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曲霉毒素解毒方法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去除方法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去除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c587dfdb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3d.png)
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去除方法黄霉菌是微生物世界的一个大家族,黄曲霉菌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员,黄曲霉素中毒的症状有哪些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黄曲霉素中毒的症状,欢迎阅读。
黄曲霉素中毒的症状中毒前驱表现为发烧、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
2~3周后很快发生中毒性肝病表现:肝脏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脾大。
腹水,下肢浮肿及肝功能异常。
可有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多数患者在死前可有胃肠道大出血表现。
实验动物临床毒性研究表明,给动物喂食含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后,表现为渐进性食欲减退、口渴、便血、生长缓慢、体重减轻、皮肤出血、过度兴奋、黄殖、抽搐、角弓反张等。
病理解剖可见肝脏弥漫性充血、出血利坏死等表现。
浅谈如何预防黄曲霉毒素中毒黄霉菌是微生物世界的一个大家族,黄曲霉菌是这个大家族的一员。
黄曲霉菌本身是无毒的,但在其繁殖代谢的过程中可分泌出有毒的物质黄曲霉毒素。
黄曲毒素是一种剧毒物质,它损害动物的肝脏,引起肝细胞坏死、肝纤维化、肝硬化等病变。
黄曲霉毒素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致癌物质之一。
1 主要可诱发肝痛,还能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及乳腺、卵巢、小肠等部位的肿瘤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威胁很大。
目前已确定其化学结构,黄曲霉毒素B1、B2、C1、G2等17种,其中趴毒性最大。
食物中的花生、花生油、玉米、大米、棉籽等最容易污染上黄曲霉寿素,小麦,大麦也常被污染,豆类一般污染较轻,工业化生产的发酵制品如面酱。
咸肉、火腿、香肠等肉类食品,亦能受到黄曲霉菌的污染。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花生、花生油、玉米中,黄曲霉毒素含量不超过20微克/公斤;大米、食用油不得超过10微克/公斤;其它粮食、豆类、发酵食品不得超过5微克/公斤;婴儿食品中不得有黄曲毒素。
2 受黄曲霉菌污染的粮及食品不能食用轻度污染的粮及其他食品,可以用一些简单的方法将毒素破坏掉或除去。
日常生活中可以用以下方法去毒:2.1 剔除霉变粮粒因毒素主要集中在霉变的粮粒中,凡表面长有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变质的花生米和玉米,都有可能污染黄曲霉毒素。
一例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一例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db1f8f9a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57.png)
一例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治疗猪黄曲霉毒素中毒(Porcine Mycotoxicosis)是由猪食物中摄入的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引起的一种疾病。
该疾病影响了猪的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和生殖系统,严重影响了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本文将讨论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诊断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症状和检查结果:1. 猪的临床表现:受感染的猪往往表现出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长期受感染的猪可能出现生长迟缓和生殖问题。
2. 采集并检测猪食物中的霉菌和毒素:通过采集猪的食物样本,可以进行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霉菌培养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3. 器官病理学检查:通过对猪的肝脏、肾脏、肠道等器官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观察到黏膜糜烂、溃疡、出血等病变。
治疗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移除受感染的食物:发现受感染的食物后,应立即将其从猪的饲料中移除,以避免进一步的感染和中毒。
2. 给予解毒剂:对于已经中毒的猪,可以给予一些有效的解毒剂。
常用的解毒剂包括活性炭、亚硒酸钠、脱氧胆酸、多酚等。
这些解毒剂可以帮助猪体内的毒素排出,并保护猪的肝脏和肾脏功能。
3. 提供营养支持:中毒的猪往往食欲不振,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迟缓。
可以通过提供高能量、高蛋白质的饲料来补充营养,促进猪的康复。
4. 强化管理措施:为了预防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再次发生,必须加强管理措施。
这包括定期清理和消毒猪舍、监控饲料的质量、控制饲料的储存时间等。
预防猪黄曲霉毒素中毒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预防:1. 饲料管理: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干燥程度,避免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滋生。
2.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猪舍和饲料样本,及时发现和处理受感染的食物。
3. 营养调整:合理配制饲料,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增强猪的免疫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4. 清洁消毒:定期清理和消毒猪舍,防止霉菌和黄曲霉毒素的滋生和传播。
黄曲霉毒素酶解
![黄曲霉毒素酶解](https://img.taocdn.com/s3/m/56c4203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5a.png)
黄曲霉毒素酶解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毒素,常常在谷物、坚果和豆类中发现。
这种毒素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可能导致急性中毒、肝癌和免疫抑制。
酶解是一种利用特定酶将某种物质分解成较小分子的过程。
黄曲霉毒素酶解是指使用特定的酶来降解、去除黄曲霉毒素的过程。
通过酶解,黄曲霉毒素的化学结构可以被破坏,使其失去毒性。
黄曲霉毒素酶解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实现,如使用微生物酶、纯化的酶或基因工程酶。
这些酶能够识别黄曲霉毒素的结构,并加速其降解。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和动物饲料行业,以保障食品和饲料的安全性。
然而,黄曲霉毒素酶解并非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酶解过程可能会导致一些副产物的形成,这些副产物可能仍然对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此外,酶解的效果也可能受到温度、pH值、反应
时间和底物浓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食品和饲料生产中,除了黄曲霉毒素酶解,仍需要其他控制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如选择无霉菌原料、正确储存和处理,以及使用化学物质进行防治。
同时,加强监测和检测,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鸡黄曲霉毒素中毒是哪些原因引起的?用什么药治?
