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65个文学常识总结
![三国演义65个文学常识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49b4d1b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98.png)
三国演义65个文学常识总结《三国演义》1、《三国演义》的开篇词是("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义"是《三国演义》的思想精髓和灵魂。
3、《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中被称"三绝"的分别是:"奸绝"是曹操,"智绝"是诸葛亮,"义绝"是关羽。
4、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温酒斩华雄、千里走单骑、刮骨疗毒,被后人敬仰并尊为中国的"武圣",这位英雄是关羽。
5、请结合《三国演义》。
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地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6、《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两段话:"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说此话者是徐庶,被赞誉的人是诸葛亮。
7、下面描写的人物是谁?用两三个词概括其主要性格特点。
纶巾羽扇,身衣鹤氅,素履皂绦,面如冠玉,唇若抹朱,眉清目朗,身长八尺,飘飘然有神仙之概。
人物:诸葛亮,性格特点:足智多谋、忠心耿耿。
8、"独行千里报主之志坚,义释华容酬恩之谊重",称赞的是何人?所报答的"主"指谁?"义释"的是谁?(关羽、刘备、曹操)9、"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
巧将闻雷来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
"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
这个故事是青梅煮酒。
10、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语。
11、写出《三国演义》中与诸葛亮、司马懿父子有关的4 个成语或典故。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空城计;借东风;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12、同一事物往往有多方面的特征,从不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评价。
《三国演义》知识点汇总(含答案)
![《三国演义》知识点汇总(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191320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e3.png)
《三国演义》知识点汇总(含答案)
1.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2. 《三国演义》是在哪个朝代写的?
《三国演义》是在明朝写的,具体创作年代是在14世纪末至
15世纪初。
3. 小说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小说的主要背景是三国时期,即公元184年到280年,这一时
期中国处于魏、蜀、吴三个割据的局面。
4. 主要人物有哪些?
主要人物包括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
5. 故事中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著名战役包括赤壁之战、五丈原之战、汉中之战、官渡之战等。
6. 《三国演义》具有什么特点?
《三国演义》描写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以及激烈的战争场面,具有浓郁的英雄主义色彩。
7. 《三国演义》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三国演义》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对中国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为什么《三国演义》被广泛传播和流传至今?
《三国演义》以其精彩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了广大读者,并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流传。
9. 《三国演义》有哪些重要的道德教育意义?
《三国演义》通过对人物的性格塑造、道德选择和行为表现,展示了忠诚、仁爱、智慧、义气等众多道德品质,对读者进行了深入的道德教育。
10. 为什么《三国演义》在世界范围内也有较高的影响力?
《三国演义》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吸引了众多海外读者,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高的影响力。
以上是《三国演义》知识点的简要汇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97d96ba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15.png)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1. 三国时期的背景- 东汉末年政权腐败,民不聊生,导致天下大乱。
- 黄巾起义爆发,标志着末年社会动荡的开始。
- 曹操、刘备、孙权等人逐渐崛起,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2. 重要的战役和战略- 赤壁之战:刘备和孙权联军成功击败曹操的大军。
- 美人计:诸葛亮在博望坡上放风筝,利用风向预测曹操的进军方向。
- 诸葛亮火烧新野:通过火烧新野,消除了对手的后顾之忧。
- 长坂坡单骑救主:赵云以一当十,成功救出刘备。
- 五丈原会战:刘备病重,将自己的军队交给了诸葛亮,为蜀国的未来奠定基础。
3. 三国演义中的英雄人物- 刘备:汉室宗亲,人称刘皇叔,仁德之君,建立了蜀汉政权。
- 关羽:刘备的义兄,武艺高强,被誉为武圣。
- 张飞:刘备的义弟,勇猛无比,擅长单挑。
- 赵云:身世神秘,威武之师,常常为刘备出生入死。
- 曹操:权谋高手,一度统一北方,为魏国奠定基础。
- 孙权:东吴的创立者,睿智果断,成为魏、蜀一方的重要对手。
4. 著名的典故和故事情节- 三顾茅庐:刘备三次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的故事。
-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是刘备的智囊,为蜀国立下赫赫战功。
- 千里走单骑:赵云救援刘备的壮举。
- 七星坛造船:孙权帮助刘备造船,用以击败曹操的计策。
- 十面埋伏:诸葛亮在定军山设下十面埋伏,成功击败了曹军。
5. 主题和价值观- 忠诚与仁义:三国演义中许多英雄都以忠诚、仁义和大义为依归。
- 计谋与智慧:各方人物都运用了多种计谋、智慧来战胜对手。
- 英雄主义与牺牲:英雄们常常抱着不怕牺牲、为国家和家族着想的精神。
6. 影响与传承-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对中国文化和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 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经久不衰,被广大读者喜爱。
