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基础 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合集下载

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哲学原理

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哲学原理

科学发展观体现的哲学原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包含着令人折服的深刻哲理。

科学发展观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反映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我们要树立和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须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对科学发展观加以理解和认识。

本文分析高中《哲学常识》的有关内容。

一、科学发展观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及两点论与重点论观察问题的基本观点,在科学发展观中得到充分体现。

高中《哲学常识》第二课讲,辩证法的两大总观点:普遍联系的观点和变化发展的观点。

科学发展观的全面、协调、可持续三者是互相联系、相辅相成的。

全面发展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可持续发展为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协调发展体现在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中。

科学发展观要求用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高中《哲学常识》第三课,讲了对立统一规律,讲了矛盾分析法,要求我们全面地看问题。

第四课,归纳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三大对立与根本区别,要求我们用辩证的观点全面地看问题。

科学发展观要求物质和精神,经济和社会,城市和乡村,眼前与长远都要发展。

科学发展观要求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观点看问;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坚持矛盾原理。

高中《哲学常识》第四课,明确指出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反对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它方面的发展相联系、相依存。

因此,要理顺发展中各方面的关系,把全面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五个统筹”。

科学发展观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来观察和解决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

高中《哲学常识》第三课讲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讲对发展中的各种矛盾,要抓住主要矛盾,同时也要学会“弹钢琴”,注意解决次要矛盾。

科学发展观突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抓住了我国发展中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发展链条中的关键环节。

什么叫做辩证的看待问题?

什么叫做辩证的看待问题?

什么叫做辩证的看待问题?在哲学上看,辩证的看待问题就是用联系的观点看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用内外因的观点分析问题细化而言更多如:矛盾具有特殊性则要——事物的具体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看问题办事情要抓住重点,统筹兼顾,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等等要仔细,可以去看高中哲学课本的辩证法一章辩证的否定 (dialectical negation):表征否定本质特点的哲学概念。

指事物自身内在的包含着肯定因素的否定。

辩证的否定是在事物内在矛盾推动下而进行的自身否定,是事物的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辩证过程。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发展环节,事物的新陈代谢,旧事物向新事物的飞跃,是事物辩证否定的结果。

只有通过事物的辩证否定,才能实现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实现事物由旧质态到新质态的飞跃。

辩证否定又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新事物是从旧事物中生长起来的,彼此之间有着前后相继的内在联系;事物自身的辩证否定,并不是对原有事物的简单抛弃,而是舍弃原有事物中陈旧的、消极的东西,吸取、保留原有事物中积极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并以改造过的形式作为自身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作为事物发展和联系环节的辩证否定就是“扬弃”,就是既克服又保留。

克服体现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间断性,保留体现着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辩证的否定或“扬弃”,就是事物自身发展的克服和保留、间断性和连续性的对立统一。

辩证的否定方式是多样的,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

这是由事物矛盾质的特殊性以及它们所处条件的多样性决定的。

不同性质的事物,以及同一事物处在不同的条件下,往往有不同的辩证否定方式。

人们对事物辩证否定的方式,必须从事物自身矛盾的特点和具体条件出发,进行具体的分析。

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对立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包括人的认识,由于内在的矛盾性,都是通过扬弃自身而发展的。

唯物辩证法看问题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看问题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看问题的观点一、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 联系的观点- 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客观事物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例如,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存在着客观的联系,如食物链的联系。

- 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是相互联系的,而且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也是相互联系的。

- 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是多样的,因而事物的联系也是多样的。

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例如,“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体现的是间接联系。

- 题目解析- 例题:“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扇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

“蝴蝶效应”不仅体现出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

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答案:①④。

解析:“蝴蝶效应”表明事物之间存在着普遍联系,南美洲蝴蝶扇动翅膀这一微小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美国的天气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体现了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说法错误,重大事件的发生是偶然与必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③说法错误,普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不是想象和推论的结果。

2. 发展的观点- 含义-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哲学基础——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哲学基础——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事物是相互联系和变化发展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引导学生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和科学的发展观,学会运用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l)联系的普遍性(2)发展的实质教学难点(1)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关系。

