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语文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d630b2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a.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儿童诗两首》,包括《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两首诗歌。
详细内容如下:1.《我想》:诗人通过描绘一系列奇妙的想象,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童年的水墨画》:诗人以水墨画为载体,描绘了童年时光的美丽画面。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两首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2.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分析等方法,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2. 教学重点: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学会欣赏诗歌的美。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儿童诗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儿童诗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感悟:(1)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认真倾听,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分析讲解:(1)讲解《我想》:诗人如何运用想象的手法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讲解《童年的水墨画》:诗人如何以水墨画为载体,描绘童年时光的美丽画面。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仿写一首儿童诗。
(2)分组进行朗读比赛,评选最佳朗读者。
六、板书设计1. 《我想》想象奇特生活向往2. 《童年的水墨画》水墨画为载体童年时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以“我的童年”为题,写一首儿童诗。
2. 答案: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给出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确保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优秀的儿童诗,如《金波儿童诗选》等,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教学过程中的朗读感悟环节3. 作业设计及课后反思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
五年级《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6篇)
![五年级《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61242a76a20029bc642ddd.png)
五年级《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精选6篇)五年级《儿童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尝试写主持词,写一首或一节儿童诗。
学习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谈话揭题:今天我们学习《儿童诗两首》这两首分别是《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板书)。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是通过同学们的自学来学习的。
课前同学们做了充分的预习。
老师有个提议,今天我们想采用闯关的形式来学习,有兴趣吗?每一关都有得分,随机加分看谁得分最多,一并计入语文感恩银行。
2、创第一关必答关学习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1)大声朗读第二首诗《童年的水墨画》,想想这首诗描写了童年的几个怎样的画面?用简短的语言写在小纸片上。
反馈学生的答案。
(街头看书、溪边钓鱼、江上戏水)随机提问“你是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2)你最喜欢哪一个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随机体会童年的快乐、情趣、可爱、顽皮,并进行朗读指导。
(过渡:童年的生活是多么有趣,多么快乐。
除了童年的`生活,同年还有什么?)3、创第二关抢答关学习第一首诗《我想》比较两首诗(1)《我想》这首诗中,写了我童年的什么?(2)写了我几个愿望?哪一个愿望最令你神往?请你把它读出来。
朗读指导(3)课文中的哪些字或词让你读起来感到特别的美?随机感受韵律美(4)快速浏览这两首诗,请你说出这两首儿童诗有什么不同?(内容不一样:一首诗表达愿望的,一首是表达真实生活学习场景的;形式不一样:一首是一首诗,另一首是组诗;三是第一首比第二首的韵律感强;意境不同)。
4、创第三关挑战关尝试写作(1)写主持词。
创设情景:表演诗朗诵节目。
写好后评价。
(提示:可用上书上的语言,写两三句即可)。
(2)仿照课文中诗的写法,用诗歌来写写自己童年的愿望和生活场景。
提示:写愿望和场景的可写一个或几个小节,视自己情况而定。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5f8375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e2.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儿童诗两首》选自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材,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儿童诗,感受诗歌的魅力,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关爱和赞美。
教材中的两首诗分别是《小池》和《春晓》,这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儿童的生活,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他们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歌的情感。
但是,对于诗歌的深层含义和修辞手法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此外,学生对自然景色的观察和感受也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深入理解诗歌,感受诗歌的美。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关爱和赞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朗读、讨论交流,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关爱和赞美。
2.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美,学会欣赏诗歌,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朗读教学法:反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包括诗歌内容、图片、音乐等。
2.教学素材:准备与诗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两首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播放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诗歌的氛围。
2.呈现(10分钟)教师分别呈现《小池》和《春晓》两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cf883b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8.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海边的早晨》和《秋夜的风筝》两首儿童诗;2. 掌握儿童诗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能力;4.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表演能力。