- 三国演义的题材也被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和舞台剧。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854ca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a.png)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一直,那么在学习考试中有什么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呢?下面是有店铺为你整理的《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你!《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一)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曹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葛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刘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张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6、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曹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刘备三请诸葛亮。
成语:身在曹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曹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f437c2c1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c5.png)
《三国演义》所有考点知识汇总
1. 三国时期的背景
- 东汉末年政治动荡,黄巾起义爆发
- 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局势形成
2. 三国演义的创作背景
- 作者罗贯中
- 描写了战争与英雄的故事
- 塑造了许多深受观众喜爱的人物形象
3. 主要人物
- 曹操:智勇双全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刘备:仁义之君,诸葛亮的主公
- 孙权:以江东为基地,崛起于东吴
4. 重要场景和事件
- 美髯公案:刘备得诸葛亮为谋臣的故事
- 苦肉计:蜀军对付曹军的计策
-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成功击败曹操
5. 主要思想和价值观
- 忠诚:刘备、诸葛亮等人的忠诚和信义
- 智谋:人物之间斗智斗勇的策略和计谋
- 英雄:三国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
6. 《三国演义》的影响
- 深入人心的故事和角色形象
- 对中国文化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
以上是关于《三国演义》的考点知识汇总。
阅读本书可以了解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人物故事以及其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
同时,《三国演义》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重要知识点
![《三国演义》重要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4289758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62.png)
《三国演义》重要知识点1. 作者背景《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
罗贯中是明代文学家,他运用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刻画了东汉末年的政治斗争、军事战争和人物形象。
2. 故事背景《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为背景,描绘了曹操、刘备和孙权三国之间的争斗和统治。
故事中涉及众多将领、智勇双全的谋士和英雄人物。
3. 登场人物- 曹操:东汉末年的权臣,建立魏国,并采取多种手段争夺天下。
- 刘备:蜀汉的创立者,崇尚仁义,与曹操长期对抗。
- 孙权:吴国的创建者,善于利用外交手段和联合他人,与曹操和刘备抗衡。
4. 剧情概要故事以黄巾起义为起点,以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加入刘备,以及刘备与曹操、孙权的争斗为主线。
其中涉及到许多战役和政治斗争,描述了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略和谋略。
5. 人物形象塑造小说中人物形象丰满,性格各异。
如曹操被塑造成了一个雄才大略、权谋高超的政治家;刘备被描绘成仁义和人情味十足的君子;诸葛亮则是智慧超群、能屈能伸的谋士。
6. 文学价值《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历史小说,也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它以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情节、辞藻华丽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三国时期的政治风云和军事厮杀。
7. 影响与流传《三国演义》对于后世的影响深远,不仅被广大读者所喜爱,也衍生出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如戏曲、电影、电视剧等。
该作品的故事和人物也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上是《三国演义》的重要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416d9774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2.png)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政治斗争而脍炙人口,成为中国文学经典之一。
知识点整理及归纳如下:1. 历史背景: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
主要历史事件包括董卓之乱、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2. 人物形象:- 诸葛亮:又称孔明,是刘备的谋士,被誉为“千古奇才”,以智谋过人、善于用兵而闻名。
- 刘备:东汉末年的名将,曾建立蜀汉政权,被封为汉中王。
他以仁义待人,得到了许多忠诚的臣子和民众的支持。
- 关羽:字云长,刘备的义兄,被封为汉寿亭侯。
他个性刚烈、忠诚勇猛,被尊为“武圣”。
- 张飞:字益德,刘备的义弟,被封为当阳侯。
他勇猛无比,擅长使用方天画戟,但个性粗犷,经常无礼于人。
- 曹操:东汉末年的名将,曾建立魏国政权,被封为魏王。
他以威武霸道,反复无常著称,但也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
- 孙权:孙策的弟弟,继承了孙策的江东地盘,建立吴国政权。
他以明智稳重、善于团结人心而受到部下和民众的尊敬。
3. 政治斗争:- 董卓之乱:描述了董卓篡逆、掌握朝政等系列事件。
- 三顾茅庐:描写了刘备出使诸葛亮三次,希望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和诸葛亮的才华。
- 赤壁之战:刘备、孙权联合对抗曹操的战争,以火攻曹军为高潮,达到了震慑曹操、保护江东地盘的目的。
4. 士人风范:-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和治国方略,以及他对人民的关怀、对国家的忠诚,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和士人风范。
- 长坂坡张飞:张飞在长坂坡单骑救主的故事,展现了他对义勇的精神追求。
- 孔明借箭:诸葛亮为了帮助刘备攻打曹操,威胁南蛮彝族首领孟获,勾结外族对抗内地,通过借箭的计谋成功攻破曹操的防线。
考点整理及归纳如下:1. 了解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2. 熟悉三国演义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战役,如董卓之乱、赤壁之战等;3.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如刘备和曹操的对峙、刘备和孙权的联盟等;4.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士人风范,如诸葛亮的智谋、关羽的忠诚等。
