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全套优质课件PPT
【PPT】马克思主义哲学.
![【PPT】马克思主义哲学.](https://img.taocdn.com/s3/m/6fe9745c336c1eb91a375dbd.png)
甲说:物质是永恒的,不生不灭。
乙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生有灭,都有产 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A甲观点正确,乙观点错 B甲观点错,乙观点正确 C两人观点都正确 D两人观点都错
甲的物质是哲学上的物质概念 乙的事物是具体的物质形态
思维的奥妙
二、意识的作用 第六课 求索 真理的历程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 二、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 识论(认识论) 综合探究 求真务实 与时俱进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2、人能够能动地 改造 世界
(1)意识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3)意识能动作用的表现
3、一切从实际出发
⑴含义 (2)要求 (3)重要性 (4)两个“结合”,两个“反对”
实事求是
3、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
从前,有个牧师劝穷人信教。 ⑴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他问一个穷人:“你死后愿升天堂,还是 愿下地狱?” 穷人回答说:“唉,看吧!哪边的玉米面 便宜,就到哪边去吧!” ⑵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 实事求是?
马克思生前最喜爱的一则寓言
哲学家问船夫:“你懂数学吗?” “不懂。”船夫说。 “你的生命价值失去了三分之一,”哲学家说,“你懂哲学吗?” “更不懂。”
哲学家感慨:“那你的 生命价值就失去了一半!”
一个巨浪把船打翻,哲学家掉在河里。船夫问:“你会游泳吗?” “不会,不会!” 船夫说:“那你的生命价值就失去了全部。”
20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全共21课件
![2024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全共21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179d1b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9.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全共21课件•绪论•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资本主义批判和社会主义展望录绪论01哲学的研究对象探讨宇宙、自然、社会以及人类思维等领域的普遍规律。
哲学的派别与流派唯物主义、唯心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等。
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物质与意识、存在与思维、自由与必然等关系问题。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1 2 319世纪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和无产阶级革命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背景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来源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到列宁、斯大林等继承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历程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与发展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和方法学习意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
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注重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把握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02物质概念及特性0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0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03物质具有可知性,即物质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01 02 03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与时空的不可分割性,证明了时间和空间的客观性。
运动与时空观念意识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体现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创造性、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调控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意识的能动性受客观规律制约,只有正确反映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趋势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03实践概念及基本形式实践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特点。
实践基本形式包括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
人民大2024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PPT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
![人民大2024马克思主义哲学导论 PPT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491a211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3d.png)
“只有对奠基于总体性上的事实的认识才能变成 对现实的认识。”这才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说法 。
马克思哲学是一门科学,因为它讲“经济决定论 ”,它既讲生产力的客观性,也讲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一般人就是这样去谈论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的, 第二国际理论家也如此谈论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概念, 连反对马克思哲学具有科学性的哲学家也这样去讨论 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
15
❖三、马克思主义哲ຫໍສະໝຸດ 教科书与时代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世 界观,而世界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所以这三者构成了马克思主义 哲学的实际研究对象;从研究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从目标、动力、 尺度、过程、代价诸方面论证社会进步。这些探索的最终目的是使现实 世界更易于发生对于人类而言的有益的变化。 ❖ 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它的根本性质,而这种根本性质决定了它能够保持它 的坚硬,可以相似相续。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源远流长,不是说它不变, 而是说它前后相续。
16
❖ 我们要传承某种哲学,可以通过讲授其他任何哲学的方式来进行。 ❖ 我们借用这个比喻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承。作为哲学大师的马 克思有很多的老师,有主张唯物主义的费尔巴哈,也有主张唯心主义的黑 格尔,但是曾经用他们的见解来讲的哲学,都成了马克思自己的唯物主义 加辩证法。所以就哲学史而论,马克思对全部旧哲学的批判可以归结为对 包括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在内的所有形而上学的批判。我们得到这个 见识,那就是得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承。所以我们不能过于狭隘地理 解传承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件事情的本质,不是说一定要学了谁的论述之后 才能得到马克思的真传。
14
❖二、阐扬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我们当代的任务
❖为什么我们的课堂能够阐述与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而不 是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做辩护呢?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b3644904693daef5ef73dfa.png)
第三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更是社会
劳动的产物。 “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而且只要
人们还存在着,它就仍然是社会的产物”
第三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二、 意识的本质和能动作用 从本质上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
存在的反映。 意识的能动作用:
第三章 唯物主义辩证法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二者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过渡、相互转化。这主要表 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从事物存在的范围来看, 对一个过程来说是必然性的东西,相对于另一 个过程来说则是偶然的;二是从事物发展的过 程来看,随着事物发展过程的推移,必然性和 偶然性也可相互转化(新事物:偶然→必然; 旧事物:必然→偶然)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二)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 1 时间和空间绝对性的含义 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它是
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无条件的,绝 对的。 “唯物主义既然承认客观实在即运动着的物质不依赖 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也就必然要承认时间和空间的 客观实在性。”
四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社会会历史条件 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
尔文生物进化论 理论来源 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 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
区别于其他哲学的最主要特征。 革命性 科学性
——列宁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2 时间和空间相对性的含义 是指时间和空间作为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它因物质具体形态和运动形式的不同而不同。 3 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对立统一的。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2024版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ppt课件
![2024版年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502feb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8.png)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讲义ppt课件•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目录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定义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以往哲学的区别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是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与发展产生背景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壮大,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运而生。
