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超现实因素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中的梦幻与超现实主义

中国文学中的梦幻与超现实主义

中国文学中的梦幻与超现实主义在中国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作品展示了梦幻与超现实主义的特点。

这些作品通过加入奇幻的情节、超乎常理的人物或者使用梦境的形式来描绘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幻想世界。

本文将探讨中国文学中的梦幻与超现实主义两个方面。

一、梦幻主义在中国文学中的表现梦幻主义是一种以幻想、奇异、虚构等元素为特征的文学流派,它追求的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表现。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许多诗人将梦境作为创作的灵感来源,通过梦中的奇异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中便出现了许多梦幻的描写,他在梦中参观了天上人间的美景,感叹人生短暂而志向无限。

这种以梦为笔触的表达方式,使作品增添了一种神秘而又诗意的情调。

另外一个重要的代表作品是《红楼梦》,这是一部描写贾宝玉等人生活的小说。

小说中的许多情节和人物形象都是虚构的,它们具有梦幻般的特点,使整个故事世界超越了现实的桎梏。

二、超现实主义在中国文学中的展现超现实主义是20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艺术运动,它追求超越现实生活的限制,展现出超乎常理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也有一些作品受到了超现实主义的影响,呈现出奇特而又离奇的情节线和人物塑造。

例如,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小说《狂人日记》中就运用了许多超现实的手法,通过讲述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视角来揭示社会的种种荒谬和无理。

此外,王小波的小说《黄金时代》也具有超现实主义的特点,小说中的人物和情节都超越了现实的限制,呈现出一种荒诞而又虚构的世界。

这种超现实的表现方式,使作品具有了独特的魅力和张力。

结语中国文学中的梦幻与超现实主义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跳出现实的框架,通过奇异的情节和人物形象来展现世界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

在阅读这些作品时,我们被带入了一个充满幻想和奇迹的世界,体验到了文学的魔力和力量。

梦幻与超现实主义的作品让我们的想象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同时也为现实生活带来了一些思考和启示。

明清小说中的社会现实揭示

明清小说中的社会现实揭示

明清小说中的社会现实揭示概述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

在这个时期,大量优秀的小说作品涌现出来,其中不乏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深刻揭示的作品。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明清小说中所揭示的社会现实。

1. 封建等级制度与社会地位封建等级制度在明清时期十分严格,决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这一制度在小说中经常成为故事情节和人物命运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有些小说以反映士人儿女辈入仕求官、科举考试为主题,如《红楼梦》中贾宝玉追求功名利禄、薛宝钗博取官职;有些则以表达人们对封建制度下身份固定无法变动感到无奈挣扎的心情,如《金瓶梅》中贾雨村努力崇高学术被误认为庸才。

2. 妇女地位与家庭伦理在封建社会里,妇女地位低下,被束缚于家庭生活之中。

明清小说中对妇女身份和角色的反思和揭示也是常见的主题。

比如《红楼梦》中黛玉、宝钗等女性形象就颇具代表性,她们既有思想独立、聪明才智,又在封建伦理之中困顿不前。

3. 社会阶层与社会底层封建社会里,社会阶层分化非常明显,贵族和平民之间有着极大的差距。

很多明清小说通过展现社会底层人物的悲惨命运来揭示社会的残酷和不公。

例如《儿女英雄传》中少年越组织劳动者需为上司服务;《水浒传》中宋江等起义军由于条件改善引起剧变。

4. 奸邪与官场腐败明清时期官场腐败比较严重,这一现象也在很多小说中得到了揭示。

从高高在上的朝廷到地方县衙,贪污受贿、权谋斗争无所不有。

《红楼梦》、《三国演义》等作品中所展现的丑恶现象,揭示了那个时代官场的黑暗一面。

5. 社会习俗与民间生活除了封建制度和社会问题,明清小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习俗和民间生活。

例如,《水浒传》中展现了人们的娱乐活动、庙会、年节风俗等,这些内容贴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显示出明清时期的社会多样性。

结论明清时期的小说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丰富的组成部分,这些优秀作品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有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它们对当时封建社会面貌进行深刻揭示。

解读小说中的文化元素

解读小说中的文化元素

解读小说中的文化元素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不仅仅是一种故事的叙述,更是一个文化的载体。

在每一个小说中,都会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元素,这些元素既可以是作者对于社会、历史、人性的思考,也可以是对于某种文化传统的传承和表达。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解读小说中的文化元素。

首先,小说中的地理环境往往是文化元素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理环境不仅仅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背景,更是反映了特定文化的特点和价值观。

例如,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中,往往以江湖为背景,江湖中的各个门派和武林人士之间的斗争和交往,展现了中国古代武侠文化的独特魅力。

而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则以英国为背景,通过描绘英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冲突,反映了当时英国社会的价值观和思潮。

其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是文化元素的重要表达方式。

每一个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征。

通过对人物的塑造,作者可以传递出对于某种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思考。

例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中的哈姆雷特形象,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他对于人性的独特洞察和对于道德的深刻思考,体现了当时英国文化的特点。

而鲁迅的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则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此外,小说中的情节和故事情节也是文化元素的重要表现形式。

每一个小说的情节都是作者对于某种文化观念和价值观的阐释和表达。

通过对于故事情节的设计,作者可以传递出对于社会、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例如,奥威尔的《1984》中的情节,通过对于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描绘,表达了对于权力和自由的思考和警示。

而村上春树的小说中的情节,则常常以奇幻和超现实的方式呈现,通过对于现实与梦境的交织,探索了人性的复杂和存在的意义。

最后,小说中的语言和文学风格也是文化元素的重要体现。

每一个小说的语言和文学风格都是作者对于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例如,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辞章华丽、意境深远,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审美追求和文人的修养。

论小说回目中空间的叙事功用——以清代神魔小说《绣云阁》为例

论小说回目中空间的叙事功用——以清代神魔小说《绣云阁》为例

收稿日期:2020-12-02作者简介:张玉,女,甘肃庆阳人,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文学地理学视域下明清白话短篇小说研究”(13XZW008)。

