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8:情绪实验

合集下载

第十章情绪的实验研究

第十章情绪的实验研究

第十章情绪的实验研究第十章情绪的实验研究第一节情绪实验研究中的变量人类存在着六种最基本、最原始的情绪(高兴、生气、伤心、害怕、惊奇和厌恶)两种基本的情绪研究策略根据一系列已知的情绪反应寻找引起这种反应的各种刺激(准实验研究)选择一种具体的刺激模式作用于有机体,确定所导致的情绪变化(实验研究)一、认知变量1、情境变量让被试直接处于某个情境中(战场上、飞行跳伞现场)让被试观看一个实际发生的情景(悦目的人像、紧张性电影、他人遭受电击)控制认知所依据的因素(期望)2、认知解释实验者操纵的对情境或其他情绪刺激的认知解释(真实的或虚假的)3、自我报告情绪状态量表情绪特质量表从形式上区分:情绪体验的直接提问形容词检核表等级评定量表(分化情绪量表)二、行为变量1、情绪性行为——在特定情绪状态下的典型情绪性行为2、情绪表现——身段表情、面部表情、言语表情3、完成行为——某种操作性行为(旷场反应)三、生理变量(一)研究方法1、损伤法2、电刺激法3、化学刺激法(二)生理指标1、皮肤电反应2、循环系统的指标(心跳或脉搏、血管容积、血压)3、呼吸(吸气呼气比率法、I分数法、次数法)4、语图5、脑电波6、生化指标测慌仪测慌仪又称为多项生理记录仪根据情绪与生理反应之间的关系而制成的生理反应指标综合测量仪器,它可以同步记录各项生理指标?包括心率、血管容积、呼吸、皮肤电反应与脑电波等两个测量指标对关键词的有意义或不正常反应对关键词的反应时间延长四、情绪研究的方法刺激-反应法刺激-反应法认为情绪是联系刺激和反应间的中间环节,通过刺激和反应间的联结来推测内部情绪。

–条件性情绪技术——根据条件化的结果来推断内部情绪–双跑道程序——改变其中某条跑道后出现奖赏的概率,观察被试通过两条跑道的时间,并推断相应的情绪状态(Amsel)。

评价优点–控制相当严密–程序内部可操纵的变量多–解决了研究伦理方面的难题不足–主观因素会干扰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只可用于研究情绪本身情绪诱导法情绪诱导法指研究者运用一定的方法直接操纵情绪状态,然后记录或观察积极或消极情绪下被试的各种心理、行为或生理指标,以探讨情绪和其他这些指标间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经典课件第八章——情绪

实验心理学经典课件第八章——情绪
8
(二)实验方法
首先,实验者制作了两只代理母猴。一只用光 滑的木头做身子,用海绵和毛织物把它裹起来(木 制母猴),胸前安了一个奶瓶用于喂养,体内还装 了提供温暖的灯泡;另一只母猴外表由铁丝网制成, 其他方面与木制母猴完全一样(铁丝母猴)。这样, 两只母猴间的主要差异在:木制母猴能提供接触安 慰(contact comfort),铁丝母猴则不能。
14
华生的实验说明恐惧情绪是可以通过条件反射 后天习得的。这一研究结果可以被套用来解释常 见的其他情绪,如愤怒、愉快、伤心、惊讶或厌 恶等的缘由。听到老歌时感到伤感,求职面试时 感到紧张,春天到来时感到愉快,看见牙医工具 时感到害怕......,这些情绪现象的根本 原因,即在于此前生活中建立的复杂的条件反射。
②联想图片与跳伞的相关程度(高、中、低) 因变量:情绪生理指标(皮肤电反应GSR)
24
图片联想实验
在实验设计时,芬泽首先要考虑:改变被试的什么认知? 如何改变?期望观察到怎样的情绪变化?由于芬泽的被试 是见习跳伞运动员,他预测:(1)随着跳伞事件的临近, 对跳伞这一事件的认知会发生变化;(2)被试看到和跳伞 有关的图片所引发的认知过程,必定不同于他们看无关图 片的过程。这样,芬泽想到让他的被试在不同时间分别进 行图片联想任务,同时对他们的情绪生理指标进行测量, 以观察情绪是如何随着对跳伞这个事件的认知而变化的。 如果情绪是依赖于认知的,那么在跳伞前不同时间测量的 情绪生理指标就会相应地发生变化;而在图片联想任务中, 对不同图片进行联想时的情绪生理指标也会相应地不同。
11
总之,哈罗的这一系列实验证明接触安慰对 幼猴与母猴间依恋关系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 用。对于幼猴而言,接触安慰在依恋关系的形成 中比母猴提供乳汁的能力更重要。也就是说由这 种接触安慰产生的依恋情感是独立于饥饿和干渴 这些基本需要之外的。

