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学基础课程总结

合集下载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构成、结构和演变过程的科学,作为一门广泛的学科,大一学生通常会接触到一些基础的地质知识。

本文将对大一普通地质学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岩石与矿物、地质作用等内容。

一、地球的形成与演化1.大爆炸理论:宇宙大爆炸是地球宇宙形成的起点,它导致了宇宙的膨胀和冷却。

2.行星形成理论:地球是由星云中的气体和尘埃经过一系列过程逐渐凝聚形成的。

3.地球的分化: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分别由不同成分和物质组成。

4.地球的演化过程:包括原始大气的形成、水的起源、生命的出现以及地质事件的发展。

二、岩石与矿物1.岩石的分类:岩石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每种岩石有不同的形成过程和特征。

2.火成岩:由地下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包括侵入岩和喷发岩两大类。

3.沉积岩:由碎屑岩、化学沉积岩和有机质岩等组成,形成过程包括物理和化学的沉积作用。

4.变质岩: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形成,包括片麻岩、页岩和大理岩等。

5.矿物的特征:矿物是由确定的化学成分和晶体结构组成的固体物质,具有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三、地质作用1.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外部的构造和变形,包括地震、火山和地壳运动等地质现象。

2.地质力学:研究岩石的应力、应变和变形等力学行为,包括岩石的断裂和褶皱形成。

3.地貌地质学:研究地表地貌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过程,包括风蚀、水蚀和冰蚀等地质作用。

4.环境地质学:研究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地质灾害的预防控制,包括地质灾害的分析和评估。

综上所述,地质学是一门涵盖广泛内容的学科,大一学生在学习中需要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岩石与矿物以及地质作用等基础知识。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可以对地球的奥秘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地质学的不断发展,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也将不断深入,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地质学基础实践课报告(2篇)

地质学基础实践课报告(2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化以及与人类活动关系的学科。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们学院开设了地质学基础实践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实地考察、实验操作和野外实习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能,为今后从事地质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践内容本次地质学基础实践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地质观察与描述2. 岩石鉴定与分类3. 地层划分与对比4. 构造地质学基本原理5. 地质测量与制图6. 野外实习三、实践过程1. 地质观察与描述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如何观察和描述地质现象。

通过观察岩层、断层、节理等地质构造,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演化历史。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测斜仪等工具进行实地测量。

2. 岩石鉴定与分类岩石是地质学研究的重点之一。

我们通过观察岩石的肉眼特征、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学习了如何对岩石进行鉴定和分类。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岩石的成因、分布和演化过程。

3. 地层划分与对比地层划分与对比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

我们通过观察不同地层的岩性、化石等特征,学习了如何进行地层划分和对比。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地层的形成过程和演化历史。

4. 构造地质学基本原理构造地质学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和演化。

我们学习了构造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断层、褶皱、地壳运动等。

通过野外实习,我们观察了各种构造现象,加深了对构造地质学原理的理解。

5. 地质测量与制图地质测量与制图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经纬仪、水准仪等工具进行实地测量,并掌握了绘制地质图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践,我们提高了测量和制图技能。

6. 野外实习野外实习是地质学基础实践课的重要环节。

我们前往野外实地考察,观察地质现象,进行岩石鉴定、地层划分和构造分析。

通过野外实习,我们加深了对地质学基本理论和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践成果通过本次地质学基础实践课,我们取得了以下成果:1. 掌握了地质观察、描述、鉴定、分类等基本技能;2. 理解了地层划分、对比、构造地质学等基本原理;3. 学会了地质测量、制图等实际操作方法;4. 提高了野外实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地质知识课程心得体会范文(2篇)

地质知识课程心得体会范文(2篇)

第1篇一、引言地质知识课程是一门具有广泛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学科,它涉及地球的形成、演化、构造、地貌、矿物、岩石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对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感受到了地质科学的魅力。

以下是我对地质知识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课程学习内容1. 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成过程、地质年代划分、地球的构造演化等知识。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地球从原始的混沌状态到现在的稳定状态,经历了漫长的地质年代。

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质现象,如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

2. 地质构造与地貌地质构造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的岩石、矿物、构造形态等在地壳运动和地质作用下的变化。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地质构造的基本类型、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关系等。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地质构造与地貌的密切关系,如山脉的形成、盆地的形成等。

3. 矿物与岩石矿物是构成岩石的基本单元,岩石是地壳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矿物的基本性质、分类、鉴定方法,以及岩石的类型、成因、分布等。

通过学习,我对矿物和岩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地质工作打下了基础。

4. 地质灾害与防治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引起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地质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以及防治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三、心得体会1. 增强了对地球的认识通过地质知识课程的学习,我对地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地球的形成、演化、构造、地貌、矿物、岩石等方面,都是地质科学的研究内容。

学习这门课程,使我认识到地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以及地质科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培养了科学思维和方法地质知识课程的学习,使我逐渐形成了科学思维和方法。

在课程中,我们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对地质现象进行研究。

这种科学思维和方法,有助于我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3. 增强了实践能力地质知识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地质课程设计总结通用

