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谱分析方法发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非挥发性、热稳定性差样品的分离模式
1. 不能采用GC分离模式的化合物首先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模式
分子体积较大的样品如蛋白质分子,采用大孔径的固定相吸附剂
柱子 分离酸性样品如含有COOH,SO3H, H2PO4基团,通常采用乙 碱性样品如含有-NH2,NH基团,通常调节pH到中性或弱碱性抑 制样品的解离,增加保留值。
采用孔径与分子尺寸匹配的筛分填料,样品分子体积越大,采用 的填料的孔径也越大。
疏水性样品分离,固定相采用表面疏水性填料,流动相采用疏水
性溶剂;亲水性样品用亲水性溶剂和固定相进行分离,避免发生 吸附分配、离子交换等非体积排阻保留机理。 分子量标定,采用系列聚苯乙烯或不同亲水基团取代的标准分子 量化合物。
三、样品以定性分析为主、兼快速、高分辨分析模式
1 阴、阳离子的分离首先采用区带电泳模式
无机、有机阴离子样品,采用pH 7-10的碱性缓冲溶液,如磷酸
盐、硼砂等。无机、有机阳离子采用中性、酸性缓冲溶液,克服 由于出峰太快造成的分离度的下降。
疏水性离子在缓冲溶液中加入有机溶剂如甲醇、乙腈、异丙醇等,
增加样品的溶解度;同时加入有机溶液还可以改变出峰次序和分 离的选择性并降低EOF值
第四章 色谱分析方法发展
1.1 色谱分析的优先条件 1.2 色谱分离模式和柱系统选择指标 1.3 常规色谱不能分离的样品
1.4 色谱分离模式、柱系统选择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色谱分析的优先条件
实际样品分析问题
色谱分离模式
色谱柱
流动相与添加剂
检测方法
如何 建立一个正确的色谱分析方法 及分离模式选择和条件要求
3. 大于85个碳 的烷烃或相当保留的同系物无法采用1万塔板的液 相色谱柱子分离。
异构体:分子组成相同、 但结构和性质不
同的两种或多种化合物之一 结构异构:由于化合物具有不同的原子连接顺
序而产生的同分异构现象,与立体异构相对。
结构异构体又可分为链异构、位置异构和官能 团异构三类。
4. 大于35个碳的烷烃与烯烃混合物无法采用液相色谱有效分 离。液相色谱对链状化合物的异构体的区分能力较弱,相同 碳数的同族化合物常常只出一个峰。 5. 链状化合物中的非极性位置异构体,一般不能用液相色谱获 得有效分离。 6. 芳烃类烷基取代的间对位位置异构体尚不能得到有效分离。 对于非极性化合物或非极性取代基团的位置异构体,液相色谱区 分能力较差 液相色谱分离主要通过色散作用、偶极作用和氢键作用差 别,而非极性异构体没有偶极(烷烃)或偶极极小(芳 烃),也不含氢键,不足以取得分离。 硅胶正相色谱是液相色谱中唯一区分异构体能力较强的分离模式。
异构体等难分离的组分分离不理想是,可以采用非水溶剂减少电
渗流。 对于容易吸附在管壁的样品,如疏水性蛋白质等,采用管壁涂层 方法减少样品吸附;也可采用三乙胺缓冲溶液,减低吸附;加入 胶束等表面活性剂也能防止样品吸附。
三、样品以定性分析为主、兼快速、高分辨分析模式
1 阴、阳离子的分离首先采用区带电泳模式
样品分析的目的
样品分析以定性分析为主,样品用量 少,样品组分较复杂,对定量准确性 要求不很高
样品分析以定量分析为主
毛细管电泳
液相色谱
•多种模式均可以选择时,选择原则是分析速度快、效率高。
第二节 色谱分离模式和柱系统选择指标
总体选择原则
第一、样品组分必须有合适的保留值范围
第二、流出组分间要有合适的分离度
极高沸点烷烃等物质采用高温色谱柱
手性异构体或光学异构体采用手性固定相分离
二、非挥发性、热稳定性差样品的分离模式
1. 不能采用GC分离模式的化合物首先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模式 链状化合物疏水性碳链的碳原子数与亲水性官能团的数目之比值 比较大时可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模式。(对于含有一个-COOH,OH,-NH2,-CN等强亲水性官能团的化合物,通常需要4个以上的
一、挥发性、热稳定性样品的分离模式
2. 其它挥发性的化合物采用气-液色谱模式 低碳烃类异构体采用Aqulane 或OV-101类非极性固定液分离
不同类化合物分离采用弱极性柱子
芳烃、卤代芳烃如多氯联苯类样品采用氰基聚硅氧烷等专用柱子 农药类低挥发性物质采用弱极性高温低流失柱子 酸性化合物采用EEAP酸性柱子 碱性化合物采用PEG碱性主子
