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单精编版

合集下载

手足口病及科学用药方面的宣传栏

手足口病及科学用药方面的宣传栏

手足口病及科学用药方面的宣传栏
宣传栏:手足口病及科学用药
1. 了解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

多见于儿童,但也可影响成人。

-典型症状包括发热、口腔溃疡、手部、脚部和臀部出现水疱和红斑等。

-及时就医、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预防措施是预防手足口病传播的关键。

2. 科学用药指南:
-对于手足口病的治疗,应该咨询医生并按照医嘱使用药物。

-不自行滥用抗生素,因为手足口病由病毒感染引起,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如果出现高热和疼痛症状,可以使用医生推荐的退烧药和止痛药缓解症状。

-注意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适当调整饮食,保持活动量充足。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住处的清洁和通风。

3. 预防手足口病:
-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患者后及时洗手。

-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尤其是接触其体液和分泌物。

-注意消毒,特别是对于常接触的物品、玩具、床上用品等进行定期消毒。

请记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在面临手足口病时,请咨询您的医生或医疗专业人士,以获取个性化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防治手足口病宣传材料一

防治手足口病宣传材料一

防治手足口病宣传材料一防治手足口病宣传知识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家长要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4、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5、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还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6、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

7、家禽、家畜要圈养,避免人、畜混住一处,尤其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9、托幼机构做好晨间体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10、托幼机构应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11、强化医院感染控制工作,避免院内交叉感染。

12、加强食品与环境卫生工作,减少手足口病经食品及公共场所传播。

防治手足口病宣传材料二小学及幼托机构手足口病防治知识要点问答1、何谓手足口病?答: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2、小儿患手足口病后有哪些症状?答:该病发病前一般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患儿突然起病,发热通常在38℃左右,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疼等症状。

在患儿手、足、口腔粘膜以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由于口腔溃疡会伴有疼痛,患儿往往会流涎、拒食,皮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1.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多发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多种肠道病毒都能引起,一般全年均有发生,4——7月为高发期。

手足口病一般症状较轻,大多数患者发病时,往往先出现发烧症状,手掌心、脚掌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

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痛等症状。

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危及生命。

2.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3.手足口病的愈后怎么样?如果得了手足口病,绝大数情况下7——10天可以自行痊愈,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4.一般家庭的预防及消毒措施: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是注意家庭及周围环境卫生,讲究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的食物;居室要经常通风;要勤晒衣被。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要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每天晨起检查孩子皮肤(主要是手心、脚心)和口腔有没有异常,注意孩子的体温变化。

5.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特别注意的护理事项:家长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孩子的粪便要收集好、消毒后丢入厕所,同时消毒便盆;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的粪便后都要洗手;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

如果上幼儿园的小朋友得病后,应及早告诉老师,及早请假,全部症状消失一周后再去,防止传染其他孩子。

一般症状轻不用住院治疗,居家治疗、注意休息即可,以减少交叉感染。

6.手足口病的易患人群有哪些?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

由于成年人的免疫系统较完善,成人一旦感染一般不发病,也无任何症状。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宣传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知识一、手口足病是由什么引起的?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其中以EV71及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最为常见。

二、多发人群及季节多发于5岁以下婴幼儿,以2岁以内患儿多见,该病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

三、传播途径有哪些?是肠道病毒唯一宿主,主要以粪便、口或呼吸道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泡疹渗出液传播,即儿童大便、唾液、牙杯、毛巾、玩具、奶具、内衣及床上用品等。

四、发病的症状是什么?1、轻型急性发病为:发热、手、足、口腔及肛门可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疼痛明显,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疼痛等症状。

2、重型可出现肌肉痉挛、脑炎、急性迟缓性麻痹、心肺衰竭,肺水肿等严重并发症。

五、预防措施目前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以下几点可降低被感染的可能。

1、家长教育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室内勤通风,勤晾衣被,注意家庭卫生。

2、家长接触婴幼儿尿布、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3、家畜、家禽要圈养,避免与人混住一处。

4、婴幼儿使用奶瓶、奶嘴使用前应充分清洗。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6、其病应早发现,早治疗,即可全愈。

六、84消毒液的使用方法1、不易过多使用。

垃圾、粪便使用1:10比例浸泡1小时,衣服、被单1:100浸泡30分钟晒干,厕所、地面、墙1:50喷洒,用量每平方米四两。

2、食具、饮具、奶具1:25比例浸泡30分钟,生活用具、书籍、玩具、交通工具等1:50比例擦试30分钟,每天一次,连续一周。

手足口病宣传资料 第四期(2)