《三国演义》文化传统常考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文化传统常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132583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58.png)
《三国演义》文化传统常考知识点汇总三国演义文化传统常考知识点汇总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以下是三国演义中常考的文化传统知识点的汇总。
1. 三国时期的分裂与统一- 三国时期指的是公元220年至280年间,中国历史上的魏、蜀、吴三个国家并立的时期。
- 这一时期的分裂源于东汉末年政权的衰弱和社会动荡。
- 三国时期以曹魏、刘蜀、孙吴三大势力的角逐为主,最终在晋朝统一中国。
2. 三国文化的交融与传承-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交融与传承的时期。
- 三国文化的代表有刘备、关羽、张飞等人的仁义忠孝精神,赵云、黄忠等人的军事才能,诸葛亮的智慧谋略等。
- 这些文化传统在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三国人物与故事的传承- 三国演义中涉及到众多英雄豪杰的故事,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人物。
- 这些人物的事迹被广泛传播,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故事。
- 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不断被艺术创作、戏曲演绎等形式传承发展。
4. 三国文化的艺术表现- 三国文化在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领域有着丰富的表现。
- 《三国演义》作为文学著作,展现了丰富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之一。
- 同时,三国时期的历史也为绘画和音乐等艺术形式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题材。
5. 三国文化的影响与价值- 三国文化传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三国演义展现了中国古代人物形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塑造了许多经典人物形象,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 三国文化中蕴含着儒家思想和中国传统价值观,对于今天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以上是《三国演义》文化传统常考知识点的汇总,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84cedb4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950057c.png)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一、作者与成书背景。
1. 作者。
-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2. 成书背景。
二、主要人物。
1. 刘备。
- 形象特点。
- 为人谦和、礼贤下士。
他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宽以待人,志向远大。
例如“三顾茅庐”,他不辞辛劳,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
- 但有时过于仁慈,在一些军事决策上不够果断。
如在荆州问题上,没有及时采纳庞统的一些激进策略。
- 主要事迹。
- 桃园结义: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三人情同手足,共同起兵。
- 建立蜀汉政权:在诸葛亮等谋士的辅佐下,占据益州、汉中,建立蜀汉。
2. 诸葛亮。
- 形象特点。
- 智慧超群,被视为智慧的化身。
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如“草船借箭”,巧妙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十万支箭。
- 忠诚不二,对刘备父子忠心耿耿。
刘备白帝城托孤后,他尽心尽力辅佐刘禅,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主要事迹。
- 隆中对: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为刘备规划了战略蓝图。
- 六出祁山:为了北伐中原,多次出兵祁山,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对汉室的忠诚。
3. 曹操。
- 形象特点。
- 奸诈多疑,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就体现了他的多疑性格。
他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出此话。
- 有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他能招揽众多人才为其所用,如郭嘉、荀彧等谋士,张辽、徐晃等武将。
他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
- 主要事迹。
- 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以此来号令诸侯,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权。
-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4. 关羽。
- 形象特点。
- 忠义双全,对刘备忠心耿耿,在曹操阵营时,曹操对他百般拉拢,但他始终心系刘备。
如“挂印封金”,他得知刘备下落后,毅然离开曹操。
- 武艺高强,被尊称为“武圣”。
他“过五关斩六将”,单枪匹马冲破曹操的重重关卡去寻找刘备。
- 主要事迹。
- 温酒斩华雄:在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时,他主动请缨,在酒尚温的短时间内斩杀了董卓大将华雄,一战成名。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a2f8661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45cc380.png)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1. 作者与背景《三国演义》是中国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一部历史小说。
该小说描绘了中国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及其间发生的英雄故事和战争。
作品创作于14世纪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 内容梗概《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起点,以西晋统一中国为终点,通过描写董卓篡位、吕布、曹操、刘备、孙权等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三国时期政治斗争、战争和个人英雄的传奇故事。
作品以其丰富的情节,深入的人物塑造和扎实的历史背景而广为流传。
3. 主要人物- 刘备:东吴的建立者,受到众多忠义之士的支持和帮助。
- 曹操:代表着权力、政治以及统一中国,同时也有其复杂的人物形象。
- 孙权:吴国的建立者,与曹操和刘备展开了多次争斗。
- 关羽、张飞、赵云:刘备麾下的重要将领,各自具有突出的武艺和忠诚。
4. 常见情节- 桃园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下义兄弟之盟,立誓共闯天下。
- 千里走单骑:赵云以一人之力救出刘备的儿子。
- 白马将军:关羽因助曹操平定黄巾之乱而被封为白马将军。
5. 作品价值《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它通过丰富的人物形象和生动的情节,展示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状况。
