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电子教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初中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篇一: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学计划】附计划、备课、单子模板:竞业园学校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校本课程(必修课、选修课)教学计划(模板)课程名称:数学的奥妙研发团队:王少华杨乃忠郭迎花闫菲李小霞方明芝高夏青王婷婷齐丽燕石德建盛楠楠研发年级:初一年级本学期达成的课程目标:学生基本情况分析(包括人数、知识、能力发展情况及学习态度等方面)1.学生刚上初中,一切都是新的开始,年龄较小都普遍存在学习精力不集中的现象,他们参与度较高,但缺乏规范性,有待于老师的指导。
2.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老师的帮助和要求,学生的学习能力还比较低,尤其是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要对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行训练和提高。
3.学生会有知识上的差异,但更多的是态度的不同,由于年龄的原因更多的学生对学习并不持有积极和主动的态度,这就需要老师在课堂或课外注重对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引领。
教学的具体措施:(包括高效课堂的实施、学生七种课堂能力的培养等)1.组建数学课程小组,选拔相关负责人,定期召开组长会议。
2.每周确定一个主题,提前一周预先安排,让学生精心准备,以备活动时能顺利地进行交流。
3.与课堂教学内容挂钩,掌握好课堂必会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好基础。
4.训练学生对词汇及日常用语的积累及运用,夯实基础最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拔高和提升。
5.增加实践的机会,由于数学校本课程不仅有室内的理论学习而且还参与了实践,所以给同学以动手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数学并不是仅仅用在“无聊”的计算上,而更大的就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使他们意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
当然也更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
6.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从素质的角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的生活不在仅限于课堂上,更应该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乐趣,更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
7.向学生补充一些课外作业,让他们解答一些带有技巧性,趣味性,思维性较强的问题,以加所学的知识,也可以出一些题目,让学生一题多解或分类讨论,以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
2024年七年级数学整册教案电子版教案下载
2024年七年级数学整册教案电子版教案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包括:1. 有理数的概念、分类、运算及性质;2. 整式的概念、分类、加减运算及性质;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4.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5.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的认识;6. 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理数、整式、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几何图形的观察能力,激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有理数的运算、整式的加减、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解法。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几何图形观察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模型、计算器;2. 学具:教材、练习本、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学习有理数、整式等概念;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解;3.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知识点;2. 重要概念、性质、公式;3. 典型例题及解答;4.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有理数的混合运算;(2)填空题:整式的加减运算;(3)应用题: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实际应用;(4)作图题:几何图形的绘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反思,找出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2. 拓展延伸: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一些拓展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如:(1)有理数的乘方运算;(2)整式的乘法运算;(3)一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分数解;(4)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的整数解、分数解。
2024年最新初中数学教案电子版通用
2024年最新初中数学教案电子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依据《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结合七年级下册教材第五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它的应用》展开。
具体章节内容涉及:5.1不等式及其性质;5.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5.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不等式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性质简化不等式。
2. 学会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了解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应用。
难点: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关于数量比较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不等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5分钟)(1)介绍不等式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并通过例题演示。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两个典型例题,分别讲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答疑解惑(5分钟)对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6. 课堂小结(5分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不等式:2x3>5。