![鸡黄曲霉毒素中毒是哪些原因引起的?用什么药治?](https://img.taocdn.com/s3/m/a090b94e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c1.png)
鸡黄曲霉毒素中毒是哪些原因引起的?用什么药治?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饲料若没好好管理,则很容易发生霉变,而鸡吃了这样的饲料,就容易发生黄曲霉毒素中毒。
目前,尚无有效治疗鸡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药物,重点控制措施乃在于对症治疗,加强管理。
鸡黄曲霉毒素中毒是哪些原因引起的?该病是由饲喂黄曲霉毒素超标的饲料或鸡群误食含黄曲霉素的食物引起的以神经衰弱、颈部肌肉痉挛、慢性中毒时肝肿大为发病特征的中毒现象,常导致病鸡出现废食、下痢、皮肤苍白或黄疸、生产力下降,甚至脏器衰竭死亡。
黄曲霉菌是一种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易生长繁殖。
所以,鸡的各种饲料,特别是花生、玉米、豆饼、棉籽饼、大麦和小麦等,由于受潮受热而发霉变质后,霉菌大量繁殖,其中主要的是黄曲霉菌及其毒素,鸡吃了这些发霉变质的饲料即引起中毒。
黄曲霉素有B1、B2、G1、G2等数种,其中以B1毒性**强。
鸡黄曲霉毒素中毒用什么药治?发现疑似病例,清理槽内残留饲料。
同时,用0.05%硫酸铜溶液,冲洗清洁饲槽一遍,及时更换饲料,防控有毒食材的来源。
饲喂饲料中,加霉博脱,每1kg饲料用4kg,连续用1周。
饮水中,加灵先锋、仕特壮,连续用1周。
严格鸡舍消毒,用0.05%硫酸铜溶液,彻底喷雾消毒,每天1次,连续用1周。
用上述药,1周后,病情一般能得到控制。
已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怎么处理?已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玉米、花生饼等谷物饲料,国内外曾采用过以下几种去除黄曲霉毒素方法:1、挑选霉粒或霉团去毒法;2、碾轧加水搓洗或冲洗法,碾去含毒素较集中的谷皮和胚部,碾后加3~4倍清水漂洗,使较轻的霉坏部分谷皮和胚部上浮起随水倾出;3、用石灰水浸泡或碱煮、漂白粉、氯气和过氧乙酸处理等方法解毒;4、生物学解毒法,利用微生物(如无根根霉、米根霉、橙色黄杆菌等)的生物转化作用,可使黄曲霉毒素解毒,转变成毒性低的物质;5、辐射处理法;6、白陶土吸附法;7、氨气处理法,在18kg氨压,72~82℃时,谷物和饲料中黄曲霉毒素98%~被除去,并且使日粮中含氮量增高,也不破坏赖氨酸。
一例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一例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543042b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c.png)
一例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治疗猪黄曲霉毒素中毒是一种由于食用了被霉菌污染的农产品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毒性疾病。
猪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青霉菌产生的毒素,对人类和动物都有一定的毒性。
在猪的生产过程中,由于饲料、饮水等环境条件的不洁净以及饲养管理不当,都可能导致猪受到猪黄曲霉毒素中毒。
一旦人们食用了受到猪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猪肉或猪产品,就会引起中毒反应,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对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一、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急性中毒表现为消化道症状、肝损伤、出血性疾病和肾损伤等,慢性中毒表现为免疫功能障碍、神经症状、癌症的发生和发育等。
一旦出现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应立即进行诊断与治疗。
二、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诊断猪黄曲霉毒素中毒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病史: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特别询问近期是否食用了猪肉或猪制品,以及是否存在食物过敏等情况。
2. 临床表现:仔细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别是消化道、肝、肾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症状。
3. 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如血液、尿液、肝肾功能、免疫功能等方面的检测,来确定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
三、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治疗一旦确定了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诊断,就需要进行相应的治疗措施。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停止摄入受污染的食物:一旦发现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症状,应立即停止摄入受污染的猪肉或猪制品,避免继续中毒。
2. 胃洗:对于急性中毒的患者,可以进行胃洗,以减轻中毒的症状。
3. 解毒治疗:可以采用一些解毒药物,如活性炭、地塞米松等,来进行解毒治疗,以减轻症状。
4. 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对症治疗,如对消化道症状、肝损伤、出血性疾病、肾损伤等进行相应的治疗。
5. 免疫增强治疗:对于慢性中毒的患者,可以采用一些免疫增强治疗,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症状。
四、猪黄曲霉毒素中毒的预防预防猪黄曲霉毒素中毒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饲料卫生:对于饲料的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应进行严格的卫生管理,避免饲料受到霉菌的污染。
去除黄曲霉菌的方法
![去除黄曲霉菌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c418957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06.png)
去除黄曲霉菌的方法嘿,你问咋去除黄曲霉菌啊?这事儿咱可得好好唠唠。
先说说这黄曲霉菌是啥玩意儿吧。
这玩意儿可坏了,它能产生一种有毒的物质,叫黄曲霉毒素。
要是吃了被黄曲霉菌污染的东西,那可不得了,会对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呢。
