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原子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
高考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高考物理原子物理知识点:1. 元素的构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质量约为1.67x10^-27 kg;中子不带电荷,质量约为1.67x10^-27 kg;电子带负电荷,质量约为9.11x10^-31 kg。
2. 原子核结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数称为原子序数(Z),中子数称为中子数(N)。
原子核的相对质量约为质子和中子质量之和的2000倍,核半径约为1x10^-15 m。
3. 原子的电子结构: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在原子中分布在能级轨道上。
能级越高,能量越大。
原子的电子结构可用电子排布规则(如阿贝尔规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来描述。
4. 常见粒子的特性:α粒子为带2倍正电荷的氦核,具有较大质量和能量;β粒子分为β+粒子(正电子)和β-粒子(电子),它们是由原子核中的质子或中子发生转化而产生的;γ射线为电磁波,无电荷、无质量,具有很高的穿透能力。
5. 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具有不稳定的原子核,通过放射性衰变放出高能辐射。
常见的放射性衰变类型有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6. 核反应与核能:核反应是指核的变化过程,可分为裂变和聚变。
核能是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具有很高的能量密度。
目前,核裂变用于发电,而核聚变仍处于研究阶段。
7. 半衰期:半衰期是指放射性物质在衰变过程中,其活度减少到初始活度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不同放射性物质具有不同的半衰期,可用来判断物质的放射性强度和使用寿命。
8. 量子力学概念: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框架。
量子力学描述了微观粒子的双重性质,即粒子和波动性的统一性。
常见的量子力学概念包括波函数、不确定性原理、叠加态等。
9. 布居数分析:布居数分析是指根据原子能级和电子排布规则,推导出原子的电子结构和能级布居情况的方法。
布居数分析有助于理解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性质。
10. 原子物理应用:原子物理在现代科技中有广泛的应用,如核能利用、医学放射治疗、核磁共振成像、半导体器件等。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1. 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的基本结构由核和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它们共同组成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米,但它包含了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
电子绕着原子核运动,它们带负电荷,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
电子的外轨道上有固定的能量,可以跃迁到不同的能级,从而导致原子的发光和吸收现象。
2.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是由夸克组成的基本粒子,它们之间通过强相互作用力相互作用。
质子和中子在原子核中相互聚集,通过核力相互作用,维持着原子核的结构。
原子核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的小范围内,并且它带有整数的电荷,这使得原子核可以被外部的电场所控制。
3. 原子的谱线原子的谱线是原子的能级结构在光谱上的体现。
原子的能级是电子在原子轨道上具有的稳定能量,不同的能级对应着不同的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谱线。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放出能量,产生发射谱线。
而当原子吸收能量后,电子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产生吸收谱线。
通过观察原子的谱线,可以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和原子的性质。
4. 原子的量子力学原子的性质可以通过量子力学的理论来解释。
量子力学是一种描述微观粒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理论,它通过波函数描述了微观粒子的运动状态和性质。
原子内的电子是以波动形式存在的,它们的轨道运动是由波函数描述的。
波函数是满足薛定谔方程的解,并且它们描述了电子的位置、动量、运动轨道等性质。
量子力学的理论可以解释原子的光谱、化学键、原子的稳定性等现象,为我们理解原子的性质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总之,原子物理是研究原子内部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学科,它对于我们理解物质的性质和行为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原子核、原子的谱线和原子的量子力学等知识点,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原子的性质和行为,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希望本文的总结对读者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能够深入学习原子物理,探索更多有关原子的奥秘。
原子物理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基本概念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原子物理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粒子——原子及其核心的性质和相互作用规律的学科。
本文将对原子物理的基本概念进行总结,包括原子结构、核结构、粒子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知识点。
二、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是正电荷的集中体,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核外电子是负电荷的集中体,绕原子核运动。
2. 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通常用原子半径来描述。
原子半径的大小与原子序数相关,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减小,同一族元素的原子半径随着原子序数的增加而增大。