(2)解不等式组:x3>2,x+2<5。
2. 答案:(1)x>4。
(2)2<x<3。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探索不等式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增强学科交叉意识。
板书设计:1. 不等式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步骤。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步骤。
本教案以严谨的教学态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找到乐趣。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1.1 正数和负数(2课时)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正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重点正、负数的意义.难点1.负数的意义.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新课导入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投影展示教材第2页图片,让学生体验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离不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感想.二、推进新课活动2:体验负数的引入的必要性教师出示温度计:安排三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研究手中的温度计上刻度确实切含义,一名同学手持温度计,一名同学说出其中三个刻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教师根据活动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也可参与活动,逐步引入负数.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活动3:分组活动,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各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按老师的指令表演,看哪一组获胜.1.老师说出指令:向前2步,向后3步,向前-2步,向后-3步,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表演.2.各小组互相监督,派一名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活动4:深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师投影展示问题,讲解课本例题.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2.某年,以下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学生讨论后解决.活动5:练习与小结练习:教材第3页练习.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活动6:作业习题第4,5,6,8题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课时,引入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 (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
七年级数学整册优质教案电子版优质教案下载
七年级数学整册优质教案电子版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是七年级数学整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具体内容包括3.1节方程概念,3.2节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以及3.3节方程应用。
通过这些内容学习,学生将理解方程本质,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方程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克服困难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方程概念,以及如何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小华和小明去购物,小华花去50元,小明花去比小华多10元,他们一共花多少钱?”让学生感受到方程在生活中应用。
2. 新课:讲解方程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等式两边平衡关系。
接着,介绍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具体例题,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几道一元一次方程题目,并及时给予反馈。
6. 课堂作业:布置课堂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方程概念2.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1) 移项2) 合并同类项3) 系数化为13. 方程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解方程:2x + 5 = 152) 解方程:3(x 4) = 123) 应用题:甲、乙两人共有30元,甲比乙多2元,求甲、乙各有多少钱?2. 答案:1) x = 52) x = 83) 甲:16元,乙:14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掌握得较好,但仍有个别学生对方程概念理解不够深入。
在课后,应加强对这部分学生辅导,帮助他们理解方程本质。
初一数学课教案模板word(共6篇)
初一数学课教案模板word(共6篇)第1篇:初一第一节数学课教案第一节数学课一、情景设置情境设置一:推开教室门,站在门口,微笑着问:“这节课是数学课吗?” 学生答:“是”师:“那你们都做了哪些准备?谁来说说?”情境设置二:我在上学的时候不大敢发言,你敢大胆发言吗?听取学生的看法,也试着鼓励几次不大敢发言的学生说说不敢发言的理由。
情境设置三:曾经有一次学生老实的跟我说,他不喜欢数学。
你们喜欢吗?请不喜欢的学生举手,并说:我喜欢老实的孩子,如果大家都喜欢数学,以后你们成就好了,这不能说明你我还有点本领,而如果有的同学现在不喜欢,过段时间喜欢数学的同学变多了,那说明你还有点本领,也能让我有点成绩感,对吗?请不喜欢的同学说说不喜欢的理由。
二、两次小故事幼儿园分糖果的故事首先告诉孩子学会听课的重要性上课走神是无意的行为,怎么才干让自己不走神呢?有的同学每天没有节制地玩游戏,不写作业甚至不睡觉,不论家长说还是老师说都没用,这是什么现象呢?表明有的同学缺乏自控能力。
自控能力对你到底有多重要呢?给大家分享一次科学家的实验:心理学家米切尔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的孩子们进行的跟踪研究,从他们四岁,一直跟踪到他们高中毕业。
在一次教室里,坐着几十次年仅四岁的小孩,每次孩子面前都放着一块果汁软糖。
老师告诉他们,等他离开后,大家可以去吃这块糖,但如果谁能等到老师回来再吃,谁就能多得到一块。
也就是说,坚强到老师回来,可以吃到两块软糖呢!面对诱惑,性急的孩子几乎没等到老师彻底走出教室,就已经把软糖送进了嘴里;而有一局部孩子,开始闭上眼睛,或者把头埋进胳膊里,或者和其他的小朋友开始玩游戏……用这些方法,来抵御着那块放在他们面前的糖的诱惑。
终于,他们最终得到了两块糖,但这次过程让他们得到的远不仅是这两块糖。
1 大约十二到十四年以后,当他们进入青春期时,这些抵御住诱惑的孩子,在情感、社交方面,明显地比那些性急的孩子,具有较强的自信心、竞争力和较高的做事效率,而且面对挫折和压力,他们不会慌乱无措,不会轻易瓦解,容易赢得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
2024年七年级数学整册教案电子版教案下载