要去除黄曲霉菌呢,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呢,要是发现食物上有霉点,那可千万别吃了,赶紧扔掉。
别觉得可惜,要是吃了生病,那可就亏大了。
比如说花生啊、玉米啊这些容易长黄曲霉菌的食物,要是看到有霉点,就赶紧扔了吧。
然后呢,可以用一些方法来清洗可能被污染的食物。
比如说大米啊,可以用水多淘洗几遍。
把水倒掉,再加水,反复淘洗,这样可以把一些黄曲霉菌洗掉。
但是也别洗得太多次了,不然会把营养也洗掉哦。
还有啊,可以用一些特殊的物质来去除黄曲霉菌。
比如说活性炭啊,把活性炭放在食物旁边,它可以吸附一些黄曲霉菌和毒素。
但是要注意哦,活性炭不能吃,用完了要及时清理掉。
另外呢,保持环境的干燥也很重要。
黄曲霉菌喜欢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所以要把食物放在干燥的地方。
可以用干燥剂啊,或者把食物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让空气流通,这样可以减少黄曲霉菌的生长。
在去除黄曲霉菌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哦。
别让黄曲霉菌和毒素接触到皮肤或者嘴巴,要是不小心碰到了,赶紧用清水冲洗。
我给你讲个事儿哈。
有一次我家的花生放久了,有点发霉了。
我一开始不知道,还想拿来吃。
后来我发现上面有霉点,就赶紧扔掉了。
从那以后,我就知道了要注意食物的保存,及时发现和去除黄曲霉菌。
所以啊,去除黄曲霉菌并不难,只要你注意观察,及时处理,就能减少黄曲霉菌对我们的危害。
以后要是发现有黄曲霉菌,就试试这些方法吧。
双氧水去除黄曲霉素的原理
![双氧水去除黄曲霉素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3989e68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2a.png)
双氧水去除黄曲霉素的原理
双氧水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在去除黄曲霉素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黄曲霉素
是一种毒性较强的真菌毒素,存在于一些发霉食物和饲料中,对人体及动物健康产生严重威胁。
双氧水通过其氧化特性能有效去除黄曲霉素的污染。
双氧水的分子式为H2O2,由两个氧原子与两个氢原子组成。
它具有强氧化性,能够迅速氧化许多有机物和细菌,包括黄曲霉素。
在去除黄曲霉素的过程中,双氧水可通过以下两个主要原理发挥作用:
1. 氧化作用:双氧水能够与黄曲霉素发生氧化反应,将其分解为无毒产物。
双
氧水分解时释放出氧气,氧气与黄曲霉素发生反应,使其分解成较简单的化合物,减少其毒性。
2. 漂白作用:双氧水还能够进行强效的漂白作用,通过氧化还原反应使黄曲霉
素分子中的色素结构改变,使其失去颜色。
这种漂白作用能有效降低黄曲霉素的毒性,为食品和饲料提供更安全的保障。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双氧水去除黄曲霉素时,应遵循适当的操作方法和浓度要求,避免双氧水过度使用。
同时,双氧水只能用于无机表面的清洁、漂白或消毒,对于涉及食品和饲料中的黄曲霉素,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处理和控制。
总结而言,双氧水通过氧化和漂白作用,能够有效去除黄曲霉素的污染。
它是
一种常用的除霉剂,能够保证食品和饲料的安全。
然而,在使用双氧水时,我们仍需遵循相应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处理效果和人体健康。
黄曲霉毒素的去除方法
![黄曲霉毒素的去除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8833a96fd0a79563c1e726b.png)
黄曲霉毒素的去除方法黄曲霉毒素是一类主要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对动物有剧烈的急性毒性和明显的慢性毒性,是一种极强的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的剧毒物质。
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最为多见,毒性也最强。
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机构认定为一类致癌物。
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人及动物的肝脏组织,严重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同时肾脏也可受损害。
黄曲霉毒素还会降低免疫能力,可诱发多种部位的肿瘤。
黄曲霉毒素主要污染粮油食品、动植物食品等,如花生、玉米,大米、小麦、豆类、坚果类、肉类、乳及乳制品、水产品等均可能有黄曲霉毒素污染。
其中以花生和玉米污染最严重。
由于受到原料影响,加工成食用油后仍然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超标,需要进行去除处理。
目前黄曲霉毒素的去除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学去毒三种方法。
一、物理方法黄曲霉毒素的物理去除方法主要包括辐照法和吸附法。
紫外线及γ射线辐照能有效控制和杀灭微生物和真菌病原体。
目前常用的是紫外线照射技术,紫外线照射技术在浓香花生油去除黄曲霉毒素中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巳得到证实。
紫外照射技术应用于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去除的方法不仅有效、安全,而且对花生油质量也无影响。
吸附法是目前食用油精炼过程中常用的黄曲霉毒素去毒方法,常用的吸附剂包括活性炭、活性白土、硅藻土等。
有报道称,经过活性白土处理的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可以从100μg/kg将至到10μg/kg以下。
目前出现了许多新型的吸附剂的研究,如生物吸附剂,但其应用效果还有待考察。
二、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一般用化学试剂处理,化学试剂包括氢氧化钠、铵盐、次氯酸钠、臭氧等。
食用油精炼脱酸工段中常用的是加氢氧化钠碱炼工艺。
黄曲霉毒素在氢氧化钠溶液中能迅速水解生成邻位香豆素钠盐,这种钠盐溶于水,可以在碱炼后的水洗过程中去除。
有研究表明,1%氢氧化钠水溶液处理含有黄曲霉毒素的花生饼ld,可使毒素由84.9lμg/kg降至27.6lμg/kg。
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4fbabac3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e.png)
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首先,一种常见的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是热处理。
黄曲霉毒素对高温敏感,因此在食品加工过程中,通过高温烘烤、蒸煮或者高压灭菌等方式可以有效去除黄曲霉毒素。
例如,在谷物加工过程中,通过高温蒸煮可以将大部分的黄曲霉毒素去除,保障食品的安全性。