3. 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由原子核的质量决定。
原子核质量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决定,而电子质量较小可以忽略不计。
三、核结构1. 核的组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中子数影响原子是否稳定。
2. 质子数和中子数元素的质子数即为其原子序数,不同元素的质子数不同。
同一元素的质子数在不同的原子中保持不变,但中子数可能不同,这样的原子称为同位素。
3. 核反应和放射性核反应是核内质子和中子的重新组合或分解过程,可以引起核能的释放,包括裂变和聚变两种形式。
某些核素具有不稳定性,会自发地发生放射衰变,释放出射线和粒子,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
四、粒子相互作用1. 电磁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是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包括静电力和电磁感应力。
原子核内的质子受到静电力的作用,使核能够保持稳定。
2. 核力和弱力核力是质子和质子,中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原子核内的粒子能够相互吸引,维持核的结构稳定。
弱力是一种负责放射性衰变的力,可以改变核粒子的类型。
3. 强力强力是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目前已知的最强的相互作用力,使得原子核内的质子和中子能够紧密结合。
五、结论通过本文的总结,我们对原子物理的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原子结构、核结构和粒子相互作用是原子物理的重要内容,对于研究物质的特性和性质具有重要的意义。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一、理论知识基础1。
离子化合物原子的结构是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质子与中子又可以有不同的结合能状态,但其最稳定的结合方式是结合成带正电荷的原子核,所以质子与中子便有不同的能量状态,而根据原子的能级知识,高能级原子会向低能级原子转变,因此在实验室中经常观察到了同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比其固态氢化物稳定。
除此之外,原子的能级状态还与其带电的状态有关。
如上述气态氢化物因为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带同种电荷,因此它们的结合能最大,所以也就更加稳定。
而根据电荷守恒,气态非金属元素的阳离子由于失去一个电子,所以其结合能比其阴离子小,因此更加稳定。
2。
共价化合物 2。
共价化合物1。
配位化合物配位化合物是含有共用电子对的分子。
其实质是在形成配位键时,电子云必须重新排布。
两种元素的原子只有各自得到两个电子才形成稳定的配位键,因此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等于零,它们的原子彼此形成的是共价键。
2。
配位多面体( NaFeCl3, Cl2)配位多面体指的是元素间形成配位键时,有四个原子与另一元素形成四个共价键的情况。
配位多面体是平面正方形的对角线围城的封闭区域,该区域具有平行于对角线的一组相互垂直的平面,因此每条边长为1, 3。
1。
钠原子Na的结合能比较低,与水作用放出大量的热,水的结合能比钠的低,放出的热也少,反应速度很快,这说明钠原子只能和活泼金属反应,那么钠原子能否与活泼金属钠和碱反应呢?从微观角度来看,一般认为钠原子具有8电子,和氯原子的外层电子差不多,但钠原子比氯原子小,所以钠原子的能级与氯原子相近,故钠原子也只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2。
锂原子Li与活泼金属反应的时候能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是由Li原子内层2电子与2个原子核形成共价键的热运动放出的,可见锂原子内部能级比较高,所以锂原子也不容易与活泼金属反应。
2。
锂原子Li的结合能比钠原子小,所以Li能与活泼金属锂发生置换反应, 2Li+3H2O=LiCl2+2H2↑,或者2Li+Li2O2=Li2CO3+2H2↑。
原子物理知识点详细汇总
第一讲 原 子 物 理自1897年发现电子并确认电子是原子的组成粒子以后,物理学的中心问题就是探索原子内部的奥秘,经过众多科学家的努力,逐步弄清了原子结构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并建立了描述分子、原子等微观系统运动规律的理论体系——量子力学。
本章简单介绍一些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基本知识。
§1.1 原子1.1.1、原子的核式结构1897年,汤姆生通过对阴极射线的分析研究发现了电子,由此认识到原子也应该具有内部结构,而不是不可分的。
1909年,卢瑟福和他的同事以α粒子轰击重金属箔,即α粒子的散射实验,发现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有少数发生偏转,并且有极少数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甚至被弹回,偏转几乎达到180°。
1911年,卢瑟福为解释上述实验结果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这个学说的内容是: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的空间里软核旋转,根据α粒子散射的实验数据可估计出原子核的大小应在10-14nm 以下。
1、1.2、氢原子的玻尔理论 1、核式结论模型的局限性通过实验建立起来的卢瑟福原子模型无疑是正确的,但它与经典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电子与核运动会产生与轨道旋转频率相同的电磁辐射,运动不停,辐射不止,原子能量单调减少,轨道半径缩短,旋转频率加快。
由此可得两点结论:①电子最终将落入核内,这表明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 ②电子落入核内辐射频率连续变化的电磁波。
原子是一个不稳定的系统显然与事实不符,实验所得原子光谱又为波长不连续分布的离散光谱。
如此尖锐的矛盾,揭示着原子的运动不服从经典理论所表述的规律。
为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离经叛道的离散性,玻尔于1913年以氢原子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他的原子理论,虽然这是一个过渡性的理论,但为建立近代量子理论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2、玻尔理论的内容:一、原子只能处于一条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原子物理知识点归纳
原子物理知识点归纳原子物理知识点归纳原子是指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