冲溶液,有利于UV检测。 需要在酸性条件下分离的样品,采用CTAB作为胶束相;浓度较 大时,该体系的EOF方向会发生逆转,电泳电极需要交换。
三、样品以定性分析为主、兼快速、高分辨分析模式
1 阴、阳离子的分离首先采用区带电泳模式
2. 中性有机物样品和疏水性离子采用胶束电动色谱分离模式
样品分离不理性是,加入乙腈、异丙醇等有机溶剂改变双键、极 性、氢键作用能调节分离选择性。但加入有机溶剂会减小胶束与
EOF之间的迁移时间窗口。
对于强疏水性样品,采用微乳液电动色谱(MEEKC)增加分离 选择性,还可以增加迁移时间窗口,通常在胶束体系中加入正丁
醇和异辛烷形成微乳相。
三、样品以定性分析为主、兼快速、高分辨分析模式
1 阴、阳离子的分离首先采用区带电泳模式
2. 中性有机物样品和疏水性离子采用胶束电动色谱分离模式
样品分离不理想,采用涂层可以消除电渗流,也可以把电渗流反
向。 样品采用ESI-MS检测,采用HAC/NH4AC或NH4HCO3,NH4CL
等挥发性盐作为缓冲溶液。
2. 中性有机物样品和疏水性离子采用胶束电动色谱分离模式 一般中性分子样品或离子,采用大于临界胶束浓度(10-100mM)
的SDS碱性缓冲溶液分离,采用5-50mM的磷酸盐或硼砂作为缓
适合哪种色谱分析?
• 被分离组分有足够的挥发性和足够的热稳定性,应首选气相色 谱分离模式(GC柱效通常比LC柱效高一个数量级,而且分析速度快、重复
性好、成本低)
样品组分是气体或极易挥发的小分子化合物,首选GSC模式 否则选择GLC分离模式(更适合挥发性适中和低挥发性的物质)
能否用GC分析的关键问题
2. 不能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模式的样品采用键和正相色谱或硅胶正相
模式 硅胶正向的弱溶剂通常是正己烷
样品含有OH,COOH,NH2, NH, 等质子给予体的基团,应原则
异丙醇作为流动相 样品含有COOR,NO2,CN 等质子接受体的基团,应采用乙酸乙
酯、丙酮、乙腈作为流动相。
样品中含有-O-, -Ph等基团,采用乙醚作为流动相。 样品中含有-H2PO4, -COOH, -OH, -NH2等氢键基团,在异丙醇 中加入适量乙醇、乙腈、甲醇等。
CH2基团才能有足够大的保留值)
疏水性芳烃的环数与亲水性官能团数目之比较大时才可以采用反 向液相色谱模式。
样品化合物在官能团、氢键上有差别的采用甲醇/水作为流动相;
富含双键且双键位置、极性有差别的化合物采用乙腈/水,也可 采用苯基键和固定相;富含醚键、酯类化合物在上述体系中加入 四氢呋喃作为流动相。
第三、分析时间要短、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一、样品组分流出的保留值范围 在恒温条件下,色谱峰的半宽度可表示为
W1/ 2 2.345 t0 (1 k ) / N
'
毛细管气相色谱: 30m柱长,10万塔板数,t0=100s,为保证相差一个碳数的化合 物完全分离(Rs>1.5),合适的保留值范围为0.2<k<20. 液相色谱: 20cm柱长,1万塔板数,t0=200s,为保证化合物完全分离 (Rs>1.5),合适的保留值范围为0.4<k<30. 毛细管液相色谱(尤其是整体柱的使用): 柱长和柱效增加,保留值范围与气相色谱接近。
样品是否适合色谱分析?
• 色谱主要解决两种以上混合物的分离问题,单一样 品无须采用色谱进行分析 • 样品组分在色谱分离过程中发生分解、聚合、与色 谱系统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不适合用色谱分析 • 样品组分在色谱体系中必须能够以分子或离子状态 分散在两相之间,凡是发生凝结、沉淀、相分离 (不能溶解)等物理化学现象不能进行正常的色谱 分离
酸、乙酸盐、磷酸盐缓冲液调节流动相的pH使之低于样品的pKa;
分离含有NH2,NH,N基团的化合物通常需要加入有机胺,抑制氨
基与固定相表面的硅羟基相互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离光学异构体采用手性固定相或在流动相中加入手性试剂,也 可以两者同时使用手性选择因子进行分离
二、非挥发性、热稳定性差样品的分离模式
1. 不能采用GC分离模式的化合物首先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模式
挥发性和热稳定性
• 挥发性的判断
挥发性可以用样品组分在色谱柱或仪器所允许的最高使用温 度下所具有的蒸汽压大小来判断,通常认为在该温度下样品
具有10mmHg分压就可能从色谱柱中流出。通常在试剂应用
时,考虑到化合物的极性等综合因素对蒸汽压的影响,认为 2~10个mmHg的蒸汽压即可进行气相色谱分析。
适合哪种色谱分析?
