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优秀说课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地方具有相似之处,但两国在文化和风土人情方面 有很大的不同,请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文化等方面讨论中国和 印度的同与不同,然后上交一篇作文。
初中地理优秀说课稿三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世界的人口》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 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人是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关于世界的人口在迅速 增长这个结论,学生已经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展的 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分 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够。 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陆地和海洋》以及《天气和气候》两章的内 容,这为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 本节内容是后面章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以及《人类的居住地》学 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如下三维教 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
这是一个视牛为神明的国家,大街上牛可以自由漫步;这也是一个人 口大国,人口已超过 10 亿,仅次于中国……猜一猜"这是哪一国家?"使用 直观的手段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揭晓答案—-印度,转入新课。 教材第一部分内容是印度的位置范围及地形,我将结合多媒体课件, 围绕印度地图进行讲解,通过读图让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1 印度在世界中处 于什么位置?2 印度的临国主要有哪些?它们在什么位置?巴基斯坦、中 国、尼泊尔、孟加拉国、缅甸、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斯里兰卡 3 找出喜马 拉雅山、恒河平原、德干高原,说说印度地形分布的特点。 这样处理可使学生对印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还可以突出地理学科的 特点,即从地图中获取知识,在地图中消化理解知识。 印度人口这一部分内容我采用结合图表,以问答的形式解决,这样可 以训练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 1 从 1951 年到 2000 年印度人口大约增加了多少亿?2 读图分析印度 人口每隔 10 年的增长速度 3 学生阅读"印度的人口政策"和数据表,分组讨 论人口过度增长会给印度带来的影响,让学生合作讨论,我再做归纳总结。 印度除了人口压力外,还面临着水旱灾害威胁,我用多媒体展示印度 的水旱灾害图片,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自然灾害的无情,激发同情心,让 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自然。
口观,意识到"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紧迫性,并从中学会用辩 证的眼光去分析问题,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 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 教学难点 1 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的概念。 2 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3 人口问题及对策。 ●说教法 以"读图+练习"的教学方式为主,充分利用课本所提供的练习和资料, 创设情境、启发,体现地理课堂的特色,另外本节内容主要运用课件来讲 述,集录像、图表于一身,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更易于接受。 ●说学法 读图分析、推理、比较、讨论、辩论,从量到质地认识和理解世界人 口状况。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设计六个环节,分别是问题--设疑、讨论--辨析、归纳--总结、 演绎--巩固、迁移--深化、升华--结束。 第一环节我用视频《复活节岛》的故事引入,从感观上吸引学生,激 发探求新知识的好奇心理。 第二环节从认读数字 6500000000 入手,通过以下活动了解世界人口。 一、资料分析。
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讲练结合的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合作
讨论法和利用图形展示直观教学法。 我采用这种教法的依据有三一是现代教学研究证实真正的理解是学
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再构建。 知识再构建依靠提出问题,引导推测,鼓励大胆猜测与想象,解决问
题,主动建构知识体系。 二是根据"二期课改"精神,教师转变课堂角色,由知识的传播者转变
新课程理念终生学习的目标。 基于以上考虑,本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学法 首先,在生理上,青少年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表现自己,抓住这
一生理特点,创造多种机会和条件,让学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解决问题 的办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这样可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掌握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科 学的学习方法。
这样知识点明确,条理清晰,深入浅出突破了难点。 最后我做归纳总结的方法解决,这样既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又能训 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 印度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该气候全年高温,年降水量大,集中在 夏季。 2 印度 1 月盛行东北风、7 月盛行西南风 3 西南风来的早,风力强劲, 退的晚,容易形成水灾。 反之则形成旱灾。 ] 自给有余的粮食生产这部分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绿色革命"2、印度 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其中"绿色革命"是次重点,而且容易理解, 我采取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自学的方式解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印度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这部分内容是教材的重点也是难点, 我采用结合动画对比分析的方法解决 我先用动画向学生展示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印度的降水量分布图。 让学生自己观察得出结论,我再用表格对比的方式进行归纳总结。
这样可使知识更加系统化,培养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在教材中,印度工业和印度农业在结构上有相似之处,这部分内容我 采用引导学生自学的方式解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搜集整理 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类练习题,一是填空题,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 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二是综合题,考查学生读图、用图、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两类练习题,起到了巩固本节内容,考查学生掌握情况,反馈教学 效果的功能。 这些练习题确定的原则是遵守教学大纲,突出思想性、基础性和教学 重点、难点;训练量适中。 对于课后总结这一环节,我的理解是,总结不应该仅仅为知识的简单 罗列,而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所以我设计了以下 3 个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1 你学了什么?2 你 的体验是什么?3 你掌握了什么?因而其总的设计意图是回顾知识,强化 记忆。 本节课的板书我是如下设计的这种网络式的板书设计可使知识条理 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重难点更加突出,从而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 加系统更加完整。 最后是布置作业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作到学以至用,还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创新意识还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手段学习并积极参与。 探究活动中国和印度都是历史文明古国,都是发展中的大国,两个国