①包括《水浒传》《三国演义》《三遂平妖传》《西游记》《隋唐演义》《东游记》《四游记》《金瓶梅词话》《南海观音菩萨出身修行传》《封神演义》《续西游记》《西游补》《后水浒传》《平山冷燕》《玉娇梨》《水浒后传》《好逑传》《说岳全传》《女仙外史》《醒世姻缘传》《林兰香》《东周列国志》《说唐》《说唐三传》《儒林外史》《红楼梦》《绿野仙踪》《歧路灯》《施公案》《品花宝鉴》《儿女英雄传》《刘公案》《狄公案》《吴三桂演义》《绣云阁》《三侠五义》《彭公案》《海上花列传》《济公全传》《七剑十三侠》《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

论小说回目中空间的叙事功用———以清代神魔小说《绣云阁》为例张 玉(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庆401331)摘 要:小说回目中空间信息的多寡,能有效反映叙事中空间因素的参与程度。

考察明清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可以发现,神魔小说回目中的空间书写最为丰富。

以《绣云阁》为例,该书回目以虚实相生的地点显示出小说连点成线、结面成体的空间建构机制,对峙或孪生的空间关系又折射其主题-并置的叙事模式,多次出现的空间则通过标志进程和把控力度来控制叙事节奏。

以《绣云阁》一书透视明清章回体小说,可以发现回目中空间信息的独特叙事功用。

关键词:章回体小说;绣云阁;回目;空间;叙事中图分类号:I2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5645(2021)02-0099-09 0 引 言就中国古代小说而言,“空间”这一元素不仅体现在遣词造句、情节结构和叙事方式等艺术形式上,也渗透到了作品的思想主题中,优秀的小说家往往能在作品中建构一个围绕着人的生存问题展开,直指人的生命、欲望与精神处境的艺术空间。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困境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困境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困境古代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情感。

在这些作品中,理想主义与现实困境是常见的主题。

作者们通过描绘理想的境界和现实的困境,展示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冲突,使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理想主义常常体现在对人性的追求和对社会的期望上。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典型形象。

他对纯真、美好的事物充满向往,渴望与众不同的人生。

然而,他的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

贾宝玉生活在一个封建家庭中,受制于家族的规矩和传统观念,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

他的理想主义在现实面前变得苍白无力,最终导致了他的悲剧命运。

另一个例子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他是一个勇敢、正直的英雄角色,追求和平与公正。

他的理想是保护人民,消除邪恶。

然而,他在现实中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

他与妖魔鬼怪的斗争、与天庭的纷争,都使他的理想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虽然孙悟空最终战胜了困难,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这一过程却是艰辛的,充满了牺牲和痛苦。

理想主义与现实困境的冲突不仅仅存在于个人层面,也存在于社会层面。

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描绘社会的黑暗与不公,以此反映现实社会的困境。

例如,《水浒传》中的英雄们就是对社会不公进行抗争的典型。

他们身处一个腐败、残暴的封建社会,但他们对正义和公平的追求使他们不断与现实作斗争。

虽然他们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们的理想主义精神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理想主义与现实困境的冲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冲突。

这种冲突既是个人内心的挣扎,也是社会的矛盾。

通过描绘这种冲突,作家们不仅展示了人性的复杂性,也启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思考。

然而,理想主义与现实困境之间的冲突并非无解。

古代文学作品中也有一些人物通过努力和智慧,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虽然生活在一个封建家庭中,但她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意志,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理想。

中国小说中的历史与现实

中国小说中的历史与现实

中国小说中的历史与现实中国小说一直以来都是文学作品中的重头戏。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小说被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

小说作品不仅包含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涵,还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有着深刻的描绘和反映。

下面将就中国小说中的历史与现实进行探讨。

一、历史的呈现中国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形式,在历史呈现方面具有独特的魅力。

古代中国的小说主要来源于民间,反映了广大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经典小说中,历史描写占据了很大篇幅,作者在书中通过描绘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展现出了几十年、上百年、上千年的历史文化遗产。

其中,《红楼梦》作为中国小说经典的代表,通过对官场权利、贫富差距等社会问题的描绘,展现了清朝封建社会的昏暗与腐朽。

同时,也披露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发展进程。

这些描绘历经千年,仍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对后来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现实的表现中国小说除了传承历史文化与精神之外,也记录了中国现实的诸多方面。

小说作品中,作者常常通过描绘当下社会生活的点滴,展现出社会现实的缩影,反映出社会现实的方方面面。

当代中国的小说作品中,日常生活和个人现实是最常见的表现手法。

比如,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中就描绘了封建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落后与险恶。

又如,余华的小说《活着》中则描绘了中国农民长达半个世纪的苦难生活。

这些作品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现实的一面,还对当下社会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和呼吁。

通过历史和现实的融合,中国小说的艺术价值也愈加突显。

小说的艺术性得以得到充分的弘扬,在这些作品中,历史和现实交融在一起,揭示了她们共通的面向,并在反映当下社会的同时,勾勒出历史的轮廓。

总之,中国小说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忽略的部分,不仅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而且在历史和现实的描写方面产生了独特的创新。

它们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是国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古代小说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推动古代小说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推动古代小说的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引言:古代小说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社会价值和现实意义。

它不仅是文学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更是一面镜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观念。

本文将探讨古代小说在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中的价值与意义。

一、古代小说的社会价值1. 传承历史文化古代小说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彩的情节,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融入其中,成为了人们了解历史文化的重要途径。

例如《红楼梦》通过对贾府家族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兴衰变迁,反映了封建家族的生活方式和社会伦理道德。

这些小说不仅让读者了解历史,还能够引发对历史的思考和反思。

2. 传递价值观念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往往承载着丰富的价值观念,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故事的展开,向读者传递正能量。

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勇敢、聪明、正直的形象激励着读者追求真理、勇敢面对困难。

这些价值观念的传递对于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3. 反映社会问题古代小说往往以真实的社会为背景,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揭示和批判,引起读者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水浒传》中描绘了贪官污吏的腐败现象,激发了人们对社会不公的愤慨和反思。