地质课程设计总结通用

地质课程设计总结通用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球地质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培养学生对地质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具体分解为以下三个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地球的形成、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理解地壳、地幔、地核等概念,掌握地球板块构造学说。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质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观察地质现象判断地层顺序、岩性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地质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地质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球的形成、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地球板块构造学说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球的形成:介绍地球的形成过程,如原始太阳星云、行星胚胎、地球诞生等。

2.地球的内部结构:讲解地壳、地幔、地核的概念及其特点,如厚度、物质组成、物理性质等。

3.地球的外部特征:介绍地球的表层特征,如地形、气候、生物等,以及它们与地球内部结构的关系。

4.地球板块构造学说:阐述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原理,如板块运动、板块边界、地震、火山等现象的解释。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1.讲授法:教师讲解地球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引导学生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知识。

2.讨论法:学生就地质学相关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地质现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地质学实验,如观察岩石、矿物标本,让学生亲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本节课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质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地质学知识。

2.参考书:提供地质学相关参考书籍,帮助学生拓展知识面,加深对地质学理解。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地质现象视频等,直观展示地球地质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质基础总结报告范文(3篇)

地质基础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化以及地球与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地质基础是地质学的基础,它涉及地质学的各个分支学科,包括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古生物学等。

通过地质基础的系统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演变以及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

本报告将对地质基础课程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旨在提高学生对地质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后续地质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习内容总结1. 矿物学矿物学是研究地球固体物质组成的基础学科。

在学习矿物学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矿物学的基本概念:矿物、矿物晶体、矿物集合体等。

(2)矿物分类:根据化学成分、结构、成因等特征,将矿物分为不同的类别。

(3)矿物鉴定方法:通过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电子探针等手段对矿物进行鉴定。

(4)典型矿物的特征:学习了几十种典型矿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如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2. 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地球岩石组成、结构和成因的学科。

在学习岩石学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岩石的基本概念:岩石、岩浆、沉积岩、变质岩等。

(2)岩石分类:根据岩石的成因、结构和成分,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3)典型岩石的特征:学习了几十种典型岩石的成因、结构和成分,如花岗岩、玄武岩、砂岩、页岩、大理岩等。

3. 构造地质学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现象和构造演化的学科。

在学习构造地质学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构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构造、构造运动、构造形迹等。

(2)构造类型:了解褶皱、断层、岩浆侵入等构造现象及其特征。

(3)构造演化:研究地球构造演化的历史和规律。

4. 地层学地层学是研究地层成因、分布和演化的学科。

在学习地层学过程中,我们掌握了以下内容:(1)地层的基本概念:地层、岩层、地层层序等。

(2)地层划分:根据岩性、生物组合等特征,将地层划分为不同的时代。

(3)地层对比:研究不同地区地层的对应关系。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基础大一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构造、地球历史以及地球内外部作用和变动规律的科学。

作为大一地质学的学习者,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点。

以下是对地质学基础知识的总结。

一、地球的结构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结构。

地壳是最外层,分为洲际壳和洋壳。

洲际壳厚度较大,岩石种类多样;洋壳较薄,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地幔位于地壳之下,包括软流圈和上、下地幔。

地核分为外核和内核,由铁镍合金构成。

二、板块构造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指出地球外部由多个大块(板块)组成,板块间存在相对运动。

板块边界上,发生地震、火山、构造活动集中。

有三种主要类型的板块边界:板内边界、板块边界和板块消失边界。

三、岩石学岩石学是研究岩石起源、组成、结构和演化的学科。

根据岩石的成因、构造和组成,可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火成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如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是由地层堆积作用形成的,如砂岩、泥岩;变质岩是由高温高压作用下的岩石变质形成的,如片麻岩、大理岩。

四、地质年代学地质年代学是研究地球历史的顺序和地层年代的学科。

主要通过地层、化石以及放射性同位素等方法确定地质年代,划分地质时代。

地质年代划分为年代、界、统等不同的级别。

五、地貌学地貌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形与地貌特征的科学。

地貌包括高山、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是地质过程的结果。

地质力学作用和外力作用是地貌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

六、地震学地震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地震现象的科学。

地震是地壳中岩石运动的结果。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体波和面波,按震源分为深源震和浅源震。

七、火山学火山学研究火山爆发和火山喷发物的产生与活动。

火山是地球表面岩浆喷发的通道和出口,喷发物包括岩浆、火山灰、火山熔岩等。

火山活动可分为喷发、爆发和休眠等阶段。

八、矿产资源学矿产资源学研究地球内有用矿产的分布、产生和利用。

矿产资源可分为金属矿产和非金属矿产,如铁、铜、钼是金属矿产,煤、石油是非金属矿产。

地质教学实践总结(3篇)

地质教学实践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演化以及地球内部和表面各种自然现象的科学。

地质教学实践是地质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地质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文通过对地质教学实践的总结,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为今后地质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

二、实践内容1. 课程设置本次地质教学实践主要包括《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等基础课程,以及《区域地质调查》、《地质勘查技术》等实践课程。

课程设置遵循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旨在使学生全面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教师通过PPT、板书等形式,结合实际案例,讲解地质学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