(2)原因和结果的互相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的关系。

(3)整体的功能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选择最优方案,以求实现最优目标。

教学方法:例举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事物是相互联系的1、联系的含义:是指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性质:具有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多样性全面、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联系——联系的“四性”(1)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主要表现在:第一,任何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环节是相互联系的;第二,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它事物相互联系着;第三,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一定存在着联系)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凭空创造联系,也不能任意消灭联系,更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

(但是,这并不是说人们对事物的联系无法改变)因此,我们要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

(3)联系的条件性——任何事物地与周围其它事物有条件的联系着,并不是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联系。

脱离具体条件孤立地考察事物,一切都无法理解。

因此,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联系的多样性——事物的联系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主要联系和次要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不同的联系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因此,对各种不同的联系要作具体的分析。

3、联系的意义:联系是事物存在的条件,联系构成事物的运动。

哲学基础——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哲学基础——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理解全局和局部的含义;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

2.能力方面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学会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觉悟方面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全局和局部的关系,积极支持改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积极投身到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去。

教学重点正确处理群居和局部的关系教学难点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我国经济建设及自身成长等一些现实问题。

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对话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桑基鱼塘”(多媒体展示见图1)是如何体现事物普遍联系的?师: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复杂多样性。

我们要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画面一,首先出现世界地图,然后地图逐步缩小到闪烁的中国地图(图略)。

画面二,中国外经贸部长代表中国政府在加入世贸组织协议上签字,中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见图2)(图1)(图2)师: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组织?生: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开放的中国需要融入世界,世界需要中国的加入。

师:对。

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紧密联系的,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正是为了实现这一联系。

也正是因为世界是彼此联系的有机整体,我们就更应该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多媒体展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师: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要在了解个别事物时,要注意把握它与周围有关事物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分析事物某一要素时,要注意把握它同其他要素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同时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特别要处理好全局与局部的关系。

那么,什么是全局和局部呢?(多媒体展示)一、全局和局部的含义师:大家阅读课本,找出全局和局部的概念。

生:阅读并回答提问。

师:(归纳)全局或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局部或部分是指组成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的全过程的某一阶段。

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话题:教育学习一帆风顺和文化黑板报事物观点《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讲联系的观点,第八课讲发展的观点。

第七课、第八课的联系是: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世界,也就没有发展。

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才能自觉地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道路和状态,自觉抵制各种唯心主义和反对形而上学的错误观念。

一、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 正确把握联系的客观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联系的观点内容丰富,其中联系的客观性在学习中略有难度,特作分析说明。

①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既无法否定一事物与周围事物的客观联系,也无法割断事物的昨天与今天、今天与明天的联系。

②人为事物的联系并没有否定联系的客观性。

因为这种联系是在实践过程中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而建立的新的具体联系。

一方面,它并没有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相反,它是基于事物的固有联系才能建立起来。

另一方面,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007年6月25日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贯通,就体现了这个道理。

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既不能任意割断事物的联系,也不能主观创造事物的联系,把本来不存在的联系强加给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例如买手机“吉祥号”、买房忌讳4楼等,都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

2. 用联系的观点理解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和系统论的观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

辩证法 用联系 发展矛盾的观点

辩证法 用联系 发展矛盾的观点

辩证法用联系发展矛盾的观点1、普遍联系原理【原理内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地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的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联系是事物本事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原理内容】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有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6、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着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我们必须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7、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事物发展总趋势)【原理内容】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哲学基础——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哲学基础——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目标知识方面理解: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是要把事物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也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还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运用:运用发展的观点,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历史地位,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

能力方面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如怎样认识社会制度的进步、个人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暂时挫折等。

觉悟方面通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学习,树立战略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树立拥护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的思想。

在比较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

教学重点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在实践中有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教学难点用发展观点看问题要求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教学方法讲、读、议结合法教学过程复习提问(l)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什么?(2)唯物辩证法认为物质世界是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设计以上两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今天讲授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做知识准备,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事物、对待事物。

)导入新课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之一就是发展的观点。

它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三、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方法论。

它对指导学生运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意义重大。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必须做到以下三点:首先,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其次,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再次,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三点是从不同的角度分别进行论述的。

当我们运用发展的观点去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特别是比较复杂的问题时,往往需要把各个方面综合起来,具体地、灵活地加以运用。

