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孤独》奥雷利亚诺上校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战败者的孤独——奥雷利亚诺上校
这是一位传奇色彩十分浓重的人物。《百年孤独》小说的第一句中便交代了这个人物,“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①奥雷利亚诺上校是马尔克斯重点描写的人物之一,是作者最喜欢的人物。他曾在《番石榴飘香》中说:“我知道我迟早要把他结果的,但我迟迟不敢下手。…我写完那一章,浑身哆嗦着走上三楼…一头倒在床上,整整哭了两个钟头。”②可见作者对上校这个人物的喜爱之情。
上校是布恩迪亚家族的第二代,是老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的次子。他“是在马孔多第一个出生的孩子…沉默寡言,性格孤僻,在母亲腹中就会哭泣,来到人世时睁着双眼。”③并且从小展现出不同于常人的特殊才能——预知未来。在他还没有参与内战之前,在马孔多是一位熟练的金银匠,“凭着精湛的手艺在整个大泽区享有盛名”。④他想象力丰富,继承父亲对科学的喜爱并热与探索。
后来发现岳父堂阿波利纳尔·摩斯科特在保守党和自由党的竞选中舞弊时, 他决定加入自由派,并且发动了第一次起义。他一生“发动过三十二场武装起义,无一成功。逃过十四次暗杀、七十三次伏击和一次枪决。…被人在咖啡里投毒,投入的马钱子碱足够毒死一匹马,但它仍大难不死。”⑤战争曾给他带来许许多多荣耀和威武,然而就算是这样,他的队伍还是失败了。后来他厌倦了无休止地战争,感觉自己被那些战事拖得原地打转,他觉得“自从那个遥远的午后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他唯一的快乐时光就是在金银器作坊里打造小金鱼的时刻。他被迫发动三十二场战争,打破与死亡之间的所有协定,并像猪一样在荣誉的猪圈里打滚,最后耽搁了将近四十年才发现纯真的可贵”。⑥最后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马孔多,像年少时一样整日在作坊里制作小金鱼,“每天做两条,凑够二十五条就放到坩锅里熔化重做。”
⑦他把自己封闭在一个孤独的世界,别人进不去自己也无法走出来。直到死时家里竟无人觉察,直到桑塔索菲亚·德拉·彼达发现秃鹫纷纷从天而降。
上校本来并无意参加战争,他“那时还完全不明白自由派和保守派的区别”⑧,只是在目睹岳父作为保守派所作的事情后心生鄙夷,选举时的“菜刀事件”和政府军在小镇残暴的行为,使他再也忍受不住了,“在一次近乎疯狂的行动中,二十一个不到三十岁、用餐刀和尖棍武装起来的男子由奥雷利亚诺·布恩迪亚率领,奇袭军营,缴获武器,并将院中将上将和四个杀害那女人的凶手枪毙。”⑨后来他投奔了革命军维多利奥·梅迪纳,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在我看来,上校在最初的起义中,目的很明确,就是要求得自身的解放,要求保守派平等对待每一位公民,为了这个目标,他出生入死,戎马倥偬,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到最终却未能使自己解放,也未能为人民获得自由和平等。自由派与保守派两派间无休无止无意义的纠纷让他慢慢失去了自己最初的目标,他慢慢忘记了自己到底是为了什么而战。他唯一的行动是争夺取政权、在选举中取得胜利, 结果只是:“九点钟去作弥撒的是保守派,八点钟到教堂去的是自由派。”在那么多年的战争中,上校的性格有了很大地变化,他杀死了蒙卡达将军。将军说:“你那么憎恨军人,跟他们斗了那么久,琢磨了他们那么久,最终却变得和他们一样。人世间没有任何理想值得以这样的沉沦作为代价。”⑩说明了他已经变了,他变得冷漠,变得疑心很重,所有人都不得靠近他身旁三米以内,包括自己的母亲。他满腔地热血在战争中渐渐冷却,人道主义所有的情怀逐渐消失, 人格也变得扭曲, 变成了孤僻冷漠的杀人者。“他陶醉于凯旋的荣光、不可思议的频频得胜,濒临显赫声名的深渊。”①其实仔细阅读小说会发现马尔克斯总是运用粗大的线条描写战争,而运用比较细致具体的语言描写他革命失败后的失败与孤独,我认为这样表达就是为了突出上校不管是他战争失败还是胜利都是悲剧,战争失败是小说中他的孤独结局,而如果他战争胜利的话,他将会陷入权力的孤独深渊之中,就像是《族长的秋天》中的族长一样。这个被士兵和军官誓死追随,因为反对暴政和不公而战斗的男人,最后也没有逃过布恩迪亚家族的魔咒,变成了一个极度病态孤
独、无药可救的家伙。上校最终都没能明白自己为了什么而战,他的所有行动中没有依据成熟的党派的纲领与制度,他脱离了人民群众,革命不够彻底,如果只是一味地攻陷政府、拉选票,这些表面上很有成效,但并不能是深入人心,在最后上校放弃革命回到马孔多时,可以看到他“是在讥笑和唾骂中回到马孔多的”②,人们不理解他所做的事情,也没有真正参与进来,对于马孔多的人民,看一场电影都能让他们惊慌失措,这革命又是怎样的存在呢?所以上校戎马一生,终究是个孤独的战败者。我们也知道马尔克斯写马孔多、写布恩迪亚家族是为了反映整个拉丁美洲的历史,所以上校的人生轨迹,就是千万个拉美起义者的人生轨迹,上校的失败也代表了拉美起义者的失败,我想拉美人民并不会缺少热情的冲动,所以从历史上来看拉美一直内战不止,但是他们犹如一盘散沙各自为营,始终没有取得根本意义上的胜利。如果获得新生的所有孤独者团结起来, 必定会形成一股强大而具毁灭的力量, 无论多么强的势力都不能将它摧毁吧。
其次,上校与生俱来的孤独性格也造就了战争失败,使自己走上孤独的绝路。他从小就表现出和实际年龄不相符合的冷漠、麻木。他爱上年幼的雷麦黛丝,在后者还在尿床的时候。我一直认为上校的这种爱不能称之为爱,只能是一种近似与恋女的变态情节。虽然他在行刑前最后想到了雷麦黛丝,觉得这是一种深爱,但当他思维正常时,又笃定自己从来没有爱上过她,当然他没有爱上过任何人。在内战结束后,他认为“任何东西都没引起心中的痛苦”③,就连雷麦黛丝在他心中都变成了一个陌生姑娘的模糊形象。内战时,与自己发生过关系的十七名女子,他都不记得了。“他在爱情的沙漠上邂逅了许多女人…但是他的心里却没留下她们的任何痕迹。”他一生中,确实是没有爱过他人,既没有爱的心,也没有爱的能力,④他认为最有乐趣的便是制作小金鱼,在这种需要高度注意力的工作中,他才能摆脱痛苦,甩掉孤独。战争和自身的孤寂性格把他逼上绝路,使他变成一个冷血孤独的可怜人。所以他终于说:“一个幸福晚年的秘诀不是别的,而是与孤独签订一个体面的协定。”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