教学准备:1. 课件或幻灯片;2. 《海边的早晨》和《秋夜的风筝》两首儿童诗的课文;3. 黑板、粉笔;4. 音乐播放器和相应的背景音乐。
教学内容和步骤:Step 1:导入(5分钟)1. 通过一段小视频或图片展示海边的早晨,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发表对海边的早晨的看法和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Step 2:学习课文(15分钟)1. 将《海边的早晨》课文呈现在课件或幻灯片上,逐句朗读,同时展示关键词和句子;基本的理解;3.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朗读节奏感;4. 分组角色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学生们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通过表演理解和体验课文;5. 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演出的效果,老师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等表演细节。
Step 3:独立思考(10分钟)1. 让学生思考自己参观过的海边或类似的自然场景;2. 让学生试着写一篇短文,描述他们在海边的所见所闻;3. 鼓励学生通过生动的语言描写,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Step 4:展示和讨论(15分钟)1. 邀请学生逐个展示和朗读自己的作文,学生互相交流和评价;2. 老师引导学生发现作文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并讨论其中的亮点和创新之处;3. 老师总结课文和学生作文的特点和魅力,引导学生对儿童诗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思考。
Step 5:背诵《秋夜的风筝》(10分钟)1. 将《秋夜的风筝》课文呈现在课件或幻灯片上,逐句朗读,同时展示关键词和句子;基本的理解;3.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抑扬顿挫的表现,培养学生的朗读节奏感;4. 使用音乐播放器播放柔和的背景音乐,营造出秋夜的氛围;5. 让学生跟着音乐的节奏朗读《秋夜的风筝》,增强感受和表达的力度。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979569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8e.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具体章节为《儿童诗两首》。
详细内容包括《春天在哪里》和《夜晚的村庄》两首儿童诗的学习。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让学生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同时提高学生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儿童诗,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两首诗歌的意境,掌握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春天的印象,进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朗读诗歌:让学生自由朗读两首诗歌,注意字音、语调和感情的表达。
3. 理解诗意: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4.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歌中的美句,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 例题讲解:以《春天在哪里》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春天的景象。
6.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首关于春天的诗歌。
8.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儿童诗两首》2. 内容:《春天在哪里》比喻:春天像个害羞的小姑娘,躲躲藏藏。
拟人:春风轻轻地抚摸着大地,万物复苏。
《夜晚的村庄》比喻:夜色如墨,村庄宛如一幅画卷。
拟人:星星点灯,照亮了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春天”或“夜晚”为主题,创作一首儿童诗。
2. 答案示例: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笑了。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儿童诗两首》优秀教案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9《儿童诗两首》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38fc4d77232f60ddcca16b.png)
9《儿童诗两首》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本课出现的生字“丫”,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体会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歌曲导入,引出课题1.歌曲导入:(出示课件:《童年》歌曲:“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地叫着夏天操场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还在拼命唧唧喳喳写个不停等待着下课等待着放学等待游戏的童年”)同学们,听到这熟悉的歌曲,你会想到些什么呢?(会想到幸福的童年生活……)是啊!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歌,歌里有我们的幸福和欢乐;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让我们一起走进童年的生活,去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和幸福。
2.齐读课题:第9课《儿童诗两首》。
二、品读《我想》,鉴赏意境1.初读诗文,总体感知。
(1)配乐范读,激趣读文。
你听出了些什么?(2)自读诗文,自主感悟。
你读懂了些什么?2.再读诗文,理解内容。
(1)师导学第一节:①齐读第一节,想想作者都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去写的。
②(课件出示导读思路)我想什么?——干什么?——怎么样?③师生总结写作思路: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带着……牵着……悠出……歌唱。
(出示课件,创设情境,再现诗文内容):一棵桃树,枝繁叶茂,一只小手抚摸着桃树枝,突然,桃花苞长出来了,金灿灿的太阳出来了,春天来临了!④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他想和桃树桃花一样迎接春天的到来……)(2)生自学第二至五节。
(课件提示学习思路):按照学习第一节的思路分组学习第二至五节,先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诗文,边读边想:每一节诗都写了些什么?然后按照“我想什么?——干什么?——怎么样?”这样的思路进行小组交流(允许学生进行个性解读)。
并用图画的形式展示出来。
最后说说:作者为什么这样写?(3)分组汇报、交流、赏析。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af87240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11.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材包括了两首诗歌,分别是《小池》和《春晓》。
这两首诗歌描绘了自然景物和儿童的乐趣,富有童趣和诗意。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歌,学生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童年的快乐,培养对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和理解能力,他们对于自然景物和儿童话题也比较感兴趣。
