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心理学读书报告
文艺心理学学习心得5篇
文艺心理学学习心得5篇心理学一方面尝试用大脑运作来解释个体基本的行为与心理机能,同时,心理学也尝试解释个体心理机能在社会行为与社会动力中的角色,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文艺心理学学习心得,供大家参考。
文艺心理学学习心得1在《管理心理学》中,我学习了“人的从众行为”,我想既然人有从众行为,那么由人组成的企业同样也具有从众行为。
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非理性的企业从众性行为正破坏着我们并不富足的改革积累。
为什么在中国的企业界、企业之中会有这种从众性现象?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很多方面制约的,但主要归纳来看一是受外部环境的制约,二是受自身思维的影响。
就正如一个人的跑步行为,只有当他有了跑步这个想法(内部因素),而且至少有一个能跑步的地方(外部因素),他的才能实施跑步这个行为。
如果他自己没有要跑步这个想法,就算有再好的跑道在面前,他也是不可能跑的。
如果他在水中,就算他再想跑,他也是不能够跑,而只能够游。
同理,一个企业的从众性行为也是多方面影响的结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利润空间比较大如果有某种产品在市场上毫无利润可言,我想是不会有企业愿意生产的。
正是有利可图,有暴利可图,才使众多的企业盲目地争相进入。
先进入的企业由于获得了暴利而极速膨胀,这种"模范"的影响导致更多的企业急于进入,形成另一轮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可以说,高额的利润是产生从众性行为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进入壁垒比较低进入壁垒包含两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壁垒,二是资金方面的壁垒。
也就是说某个行业有从众性行为的发生那么该行业进入所需要的资金肯定不多,其产品的技术含量也一定不高。
三、市场机制不健全市场运行机制的不健全必然要导致竞争的无序,而这种无序又会成为企业从众性行为的催化剂。
大家都想乘乱捞一把,在里面的想多捞些,还没进去而看着眼红的拼命往里挤。
市场不能进行有效的调控,就像一群人(企业),得了一种病(从众性行为),医生(市场机制)却不知道该怎么医治(约束,调控),传染的人越来越多。
文艺心理学读书心得
文艺心理学读书心得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文艺心理学的书籍,让我对文艺作品的创作和欣赏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感悟。
文艺心理学,顾名思义,是研究文艺创作和欣赏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试图揭示艺术家在创作时的内心世界,以及读者或观众在欣赏作品时的心理反应。
通过对这一领域的探索,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艺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在书中,作者首先阐述了文艺创作的心理动机。
原来,艺术家们进行创作并非仅仅出于偶然或一时的冲动,而是有着多种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有的是为了表达内心积压已久的情感,通过艺术的形式得以宣泄;有的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展现独特的创造力和才华;还有的是为了与外界建立联系,传递自己的思想和观念。
这些动机相互交织,共同驱使着艺术家们投身于创作之中。
书中还详细探讨了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想象是艺术家们打破现实束缚,创造出独特艺术形象的关键。
它让艺术家能够将不同的元素组合、变形,创造出全新的、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比如,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可以凭借想象构建出一个虚幻的世界,让读者沉浸其中;在绘画中,画家能够运用想象将现实中的景物进行夸张、抽象的处理,传达出独特的情感和思想。
在阅读关于文艺欣赏的部分时,我了解到读者或观众在欣赏作品时并非是被动地接受,而是积极地参与其中。
我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情感状态对作品进行解读和感受。
同一部作品,在不同的人眼中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理解和体验。
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对于一些经典的文艺作品,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解读和评论。
此外,书中还提到了情感在文艺活动中的核心地位。
无论是创作还是欣赏,情感都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因素。
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欣赏者则在作品中寻找情感的共鸣。
一部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往往是因为它能够触碰到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部分,引发强烈的情感反应。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也开始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对文艺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以前,我可能只是简单地从表面去欣赏一部电影、一本小说或者一幅画,而没有深入思考背后的创作心理和自己的欣赏心理。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读书笔记]朱光潜谈美读书笔记600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读书笔记]朱光潜谈美读书笔记600美学,往往会给人一种略带神秘的色彩,我一直以来都以为美学如同其他高深莫测的哲学。
读完这本谈美书简后,我发现这是一门带有人文主义色彩的的美学,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纵观全书,不难发现朱光潜老先生用的是书信的形式来向我们阐述美学的问题,娓娓道来,亲切自然,将许多深奥的美学知识通俗化。
书中反复强调美学的起源就源自于生活,一切都要从现实生活出发,从生活中捕捉到没。
我认为当我们意识到美的时候,往往都是离不开人的。
总而言之,这本很薄的书,充满着深奥的美学思想。
读过这本书,我觉得只需将这“美”充分的融入到每时每刻的生活中,不断地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