发展历程经历了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到列宁、斯大林等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立场与观点基本立场站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基本观点包括实践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矛盾的观点、人民群众的观点等。
这些观点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物质与意识关系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并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统一物质和意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世界的本质。
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运动与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
运动与静止的辩证统一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套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全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0d8fe66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14.png)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 功,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引向 失败。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 反作用。实践和认识是辩证统一 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动 力,同时认识也能够指导实践并 取得成功。
03
历史唯物主义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等。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虽然由社会存在决定,但并不总是与社会存在保持完全一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 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 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 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 础的发展和变革。
要点三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 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在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经济 基础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04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础
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揭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提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本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与实践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 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9602b687e21af45b307a822.png)
辩证法
形而上学
三. 哲学派别及其历史形态
1. 唯物论
观点: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本原,物质第一性。 发展形态:第一,古代朴素唯物论; 第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论; 第三,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2. 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在理论本质和阶级属 性上完全对立。 2)马克思主义哲学把科学主义与科学精神,人本主义与 人文精神区别开来,它反对科学主义,重视科学精神, 反对人本主义,重视人文精神。 3)马克思在批判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时候,注意到它 们中某些合理的因素,力求在当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 上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达到更完美的统一。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 社会历史条件 阶级条件 自然科学条件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1.对象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 旧哲学的对象 知识的总汇 科学之科学 2.内容上: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旧哲学是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分离 是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分离
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 2. 唯心论
观点:精神决定物质,精神是本原,精神第一性。 表现形态:第一,主观唯心论(举例) 第二,客观唯心论(举例)
根源:社会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幻灯片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幻灯片PPT](https://img.taocdn.com/s3/m/bc83fd330b4c2e3f572763a4.png)
②主观唯心主义
把主观意识看成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 把主观意识看成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认为世界上的一 切事物都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中,或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切事物都存在于人的主观意识之中,或是主观意识的产物。
a陆九渊: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 吾心即是宇宙” 陆九渊 b王阳明:“心外无物” 王阳明: 心外无物” 王阳明 c贝克莱:“物是观念的复合” 贝克莱: 物是观念的复合” 贝克莱
9
5.哲学 5.哲学派别——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②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1)两派划分依据: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两派划分依据: 理解) (2)关于唯物主义(理解) ) 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 证唯物主义。 证唯物主义。 朴素唯物论:把世界的物质性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 ②朴素唯物论:把世界的物质性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 初”物质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形而上学性(机械性) ③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形而上学性(机械性) 和唯心史观( )(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 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 和唯心史观(不彻底性)(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的观点解释
6
2.哲学的研究对象 理解) 2.哲学的研究对象(理解)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 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是整个世界的普 遍本质, 遍本质,是世界存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7
3.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关系(理解) 哲学的基本问题
※内容(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即思维和存在何 内容(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还是意识, 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本体论;( )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本体论;( 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本体论;(2)思维能否认识存在, 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认识论 即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认识论 意义:( :(1)理论意义:第一, ※意义:( )理论意义: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的问题, 的问题,是划分哲学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 的唯一标准;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 划分哲学认识论中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划分哲学认识论中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 (2)实践意义: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包含认识世界、改造 )实践意义:人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包含认识世界、 世界这两个基本方面, 世界这两个基本方面,其实质都是在认识和处理思维和 存在的关系问题, 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哲学基本问题也是实际工作 中的根本问题。 中的根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1b3fcdb011ca300a7c39030.png)
一、马克思主义的 科学内涵
13
*恩格斯:“所有这些先生们都在搞马 克思主义,然而他们属于10年前你(指 保·拉法格——引者注)在法国就很熟 悉的那一种马克思主义者,关于这种马 克思主义者,马克思曾经说过‘我只知 道我自己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 大概会把海涅对自己的模仿者说的话转 送给这些先生们:‘我播下的是龙种, 而收获的却是跳蚤。’”
•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5
三、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完 备而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 德国卡尔-迪茨出版社经理称, 2008年11月他们售出的《资本 论》已是2007年全年销量的3 倍,并可能成为圣诞节的最佳 礼物。
• 随着华尔街金融危机肆虐欧洲、 蔓延全球,马克思的鸿篇巨制《资 本论》再度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经 典。
• 华尔街“凉”了 《资本论》“热” 了
• “马克思又回来了”
5
看看危机时代的他们!