2024年七年级数学整册教案电子版教案一、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运算2. 代数式的简化与求值3. 方程与不等式4.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5.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6. 概率初步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会代数式的简化与求值,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掌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认识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培养空间观念。
5. 学会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6. 了解概率的基本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代数式的简化、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几何图形的性质。
2.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规则、代数式的求值、方程与不等式的应用、几何图形的认识、数据的整理与分析、概率的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直尺、圆规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教材章节内容,结合例题进行讲解。
3. 随堂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6.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七年级数学教案2. 内容:按照教材章节顺序,书写关键知识点、公式、例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简答题:代数式的简化与求值。
(3)应用题: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4)作图题:几何图形的绘制。
2. 答案:详细解答每个题目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难度较大的练习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的把握与针对性教学2.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讨论与学生的参与度3. 作业设计的分层与拓展延伸4. 课后反思的实际操作与改进措施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的把握与针对性教学教学难点是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代数式的简化、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几何图形的性质。
七年级数学整册教案电子版教案下载
七年级数学整册教案电子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数学教材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第一节《方程的认识》。
内容包括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具体涉及教材第3.1节的内容,通过讲解和实践,使学生掌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2. 过程与方法:通过例题和随堂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 教学重点:方程的解法步骤,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践情景引入,如“小明的年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列方程解决问题。
2. 新课:讲解方程的定义,引导学生认识方程的解及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详细讲解解题过程。
4.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定义2. 方程的解3. 解方程的基本步骤4. 典型例题及解题方法5. 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求解下列方程:3x 7 = 115y + 4 = 2y 3(2)小华的年龄比小明大6岁,两人的年龄和为42岁。
请问小明和小华各多少岁?答案:(1)x = 6,y = 2.5(2)小明16岁,小华26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对方程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讲解例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课后,可布置一些拓展延伸的题目,如求解含绝对值的方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的实践情景引入;5. 例题讲解的深度与广度;6. 作业设计的合理性与拓展性;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2课时)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正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重点正、负数的意义.难点1.负数的意义.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新课导入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投影展示教材第2页图片,让学生体验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离不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感想.二、推进新课活动2:体验负数的引入的必要性教师出示温度计:安排三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研究手中的温度计上刻度的确切含义,一名同学手持温度计,一名同学说出其中三个刻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教师根据活动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也可参与活动,逐步引入负数.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活动3:分组活动,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各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按老师的指令表演,看哪一组获胜.1.老师说出指令:向前2步,向后3步,向前-2步,向后-3步,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表演.2.各小组互相监督,派一名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活动4:深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师投影展示问题,讲解课本例题.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学生讨论后解决.活动5:练习与小结练习:教材第3页练习.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活动6:作业习题1.1第4,5,6,8题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课时,引入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设计.doc
实用文档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第 1课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内容教科书 P.1 —— P.3 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重、难点解析重点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难点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并播放录音。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粒子之微(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板书课题。