这种反映社会问题的作用,对于社会的进步和改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二、古代小说的现实意义1. 提升阅读素养古代小说作为文学的重要形式,对于培养人们的阅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古代小说可以提升人们的阅读理解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古代小说,人们能够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 塑造人格品质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特的品质,通过对这些人物的学习和借鉴,可以帮助人们塑造自己的人格品质。

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的聪明才智和独立个性,激励着读者追求自我价值和独立思考。

3. 拓宽视野古代小说中的情节和背景往往涉及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和地域文化,通过阅读古代小说,人们可以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不同的文化和思想。

古代小说作品中的历史真实与想象空间

古代小说作品中的历史真实与想象空间

古代小说作品中的历史真实与想象空间古代小说作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们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扣人心弦的情节吸引着读者。

然而,这些小说作品究竟是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想象空间的呢?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古代小说作品中的历史真实往往是以一定程度的改编和虚构为基础的。

在创作过程中,作家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对历史事件进行重新演绎,以达到更好的叙事效果。

这种改编和虚构并不是为了歪曲历史事实,而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情感。

例如《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虽然是虚构的人物,但他们的情感和命运却能够触动读者的心灵,使人们对古代社会的生活和人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其次,古代小说作品中的想象空间为作家提供了表达自己思想和观点的自由。

在小说中,作家可以创造出各种奇幻的世界和人物,来探讨和批判社会现象和人性弱点。

这种想象空间不仅为作家提供了创作的灵感,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超越现实的精神享受。

例如《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水浒传》中的宋江,他们身怀超凡的本领和崇高的理想,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批判。

古代小说作品中的历史真实与想象空间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学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历史与虚构、真实与想象交相辉映,给读者带来了一种丰富多样的阅读体验。

通过阅读这些小说作品,读者可以不仅了解历史背景和人物,还能够沉浸在作者的想象空间中,感受到文学的魅力和力量。

然而,古代小说作品中的历史真实与想象空间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历史真实和想象空间的交织,读者很难准确判断小说中的哪些情节是真实的,哪些是虚构的。

这可能导致读者对历史的误解和混淆,甚至对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产生怀疑。

另一方面,一些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过分强调想象空间,忽视了对历史真实的尊重和再现。

这样的作品可能会失去对读者的吸引力,因为读者更加渴望真实而有深度的阅读体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阅读古代小说作品时保持一种批判的态度。

红楼梦中的虚幻与超现实的描绘

红楼梦中的虚幻与超现实的描绘

红楼梦中的虚幻与超现实的描绘红楼梦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经典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曹雪芹巧妙地描绘了虚幻与超现实的世界,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境界中。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分析红楼梦中虚幻与超现实的描绘。

首先,红楼梦中的虚幻描绘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刻画了一系列具有超凡能力或特殊身份的角色。

比如,贾宝玉的出生被描绘为来自神仙界,他自小就有异于常人的智慧和美貌。

另外,贾母的寿辰宴上出现的神仙舞者、仙女等形象也增添了一种超现实的氛围。

这些超凡人物形象的存在,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神秘而虚幻。

其次,红楼梦中的虚幻描绘还体现在情节的展开上。

整个故事中充满了许多匪夷所思的情节,比如贾宝玉与黛玉的前世今生、贾琏与薛宝钗的奇妙缘分等等。

这些情节的出现超出了现实世界的常规,给读者一种超现实的感觉。

同时,作者还通过梦境的描写,将虚幻的元素融入到故事中。

比如贾宝玉多次做梦预示着将要发生的事情,这种超现实的描写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

此外,红楼梦中的虚幻描绘还体现在环境氛围的刻画上。

作者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比如,贾府的建筑、园林、花草树木等被描绘得十分精细,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而且,在故事中出现的一些神话传说中的景点,如蓬莱仙岛、瑶池仙境等,更是增添了一种超现实的色彩。

这些虚幻的环境描写,使得整个故事的背景更加神秘而奇幻。

最后,红楼梦中虚幻与超现实的描绘还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

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文字充满了诗意和隐喻。

比如,作者用“情不自禁”来形容贾宝玉对黛玉的感情,用“一笑倾城”来形容黛玉的美貌等等。

这些形象的描绘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浓厚的虚幻色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超现实的世界中。

综上所述,红楼梦中的虚幻与超现实的描绘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的展开、环境氛围的刻画以及语言的运用等方面得以体现。

这种虚幻与超现实的描绘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神秘与梦幻,给读者带来一种超越现实的阅读体验。

文学中的幻想与超现实

文学中的幻想与超现实

文学中的幻想与超现实现实与虚构之间总是有一种悬殊的距离,而文学则常常以幻想与超现实的手法弥补这种距离。

幻想与超现实是文学中常见的手段,它们能够让读者拥抱异想世界,感受到不同于平凡生活的经历。

在经典文学作品中,幻想与超现实的存在带给读者的是身临其境的体验以及对真正存在的世界的思考。

幻想作为文学创作中常见的元素,它可以突破现实的限制,创造出一个奇幻世界。

例如,《百年孤独》中的布恩迪亚家族,他们身上具有着奇怪的能力,如翻译鱼语、隐身等等。

这些幻想元素使故事的情节变得离奇而神秘。

当我们融入到这个幻想世界中,我们将被带入不同寻常的故事中,感受到真实世界所无法带来的新奇体验。

而超现实则更加突破常规,它注重对非现实和梦幻的描绘。

超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萨尔瓦多·达利通过他的绘画作品揭示了自己独特的视觉体验。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怪异的形象,如融化的钟表、变形的人体等。

通过这些图像,达利带给观者的是一种超越现实的感官冲击。

在文学作品中,超现实主义写作则强调对梦幻情节的探索,如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鬼般的一周》。

故事中,主人公穿越了现实与幻想之间的界限,展开了一系列神奇冒险。

这种超现实主义的手法,不仅使故事情节更加神秘,也让读者对自己对于“现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幻想与超现实的存在并非单纯为了制造奇幻和荒谬感,它们经常在文学中被用来暗示一种更深刻的意义。