教师提问:在《孙权劝学》故事里,吕蒙讲:“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这句话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分别了一段时间,再见面时就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看人和事。

唯物辩证法,就是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眼光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就是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眼光看问题

唯物辩证法,就是要用联系、发展、矛盾的眼光看问题我们之前提炼了六句话,用来总结“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大致可以简述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认识是可以指导实践的,实践是可以改造世界的。

这几句话基本上涵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原理,现在我们进一步尝试着用最简单的话来提炼“唯物辩证法”的基本方法论。

(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唯物论的基石,这个观点要求我们,首先要从整体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由于所有的事物,其本质都是物质性的,所以物质与物质之间存在普遍的联系。

这种联系是客观存在的,它具有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

客观说的物质联系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普遍性则认为世界首先是一个整体,这个整体中的组成部分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有联系的。

而组成部分的各要素之间,也存在联系。

虽然联系很普遍,但不是主观上可以胡乱联系的,客观联系是受制于客观条件的,受事物存在和发生各要素的制约。

由于事物存在条件不同,发生条件不同,继而导致联系有各种各样的,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现象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分析事物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二)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发展,实际上说的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这个运动过程。

新事物指的是合乎历史前进方向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指的是丧失历史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东西。

从形式上来说,发展是事物在时间上的持续性和空间上广延性的交替。

从内容宋来说,发展是事物在运动形态、结构、功能、关系上的推陈出新。

表现在具体事物上,则为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世界的是由运动着的物质构成的,这就意味着,一个事物的存在、发生条件是处于变化中的。

随着外在条件的变化,旧的事物就会表现出“不适应”的特征,而符合外在条件的新事物则脱胎于这个旧事物,新事物否定了旧事物中不合时宜的要素,肯定并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可以适应新条件的要素,并发展出于旧事物完全不能兼容的新内容,从而从本质上区别于旧事物。

高中哲学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高中哲学唯物辩证法知识点

高中哲学唯物辩证法知识点-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唯物辩证法(部分应记的)一、唯物辩证法的主要内容(高度概括):二个总特征: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三个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二、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根本对立的:唯物辩证法对世界的认识,世界是联系的整体、世界是发展的、世界充满着矛盾。

因此,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基于它对世界的理解,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们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是,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内部矛盾);唯物辩证法是对前面的肯定,形而上学是对前面的否定。

三、基础知识㈠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定义: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表现(结论):⑴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⑵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⑶孤立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3.联系的特征:⑴客观性:①定义: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②表现:无论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③[方法论:①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创造条件,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通过实践加以实现。

]④诡辩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离开事物的真实联系,抓住事物的表面相似之处,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

⑵多样性:①定义:由于事物之间的联系条件不同,形成的联系结果也不同,既联系的多样性。

②表现: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③[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的看问题,要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具体分析客观联系。

]㈡发展的观点1.发展的趋势:⑴发展的定义:事物的向前、向上、向好的方面、向进步的方向运动的趋势。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知识误区剖析 第二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知识误区剖析 第二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第二部分《哲学常识》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二、坚持发展的观点误区一发展与运动是一回事。

【剖析】发展是指新事物不断产生、旧事物不断灭亡 , 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它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发展是一种运动 ,但不能认为运动就是发展。

因为发展仅仅是旧事物到新事物的运动过程。

运动却不仅包括了新事物代替旧事物的变化 ,而且包含了由新事物到旧事物的变化过程。

因此 ,我们可以据此认为 ,发展只不过是运动中的一种 ,其实质是旧事物到新事物的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过程 ; 与之不同 , 运动不仅包括了物体位置的移动 ,还包含了事物性质的变化 ,就实质上讲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 包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从逻辑上讲 , 运动包含了发展的全部内容。

误区二发展就是质变 ,质变就是发展。

【剖析】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经过质变 , 事物实现了由旧质向新质的变化。

量变与质变构成了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或程序。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由量变到质变、再在新的质的基础上进行新的量变和新的质变 , 如此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地进行下去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 , 只有那些前进的、上升的质变才是发展 , 商那些后退的、堕落的质变就不是发展。