同时,热处理也可以改变食品的组织结构,提高其口感和营养价值,具有双重效益。
其次,化学方法也被广泛应用于去除黄曲霉毒素。
例如,一些化学试剂可以与黄曲霉毒素发生化学反应,将其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物质。
这种方法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
化学方法可以对食品进行针对性处理,去除特定的毒素成分,是一种比较精准的去除方法。
此外,生物技术也为去除黄曲霉毒素提供了新的途径。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微生物和酶类可以降解黄曲霉毒素,从而达到去除的效果。
通过在食品加工过程中添加这些微生物或酶类,可以有效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这种方法具有环保、无污染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应用。
总的来说,去除黄曲霉毒素是食品安全领域的重要课题,涉及到热处理、化学方法和生物技术等多个方面。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和生产工艺选择合适的去除方法,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会有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出现,为去除黄曲霉毒素提供更多选择。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借鉴和启发。
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b9a78c9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0.png)
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一、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是一种由黄曲霉菌所产生的毒素,它会存在于各种粮食、豆类、坚果、肉类等食品中。
黄曲霉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和致畸性,长期摄入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因此,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是非常必要的。
二、检测黄曲霉毒素在采购粮食和食品时,我们需要注意是否有检测报告。
如果没有检测报告或者检测结果超标,则需要进行后续处理。
三、去除方法1. 清洗:将粮食或者豆类放入清水中浸泡20-30分钟,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几次。
这样可以有效地去除表面附着的黄曲霉菌及其孢子。
2. 烘干:将清洗过后的粮食或者豆类晾干,并在通风良好的地方晾干2-3天。
这样可以有效地杀死残留在表面和内部的黄曲霉孢子。
3. 浸泡:将粮食或者豆类放入盐水中浸泡2-3小时,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几次。
这样可以有效地去除黄曲霉毒素。
4. 煮沸:将粮食或者豆类放入锅中,加入足够的水,煮沸10-20分钟。
这样可以有效地破坏黄曲霉毒素的分子结构,使其失去毒性。
5. 冷藏:将食品放入冰箱中冷藏,可以有效地抑制黄曲霉菌的生长和繁殖。
但需要注意的是,冷藏只能延缓食品变质的时间,并不能完全去除黄曲霉毒素。
6. 选择优质食品:在购买粮食和食品时,应选择优质、新鲜、无霉变的产品。
这样可以降低摄入黄曲霉毒素的概率。
四、注意事项1. 上述方法只能减少或去除部分黄曲霉毒素,不能完全消除。
2. 在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保持清洁卫生,并使用干净的器具。
3. 食品保存时应密封保存,并避免受潮受潜在污染。
4. 如果怀疑食品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咨询医生。
五、结语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去除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
在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保持清洁卫生,并使用干净的器具。
同时,在购买粮食和食品时,应选择优质、新鲜、无霉变的产品。
黄曲霉素消除最佳方法
![黄曲霉素消除最佳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f4a7a42c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a2.png)
黄曲霉素消除最佳方法黄曲霉素是一种由真菌产生的毒素,常见于粮食及其制品中。
它对人体健康有着严重的危害,长期摄入会引起黄曲霉病,导致肝脏和肾脏功能损伤,甚至致癌。
因此,消除黄曲霉素的存在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十分重要。
接下来,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黄曲霉素消除方法。
首先,正确的贮存和处理是预防黄曲霉素污染的重要措施。
粮食应储存于干燥、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并定期清理存放容器和仓库,避免积累潮湿和污染的环境。
此外,在食品加工过程中,要注意选择优质原料,并严格控制水分含量,避免发霉和黄曲霉素的生成。
其次,物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黄曲霉素。
如热处理、辐照和紫外线照射等。
热处理是指将食物加热至高温,黄曲霉素会在高温下分解,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而辐照和紫外线照射则是利用辐射的效应破坏黄曲霉素的化学结构。
这些物理方法对于食品的营养成分和风味的影响较小,但需要在专业设备和操作指导下进行。
化学方法也是一种消除黄曲霉素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可添加一些消毒剂或抗菌剂,如二氧化氯、过氧化氢等,来抑制或杀灭黄曲霉素产生的真菌。
此外,还可以使用一些萃取剂进行提取和净化,如有机溶剂、酸碱溶液等,可将黄曲霉素从食品中分离出来。
但是,这些化学方法需要合理使用,以避免对食品质量和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生物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黄曲霉素消除途径。
当前较为常用的方法是利用微生物降解黄曲霉素。
一些特定的细菌和酵母菌能够分解黄曲霉素分子,将其转化为无害的代谢产物。
这种方法相对来说比较环保,但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筛选,以寻找具有高效降解作用的微生物。
最后,加强监测和管理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通过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对粮食和食品中的黄曲霉素进行定期监测,及时发现和防范存在的安全隐患。