(2)实验与实习:组织学生进行矿物、岩石、地质构造等方面的实验和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3)野外考察: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实地观察地质现象,了解地质环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案例教学: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地质问题的成因、发展和演变过程。

3.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PPT、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2)网络教学:利用网络资源,开展在线课程、在线讨论等,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3)翻转课堂:鼓励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三、实践效果1. 学生地质素养提高通过本次地质教学实践,学生掌握了地质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提高了自身的地质素养。

2. 实践能力增强学生在实验、实习和野外考察中,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地质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3. 创新精神培养通过案例教学和野外考察,学生学会了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了创新精神。

4. 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同学、老师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四、反思与改进1. 教学内容与方法需进一步优化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增加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果。

地质学课程心得体会(2篇)

地质学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地质学作为一门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演化以及与人类活动关系的科学,对于我们理解地球的奥秘、保护地球资源、预防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学期间,我有幸学习了地质学这门课程,以下是我对地质学课程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地质学的魅力地质学是一门涉及多个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它将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学、地球信息科学等学科融为一体。

在学习地质学的过程中,我逐渐领略到了这门学科的无限魅力。

1. 深入了解地球的奥秘。

地质学让我们了解到地球的诞生、演化以及各种地质现象的成因。

通过对地质现象的研究,我们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秘密,了解地球的历史变迁。

2. 探索自然资源。

地质学是研究自然资源的重要学科,通过对矿产、能源、水资源等资源的分布、形成和变化规律的研究,为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3. 预防自然灾害。

地质学在自然灾害的预测、预防和治理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研究,我们可以提前预警,减少灾害损失。

二、地质学课程的学习方法地质学课程的学习方法有很多,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学习方法: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在学习地质构造时,可以通过观察岩层、断层等地质现象来加深理解。

2. 注重基础知识。

地质学的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我们要认真学习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地质学的深层次内容。

3. 多读地质学书籍。

地质学书籍是学习地质学的重要途径,我们要多读一些经典的地质学著作,了解地质学的发展历程和最新研究成果。

4. 参加地质实习。

地质实习是地质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考察,我们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三、地质学课程的学习体会在学习地质学课程的过程中,我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一些学习体会:1. 培养了科学素养。

工程地质课程总结(最终五篇)

工程地质课程总结(最终五篇)

工程地质课程总结(最终五篇)第一篇:工程地质课程总结工程地质课程总结一、绪论1、地质作用的概念及类型2、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3、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岩土体的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地貌、水文地质、地质作用(不良地质现象)、天然建筑材料。

二、岩石1、矿物和岩石的概念2、矿物的鉴别特征和术语的概念3、常见矿物的鉴别4、岩石的成因类型5、岩浆岩的类型(生成、SiO2)6、结构和构造(特有构造和结构)7、常见岩浆岩8、沉积岩的形成阶段9、沉积岩的物质组成、分类10、沉积岩特有的结构和构造11、常见沉积岩12、变质作用的概念及类型13、变质矿物14、特有结构和构造15、岩石循环圈16、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及影响因素。

三、地质构造1、地壳的运动方式2、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绝对地质年代)、相对地质年代的确定方法3、时间地层单位和地质年代单位4、接触关系、不整合的形成过程和研究意义。

5、产状三要素(图)6、水平、单斜构造图片、地质平面图(“V”字形法则)7、褶皱的要素和基本形态类型(图片、地质平面图)8、断裂构造:节理概念、类型、张、剪节理特征;断层要素、基本类型及特征、识别9、不同构造的工程地质性质评价10、阅读地质图(20分)11、地震的成因类型、要素、震级与烈度区别、区域烈度、场地烈度(场地条件)、设计烈度12、活断层的概念和识别、研究意义四、风化作用和地表流水的地质作用1、风化作用的概念和对过程建设的影响。

2、风化作用的类型、风化程度3、坡流的概念和洗刷作用,坡积层的稳定性4、洪流的概念和冲沟的发育阶段,洪积扇的工程地质评价5、河流的地质作用,重点下蚀和侧蚀作用及现象6、河谷形态要素、阶地的类型和形成过程、阶地应用。

五、地貌1、地貌与地形的概念区别2、地貌的形成动力3、侵蚀基准面4、山岭地貌:垭口的类型和工程性质;山坡按纵向轮廓线分类及成因和工程性质。

六、地下水1、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2、地下水的性质3、地下水的分类(埋藏条件、含水层的性质)4、潜水的概念和特征,潜水等水位线图,判断潜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关系。