三、导学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听录音。
实用文档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 1. 回忆、交流、积极大胆发历程:言。
出生——学前——小学(板书),我们每一天都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子,试一试。
(积极鼓励)(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2.回忆、交流。
出数学信息。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下,3.观察、计算、思考、探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些?索。
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1)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2)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计算;统计知识。
4.学生取出剪刀和长方形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而纸片,小组合作,动手尝试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明解决。
七年级数学整册教案电子版教案下载
七年级数学整册教案电子版教案一、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运算2. 方程与不等式3.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与性质4.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详细内容包括: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及其应用;线段、角、三角形、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简单数据统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运算规则,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学会列一元一次方程、不等式解决问题,并能够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3. 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
4. 学会收集、整理数据,并运用图表进行描述,培养数据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及不等式的应用、几何图形的性质与判定。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几何模型、计算器等。
2. 学具:练习本、草稿纸、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如购物找零、温度变化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2. 新课内容讲解:(1)有理数的运算:讲解法则,进行例题讲解。
教学活动:讲解、演示、练习。
(2)方程与不等式: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方程、不等式,讲解解法。
教学活动:讲解、演示、练习。
(3)几何图形:介绍基本概念,讲解性质与判定。
教学活动:讲解、观察、操作。
3. 随堂练习:针对新课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
教学活动:练习、讨论、讲解。
六、板书设计1. 有理数的运算:列出运算规则,给出例题及解答。
2. 方程与不等式:列出解法步骤,给出例题及解答。
3. 几何图形:展示基本概念、性质与判定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课后练习题15题。
(2)思考题: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道含有有理数运算的实际问题,并列出解题步骤。
2. 答案:在下次课前提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探索有理数运算的其他方法,提高运算速度。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电子教案
.73255%=240.87241(元)
3
一些相同的
、将直尺的中点置于支点上,使直尺左右平衡。
、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棋子,这时尺子还是保持平衡。
、在直尺的一端再加一枚棋子,移动支点的位置,使两边平衡,
a和b(不妨设较长的一边为a)
、在有两枚棋子的一端再加一枚棋子,移动支点的位置,使两
a和b
情感目标: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领悟到
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原理。激发学生的学习
体会点、线、面是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1个,多媒体。
1—1)
(举出实例,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柱与圆锥的
(让学生从中闭眼摸出某种几何体,边摸边用语言描述其
请同学们当小工程师、合作将大家准备的实物摆成一些物体造
我这些物品都是从学校保管室借来的,管理员要求我们还回去
我这里有几只纸箱子,请哪位同学上台帮忙老师整理一
我与他的分类方法不同,我是这样分类的,把正方体、长方体、
9条棱,6个顶点,5个面,三棱锥有6条,4个顶
、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
、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
对数学活动中的三个问
1
.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
学生只写答案,不抄题,老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
1)柱体的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
2)圆锥是多面体。( )
3)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 )
最全面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精华版)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第 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内容教科书P.1——P.3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重、难点解析重点1. 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 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难点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并播放录音。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听录音。
宇宙之大(海王星、流星雨)(铍原子、氯化钠晶体结构),粒子之微,火箭之速(火箭),化工之巧(陶瓷),地球之变(陨石坑),生物之谜(青蛙),日用之繁(杯子、表),大千世界,天上人间,无处不有数学的贡献,让我们共同走进数学世界,去领略一下数学的风采,体会数学的魅力。
二、板书课题。
三、导学教师活动1. 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的隧道,回忆我们的成长 历程:出生——学前——小学(板书) ,我们每一天都 在接触数学并不断学习它,相信吗?不妨大家从 不同阶段来举出一些我们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例 子,试一试。
(积极鼓励)(师、生共同讨论交流,从具体事例中分析并找 出数学信息。