二者的逻辑关系也是交叉关系。

误区三发展与联系是一回事。

【剖析】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和事物与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发展观和联系观都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

发展与联系密不可分 ,发展也是一种联系 , 是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正是由于事物的互相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才引起和推动事物的发展。

同时 ,发展又促进了事物的新联系。

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误区四观察和分析事物时 ,要把事物如实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只有这样 ,才是全面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剖析】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克思主义哲学

克思主义哲学

1.克思主义哲学(1)一切从实际出发: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2)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坚持联系的观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坚持发展的观点(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按客观规律办事(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按客观规律办事)。

(3)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具体分析和解决不同的矛盾、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看问题要分清注流与支流)。

(4)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事物发展的原因(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事物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事物发展的趋势(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5)透过现象认识本质:要重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学会分析事物的本质;注意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分析与综合相结合、合理想象与创造性思维)。

(6)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社会意识与价值观(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

(7)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人生价值的实现;选择崇高的社会理想。

(8)自觉投身社会实践:实践及其作用(实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在实践中锻炼成才(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同群众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改造主观世界)1、同事相处:取长补短、团队精神、大局意识、互相学习、包容、学会适应、求同存异;2、与领导相处:冷静对待、服从和尊重领导、理解领导、善于分析、积极沟通、向领学习、勇于负责。

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二、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 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的根本观点是否认矛盾,孤立的、 静止的、片面地看问题,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分歧之一 分歧之二 分歧之三 根本分歧
唯物辩证 联系的

观点
孤立的 形而上学 观点
发展的 观点
静止的 观点
全面的 观点
片面的 观点
是否承认 矛盾,是 否承认事 物的内部 矛盾是事 物发展物的内部矛盾 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 分歧?
①它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既相互对立,又相 互统一的矛盾双方之间的联系。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 就必然承认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联系,主张用联系的 观点看问题。相反,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必然否认 事物的普遍联系,主张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②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即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对 立统一。唯物辩证法承认矛盾,就必然承认事物的发展, 主张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形而上学否认矛盾,也就否 认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只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它 否认事物的内部矛盾 ,因而看不到事物变化发展的源泉, 不能理解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把事物变化的 原因归结为外力的推动。
(2)联系:唯物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观点是紧密联 系、不可分割的。正是由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 才形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一切 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 事物的内部矛盾;矛盾着的事物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4、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 (1)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 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 点看问题。

哲学易错点(第三单元——联系观

哲学易错点(第三单元——联系观

1、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3、辩证法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4、联系是普遍的,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5、联系是普遍的,所以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6、联系是普遍的,所以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7、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面对联系无能为力8、规律也是联系,所以我们也可以建立新的规律9、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它与人的实践无关;人为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它是人类实践的产物。

10、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联系,按客观联系办事,反对孤立的观点11、联系是多样的,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的意义12、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从实际出发。

13、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无条件的。

14、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是事物的全局,从数量上看它是多15、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决定部分16、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不开部分,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

17、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18、当部分以合理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就具有全新的功能19、部分的作用有时大于整体的作用20、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所以部分决定整体21、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是辩证法的总特征和基本观点解析:错误,联系和发展才是总特征和基本观点,矛盾观是实践和核心2、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解析: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即物质和意识谁为第一性,这是唯物与唯心的区别。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承认矛盾3、辩证法坚持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解析:正确,那形而上学呢?4、联系是普遍的,所以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解析:错误,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并非任何两个都有联系5、联系是普遍的,所以任何事物都处在联系之中解析:正确,任何事物都与周围的事物相联系6、联系是普遍的,所以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解析:错误,任何事物都相联系,即承认了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7、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面对联系无能为力解析:前两句对,但我们不是无能为力,我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8、规律也是联系,所以我们也可以建立新的规律解析:规律确实是联系,但规律不能建立、创造和消灭。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 第二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 第二课 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人教版知识精讲

高二政治哲学常识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人教版【同步教育信息】一. 本周教学内容:哲学常识第二课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第一节:坚持联系的观点第一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第二框: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二. 重点、难点:1. 重点:第一框:事物联系的普遍性,是本框,也是本节的重点。

这是因为:(1)普遍联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是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