手足口病宣传资料 第四期(2)

手足口病防治健康教育(第四期)
一、家长如何早期发现孩子可能得了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般起病较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或溃疡,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皮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

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部分患者无发热,仅表现为皮肤斑丘疹或疱疹。

若发现孩子出现低烧、食欲减退或不愿进食、口腔不适(孩子可能喊痛或不时有手指探口动作),需要提高警惕,可在光亮处(或用手电筒照射)查看口腔四壁有无红疹或疱疹并伴有破溃等异常现象,同时仔细查看手掌、足底、屁股等部位,观察有无皮疹。

如果出现可疑症状,要及时告诉村医或社区医生,在他们指导下及时到医院就诊。

二、家长应如何预防小孩得手足口病?
(一)当知道本村(家属院)有手足口病病人发生时,教育子女不去病人家庭,不与病人接触,也尽量减少与病人家长的接触。

(二)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三)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婴幼儿的尿布、擦嘴和洗脸毛巾;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四)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在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最好煮沸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五)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预防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预防控制要点
目前我县手足口病疫情形势险峻,为预防我乡手足口病暴发流行,请各位家长注意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

2、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要加热后再食用。

3、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搞好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自身的免疫力。

5、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曝晒,毛巾、手绢、牙杯、食具、奶具、用水煮沸,经常对孩子居住的房间进行通风换气。

6、家长平时要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表现,应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7、每日对玩具、用具等进行清洗消毒,减少间接接触传播。

请各位家长相互转告。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单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宣传单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明白纸各位家长朋友:你好,最近各地手足口病有蔓延趋势,特别是在我镇部分村,出现了传染、蔓延现象,为保障孩子健康,避免被传染或传染别人,希里家长多关注孩子,做得“健康孩子远声传染源,患病孩子自觉隔离”.为进一步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现将手足口病的防控知识介绍给你们,请参阅。

一、何谓手足口病,其传播途径和症状有哪些?手足口病是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夏秋季节多发,以5岁以下儿童多见。

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疥、疱疥等表现为主,极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死亡。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带毒的唾液、疱疥液和被病人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饮具、被将、衣朦等都可以造成本病的传播。

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造成传播。

带毒的咽喉分泌物、唾液可局限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一般情况下,感染了病毒后2-10天发病,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主要症状有:该病一般突然发病,大约一半人有发烧症状;发病当天或第2天出疥,1-2天出齐,是玫瑰色疥子,1天后有部分皮疥变成疱疥。

一般常见于手掌、脚掌和臀部;皮疥出现的同时或1-2天后,在唇边、舌边和两席粘膜上出现疱疥,患儿咀嚼疼痛,流口水;部分患儿还出现咳嗽、流涕、赛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It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电或洗手液等给儿直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善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晏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最好呆在家中不要外出,不要与外人接触。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家长外出回家后,应先插好个人卫生,进行洗手、消毒。

预防手足口病宣传单

预防手足口病宣传单

预防手足口病宣传单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振兴水疱性口腔炎。

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

其病原为多种肠道病毒。

二.易感人群人对肠道病毒普遍易感,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后均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病毒的各型间无交叉免疫。

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三.传播途径?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四.这种病开始有哪些表现?患儿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

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

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

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五.预防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

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病毒消毒方法一、环境消毒要点(一)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

(二)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消毒。

(三)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

二、消毒方法的使用(一)食、饮具: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

(二)生活用具、玩具、校舍、书籍: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doc4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doc4

可防可控早发现早治疗手足口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手足口病?得病后有什么表现?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

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患儿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等临床表现,个别患儿可发生死亡。

二、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哪些人容易患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打喷嚏喷的飞沫等)及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而感染。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病。

三、手足口病能治好吗?手足口病只要早发现、早治疗,是完全可防可治的。

如果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绝大多数情况下手足口病7—10天可以痊愈,不会留下后遗症,皮肤上也不会留下疤痕。

根据以往的发病与治愈情况看,只有个别重症患者可能出现脑膜炎、肺炎等,只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多数可以痊愈。

四、怎样预防手足口病预防手足口病方针是:常洗手、勤开窗(通风)、喝开水、食熟食、晒衣被。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五、如果家里有孩子感染要了手足口病特别注意什么?要注意不让生病的孩子接触其他儿童;看护人接触孩子前、替换尿布后或处理孩子粪便后都要洗手;孩子的日常用具要消毒;要勤开窗通风。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单1、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发,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