近日读朱先生的《谈美》,颇为喜爱,感觉收获颇多。
对于《谈美》其精辟、客观的分析和论证实为欣赏。
《谈美》全书共有15个话题,也就是15封信首先他先提出了美感涵养的问题,用我们的话来说便是免俗。
这是对利害圈和物欲要有一些逾越,有一些精神的拜托,有一些理想与情趣,此中艺术活动就可以起到这种逾越利害干系的作用,在无所为而为中污染心灵,得到品德精神的提拔。
谈美读后感鄙谚讲:距离孕育发生美。
卖火柴小女孩读后感其实朱老师在此明白的指出了艺术和生存的距离。
真实世界包围了雾、雪或雨就容易给人们另外一种遐想,其形态使真实世界同你我之间孕育发生了距离,因此有了从古到今的诗情画意等及赋美感的意境。
所谓:艺术泉源于生存又高于生存。
应该也是此中原理。
艺术是主观的情趣、感觉,而又有些客观的控制和计划在此中,太过接近真实容易使人孕育发生功利心,太过主观也不容易让人明白,毕竟艺术是给人们欣赏的。
谈美读后感不同艺术各有其不同的表现形式,如同京剧有唱、念、坐、打。
相声有说、学、逗、唱。
等其有规矩的表演方式,是经过人们多年在舞台上磨砺总结出的表演形式,而这些形式是经过人们运用艺术纪律如夸张、变形等方式,拉开同现实生存的距离,而其内容又不脱离生存。
人们对于熟习的事物总是容易纰漏它的美,因为太过熟识没有了距离感和神秘感,容易从现实生存中的利害干系出发看眼前的事物,而奇怪的、不相识的事物有距离感就容易孕育发生美感,这也如同《围城》般的效果,我看你的好,你看我的好,无非是因为有距离,有神秘感而迸收回美感,使人向往。
《人间词话》文艺心理学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摘录王国维,《人间词话(插图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4月版(一)词以境界为最上。
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然二者颇难分别。
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变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有我之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
”无我之境。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
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
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
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
故虽写实家,亦理想家也。
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则。
故虽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
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境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
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
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后世惟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中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文艺心理学读书笔记
文艺心理学读书笔记
标题:文艺心理学读书笔记
正文:
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学、艺术、音乐等艺术形式背后的心理学原理的学科。
在阅读《文艺心理学》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入了解了文艺心理学的历史、理论、研究方法和应用等方面。
本书作者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是一位杰出的心理学家,他在书中提出了许多有关文艺创作的心理学观点。
他认为,创作过程是一种自我释放和自我满足的过程,艺术家需要通过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和体验来寻求满足感。
此外,弗洛伊德还认为,艺术作品的创作和接受都与个体的潜意识有关,艺术作品是对潜意识的掩饰和表达。
本书作者威廉·詹姆斯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在书中对文艺心理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他认为,文艺作品是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是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感知和理解的创造性表达。
他还认为,文艺作品的价值在于其对个体和社会的启发和启示,而不仅仅是其美学价值。
拓展:
除了弗洛伊德和詹姆斯,还有许多其他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对文艺心理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例如,卡尔·荣格提出了“心理类型”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和行为方式,而文艺作品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西奥多·阿德勒则强调了文艺作品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认为文艺作品是一种文化工具,可以帮助
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社会。
在现代社会,文艺心理学已经成为了一个广泛应用于心理学、文学、艺术、音乐等领域的学科。
它不仅对人们的艺术创作和表达提供了深刻的心理学原理和指导,还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作文之文艺心理学读书笔记
文艺心理学读书笔记【篇一:《文艺心理学》学后感】学《文艺心理学》后感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对《文艺心理学》这门课程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从中我也学到了很多的知识。
在这门课程中,我学到了文艺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还有精神分析学与文艺心理学等。
首先,就是文艺心理学的性质和对象。
文艺心理学的性质教材中认为文艺心理学的正当名称应是“心理学文艺学”或“心理学美学”,这是文艺学或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文艺创作、文学作品和文学接受中的问题。
它不同于用文艺创作和文学接受的现象来阐释心理学原理的那种“文艺心理学”。
另一种意见认为“文艺心理学”这个名称定义的十分明确,也非常科学,并强调所谓艺术心理学就是研究有关艺术方面的心理特征和心里规律的学科。