虚构中的幻想和超现实揭示了现实中无法触及的真理和人们内心深处的感受。

它们探索了人类对于生命和世界的困惑,启发了读者对生存意义的思考。

生活中的琐碎和常规使人感到疲惫和枯燥。

因此,当文学中引入幻想与超现实的元素时,读者会被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这个世界远离现实的束缚,允许我们超越常规思考,重新审视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阅读这些带有幻想和超现实元素的作品,我们可以拥抱更广阔的观点,温故知新。

幻想与超现实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元素,它们为读者打开了一扇通向奇幻世界的大门。

论中国古代小说虚构性

论中国古代小说虚构性

论中国古代小说的虚构性摘要:中国古代小说源起于神话和传说,血脉源头就已具备了虚构的特征。

初为稗官采集民间琐事而使君知天下,确有史的性质,要求客观真实是应该的。

然随着发展,小说的性质在发生变化,它的政治意义减小,民间的娱乐意义渐增,因而逐渐独立为受大众喜爱的文学形式。

这其中虚构有着重要作用,逐渐成为小说创作的重要手法,成为小说四大基本特征之一。

关键词:虚构性神话和传说共鸣中国古代小说有四个基本特征,即:散体性、叙事性、文字自足性和虚构性。

具体说来,散体性与诗歌用韵相区别;叙事性与散文相对而言;文字自足性与戏剧相对而言;而虚构性与史传文学的实录性相区别。

本文主要谈谈古典小说的虚构性。

清代著名文人纪晓岚在其主修的《四库全书》中谈到小说:认为小说家流盖出于稗官,目的是博采旁收,使王者欲知闾巷风俗,而唐宋以后,很多小说诬谩失真,妖妄荧听。

是有悖于初立稗官之旨的。

这其实是关于小说是否可以虚构的问题。

而随着时代发展,小说的主流地位的逐步确立,虚构成为了重要的手法和特征。

以下阐述小说创作采用虚构手法的合理性。

首先,纪昀先生认为,小说应该写实,一如史家所做的文章,不可编造。

原因有以下:第一,纪昀先生站在儒学实用教化基础上,抱定小说之初为设稗官以观民情的依据,缺少发展的视觉,忽视了小说的娱乐功能。

要求小说要写事实,不可荒诞以乱耳目,这是以史传标准要求小说,非从文学艺术娱乐的角度而言。

在后面的关于分析中国神话和传说的零星残存问题中,进一步阐明了这一点。

第二,纪昀先生因其幼子犹爱《聊斋》而早夭。

而对虚妄之小说深恶之。

第三,在《聊斋》中有对于清廷不恭之语,这对于受儒家教化的纪昀而言是不能接受的。

因而,纪昀先生以史学要求小说写实,是有这个人原因的,可以理解,但未必是正确的。

其次,我们从小说的的源流看虚构手法的产生和发展。

小说作为独立的文学样式在中国文学历史中确立其地位是比较晚的。

尤其成为主流文学形式,更是晚之又晚。

然而,推论其源头实是很早。

古代文学中的现实与虚幻探究

古代文学中的现实与虚幻探究

古代文学中的现实与虚幻探究在古代文学中,现实与虚幻是两个常见的主题。

虽然这两者看似相互对立,但实际上它们常常交织在一起,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究古代文学中现实与虚幻的关系。

首先,古代文学中的现实与虚幻可以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体现。

在古代小说《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描写,刻画了一系列真实而又虚幻的人物形象。

比如,贾宝玉这个角色既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物,又有着超凡脱俗的特质,他身上既有人性的弱点,又有仙人的气质。

这种双重性使得贾宝玉成为一个令人着迷的人物,同时也让读者对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感到模糊。

其次,现实与虚幻在古代文学中还可以通过情节的设置来展现。

在《西游记》这部古代神话小说中,作者吴承恩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穿插了大量的神话传说和奇幻元素。

这些虚幻的情节和人物使得整个故事充满了魔幻色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的世界中。

然而,这些虚幻的元素却常常与现实世界相互渗透,既有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物,又有现实中的社会问题。

这种现实与虚幻的交织使得《西游记》不仅仅是一个神话故事,更是对人性、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此外,古代文学中的现实与虚幻也可以通过意象的运用来表现。

在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些超然的意象,如仙山、神仙、月亮等。

这些意象虽然虚幻,但却能够唤起读者的思考和情感。

通过这些虚幻意象的运用,李白将自己的情感与现实世界相结合,使诗歌既有虚幻的美感,又有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揭示。

这种现实与虚幻的结合,使得李白的诗歌充满了深度和内涵。

最后,古代文学中的现实与虚幻还可以通过语言的运用来展现。

在元曲《窦娥冤》中,作者关汉卿通过夸张的词语和形象描写,将现实中的冤情和悲剧展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这些描写看似夸张,但却能够更好地表达出现实中的痛苦和不公。

通过这种虚幻的语言表达,作者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故事,更是在探讨社会中的不公和人性的复杂性。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中的现实与虚幻是紧密相连的,它们常常交织在一起,给读者带来了独特的阅读体验。

论唐传奇的超现实文本的开题报告

论唐传奇的超现实文本的开题报告

论唐传奇的超现实文本的开题报告题目:论唐传奇的超现实文本摘要:唐传奇在中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引领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其中,唐传奇中的超现实主义成为其文学特色之一。

本文将从唐传奇的超现实文本入手,系统地探讨超现实主义在唐传奇文本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关键词:唐传奇;超现实主义;文本分析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唐传奇是中国唐代文学的代表,并且是中国文学中的一个重要类型。

在唐传奇的文学中,超现实主义元素被广泛使用,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然而,在现有的研究中,对于唐传奇中的超现实主义的探讨较少。

因此,对唐传奇中的超现实主义进行深入探讨,有利于深入理解唐传奇文学的特点,同时也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二、研究问题本文的研究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唐传奇中超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是什么?2. 唐传奇中超现实主义的意义和诠释是什么?3. 在唐传奇中,超现实主义与其他文艺形式的关系是怎样的?三、研究方法1.文本分析方法。

文章将从文本中寻找超现实主义的元素,探讨其在文本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2.历史研究方法。