• 法国工厂工人和公务员 2009年6月13日在全国游 行,抗议总统萨科齐处理 经济危机不力。这是法国 八大工会今年第5次发起 的示威,要求政府采取措 施,以缓解国民受全球经 济下滑的影响。
9
再看看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吧!
据路透社2008年10月16日 报道,柏林墙倒塌20年之 后,共产主义奠基人卡 尔·马克思在东德又开始成 为时尚,这得多谢全球金融 危机。
俄 国 十
中 国
月
革
革
命
命
21
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 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 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 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 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PPT优质课件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PPT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cddfb5b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ac.png)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观
哲学观是关于哲学的哲学,是对有关哲学本身的一系列 问题如哲学的对象、性质、特点、功能、基本问题等等 的反思
不同的哲学观对哲学的对象、性质、特点、功能、基本 问题等等的看法是各不相同的,它们使得哲学史上的各 种哲学理论相互区别开来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这种 变革就是从哲学观的变革开始的
哲学能够为人们提供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场、 观点和方法,使人们能够更加自觉地处理自身与外部世 界的关系,这是哲学的总体功能
.
1.哲学具有描述功能
❖ 哲学的描述功能在于其通过对于人与世界及其关系“是 什么”、“怎么样”等问题的描述性解答,能够为人们 提供一幅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图景,这是哲学能够成为系 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的重要根据
.
3.哲学具有规范功能
❖ 哲学并不局限于对现实的人与世界关系的描述和解释,它总 是还要按照某种特定的价值尺度、价值标准来审视现实的人 与世界的关系,并自觉地追求和观念地建构一定的理想的人 与世界的关系,正因如此,哲学能够为一定时代人们认识世 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提供向导
❖ 哲学的规范功能在于其对于人与世界及其关系“应如何”问 题的回答,其主要表现有以下两个方面
无论是科学主义思潮还是人本主义思潮都极为重视以语言为出发 点去反思人与世界的关系,这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现代西方哲 学发展中的“语言转向”
20世纪以来,在现代西方哲学的演进过程中,又出现了所谓的 “后现代主义”的哲学思潮
.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
19世纪40年代,也是在批判黑格尔哲学的过程中,马克思、恩格 斯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于人类实践去考察和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 从而真正发现了人与世界关系的奥秘,有人称其实现了西方哲学 发展过程中的“实践转向” 严格说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完全属于西方哲学的范畴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构成了现代中国哲学发展的主脉
马哲第-章PPT课件
![马哲第-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141fd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a8.png)
我们必须坚持群众观点,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群众服务;同时,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作为制定政策和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05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矛盾
资本主义的形成
资本主义起源于封建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扩大,封建主义生产关系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生 产关系得以确立。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01
认识世界的任务
人们通过实践活动不断认识世界,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领域的奥秘,
发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02
改造世界的任务
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人们通过实践活动改造世界,创造符合自己需要
的人化自然和社会环境。
03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逻辑关系。只
马哲第-章ppt课件
目录
• 绪论 •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目录
•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01
绪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述
哲学基本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来源
学习方法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 阅读原著和文献,积极参加课堂 讨论和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 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02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 律
物质世界和实践
物质世界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实践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是人与世界关系的 基础和纽带。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PPT](https://img.taocdn.com/s3/m/ef3122ea4afe04a1b071de81.png)
哲学把无产阶级 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 同样,无产阶级也把 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 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以实 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高度统 一。其科学性表现为它坚持彻底的唯 物主义立场和探求真理的求实态度, 革命性表现为它坚持对现实的辩证理 解和主体能动的创新精神以及哲学的 批判功能。
马克思
恩格斯
(2)唯心主义
主就哲第坚界意凡① 义是学一持的识是定 。唯观性意本是认义 心点的识原世为 , ,
② 唯 心 主 义 两 种 基 本 形 式
*主观唯心论:人 的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客观世界是人的意识的 产物。 *客观唯心论:物 质世界是由某种非人 类、超自然的“客观 精神”派生的。
唯心主义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两课”系列CAI软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一章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三章
第四章
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社会发展规律与历史创造者 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社会科学
(1)斯密和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 (2)梯叶里等人的历史理论 (3)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的空 想社会主义
社会科学前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大卫· 李嘉图
亚当· 斯密
社会科学前提
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理 论尤其是阶级斗争学说
梯叶里
基佐