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但在物理状态中可以分割。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原子物理知识点归纳,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卢瑟福的核式结构模型(行星式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是用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基本上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这说明原子的正电荷和质量一定集中在一个很小的核上。
卢瑟福由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运动。
由α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数据还可以估算出原子核大小的数量级是10-15m。
2.玻尔模型(引入量子理论,量子化就是不连续性,整数n叫量子数。
)⑴玻尔的三条假设(量子化)①轨道量子化rn=n2r1r1=0。
53×10-10m②能量量子化:E1=-13。
6eV③原子在两个能级间跃迁时辐射或吸收光子的能量hν=Em-En⑵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可能是吸收光子,也可能是由于碰撞(用加热的方法,使分子热运动加剧,分子间的相互碰撞可以传递能量)。
原子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时只能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而从某一能级到被电离可以吸收能量大于或等于电离能的任何频率的光子。
(如在基态,可以吸收E≥13。
6eV的任何光子,所吸收的能量除用于电离外,都转化为电离出去的电子的动能)。
2.天然放射现象⑴天然放射现象----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核也有复杂结构。
⑵各种放射线的性质比较③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⑴利用其射线:α射线电离性强,用于使空气电离,将静电泄出,从而消除有害静电。
γ射线贯穿性强,可用于金属探伤,也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各种射线均可使DNA发生突变,可用于生物工程,基因工程。
⑵作为示踪原子。
用于研究农作物化肥需求情况,诊断甲状腺疾病的类型,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及其功能。
原子物理常考知识点
原子物理常考知识点一、光电效应: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发射电子的现象;发射出的电子称光电子,照射的光叫光子。
1、条件:入射光的频率大于被照物体的极限频率;与光照强度无关,与光照时间无关;即:入射光的频率小于被照物体的极限频率的话,无论多大强度,无论多长的照射时间,都不会产生光电效应。
2、光电效应方程E km=hν-W0h:普朗克常量;ν:光子的频率;hν:光子的能量;E km:发射出光电子的初动能;W0:克服原子核引力做功(逸出功);即:照射光子的能量一部分用来克服原子核做功(逸出功),余下的部分转化为光电子的动能。
二:氢原子的能级1、氢原子能自发的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等于初末两能级的能量之差,能放出的光谱条数如能级3跃迁到能级2:1条能级2跃迁到能级1:1条能级3跃迁到能级1:1条合计:3条2、若吸收的光子能量恰好等于某两级能量之差,则从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注:吸收的能量必须等于初能级与末能级的能量之差,否则不跃迁。
如处在能级2(-3.40ev)要向能级3(-1.51ev)跃迁,吸收的能量必.须.是-1.51ev—(-3.40ev)=1.89ev三、几种常见的微粒质子:11H;电子:0-1e;中子:10n ;α粒子:42He;氘核:21H ;氚核:31H 三种射线:α射线:放出α粒子(带正电);β射线:放出电子(带负电);γ射线:放出光子(不带电)四、原子核的衰变α衰变:A Z X→A-4Z-2Y+42He;放出α粒子;如:211H+210n→42He;β衰变:A Z X→A Z+1Y+0-1e ;放出电子如:10n→11H+0-1e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如:某原子核的半衰期为8天,经过8天,衰变一般,剩下一半,在经过8天(即16天)后,又衰变剩下的这一半的一半,还余下1/4,再经过8天,剩下1/8,依次下去,每经过半衰期衰变余下一半中的一半五:爱因斯坦质能方程质能方程: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质量相联系,物体的总能量和它的质量成正比,即E=mc2m:物体的总质量;c:光速方程的含义是:物体具有的能量与它的质量之间存在简单的正比关系,物体的能量增大,质量也增大;物体的能量减小,质量也减小.①核子在结合成原子核时出现质量亏损Δm,其能量也要相应减少,即ΔE =Δmc2.②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相应的质量增加Δm,吸收的能量为ΔE=Δmc2.六、几个核反应方程四种核反应: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注:1、核反应过程一般都不是可逆的,所以核反应方程只能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方向,而不能用等号连接2、核反应过程遵循质量数守恒及电荷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即:左右两边的质量数总和相等,左右两边的电荷数(质子数)总和相等,核反应过程前后的总质量一般会发生变化(质量亏损)且释放出核能.。
原子物理知识点
考点一光电效应1.与光电效应有关的五组概念(1)光子与光电子:光子指光在空间传播时的每一份能量,光子不带电;光电子是金属表面受到光照射时发射出来的电子,其本质是电子。
光子是因,光电子是果。
(2)光电子的动能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只有金属表面的电子直接向外飞出时,只需克服原子核的引力做功的情况,才具有最大初动能。
(3)光电流和饱和光电流:金属板飞出的光电子到达阳极,回路中便产生光电流,随着所加正向电压的增大,光电流趋于一个饱和值,这个饱和值是饱和光电流,在一定的光照条件下,饱和光电流与所加电压大小无关。
(4)入射光强度与光子能量:入射光强度指单位时间内照射到金属表面单位面积上的总能量。
(5)光的强度与饱和光电流:频率相同的光照射金属产生光电效应,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但不是简单的正比关系。
2.对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1)光电效应中的“光”不是特指可见光,也包括不可见光。
2)能否发生光电效应,不取决于光的强度和光照时间而取决于光的频率。
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截止频率,入射光的频率低于这个频率则不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
3)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
4)五个关系: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E k=hν-W0(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最大初动能与遏止电压U c的关系:E k=eU c,U c可以利用光电管实验的方法测得.逸出功W0与极限频率νc的关系:W0=hνc。