文艺心理学的对象是研究文艺家的人格心理过程、文艺创作的心理过程、文艺作品的心理蕴含和文艺接受的心里规律。
其次,就是文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文艺心理学研究方法所依据的原则是坚持存在决定意识的唯物主义原则、坚持以人的活动人的实践为中介的辩证反映论、坚持对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历史性的解释、坚持文学现象的特殊规律性、坚持心理活动的系统性原则、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多种学科和多种方法的综合性原则。
文艺心理学具体的研究方法有实验的方法、内省的方法、精神作品分析的方法、精神病理学的方法、心理发生学方法、个案研究的方法。
精神病理学的方法中的一种观点认为天才或艺术家与神经症、疯子有不解之缘。
另一种观点认为天才或艺术家与神经症、疯子有必然的联系。
也许合理的解释是天才、艺术家往往有异于常人的比较偏执、热烈和异于激烈的性格和人格,艺术家的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可能会成为弱点和缺点,但在艺术创作中,却是难能可贵的优点。
因为艺术家的这种敏感的、偏激的、偏执的、离群索居对对对的、喜怒无常的神经质的特点,最适应于艺术来源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独特性、奇崛性、反常性、夸张性、变形性、情感性、幻想性的创作本质。
关于《悲剧心理学》的读书报告
关于《悲剧心理学》的读书报告书名:《悲剧心理学》作者:朱光潜作者概况:朱光潜(1897年-1986年),字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今枞阳县麒麟镇岱鳌村朱家老屋人[1] )。
现当代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
192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文学院。
1925年留学英国爱丁堡大学,致力于文学、心理学与哲学的学习与研究,后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
1933年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授。
朱光潜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他以自己深湛的研究沟通了西方美学和中国传统美学,沟通了旧的唯心主义美学和马克思主义美学,沟通了“五四”以来中国现代美学和当代美学。
他是中国美学史上一座横跨古今、沟通中外的“桥梁”,是我国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其他作品:《悲剧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等。
此外,他的《谈文学》、《谈美书简》等理论读物,深入浅出,内容切实,文笔流畅,对提高青年的写作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颇有启迪。
主要内容:朱光潜先生从悲剧的起源到悲剧的衰亡做了细致而深刻的阐述。
作者详细总结了黑格尔,尼采,叔本华等许多哲学家的主要观点和不足之处,并具体结合一些经典悲剧作品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全书18.5万字,共分为13章。
读书笔记:在这本书中,作者从第二章到十二章具体论说辨析了一些重要概念,比如,审美态度和应用于悲剧的“心理距离说、悲剧快感和恶意、怜悯和恐惧:悲剧与崇高感……这本书叫《悲剧心理学》,那悲剧的具体概念是什么呢?据百度百科所收录,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
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对于“悲剧”,鲁迅先生也提出他的看法: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但是鲁迅先生的这句话具有局限性,他提出的这个是从反传统文化角度来说的。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文艺心理学》是一本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美的书。
大家读了此书,心得写了哪些?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文艺心理学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文艺心理学读后感篇一朱光潜先生主张人生的艺术化,他认为只有美才可以拯救人的心灵。
但是,他像许多大学问家一样,言行有不一致的地方:他重视了心灵的美却忽视了外在的美。
他穿着古旧的衣服,叼着大烟斗,从烟斗中发出的浓烟在他的银发旁边白皑皑升腾。
这就是他留给人们记忆中的形象。
他藏在眼镜片后边的眼睛永远是沉思的。
就是这位老人,他在87岁高龄仍然用颤抖的手翻译了维柯的《新科学》。
他一生追求着美,传扬着美,最后化为一座桥梁,从他身上,人们既可以回顾美学丰富的过去,也可以展望美学光辉的未来。
《文艺心理学》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美。
什么是美呢?这不是一个不用回答的人人都清楚的问题。
比如,鲜艳的花朵往往在人们眼中是美的,但是,我们能说花本身是美的吗?如果花本身是美的,那为什么在我们心里想着别的事情或者烦恼痛苦的时候,我们会不觉得花美呢?可见,花美不美和人的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关系。
《文艺心理学》就是这么一本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美的书。
它系统介绍了西方现代美学著作,行文如行云流水,飘逸洒脱,是朱光潜先生代表作。
写这本书的每一章,朱先生都要查阅几十部书才敢下笔,但是,读者一点都看不出其艰涩和费力的地方,相反会得到一种开启心智的愉悦。
1.美和概念无关,是一种在聚精会神的状态下的心理享受。
就像一个婴儿,父母告诉他面前的物体是一棵松树,他便记住了松树的形象,这个时候,他的头脑中不会出现另外一棵松树的形象,因为,他没有“松树”这个概念,所以也不知道松树的抽象的特点,而只是有一棵松树具体的形象。
此时他获得的知识是“直觉”,等他大了,他会进一步获得“松树”的理性认识。
审美就是这种“直觉”下才产生的心理享受。
我们在欣赏一棵松树的美的时候,完全被这棵松树的形象所吸引,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2000字
朱光潜《谈美书简》读书笔记2000字其次,互动教学不是任由教师控制的教学。
学生是互动的主体,有权对自己的学习作出选择。
教师的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随意控制学生的思想与行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应当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民主课堂的基础,有了民主,师生间就能互动起来,而且这互动的有效性就有了可靠的保障。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品质,真正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文艺心理学》(复旦大学出版学出版)又名《谈美书简》,是朱光潜先生一部谈美学的论著。