但是,对于一些较为抽象的词语和意境,学生可能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解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想象和思考,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
2.能够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创意表达和写作。
4.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对自然和童年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难点:能够运用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创意表达和写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表演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3.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引导、示范等手段,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帮助他们深入理解诗歌。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诗歌的图片和背景音乐,用于创设情境。
2.准备诗歌的朗读和背诵材料,用于学生朗读和背诵。
3.准备相关写作素材和写作指导,用于学生进行创意写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背景音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让学生观察图片,听音乐,感受诗歌的意境。
2.呈现(10分钟)老师朗读两首诗歌,学生认真倾听,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老师解释诗歌中的难点词语和意境,帮助学生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朗读和背诵。
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发音和姿势,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8篇)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a8af067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2.png)
《儿童诗两首》教案(优秀8篇)《诗两首》教案设计(《金色花》《纸船》篇七1、知识目标:⑴让学生借这两首诗了解并喜欢普希金和弗罗斯特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的大诗人及其诗作。
⑵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⑶背诵《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积累名篇,打下文化根基。
2、能力目标:⑴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感觉出两首诗的不同之处,在老师的引导下,欣赏两首诗的动人之处并归结两首诗的不同特征。
⑵让学生了解一点诗歌中的象征的手法,提高欣赏诗歌的水平,并注意区别比喻与象征在诗中的不同表现。
3、情感目标:⑴对于“路”这一概念,要引导学生从人生之路的角度去理解,并让学生初步理解象征这一手法。
⑵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
1、反复诵读,理解诗歌蕴涵的哲理;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2、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品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1、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寻找两位诗人的生平资料及其诗作,并为大家朗诵其他诗篇的片段。
2、教学方法:读、说、悟、品法。
比较鉴赏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教学时数:2课时。
一、新课导入在成长的道路上,阳光时时洒满你的心田,但风雨也可能不期而至。
假如你觉得生活欺骗了你,你将如何面对?诗人普希金给了我们的叮咛和嘱咐。
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
今天我们学习的诗两首,就会告诉我们。
二、新课指导《假如生活欺骗了你》1、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伟大的民族诗人、小说家,史称“俄罗斯文学之父”。
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和新俄罗斯文学的奠基人。
他出身于贵族地主家庭,一生倾向革命,与黑暗专制进行着不屈不挠的斗争,他的思想与诗作,引起沙皇俄国统治者的不满和仇恨,他曾两度被流放,始终不肯屈服,最终在沙皇政府的阴谋策划下与人决斗而死,年仅38岁。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4288855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c3.png)
4.讲解儿童诗的特点,如语言简洁、意境生动等,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创作儿童诗。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诗进行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倾听并给予评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朗诵、仿写、创编等,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4.注重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指导,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儿童诗两首》,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会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情。
3.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倾听、尊重他人,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
4.通过对儿童诗的学习,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爱他人,培养责任感和使命感。
5.家长参与作业: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诗歌创作过程,给予建议和鼓励,增强家庭亲子互动,共同体验诗歌的魅力。
6.课后反思:要求学生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自我反思,总结自己在诗歌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布置作业时,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儿童诗的特点和表现手法,能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15350a452d380eb62946dea.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教案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教案(一)学习目标我们提倡戒烟不是为了省几个钱,也不是花不起钱,更不是为了减少环境污染,而是为了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健康。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知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
假如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布置P31 给带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① ② ③ 用横线画出下面各组中不属于同一类的一个字推委颤音迟到听说略智慧宫① 青蛙——蝌蚪鸡——鸡雏牛——牛犊狗——狗崽羊——羊羔马——马驹② 猪(栏) 牛(棚)鱼(池) 鸟(巢)狗(窝)龙(潭)羊(圈) 虎(穴)1课时A案教学流程一、学习《俺想》(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指名读导读局部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俺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