从唐代文学、唐代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考察唐传奇中超现实主义出现的原因和背景。

3.对比研究方法。

将唐传奇中的超现实主义与其他文学中的超现实主义进行对比,探讨其共性和差异。

四、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研究问题和方法1.3 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二章:唐传奇中超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2.1 唐传奇中超现实主义的起源和发展2.2 唐传奇中超现实主义的表现形式和特点第三章:唐传奇中超现实主义的意义和诠释3.1 唐传奇中超现实主义的深刻意义3.2 超现实主义对唐传奇文学的影响第四章:唐传奇中超现实主义与其他文艺形式的关系4.1 超现实主义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地位4.2 超现实主义与其他文艺形式的关系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 研究结论5.2 研究意义与展望五、预期成果和意义预期成果:通过对唐传奇中超现实主义的深入探讨,揭示了唐代文学中的一个特色文体,系统总结了超现实主义在唐传奇文学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唐代文学的发展趋势和超现实主义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

明清小说中的历史虚构与现实影射

明清小说中的历史虚构与现实影射

明清小说中的历史虚构与现实影射Introduction: 迷人的历史虚构与现实影射明清时期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特别是小说的创作取得了巨大突破。

其中,明清小说中的历史虚构与现实影射成为了一种鲜明的特点。

这些小说的作者通过虚构的历史情节和现实人物的影射,传达了丰富而深刻的批评与思考。

本文将以《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三部明清小说为例,探讨其中的历史虚构与现实影射。

历史虚构与现实影射在《红楼梦》中H1: 《红楼梦》虚构的历史背景《红楼梦》是一部极具代表性的明清小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虚构和现实影射。

作者曹雪芹在小说中创造了一个鲜活的玛丽苏境地,并将其背景设定在十八世纪中国封建社会。

尽管小说中的许多情节和人物都是虚构的,但作者将之与真实的历史背景相融合,使小说更加真实可信。

H2: 血脉的历史虚构小说中的贾宝玉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他被描述为贾府的血脉后裔,并继承了家族的荣耀和厄运。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真正的“贾府”,这是作者虚构的一部分。

通过虚构的贾府背景,作者既展现了贾宝玉一个个人的命运起伏,又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荣、权力斗争和道德腐败。

H2: 玛丽苏人物的历史虚构《红楼梦》中有许多以玛丽苏人物为代表的虚构角色,如林黛玉和薛宝钗。

虽然这些人物在现实生活中并没有出现过,但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和丰满的个性刻画,使他们具备了强烈的个人代表性,引发了读者的共鸣。

H2: 文化历史的现实影射《红楼梦》还通过历史人物和文化现象的影射,传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的批评与思考。

例如,小说中的薄田螺被认为是清代乾隆皇帝的投影,他通过封建礼教和权谋追逐个人利益,以至于导致自己的衰落和家族的破败。

这种现实影射不仅使小说更加具有深度,也使读者能够对现实社会有更深入的思考。

历史虚构与现实影射在《西游记》中H1: 《西游记》虚构的历史背景《西游记》是一部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明清小说,它通过虚构的历史背景和现实人物的影射,传达了作者对封建社会和人性的思考。

明清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反映

明清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反映

明清小说中的社会现实反映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代,也是小说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小说逐渐从纪实的历史记载中脱离出来,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并通过描写人物形象、社会风貌以及道德伦理等方面,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和现象。

本文将通过分析《红楼梦》和《水浒传》两部明清小说,探讨它们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映。

明清时期,社会阶级分化严重,封建统治逐渐衰落,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物为代表,深刻描绘了封建社会中的权力斗争、家族利益冲突以及贫富差距等问题。

故事中,贾府的兴衰代表了一个家族的兴败史,家族成员因权力争夺而互相倾轧,最终导致了贾府的覆灭。

这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权贵家族的衰落以及严重的家族内部矛盾。

《红楼梦》还通过塑造女性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命运。

林黛玉、薛宝钗等人物因为各种原因被迫嫁人,甚至被迫放弃自己的感情和婚姻自由。

她们所面临的封建婚姻制度束缚和丧失个性的命运,揭示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剥夺和限制。

另一部明清小说《水浒传》则通过描写108位英雄好汉的命运,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故事中,被压迫的农民和受到官府迫害的正直者们起来反抗,组成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军,力图改变社会现状。

小说中揭示了当时社会吏治的腐败、贪官污吏的横行以及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

正义与邪恶在小说中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展示了人民对于社会现实的不满和追求公正的心声。

《水浒传》还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揭示了社会阶级之间的冲突和不平等。

小说中,好汉们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贫苦农民、流亡之士、因冤案被迫离家等等。

他们因为不同的原因走上了反抗的道路,在起义军中建立了平等和团结的价值观。

通过对这些英雄好汉的塑造,小说展现了明清时期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斗争情景,反映出广大底层民众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

综上所述,《红楼梦》和《水浒传》等明清小说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问题和不公平现象。

无论是权力斗争、家族利益冲突、封建婚姻制度的束缚,还是社会阶级之间的冲突和不平等,这些小说都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多重现实。

古代文学中的事实与虚构

古代文学中的事实与虚构

古代文学中的事实与虚构古代文学,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

然而,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时,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个问题:其中究竟有多少是事实,又有多少是虚构?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文学研究者和读者。

本文将探讨古代文学中事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几个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古代文学的特点。

古代文学作品往往以史诗、神话、传说等形式呈现,既有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又有虚构的情节和角色。

这种混合的叙事方式使得古代文学在表达历史真相的同时,也能够展现作者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因此,在阅读古代文学时,我们需要保持一种开放的思维,既要关注其中的历史事实,又要欣赏其中的艺术表达。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红楼梦》。

这部中国古代经典小说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通过一系列家族内部的纷争和个人命运的变迁,展现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端和人性的复杂。

然而,《红楼梦》并非真实的历史事件,而是作者曹雪芹的想象和创作。

尽管如此,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却深入人心,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因此,虚构的情节并不妨碍作品的价值和影响力。