同时,作品中蕴含了许多智慧和道德观念,对后世影响深远。
6. 影响和传播《三国演义》在中国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传播。
作品被改编为电视剧、电影、舞台剧等形式,并且成为了许多游戏和动漫作品的背景。
全球各地的读者也通过翻译版的《三国演义》来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
7. 结语《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它通过丰富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和深入的历史背景,展示了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和政治斗争。
作品不仅在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也为全球读者提供了了解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窗口。
三国演义复习知识点
![三国演义复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8a41491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f8.png)
三国演义复习知识点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代的战争、政治和智谋。
本文将回顾三国演义中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一、三国背景在复习三国演义之前,有必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独裁统治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地方豪强纷起,军阀割据。
这为三国时代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人物介绍1.刘备:又称刘豫州,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带领蜀国抗击曹操,并建立了蜀汉政权。
2.关羽:字云长,是刘备的忠诚部将,也是三国演义中备受崇敬的人物,以忠诚和勇敢而闻名。
3.张飞:字翼德,是刘备的另一位忠诚部将。
他与关羽一起为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
4.曹操:字孟德,是三国时期的权臣。
他通过智谋和军事实力,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并成立了魏国。
5.孙权:字仲谋,是东吴的创立者。
他在三国时期扮演着南方抵抗北方势力的重要角色。
6.诸葛亮:字孔明,是刘备的谋士和军事家。
他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为刘备出谋划策,并被后世奉为“卧龙”。
三、重要战役1.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火攻成功击败曹操的大军,成为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2.界桥之战:公元219年,刘备在此战中击败曹操,巩固了蜀汉政权。
3.夷陵之战:公元221年,蜀汉与东吴发生战争,最终蜀汉失败,刘备去世。
4.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展开大规模对决,曹操最终获胜,确立了魏国的地位。
四、著名篇章1.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义,立下了成为兄弟的誓言,并一起努力实现报国救民的理想。
2.卧龙出山:刘备拜访了诸葛亮,并邀请他加入自己的事业。
诸葛亮同意了,从而成为了蜀汉的重要谋士。
3.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在曹军重重关卡中杀出一条血路,最终重逢了刘备。
4.三气周瑜:刘备欲借荆州,周瑜试探刘备三次,由此产生了刘周赤壁之盟。
五、人性描写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战争史诗,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在这个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英雄悲壮的事迹,也可以看到人们的贪婪、嫉妒和自私。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7438bff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2e.png)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1. 作者和创作背景* 《三国演义》是中国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
* 小说创作完成于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共有120回。
* 罗贯中以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为背景,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基础,进行再创造和虚构。
* 小说受到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同时也融入了作者的个人创作和想象力。
2. 小说的主要人物* 诸葛亮:势力最大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刘备的重要谋士。
* 关羽:蜀汉的护国将军,以义薄云天闻名。
* 张飞:蜀汉的猛将,性格彪悍,嗓门大。
* 曹操:曹魏的奠基人,政治家和军事家。
* 刘备:蜀汉的创始人,有仁德之名。
* 孙权:东吴的创始人,政治家和军事家。
3. 小说的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中国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历史故事。
* 小说以黄巾起义作为开篇,描绘了东汉末年乱世的局面。
* 随后,故事聚焦于三国鼎立的局面,讲述了刘备、曹操和孙权之间的斗争和争霸。
* 故事中展现了众多历史事件和战役,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长坂坡之战等。
* 小说通过描写各个人物的心理活动和困境,展示了忠诚、智慧、勇气等品质。
4. 小说的影响和价值* 《三国演义》成为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之作,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 小说塑造了许多深受人民喜爱的英雄形象,如诸葛亮、刘备和关羽等。
* 《三国演义》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学和戏剧,成为创作和演绎的重要素材。
* 小说中所展现的智谋和勇武,成为后人研究和追求的榜样。
* 《三国演义》中也探讨了权谋、人性、忠诚等主题,具有深厚的哲学思考价值。
以上是《三国演义》知识点的总结。
这部作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读者可以通过阅读它了解历史、品味经典,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https://img.taocdn.com/s3/m/fa4b8ad0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6.png)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考点归纳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一、背景介绍《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作者是罗贯中,创作年代为元末明初。
这部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从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全国的历史画卷。