朱光潜先生在美学界的造诣这里无需过多赘述,他是我国研究美学的始祖,一代美学大师。
通读完后,首先的感觉是朱先生知识的渊博,旁征博引,学贯中西。
在他的书中,古今中外的文献引用得极多,而且所引用的英法德等国关于美的论述都是他最早翻译过来的。
其实粗读一篇,我真没有弄明白到底什么是美。
虽然他通篇都在介绍什么是美,从心理学角度、从哲学角度、从自然科学角度去研究、论证美的本质意义。
但是我读的还是一头雾水,因为朱先生的思想是那么的深邃;眼光是那么犀利;观点是那么独到。
都说读书就是读者和作者心与心的交流,我只觉得朱先生穿着一身长马褂,在某个黄昏的清风中,向我娓娓道来,像一切得道智者一样,他持才并不傲物,从容淡泊,虚怀若谷。
对我而言,朱先生只能用“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来形容了。
形成性评价又称过程评价,是在教育过程中为调节和完善教学活动、引导教育过程正确而高效地前进而对学生学习结果和教师教育效果所采取的评价。
与诊断性评价不同,形成性评价一般是在教育进行过程中开展,其主要作用是:引导学习活动的方向;强化学生的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并提供矫正处方。
形成性评价所借助的手段有平常作业、日常观察和形成性测验等。
形面性评价是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之一,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那么,到底是什么美?什么是美?朱光潜先生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
文艺心理学读书报告
且感且思的诗意之路——读朱光潜的《文艺心理学》一、引言《文艺心理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较早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之一。
在这本书里,朱光潜先生系统地介绍了外国现代美学理论,糅合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采取了反传统的研究美学的方式——从心理事实而非哲学演绎的角度为读者分析了核心概念“美感经验”,以及相关的美学问题,可以说是在实际的审美感受中思索着前人的美学理论。
在这个过程中,朱光潜先生通过对各美学流派观点的继承与批判,建立起了他自己的美学体系。
二、文献综述《文艺心理学》作为代表着朱光潜先生前期美学研究特点和美学思想倾向的重要作品,是奠定朱光潜先生在现代中国美学史地位的第一块基石,它为中国美学研究注入了新鲜的生命力,吸引了众多美学研究者的目光。
自本书问世以来,学者们对它的讨论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1、首先引起大家注意的是朱光潜先生抛开哲学,引入心理学来研究美学的方法。
有的学者认为该方法更换了研究美学的视野,心理学能够直接面对完整的具体经验,其得出的理论对人来说似乎更加真实①,而从审美经验和审美活动出发,将其作为美学研究的逻辑起点,也已被一些学者接受②;另有学者则认为这种做法将美学引入了经验与先验之间的困境中,无法得出审美中可能而普遍的理想和尺度③;还有的学者认为朱光潜从尊重文艺实践和审美经验的实际出发,汇集一些相互矛盾的理论,事实上是对这种以认识论为中心的美学的突破,尽管朱光潜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些矛盾,没有在审美心理研究的基础上创立一种崭新的美学理论来克服这些矛盾,但他保全了对审美和文艺实践的相对正确的事实描述。
④①此观点详见:陈洪杏:《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三辩——兼论美学的先验问题》,《东南学术》2006年第五期李卫国:《美学即文艺心理学——浅论朱光潜早期的美学思想》,《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9卷第1期②此观点详见李泽厚对“心理—情感本体论”的建构③此观点详见:陈洪杏:《朱光潜文艺心理学三辩——兼论美学的先验问题》,《东南学术》2006年第五期④彭峰:《朱光潜美学体系的矛盾及其克服》,《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5期2、其次,学者们研究的焦点集中在朱光潜先生对西方美学理论的批判与继承问题上。
心理学读书报告(合集五篇)
心理学读书报告(合集五篇)第一篇:心理学读书报告心理学读书报告教育心理学的确很重要,它不仅是教会一个人,更重要的是它会使那个人影响一批人,乃至影响的社会的发展。
那么什么是教育心理学呢?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学分支。
它是一门介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这是比较晚的事情,一般认为它产生于20世纪初期,发展至今大约经历了四个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为初创时期,在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从20年代到50年代末为发展时期;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成熟时期;80年代以后为完善时期。
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有两条线索:一条位在实验室中研究人类及动物学习的规律;另一条则为在学校和社会现实情境中探索人类学习的规律,并提出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主张。
教育心理学主要关心以下两个方面:理解教与学的过程和发展促进这一过程的方法。
它与教育学不同,教育学研究教育过程的一些基本规律,如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方针、目的、教育教学的内容及其方法、学校的管理与领导等等;教育心理学则要说明在教育教学条件下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它的研究也对教育学(特别是教学论、课程论和德育论)的理论发展起重要作用。
这本书从对新手与专家的教学方法的比较带我们进入了对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探讨。
让我们从宏观上了解到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三种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在微观上,教--学过程又包括确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基础),考虑学习过程的特点(学习/动机原理、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原理、教师特点、课堂环境),执行教--学过程,评价和反思过程。
美国《心理学年鉴》综合各方面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对象应包括八个项目:教育评评价和测量;儿童发展的特点;特殊儿童及其教育;有关学习心理学的教育方法;特殊学科的学习;学习辅导和心理健康;教师人事和促成学习的教师行为;教育心理学的方法。