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疱疹、溃疡等表现为主,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恶心、呕吐等症状,疱疹通常会在一周内自行消退,同时体温也会下降,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不留后遗症。

极少数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2、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该病传播方式多样,主要是通过人群密切接触传播。

病毒也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除此之外病毒还可以通过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飞沫传播;同时也可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发生传播。

3、哪类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人群对手足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段均可感染发病,但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

4、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目前该病尚无特殊的预防方法,但做到以下几点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

一是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二是要经常对居住的房间进行通分换气,尽量少去拥挤的公共场所,特别是尽量避免与其他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接触,减少感染的机会;三是家长要注意家庭室内外的清洁卫生,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要在阳光下暴晒,尽量要减少儿童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四是要注意孩子营养的合理搭配,要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晒太阳,增强自生的免疫力。

5、对手足口病的患儿应如何护理和治疗?手足口病如无合病症,只要及时治疗,多在一周内便可痊愈。

患病期间,应加强患儿护理,注意口腔卫生。

手足口病部位避免摩擦、挤压,要勤剪指甲、勤洗手、避免不良洗涤液的刺激。

若出现合并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

患儿应及时就诊。

6、如何进行患者的隔离与消毒严格管理传染源,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同时要认真落实好消毒处理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可防可治。

世界各地都有手足口病的散发和爆发,以夏季和早秋较常见。

该病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

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

发热1 -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

口腔疱疹常见于舌、牙龈和口腔颊粘膜。

1-2天后可见皮肤斑丘疹,有些为疱疹,皮疹不痒,常见于手掌和足底,也可见于臀部。

有的病人仅有皮疹或口腔溃疡。

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6天。

2、手足口病严重吗?通常不严重。

几乎所有病人不需治疗便可康复。

手足口病通常在7-10天内痊愈。

并发症不常见,极少病人可并发无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其症状是发热、头痛、颈直或背痛,这需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

3、手足口病是如何发生的?有数种病毒可引起手足口病。

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组16型,此外柯萨奇病毒A组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71型(EV71)也可引起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是肠道病毒的一种。

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

4、手足口病会传染吗?会。

手足口病有中度传染性。

人与人之间的传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和咽分泌物或粪便。

在发病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

病毒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

手足口病不会在人和动物或宠物间传播。

5、哪些人易得手足口病?手足口病主要发生在5岁以下的儿童,尤以≤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但成人也有可能得病,因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易感的。

感染后只获得该型别病毒的免疫力,对其它型别病毒再感染无交叉免疫,即患手足口病后还可能因感染其它型别病毒而再次患手足口病。

6、如何预防手足口病目前该病尚未特殊的预防方法,但是做到勤洗手、喝开水、吃熟食、勤开窗、晒衣被可以有效降低手足口病的发生。

手足口病宣传单

手足口病宣传单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一、病原及流行特点手足口病是一种由柯萨奇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等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热,并伴有手掌、脚掌斑丘疹或疱疹,口腔粘膜疱疹或溃疡。

该病传染性强,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全年都可发生,5~7月高发。

二、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三、临床基本特点一般人感染病毒后平均3~5天才出现症状。

表现为起病急,发热,伴有食欲不振、流涕、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发热1-2天后在患儿口腔、手、脚和臀部出现散在的、米粒或绿豆大小的斑丘疹或疱疹。

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

四、预防手足口病措施:1、接种疫苗。

目前只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71)的单价疫苗,EV71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病原,该疫苗虽然不能预防所有手足口病,但对EV71相关手足口病的保护效力在90%以上,将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

未接种过手足口病疫苗的6月龄至5岁的宝宝可到市疾控中心或当地卫生院(医院)接种疫苗,预防EV71引起的手足口病。

该疫苗是自费疫苗,家长按自费、自愿原则接种。

2、勤洗手,饭前便后、外出返回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孩子洗手。

不要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让孩子养成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衣袖掩住口鼻、不要与他人共用餐具等卫生习惯。

4、让孩子不要接触患病儿童;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要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5、家长在接触孩子前、给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

6、奶瓶、奶嘴在婴幼儿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7、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手足口病宣传单(家庭)

手足口病宣传单(家庭)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等感染引起的、以出疹和发热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等传播,儿童和成人都可能感染发病,5岁以下幼儿多见。