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生动形象、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如诸葛亮、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周瑜等,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二、重要人物1.曹操: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推行“屯田制”,壮大实力,官渡之战击败袁绍,统一北方,是东汉末年最强大的诸侯之一。
2.刘备:汉末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蜀汉开国皇帝。
他以“仁德”著称,注重人才,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创立了蜀汉政权。
3.孙权:东汉末年名将,吴国开国皇帝。
他继承父兄基业,拥立汉献帝,与曹魏、蜀汉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4.诸葛亮:三国时期蜀汉重要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被誉为“卧龙先生”。
他以智慧、谋略著称,提出许多精辟的战略,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
三、故事梗概《三国演义》以黄巾起义为开端,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历史故事。
主要讲述了曹操、刘备、孙权三位英雄在政治和军事上的斗争,以及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
其中,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七擒孟获、长坂坡之战等经典战役让人热血沸腾。
四、考点概览1.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2.各个势力的特点、优缺点以及背后的原因;3.重要人物的经历、性格和贡献;4.各个时期的文学、艺术和思想表现;5.《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和人物形象;6.作品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
五、考试要点1.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和重要事件,如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2.各个势力的特点和优缺点,如曹操的聪明才智和残忍,刘备的仁德和胆略等;3.重要人物的经历、性格和贡献,如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4.各个时期的文学、艺术和思想表现,如建安文学、魏晋玄学等;5.《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和人物形象,如空城计、草船借箭等;6.作品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如“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等。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8bfa6a2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7c.png)
三国演义常考知识点汇总一、背景和出现人物《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历史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三国之间的斗争和政治上的变化。
常被称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其中最关键的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
他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势力和政治立场,通过他们的互动展现了那个时代的历史和文化。
二、权谋斗争《三国演义》中的权谋斗争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各个势力之间通过各种手段争夺权力,包括政治勾心斗角、军事征战、联合对抗等等。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1. 诸葛亮的谋略诸葛亮是刘备的重要谋士,他以出色的智慧和谋略成为三国时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他的常用策略包括草船借箭、空城计、木牛流马等。
这些策略在战争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使刘备能够在困境中获得胜利。
2. 曹操的统一大业曹操是三国时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之一。
他通过一系列的军事征战和政治手段,独揽大权,一度控制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
他实施的统一大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整个时代的政治格局。
3. 孙权的南方抵抗孙权是东吴的创建者和统治者。
在曹操强大的北方势力面前,孙权选择保持南方的独立,并通过联合刘备抵抗曹操的进攻。
他的统治使得东吴成为当时最强大的政权之一。
三、战争和决战《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景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篇幅,其中一些著名的战役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一些常考的战争和决战:赤壁之战是刘备和孙权联合抵抗曹操的重要战役。
在这场战役中,刘备和孙权成功地用火攻破坏了曹操的舰队,使得曹操遭受重大损失,从而改变了整个时代的局势。
2.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曹操和刘备之间的一次重要决战。
曹操利用兵力优势,成功地击败了刘备的军队,并使得刘备一度陷入危机。
这场战役展示了曹操的军事才能和刘备的仁义之心。
3. 平定四方的战斗《三国演义》中还有许多其他的战斗,例如关羽单刀赴会、赵云救主、张飞拒曹操三次邀婚等等。
《三国演义》重要事件常考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重要事件常考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45da931c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0.png)
《三国演义》重要事件常考知识点汇总
1. 董卓之乱
- 时间:公元184年-189年
- 董卓欺凌朝政,挟天子以令诸侯,引发大规模叛乱和战争。
- 重要人物:吕布、貂蝉、王异、杨修等。
2. 三英战吕布
- 时间:公元192年
- 发生在下邳城,讲述了刘备、关羽、张飞与吕布之间的战斗。
- 吕布被三位英雄合力击败,吕布被俘后被刘备释放。
3. 宴桃园结义
- 时间:公元190年
- 刘备、关羽、张飞在桃园结义,共同立下义兄弟之盟,决心
共谋复兴汉室。
- 形成了刘关张的三国鼎立局面。
4. 赤壁之战
- 时间:公元208年
- 曹操与刘备、孙权联合,共同抵抗蜀军与吴军的战斗。
- 周瑜火攻曹操舰队,使曹军大败,成为三国时期的重大转折点。
5. 十常侍之乱
- 时间:公元189年
- 关羽、张飞等人在宦官专权的时期起义,解救被囚禁的官员。
- 事件后,关羽等人受到朝廷封赏。
6. 董卓废帝立傀儡
- 时间:公元190年
- 董卓废除汉灵帝,立刘协为傀儡皇帝,掌握实际权力。
- 这一事件标志着东汉朝廷正式被董卓控制。
7. 刘备出使东吴
- 时间:公元208年
- 刘备出使孙权,希望达成抗击曹操的联合。
- 最终与孙权签订了《赤壁之约》。
8. 长坂坡的单骑敌百万
- 时间:公元219年
- 关羽在长坂坡与曹军对峙,身背青龙刀,孤立无援。