光子频率一定时光照强度与光电流的关系:光照强度大→光子数目多→发射光电子多→光电流大.光子频率与最大初动能的关系:光子频率高→光子能量大→产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大.(5)逸出功的大小由金属本身决定,与入射光无关。
(6)若入射光子的能量恰等于金属的逸出功W0,则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零,入射光的频率就是金属的截止频率。
此,可求出截止频率。
时有hνc=W0,即νc=W0h考点二光电效应的图像问题1.解答光电效应有关图像问题的三个“关键”1)明确图像的种类。
原子物理知识点汇总
一、高考考点: 原子物理考点分析二、历史人物及相关成就1、中子: 质子: 电子:汤姆生: 发现电子, 并提出原子枣糕模型——说明原子可再分卢瑟福: 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2、发现质子:是1919年英国卢瑟福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时,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后射出的粒子,命名为质子查德威克:发现中子:是1932年英国B.查德威克用a粒子轰击的实验中发现,并根据E.卢瑟福的建议命名的.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正电子3、贝克勒尔: 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可再分4、爱因斯坦: 质能方程,5、玻尔:提出玻尔原子模型, 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三、密立根: 油滴实验——测量出电子的电荷量四、核反应的四种类型提醒: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 所以核反应方程只能用单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不能用等号连接。
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事实为基础, 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定律杜撰出生成物来写出核反应方程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 遵循电荷数守恒提醒:半衰期: 表示原子衰变一半所用时间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据顶, 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或化学状态(如单质、化合物)无关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时的统计规律, 个别原子核经多长时间衰变无法预测, 对个别或极少数原子核, 无半衰期而言。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1)工业、摊上、农业、医疗等(2)作为示踪原子原子结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1)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 极少数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3)原子核的尺度: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为10-15m, 原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10m。
(4)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原子的物理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历史1. 原子的起源和发展古代人们对原子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宇宙是由原子构成的,这种叫做“原子论”的哲学思想对后来化学、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了原子理论,他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由不可分割的原子组成的。
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分别论述了原子学说,使原子学说得到发展。
17世纪,英国科学家伽利略和泰勒独立提出了原子理论。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假说,并提出了道尔顿原子论。
19世纪末,英国科学家汤姆逊发现了电子,为原子结构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世纪初,爱因斯坦和布朗尼根发现原子运动规律。
2. 原子的实质古时候,人们认为原子是世界上的最小粒子,因此名称“原子”。
20世纪初,随着量子力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
至今为止,已经证明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构成原子的核,电子绕核运动。
质子的电荷为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电子的电荷为负电荷。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致相等,约为1.67×10^-27千克,而电子的质量比质子和中子小很多,约为9.11×10^-31千克。
在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原子的质量主要来自于质子和中子。
3. 原子的结构原子的结构是由实验证实的。
经典的原子结构模型是由英国科学家汤姆逊提出的,称为“西瓜核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带正电的基底,电子均匀分布在其中,就像西瓜核和果肉一样。
然而,经过实验证实,汤姆逊的模型是不正确的。
20世纪初,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发现了原子的核,并提出了“卢瑟福核模型”。
这个模型认为原子是由一个带正电的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的。
电子围绕核运动的轨道上,根据不同能级排列。
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电子的位置是不确定的,只能给出概率分布。
因此,电子云模型认为电子不是沿着确定轨道运动的,而是以一定概率分布在原子核周围。
原子物理学知识要点总结
E s
仍与
j
有关。
能量E由
n, l , j 三个量子数决定。
碱金属原子能级的分裂 当
0
时,
1 j 2
当 0 时,
j
1 2
1 j 能级不分裂 2 2 *4 Rhc Z El , s 1 3 2n (l )(l 1) 2 Rhc 2 Z *4 El , s 1 3 2n l (l ) 2