地质学基础课程总结

地质学基础课程总结
地质学基础
1
绪论
地质学基础
1、地质学的含义; 2、地质学在自然科学中位置、地质学的研究对 象、任务和研究意义;
3、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2
地质学基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平均半径和表面积;
地球表面形态特征:海洋(洋脊、海岭、大洋 盆地、海山、岛弧、海沟、大陆基、大陆边缘“大
陆架、大陆坡”),大陆(山地、丘陵、平原、高
11、河谷要素、流水质点的运动、流水的动能, 河流的侵蚀作用(概念、类型、特点),河流搬运 作用(搬运物类型、方式)、河流的沉积作用(沉 积物类型、沉积的地点),构造运动与河流地质作 用;
6
地质学基础
12、地下水概念、存在形式、来源,地下水的 储存条件,地下水的分带,地下水的运动,地下水 的地质作用(潜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三、河流的类型、河流的沉积环境、亚相和微 相类型及其特点、曲流河相和辫状河相层序特点、 古代河流鉴别标志、与油气的关系。
四、湖泊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碎屑湖泊相的 一般特征、亚相类型及其特点、与油气的关系。
10
地质学基础
五、三角洲的形成及分类、亚相和微相类型及其 特点、与油气的关系;
六、海相组的划分、无障壁海岸沉积相的亚相类 型及其特点、障壁海岸沉积相的亚相类型及其特点、 海岸沉积相与油气的关系;
5、分类和命名;
6、2次实验课的内容。 4
地质学基础
地质作用及岩浆岩和变质岩
1、地质作用的概念、能量来源及类型; 2、构造运动的概念、类型、证据; 3、地震现象、类型、主要参数、震级、烈度、 分布;
4、岩浆的概念、岩浆活动的类型(火山作用、 侵入作用)、岩浆的演化;
5、岩浆岩的概念、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 类;

地质学基础实习报告结论

地质学基础实习报告结论

在本次地质学基础实习中,我们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通过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获得感性知识并巩固和深化了课程理论。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基本技能,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和能力,提高了对地质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实习,我们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首先,实习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亲眼见到了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构造、岩石和矿物等,从而对这些概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同时,在实地操作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工具,如地质罗盘、手标本采集等,进一步理解了地质学的基本方法。

其次,实习锻炼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地考察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和描述地质现象,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同时,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也学会了如何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如在地形复杂的地区进行测量和定位等。

此外,实习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团队成员密切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同时,由于地质实习往往需要在野外进行,我们在实习过程中也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挑战,如恶劣的天气、复杂的地形等。

但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最终完成了实习任务,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

总之,本次地质学基础实习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实践环节。

通过实习,我们不仅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锻炼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

我相信,这次实习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地质学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我国的地质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基础地质学学习心得体会

基础地质学学习心得体会

基础地质学学习心得体会基础地质学是大地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学对于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以下是我对基础地质学学习的心得体会。

首先,基础地质学是一门关于地球结构和地球表层变动的学科。

通过学习基础地质学,我了解到地球由内到外分为核心、地幔、地壳三个主要结构层,地质时间分为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等不同的时代等。

这些基本知识帮助我建立了对地球的整体认识和思维模式,使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和地表环境的形成。

其次,基础地质学帮助我了解了地质作用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我学习了地壳构造学、岩石学、地貌学等相关内容,深入了解了地球内部的构造变化、岩石的组成和性质以及地表地貌的形成机制。

这些知识帮助我了解了地质作用对地球表层的塑造和影响,如火山喷发造成的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地震引发的地壳破裂和地表震动等。

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也更加认识到了地质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威胁和影响。

另外,基础地质学也帮助我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地质学,我了解到地球是一个整体系统,各种地质作用相互关联,任何一个环节的改变都会对其他环节产生影响。

例如,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量地表覆盖改变了地表水的径流和补给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等问题;温室气体的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引起了海平面上升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等。

这些现象提醒了我要积极参与环境保护,减少对地球的破坏,推动可持续发展。

此外,通过学习基础地质学,我还对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地质勘探是指通过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寻找地下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等地质储层和水资源。

而资源开发则是指利用这些地下资源进行开采和利用。

我了解了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的方法和技术,了解了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原则。

这些知识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也为我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基础。

总之,基础地质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学科。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对地球的结构、地质作用和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工程地质学习心得范文(三篇)

工程地质学习心得范文(三篇)

工程地质学习心得范文工程地质学是土木工程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地质环境对工程建设的影响,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通过学习工程地质学,我深刻认识到地质对于工程建设的重要性,掌握了一定的地质调查和分析技能,同时也对工程地质学的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总结工程地质学的学习心得。

首先,工程地质学的学习需要扎实的地质基础知识。

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的基础,只有对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所了解,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工程地质学的知识。

在学习工程地质学的过程中,我重新温习了岩石分类、地质构造、地层学等基本概念,通过对地质样品的观察和实验分析,加深了对各种地质现象的理解。

同时,我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地质调查方法和地质勘探技术,如地质剖面的测绘和解译、地质钻探和取样等。

这些地质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为我后续学习和实践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工程地质学的学习需要勇于实践和锻炼实践能力。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其中的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工程地质学的过程中,我参与了一些地质勘探和工程调查项目,亲自进行了地质剖面的测量和解译、地质钻探和取样等工作。

通过实践,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地质调查的目的和方法,也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在实践中,我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但通过与同学和老师的讨论,我逐渐了解了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

实践锻炼不仅让我对工程地质学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培养了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工程地质学的学习还需要综合应用其他学科的知识。