二、手足口病感染人群三、手足口病症状手足口病表现在皮肤和口腔上,主要在手、足、口、臀四个部位出疹子;因为疹子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所以又称“四不像”;而且临床上更有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的四不特征。

四、手足口病病原体手足口病并不是一种新发的传染性疾病,而是一种常见病,只要平时注意卫生,是可以预防的。

经过调查,孩子的手足口病可能是由隐性感染的家长传染给孩子的。

成人中手足口病的感染者,约99%为隐性感染,一般不会发病,但是,在护理孩子的过程中,尤其是在给孩子喂食的过程中,如果不注意卫生,就有可能把病菌传染给孩子。

1.家长接触儿童前或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垃圾污物。

2.饭前便后、外出归来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3.婴幼儿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及时清洗干净。

4.在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不要让居家治疗的患儿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需住院,可居家治疗。

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手足口病的家庭预防措施一、消毒措施1.儿童使用的奶具、餐具要煮沸15分钟消毒;2.对玩具、厕具等应清洗,后用0.5%的84消毒液擦洗消毒;3.儿童经常触摸的地板、桌椅凳面、床头、门把、扶手等也可用84消毒液抹拭;4.尿布最好使用一次性纸尿裤;衣、被等布类和书本置阳光下直接曝晒4小时以上。

二、预防措施1.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2.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没洗干净的瓜果。

防制手足口病宣传

防制手足口病宣传

防制手足口病宣传
1、手足口病贵在早发现重在早治疗关键在预防
2、多打肥皂勤洗手吃手习惯不要有
3、讲究卫生防制手足口病
4、全社会动员起来积极防制手足口病
5、关爱生命关心儿童关注手足口病
6、手足口病可防可治可控
7、防制手足口病儿童是重点家长是关键
8、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
9、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疾病从口入
病媒生物的概念
1、强化病媒生物防治,有效控制“四害”滋生。

2、即媒介生物,是指能直接或间接传播人类疾病的生物。

亦称病媒害虫或卫生害虫。

病媒生物主要包括三大类群。

3、节肢动物门昆虫纲:蚊、蝇、蟑、蚤
4、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
5、脊椎动物门动物纲啮齿目:鼠
健康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勤洗澡来勤换衣;
你拍二,我拍二,开窗通风好习惯;你拍三,我拍三,肥皂洗手把好关;你拍四,我拍四,人多地方我不去;你拍五,我拍五,晒晒毛巾和被褥;你拍六,我拍六,盐水天天来漱口;你拍七,我拍七,生冷食物不要吃;你拍八,我拍八,手足口病赶跑它;你拍九,我拍九,太阳下面扭一扭;你拍十,我拍十,良好习惯要保持;
文明始于足下,礼让从我开始
智慧兰苗,文明家园,从我做起。

和谐社会,源于一点一滴
文明兰苗于一言一行。

手足口病预防及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及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手足口病预防及健康教育宣传知识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中。

手足口病以高发热、口腔颌面部疱疹和手足皮疹为特征,症状轻重不一,但一般在1-2周内可以痊愈。

为了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和健康教育宣传知识。

一、个人卫生习惯:1.经常洗手:用肥皂和清水彻底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到带有病毒的物体或经过公共场所后。

2.保持手指和指甲的清洁:幼儿指甲内可能藏有病毒,因此应常剪指甲,并坚持勤洗手。

3.避免接触有眼部分泌物或鼻涕的人:手足口病的病毒可以通过眼睛和鼻腔黏膜感染。

二、环境卫生:1.定期清洁和消毒:保持家庭和托儿所环境的清洁,并用消毒剂擦拭常常接触的表面,如玩具、门把手等。

2.防止交叉感染:家庭中有人患手足口病时,应尽量减少与其他家庭成员的接触,避免一起使用毛巾、餐具等。

三、饮食卫生:1.护理婴幼儿的饮食:避免喂食不安全的食物,特别是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

2.饮食多样化:提供各类食物,尤其是富含维生素A、C和E、锌的食物,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3.喝干净的水:给婴幼儿饮用煮沸的水或瓶装水,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

四、健康教育宣传知识:1.宣传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提高家长和师生的认识,如高温、结疱、发疹等症状,以及通过接触病人排泄物感染的方式。