讲义8:情绪实验

讲义8:情绪实验

情绪实验●本章细目(讲授2学时,实验1学时)第一节情绪实验研究概述一、情绪实验研究的传统方法:印象法;表现法。

二、情绪实验的变量:认知变量;行为变量;生理变量。

第二节情绪的生理指标一、皮肤电反应二、循环系统:脉搏;血管容积;血压。

三、呼吸四、脑电波五、生化指标六、语图分析法七、指标的综合使用第三节表情研究方法一、表情研究的理论依据二、面部表情的早期研究:面部表情的直线量表;面部表情的圆形量表;面部表情的三维模式图;表情判断的早期方法。

三、面部表情的现代测量技术:面部动作编码系统;面部表情的两个测量系统。

第四节主观体验测量方法一、形容词检表:心境形容词检表;情绪-心境测查量表。

二、维量等级量表和分化情绪量表三、应用性情绪量表●重点与难点重点:情绪实验的变量,情绪的生理指标,表情研究方法,主观体验测量方法。

难点:表情研究方法。

●本章实验情绪对动作稳定性的影响(动作稳定器,记数记时器)第一节情绪实验研究概述一、情绪实验研究的传统方法1、印象法:给被试者呈现一定的情绪刺激,通过问答来了解其情绪的主观体验。

这种方法比较主观,结果难以比较,容易削弱情绪的强度。

2、表现法:对伴随情绪的生理和行为变化进行测量和分析。

这种方法比较客观,但生理和行为变化本身并不等同于情绪。

二、情绪实验的变量(一)认知变量指被试者对于情境的感知、对刺激事件的解释以及自己意识到的情绪体验。

1、情境变量:是引起情绪的事件及其事件发生的环境。

主要作为自变量,它要通过被试者的认知起作用。

操纵情境变量的方法:(1)让被试者直接处在某种情境中;(2)让被试者观看一个实际发生的情景;(3)控制被试者对情境的认知。

2、认知解释:是由实验者操纵的被试者对情境或其他情绪刺激的认识、理解。

它可以作为自变量。

3、自我报告:由被试者口头报告的情绪体验,或采用情绪量表、情绪问卷获得的被试者的情绪体验。

它可以作为自变量,也可以作为因变量。

情绪量表,按照测量内容分为:情绪特质量表、情绪状态量表;按照量表形式分为:情绪体验的直接提问、情绪状态形容词核对表、情绪体验等级评定量表。

情绪实验

情绪实验

二、情绪的生理指标测量
(一)皮肤电反应
情绪词引起的皮肤电反应(GSR)
二、情绪的生理指标测量
(二)循环系统的指标
经常用到的指标是:脉搏、血管容积和血压。 司科特(Scott,1930)曾以100 名医学院二年级学生 为被试,研究血压变化与情绪状态的关系。他采用的方法是 放映三段不同的影片,第一段内容是关于爱情的,第二段表 现主角受到虐待,第三段描写城市被地震毁灭,主角处于危 险中。实验是单独进行的,在各段影片之间插入十分钟的无 关影片,主试在被试被试们观看影片的过程中记录他们的血 压变化。
几种情绪理论的比较
詹姆斯—兰格:“我害怕是因为我颤抖”
一、情绪实验研究概述
(四)经典的情绪实验研究
1、情绪的产生----沙赫特的实验
几种情绪理论的比较
坎农-巴德:“这个狗使我颤抖和感到害 怕”
一、情绪实验研究概述
(四)经典的情绪实验研究
1、情绪的产生----沙赫特的实验
几种情绪理论的比较
沙赫特:“我认为我的颤抖和害怕 是因为我意识到了这个情境的危险。”
三、面部表情的测量
(三)现代测量技术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和 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
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S)的单一活动单位
三、面部表情的测量
三、面部表情的测量
面部表情的情景性
三、面部表情的测量
面部表情的情景性
四、主观体验的测量
(一)形容词检表
四、主观体验的测量
思考题
1、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跨通道间是否也存在着 Stroop效应。 2、有人做了一个实验来研究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结果见下表。请根据表中数据作图并展开分析,说 明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情绪实验实验报告