适合哪种色谱分析?
•若选择液相色谱分离,则首选反相液相色谱模式 对于反相液相色谱不能分离的中性化合物,采用正向液相色 谱模式; 对于离子型化合物通常采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模式或离子色谱 能否用LC分析的关键问题
分离度:是否有足够的保留值是 决定能否被分离的主要因素之一
适合哪种色谱分析?
•选择液相色谱模式还是毛细管电泳模式?
二、非挥发性、热稳定性差样品的分离模式
3. 反相不能分离的离子型化合物采用反相离子对色谱模式 采用C18或C8填料作为固定相,采用甲醇/水或乙腈/水作为流动 相,分离阴离子时加入阳离子对试剂;分离阳离子时加入阴离子 对试剂。 4. 不宜用反相离子对模式分离的样品采用离子色谱模式
5. 对于合成聚合物或天然大分子化合物采用体积排阻色谱模式
• 被分离组分有足够的挥发性和足够的热稳定性,应首选气相色 谱分离模式 •如果不能采用气相色谱分析则选择液相色谱或毛细管电泳分离 模式 •若选择液相色谱分离,则首选反相液相色谱模式 反相液相色谱相对其它液相模式具有较多优势 (分离效率高、定性定量的重复性好、柱子溶剂的选择简单、 成本低等) 液相色谱所分析的样品中80%以上是采用反相液相色谱。
• 对于固体及其颗粒物,以及胶体状态的物质,必须进行溶解分 散才能进行色谱分离 悬浮固体、胶体微粒的分离可以直接采用FFF(FIELD FLOW FRACTIONATION)方法进行分离。 • 对于无机化合物如金属或无机盐的混合物分析,通常在溶解后 可以采用离子色谱或电泳分析,也可以采用原子光谱分析;特别 是金属阳离子与一些无机元素混合物采用ICP(INDUCTIVELYU COUPLED PLASMA SPECTROSCOPY)等光谱手段分析更加快速、方便。 • 对于同位素分析,色谱虽具有同位素分离能力,但采用无机质 谱更加准确、快速、便捷。 • 对于无机、有机气体小分子化合物、各种有机化合物、蛋白质、 肽、核酸等大分子物质的简单混合物及其复杂体系样品分离,色 谱具有最佳的分离能力。
二、溶质组分间合适的分离度
影响色谱分辨率Rs的因素主要有:柱效N、容量因子k、选则性因子a
N k 1 Rs ' 4 1 k
'
K越小时,取得相同的分离程度所要求的a值越大; 柱效越低的柱系统,所需的a值也越大
三、分析时间要短
节省时间,提高效率 流出峰展宽小,信噪比提高,增加检测灵敏度
温度梯度(GC) 冲洗剂梯度洗脱(LC) 提高电场强度(CE)
第三节 常规色谱不能分离的样品(不包括CE)
色谱最难分离的化合物是: 异构体、结构异构体、位置异构体、立体异构体等 选择高分辨气相色谱和不同选择性的柱系统均有可能得到分离, 目前尚无法分离的特别异构体系列化合物包括:
1. 链状化合物的主链超过18个碳时,处于链中央的取代基团的位 置异构体,即8位以后的异构体目前尚难以分离。 2. 样品组分数大于色谱柱子的峰容量时,样品不能得到完全分离。
第四节 色谱分离模式、柱系统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挥发性、热稳定性样品的分离模式
气体采用气-固色谱模式
• 低分子量气体采用5A分子筛(PLOT柱子) • 中间分子量气体采用多孔聚合物固定相, Porapak Q,
PLOT柱
• 低碳数烃类化合物采用13X分子筛进行族分离;采用碳分子 筛、多孔聚合物分离异构体;采用AL2o3+ Ag+分离C4正构 异构烯烃。 • 有机胺采用Chromosorb 103等碱性多孔高聚合物固定相。 • 含硫化合物采用多孔高聚合物固定相,也可用多孔硅胶柱 (无水样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