印度水旱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那水旱灾害产生 的原因是什么呢?引出下一个难点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
这部分内容我让学生读图合作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 对照亚洲气候分布 图,看看印度以哪种气候类型为主?以图 738 为例分析该气候类型的特点。
2 比较分析 1 月、7 月盛行风向有什么不同?西南季风对印度的降水 有何影响?完成 38 页表,以说明印度的水旱灾害与西南风变化的关系。
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 二是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较差,难以将诸多的地理因素综合在
一起,得出结论。 重点和难点已经确定,怎样处理教材就水到渠成了。 本节课我将用两个课时讲解,详讲的内容是印度的人口问题、印度水
旱灾害的原因。 那么,如何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呢?那就要
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培养学生运用文字材料,分析问题、总结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计算讨论。 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从感观上感受到人口的增加,并培养他们分析、 总结的能力。 三、情景表演。 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人口的增长给人类带来的种种问题。 四、换位思考。 让学生换位成国家人口政策的宣传员,设计宣传语和宣传画。 这样培养了他们创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绘画能力。 五、读图分析。 培养学生利用地图综合地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第三环节我让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感想。 第四环节为了激发学生的答题兴趣我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用竞赛的 方式进行练习,并对答对的同学进行奖励。 第五环节我安排了两项作业 一、我家的人口 二、家乡的人口分布情况调查 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最后我用激情和语言结束全课,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并播放动画 《梦》,呼吁希望这个可怕的梦不会成为现实! 初中地理优秀说课稿二 今天我要说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节印度。
初中地理优秀说课稿
初中地理优秀说课稿一 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人是一切社会的主体,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环境,关于世界的人口在 迅速增长的这个结论,学生已了解,但是如何准确、科学的表述从历史发 展的过程中,人口的增长速度的变化及其带来的影响?人口分布的不平衡, 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学生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还远远不 够,本章从人地关系的角度,阐述了有关人口地理方面最基本的一些知识, 为今后学生参加生产实践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人口的增长、分布及人口问题是人口地理中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习 本章各部分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理解人口增长、分布的特点、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对社会、 环境和经济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生学会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状况。 通过地图,能分析影响各地区人口密度的自然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世界人口问题,让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
为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与促进者。 三是把抽象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图形图表表现出来,变难为易,学
生更容易理解。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
图像、声音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
理解记忆,提高教学课堂效率。 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 教是手段,学是中心,会学才是目的。 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授之于渔",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实现
我认为说课应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以下的分析 本节教材属于世界地理分区部分。 印度是南亚面积最大、人口最多、自然条件最具有代表性的国家。 教材集中反映了印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围绕环境—— 资源——人口这一主线,阐明了人地关系,为进一步学习区域地理奠定了 基础。 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 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知识技能目标 1 知道印度的人口数量及人 口问题;2 掌握印度地形和气候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3 了解印 度的工业概况。 二是过程方法目标通过对印度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的学习,初步 学会对一个国家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三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印度人口问题的严重性,进一步懂得人 类必须自觉控制人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内容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一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 二是印度的农作物分布及其与地形气候的关系。 本节教材的难点是印度水旱灾害的原因分析,我确定这个难点的依据 一是造成水旱灾害的原因涉及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多方面的因素,本
其次,有效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知识量丰富、资源共享这些优点,我 鼓励学生从互联网和图书馆中获取知识,向学生介绍一些网站,搜索引擎 和关键词,教给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节课教学总的思路是以知识结构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 过师生问答,把教师的认知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整个教学过程我将围绕"印度的人口概况,印度自然环境,农业和工 业的状况"这一主线来组织教学。
通过构建四大问题情景、两次合作讨论来完成。 激趣设悬导入新课,采用多种直观手段,有利于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 集中在课堂上。 本节课在导入过程中,首先放映幻灯片泰姬陵、印度舞蹈、街上踱步
的牛、恒河中沐浴的教徒、新德里城市风光等,配以解说这是一个历史悠 久的文明古国,是佛教的发源地,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泰姬陵、歌 舞享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