情绪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中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它对个体的认知、行为以及身体健康等方面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为了探究情绪对个体的影响,我们设计了一项情绪实验,旨在通过实验验证情绪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情绪对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影响;2. 探究不同情绪对个体认知和行为的差异;3. 为情绪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志愿者,男女比例均衡;2. 实验材料:情绪图片、认知任务、行为任务;3. 实验步骤:(1)实验对象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人;(2)每组分别接受不同情绪图片的刺激,分别为:喜悦、愤怒、悲伤、中性;(3)在情绪图片刺激结束后,进行认知任务和行为任务;(4)记录实验对象在认知任务和行为任务中的表现;(5)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四、实验结果1. 认知任务表现实验结果显示,在喜悦情绪刺激下,实验对象的认知任务表现最佳,错误率最低;在愤怒情绪刺激下,实验对象的认知任务表现最差,错误率最高;在悲伤情绪刺激下,实验对象的认知任务表现居中;中性情绪刺激下,实验对象的认知任务表现与悲伤情绪刺激组相近。

2. 行为任务表现实验结果显示,在喜悦情绪刺激下,实验对象的行为任务表现最佳,完成速度最快;在愤怒情绪刺激下,实验对象的行为任务表现最差,完成速度最慢;在悲伤情绪刺激下,实验对象的行为任务表现居中;中性情绪刺激下,实验对象的行为任务表现与悲伤情绪刺激组相近。

五、实验结论1. 情绪对个体心理和行为有着显著的影响;2. 喜悦情绪有利于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效率;3. 愤怒情绪会降低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效率;4. 悲伤情绪对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效率的影响居中;5. 中性情绪对个体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效率的影响与悲伤情绪相近。

六、实验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情绪对个体心理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与心理学中的情绪理论相符;2. 实验结果提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调节情绪来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行为效率;3. 实验结果为情绪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绪。

关于情绪的实验报告

关于情绪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情绪是人们心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影响着个体的认知、行为和生理状态。

为了探究情绪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本实验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情绪与个体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情绪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程度;2. 探究情绪对个体决策行为的影响;3. 分析情绪调节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三、实验方法1. 问卷调查:设计问卷,对被试者的情绪状态、行为特征和决策行为进行调查。

2. 实验室实验:将被试者分为三组,分别处于愉快、中性、悲伤情绪状态,观察其行为表现。

(1)愉快情绪组: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被试者保持愉快情绪。

(2)中性情绪组:播放普通音乐,让被试者保持中性情绪。

(3)悲伤情绪组:播放悲伤的音乐,让被试者保持悲伤情绪。

实验过程中,观察被试者在以下方面的表现:(1)决策行为:观察被试者在面对选择时的决策速度和准确性。

(2)生理指标:通过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分析情绪对个体生理状态的影响。

(3)行为表现:观察被试者在实验过程中的行为表现,如表情、动作等。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愉快情绪状态下,被试者的行为表现更积极,如愿意帮助他人、乐于分享等;悲伤情绪状态下,被试者的行为表现更消极,如不愿与人交往、情绪低落等。

2. 实验室实验结果分析(1)决策行为:在愉快情绪状态下,被试者的决策速度和准确性较高;在中性情绪状态下,被试者的决策表现一般;在悲伤情绪状态下,被试者的决策速度和准确性较低。

(2)生理指标:在愉快情绪状态下,被试者的心率、血压等生理指标较为稳定;在中性情绪状态下,被试者的生理指标处于正常水平;在悲伤情绪状态下,被试者的生理指标出现波动。