) 2.进入小学,我们正式开始学习数学,回忆一 下,在小学阶段我们学习的主要数学知识有哪 些? 3.指定若干名学生口答,师生共同系统归纳:数与式:认识、计算、方程、解应用题; 图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画法、图形的 计算;统计知识。
4.数学知识的学习,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而且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使我们变得更加聪 明了。
发挥一下我们的聪明才智,尝试解决下面 的 2 个问题: (1)投影或小黑板展示下列问题: ①计算并观察下列三组算式:学生活动1.回忆、交流、积极大胆发 言。
2024年最新初中数学标准教案电子版通用
2024年最新初中数学标准教案电子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节《方程概念及其解法》。
具体内容包括方程定义、方程解、方程解法,特别是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进行详细讲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方程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学生解决问题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
教学重点:方程概念及其解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关于买苹果情景,引出方程概念。
例如:小华买3斤苹果,花9元,那每斤苹果价格是多少?2. 新课讲解(1)方程概念:含有未知数等式。
(2)方程解:使方程两边相等未知数值。
(3)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最高次数为1方程。
(4)一元一次方程解法:通过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简等方法求解。
3. 例题讲解举例讲解一元一次方程解法,如:2x + 3 = 7。
4. 随堂练习(1)5x 8 = 17(2)3(x 2) + 4 = 2(x + 3)六、板书设计1. 方程概念2. 方程解3.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1)移项(2)合并同类项(3)化简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方程:4x 6 = 2(x + 3)(2)解方程:5(x 2) + 3 = 2(x + 1) 6(3)拓展题:已知一个数3倍加上4等于这个数2倍减去1,求这个数。
2. 答案(1)x = 6(2)x = 3(3)这个数是5。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方程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联系,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尝试解决其他类型方程,如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七年级数学整册精品教案电子版精品教案下载
七年级数学整册精品教案电子版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有理数及其运算第二章整式及其加减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详细内容包括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规则,整式的概念、运算及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和运算规则,提高运算能力。
2. 使学生了解整式的概念、运算及性质,并能熟练运用。
3. 培养学生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4. 让学生认识几何图形,理解其基本性质,为后续几何学习打下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整式的乘除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几何图形的性质。
2.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规则,整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教材、练习本、直尺、圆规。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有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讲解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运算规则。
(2)整式的乘除运算:讲解例题,使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方法。
(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讲解例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几何图形的性质:讲解例题,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有理数的概念、分类及运算规则。
2. 整式的概念、运算及性质。
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4.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计算题: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2)填空题:整式的运算。
(3)解答题: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4)画图题:几何图形的性质。
2. 答案:课后统一发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1)有理数的运算:引导学生研究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整式的运算:拓展学习整式的乘法公式。
(3)一元一次方程:研究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上册教案全册电子版本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4.学生自探(讨论)二.解疑合探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完整资料).doc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
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
第1 课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1——P.3的内容:数学伴我们成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例子,体会数学与我们的成长密切相关。
2.通过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归纳,感受到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的成长。
3.尝试从不同角度,运用多种方式(观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有效解决问题。
4.通过对数学问题的自主探索,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促进了我们成长,发展了我们的思维。
重、难点解析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导学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②已知25×25=62526=
1)= 。
2)投影或小黑板展示教材第
练习设计
课堂基础练习
答案:A与B;C与D
2、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21,它们的积为
答案:315
3、计算:7+27+377+4777
答案:5188
课后延伸练习
1、猜谜语(各打数学中常用字)
①千人分在北上下;②1人立在口上边
答案:①乘;②倍
2、在与伙伴玩“24点”游戏中,使数1,5,5,5通过运算得24?