2.加强家长和师生的防护意识:通过宣传海报、传单等形式,教育大家如何预防手足口病,并提醒注意个人卫生。

3.广泛宣传清洁和消毒的重要性:强调家庭和托儿所的清洁消毒措施,并指导正确的消毒方法和频率。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资料一、什么是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简称HFMD)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主要感染婴幼儿和儿童。

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传播。

二、手足口病的症状1.发热:通常在38℃-40℃之间,持续2-3天。

2.口腔症状:口腔黏膜出现水疱、溃疡,引起疼痛,食欲不振,口腔有异味。

3.手部症状:掌心、手指背部和脚底出现水疱、疱疹。

4.足部症状:足底、足跟和足背出现水疱、疱疹。

三、手足口病的防治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经常洗手,特别是接触患者后;-用肥皂洗手,彻底清洁手指、掌心和手背;-使用洗手液或免洗洗手液都可以有效杀灭病毒;-小孩使用手洗液时,应有成年人监督和帮助。

2.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避免与有手足口病症状的患者近距离接触;-如需照顾患者,应佩戴口罩和手套;-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

3.保持家居环境卫生-清洁家居环境,特别是室内的公共区域;-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定期使用消毒液消毒地板、桌椅等常接触的物品。

4.增强免疫力-健康饮食,多摄入维生素和矿物质;-合理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体质;-保持充足的睡眠,灵活应对生活压力。

4.配合医生治疗-如出现发热、口腔、手足出现特殊症状,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服用药物,并严格遵守医嘱。

五、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不严重,可自行康复。

但个别患者可能出现以下并发症:1.脑膜炎:可导致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严重情况下可引起昏迷和抽搐。

2.肺炎:婴幼儿和免疫力较弱的患者容易出现肺炎的症状。

3.心肌炎: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症状包括心悸、呼吸困难等。

六、手足口病的预防手足口病的预防主要靠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的加强,包括:-经常洗手,特别是接触患者后;-定期清洁和消毒常接触的物品和表面;-避免与有手足口病症状的患者近距离接触;-保持家居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体质。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

幼儿园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特别是在幼儿园中流行较多。

为了帮助家长和幼儿了解如何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特此提供以下知识宣传:一、手足口病的病因和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

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口腔溃疡、手脚出现红疹等。

病程一般为3-6天。

二、预防手足口病的措施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口腔分泌物、鼻涕、粪便等之后。

2.保持室内外环境清洁卫生,经常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3.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

4.避免与患者共用食具、水杯等日常用品。

5.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食,尽量食用熟食。

6.加强家庭和幼儿园的清洁消毒工作,特别是对常接触的物体和场所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7.注意婴幼儿的衣物、床铺等卫生清洁,保持常换洗。

三、发现手足口病症状时的处理方法1.发现幼儿有高热、口腔溃疡、手脚红疹等症状时,及时将其隔离,避免与其他幼儿接触。

2.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3.在治疗期间,注意给予幼儿良好的护理,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干燥。

四、幼儿集体防控措施1.幼儿园应加强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特别是对公共场所和接触物体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2.加强教职工的健康监测,发现有症状的要及时就医。

3.在疫情高发期间,可以考虑暂时关闭幼儿园或者缩短开放时间,减少幼儿的集中接触。

4.加强家校合作,定期向家长宣传手足口病的预防知识,鼓励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的预防措施。

五、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1.手足口病一般是自限性疾病,大多数患者无需特殊治疗,只需进行对症处理即可。

2.遵医嘱,给予适当的退热药物和口腔消炎药物。

3.在发病期间要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劳累。

4.给予幼儿易于消化的饮食,尽量多喂水,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

总之,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控制,关键是加强个人和环境的卫生管理,及时发现症状并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同时,幼儿园和家长需要共同合作,加强宣传,保护幼儿的健康。

手足口病宣传单

手足口病宣传单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是我国法定报告管理的传染病。

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特别是3岁以下儿童更多见,可引起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的丘疹、疱疹,此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最常见,该病的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发病后一般7—10天可以自行痊愈,少数患者病情迅速发展为重症或引起并发症,需尽早到县级以上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正在患病的病人,感染手足口病病毒而没有发病的隐性感染者也可以把病毒传染给小儿而使儿童发病。

传播方式主要是通过密切接触急性期病人的粪便、口腔分泌物、皮肤疱疹液中的病毒,经粪-口途径和呼吸道进入体内。

也可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间接接触传播;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