第一章 原子的基本状况 主要内容:原子的质量和大小、原子的核式结构、α粒子散 射实验(重点)。 基本要求: (1)掌握估算原子大小的方法、理解原子量的定义和原子量、 原子质量的计算。 (2)了解汤姆逊模型的要点和遇到的困难;理解卢瑟福核式 结构的要点和提出核式结构的实验依据;
原子的质量
原子质量单位和原子量 各种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常用它们的相对值原子量。 原子质量单位:
表
自旋多重度,表示原子态的多重数。对碱原子 2 s 1 S 态虽然是单层(重)能级,仍表示为:2 S
2
例: 3 2 P 表示: n 3, 1, j 3/ 2 的原子态,多重度:2 3/ 2
Li原子能级图(考虑精细结构,不包括相对论修正)
单电子辐射跃迁选择定则
1、选择定则 单电子辐射跃迁(吸收或发射光子)只能在下列条件下发生:
l
: 量子数亏损
能级图
0 5 4
s
=0 5 4 3 3
p =1 5 4 3
d =2 5 4
f =3 H 7 6 5 4 3
10000
柏 格 曼 系
20000 2
30000
2
40000
厘米-1
2
锂原子能级图
锂的四个线系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一、波粒二象性1、热辐射:一切物体均在向外辐射电磁波。
这种辐射与温度有关。
故叫热辐射。
特点:1〕物体所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分布情况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即同时辐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但*些波长的电磁波辐射强度较强,*些较弱,分布情况与温度有关。
2〕温度一定时,不同物体所辐射的光谱成分不同。
2、黑体:一切物体在热辐射同时,还会吸收并反射一局部外界的电磁波。
假设*种物体,在热辐射的同时能够完全吸收入射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而不发生反射,这种物体叫做黑体(或绝对黑体)。
在自然界中,绝对黑体实际是并不存在的,但有些物体可近似看成黑体,例如,空腔壁上的小孔。
注意,黑体并不一定是黑色的。
热辐射特点 吸收反射特点一般物体 辐射电磁波的情况与温度,材料种类及外表状况有关 既吸收,又反射,其能力与材料的种类及入射光波长等因素有关黑体 辐射电磁波的强度按波长的分布只与黑体温度有关 完全吸收各种入射电磁波,不反射黑体辐射的实验规律:1〕温度一定时,黑体辐射的强度,随波长分布有一个极大值。
2〕温度升高时,各种波长的辐射强度均增加。
3〕温度升高时,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4、能量子:上述图像在用经典物理学解释时与该图像存在严重的不符〔维恩、瑞利的解释〕。
普朗克认为能量的辐射或者吸收只能是一份一份的.这个不可再分的最小能量值ε叫做能量子.νεh =)1063.6(34叫普朗克常量s J h ⋅⨯=-。
由量子理论得出的结果与黑体的辐射强度图像吻合的非常完美,这印证了该理论的正确性。
5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从金属外表逸出的现象。
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光电子。
光电效应由赫兹首先发现。
爱因斯坦指出:① 光的能量是不连续的,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能量子叫做一个光子.光子的能量为ε=h ν,其中h=6.63×10-34 J ·s 叫普朗克常量,ν是光的频率;② 当光照射到金属外表上时,一个光子会被一个电子吸收,吸收的过程是瞬间的〔不超过10-9s 〕。
原子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原子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原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微观粒子。
它是化学性质的基本单位,也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的结构非常复杂,是由各种基本粒子通过强相互作用力和电磁力相互作用形成的。
原子的大小通常用纳米(1纳米=10^-9米)或者皮米(1皮米=10^-12米)来描述。
原子的质量大约为10^-27千克,因此可以近似地看作质点。
现代物理学认为,原子具有波粒二象性,既可以像粒子一样表现出固有的质量和位置,也可以像波一样表现出波长和频率。
这意味着我们不能用经典的物理学来全面描述原子的行为,而需要运用量子力学来解释。
二、原子的组成1. 质子质子是原子核中的一种基本粒子,带正电荷。
它的质量大约是电子的1836倍。
质子数量决定了元素的种类,因为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电子的排布,而原子核的质子数量并不改变。
各种元素的质子数量不同,决定了它们的原子序数。
例如,氢原子的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氦原子的原子核中有两个质子,氧原子的原子核中有八个质子。
2. 中子中子也是原子核中的一种基本粒子,不带电。
它的质量与质子相近,也大约是电子的1836倍。
中子的数量并不影响原子的化学性质,但会影响原子的同位素。
原子的同位素是指具有相同质子数量,但中子数量不同的原子。
同位素之间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不同,例如放射性和稳定性。
3. 电子电子是原子中的围绕核运动的基本粒子,带负电荷。
它的质量非常小,大约是质子和中子的千分之一。
电子的数量和排布决定了原子的化学性质。
电子绕核运动的轨道数量和能级也随着原子的原子序数不同而不同。
三、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在原子中,质子和中子被强相互作用力绑在一起,形成一个极其紧凑、密集的结构。
原子核的直径约为10^-15米,而原子的整体直径约为10^-10米,这意味着原子的绝大部分体积是空的。
原子核具有正电荷,而电子围绕核运动,形成了原子的外部电子结构。
原子物理知识点
原子物理知识点原子物理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原子的结构、性质以及原子内部发生的各种过程和现象。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原子物理知识点。
一、原子的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带正电荷,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围绕原子核作高速运动。
原子的大小主要由电子云的范围决定。
原子的直径约为 10^(-10) 米,而原子核的直径约为 10^(-15) 米,仅占原子体积的极小部分,但却集中了几乎全部的原子质量。
二、氢原子的能级结构氢原子的能级是量子化的,这意味着电子只能处于特定的能量状态。
这些能量状态可以用能级公式来表示:$E_n =\frac{136}{n^2}eV$,其中 n 是主量子数,n = 1, 2, 3,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发射出光子,其能量等于两个能级的能量差。
反之,当电子吸收光子时,可以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
三、电子的轨道根据玻尔理论,电子在原子中的轨道是特定的,并且是稳定的。
这些轨道的角动量是量子化的,即$L = n\hbar$,其中$\hbar$ 是约化普朗克常数。
然而,现代量子力学的观点认为,电子并不是在确定的轨道上运动,而是以概率云的形式分布在原子核周围。