同时,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管理,建立规范的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严把原料、加工、贮存等环节的质量关,确保食品不受黄曲霉素污染。
总的来说,消除黄曲霉素的最佳方法是综合使用多种措施,包括贮存和处理、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等。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简易去除法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简易去除法](https://img.taocdn.com/s3/m/9a506bc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f5.png)
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简易去除法黄曲霉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应该废弃。
对轻度污染的饲料,经适当的处理后可以达到饲用标准的,仍可利用。
下面介绍几种简易去除法:1.水洗法:此法适用于籽实饲料的去毒处理,其方法是:先将发霉的饲料磨成碎粉,将其倒进缸中,加入3~4倍水,然后进行搅拌静置浸泡,每日换水搅拌两次,直至浸泡的水由茶色变成无色为止。
2.挑除法:其方法是把饲料中有霉变的部分挑除。
可适用于秸秆、颗粒饲料的去毒处理。
3.晾晒去毒法:此法主要用于秸秆饲料的去毒。
其方法是:先将发霉饲料置于阳光下晒干,然后进行通风抖松,以除去霉菌的芽孢,使其变得无害而达到无毒的目的。
4.脱胚去毒法:此法主要用于玉米的去毒,因为发霉玉米的毒素主要集中在玉米的胚部。
其方法是:先将玉米磨成1.5~4.5毫米的小颗粒,再加5~6倍水,然后进行搅拌,胚部碎片因轻而浮在水面上,将其捞出或随水倒掉,如此反复数次,即可达到脱胚去毒的目的。
5.石灰水浸法:此法适宜对玉米、高粱等籽实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
其方法是:先将玉米等大粒发霉饲料粉碎成直径1.5~5毫米的小粒,然后将过120目筛后的石灰粉按0.8%~1%的比例掺入发霉饲料中,最后将掺入石灰粉的料和水按1:2的比例倒入容器中搅拌1分钟,然后静止5~8小时,将水倒出,再用清水冲洗2~3次,一般去毒率可达90%以上。
6.热处理法:在湿度较高的条件下,高热或高热高压可破坏毒素,如用260℃处理污染玉米,可使黄曲霉毒素含量下降85%。
7.碱煮处理法:此法适用于对籽实类饲料进行去毒处理。
其方法是:按每100克发霉饲料加入3倍的水,再加入500克苏打粉或1000克石灰共煮,待煮到饲料裂开时,让其冷却,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到没有碱味时即可使用。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去毒方法
![黄曲霉毒素的理化去毒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3c8e272af90242a895e538.png)
物理去毒法
化 学去毒法
文 章 编 号 :10 —9 3 2 1 ) 70 90 0 73 7 ( 0 0 0 .5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黄 曲霉 毒素 (f txn , 盯 ) 一 类 由黄 曲霉 ( segl s 22 氧 化 剂 法 al o ia A 是 a A priu . l l u)寄 f v s、 生 曲霉 ( segl s aaics等产 生 的 次级 代 谢 产 221次 氯 酸 钠 法 a A p riu prsiu) l t .. 物, 毒性 很 强 。 目前 已发现 有 2 种 之 多, 定 结构 的有 AF 、 0 已确 B1 次氯酸钠是一种强氧 化剂 ,在瞬间就可高效率地完成黄 其 AF 2 A M l 1 。其 中黄 曲霉 毒 素 B1 B 、 F 等 8种 分布 范 围最 广 且 曲霉毒 素 的脱 毒 , 脱 毒 机 化 学性 质 最 稳 定 , 有 很 强 的致 癌 性 、 畸性 、 细 胞 突 变 的 理 可 能 是次 氯 酸 钠 中 氧 原 子 的诱 导 作 用 。次 氯 酸 钠 对 花 生 饼 具 致 致 中黄曲霉毒素 B1B 、 和 G2的脱毒程度不 同, 、 2 G1 相同处理条 “ 三致” 作用 , 其毒 性为氰化钾 的 l 0倍、 砒霜的 6 倍 。 8 其中对毒性最大的黄 16 9 0年英格兰“ 火鸡 x病” 事件爆发 ,O万只火鸡突然发 件 下使各种毒素含量下降的比例亦不同, l 。 病 死 亡 , 原 因 就 是 从 巴西进 口 的花 生 粕 被 黄 曲霉 污 染 。 d 曲霉素 B1的降低程度最大 其 Ma— _. d n (9 9报 道 , 中 含 0 gk 黄 曲霉 毒 素 即 可 引起 家 222 强 酸 性氧 化 离子 水 e 等 19 ) 日粮 . /g 2m 唐伟强等研 究发现经强酸性氧化离子水洗涤 后的大米 能 禽采食量和增重 降低 。据 统计, 全球每年约有 2 %的农作物 因 。 0 n以 a 工 严 重 污 染 黄 曲霉 毒 素 而 失 去营 养 和 经 济 价 值 ;因 霉菌 毒素 的 有 效 地 降 解 黄 曲霉 毒 素 BI 当 浸 泡 时 间在 1 ri 上, 作 温 度 在 4 ℃ 以下 时 , 比较 好 的 脱 毒 效果 0 而 且 强酸 性 离 子 0 有 。 影 响 2 0 我 国畜 牧 业 的 损 失 在 10亿 元 以上 因 此 ,对 0 4年 5 。 水 在 遇 光 、 外 线 或 加 热 到 摄 氏 4 ℃ 以 上 的温 度 均 可 还 原 成 紫 0 黄 曲霉毒素污染的控制急需一种安全 、高效而且环保 的解毒 普通水, 因此可称为环保型 的杀菌消毒剂。 方 法 。 本 文 对物 理 去 毒法 、化 学 去 毒 法 的 典 型 方 法研 究进 行 22 二 氧 化 氯 法 -3 . 了综 述 。 二氧化氯于 14 9 8年被世 界卫生组织( WHO 定为 Al ) 级高 1物理去毒法 效安全 消毒剂, 以后又被世 界粮农组织(A 定为食 品添加剂, F 0) 11高 温 处理 法 . 因 此 和 其他 方 法 相 比 ,其 安 全 性毋 庸 置 疑 。张 勇 等 人 发 现 被 高温处理法包括高温烘烤、蒸煮或 日光照射等 。一般黄 曲 A BI F 污染的玉米 , 20 g 二氧化氯浸泡 3 用 5 ̄/ ml 0~ 6 mi 能 0 n . 霉毒素的裂解温度为20 黄 曲霉毒素B1 8℃, 的裂解温度为28 6 ℃。 有 效 去 除 A Bl 毒 性。 李 建 辉 等对 二氧 化 氯 对 花 生 B 族 F 的 。 1 吸 附 剂脱 毒 . 2 黄 曲霉毒素脱毒效果 的研究发现用 1gL的二氧化氯溶液, 0/ 以 常 用 吸 附剂 包 括 酵 母 细 胞 壁 、 铝 酸 盐 、 性 炭 、 甘 聚 硅 活 葡 料液比 ( /) l ml 5: 对霉变染有 B族黄 曲霉毒素的 3 g Og花生 糖等。水貂的饲料 中分别加入 0 3 、 4和 12gk B 黄曲霉毒 (86p /g浸 泡 3 n具有 很 好 的脱 毒 效 果 , 0 p/g W 9 . gk ) 0 0mi 处理 后 , 曲 黄 素B, l 同时 加 入 1 %的活 性 碳 , . 0 喂养 7 7天 。 12gk B 黄 霉毒素含量 小于 2 p &g 在 0 p/g W 0g ,达到 国标 GB 2 6 2 0 7 卜 0 5对花生中 曲霉 毒 素 Bl , 组 活性 碳 的 加入 使 水貂 的死 亡 率 降低 了 5 % 黄 曲霉 毒素 含 量 的要 求 0 。 。 张妮娅等对葡甘聚糖对黄 曲霉毒素的吸附试验表明, 葡甘聚糖 对 黄 曲霉 毒 素 具 有 较 好 的脱 毒 作 用 ,而 且 由 葡甘 聚 糖 和 铝 硅 注 释 : 酸 类 矿 物 混 合 而 成 的复 合 脱 毒 剂 , 较单 独 使 用 葡 甘 聚 糖 具 有 ① 计成, 许万根, 马秋 刚等. 霉菌毒素与饲料食 品安全. 华夏英 更好 的脱 毒 效 果 由 美 国 F 批 准 的 一种 硅 酸 附剂 ,其 表 面 是 从 酵 母 细 胞 中 提取 的甘 露 寡 糖 的 4 2倍 , ② 王长宇. 品中黄 曲霉毒素的处理 措施 [ . 食 J 中国新技术新产 ] 具有极强 的脱毒作用 , 吸附后不 易分离。 且 品, 1 , :. 2 0( 8 0 5)