文艺心理学
戏剧的化装,雕刻的抽象化,图画的缺乏远近阴影,诗的音韵之类,都可以叫我们把日常实用世界忘去,无 沾无碍地来谛视美的形象。
目录分析
再版附记
第一章美感经验的分 析(一):形象的直
觉
第二章美感经验的分 析(二):心理的距 离
第三章美感经验的分 析(三):物我同一
第四章美感经 1
验分析 (四):美感 与生理
第五章关于美 2
感经验的几种 误解
3
第六章美感与 联想
4 第七章文艺与
道德(一): 历史的回溯
5 第八章文艺与
道德(二): 理论的建设
第九章自然美与自然 丑
第十章什么叫作美
感谢观看
什么叫作美感经验呢?这就是我们在欣赏自然美或艺术美时的心理活动。
“距离”含有消极的和积极的两方面。就消极的方面说,它抛开实际的目的和需要;就积极的方面说,它着 重形象的观赏。它把我和物的关系由实用的变为欣赏的。就我说,距离是“超脱”;就物说,距离是“孤立”。
这种由形象而知意义的知就是通常所谓“知觉”
精彩摘录
美感经验是一种极端的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全部精神都聚会在一个对象上面,所以该意象就成为一个独立 自足的世界
艺术家的剪裁以外,空间和时间也是“距离”的两个要素。愈古愈远的东西愈易引起美感。
艺术不能脱离情感。情感是“切身的”,在美感经验中,情感专注在物的形象上面,所以我忘其为我。所谓 “距离”是指我和物在实用观点上的隔绝,如果就美感观点说,我和物几相叠合,距离再接近不过了。
第十一章克罗齐派美 学的批评
第十二章艺术的起源 与游戏
《文艺心理学》读书笔记2000字精选五篇
《文艺心理学》读书笔记2000字精选五篇《文艺心理学》是2009年04月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光潜。
《文艺心理学》是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美学研究方面的代表作,也是我国现代较早较系统的美学专著之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艺心理学》读书笔记2000字精选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文艺心理学》读书笔记2000字精选五篇(一)1.现在一般人对待文艺理论的研究还有一些轻视,创作者说,我没有你的那些文艺理论,还是能够创作,你有了那些文艺理论却还是不能创作。
欣赏着说,文艺的美妙和神秘是不能用科学的方法分析的,你把它加以科学的方法分析,结果是七宝楼台,拆碎不成片段。
但是文艺理论者会辩护,第一,一切事物都有研究的价值。
第二,研究一门学问除了实用的原因还有好奇心的原因。
第三,对于艺术家和欣赏者还是有一些指导意义的。
2.我原来的兴趣是文学,心理学,哲学,所以,美学就成为我几种学问的联络了。
3.比如你看到梅花,同是一颗梅花,可以引起不同的三种态度,看到梅花,你就想到它的名称,特征,属于的植物门类,这是一种科学态度,看到梅花就想起,可以拿来做买卖,这是实用态度,看到梅花,把它和一切事物的联系斩断,无所为而为地去关照它,赏玩它,这就是美感的态度。
美感的态度就是损学而益道的态度。
4.把流云看成仓狗,就科学态度来说是错觉,就实用态度来说,是荒诞,就审美态度来说,就是形象的直觉。
5.文艺对于人生是一种解脱。
6.物我两忘的结果是物我同一,在美感经验中,我和物的界限完全消灭,我没入大自然,在一块生展,呼吸,震颤。
7.艺术家的超脱和科学家的超脱不一样,艺术家的超脱一方面还要和事物存在切身的关系,科学的态度是纯粹的客观,把自己的情感和成见完全丢开,完全客观,艺术家是主观的情感的活动。
8.艺术家尽管自己不会落到人情世故的圈套里面,但是从来没有一个大艺术家不了解人情世故。
9,距离太远,不可了解,距离太近失去美感。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读书笔记
大概快有十天的样子没有读《美学书简》,我认为读这样的书是要有一种心境的,至少要能感受到文字之美和思想之美。
朱光潜先生用了好多篇文字来说明他所说的”美" 到底是什么“美”,实用的、科学的不是美,快感不是美感,联想也不是美感,考证、批评都不是美感的态度,自然也需和情趣结合起来才谈的上美。
朱光潜先生在《依样画葫芦》这篇文章里,又谈了写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错误。
一般人大半以为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对象和成因虽不同,而其为美则-。
自然丑和艺术丑也是如此。
这个普遍的误解酿成艺术史上两种表面相反而实在都是错误的主张,-是写实主义,一是理想主义。
朱光潜先生认为,两种主义看起来相反,实则主张类似,”都承认自然中本来就有所谓美,它们都以为艺术的任务在模仿,艺术美就是从自然美模仿得来的。
”在他看来,自然主义和理想主义都是在”依样画葫芦”, 只不过写实主义以为只要是葫芦,都可以来模仿;而理想主义认为”美在类型”, 应该选-一个富有代表性的葫芦来模仿。
他把理想主义称为”精炼的写实主义”。
我们说"艺术美"时,”美”字只有一个意义,就是事物现形象于直觉的一个特点。
事物如果要能现形象于直觉,它的外形和实质必须融化成一气,它的姿态必可以和人的情趣交感共鸣。
这种”美”都是创造出来的。
朱光潜先生再次强调了他认为的美是"无所为而为”的形象的观赏。
并|用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说的话:”自然只是一部字典而不是一部书”。
就像现在人人都可以有"度娘”, 但是真正能写出好文章来,还是要“各人的情趣和才学。
”谈美和写作还是有区别,写作之初,”依样画葫芦”也不失为-种好的练习方法。
《文艺心理学》课件
以阅读、观影等方式享受文艺作品,对心理健康 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结语
文艺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文艺心理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未来有望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文艺心理学在社会实践中 的应用
文艺心理学可以在多个领域中发 挥作用,例如文化、娱乐、健康 等。
未来研究方向
研究范畴
文艺心理学研究文艺作品中的人 物塑造、人际关系、事件情节、 内心表达等多个方面。
文艺作品的心理效应
文艺作品与心理
文艺作品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人类内心的感受、思考和行为。
文艺作品对人类心理产生的影响
文艺作品可以对人类心理产生多种影响,如启迪、激励、安慰、振奋等。
实例分析
以不同类型的文艺作品为例,探究其对人类心理产生的各种影响。
未来的文艺心理学研究方向将更 加侧重于文艺作品的深度解读、 社会影响等。
参考文献
1 孙昊, 亢柳, 著. 文艺心理学.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9.
2 Johnson, D. D. (2012). The psychology of art and aesthetics. Cognitive science, 3(4).
《文艺心理学》PPT课件
本课程将介绍如何通过文艺作品探究内心世界,了解文艺心理学的基础知识, 以及应用文艺作品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
什么是文艺心理学?