电子在空间某点出现的概率可以通过波函数来描述。
四、原子的光谱当原子中的电子发生能级跃迁时,会发射或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形成原子光谱。
原子光谱分为发射光谱和吸收光谱。
发射光谱是原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产生的,表现为一系列明亮的谱线。
吸收光谱则是原子从低能级吸收特定频率的光跃迁到高能级时形成的,表现为一系列暗线。
每种元素的原子都有其独特的光谱特征,通过对光谱的分析,可以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
五、泡利不相容原理在一个原子中,不可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具有完全相同的四个量子数。
这意味着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必须相反。
六、原子的磁矩电子绕原子核运动以及电子的自旋都会产生磁矩。
原子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原子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准备高考物理考试时,原子物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原子结构、放射性衰变、核能和核辐射等内容,对于解答试题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对原子物理考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这些知识。
一、原子结构1. 原子的组成:原子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电子带有负电荷,质量极小;质子带有正电荷,质量较大;中子不带电,质量与质子相近。
2. 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属性。
3. 原子的电荷状态:正负电荷的数量相等时,原子呈中性;带有正电荷时,称为正离子;带有负电荷时,称为负离子。
二、放射性衰变1. 放射性衰变的概念:放射性衰变是指不稳定核自发地转变成稳定核的过程,伴随着放射性衰变产物的释放。
2. 放射性衰变的种类:包括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α衰变是指放射出α粒子,改变了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β衰变是指放射出β粒子,改变了核的质量数,但不改变原子序数;γ衰变是指放射出γ射线,不改变核的质量数和原子序数。
3. 放射性衰变的应用: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诊疗、工业上有广泛应用,如碘-131用于治疗甲状腺疾病,辐射消毒灯可用于杀菌消毒等。
三、核能1. 核反应的能量变化:核反应中,质量可以转化为能量。
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E=mc²,质量变化Δm对应的能量变化ΔE=Δmc²。
2. 核聚变和核裂变:核聚变是指轻核聚合成重核的过程,如太阳能的产生;核裂变是指重核分裂成轻核的过程,如核电站的反应堆。
3. 核能的应用:核能可以用于发电、提供热能等,但同时也存在核废料处理和环境影响的问题,需要合理利用和管理。
四、核辐射1. 核辐射的定义:核辐射是指放射性核和高能粒子通过空气、物质等传播的现象。
2. 核辐射的种类:包括α粒子、β粒子、γ射线等。
α粒子带有正电荷,质量较大,穿透能力较弱;β粒子带有负电荷,质量比较小,穿透能力较强;γ射线为电磁辐射,穿透能力最强。
原子的性质知识点总结
原子的性质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的基本结构和性质1. 原子的组成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的中心核内,形成原子核,而电子在原子核的外围轨道上运动。
2. 原子的大小原子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电子云的大小。
电子云是电子在原子周围以波动形式存在的空间,它在三维空间中的范围称为原子的大小。
3. 原子的质量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决定。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大致相等,约为1.67×10^-27千克,而电子的质量远小于质子和中子,约为9.11×10^-31千克。
4. 原子的电荷原子的电荷由其质子和电子的数量决定。
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和电子的数量一样时,原子是电中性的。
5. 原子的稳定性原子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其核外电子的排布。
当原子的电子数和质子数相等时,原子是稳定的,否则会倾向于失去或获得电子,使得电子与质子数量相等。
二、原子的化学性质1. 原子的化学键化学键是原子与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形成分子或晶体。
常见的化学键有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和氢键。
2. 原子的化学反应原子通过化学反应能够组成新的物质。
化学反应包括物质的分解、合成、置换和双元反应等。
3. 原子的化学性质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原子的化合价、化学惰性、化学活性等。
原子的化合价表示其与其他原子结合时所能提供或接受的电子数,化学惰性表示原子不容易与其他原子发生化学反应,而化学活性表示原子易于与其他原子发生化学反应。
三、原子的物理性质1. 原子的热性质原子的热性质包括热膨胀、热导率和热容等。
当物质受热时,原子振动加剧,从而导致物质的体积膨胀;原子通过热传导方式使得热量传递;原子具有吸热和释热的能力,从而造成物质的温度变化。
2. 原子的电性质原子的电性质包括导电性和绝缘性。
金属原子由于自由电子的存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而绝缘体往往是由稳定的共价键或离子键构成,没有自由电子,因而呈现绝缘性。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
原子物理学知识点总结原子物理学是一门关于原子结构、原子核、原子能级等的研究领域。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一些常见的原子物理学知识点,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基础的了解。
1. 原子结构: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心,负电子则围绕原子核运动。
原子的质量主要来自质子和中子,而电子质量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
原子的大小通常用原子半径来表示,一般情况下,原子半径约为0.1纳米。
2. 原子核: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则没有电荷。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约为1.67×10-27千克。
原子核的半径远小于整个原子的大小,大约为10-15米。