工程地质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学、力学、水文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学习了有关地质学的知识,还学习了力学和水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比如,在学习工程地质调查中,我需要分析地质体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这就需要用到力学知识;在分析工程地质问题时,我需要了解地下水的分布和流动状况,这就需要用到水文学知识。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大一

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大一普通地质学知识点总结普通地质学是大一地质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旨在介绍地球的基本构造和演化过程。

在这门课程中,学生将学习有关地球表面的形成和变化、岩石的分类和形成、以及地球内部的结构等知识。

本文将对普通地质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I. 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主要由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四个部分组成。

1. 内核地球的内核位于地球中心,主要由固态铁和镍组成。

内核具有高温高压的条件,因此是固态的。

内核的温度达到了5700摄氏度,相对于地球表面的气温来说是极高的。

2. 外核环绕内核的是外核,主要由液态铁和镍组成。

外核的温度较高,随着距离地心的深度增加,压力也会急剧增加。

外核运动激烈,形成了地球的磁场。

3. 地幔地幔是地球的最大部分,位于外核和地壳之间。

地幔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温度逐渐下降,压力逐渐增加。

地幔的运动驱动了地球的板块构造和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

4. 地壳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壳主要由硅酸盐岩石组成,相对较薄。

在地壳上发生了地球表面的各种地理现象,如山脉的形成、地震的发生等。

II. 岩石的分类与形成岩石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矿物质组合,根据岩石的形成方式和组成成分,可以将岩石分为三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1. 火成岩火成岩是由熔融的岩浆在地壳或地幔中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

根据岩浆冷却速度和岩浆成分的差异,可以将火成岩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

深成岩冷却速度慢,结晶粒度较大,如花岗岩;浅成岩冷却速度快,结晶粒度较小,如玄武岩。

2. 沉积岩沉积岩是由岩屑、生物遗骸等在水中沉积堆积而成的岩石。

根据沉积环境的不同,沉积岩可以分为碎屑岩、生物化学岩和化学沉积岩。

其中碎屑岩由岩屑堆积而成,如砂岩、页岩;生物化学岩是由生物遗骸堆积而成,如珊瑚岩;化学沉积岩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沉积而成,如盐岩。

3. 变质岩变质岩是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了结构、组成和矿物学等方面的改变形成的岩石。

《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记

《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记

《地质学基础》课程笔记第1章绪论第1节地质学概述一、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及其历史的科学,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演变和发展规律。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非常广泛,包括岩石、矿物、土壤、山脉、河流、湖泊、海洋等自然地理要素。

二、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划分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岩石学:研究岩石的成因、分类、组成、性质和演变规律。

2. 矿物学:研究矿物的成因、分类、组成、性质和演变规律。

3. 地质构造学:研究地球的构造、构造演变和构造运动。

4. 地层学:研究地层的成因、分布、分类和演变规律。

5. 古生物学:研究古生物的形态、分类、生态、演化和分布规律。

6. 地球物理学:研究地球的物理性质、物理过程和物理场。

7. 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的化学组成、化学过程和化学演化。

地质学可以根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划分为多个学科,如岩石学、矿物学、地质构造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等。

三、地质学研究的特点和方法地质学的研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综合性: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它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多个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2. 实践性:地质学的研究需要大量的野外考察和实验分析,实践性很强。

3. 历史性:地质学研究的对象是地球及其历史,因此具有很强的历史性。

4. 动态性:地球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地质学研究需要关注地球的动态变化。

地质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野外考察、实验分析、数值模拟、地质图编制等。

四、地质学研究的目的地质学的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揭示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和演变规律,为地球科学的发展提供基础。

2. 为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 为地质灾害的预测、防治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4. 为地质工程、水利工程、道路工程等工程建设提供地质依据。

5. 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地质信息服务。

第2节地质学发展简史一、萌芽时期(远古—1450)在远古时期,人类对地质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如火山喷发、地震、矿物等。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1.地质学的研究对象是地球,是一门研究大自然塑造作用及其原因和结果的学问。

在解决自然科学理论问题的过程中,在指导人们找寻矿产资源、能源、水资源以及和自然灾害作斗争并维护人类健康的实践中,地质学研究均具有重大意义。

2.地质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组成地球的物质、地球的结构与构造、地球内部和表层的各种作用、地球的历史、应用问题、综合性研究以及方法学研究等。

3.地质作用包括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大类型。

地质作用改变着地球的面貌,从不停息。

促使地质作用进行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热和太阳能。

4.“将今论古”“以古论今、论未来”及“活动论”是地质学思维的三大方法论。

5.地质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其研究成果和认识必须经得住他人的重复检验。

大自然是地质新理论、新发现与新成果的源泉,到大自然中去实践是地质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普通地质学是初学者学习地质学的启蒙之课。

它是地质学各学科之间的一门链接性、统领性的课程,有利于人们整合、凝练碎片化知识,集地质学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于一体,有利于建立各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各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6. 我国地学研究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和地域优势。

第二章矿物1.克拉克值是地壳元素的丰度。

其用质量分数来表示,主量元素的单位一般为%,微量元素单位有g/t(克/吨) 或10-6(百万分之一)。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O、Si、Al、Fe、Ca、Mg、Na、K,它们总量占地壳质量的98.03%, 其中O、Si、Al、Fe、Ca 五种元素占了91.26%。