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
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俺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1.生自由读诗。
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身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5.同学自由品读诗句。
(1)“俺”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
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
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2)“俺”为什么想把自身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引导同学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身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示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1.师:让俺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身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俺借鉴的地方?2.生谈自身的发现。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a6f6054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c7.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第四单元《儿童诗两首》,具体内容包括《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两首诗歌的学习。
通过这两首诗歌的讲解,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朗读、背诵两首诗歌,理解并掌握生字、新词,了解诗歌的基本表现形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人对童年生活的热爱,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背诵两首诗歌,理解并掌握生字、新词。
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童年生活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童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1)让学生自主朗读两首诗歌,感知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讲解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
(3)分组合作,讨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例题讲解:(1)分析《我想》这首诗的表现手法,让学生理解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
(2)讲解《童年的水墨画》中描绘的画面,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模仿两首诗歌的表现手法,创作一首关于童年的小诗。
(2)互相交流、评价,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儿童诗两首2. 板书内容:《我想》:拟人、比喻《童年的水墨画》:画面描绘、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童年”为主题,创作一首小诗。
2. 答案示例:童年时光如画卷,绿水青山映笑颜。
捉迷藏,跳皮筋,快乐时光难忘怀。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儿童诗歌,提高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
组织一次诗歌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四篇)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51268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c.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教材分析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儿童诗两首》,是本册教材第二组中的最后一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童年”,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体会词句表达的感情。
从习作上,本单元的重点是丰富语言积累,交流和描绘自己的童年生活。
设计理念《儿童诗两首》是著名作家高洪波先生写的,两首儿童诗的语言优美明快,前一首孩子气十足,动词用得很准确;后一首用了打比方的方法,富有形象感。
根据本课的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和教材中所处的特殊位置,我在教学设计中充分考虑其略读课文特点,减少束缚,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象,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感悟儿童诗的特点,这样可以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学生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共42人,男生23人,女生19人,学生都是附近农村的,父母虽然都在身边,但是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几乎没有家庭辅导。
学生整体感悟不深,浮于比较表面的东西学生能较容易地体会到,而对于较深层次的内容学生很难感悟出来。
其次是学生的整体朗读水平一般。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1)通过自学,认识本课生字。
(2)鼓励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背诵下来。
(3)通过朗读,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2.过程和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儿童诗,学生能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
激发学生读儿童诗和写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试写儿童诗。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预习儿童诗。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板书课题1.师导入:童年是一幅画,画里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个梦,梦里有我们的想象和憧憬。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教案三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教案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2e330b7d0b4c2e3f5727637d.png)
五年级下册语文《儿童诗两首》教案三篇篇一【教材简析】《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童年是多么的美好幸福。
《童年的水墨画》以跳跃的镜头捕捉了童年生活中的典型场景,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个快乐场面。
【设计理念】在儿童的眼睛里,世界是那么美丽;在他们的世界里,生命是那么自由,所以,在他们看来,梦想可以无限飞翔,快乐可以无限传达。