定义
文艺心理学是研究文艺作品中所 反映的人类心理与心理现象的学 科。
起源
文艺心理学始于20世纪初,起初 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现已发展 成为独立的学科。
文艺作品的意义
1
文艺作品的价值
Hale Waihona Puke 文艺作品有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身心价值等多个方面。
文艺心理学
文艺心理学《文艺心理学》读书笔记陆楠“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读朱光潜先生的美学类作品,感受到的从来都不是晦暗深涩的理论,读他的文字,像是泉水潺潺,看似波澜不惊,但文字背后的力量却如泉水源头那样蕴含着勃发的生机,朱光潜先生的作品打破了以往我对理论式书籍的刻板印象。
不同于朱光潜先生的另一部作品《谈美》,《文艺心理学》不再是随笔式创作,创作形式更加严肃,作品深度也更加厚重,但是两者相同的就是朱光潜先生深入浅出、惟妙惟肖的讲述方式。
把感受自然界的鸟语花香,风雨雷电同感受文艺作品的悲欢离合、人世浮沉放在一起,浅显却又恰当的向我们解释什么叫做“美感经验”。
读前四章,最大的感受是了解了如何去感受美感。
据近代哲学家的分析,对于同一事物,我们可以用三种不同的“知”的方式去知它,最简单最原始的“知”是直觉(intuition),其次是知觉(perception),最后是概念(conception)。
人最开始认识一件东西,必须先建立一个对这个事物形象的印象,从而产生与之相关的记忆,再搭建一个“经验“框架,逐步发展,形成感知美,判断美,甚至鉴赏美的能力,直觉与知觉是共存关系,概念是直觉与知觉的兼容。
美感经验需要的是一个隔离于现实世界的艺术世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但是又与朴素唯心主义不同,观赏的最高境界,西方称之为从意志世界到意识世界,中国叫物我合一。
观赏的主观性使得欣赏主体的不同,距离角度的不同都会影响美感体验,理想主义与写实主义一个是“距离太过”,一个是“距离不及”,把控心理的距离似乎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难题,但是书中却给了答案——不即不离。
这不但是欣赏美的答案,更是一个哲学道理。
“月盈则缺,水满则亏”,把握分寸,是一切正解。
欣赏的最高境界是“物我同一”,它难做到吗?显然“不”。
同样是21°的秋风,心情愉悦时他是微风徐徐,心情低落时它是秋风萧瑟。
就同艺术作品,不同的心理感受带来的审美体验可以大相径庭。
文艺心理学读书报告
文艺心理学读书报告文艺心理学读书报告篇一:《人间词话》文艺心理学读书笔记《人间词话》摘录王国维,《人间词话和人道主义。
他的个人主义与现在所说的西方个人主义是有区别的。
同五四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周作人追求的个人主义更近于尼采所说的“成为你自己”,即确立真正的自我。
对自我价值的过多强调,最终使周作人将济世的情怀理想化了,它们成为审美、欣赏的对象,成为一种“爱好”和“趣味”。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的高远的理想到底只是我们心中独自娱乐的影片”,于是释家道家生活态度最终占了上峰。
同样的体现自我价值和表现趣味的倾向,使周作人自觉地选择散文,自觉地将生活审美化,人生艺术化。
(三)周作人归于个性的原因周作人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同时接受了众多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但是他没有专一的采用一种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主体,而是博采各家。
日本评论家本山英雄说,在周作人的思想深处相信“个人”和“人类”之间具有一种无媒介的一贯性,而不肯承认在生活层面上填充着两个极端的人之关系的各个阶段——宗教、乡党乃至民族、国家。
他认为个人的也是人类的。
文学家对济世的关注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变得毫无意义,既然从个性中可以看到人类,那么只要写个性就可以完成儒家“文以载道”的使命;文学家也就不必因时代、社会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创作方向。
总之,个性和国民性在周作人看来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存在质的差异。
三出世与个性,入世与载道(一)中国人的出世和入世中国人是偏感性的,圆融、中庸的,我们是通过体悟来了解这个世界的。
如果一定要用两个元素的相互作用来解读中国文学几千年来的发展轨迹,那应该是中国知识分子出世和入世两种思想随着时代的此消彼长带来的文学上的出世抒情和入世阐道。
冯友兰先生说“:因为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一些;因为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一些。
这两种趋势彼此对立,但是也互相补充。
两者演习着一种力的平衡。
”出世和入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人共有的心理模式。
关于心理类的读书报告
关于心理类的读书报告读书报告:《流浪者之歌》《流浪者之歌》是一本由中国心理学家韩世忠所著的心理学名著,书中主要讲述了流浪者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状态和心理问题。
通过深入探讨流浪者的生活经历、思维方式和人际关系等方面,作者希望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如何帮助他们重新找回自己的生活。
本书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流浪者群体的介绍和概述,第二部分是对流浪者心理状态的研究,第三部分是对帮助流浪者的方法和途径的探讨。
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和对流浪者的生活背景的描述,向读者展示了这一特殊群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流浪者并非简单的“流浪汉”,他们有着各自的故事和背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曾经有过正常的家庭和工作,然而由于一些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了他们的流浪生活。
通过这些生动的案例,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流浪者的心理状态和内心挣扎。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详细阐述了流浪者的心理问题,如失去信任感、孤独感、自卑感等。