3.矿物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在正常情况下呈结晶质的元素或无机化合物固体。

矿物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4.晶体是其内部原子或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平移重复排列的固态物质。

除个别特例以外,矿物都属于晶体。

5.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环境条件(温度、压力等) 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成为不同的矿物,此现象称为同质多象。

矿物晶体结构中的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地被性质相似的他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此现象称为类质同象。

《普通地质学》课程总结

《普通地质学》课程总结

第七章 地质构造
23、侵入体形成以后地壳发生隆起并遭受剥蚀,结果是侵入 体暴露于地表,随后 有地层沉积覆盖其上。地层与侵入 体的这种沉积覆盖称为沉积接触。它同侵入接触具有完全 不同的构造和时间涵意。P104 24、强烈的构造运动在地质历史中是周期性出现的,因而构 造运动具有旋回性。重要的构造运动属于前震旦纪的有阜 平运动、五台运动、中条运动等(均为我国使用的名称); 属于震旦纪以后的有加里东运动、海西运动、印支运动、 阿尔卑斯运动(属于国际通用的名称)、燕山运动、喜马 拉雅运动(均为我国使用的名称)。这些运动将地壳的演 化分隔成不同的构造旋回。P105-106
第七章 地质构造
15、断层是岩层的破裂,沿破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滑 动。断层的几何要素包括:断层面、断层盘、断层 位移等。P97 16、按两盘岩块的相对滑动方向分为正断层、逆断层、 平移断层。逆断层中断层面倾角平缓者称为逆掩断 层。平移断层分为左旋、右旋两种。P98-99 17、按断层面走向同被断地层走向的关系分为走向断 层(纵断层)、倾向断层(横断层)、斜向断层 (斜断层)。P99
7、科马提岩有哪些特点?P20 8、基性岩浆喷发的特点怎样(包括喷发物的性质和特 征、喷发的规模、火山锥的类型和特征?)P20-21 9、解释:中心式喷发、裂隙式喷发、溢流玄武岩。 P21 10、中酸性岩浆喷发的特点怎样(参考第11题)?P2122
11、破火山口的成因如何?P22 12、解释:活火山、死火山、火山口湖。P22 13、试述世界火山分布的规律。P22-24 14、解释:安山岩。P22 15、解释:侵入作用、围岩、侵入岩、浅成岩、 深成岩。P24 16、何谓同化作用与混染作用?它们对岩浆成 分的改变有何意义?P24

第一张 绪论 第二章 地球总论

地质课程设计小结

地质课程设计小结

地质课程设计小结一、教学目标本章节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地质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规律,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质历史。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地质学的知识和方法,进行地质观察和分析,绘制地质图件,解释地质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对地质学产生兴趣和热情,认识地质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培养保护地质环境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学基本概念:地质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方法。

2.地壳的运动和变化规律:板块构造理论、地壳运动的方式和原因、地质构造的类型和特征。

3.地球的构造和地质历史:地球的内部结构、地层的形成和变化、地质时间的划分和地质历史的演变。

4.地质观察和分析方法:实地考察、地质图件的绘制和解读、地质现象的解释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的教学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地质学的知识和概念。

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深入理解和探讨地质学的问题。

3.案例分析法: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地质案例,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亲身感受地质现象和过程。

四、教学资源本章节的教学资源包括以下几种:1.教材:地质学教科书,提供系统的地质学知识和概念。

2.参考书:地质学相关的学术著作和论文,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地质学的图片、视频和动画,形象生动地展示地质现象和过程。

4.实验设备:实地考察和实验所需的仪器和设备,让学生亲手操作和观察地质现象。

五、教学评估本章节的教学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以及学生的出勤情况。

2.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地质学作业的质量,包括练习题、研究报告和项目作品等。

3.考试:定期进行地质学知识的考试,评估学生对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地质学基础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基础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质学基础基础知识点总结嘿呀!地质学这门学科可真是奇妙又充满魅力!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总结一下地质学基础的知识点。

首先呢,咱们得聊聊什么是地质学。

哎呀呀,地质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地球的科学!它探索地球的组成、结构、演化以及各种地质过程。

说到地球的组成,那可太丰富啦!地球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地壳呀,就是咱们能直接接触到的部分,它的厚度可不均匀呢!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厚。

地幔就像是地球的“大棉袄”,起着重要的支撑和传热作用。

而地核呢,分为外核和内核,那里的温度和压力都超级高!再说说岩石吧!岩石分为三大类: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像花岗岩、玄武岩就是常见的岩浆岩。

沉积岩呢,是由沉积物经过压实和胶结形成的,比如砂岩、石灰岩。

变质岩就更有趣啦,它是原来的岩石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发生变质形成的,像大理岩就是由石灰岩变质而来的。

地质构造也是地质学中的重要部分!褶皱和断层大家应该都听说过吧?褶皱就像是地球表面的“皱纹”,有背斜和向斜之分。

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层向下凹陷。

断层呢,则是岩石发生断裂并且有明显位移的现象。

还有地质年代呀,那可是了解地球历史的关键!地质年代被划分成了很多个时期,像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每个时期都有独特的生物特征和地质事件。