另一个例子是希腊神话。

希腊神话是古代希腊人创作的一系列神话故事,讲述了众神的生活和人类与神之间的互动。

这些故事中涉及到的神祇和英雄人物,如宙斯、赫拉克勒斯等,被后世广泛传颂。

然而,希腊神话并非真实的历史事件,而是古代希腊人民对自然现象和人类生活的解释。

这些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它们却反映了古代希腊人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

除了《红楼梦》和希腊神话,还有许多古代文学作品同样存在事实与虚构的关系。

比如《罗密欧与朱丽叶》是莎士比亚的一部著名戏剧作品,讲述了两个年轻人不顾家族仇恨而相爱,最终以悲剧收场。

虽然这个故事是虚构的,但它却揭示了社会对爱情的束缚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同样,中国古代的《水浒传》也是一部以虚构的故事为背景,通过描绘梁山好汉的英勇事迹,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反抗精神。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中的事实与虚构密不可分。

古代文学中的现实与梦幻之境

古代文学中的现实与梦幻之境

古代文学中的现实与梦幻之境古代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仅是记录历史和传递道德观念的工具,更是表达人类内心世界的窗口。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我们常常能够感受到现实与梦幻之境的交融,这种交融既体现了作家对现实的反思,也展示了他们对梦幻世界的渴望。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主题常常与社会、人性等方面息息相关。

例如,《红楼梦》这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等人物的命运为主线,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悲剧。

尽管小说中有许多神仙、妖精等梦幻元素的插入,但这些元素都是为了更好地展现现实主题。

通过梦幻的手法,作家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弱点,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另一方面,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梦幻元素也是不可或缺的。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与他的伙伴们穿越了一个个神奇的仙境,与各种妖怪进行斗争。

这些梦幻的场景和人物不仅仅是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更是表达了人们对于自由、奇迹和未知世界的向往。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感到束缚和压抑,而梦幻世界则是他们心灵的避风港。

通过梦幻的描写,古代文学作品给予了读者们一种心灵的寄托和慰藉。

除了上述两个方面,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与梦幻之境还有着更深层次的意义。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在梦中与黛玉相遇,这种梦幻的情节既是对现实的逃避,也是对黛玉这个现实中无法实现的爱情的追求。

梦幻世界成为了他们心灵的交汇点,是他们在现实中无法获得的情感寄托。

而在《水浒传》中,梦幻的元素更加明显,宋江等人在梦中得到了神仙的指引,最终取得了反抗封建统治的胜利。

这种现实与梦幻之境的结合,不仅仅是对现实的反思,更是对未来的希望和改变的渴望。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与梦幻之境,既是作家们对现实的思考和反思,也是他们对梦幻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通过现实与梦幻的交融,古代文学作品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表达人类内心世界的工具。

无论是揭示社会黑暗面的《红楼梦》,还是表达对未来希望的《水浒传》,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现实与梦幻之境都引起了读者们对现实和未来的思考和探索。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反映现实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反映现实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反映现实古代文学作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的见证。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

通过这些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窥探古代社会的风貌,了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反映现实。

首先,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反映现实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

比如《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古代小说,通过对贾府的描写,展现了封建社会的虚荣、堕落和腐败。

贾府的奢靡生活和权力斗争,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丑恶一面。

同时,小说中对女性地位的描绘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束缚和压迫。

这些描写既是对当时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也是对社会问题的深刻思考。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反映现实可以从微观的角度来观察。

比如《西游记》这部古代神魔小说,通过对唐僧团队的描写,展现了人性的善恶和复杂。

孙悟空的机智和勇敢、猪八戒的贪婪和愚蠢、沙僧的忠诚和沉默,每个角色都代表了一种人性的特点。

这些角色的行为和命运,既是对人性的真实描写,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思。

通过这些角色的冒险和成长,作者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探索。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反映现实还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来分析。

古代文学作品是当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和审美观。

比如《水浒传》这部古代英雄小说,通过对梁山好汉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的英雄主义和义气。

梁山好汉们的忠诚、勇敢和正义感,代表了古代社会的价值观。

通过这些英雄形象的塑造,作者传递了对社会现实的态度和对英雄精神的追求。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反映现实还可以从艺术的角度来观察。

古代文学作品是艺术的表达,它们通过形象生动的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古代社会的美与哀愁。

比如《红楼梦》中对花草鸟兽的描绘,展示了古代社会的繁华和富饶。

小说中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的情感和思想。

这些描写既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也是对艺术美的追求。

综上所述,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反映现实是多维度的。

明清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与虚构

明清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与虚构

明清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与虚构简介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鼎盛时期,也是文化艺术繁荣的时代。

在这个时期,许多优秀的小说作品涌现出来,并且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然而,与真实社会相对立的是小说所创造出来的虚构世界,这种社会现实与虚构之间的交织令人着迷。

社会现实反映明清小说以其描写热闹喧嚣、丰富多样的人物和场景而闻名。

这些作品通常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当时社会各个层面的真实样貌。

例如,《红楼梦》通过贾府家族生活展示了封建家族制度下内部纷争、权力斗争等问题;《水浒传》则通过108位英雄好汉群像反映了农民起义和地方政治腐败等问题。

同时,明清小说也探讨了一些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比如女性地位、官场腐败、家族纷争等。

这些作品不仅呈现了历史的真实面貌,还对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度思考和批判。

虚构世界的构建虽然明清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但它们并非完全以真实为目标。

相反,这些小说通过虚构特定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来塑造独特的文学世界。

在虚构世界中,作家可以超越现实限制,创造出充满奇幻色彩的场景和人物。

比如《西游记》中的神仙、妖魔鬼怪;《金瓶梅》中各种不同性格、命运迥异的角色等等。

这些虚构元素赋予了明清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

社会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明清小说中所呈现的社会现实是与虚构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作家通过选择适当的时间背景和人物形象,巧妙地将社会现实与虚构元素融合在一起。

这样做不仅为读者营造了一个细致逼真又富有想象力的世界,同时也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当时社会问题,并从中得到启示。