3. 原子能级:原子中的电子存在于不同的能级上。
电子的能量与其所处的能级有关,能级越高,电子的能量越大。
当电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会吸收或释放一定的能量。
这个能量被称为光子,它的波长和频率与能级差有关。
4. 光谱:原子的光谱是原子发射或吸收光的特征。
原子在受到激发后,会从低能级跃迁到高能级,或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产生特定波长的光。
这些波长被称为光谱线。
根据光谱线的分布可以推断原子的能级结构。
5. 泡利不相容原理:泡利不相容原理是指在一个原子中,每个电子的四个量子数必须有一个不同。
这意味着每个原子轨道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且这两个电子的自旋方向相反。
6. 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行为的理论。
它描述了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和相互作用。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波函数和薛定谔方程等。
7. 电离:原子的电离是指从原子中移除一个或多个电子,使其失去电中性。
电离通常发生在高能粒子撞击原子或原子受到强电场的作用下。
电离过程具有重要的应用,例如在放射治疗中用于杀灭癌细胞。
8. 辐射:原子在激发态或电离态下可以发射辐射,包括光辐射和粒子辐射。
光辐射通常是指电磁波的发射,包括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和γ射线。
原子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原 子 物 理一、卢瑟福的原子模型——核式构造1.1897年,_________发现了电子.他还提出了原子的______________模型.2.物理学家________用___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叫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 绝大局部α粒子穿过金箔后________;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 极少数的α粒子甚至被____.4.实验的启示:绝大多数α粒子直线穿过,说明原子部存在很大的空隙; 少数α粒子较大偏转,说明原子部集中存在着对α粒子有斥力的正电荷;极个别α粒子反弹,说明个别粒子正对着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的物体运动时,受到该物体很大的斥力作用. 5.原子的核式构造: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构造: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________, 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例1: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以下四个选项中哪一项属于实验得到的正确结果: A.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不改变运动方向 B.极少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偏转,有的甚至被反弹 C.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时有较大的偏转 D.α粒子穿过金箔时都有较大的偏转. 例2: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构造模型。
如图1-1所示表示了原子核式构造模型的α粒子散射图景。
图中实线表示α粒子的运动轨迹。
其中一个α粒子在从a 运动到b 、再运动到c 的过程中〔α粒子在b 点时距原子核最近〕,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 A .α粒子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B .α粒子的电势能先增大后减小C .α粒子的加速度先变小后变大D .电场力对α粒子先做正功后做负功 二 玻尔的原子模型 能级1.玻尔提出假说的背景——原子的核式构造学说与经典物理学的矛盾:⑴按经典物理学理论,核外电子绕核运动时,要不断地辐射电磁波,电子能量减小,其轨道半径将不断减小,最终落于原子核上,即核式构造将是不稳定的,而事实上是稳定的.⑵电子绕核运动时辐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运动的频率,由于电子轨道半径不断减小,发射出的电磁波的频率应是连续变化的,而事实上,原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只是某些特定值。
关于原子物理的知识点总结
关于原子物理的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它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根据量子力学的理论,电子围绕原子核的轨道是量子化的,即电子只能占据特定的能级。
这些能级又被称为原子的轨道,它们分别对应着不同的能量。
根据波尔理论,原子轨道的能量级数由主量子数决定,而轨道的形状由角量子数和磁量子数决定。
此外,每个轨道还有自旋量子数。
原子的轨道可以分为s、p、d、f等不同的子壳,每个子壳又可以分为不同的轨道。
2. 原子核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它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有着相同的质量,但是它们的电荷正负相反。
根据现代原子模型,质子和中子是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构成的。
原子核的直径大约只有10^-15米,而原子整体的直径则大约为10^-10米,因此原子核是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子核的结构是非常复杂的,其中包含着大量的核子相互作用和核力。
在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之间的作用力非常强大,能够保持原子核的稳定性。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它将所有已知的元素按照其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排列在一张表格上。
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使得化学家可以快速地找到元素之间的联系和规律。
元素周期表以不断重复的周期性性质为基础,其中每个周期都代表一种化学行为规律。
原子序数自然地反映了元素的电子排布和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性质是由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的规律性所决定的,因此元素周期表的排列方式和元素的性质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4. 原子激发和原子能级当原子受到外部能量的激发时,其电子可能会跃迁到更高能级的轨道上,这种现象被称为原子的激发。