在地质学中,板块构造理论也是非常重要的!地球上的板块不断运动,相互碰撞、分离或者滑动。

这种运动导致了地震、火山喷发等地质现象的发生。

最后咱们来谈谈地质作用。

内动力地质作用包括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它们让地球内部的能量得以释放。

外动力地质作用则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塑造着地球的表面形态。

哇!地质学基础的知识点真是丰富多彩,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和学习!希望这次的总结能让您对地质学有更深入的了解呀!。

地质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质基础知识点总结

地质基础知识点总结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变化及其规律的科学。

在地质学的研究中,自然界中各种岩石、矿物、地层、构造等都是研究的重要对象。

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地理学、生物学、气象学等领域都有密切联系。

下面将从地球的形成演化、地质时间和地质力学等方面来总结地质基础知识点。

一、地球的形成演化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的太阳系形成之后。

地球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主要包括凝聚、差异化、火成作用和地壳的形成等阶段。

1. 太阳系的形成和地球的凝聚太阳系的形成主要经历了分子云的坍缩、原行星盘的形成和凝聚、原行星盘内行星体的聚合等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地球的父体物质于45亿年前开始凝聚。

2. 地球的差异化地球形成后,各种化学成分不均匀分布,形成地幔、地核和地壳等化学成分差异的地球结构。

在这个过程中,火成作用和重力分选等起到了重要作用。

3. 火成作用和地壳形成地球形成后,火成活动对地壳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地球的地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洋壳。

大陆地壳主要由花岗岩、闪长岩等构成,而洋壳主要由玄武岩构成。

4. 地球的演化地球经历了地球的原始大气、地壳的分异、地球内部的热态和地壳的动力作用等演化过程。

地球的演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地壳的运动对地球的演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地质时间地质时间是地质学中用来测定地质过程和事件发生时间和顺序的时间尺度。