此外,明清小说中的虚构元素也为作家提供了自由发挥和批判现实的空间。

通过虚构世界,作者可以对社会现实进行讽刺、批评,甚至是警示。

这种社会现实与虚构之间的关系极大地丰富和深化了明清小说的内涵。

结论明清小说中的社会现实与虚构紧密结合在一起,共同构建了一个独特而丰富多样的文学世界。

它们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还通过虚构元素对人性、社会问题等进行刻画和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卷第8期Vol.34 No.8兰州教育学院学报JOURNAL OF LANZHOUINSTITUTEOF EDUCATION2018年8月Aug.2018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超现实因素郑增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陕西西安71012)[摘要]自神话起,中国文学就为我们呈现了一幅幅瑰丽多彩的超现实画卷。

而这种超现实传统源远流长,一直延续 到后世小说的几乎所有题材当中。

超现实因素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其中既有原始的神话传统和因果报应观念,也包括 后世的道教理论和佛家思想。

同时其在具体作品中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本文按照超现实因素在具体作品中所占的比例和所起的作用,将其分为“作为世界的超现实因素”“作为情节的超现实因素”和“作为修饰的超现实因素”三大类进行具体分析,力图对其进行初步的整理。

[关键词]古代小说;超现实因素;神话;因果报应[中图分类号]1242.7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5823(2018)08-0028~04 [收稿日期]2018 -02 -02中国古代文学中一直存在一个超现实传统,这种 传统超越了文体的局限,即使是在一些偏现实的文学 作品中,超现实情节也时有出现。

例如《水浒传》叙述 宋江遇九天玄女:娘娘法旨道:“宋星主,传汝三卷天书,汝可替天 行道。

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吾有 四句天言,汝当记取,终身佩受,勿忘勿泄。

”[1]这样的情节在《水浒传》中还有很多,在其他非神 仙魔幻小说中也有不少。

至于神话、志怪小说、神魔 小说这类专写神怪的,则更不必提。

作为作品的一部 分(不管其所占比例有多低),超现实因素总会对整部 作品的思想主旨和情节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

按照 超现实因素在整部作品中所占的比例大小和它对于 故事情节的推动能力,我们把它分为三类,即作为世 界的超现实因素、作为情节的超现实因素、作为修饰 的超现实因素。

一、作为世界的超现实因素所谓作为世界的超现实因素,是指整个故事的进 行场所本身就是一个超现实的世界,如天界、地狱等,或者是一个超现实世界与人间互相贯通的大融合世 界(比如《西游记》),又或者全文的描写重心就是在 超现实情节上。

从比例上看,超现实世界一般都会占 到整个故事世界的一半以上。

从神话到神魔小说,超现实因素作为一个故事世 界,从来没有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历史上缺席过,随着 文学的不断发展,超现实因素渐渐从一种生活意识甚 至宗教信仰内化为一种文学创作手段。

在这里,我们 把世界型超现实因素再次进行细分,分别是神话型超 现实世界、志怪型超现实世界、宗教型超现实世界和 混合型超现实世界。

(一)神话型超现实世界神话型超现实世界区别于其他几类的一个重要 特点在于它的“不自觉性”和“蒙昧性”,它是原始生 民对自己的生存及其环境有所感知后,由于愚昧无知 而对其存在方式和因果关系等进行梦幻般想象的产 物。

它具有强烈的原始象征意味,神话型超现实世界 的核心往往不是人,而是自然界。

[2]同时,先民们也没 有把自己与自然界区分开,而是把自己看作与动物植 物一样的存在。

几乎所有的神话都可以被归入“超现实世界”这 一类。

可以说神话即是自然的形象化。

很多源于神 话的观念为后来无数超自然的情节设置奠定了基础。

茅盾在其《中国神话研究初探》中列举了六点原始人 民的心理:一为相信万物皆有生命、思想、情绪,与人类一般 ...二为魔术的迷信,认为人可变兽,兽亦可变为人 ...三为相信人死后魂离躯壳,仍有知觉......四为相 信鬼可附丽于有生或无生的物类,灵魂亦常能脱离躯 壳......五为相信人类本可不死,所以死者乃是受了仇 人的暗算。

六为好奇心非常强烈 (3)这六个特点的综合作用,构成了奇幻的神话世 界,后世常见的超现实情节如天人感应、变化形体、灵 魂不死等,也都可以从中找到源头。

形体互变在古罗 马文学家奥维德的《变形记》中有充分的体现,在中国 神话中亦有人兽互变的情节,比如禹在治水时化为黄 熊,其妻子涂山氏变为石头。

与希腊神话等神话体系 不同,幽灵世界并不存在于中国神话中,中国神话里 的人死后往往是变成另外一种形体,或者以下一代的 生命继续存在,比如《山海经•北山经》中所载精卫填 海的故事。

[]另外,还有诸多“海外”和“异国”型神话。

《山海 经》中记载了很多方外国家和人民,比如交止国、贯胸[作者简介]郑增乐(1996 -),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在读本科生,主要从事古代文学研究。

第8期郑增乐: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超现实因素29国、结胸国、大人国、女子国等等。

[5]它直接影响了后 来的“异域”小说创作。

至于“万物皆有生命”这一 点,神话中的事物有形象化的特征,比如古人认为月 亮是一只蟾蜍,太阳是三足乌。

更有羿射九日的神 话,将十个太阳想象成日神羲和的儿子,这都是所谓 泛灵化的反映。

(二)志怪型超现实世界志怪型超现实世界是“理性搜集”的产物,它们不 再是无意识的文化创造,不过也还没有进入主动创作 的阶段。

志怪作品中的“作者”已经出现,只是作者仅 作为材料的搜集者和事件的报道人,多数志怪小说 (也有例外,比如下文中将提到的《东海孝妇》与《韩 凭夫妇》)中并没有作者主观感情的介入,更没有借超 现实因素来抒发怀抱或者表现现实世界的意图(可能 唯一的意图就是证明鬼神存在)。