(3)行为表现:在愉快情绪状态下,被试者表情轻松,动作自然;在中性情绪状态下,被试者表情平淡,动作正常;在悲伤情绪状态下,被试者表情悲伤,动作拘谨。

五、结论1. 情绪对个体行为有显著影响,愉快情绪有利于个体行为的积极表现,悲伤情绪则可能导致个体行为的消极表现。

情绪相关的实验报告(3篇)

情绪相关的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大学生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分析不同情绪调节策略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实验方法1. 研究对象:随机抽取某高校40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200名,女生200名,年龄在18-22岁之间。

2. 实验工具:(1)一般健康问卷(GHQ-12):用于评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2)情绪调节问卷:包括认知重评、表达抑制、接受、应对四个维度,用于评估大学生的情绪调节策略。

3. 实验程序:(1)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一般健康问卷和情绪调节问卷数据。

(2)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结果1. 大学生情绪调节策略的性别差异:差异检验结果显示,男生在表达抑制策略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t=3.135,P<0.01),而在认知重评、接受、应对三个维度上无显著性别差异。

2. 情绪调节策略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认知重评策略水平与自我肯定性、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关(r=0.432,P<0.01;r=0.387,P<0.01),与负性情感(忧郁、焦虑)呈负相关(r=-0.341,P<0.01;r=-0.267,P<0.05)。

3. 情绪调节策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知重评策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β=0.321,P<0.01),其次是接受策略(β=0.234,P<0.05),表达抑制策略和应对策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小。

四、实验讨论1. 男生在表达抑制策略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可能与男生在社会文化背景下更注重情绪表达的内隐和内敛有关。

2. 认知重评策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最大,表明大学生通过调整自己的认知来应对负面情绪,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 接受策略和应对策略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小,可能与大学生在面对压力和负面情绪时,更倾向于采取被动接受或应对的态度有关。

情绪调控实验报告模板

情绪调控实验报告模板

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和压力的增大,情绪调控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探究不同方法对情绪调控效果的影响,本研究设计了一项情绪调控实验,旨在验证以下假设:1. 情绪调控训练能够有效提高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

2. 不同情绪调控方法对情绪调节效果存在差异。

二、实验目的1. 探究情绪调控训练对个体情绪调节能力的影响。

2. 比较不同情绪调控方法在情绪调节效果上的差异。

三、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某高校在校大学生,共分为三组,每组20人,每组分别接受不同的情绪调控方法。

四、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实验对象分为三组,每组分别接受以下情绪调控方法之一:- A组:认知重构法- B组:正念训练法- C组:情绪释放法2. 实验材料:- 情绪调节问卷:用于评估实验对象的情绪调节能力。

- 情绪调节训练手册:提供相应的情绪调节方法指导。

3. 实验步骤:- 实验开始前,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情绪调节能力的前测。

- 将实验对象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分别接受相应的情绪调控方法训练。

- 训练结束后,对所有实验对象进行情绪调节能力的前测。

- 对三组实验对象进行情绪调节能力的后测。

五、实验结果1. A组(认知重构法):- 前测平均得分:50分- 后测平均得分:65分- 提高幅度:15分2. B组(正念训练法):- 前测平均得分:50分- 后测平均得分:60分- 提高幅度:10分3. C组(情绪释放法):- 前测平均得分:50分- 后测平均得分:55分- 提高幅度:5分六、实验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认知重构法对情绪调节能力的提高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正念训练法,情绪释放法的效果相对较差。

2. 可能的原因是,认知重构法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模式,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情绪,从而提高情绪调节能力;而正念训练法通过提高个体的专注力和自我意识,有助于个体更好地应对情绪波动;情绪释放法则侧重于情绪宣泄,对情绪调节能力的提高效果相对有限。

教师资格考试考纲精编—理性情绪疗法

教师资格考试考纲精编—理性情绪疗法

心理辅导的方法—理性-情绪疗法讲义一、考纲再现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

二、核心考点提炼考点1理性-情绪疗法三、考点详解考点1理性情绪疗法的过程可以用ABCDE模式来表示: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和事件;B──个体对A的评价和解释;C──事件造成的情绪和行为结果;D──与非理性的信念辩论;E──通过治疗达到的新的情绪及行为的效果。