因此,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朗读,让他们读个够,读个透,结合诵读,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文本,体会诗歌情感,并且鉴赏诗歌写法,用诗化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建议】1、重视朗读训练:《我想》节奏齐整,韵律感很强,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很好的朗读材料,教学中,在不同的环节安排朗读训练,但要注意层次性,提升朗读的质量。
《童年的水墨画》则应重在读出每个活动场景的趣味性。
2、鼓励大胆想象,如:《我想》一诗,学生通过想象一个个心愿的画面,感受童年的异想天开,《童年的水墨画》通过想象体会诗句所包含的动感画面,感受童年的瑰丽多彩。
3、借鉴诗歌写法:学生自主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借鉴诗歌的表达方法,诗化自己的表达方式,及时抒于笔端。
【教学目标】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柔软、柳絮、喧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3、背诵喜欢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比较两首儿童诗表达方式上的区别,领悟儿童诗的写法。
【教学过程】一、学习《我想》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⑴此时,如果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的愿望是什么呢?(这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尤其是孩子们,这一环节能令他们畅所欲言,一吐为快。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ffbd7da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0e.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领悟两首儿童诗的内容和意境。
2.培养学生鉴赏和朗读诗歌的能力。
3.提升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教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表达诗歌情感、感悟诗歌意境。
•难点:引导学生深入领悟诗歌内涵,感悟作者的用意。
三、教学准备1.准备两首儿童诗的文本材料。
2.图书、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料。
3.诗歌朗读音频或视频。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利用图片、音频或短视频引入儿童诗的主题,引起学生兴趣。
2. 学习儿童诗一•朗读第一首儿童诗,学生跟读。
•带领学生分析诗歌情节、解析诗歌中的意象。
•引导学生展开诗歌主题的讨论,理解诗歌的内涵。
3. 诗歌赏析•分组讨论诗歌内容,总结共同点和特色。
•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交流思想。
第二课时1. 学习儿童诗二•重复上述学习过程,引入第二首儿童诗的内容。
•深入分析诗歌中的意象、语言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 表达与创作•学生进行诗歌朗读,表达诗歌情感。
•组织学生撰写相关感想、心得,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3. 总结与展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两首儿童诗的共同点和区别。
•学生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展示个人创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儿童诗教学,学生在语文表达、感悟能力方面得到了提升,课堂氛围活跃,学习效果明显。
但也发现个别学生在理解诗歌深层意义方面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引导。
教师需要注重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循序渐进,提高他们的思辨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希朋友能够从中得到启发。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066a62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57.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并能朗读《儿童诗两首》。
2.理解并能正确解读《儿童诗两首》的内涵。
3.通过学习《儿童诗两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并能正确解读《儿童诗两首》的内涵。
2.进行情感交流,感悟诗歌中的美。
教学难点:1.正确解读《儿童诗两首》的内涵。
2.运用恰当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
教学准备:1.录音机和CD盘。
2.多媒体课件。
3.笔和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通过观看图片,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出示《儿童诗两首》的封面,让学生猜测诗歌的内容。
二、呈现与引入(15分钟)1.播放CD,学生跟读。
2.教师朗读诗歌,同学们闭眼倾听,用心感受诗歌的美。
3.共同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理解诗歌(2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儿童诗两首》,并指导学生分析诗歌的主题、意境和情感。
2.学生自主进行分组朗读,每组表演完毕后,讨论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
3.引导学生分析不同诗歌之间的联系和共同之处。
四、情感交流(15分钟)1.学生自愿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围绕诗歌的主题进行探讨和讨论,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力量。
3.鼓励学生用文字和图片表达对诗歌的感受,打造诗歌美的展示墙。
五、巩固与拓展(15分钟)1.创设情境,启发学生自行书写诗歌。
2.学生自由创作,并进行朗读和分享。
六、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儿童诗两首》的特点和意义,强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认识到诗歌是珍贵的文化遗产,是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同时,通过欣赏和朗读诗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课堂中的分组朗读和情感交流,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参与性。
但是,在课堂设计上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通过自主创作等方式进行拓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2ae8c0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10.png)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本文没有明显的格式错误和需要删除的段落。
以下是对每段话的小幅度改写:9儿童诗两首教学目标:1、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教学难点: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教学准备:投影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朗读诗歌1、出示课题《儿童诗两首》,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儿童诗,可以让学生背诵其中的一两句。
2、朗读两首儿童诗,指导学生流畅地朗读。
二、比较朗读,理解诗歌1、反复朗读两首儿童诗,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
2、小组讨论后进行课堂交流,指导学生注意到《我想》是一首诗歌,而《童年的水墨画》则是组诗,以及它们押韵和不押韵的区别。