- 关羽英勇作战,以一敌百,最终被曹军联手击败。
以上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事件常考知识点汇总,希望对您有帮助。
(Word完整版)《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总),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总),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b4d0c3d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2.png)
(Word完整版)《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总),推荐文档(Word完整版)《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总)1. 人物篇主要人物- 刘备: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创立了蜀汉政权,被尊称为“刘皇叔”。
刘备:刘备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创立了蜀汉政权,被尊称为“刘皇叔”。
- 关羽:关羽是刘备的义弟,被誉为武圣,蜀汉时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人称“关公”。
关羽:关羽是刘备的义弟,被誉为武圣,蜀汉时期最重要的将领之一,人称“关公”。
- 张飞:张飞是刘备的义兄,蜀汉时期的重要将领,性格粗犷、勇猛,人称“张翼德”。
张飞:张飞是刘备的义兄,蜀汉时期的重要将领,性格粗犷、勇猛,人称“张翼德”。
- 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曾建立魏国,被尊称为“丞相”。
曹操:曹操是东汉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曾建立魏国,被尊称为“丞相”。
- 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创始人和第一位吴国的皇帝,被尊称为“孙仲谋”。
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创始人和第一位吴国的皇帝,被尊称为“孙仲谋”。
重要配角- 诸葛亮:诸葛亮是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被称为“卧龙先生”,为刘备的忠实谋士。
诸葛亮:诸葛亮是蜀汉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被称为“卧龙先生”,为刘备的忠实谋士。
- 周瑜:周瑜是东吴的重要将领,曾协助孙权抵御曹操的进攻,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周瑜:周瑜是东吴的重要将领,曾协助孙权抵御曹操的进攻,才有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 司马懿:司马懿是曹魏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为邓艾所杀。
司马懿:司马懿是曹魏末年的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为邓艾所杀。
2. 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东汉末年,这个时期社会动荡,各地起义军纷纷兴起。
东汉末年: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发生在东汉末年,这个时期社会动荡,各地起义军纷纷兴起。
- 宦官专权: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专权,导致各地割据势力的兴起,为后来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宦官专权:东汉末年宦官与外戚专权,导致各地割据势力的兴起,为后来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405385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a.png)
《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一、作者及成书背景《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说家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和民间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它与《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的历史演义之作。
二、主要内容与人物《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
在广阔的背景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
作品中,作者成功塑造了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仁民爱物、礼贤下士的刘备,忠诚勇猛、智勇双全、粗中有细的关羽,勇猛异常、忠心耿耿的张飞,足智多谋、料事如神的诸葛亮,狡猾奸诈、雄心勃勃的曹操等。
三、教育部对高中学生对《三国演义》要求掌握的知识点1.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a.刘备:仁爱、礼贤下士、善于纳谏b.关羽:忠诚、勇猛、智勇双全、义气深重c.张飞:勇猛、豪放、直率d.诸葛亮:足智多谋、料事如神、忠诚谨慎e.曹操:奸诈、雄心勃勃、能屈能伸f.孙权:聪明睿智、善于谋略2.重要事件及其历史意义a.黄巾起义:标志着东汉末年民变的开始,也是三国历史的起点b.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展示了诸葛亮的智谋和周瑜的英勇c.定军山之战:表现了黄忠的老当益壮和魏延的勇猛d.五丈原之战:诸葛亮的病逝象征着蜀汉势力的衰落3.《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及其文学价值a.战争描写:《三国演义》中的战争描写丰富多彩,包括战略部署、战术运用、战斗场面等,体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军事素养。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识点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98e0b7c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8d.png)
名著导读:《三国演义》知识点1、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刘备:宽厚仁爱,求贤若渴,忠义两全关羽:武勇神威,忠贞守义,刚愎自用,骄傲自负张飞:勇猛刚直,粗中有细,正义凛然,嫉恶如仇诸葛亮:智者,智慧的象征,精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尽职。