志怪小说中,有些作品创作的目的在于“发明神 道之不诬”,还有一些小说以人神鬼共存的世界为舞 台,描写人与“非人”之间的交集,它们自然属于超现 实世界。

但无论如何,人或者人的反映物(神或鬼)成 为了故事的核心。

例如董永与织女、白水素女、弦超 与神女等人神爱情故事,此类故事多写凡人男子与女 神之间的恋爱,小说通过他们的恋爱串联起人间与神 仙世界。

再如紫玉、谈生、辛道度等人鬼恋爱故事——人鬼恋与人神恋在本质上是相似的,只不过这 类故事的发生场所变成了坟墓。

还有宋定伯、郅伯 夷、宋大贤等人鬼大战的故事,还有各种人化动物、鬼 托梦求报人间之仇(苏娥)、动物对人的报恩或者复仇 (如蚁王)[],以及人遨游仙界(如《博物志》中“八月 槎”的故事)或者神仙下界会见凡人(如《汉武内传》中西王母下界会汉武帝)等故事。

(三)宗教型超现实世界魏晋时期佛教在中国的影响力渐大,唐代之后,佛教和道教的势力都获得了极大发展。

道举在玄宗 时期被列入科举考试范围,[7]佛教在武则天时代备受 推崇,之后依然保持了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创造这类 宗教型超现实世界的作者们不再仅仅无态度地介绍 玄幻故事,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自神其教,这是构建此类超现实世界的重要动力。

鲁迅称此类佛教作品为“释氏教辅书”,它们的描 写核心多是死而复生、魂游地狱、因果报应等,因此其 中诸多超现实因素必然是属于“世界”的。

例如《幽冥 录》中的《赵泰》一则,写赵泰死后游冥府,见沙著岸上 之人“悔言生时不作善”,复到泥犁地狱,见生时“夺人 财物,假伤良善”者“堕火剑上,贯穿其体”,如此种种,宣扬佛教因果报应论的意图十分明显。

道教在此时也不遑多让,大批仙话塑造了一个道家式的虚幻境界。

最多的篇幅自然是描写凡人得道 成仙、长生不老,或者描绘神仙世界之美好。

例如《太 平广记》卷七引《神仙传》中壶公的故事,详叙长房为 学道而经受壶公的种种考验。

又如《太平广记》卷十 六引《续玄怪录》中杜子春的故事,同样写成仙之考 验,而想象纵横驰骋、描写瑰奇多彩。

其目的无外乎 鼓励世人入道。

[8](四)混合型超现实世界这里所说的“混合”,不仅仅是各种文化思潮的混 合,更在于作者与作品的“混合”。

混合型超现实世界 是“主动虚构”的产物。

9超现实世界已经与作者交融 到了一起,作者在展现这种超现实世界的同时,也展 现了他本人的思想和心境。

唐传奇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其核心要素即在于“有意为小说”,因此唐传奇作品中 所构造的超现实世界,自然属于混合型超现实世界这 一类。

比如沈既济的《枕中记》,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 高人赠与的富贵梦,但它要表现的不是这个虚幻的故 事本身,而是作者自己的人生态度。

写这篇小说之 前,沈既济的老师因事获罪,沈既济由此受到牵连被 贬,联系小说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他借《枕中记》表 达对宦海沉浮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超脱之情和对现 实世界的虚幻之感。

lt)]又如《聊斋志异》中的《席方 平》,写席方平深入地府为父伸冤,然而其内涵不止于 此,蒲松龄的矛头所向乃是黑暗的现实官场。

11]通过以上表述,我们可以明显看到超现实因素有 一个被文学吸收的过程,由文学之外到被内化为文本 的一部分,从被表现的主体到借以表现主体的方法。

它渐渐成为文学家们进行文学创造的一种手段。

正 是这种转变,使得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作为情节的 超现实因素”和“作为修饰的超现实因素”大量出现于 古代小说中成为可能。

二、作为情节的超现实因素所谓作为情节的超现实因素,指的是在作品中超 现实因素所占比例较小,但同样是小说情节的一部 分。

它在故事情节中是嵌入式的,是推动故事发展的 一个因素。

这类超现实因素在文学作品中也很早就 出现了。

观其早期形态,似与神话的历史化有关。

很 多被历史化的神话还有化而未尽的迹象,这零星的残 留就是早期超现实情节的线索。

例如:殷契,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三人 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呑之,因孕生契。

(《史记 •殷本纪》)《史记》中夏商周三代的历史很多来自传说,其中 未化尽的残留神话尚多。

可以较为容易地将其分辨 出来。

超现实因素零星存在于史书中,这其中既有30兰州教育学院学报第34卷“情节”也有“修饰”。

例如古代王侯将相降生前的异 象异征,这些就都属于“修饰”,我们将会在下一部分 对其进行分析。

至于超现实情节,可参看《史记•留 侯世家》,这一篇中的黄石公俨然就是一个仙人的形 象,且“仙人授书”的桥段在全文中不可剥离。

™有些小说中的超现实情节出现在全文最后,可以 起到升华主旨、把故事推向高潮的作用,也会稀释掉 一些作品中的悲剧性因素。

比如《搜神记》中的《东海 孝妇》和《韩凭夫妇》,这两个故事都有一个悲剧性的 结局——周青含冤屈死,韩凭夫妇双双殉情。

如果去 掉最后的超现实结局,故事本身的结构并未受到太大 影响,同时其悲剧性大大增强——他们至死的抗争换 来的也只是一个徒劳的结局。

悲剧性增强的另一个 结果是给读者带来置身于黑暗中又不得脱身的压抑 感,而最后的超现实情节正是一个光明的尾巴,无论 是给故事中的角色,还是故事外的读者,都带来了一 点希望。

因此,光明一定程度上稀释了悲剧性,悲剧 性的降低也为读者带来了一种心理上的缓解。

还有相当一部分的超现实情节,它们在小说中并 不具备明显的文学意义和道德意义,比如文章开头所 引宋江遇九天玄女的例子。

这样的超现实情节在《水 浒传》中还有很多,例如第九十七回《睦洲城建设邓元 觉乌龙岭神助宋公明》:这包道乙正在城头上看了,便作妖法,口中念念 有词,喝声道:疾!”念着那助咒法,吹口气去,郑魔君 头上滚出一道黑气,黑气中间显出一尊金甲神人,手 提降魔宝杵,望空打将下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