3、引导学生朗读诗歌,体会描写的愿望和场景。
第二课时一、感情朗读,体会意境1、指导学生朗读《我想》。
1)朗读诗歌,想象体会“我”的愿望。
①朗读诗歌,询问学生最向往的愿望。
②让学生默默诵读最令其神往的愿望,想象情景,体会其中的感受。
③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最令其神往的愿望。
2)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美好的愿望的,让学生具体描述。
3)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指导学生朗读《童年水墨画》。
1)朗读诗歌,让学生比较并印象最深刻的画面。
①静静地在街头阅读《水浒传》。
②鱼儿钓上来了,鱼在草地上蹦跳。
③在江面上打水仗。
2)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细细朗读诗句,感受其中的快乐。
诗歌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韵律和节奏,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思想。
当我们细细朗读诗句时,会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快乐的元素。
比如,___的《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句话,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快乐的追求。
再比如,___的《青玉案·元夕》中,“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表达了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520d579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bb04565.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儿童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两首优秀的儿童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帮助学生领会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启发学生对生活、自然和情感的思考,培养学生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儿童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把握诗歌的韵律和语言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抽象情感和理念。
•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诗歌的表达技巧。
四、教学准备•课前准备课件,包括两首儿童诗歌的内容和注释。
•准备课堂互动环节,例如诗歌朗诵、情感分享等。
•确保课堂秩序良好,准备好教学素材和辅助工具。
五、教学步骤与方法第一步: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教师引言引入诗歌的主题,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第二步:学习《诗一》(20分钟)1.教师朗读《诗一》,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含义。
3.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步:学习《诗二》(20分钟)1.教师朗读《诗二》,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诗歌中的生词和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意境。
3.学生单独思考,写下对诗歌的感想和理解。
第四步:诗歌鉴赏(15分钟)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2.教师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韵律和表达技巧。
3.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感悟。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收获和重点。
六、课后作业1.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诗一》和《诗二》的主题。
2.完成《儿童诗两首》相关练习册的练习题。
3.自选一首儿童诗歌朗读。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儿童诗两首》展开教学,通过诗歌的赏析和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文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达意见,课堂氛围良好,但部分学生对诗歌中的抽象情感理解还有待加强。
下节课将加强诗歌的情感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诗歌的魅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a553a64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ea.png)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儿童诗两首》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儿童诗,感受诗歌的美好,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关爱和呵护。
两首诗分别是《小池》和《村晚》。
《小池》描绘了一个小池塘的美丽景色,通过描写池塘中的荷花、蜻蜓等生物,表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而《村晚》则描绘了一个乡村的夜晚,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色和孩子们的活动,表现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和和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语文基础,对于诗歌的阅读和理解也有一定的能力。
但是,对于诗歌的鉴赏和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乡村生活和自然景色的认识可能有限,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图片的展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内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和教师的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两首诗歌,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关爱,培养自己热爱生活和自然的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诗歌,理解诗歌的大意,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的内容。
2.难点: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对儿童的关爱,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图片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和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六. 教学准备1.图片:准备与两首诗歌相关的图片,如荷花、蜻蜓、乡村夜晚等。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图片中的景色,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两首诗歌,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教师可以逐句解释诗歌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大意。
3.操练(10分钟)学生跟读诗歌,教师纠正发音。
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6篇)