黄曲霉误食急救措施
![黄曲霉误食急救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05f47554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d.png)
黄曲霉误食急救措施
黄曲霉是一种产生毒素的真菌,常见于发霉食品中。
误食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可能导致急性中毒和长期慢性中毒。
本文将介绍黄曲霉误食急救措施。
急性中毒症状
黄曲霉中毒的症状取决于毒素的种类、剂量和路线。
一般而言,急性中毒症状包括:
•恶心、呕吐
•腹泻
•休克、昏迷
•肝肾衰竭
急救措施
如果误食有黄曲霉毒素的食物,应该尽快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 引诱呕吐
如果中毒时间不超过1小时,可以考虑通过引诱呕吐来排除毒素。
具体方法是用手指或勺子轻轻地刺激喉咙根部,或者让中毒者喝下食盐水,以引发呕吐。
2. 大量饮水
给中毒者大量的清水或淡盐水,有助于稀释毒素、促进尿排毒素。
3. 寻求医疗帮助
无论中毒轻重,都应该及时就医。
遵循医生的急救措施和治疗建议,如进行胃洗、使用解毒药物等。
重度中毒者甚至需要住院治疗。
预防黄曲霉中毒
黄曲霉中毒的最好方法是预防。
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避免食用发霉的食品,特别是不能过期的食品
•保持环境干燥,避免潮湿
•储存食品时,使用正确的包装袋、容器等
•空调和加湿器要定期清洁和消毒
•食品加工和加工过程中应注意卫生
结论
黄曲霉中毒对人体健康有严重威胁,一旦出现中毒症状应该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预防黄曲霉中毒,尽可能避免食用过期、发霉的食品。
【精品推荐】吃什么可解黄曲霉毒素
![【精品推荐】吃什么可解黄曲霉毒素](https://img.taocdn.com/s3/m/5a2c70db02d276a200292e7c.png)
吃什么可解黄曲霉毒素
小编希望吃什么可解黄曲霉毒素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帮助,如有必要请您下载收藏以便备查,接下来我们继续阅读。
本文概述:发霉了的花生、玉米、大米中含量有大量的黄曲霉毒素。
另外小作坊榨出来的植物油中也含有一定量的黄曲霉毒素,那如果食用吃什么可解黄曲霉毒素呢?
大家都知道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机率最高。
它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
黄曲霉毒素在农产品中几乎无法避免,不想饿死的人类也只好无奈地吃下一些。
世界各国,都只能设定一个“限量标准”。
不超过那个标准,危害就小到可以忽略了。
花生和玉米是最容易被黄曲霉污染的粮食。
用黄曲霉毒素测定仪很容易测定出来,食用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会出现急性中毒。
临床表现以黄疸为主,并有呕吐、厌食和发烧等症状。
重症者在2~3周后出现腹水、下肢水肿,甚至死亡,死亡前出现胃肠道出血。
那如果食用吃什么可解黄曲霉毒素呢?很多食物都可以缓解去除体内的多余药物,但是最好的办法就是建议多饮水,大量的白开水可以冲洗。
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
![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27ea550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2.png)
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首先,物理方法是去除黄曲霉毒素的常见途径之一。
物理方法包括筛选、洗涤、烘干等步骤。
筛选是指通过筛网将受到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或饲料进行筛分,去除受污染的颗粒。
洗涤是指利用水或其他溶剂对受污染的食品或饲料进行清洗,将黄曲霉毒素残留在表面的颗粒去除。
烘干是指将清洗后的食品或饲料进行烘干处理,通过高温将黄曲霉毒素分解或挥发掉。
这些物理方法简单易行,对食品和饲料的营养成分影响较小,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次,化学方法也是去除黄曲霉毒素的重要手段之一。
化学方法包括使用化学药剂对受污染的食品或饲料进行处理,将黄曲霉毒素分解或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常见的化学药剂包括过氧化氢、次氯酸钠等。
这些化学药剂对黄曲霉毒素有较强的氧化、还原或分解作用,可以有效去除食品和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
然而,化学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注意剂量控制和残留物处理,避免对食品和饲料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另外,生物方法也是去除黄曲霉毒素的一种新兴途径。
生物方法利用微生物或其代谢产物对受污染的食品或饲料进行处理,去除其中的黄曲霉毒素。
常见的生物方法包括利用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对食品或饲料进行发酵处理,通过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将黄曲霉毒素分解或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生物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环境友好等优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综上所述,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注意事项。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食品或饲料的特点和污染程度选择合适的去除方法,进行综合应用,以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
希望本文介绍的方法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些参考,促进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