任何人都是手足口病的易感者,但成年人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隐性感染有了一定的抵抗力,所以成年人感染后多不发病,而婴幼儿发病率较高。

因为手足口病的病原体及血清型别较多,患过手足口病的儿童还可再感染发病,因此,正在患病或病愈的儿童应做好个人防护和保护好他人,防止疫情在局部地区循环。

该病没有疫苗可预防,也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当前,我们居家预防的关键是:1、疾病流行期间绝对不要带小孩到人多的地方玩耍,特别是不能接触患病儿童;2、大人从外面回到家先换掉衣裤鞋帽并洗手洗脸,然后才能接触小孩;给小孩喂食前和收拾粪便后必须洗手;3、纠正儿童不良卫生习惯,对儿童玩具、餐具、衣物、用品要经常消毒,家长要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做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4、保证室内通风换气,每天至少3次,每次至少半个小时;5、发现小孩有发热伴手、足、口腔、肛周皮疹症状的应尽早送县级以上医院就诊;6、发病儿童必须居家隔离治疗或住院隔离治疗,不得与其它健康儿童接触。

手足口病消毒方法:按被污染物体的种类,可首选高温煮沸、阳光爆晒、紫外线灯照射等物理消毒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足口病预防知识宣传单
贵家长:您们好!
当前,正值手足口病流行季节。

为做好手足口病的防控工作,保障广大儿童的身体健康,现将手足口病的防治知识介绍给你们,请您做好家庭疾病防控工作。

一、手足口病常识
1、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20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传染病,夏秋季节多发,以6岁以下儿童多见。

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疱疹等表现为主,极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脑膜炎、脑炎、肺水肿等并发症死亡。

2、什么人可以传播手足口病?手足口病病人、感染病毒后还未发病的人、不发病但带病毒的人均可以传播手足口病。

3、手足口病是怎样传播的?
手足口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带毒的唾液、疱疹液和被病人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饮具、被褥、衣服等都可以造成本病的传播。

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造成传播。

带毒的咽喉分泌物、唾液可局限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

4、哪些人群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儿童普遍易感,6岁以下儿童发病最多,尤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

5、一般情况下,感染了病毒后多长时间发病?
一般感染病毒后2-10天发病,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6、手足口病发生后,主要有哪些症状?
①该病一般突然发病,大约一半人有发烧症状。

②发病当天或第2天出疹,1-2天出齐,是玫瑰色疹子,1天后有部分皮疹变成疱疹。

一般常见于手掌、脚掌和臀部。

③皮疹出现的同时或1-2天后,在唇边、舌边和两腮粘膜上出现疱疹,患儿咀嚼疼痛,流口水。

④部分患儿还出现咳嗽、流涕、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症状。

⑤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病情凶险,可致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二、怎样预防手足口病?
1. 本病流行期间尽量不要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最好呆在家中不要外出,不要与外人接触。

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2.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3、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消毒,并妥善处理污物;
4、家长外出回家后,应先搞好个人卫生,进行洗手、消毒。

三、得了手足口病应该怎么办?
1、一旦发现孩子疑似有发热、出疹等症状,及时到医院就诊,并请通知幼儿园所在班级的老师。

患病儿在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尽量不要出门,避免接触其他孩子,以免引起其他孩子感染。

2、孩子患病后,应采取隔离治疗的措施,隔离期限为自症状被发现起至症状消失后10天,期间请您不要带患儿外出。

3、您的孩子住院治疗期间,尽量减少陪护人员,为保证其他儿童的健康,请谢绝其他人员,特别是有5岁以下孩子的亲朋好友探视。

4、如果孩子是门诊治疗,则除到医院进行治疗时,其他时间最好能呆在家中,不要外出,谢绝有5岁以下孩子的亲朋好友探视。

5、对患儿用过的毛巾、水杯、玩具等物品要经常消毒(5%的84消毒剂兑水按1:100比例配置),孩子的衣服、被褥也要经常清洗、暴晒。

6、家长和孩子都要勤洗手,勤换衣服,家里要经常开窗通风,搞好居室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7、康复后的孩子,请家长带着孩子到定点医院复诊。

痊愈后,凭就诊医院的康复证明、经老师检查,确认无传染性后方可进班。

8、为帮助您做好手足口病的控制,防止发生扩散,请您积极配合疾病控制部门搞好调查工作。

十五字歌谣:常洗手、勤通风、喝开水、吃熟食、晒衣被
鱼山镇第二中心小学
二零一七年五月二十七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