通过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作者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对这些心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解读。
他指出,这些问题并非流浪者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环境和家庭的问题导致了他们的流浪生活。
同时,作者也提供了一些心理治疗和干预的方法,以帮助流浪者重建自信和走出困境。
在第三部分中,作者简要探讨了如何帮助流浪者的方法和途径。
他认为,帮助流浪者需要综合运用社会工作和心理辅导等多种手段,同时也需要注重个案的特点和差异性。
作者提倡先从社会问题入手,通过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和就业机会等措施,为流浪者打开回归社会的大门,再通过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通过阅读《流浪者之歌》,我深刻地认识到流浪者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心理问题。
流浪者的流浪生活不仅给他们带来了生活上的困扰,更给他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流浪者视为社会底层或无家可归者,而应该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尊严,给予他们应有的关爱和帮助。
通过阅读本书,我也学到了一些关于心理治疗的方法和技巧。
文艺心理委员总结报告
文艺心理委员总结报告尊敬的校领导、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文艺心理委员,今天我给大家总结一下这一学期的活动情况。
在这一学期的文艺心理委员工作中,我们一直以提高同学们的艺术修养和心理素质为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来丰富大家的精神生活。
首先,我们开展了一系列的文艺培训活动,包括声乐、舞蹈、书法等方面的培训课程。
通过这些培训,同学们得到了进一步的技能锻炼,并塑造了良好的价值观念和文化素质。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一次校园大型文艺晚会,集结了校内众多优秀的文艺团队进行精彩演出,取得了极佳的反响,同学们在观演中得到了享受和启发,在学习上也迸发出更多的活力。
此外,我们注重同学们的心理健康。
在开学初,我们就策划了一次关于心理健康的主题讲座,邀请了心理学专家来为同学们进行讲解,解答他们关于心理问题的疑惑,并给予了相关的建议和指导。
同时,我们也开展了小组咨询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舒适的环境,让他们能够愿意表达自己的心理困扰,并得到专业人士的帮助和支持。
这些活动的开展,有效地帮助了同学们解决了心理问题,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
另外,我们也注重了音乐治疗的开展。
音乐治疗是一种通过音乐的力量来调节个体心理状态的方法。
我们邀请了专业音乐治疗师来为同学们进行音乐治疗,通过音乐的魔力,让同学们感受到音乐对于心情的明显改变效果,解决了一些同学的心理问题。
最后,我想谈一下我们的不足之处。
在本学期的工作中,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活动的宣传不够到位,导致同学们的参与度不高;还有一些同学对于心理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我们的活动缺乏积极性。
这些问题我们将会在下学期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总的来说,本学期文艺心理委员会围绕提高同学们的艺术修养和心理素质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许多成绩。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本学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会在下学期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最后,感谢校领导、老师们的支持和同学们的参与,让我们的活动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
文化与社会心理学读书报告会
文化与社会心理学读书报告会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世界不同文化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地彼此联系在一起。
然而,究竟什么是文化?似乎所有心理过程都包括文化,但文化的心理后果能否被科学地加以研究?何在不使文化具体化、不强化文化刻板印象的前提下描述文化差异?文化与心智互相构成,但以何种方式进行?人类为何需要文化?心智的演化如何使人类文化的发展成为可能?文化参与如何改变心智,而心智又如何处理和应用文化?文化如何变成了一种资源,帮助人们追求他们珍视的目标?文化如何成为自我的组成部分?文化旅行者如何驾驭不同文化,又如何协调多元文化认同?《文化社会心理学》的作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将看似无关的研究证据整合为一套连贯一致的社会心理学知识体系。
《文化社会心理学》语言通俗,叙述生动,引领读者畅享知识之旅,纵览心理学、人类学和同源学科领域中引人入胜的研究文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艺心理学读书报告
文艺心理学读书报告
篇一:
《人间词话》文艺心理学读书笔记
《人间词话》摘录王国维,《人间词话
和人道主义。
他的个人主义与现在所说的西方个人主义是有区别的。
同五四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周作人追求的个人主义更近于尼采所说的“成为你自己”,即确立真正的自我。
对自我价值的过多强调,最终使周作人将济世的情怀理想化了,它们成为审美、欣赏的对象,成为一种“爱好”和“趣味”。
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们的高远的理想到底只是我们心中独自娱乐的影片”,于是释家道家生活态度最终占了上峰。
同样的体现自我价值和表现趣味的倾向,使周作人自觉地选择散文,自觉地将生活审美化,人生艺术化。
(三)周作人归于个性的原因
周作人有着深厚的国学根底,同时接受了众多西方学术思想的影响,但是他没有专一的采用一种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主体,而是博采各家。