答案:[5-(1÷5)]×5
3、只允许添两个“一”、一个“十”和一个括号,不改变数字顺序,把1,2,3,4,5,6,7,8,9这九个数字连成结果为100的算式:
1 2 3 4 5 6 7 8 9 =100
答案:123-(45+67-89)=100。
初中七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数学校本课教案课程目标:1. 理解有理数的乘法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1. 有理数的乘法概念和运算方法。
2. 有理数乘法的应用。
教学难点:1. 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
2. 运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数学》七年级上册。
2. 投影仪或黑板。
3.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相关知识:回顾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包括正数、负数、整数、分数等。
2. 提问: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那么有理数之间是否可以进行乘法运算呢?乘法运算的规则又是怎样的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理数的乘法概念:有理数乘法是指两个有理数相乘的运算。
2. 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a) 同号相乘:两个同号的有理数相乘,结果为正数,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
b) 异号相乘:两个异号的有理数相乘,结果为负数,并把它们的绝对值相乘。
c) 零乘任何数都等于零。
三、实例讲解与应用(15分钟)1. 举例讲解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并进行投影展示。
2. 让学生上台演示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过程,并解释运算规则。
3. 运用有理数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商品的折扣价、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滑行距离等。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对学生的练习结果进行点评和讲解。
五、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有理数乘法的运算规则和应用。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使学生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布置,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对有理数乘法运算规则的讲解,确保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2课时)第1课时正数和负数的概念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正负数表示的量的意义;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重点正、负数的意义.难点1.负数的意义.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一、新课导入活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投影展示教材第2页图片,让学生体验自然数的产生,分数的产生离不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可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和感想.二、推进新课活动2:体验负数的引入的必要性教师出示温度计:安排三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研究手中的温度计上刻度的确切含义,一名同学手持温度计,一名同学说出其中三个刻度,一名同学在黑板上速记.教师根据活动情况,如果学生不能引入符号表示,教师也可参与活动,逐步引入负数.强调: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活动3:分组活动,感受正负数的意义各组派一名同学进行如下活动:按老师的指令表演,看哪一组获胜.1.老师说出指令:向前2步,向后3步,向前-2步,向后-3步,学生按老师的指令表演.2.各小组互相监督,派一名同学汇报完成的情况.活动4:深入理解正负数的意义,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师投影展示问题,讲解课本例题.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千克,小华体重减少1千克,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2.某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一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这一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学生讨论后解决.活动5:练习与小结练习:教材第3页练习.小结: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吗?活动6:作业习题1.1第4,5,6,8题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课时,引入负数是数的范围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其实是一次知识的顺应过程),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的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初一数学校本课程教案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内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的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2)运用已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市场调查,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活动中的应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和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重、难点和关键:1、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教具准备: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学生按四人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对数学活动中的三个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表解法。
一、活动1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n 元,讨论下面的问题:(1)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多少件?(注意对n 的大小要有所考虑)(2)如果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 ,那么n 的值是多少?分析:(1)根据以上规定,如果买100件,需要花220元,当220≤n 时,这个人买了这种商品2.2n 件(即n 115),当220>n 时,这人买了这种商品的件数为(100+2220-n )件,即220-n 件 (2)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 ,即n n 48.0115=或n n 48.0220=-,显然方程n n 48.0115=无解。
解另一个方程得n=500。