主要包括相对地质时间和绝对地质时间两大类。

1. 相对地质时间相对地质时间是以地层上下次序的叠置、交错关系和动物、植物化石的演化规律为依据的时间尺度。

主要包括地层的原理和叠置原理等。

地层的原理是指形成在同一地区的地层,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在上。

叠置原理是指地层的叠置关系表现在上部地层和下部地层之间的接触面的位置。

2. 绝对地质时间绝对地质时间是以地球历史的岁差、年代特征和年代数量等为依据制定的地质时间尺度。

绝对地质时间主要通过放射性同位素的测定、磁性地层的测定和古地理时差的测定等方法来确定地质事件和过程的年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含油气盆地构造单元的划分:一级构造单元 -隆起和拗陷、二级构造单元、三级构造单元;
五、大地构造学说简介(自学); 六、3次实验课的内容。
14
11、河谷要素、流水质点的运动、流水的动能, 河流的侵蚀作用(概念、类型、特点),河流搬运 作用(搬运物类型、方式)、河流的沉积作用(沉 积物类型、沉积的地点),构造运动与河流地质作 用;
6
地质学基础
12、地下水概念、存在形式、来源,地下水的 储存条件,地下水的分带,地下水的运动,地下水 的地质作用(潜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
二、褶皱的概念和类型,褶皱要素(核、翼、转 折端、枢纽、轴面、轴迹、脊、脊线、脊面、槽、槽 线、槽面、脊迹、槽迹)、褶皱的形态描述(剖面上 -轴面和两翼产状、翼间角大小、褶皱面弯曲形态, 平面上),褶皱的产状类型、组合型式(平面上、剖 面上),褶皱的研究意义、形态研究、形成时代;
13
地质学基础
三、断裂构造的概念、节理的含义及研究意义、 分类(与有关构造的几何关系-岩层产状、褶皱轴, 力学性质)、剪节理和张节理的特征、节理与褶皱的 关系,断层的含义、断层的几何要素(断层面、断盘、 位移-滑距和断距)、断层分类(根据断层走向与岩 层走向的关系、与褶皱轴向、按断层两盘的相对运 动)、断层的组合类型、断层的识别、断层面产状的 测定、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确定、形成时代的确定、 同沉积断层、断层的研究意义;
三、河流的类型、河流的沉积环境、亚相和微 相类型及其特点、曲流河相和辫状河相层序特点、 古代河流鉴别标志、与油气的关系。
四、湖泊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碎屑湖泊相的 一般特征、亚相类型及其特点、与油气的关系。
10
地质学基础
五、三角洲的形成及分类、亚相和微相类型及其 特点、与油气的关系;
六、海相组的划分、无障壁海岸沉积相的亚相类 型及其特点、障壁海岸沉积相的亚相类型及其特点、 海岸沉积相与油气的关系;
地质学基础
1、矿物、晶体、非晶体、单质矿物、化合 物矿物、造岩矿物的概念;
2、矿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克拉克值之间的关 系、化学式、矿物中的水及其类型,类质同象和 同质多象;
3、矿物的形态(单体:结晶习性、晶面花 纹,集合体:显晶、隐晶、胶态);
4、矿物的物理性质(光学:颜色、条痕、 光泽、透明度、发光性,力学:硬度、解理、断 口等,其它);
7
第四章 沉积岩
地质学基础
一、沉积岩的形成过程:母岩破坏阶段(风化、 剥蚀)、搬运、沉积(机械、化学、生物)、成岩 (压实、胶结、重结晶);沉积岩的分类(依据、类 型)。
二、沉积岩的化学成分、矿物成分、颜色、结构、 构造(层面构造、变形构造、层理构造)、层理的基 本类型(细层、层系、层系组、层、水平、平行、波 状、交错、压扁、透镜状、波状复合、递变、韵律、 块状层理)。
6、变质作用概念、因素、类型; 7、变质岩的概念、形成方式、基本特征(成 分、结构构造)、主要类型;
8、1次实验课的内容;
5
地质学械风化作用(因 素、方式、产物)、化学风化作用(方式、产物), 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土壤、风化壳的结构及研究 意义;
13、海水的运动(海浪、潮汐、洋流和深海环 流),海洋的剥蚀作用(方式、海岸带的、洋流 的),海洋的搬运作用(方式、搬运物质的来源), 海洋的沉积作用;
14、冰川的概念、类型,冰川的剥蚀作用(挖 掘、磨蚀),冰川的搬运作用(特点、方式),冰 川的沉积作用;
15、风力、分级,风的剥蚀作用(吹蚀、磨 蚀),风的搬运作用(悬移、跃移、推移),风的 沉积作用(原因、风成砂、风成黄土)。
地质学基础
1
绪论
地质学基础
1、地质学的含义; 2、地质学在自然科学中位置、地质学的研究对 象、任务和研究意义;
3、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2
地质学基础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平均半径和表面积;
地球表面形态特征:海洋(洋脊、海岭、大洋 盆地、海山、岛弧、海沟、大陆基、大陆边缘“大
陆架、大陆坡”),大陆(山地、丘陵、平原、高
地层学方法、同位素地质年龄的测定、古地磁方法、
地球物理学方法);
三、地层单位(岩石、生物、年代地层单位及地
质年代单位)、地质年代表;
四、地层的构造分析;
五、稳定地区和活动地区;
六、各地质发展历史简介(太古宙、元古宙、早
古生代、晚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12
第七章 地质构造
地质学基础
一、岩层、岩层厚度、原始产状及产状类型、产 状要素(走向、倾向、倾角、测定与表示方法)、水 平岩层、倾斜岩层(露头形态、露头宽度、厚度), 地层的接触关系(整合、不整合-平行不整合和角度 不整合、确定不整合的标志、确定不整合的形成时代、 不整合在地质图上的表现特征);
八、火山碎屑岩(自学)。
九、碳酸盐岩:成分、结构(粒屑结构、生物骨 架结构、晶粒结构、碳酸盐泥、胶结物)、构造、孔 隙、分类(成因结构分类)、主要岩石类型。
十、硅质岩、蒸发岩、煤及油页岩(自学)。
十一、2次实验课的内容。
9
第五章 沉积相
地质学基础
一、沉积相、岩相、相序、相序定律、沉积相 的分类;
二、山麓-洪积相的概念、沉积类型及其特点、 亚相类型及其特征、与油气的关系;
原、盆地、大陆裂谷);
地球的物理特征:密度、压力、重力、地磁场、 地电、放射性、地热(分层性、地温梯度、地温深
度)、弹塑性;
地球外部圈层及其特征(大气圈、生物圈、水 圈);
地球内圈及其主要特征(地壳、地幔、地核、 岩石圈、软流圈);
地壳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克拉克值)、矿
物(造岩矿物)、岩石。
3
矿物
七、重力流沉积(自学); 八、现代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类型及其特点、碳 酸盐沉积相的划分(按海水运动能量、潮汐作用、地 理分布)及其每个相的特点、与油气的关系;
11
第六章 地层
地质学基础
一、地层概念和地层层序律;
二、地层的划分和对比:基本概念(地层划分、
地层对比)、划分对比方法(岩石地层学方法、生物
三、碎屑岩的一般特征:碎屑成分(矿屑、岩
屑)、碎屑粒度及分级、碎屑形状、填隙物(成分、
类型)。
8
四、砾岩和角砾岩:概念和类型。
地质学基础
五、砂岩:一般特征(概念、成分、结构、构造、 分布)、分类(依据、类型)、各类型的特征。
六、粉砂岩:概念、成分、结构构造。
七、粘土岩:概念、结构、构造、成分、颜色、 研究方法、岩石类型。
5、分类和命名;
6、2次实验课的内容。 4
地质学基础
地质作用及岩浆岩和变质岩
1、地质作用的概念、能量来源及类型; 2、构造运动的概念、类型、证据; 3、地震现象、类型、主要参数、震级、烈度、 分布;
4、岩浆的概念、岩浆活动的类型(火山作用、 侵入作用)、岩浆的演化;
5、岩浆岩的概念、物质成分、结构构造、分 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