黄曲霉素怎么杀死
![黄曲霉素怎么杀死](https://img.taocdn.com/s3/m/ca591c2d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a1.png)
黄曲霉素怎么杀死
用小苏打泡一段时间,就能去掉90%以上的黄曲霉素。
另外,高压锅压力比较大温度比较高,杀死黄曲霉素的效果也比较好。
方法一:高温杀死
黄曲霉毒素在280℃时才会发生裂解,其毒性才可被破坏。
一般的开水无法将黄曲霉毒素去除,但是我们可以用高压锅,高压锅的压力比较大所以温度比较高,去除黄曲霉素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方法二:碱性条件杀死
因为黄曲霉素在碱性条件下可使黄曲霉毒素转化成一种可溶于水的物质,故可以通过碱水洗涤去除。
用小苏打(即1%的碳酸氢钠)泡一
段时间,就能去掉90%以上的黄曲霉素。
维生素c可阻断黄曲霉毒素b1的环氧化作用而阻止其氧化为活性形式的毒性物质,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维生素C,再加上适当水平的氨基酸,是克服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有效方法。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化学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均为二氢呋喃香豆素的衍生物。
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寄生曲霉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在湿热地区食品和饲料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几率最高,它们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特别是容易污染花生、玉米、稻米、大豆、小麦等粮油产品,是霉菌毒素中毒性最大,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突出的一类霉菌毒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4 黄曲霉毒素的解毒措施黄曲霉毒素危害严重,分析每一批家禽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含量是不可能的,当慢性霉菌毒素中毒发生时,除了轻微的生产性能下降外,没有任何明确的临床症状。
在发展中国家中,每年黄曲霉毒素都会给饲料业及畜牧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
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为尽量减少霉菌毒素的危害所做的努力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避免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超过规定允许的浓度是预防和治疗毒素中毒的方法之一。
为减少黄曲霉毒素及其代谢物残留在动物性食品中以及减轻毒性反应,适当的方法包括物理分离,化学方法和毒素粘合剂是必须要使用的[42],如沸石化合物,活性炭,珍珠岩,膨润土,硅藻土等已经被使用。
1.1.4.1 物理去毒方法传统用于霉菌毒素的物理去毒方法主要有混合稀释法、水洗法、热处理、脱壳、磨粉、放射、萃取、吸附等。
混合稀释法是将简单地将霉变饲料与未霉变饲料进行混合,以降低饲料中霉菌毒素的浓度,此法成本低,工作量大,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饲料中毒素的问题。
水洗法可显著减少毒素,但只用于湿磨或发酵的前处理,否则干燥成本太高。
霉菌素素在谷物表面含量高,脱壳可有效降低霉菌毒素水平,但工作量大。
黄曲霉毒素耐热,一些试验表明热处理似乎能降低一些毒素水平,然而实际效果存疑。
磨粉处理只能改变毒素的分布,不能减少毒素总量。
放射能杀真菌孢子,但不减少毒素含量。
有机溶剂可提取花生油、棉籽油中的黄曲霉毒素,几乎可将油中所有的黄曲霉毒素除去,但成本高,应用不广[43]。
在当前的实际生产中,往饲料中添加可以吸附霉菌毒素的物质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利用吸附剂来降低机体对毒素的吸收率,减少毒素对机体的毒害作用,众所周知的吸附剂主要有水合硅铝酸钙钠盐、蒙脱石、膨润土、粘土、沸石和活性炭等。
汪前红、齐德生等[44,45]报道含有矿物、酵母等的复合吸附剂以及蒙脱石均能降低AFB1对动物的负面作用。
在含黄曲霉毒素日粮中添加复合吸附剂或蒙脱石,均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AFB1对动物的毒性作用,降低AFB1中毒的死淘率,一定程度上恢复动物的生产性能,提高动物产品的质量。
物理吸附法虽在一定条件下能吸附霉菌毒素,但其吸附毒素的特异性与广谱性的统一还是一个世界性问题。
1.1.4.2 化学去毒方法传统的用于降低日粮中黄曲霉毒素的化学方法主要是选用氢氧化钠、氨等能与黄曲霉毒素结合发生反应的化学物质对霉变饲料进行处理,使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结构遭到破坏或钝化其化学结构,从而降低其危害作用,常用的主要包括氨处理、碱处理、氧化剂等方法。
一般来说传统打底化学脱毒法效果较好,但成本高,操作困难,处理时营养物质可能会破坏饲料的养分因子而使饲料营养价值和可口性降低。
1.1.4.3 生物学方法自1960发现黄曲霉毒素以来,人们为降低其危害作用而研究了许多脱毒方法,早期多以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来去除食品或饲料中的毒素,但这些传统方法均或多或少存在效果差、成本高、不易大规模推广等问题,对食品及饲料的价值也有所影响,而在实际生产中应用价值不高。
而研究动物原籍菌对黄曲霉毒素的吸附作用并将其应用在动物体内探讨其对黄曲霉毒素的解毒应用效果较少。
近年来,用于去除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学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许多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对黄曲霉毒素具有降解能力或吸附作用。
微生物降解或酶解法就是用微生物(细菌)产生的酶来分解霉菌素素或直接利用微生物来降解霉菌毒素,据报道,橙色黄杆菌的粗蛋白质提取物可降解在水溶液74.5%的AFB1,嗜麦窄食单胞菌降解AFB1的能力可高达85.7%[46,47]。
Teniola等[48]报道了4株具有降解AFB1活性的菌,其中,红串红球菌的胞外提取物在30℃与AFB1反应4h后,降解率超过90%,8 h可完全降解AFB1。
但一些生物降解方法在实际生产上的使用有一定的局限性,如酶的专一性不强、酶的浓度和作用环境不易控制等。
吸附作用主要是指微生物对霉菌毒素的吸附作用,添加可以吸附饲料中霉菌毒素的微生物,减少动物对毒素的吸收及毒素在动物体内的肝-肠循环,使毒素更多的排出动物体外,从而减轻霉菌毒素对畜禽危害,这是一种较为成熟可行的方法。