赵云:骁勇善战,忠义侍主,处事谨慎曹操:足智多谋,虚伪奸诈,富有韬略,自负多疑司马懿:用兵谨慎,长于谋略,阴险奸诈孙权:智勇兼备,知人善任周瑜:雄才大略,智勇双全,气量狭小2、常考人物歇后语(1)(诸葛亮)借东风——巧用天时(2)(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3)(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6)(刘备)访贤——三顾茅庐(7)(关老爷)赴会——单刀直入(8)(关爷)走麦城——死到临头(9)(孔明)斩魏延——借刀杀人(10)(曹操)杀(华佗)——以怨报德(11)(赵子龙)上阵——单枪匹马(12)(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13)(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14)(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15)(曹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1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3、《在国演义》中经典成语:三顾茅庐:(刘备) 草船借箭:(诸葛亮)千里走单骑:(关羽) 过关斩将:(关羽)乐不思蜀:(刘禅) 望梅止渴:(曹操)舌战群儒:(诸葛亮) 大意失荆州:(关羽)七擒七纵:(诸葛亮) 刮目相待:(吕蒙)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昭)六出祁山:(诸葛亮) 初出茅庐:(诸葛亮)锦囊妙计:(诸葛亮) 羽扇纶巾:(诸葛亮、周瑜) 望梅止渴:(曹操) 单刀赴会:(关羽)苦肉计:(周瑜打黄盖) 如鱼得水:(刘备)刮骨疗毒:(华佗、关羽) 妄自菲薄:(诸葛亮) 舌战群儒:(诸葛亮) 出言不逊:(郭图诬陷张郃)草船借箭:(孔明) 超群绝伦:(马超与张飞)身在曹营心在汉:(徐庶、关羽) 胆大心细:(张飞)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回天无力:(曹操)。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8b7c086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ac.png)
中考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总结《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争霸和英雄豪杰的故事。
下面是对《三国演义》中一些重要的知识点的总结。
1. 故事背景《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是中国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这段时期被称为三国时代。
中央政权的衰弱导致地方的割据和战乱。
董卓之乱、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都是三国时代重要的历史事件。
2. 人物介绍《三国演义》中有众多的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有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诸葛亮等。
他们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势力和价值观念,他们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互相斗争和合作。
3. 政治斗争《三国演义》描绘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刘备、曹操、孙权是三个主要的政治势力。
曹操建立了大的政治势力,是最早一个形成王朝的统治者。
刘备和孙权分别建立了蜀汉和东吴,其间经历了多次战争和政治策略的较量。
4. 军事争霸《三国演义》中的军事争霸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曹操、刘备、孙权等都是出色的军事统帅,他们通过战争来争夺政治权力和地盘。
著名的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都是三国时代的重要历史事件。
5. 智谋较量《三国演义》中的智谋较量也是一大亮点。
诸葛亮被誉为千古奇才,他的智谋和计谋帮助了刘备多次取得胜利。
他的锦囊妙计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经典代表。
同时,曹操、孙权等各自也有自己出色的智谋和计策。
6. 忠义之道忠义之道是《三国演义》中的核心价值观。
刘备、关羽、张飞等将士秉持着对君主的忠诚和对家国的热爱,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而诸葛亮则是忠臣的代表,他忠于刘备,用智慧为刘备尽心尽力。
7. 人性的复杂性《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都是非常复杂的,他们既有英雄的一面,也有人性的弱点和瑕疵。
曹操是一个爱民如子的一代英雄,但他也残暴无情;刘备是仁义之君,但他有时也显得犹豫和优柔寡断;孙权虽然有着明君的称号,但他也被诸葛亮所智胜。
这些复杂的人物形象给了读者更多思考和认识的空间。
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
![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f98b63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f5.png)
三国演义知识点归纳一、作者与背景。
1. 作者。
2. 创作背景。
二、主要人物。
1. 刘备。
- 形象特点: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任。
他以兴复汉室为己任,虽然早期四处奔波,寄人篱下,但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
- 主要事迹:桃园三结义(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建立蜀汉政权等。
2. 诸葛亮。
- 形象特点:足智多谋,忠心耿耿,有经天纬地之才。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精通兵法,善于治国。
- 主要事迹:隆中对(为刘备规划战略蓝图)、火烧博望坡(初露军事才能)、赤壁之战(联吴抗曹,草船借箭、借东风等)、七擒孟获(平定南方叛乱)、六出祁山(北伐中原)。
3. 曹操。
- 形象特点:奸诈多疑,雄才大略。
他善用人才,有政治远见和军事才能,但同时也残忍好杀,自私自利。
- 主要事迹: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政治主动权)、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赤壁之战(败于孙刘联军)。
4. 关羽。
- 形象特点:重义气,武艺高强,威震华夏。
他为人忠义,被尊称为“武圣”。
- 主要事迹:温酒斩华雄(初露锋芒)、过五关斩六将(为寻找刘备,一路过关斩将)、单刀赴会(展现英勇无畏)、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败走麦城(被东吴所擒杀)。
5. 张飞。
- 形象特点:勇猛无比,嫉恶如仇,但脾气暴躁。
- 主要事迹:当阳桥喝退曹军(一声大喝吓退曹操追兵)、义释严颜(体现粗中有细)。
三、重要情节。
1. 桃园三结义。
- 内容: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天下大乱。
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涿郡张飞庄后的桃园中,祭告天地,结为兄弟。
他们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意义:这一情节奠定了刘关张三人的兄弟情义,是他们日后共同奋斗的情感基础,也是蜀汉政权建立的开端。
2. 官渡之战。
- 背景:东汉末年,袁绍占据冀州、青州、幽州、并州等地,实力强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知识点汇总
《三国演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
它从东汉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记起,到西晋武帝太康元年全国统一为止,前后共97年,以备、关羽、飞和诸亮等为中心人物,又贯穿了群众拥反的思想倾向,把蜀汉当作蜀吴之间矛盾的主导方面,集中描绘了三国时代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外交斗争,描摹了一幕幕波澜起伏、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
通过这些描写,作者揭示了当时社会的腐朽和黑暗,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群众对政治集团的爱憎与向背以及他们反对战争割据,要求和平统一的愿望。
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征
备:宽厚仁爱,求贤若渴,忠义两全
关羽:武勇神威,忠贞守义,刚愎自用,骄傲自负
飞:勇猛刚直,粗中有细,正义凛然,嫉恶如仇
诸亮:智者,智慧的象征,精忠耿直,用人唯贤,谦虚、谨慎、认真、尽职。
云:骁勇善战,忠义侍主,处事谨慎
操:足智多谋,虚伪奸诈,富有韬略,自负多疑
