类、芳香族化合物、醛、酰胺、醚、酮、醇、酚、胺及羧酸,发现了离子液体固定相的双重性质:当分离非极性物质或弱极性物质时表现为非极性或弱极性固定相;当分离含有酸性或碱性官能团的分子时,表现为强极性固定相。

通过实验还发现离子液体的阴离子是Cl时,与强极性物质的作用很强;含PF6的离子液体极性较小,与非极性物质的表1[BuMim][PF6]和[Bu M i m][Cl]色谱柱的罗氏-麦氏常数(100e)Tab.1Rhorschneider-McReynolds cons tan t of[BuMim][PF6]and[BuMim][Cl]colu mns色谱柱X1)Y2)Z3)U4)S5)平均角鲨烷000000 DB-5276671936364 [BuMi m][Cl]74437113245212216 [BuMi m][PF6]107251178308244218 OV-226)160188191283253215注:1)X=苯在所研究固定相色谱柱和角鲨烷柱之间的保留指数差($I苯);2)Y=丁醇在所研究固定相色谱柱和角鲨烷柱之间的保留指数差($I丁醇);3)Z=二戊酮在所研究固定相色谱柱和角鲨烷柱之间的保留指数差($I二戊酮);4)U=硝基丙烷在所研究固定相色谱柱和角鲨烷柱之间的保留指数差($I硝基丙烷);5)S=二氧六环在所研究固定相色谱柱和角鲨烷柱之间的保留指数差($I二氧六环);6)OV-22是含65%苯基的甲基聚硅氧烷。

a1DB-5色谱柱;b1[BuMim][PF6]柱(15m@0125mm);柱温100e;11乙酸丁酯;21n-庚醇;31p-氯苯;41o-二甲苯;512,5-二甲酚;61十二烷;714-氯苯胺;81十三烷图1色谱柱和离子液体柱分离各种类型化合物的比较F ig.1The comparati on of gas chromatogram for separationof different compounds using DB-5column and ionicliquid colu mn作用更强。

[BuMim][PF6]和[BuMim][Cl]色谱柱的麦氏常数见表1。

图1是使用DB-1和离子液体固定相分别分离几种典型混合物的色谱。

离子液体作GC固定相,既可以用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又适合于极性、氢键型化合物的分离,但是像[BuMim][PF6]离子液体的耐温性差,于是Armstrong研究开发了热稳定性较好的离子液体GC固定相,如三氟甲烷磺酸1-苄基-3-甲基咪唑啉(BeMim-TfO)和三氟甲烷磺酸1-(4-甲氧基苯基)-3-甲基咪唑啉(MP Mim-TfO),它们可经受260e的温度[8]。

之后他们又把离子液体进行部分交联,可把使用温度提高到280e,如成对的阳离子液体进行深度交联,可把使用温度提高到350e[9]。

为了分离手性化合物Ar mstrong研究组[10]又开发了有手性基团的离子液体GC固定相。

国内的袁黎明研究组也进行了使用离子液体做GC固定相的研究,还研究了把离子液体和碳纳米管一起作为混合气相色谱固定相[11],以及把手性离子液体和纤维素三(3,5-二甲基苯基氨基甲酸酯)作为混合气相色谱手性固定相[12]。

2007年齐美玲[13]在Armstrong的实验室使用双阳离子液体GC固定相分离了茴香精油的组成,并比较了单个双阳离子液体、混合双阳离子液体、HP-5MS;和HP-I NNOWax分离茴香精油组成的情况,见色谱图2。

2008年Breitbach等[14]用线性溶剂化参数考察了季膦盐类离子液体的分离性能以及在GC中a1混合双阳离子液体GC固定相;b1单独离子液体G C固定相;c1HP-5MS GC固定相;d1HP-IN NOWax固定相图2混合双阳离子液体GC固定相分离茴香精油组成的色谱-质谱总离子流图F ig.2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otal ionchromatograms for the analysis of fennel essentialoil on the four fused-silica capillary columns的应用,并把离子液体GC固定相用于全二维气相色谱[15]。

波兰的Busze wski等[16]作了2008年以前离子液体在色谱和电迁移技术中应用的综述。

112环糊精衍生物GC固定相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于1987年开始用于对映异构体的分离,20世纪90年代初是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气相色谱固定相的大发展时期,有多篇文献综述发表,大量的研究合成中使用了多种环糊精衍生物作气相色谱固定相,积累了几百种手性化合物在各种环糊精衍生物固定相上的保留数据,为研究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保留机理和实际应用分析提供了数据[17]。

近几年研究的势头减弱,但是还是有一些新的文章,合成新的环糊精衍生物[18],或讨论环糊精衍生物固定相的保留机理[19]。

研究环糊精及其衍生物作GC固定的先驱者之一的Schurig研究组[20]对非洞穴型糖类聚合物糊精衍生物作手性GC固定性进行了探讨,认为环糊精作为手性介质,它的洞穴并非决定性因素,链状糊精衍生物具有螺旋型结构,也具有半洞穴性,实验证明它也可以做为GC手性分离固定相使用,例如六[(1c-O,6-O)-特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2,3-二-O,4d-O-乙酰基)]-七元麦芽糖(G7) (七元麦芽糖上的伯醇基先用特丁基二甲基甲氯硅烷(TBD MSCl)进行硅烷化,然后再把上面的仲醇基进行乙酰化)如下结构所示。

用G7涂渍的色谱柱分离氨基酸对映体和六(2,3-二-O-乙酰基-6-O-特丁基二甲基甲硅烷基)B-环糊精柱(D7)分离色谱比较的情况如图3所示。

国内袁黎明等[21]把全甲基B-环糊精(A)和全戊基B -环糊精(B)混合固定相涂渍成毛细管柱(AB),发现柱AB 的分离能力优于单一色谱柱A 或柱B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