日本评论家本山英雄说,在周作人的思想深处相信“个人”和“人类”之间具有一种无媒介的一贯性,而不肯承认在生活层面上填充着两个极端的人之关系的各个阶段——宗教、乡党乃至民族、国家。
他认为个人的也是人类的。
文学家对济世的关注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变得毫无意义,既然从个性中可以看到人类,那么只要写个性就可以完成儒家“文以载道”的使命;文学家也就不必因时代、社会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创作方向。
总之,个性和国民性在周作人看来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存在质的差异。
三出世与个性,入世与载道
(一)中国人的出世和入世
中国人是偏感性的,圆融、中庸的,我们是通过体悟来了解这个世界的。
如果一定要用两个元素的相互作用来解读中国文学几千年来的发展轨迹,那应该是中国知识分子出世和入世两种思想随着时代的此消彼长带来的文学上的出世抒情和入世阐道。
冯友兰先生说“:因为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一些;因为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一些。
这两种趋势彼此对立,但是也互相补充。
两者演习着一种力的平衡。
”出世和入世相结合形成了中国人共有的心理模式。
(二)长期以来入世思想的压倒性地位
林毓生在《中国意识的危机》中提出了两个十分重要的论点,即中国的社会——政治与文化——道德两个体系因为普遍王权的瓦解而导致崩溃,因而引起了
“五四”时期,全盘性的反传统主义的兴起;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模式使人们在潜意识中相信,思想文化的改革是进行社会政治经济改革的基础。
从他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普遍王权和思维定势的共同作用导致几乎所有的中国知识分子具备入世思想的必然性。
从中国几千年历史的真实情况看,历代文人都是在入世不得的情况下转为出世的。
中国的文人在潜意识中都有一种充当社会导师的热忱。
他们是“带着重新安排社会秩序的伟大激情与无比强烈的演说冲动”来到这个世界的。
因此,后代文人多以圣贤作
为效法的对象,想通过立言来达到教化国民的目的。
五四时期社会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民族主义,知识分子积极从事的解放个性、宣扬民主科学、传播人道主义等活动,其最终的目的几乎都是为了通过思想革新改造中国社会的落后面貌。
(三)出世和入世对文学的影响
出世和入世对文学的影响不仅表现在文章的取材、内容,更表现在艺术形式方面。
出世的道家、释家思想与入世的儒家思想总是处于相互碰撞又相互融合的过程中。
当前者的力量较强时,文人会暂时忽略社会现实和他们的政治理想,转而以闲适的心情,行云流水地描写人在自然中的快乐、人与自然的和谐。
也就在这时,他们开始注重文笔的锤炼,重视文章的辞藻和神韵,用审美的眼光对待文学创作。
当后者的力量较强时,大丈夫齐家治国平天子的雄伟抱负就会不自觉地成为文章的主体。
作者对一切人和事物的描写都会以便于阐述自己的政治意图为旨归,行文中处处可见一种潜在或显现的人格力量。
文章的审美艺术特质和丰富的情感力量在两种思想的运动中逐渐加以结合,形成了中国文学艺术独有的风
格。
(四)出世与个性,入世与载道对应关系
传统的观念一般认为儒家思想形成了人们的入世思维,而道家、释家的观点又使人们淡然出世。
这种区分只是大致上的,这几种中国传统思想各自有十分复杂的体系,很难绝对的判定何者出世、何者入世。
出世和个性,入世和载道的对应主要是从文章的思想内容角度来分析的。
“独善其身”之时所作的文,记录的是日常生活中的点滴,文人
墨客从这点滴中找到聊以自娱的精神源泉;“兼济天下”之刻所作的文,关注的是国家民族苍生的事,文人从中表现自己的爱国、忧国之思,入世、济世之才。
至于入世的文章中同样张扬了个性,出世的作品中也
附送:
文艺晚会主持串词
文艺晚会主持串词
× ×男:
各位领导×女:
各位来宾×合:
晚上好!×男:
廉政之光文艺晚会是由中共××市纪律检查委员会举办,××县文化体育局具体承办的,这次晚会还得到了各县纪委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们一并致以深深的谢意!×女:
出席今天晚会的有××,我们对光临今天晚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表示真诚的感谢!×男:
桃红李艳云彩霞光×女:
芳草又绿火炬光辉红五月原创:
×杏花红透东风吹遍好河山×男:
都道人生一世压滤机滤布,犹如草木一春,就该效松竹风骨、梅兰品格。
×勿分权贵重臣,还是文武下官,都应怀廉政节操、天地良心。
×女: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男:
风清气正民康乐法严纪肃国太平×女:
克己奉公昭正直为民做仆倡清廉×男:
廉政之光文艺晚会现在开始---×、三山五岳长江黄河神州处处呈锦绣×长城内外高原珠峰祖国江山尽欢颜×请欣赏歌伴舞《江山》×、请欣赏女声独唱×、卖身葬父传佳话,感动仙女下嫁他。
×可恨老天下绝手,槐荫树下手难拉。
×请欣赏器乐与舞蹈《槐荫情思》,此节目曾获省政府最高奖--楚天群星奖×,获××市建市十周年文艺演出唯一的一个特等奖。
×、吊子贪赌不争气,输得没有年饭米。
×妻子教育舅弟劝,重新做人改恶习。
×请欣赏戏剧小品《吊子卖鞋》,此节目曾获湖北省第七届戏剧新人新作大奖,×××市建市十周年文艺演出一等奖。
×、轻歌慢舞喜气来,丹心朝阳乐开怀。
×请欣赏舞蹈《丹心朝阳》×、请欣赏独唱×、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有时刻将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的廉政清官,咱老百姓今儿不是真高兴吗。
×请欣赏歌伴舞《咱老百姓今儿真高兴》×、改革开放致富路,精神文明开新花筹办婚事新变化。
×请欣赏方言小品《筹办婚事》×、观大千物景,星朝北斗葵朝日。
×听公仆颂歌,民心所向众赞扬。
×请欣赏快板《公仆颂》×筛网滤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身居高位,胸怀天下,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人民爱戴清正廉明的父母官,他们的美名将世代传扬,×请欣赏荒诞小品《王府落成》×、高天雪舞银蛇去,大地春归骏马来。
山舞银蛇,北国风光无限美,×一代天娇英雄人物看今朝。
×请欣赏舞蹈《雪》×(放乐曲《欢乐今宵》:
渐进,由小到大)×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原创:
×锦绣河山添壮丽英雄儿女着先鞭×党风端正民心顺国法严明天下安×廉让之间其风肆好吉祥所止与日俱长×峥嵘岁月衬公仆本色×逆势凌霄显廉政风采×晚会到此结束,祝大家晚安!《文艺晚会主持串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