社会科学前提
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 傅立叶 欧文
(三)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1.马哲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发展普 遍规律的科学(研究对象)
(1)旧哲学的研究对象:科学之科学、知识的总汇 (2)马克思哲学的研究对象:自然、社会、人类思
维 2.马哲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
7
3.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可知论 三、哲学的主要派别 1.唯物主义及其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特点:运动变化、直观性和整体
性、对物质抽象能力较低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庸俗唯物主
义) 特点: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3)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特点:辩证的、
彻底的、科学的
8
2.唯心主义其历史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认为世界本原是与个人主体 相关的主观精神,如感觉、经验、心灵、意识、 观念、意志等。 (2)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世界本原是独立于个人 主体之外,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 的精神。如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 精神”等。
9
3.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看问题的 方法)
4
一、唯物论:包括物质观、实践论、意识
二、辩证法:包括两大总特征(即联系观、发展观)、 三大基本规律(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 定之否定规律)和五大范畴
三、认识论:包括认识的产生和本质、发展过程、真 理观及辨证思维方法四个部分
四、唯物史观:主要研究对象是社会历史问题和人的 问题
5
第一节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立场:实现广大人民根 本利益
(4)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特性:实践性、阶级性 (5)马克思主义哲学重要理论品质:与时俱进。
14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关系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哲学民族性的要求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两大优秀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
②政治经济学
③科学社会主义
3
第一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什么是哲学
1.“哲学”概念起源。 起源于古希腊语“智慧”,英语
“philosophy”。汉语“哲学”为音译词,日本 西周、《百一新论》。 2.内涵:实践的追问 智者的思考 爱智之学 3.一般定义: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自然 和社会)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 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6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派别 1.哲学基本问题是哲学研究中的最高问题,即思维和存在
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
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内容 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 (1)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为派生的问题。(一元论、
二元论) 此问题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 一标准 (2)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此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 3.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
15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世界是统一的世界,世界只有一个本原。 (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精神或意识
是物质所派生的。 (3)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
(1)辩证法
概念:辩证法认为,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
变化、发展的,没有绝对静止和永恒不变的东西; ②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不只是量的变化,而且有质变 和飞跃;③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主要不在于事物的 外部,而在于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矛盾性。(从正反 面看问题)
辩证法的三种历史形态:
①古代朴素辩证法;
②以黑格尔为代表的近代唯心主义辩证法;
1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其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根源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社会物质经济条件
生产力→生产方式→剥削程度→矛盾激化 社会精神文化条件
资本主义文化的发展 无产阶级对革命理论的需求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3.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思想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
简介
马克思:(1818.5—1883.3)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 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英国广播公司(BBC)网上评选 的“千年思想家”。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 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马克思主义理论贡献:①马克思哲学原理
10
(2)形而上学
概念:形而上学认为,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 彼此孤立和固定不变的;②虽然有时也承认事物 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但否认事物的根本质 变和飞跃;③认为事物运动变化的源泉在于外力 的作用,否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自身运动 发展的根本动力。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社会历史根源、认识根源、阶级根源
理论(理论体系) (1)在历史观上的变革 (2)实现了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的结合 (3)认识论上的变革 (实践、能动的、革命的反映
论)
13
3.马哲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统一 的无产阶级哲学(本质属性)
(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它哲学的 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 :自觉地实践性、 彻底的科学性(最根本)、坚定地革命性
一、哲学的内涵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
一 (1) 世界观、方法论的概念 (2)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2.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
哲学指导着具体科学的发展,具体科学的发展也促进着哲 学的进步。) (2)哲学研究的对象(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普 遍的、一般规律的概括和总结) 3.哲学是以最一般的范畴和逻辑体系来回答世界观的社会 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