二、活动2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报告,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比上一年增长10.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4%教师指出:你理解资料中有关数据的含义吗?如果不明白,请通过查阅资料或与同学探讨,弄懂它们。
然后根据上面的数据,试用一元一次方程求解:(1)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精确到1元)(2)扣除价格因素,2006年与2005年相比,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量(精确到1元)由学生分组合作解答:(1)设: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x 元则:(1+10.2%)x=3587解这个方程,得:x ≈3255因此2005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3255元。
(2) 因为2006年与2005年相比,2006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量=200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率即:4.73255⨯%=240.87241≈(元)三、活动3布置学生运用活动前的准备的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分组进行如下实验:1、将直尺的中点置于支点上,使直尺左右平衡。
2、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棋子,这时尺子还是保持平衡。
3、在直尺的一端再加一枚棋子,移动支点的位置,使两边平衡,然后记下支点到两端的距离a 和b (不妨设较长的一边为a )4、在有两枚棋子的一端再加一枚棋子,移动支点的位置,使两边平衡,再记下支点到两端的距离a 和b棋子多的一端继续加棋子,且重复以上操作,并做好如下记录:根据记录下的a 和b 的值,探索a 和b 的关系。
根据实验得出的a 和b 的关系,猜想,当第n 次实验时,a 和b 的关系会如何?(a=nb )由学生合作探讨:如果直尺一端放一枚棋子 ,另一端放n 枚棋子,支点应在直尺的哪个位置?解:设:支点离放n 枚棋子的一端距离是x ,根据实验所得结论可知,支点离一枚棋子的一端距离是nx则:x+nx=L解方程得:nL x +=1 四、小结:本节课主要是通过三个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讨,并对各小组的结果进行评比,教师将评比的结果公布,便于学生找出差距和方法,为今后的探究课做铺垫。
五、布置作业:1、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类似于活动1的问题,并举出实例。
2、从报刊、图书、网络中收集数据,分析其中的等量关系,编出问题,看看能否建立一元一次方程模型解决其中的未知量。
校本教案《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能力目标: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加深对常见几何体特征的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领悟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原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二、重点难点:重点:“非数学语言”到“数学语言”的转化。
难点:体会点、线、面是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
三、学前准备:学生分组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三棱柱、四棱锥、螺帽、球体各多个。
教师准备相应实物体各1个,多媒体。
四、教学方法:学习探究法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引言:首先,很高兴今后能和同学们一起愉快合作,遨游数学王国、领略其风采,探索其奥秘。
同学们,让我们乘上时间的快车,架起理想的风帆,远航吧!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顾一下以前数学课学习了什么内容吧!(二)讲授新课老师:请大家看投影(展示图1—1)老师:观察图中有几种几何体。
学生活动:观察图形,从中找出答案说明:图片展示、形象直观、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思维习惯。
老师:请大家找出生活中与长方形体、正方体类似的物体学生活动:(举出实例)老师:请同学们找出生活中与圆柱、圆锥类似的物体,并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学生活动:(举出实例,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圆柱与圆锥的特征)老师:请同学们找出上图中与地球、笔筒类似的物体。
学生活动:(举出实例)老师:出示教具实物体。
学生活动:(让学生从中闭眼摸出某种几何体,边摸边用语言描述其特征。
)老师:同学们再讨论一下,能否把自己的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
学生活动:分小组讨论。
老师:请同学们当小工程师、合作将大家准备的实物摆成一些物体造型,注意要摆放得稳固一点,不要一碰就倒塌了。
比一比,看哪组摆的最好。
学生活动:(动手操作)老师:在活动中,大家一定遇到了不少困难吧,谁能说说吗?学生:球最不好放,总是翻来翻去,放不稳。
老师:谁能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三棱柱、四棱柱都可以放稳,就是球体放不稳的原因吗?学生:因为球面不是平面。
老师:其它物体全是平面吗?学生:虽然圆柱、圆锥的侧面是曲面,但它们的底面都是平面。
老师:我这些物品都是从学校保管室借来的,管理员要求我们还回去时分类归还。
我这里有几只纸箱子,请哪位同学上台帮忙老师整理一下并将整理结果及理由告诉同学们好不好?学生:好。
学生活动:一位上讲台前分组,其余学生整理每组所准备的学具。
老师:这位同学分得很好,是按组成面的曲或平来分类的。
老师:大家同意他的分类方法吗?你还有没有其它的分类方法?学生:我与他的分类方法不同,我是这样分类的,把正方体、长方体、圆柱、三棱柱、四棱柱分为一类,它们是柱体,因为正方体、长方体都是四棱柱。
圆锥和球各分一类。
老师:你爱动脑筋,真能干。
我们掌声鼓舞他好吗?(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老师:请同学们选择一种是圆柱体的物体,画出它的示意图。
学生活动:一人板书演示,其他学生写在练习本上。
老师:三棱柱有9条棱,6个顶点,5个面,三棱锥有6条,4个顶点,4个面;四棱柱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四棱锥有8条棱,5个顶点,5个面。
那么能不能组成一个有24条棱、10个面、15顶点的棱柱或棱锥?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得出结论:不可能。
)(四)变式训练,培养能力老师:如图1—2所示,直角三个形ABC的C点在直线L上,并且BC 垂直于L,若ABC绕着直线L旋转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立体图形,请你用语言描述。
老师提出问题:一个四棱柱被一刀切去一部分,试举例说明剩下的部分是否可能还是四棱柱?老师:请同学们看投影。
(五)课堂小测:(出示投影,学生只写答案,不抄题,老师指名学生回答,集体订正)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错误的“×”(1)柱体的上、下两个面一样大。
()(2)圆锥是多面体。
()(3)棱柱的底面是四边形。
()(4)圆柱、圆锥的底面都是圆。
()(六)课堂小结(学生归纳叙述,教师板书)1、构成几何图形的基本元素为:点、线、面2、圆柱、棱柱、圆锥、棱锥、球体的直观区别。
(七)课后作业:(A)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棱柱与圆柱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棱柱与棱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B)体会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类似于棱柱、圆柱、棱锥、圆锥与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