![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7d52e5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6b.png)
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6篇)五年级下册《儿童诗》教学设计篇1学情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独立的读书,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
要充分留意到课文的体裁特点,读诗要边读边想象,要重视形象感悟、整体把握。
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丫”“汲”,读读记记“花苞、松软、柳絮、吵闹、梳妆、水墨画”等词语。
2、背诵喜爱的诗歌,感悟儿童诗的特点,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欢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幸福欢乐的生活和美妙的愿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会儿童丰富的想象力,感受童年生活的欢乐,激发学生读儿童诗的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品读领悟儿童诗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媒体:教学《儿童诗两首》一课时,协作电教媒体,让学生在美丽的音乐声中想象儿童生活的画面,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对美的憧憬和追求,进一步帮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悟课文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学习《我想》(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此时,假如有一位神仙站在你面前,能帮你实现一个愿望,那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呢?2、是啊,美妙的愿望有那么多,要是都能一一实现那该多好啊!这不,有一个孩子就把自己的愿望写进了诗里,他的愿望是什么呢?抓紧去读读吧。
(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诗歌)(二)初独诗歌,明白大意指名分小节读诗(留意“丫”、“汲”的读音)。
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并想一想,孩子的愿望是什么?沟通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妙心愿。
(师随机板书)(三)精读诗歌,进入情境1、那么多愿望中,哪一个最令你神往?说说理由。
2、诵读最神往的愿望,品读这一节诗句,想象画面。
3、想象“我”是在怎样的情景下产生这些愿望?有感情地朗读。
(四)赏析诗歌,领悟写法1、生自由朗读全诗,体会这首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2、生沟通自己的发觉:每一小节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幻想。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9《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6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9《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6篇)](https://img.taocdn.com/s3/m/0ba819270740be1e650e9acb.png)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9《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6篇)《儿童诗两首》教学设计1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和美好的愿望。
2.认识本课生字,背诵喜欢的诗歌。
如果有兴趣,尝试写一首儿童诗。
学习重点: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学习《我想》(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指名读导读部分的前三句。
师导:今天我们要学习两首儿童诗。
刚才同学们读的这几句话实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首赞美童年的诗。
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读一读,看看它能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
(二)诵读诗歌,感悟想象1.生自由读诗。
想想每个小节作者所表达的愿望。
2.指名分小节读诗,想一想,每节写什么?3.指名说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所表达的美好心愿。
4.说一说自己最喜欢哪一个小节,为什么?5.学生自由品读诗句。
(1)“我”为什么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2)“我”为什么想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如,平日里看见阳光的感受、脚踩土地的感觉以及结合天空、白云的样子和土地上草木葱翠的情景,谈感受。
6.生展示读,并说说自己在读的过程中似乎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7.比较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
(三)回归全诗,感受意境1.师:让我们把整首诗串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美好心愿?这首诗在表达上有哪些值得我借鉴的地方?2.生谈自己的发现。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每一小结都以“我想……”作为开头,表达自己的梦想,每一小结里都有一个叠音词如“悠呀,悠──”“长呀,──”这样的语句。
3.生再次自由读文,感受诗歌的韵律、节奏。
4.全体齐读。
二、学习《童年水墨画》(一)自读自悟,理解大意1.自读全诗,要求基本理解诗歌大意,在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并在每小节的标题后面加上一个表示动作的词,概括主要内容。
如“街头阅读、溪边钓鱼、江上戏水”等。
2.指名读诗,交流预习所得,概括全诗大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下册《儿童诗两首》语文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由《我想》和《童年的水墨画》这两首儿童诗组成。
一首写了儿童神奇的幻想,一首正如题目一样,如水墨画般勾
勒了三个典型的儿童生活的剪影。
《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
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
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
和向往。
这首诗极富韵律美,每一节的结构基本相同,读起来朗朗
上口;用词也非常讲究,“安、接、装、种”说明了“我”想
怎么做,“悠、长、望、飞”是对“我”变化后做什么的想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
《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
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
《街头》--读《水浒传》的孩子,那样的专注,尽管马路
街头是那样的喧闹,却丝毫不能影响他,对时间的推移也浑然
不觉。
无边的喧闹和一隅的安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溪边》--钓鱼的孩子,那样的快乐,静静的溪水映着爱
美的柳树,映着钓鱼孩子的倒影,静静的钓鱼竿,立着红蜻蜓,我们仿佛觉得空气都停止了流动,似乎大家都怕鱼受惊,而鱼
上钩的一刹那,这种静立刻被打破了,溪水动了,人影碎了,
鱼跃人欢,寥寥几句,勾勒出一个现代垂钓儿童的形象。
《江上》--戏水的孩子,那样的调皮,一群孩子像鸭群一
样跳入水中,在水里互相你泼我溅地嬉戏,就在这嬉戏中,一
个孩子钻入水中,不见了,突然一阵水花,他出现了,调皮地
笑着,露出两对小虎牙。
一群孩子的嬉戏和一个孩子的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