原子的激发能够产生出各种不同的现象,比如光子的辐射和吸收,原子光谱和激光等。
原子的能级结构是由原子内部的电子排布所决定的,不同的能级对应着不同的轨道和能量。
当电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时,会释放出一定的能量。
这些特定的能量级被称为原子的能级,它是原子物理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考点:原子物理考点分析
一、
历史人物及相关成就
1、 汤姆生: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枣糕模型 ——说明原子可再分
2、 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发现质子
3、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4、 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正电子
5、 贝克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可再分
6、 爱因斯坦:质能方程2mc E =,2
mc E ∆=∆ 7、 玻尔:提出玻尔原子模型,解释氢原子线状光谱 8、 密立根:油滴实验——测量出电子的电荷量 二、
核反应的四种类型
类型 可控性
核反应方程典例
衰变
α衰变
自发 e H Th U 4
22349023892+→ β衰变
自发 e Pa 012349123490
Th -+→
人工转变
人工控制
H o He N 1117842147+→+卢瑟福发现质子
n C He Be 101264294
+→+查德威克发现中子 n P He l 103015422713A +→+ 约里奥.居里夫妇 e Si P 0130143015
+→ 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同
时发现正电子
n Kr a n U 108936144561023592
3B ++→+
重核裂变 比较容易进行人工控制
n Sr Xe n U 1090381365410235
9210++→+
轻核聚变 除氢弹外无法控制
n He H H 10423121+→+
提醒:
1、 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所以核反应方程只能用单箭头表示反应方向,不能用等号连
接。
2、 核反应的生成物一定要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只依据两个守恒定律杜撰出生成物来写
出核反应方程
3、 核反应遵循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遵循电荷数守恒
三、 三种射线比较 种类 )(4
2He 射线α
)(0
1e -射线β
射线γ
速度 0.1c 0.99c
C
在电磁场中 偏转
与a 射线反向偏转 不偏转
贯穿本领 最弱,用纸能挡住 较强,穿透几毫米的铝板 最强,穿透几厘米的铅板 对空气的电离作用 很强 较弱
很弱 在空气中的径迹 粗、短、直 细、较长、曲折 最长 通过胶片 感光
感光
感光
产生机制
核内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结合的比较紧密,有时会作为一个整体从较大的原子核抛射出来
核内的中子可以转化为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产生的电子从核内发射出来
放射性原子核在发生两种衰变后产生得新核往往处于高能级,当它向低能级跃迁时,辐射r 光子
提醒:
1、 半衰期:表示原子衰变一半所用时间
2、 半衰期由原子核内部本身的因素据顶,跟原子所处的物理状态(如压强、温度)或化学状态(如
单质、化合物)无关
3、 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时的统计规律,个别原子核经多长时间衰变无法预测,对个别或极少
数原子核,无半衰期而言。
4、 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1)工业、摊上、农业、医疗等(2)作为示踪原子 四、
原子结构
1、 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1)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α粒子甚至被反弹回来。
(2)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
在原子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都集中在核里,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3)原子核的尺度:原子核直径的数量级为10-15
m ,原子直径的数量级约为10-10
m 。
(4)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核内的质子数。
2、玻尔原子模型
(1)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能量不连续的状态中,具有确定能量的未定状态叫定态。
原子处于最低能级的状态叫基态,其他的状态叫激发态。
(2)频率条件:
高能m 到低能m 态:辐射光子λ
c
h
E E hv n m =-=
(3)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对应于电子的不同运行轨道。
五、氢原子光谱
1、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巴耳末系是氢光谱在可见光区的谱线
,其波长公式
)为里德伯常量(1722
101.01R ..R .,54,3n )n
1-21R(
1
-⨯===m λ
2、 氢原子的能级和轨道半径
(1)
氢原子的能级公式:...)3,2,1(1
12==n E n
En 其中E 1
=-3.6ev
(2) 氢原子的半径公式:...)3,2,1(12
=⋅=n r n r n ,其中r1=0.53×10-10
m
(3) 氢原子能级图: 提醒:
A 、 原子跃迁条件:n m E E hv -=,只适用于光子和原
子作用而使原子在各定态之间跃迁的情况。
对于光子和原子作用而使原子电离时,只要入射光的能量
eV E 6.13≥,原子就能吸收,对于实物粒子与原子作用使原子激发时,粒子能量大于或
等于能级差即可。
B 、 原子跃迁发出的光谱线条数2
)
1(2
-=
=n n C N n ,是一群氢原子,而不是一个,因为某一个氢原子有固定的跃迁路径。
六、核力与核能
1、核力:原子核内核子间存在的相互作用力
2、特点:强相互作用、短程力,作用范围1.5×10-15
m 之内 3、核能
(1)质能方程: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质量相联系,物体的总能量和他的质量成正比。
即2
mc E =
含义:物体具有的能量与他的质量之间存在简单的正比关系,物体的能量增大,质量也增大,
物体的能量减小,质量也减小。
(2)核子在结合成核子时出现质量亏损m ∆,吸收的能量也要相应减小。
2
mc E ∆=∆
原子核分解成核子时要吸收一定的能量,相应的质量增加m ∆,吸收能量2
mc E ∆=∆
(4) 获得方式:重核裂变和轻核聚变
聚变反应比裂变反应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大约要大3-4倍。
1 -13.61
2 -3.40
3 -1.51
4 -0.85
5 -0.54 ∞ 0 n E /eV 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