学好这个观点,对于理解和掌握辩证法的其他观点,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2)普遍联系的观点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只有从理论上懂得事物联系普遍性的含义和表现,才能自觉地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和分析问题。

第二框:本框重点是因果联系的特点,原因和结果的辩证关系。

因为事物联系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因果联系的特点,才能把因果联系与其他形式的联系区别开来。

2. 难点:第一框:事物联系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关系问题。

这是因为:联系的客观性是指它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否定事物的客观联系,但又讲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去改变事物,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这两种说法似乎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

对于初学的人来说,当然就成为难点了。

第二框:原因和结果的互相转化,特别是互为因果的问题。

在事物的因果联系中,并非任何一种因果关系都能成为互为因果的关系,只有一部分事物的因果关系才能构成互为因果的关系。

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中,也是从关系双方的互相作用中才能理解互为因果的关系。

例如,教与学的关系中,就教师的教作用于学的方面讲,教师教的好坏是因,学生学的好坏是果。

那么,从学作用于教的方面讲,学生学习中提出的问题和意见促进教师教学中改进内容,提高效果的意义上看,学又是因,教成为果。

三. 具体内容:1. 学习目标:第一框:(1)识记一个概念,即联系的含义。

理解两个观点,即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把握一对关系,即事物的联系与人的活动的关系。

考研政治哲学必考知识点

考研政治哲学必考知识点

哲学必考知识点一、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2.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根据对世界存在状态不同的理解,划分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和作用。

二、意识观意识产生的条件:(1)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没有人脑就没有意识);(2)社会实践特别是劳动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意识的本质: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三、实践观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2.实践的特征:直接现实性+自觉的能动性+社会历史性。

3.实践的基本形式:物质生产实践(最基本);社会政治实践;科学文化实践。

4.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四、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中的实质和核心1.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同一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是包含差别和对立的同一。

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2.矛盾的普遍性,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一切科学认识的首要前提。

3.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在其运动中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哲学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哲学辩证法知识点总结

第十一专题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一、考点知识考点1: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考点2: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1.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

主要表现:第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第二,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第三,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注意:并非任意两个事物都是有联系的)3.事物的联系具有客观性(1)联系的客观性是指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4.联系的多样性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考点3: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1.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一是含义不同。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二是二者的地位和功能不同。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2.整体和部分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1)两者相互依赖整体离不开部分。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离不开整体,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为部分。

(2)两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整体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3.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方法论要求一是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行动方案,实现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二是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哲学原理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哲学原理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哲学原理一、永恒发展原理永恒发展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之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不存在永恒不变的事物。

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一切事物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和变化之中,这是宇宙的普遍规律。

二、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原理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指出,事物的发展总是一个波浪式前进的过程,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进步的过程。

但是,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曲折和坎坷。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向前的,但具体的发展过程则充满了起伏和曲折。

三、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原理是事物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规律。

它指出,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逐渐积累到质变的过程。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只有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的变化。

四、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原理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原理之一。

它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各种矛盾力量之间相互比较、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五、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指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他们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推动者。

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原理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

它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关系则是生产力的反映和中介;经济基础是指社会的经济结构,上层建筑是指社会的政治、法律、文化等上层建筑领域。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这些矛盾力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一、知识方面
1.了解
(1)联系的含义。

(2)发展的含义。

(3)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2.识记
(1)矛盾的含义。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3.理解
(1)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2)内因和外因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4.运用
(1)举例说明“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分析判断现实生活中一两个事物是否属于新事物。

(3)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能力方面
结合唯物辩证法基本内容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在比较分析中提高判断是非的能力;引导学生运用联系、发展和矛盾的观点,分析说明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及社会生活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觉悟方面
通过联系学生实际,从多方面进行思想教育,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觉悟的提高,使学生从思想和行动上真正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内容要点
本章全面阐述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内容。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本章从根本上明确唯物辩证法的研究对象,从总体上讲述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发展,以及对立统一规律最基本的、常识性的内容。

联系、发展和矛盾三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共同构建了唯物辩证法的有机整体,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没有联系就没有发展。

矛盾是事物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

本章在第一章回答了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基础上,主要回答物质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的问题,从总体上体现了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又是指导人们研究人生观、价值观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此,在全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