司马懿:用兵谨慎,长于谋略,阴险奸诈
权:智勇兼备,知人善任
周瑜:雄才大略,智勇双全,气量狭小
1、《三国演义》中忠义的化身是关羽,我们所熟知的他忠、义、勇、谋、傲的事情分别有:千里走单骑、华容道义释操、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2、《三国演义》中智者的化身当属军师诸亮,他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之事,书中记叙了有关他的许多脍炙人口的事迹,如火烧赤壁、七擒孟获、六出祁山、空城计、挥泪斩马谡等。
3、《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兄分别是使用双股锏的备,使青龙偃月刀的关羽和使丈八蛇矛枪的飞。
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5、写出两个与“三国”故事有关的成语或俗语:三顾茅庐、万事俱备,只欠东分。
6、诸亮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请写出小说中有关诸亮的两个故事的名称。
例如:草船借箭,舌战群儒,空城计。
7、填人名,补足歇后语。
(1)(诸亮)借东风——巧用天时
(2)(备)借荆州——有借无还
(3)(徐庶)进营——一言不发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5)三个臭皮匠——顶个(诸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情大家商量,能想出好办法来)
(6)(备)访贤——三顾茅庐
(7)(关老爷)赴会——单刀直入
(8)(关爷)走麦城——死到临头
(9)(孔明)斩延——借刀杀人
(10)(操)杀(华佗)——以怨报德
(11)(子龙)上阵——单枪匹马
(12)(关公)面前耍大刀——自不量力
(13)(飞)穿针——大眼瞪小眼
(14)(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
(15)(操)败走华容道——不出所料
(16)(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8、杜牧《赤壁》诗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的句子写的战役是赤壁之战。
涉及到的两个主要人物周瑜、操。
9、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赤壁之战(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请再写出源于《三国演义》的两个成语,并写出相应的人物及故事。
成语:三顾茅庐人物及故事:备三请诸亮。
成语:身在营心在汉人物及故事:徐庶人在营,不献一策。
10、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是赤壁之战;再说出诸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失街亭一事。
常考故事情节
桃园三结义: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再加上连年灾荒,人民生活非常困苦。
备有意拯救百姓,飞、关羽又愿与备共同干一番事业。
三人情投意合,选定飞庄后一桃园。
此时正值桃花盛开,景色美丽,飞准备了青牛白马,作为祭品,焚香礼拜,宣誓完毕;三个人按年岁认了兄弟。
备年长做了大哥,关羽第二,飞最小做了弟弟。
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足智多谋的诸亮处处比自己高出一筹,便心怀嫉妒,甚至一心想将诸亮置于死地而后快。
他以军中缺箭为名,心生
一计,让诸亮十天造出十万支箭。
由此看来周瑜不仅忌妒心强,而且又十分阴险狡猾。
然而,独具慧眼的诸亮却满口答应下来,趁着大雾漫天,用草船向营"借"了十万支箭,提前七天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使周瑜的阴谋彻底失败。
空城计:三国时期,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亮派马谡驻守失败。
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
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云赶回解围。
三顾茅庐:备听说诸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卧龙岗去请诸亮出来帮助他替国家做事。
恰巧诸亮这天出去了,备只得失望地回去。
不久,备又和关羽、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
不料诸亮又出外闲游去了,第三次拜访才见到诸亮。
在这一过程中,备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诚恳。
过五关斩六将:关羽与备、飞失散,后来得到了备的消息,因此,立即向操请辞,但操避而不见,最后,关羽只能不辞而别。
由于,没有得到操的手谕,因此,一路之上遭到了层层拦阻,但关羽凭借一己之力,过了五个操所辖关(城市),立斩操六员大将。
具体是指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城时杀福、孟坦;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琪。
单骑救主:新野一战,备以少胜多打败操,操引五十万大军前来报仇。
备的三千人马走到当阳县,突然被兵截住,战到天明才摆脱兵的追赶,
护卫备家小的云发现不见了备,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骑,又杀回乱军中寻找。
云力战众将,威武勇猛。
正在山上观战的操见云势不可挡,传令一定要活捉。
云利用这个机会冲出包围,连杀50员将,终于将阿斗交给了备。
水淹七军:备自立为王后,关羽亲自率领大军进攻樊城。
樊城的军守将仁赶快向操求救。
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率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
正在双方相持不下的时候,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
汉水猛涨,平地的水高出地面有一丈多。
于禁的军营扎在平地上,四面八方大水冲来,把七军的军营全淹没了。
于禁和他的将士不得不泅水找个高地避水。
关羽早就抓住于禁在平地上扎营这个弱点。
他趁着大水,安排好一批大小船只,率领水军向军进攻。
他们先把主将于禁围住,叫他放下武器投降。
于禁被围在一个汉水中的小土堆上,逼得无路可退,就垂头丧气地投降了。
庞德掉在水里,关羽水军赶上去,把他活捉了。
火烧连营:备为报吴夺荆州、关羽被杀之仇,率大军攻吴。
吴将陆逊为避其锋,坚守不战,双方成对峙之势。
蜀军远征,补给困难,又不能速战速决,加上入夏以后天气炎热,以致锐气渐失,士气低落。
备为舒缓军士酷热之苦,命蜀军在山林中安营扎寨以避暑热。
陆逊看准时机,命士兵每人带一把茅草,到达蜀军营垒时边放火边猛攻。
蜀军营寨的木栅和周围的林木为易燃之物,火势迅速在各营漫延。
蜀军大乱,被吴军连破四十余营。
陆逊火烧连营的成功,决定了猇亭之战蜀败吴胜的结果。
七擒孟获:蜀丞相诸亮受昭烈帝备托孤遗诏,立志北伐,以重兴汉室。
就在这时,蜀南方之南蛮又来犯蜀,诸亮当即点兵南征。
到了南蛮之地,双方首战诸亮就大获全胜,擒住了南蛮的首领孟获。
但孟获却不服气,其间诸亮采用马谡攻心的计策,七擒孟获,孔明都放了他。
孟获起誓:以后将决不再谋反。
孔明见他已心悦诚服,觉得可以利用,于是便委派他掌管南蛮之地,孟获等听后不禁深受感动。
从此孔明便不再为南蛮担心而专心对付国去了。
借东风:诸亮与周瑜制定了火攻营的计划。
但连日来江上一直刮西北风,用火攻不但烧不着北岸的兵,反而会烧到自己。
诸亮说他能借来东风,他让周瑜为他搭起高九尺的七星坛,然后自己在坛上做法。
几天之后,果然刮起了东南风,为后来赤壁之战取得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白帝城托孤:荆州被吴国攻占,关羽兵败被俘,不降,被杀。
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但被吴火烧联营,大败后兵败退到白帝城,一病不起,备对诸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把他废黜了,你自己当皇帝吧。
"诸亮一听立刻跪下说:我一定会全心全意辅佐禅的,绝不敢有一点自己当皇帝的意思。
一定会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