目前,吸附黄曲霉毒素的微生物主要研究乳酸菌和酵母菌,且已证实,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是公认的能减少黄曲霉毒素的并适用于动物的微生物[49]。
1.2 益生菌在黄曲霉毒素解毒中的应用AFB1是一种难以避免的食品污染物,目前各种方法都无法完全消除作物中的黄曲霉毒素。
新的研究方法主要着眼于防止AFB1在动物和人类胃肠道吸收,因此生物控制方法受到广泛重视。
许多微生物都能去除或降解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如细菌(Bacteria)、酵母(Yeast)、真菌(Fungi)、放线菌(Actinomycetes)和藻类(Algae)等[50]。
黄曲霉毒素是致癌的真菌代谢产物,在农产品中检出率很高,避免黄曲霉毒素的污染除了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和改善贮藏方法外,降低黄曲霉毒素的生物利用度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然而,目前没有一种方法能完全保护人类和动物不受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目前,益生菌的使用是一种精选方法,把益生菌混入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或饮水中,能有效降低黄曲霉毒素在动物体内的吸收率,部分益生菌如枯草芽孢杆菌、酵母、乳酸菌等菌表现出较强的降解黄曲霉毒素的能力[51]。
1.2.1 益生菌去除黄曲霉毒素的机理益生菌(Probiotics)主要是通过吸附作用来去除黄曲霉毒素,学术界认为其解毒机理是益生菌可以吸附黄曲霉毒素,形成益生菌-黄曲霉毒素复合体,当复合体形成后,益生菌自身的吸附特性下降,继而使其与黄曲霉毒素一起更好地排出体外。
此外,益生菌对黄曲霉毒素的产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试验已证实,将益生菌与曲霉菌共同培养或在培养基中添加益生菌代谢产物,对曲霉菌的生长及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甚至是杀灭作用[52]。
关于益生菌与AFB1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有些文献报道是可逆的,有些则报道是不可逆的[53,54],其稳定性与所使用的菌株、菌株的处理方式、浓度及作用环境等有关,EI-Nezami发现不同乳杆菌菌种(株)对曲霉菌的生长及毒素形成的抑制作用有一定的差别[55]。
另据Halkard等报道,乳酸菌结合AFB1的能力及其稳定性存在种的差异,且乳酸菌吸附AFB1的能力与酸、肠酶、肠黏液没有直接关系[56,57]。
研究认为,益生菌与AFB1作用的温度以及菌体浓度对益生菌吸附AFB1的能力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菌体浓度越大吸附毒素就越多。
吸附AFB1是一个以非共价相互作用的快速过程,受细菌细胞壁结构影响较大,但益生菌活菌体与死菌体吸附黄曲霉毒素的能力相当,这进一步说明益生菌吸附黄曲霉毒素的能力可能取决于细胞壁的结构,且细胞壁的完整性在吸附AFB1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些研究者认为益生菌影响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不是因为益生菌菌体,而是益生菌代谢产物,这些代谢产物可能是小分子的肽[58]。
许多乳酸菌对黄曲霉毒素的降解能力或者吸附作用,可能与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代谢产物,如有机酸(Organic acids)、细菌素(Bacteriocins)、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二乙酰(Diacetyl)等[59]多种抑菌物质有关,有报道称,植物乳杆菌能比明串珠菌和乳酸杆菌等产生更多的乳酸(Lactic acid)、过氧化氢、二乙酰等物质[60],Lavermicocca等又从植物乳杆菌21B中分离到了新的抗菌化合物[61],因此植物乳杆菌的高产量代谢物可能是其对AFB1高降解性能的表现。
此外,磷壁酸是乳杆菌细胞壁的重要成分,也可能是参与吸附AFB1的重要物质,如已经证实的罗伊氏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62]。
1.2.2 乳酸菌的应用我国农业部1126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08)》中规定的能够直接饲喂动物的饲料级微生物添加剂主要有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乳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lactis)、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等,其中乳酸菌占了较大比例。
研究已经证实,乳酸菌对人类和动物都具有健康的益生作用[63]。
乳酸菌中乳杆菌属等能通过产生抗菌化合物(主要是有机酸和细菌素)对食物和饲料中的生物预防起到重要作用,且乳酸菌菌株比片球菌和明串珠菌能去除更多AFB1[64],目前大量乳酸菌已被应用于各类商业食品及饲料中,用来提高产品的保质期和利用度,减轻毒素的潜在危害。
乳杆菌是乳酸菌最大的一个属,左瑞雨等[65]筛选3株乳酸菌对黄曲霉菌丝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乳酸菌上清液比枯草芽孢杆菌具有更强的黄曲霉孢子抑制作用,此外另有学者报道,无论是活菌,还是经过加热处理后的死菌,乳酸菌对大豆油等食用油或者培养基中AFB1均有吸附的作用[66]。
乳酸菌中,大部分的乳杆菌与可通过黏附素(Adhesin)与肠上皮细胞的黏附素受体(Adhesion receptor)结合,从而定植在动物的肠道中,并产生大量对动物具有益生效果的物质。
此外,大部分乳杆菌在体外也具备较强的黄曲霉毒素吸附能力。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能通过结合毒素从而去除液体中的AFB1[67],且乳酸菌细胞结合AFB1的效果与所选用的菌株有密切关系。
Hernandez等[62]研究表明,罗伊氏乳杆菌和干酪乳杆菌吸附AFB1效力分别可达79%、67%。
Shah等[68]对4株双歧杆菌和2株乳杆菌吸附AFB1能力的研究表明,乳酸菌对AFB1的去除能力可达20~50%,用蒸馏水洗涤乳酸菌-AFB1复合物,AFB1仍吸附在乳酸菌上,说明乳酸菌对AFB1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在Flora等研究中,植物乳杆菌是降低谷物中总AFB1含量效果最好的,其次是德氏乳杆菌[69]。
朱新贵等[70]人将乳酸菌等几种常见的食品微生物分别在摇瓶培养48h后,添加10μg/mLAFB1,每6h测定AFB1的含量,发现乳酸菌和枯草杆菌培养液中的AFB1含量减少最多,乳酸菌在48h培养后AFB1含量减少82%,60h后减少了88%。
乳酸菌也可降低体内黄曲霉毒素的浓度,之前的研究已表明,鼠李糖乳杆菌GG(ATCC53013)在体外能高效地吸附几种霉菌毒素,包括AFB1,AFM1及其羟基化的代谢产物[71],而乳酸菌在体内发挥其吸附AFB1的功效与它们在胃酸环境、十二指肠碱性环境中的存活率有关,只有通过胃和小肠后,乳酸菌才能在机体中发挥持续有效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