理性-情绪疗法侧重改变认知的方法的基本观点是:在个体的信念系统中,具有理性和非理性两种观念倾向,理性的信念将带来合理的情绪和行为,非理性的信念带来个体不合理的情绪和行为。

心理辅导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在情绪困扰背后的非理性认识,代之以理性的认识,并把这种理性的认知方式巩固下来,使整个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高。

侧重改变认知方法的重点是个体非理性思维的替代或称认知重建。

最具代表性的方法是艾里斯(A.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 emotive therapy,简称RET)。

他是认知疗法的一种,因其采用了行为治疗的一些方法,故又称为认知行为疗法。

通常认为情绪和行为后果的反应直接由激发事件所引起,即A引起C,而ABC 理论则认为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才是直接的原因。

两个人遭遇到同样的激发事件――工作失误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产生了很大的情绪波动,在总结教训时,甲认为吃一堑长一智,以后一定要小心谨慎,防止再犯错误,努力工作,把造成的损失弥补回来。

由于有了正确的认知,产生合乎理性的信念,所以没有导致不适当的情绪和行为后果。

而乙则认为发生如此不光彩的事情,实在丢尽脸面,表明自己能力太差,怎好再见亲朋好友,由于有了这样错误的或非理性信念,再也振作不起精神来,导致不适当的甚至是异常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理性情绪疗法就是以理性控制非理性,以理性思维(合理思维)方式来替代非理性思维(不合理思维)方式,帮助病人改变认知,以减少由非理性信念所带来的情绪困扰和随之出现的行为异常。

情绪的心理学实验

情绪的心理学实验

情绪的心理学实验1、婴猴的人造母亲依恋实验动物心理学家Harlow进行了别具一格的实验研究。

他以罗猴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婴猴由人造母猴喂食。

人造母猴则分为二种:一种由金属丝所构成,称为金属母猴;另一种外形与金属母猴相似,不同的是在其表层盖了一块绒布,称之为绒布母猴,两种母猴身上都附有可提供食物的奶瓶。

如果让婴猴自由选择,无论绒布母猴是否提供食物,婴猴总是选择绒布母猴,花大部分时间依附在绒布母猴旁。

婴猴只是在饥饿时才去金属母猴那里寻找食物。

分别由两种母猴抚养的婴猴对母猴的依恋反应也不相同,当实验者将玩具熊等陌生物体放入猴子居住的笼中时,由绒布母猴抚养的婴猴会立即逃到绒布母猴身边,紧紧依偎绒布母猴,表现出一定安全感,稍后,它会试图接近陌生物体,出现探索行为。

但在这种情境下由金属母猴抚养的婴猴产生的反应就大不一样,它发现有陌生物体时不是逃向母猴寻求保护,也不依偎在母猴身旁,而是紧张不安,或者想将陌生物体推开,或者躲在一边,局促不安。

■人类婴儿对母亲的依恋存在三种方式: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反抗型依恋2、奥尔兹的老鼠自我刺激实验实验者在老鼠的下丘脑背部埋上电极,另一端与电源开关的杠杆相连。

老鼠只要按压杠杆,电源即接通,在埋电极的脑部就会受到一个微弱的刺激。

老鼠经过反复学习,逐渐形成了操作性条件反射。

由于通过按压杠杆获得电流对脑的刺激,能引起快乐和满足,所以老鼠不断地按压杠杆,通过“自我刺激”来追求快乐。

3、颜色与情绪反应关系的实验不同的颜色可通过视觉影响人的内分泌系统,从而导致人体荷尔蒙的增多或减少,使人的情绪发生变化。

研究表明,红色可使人的心理活动活跃,黄色可使人振奋,绿色可缓解人的心理紧张,紫色使人感到压抑,灰色使人消沉,白色使人明快,咖啡色可减轻人的寂寞感,淡蓝色可给人以凉爽的感觉。

英国伦敦有一座桥,原来是黑色的,每年都有人到这里投河自杀,后来,将桥的颜色改为黄色,来此自杀的人数减少了一半,充分证实了颜色的功能。

第一节情绪实验研究概述

第一节情绪实验研究概述

第一节情绪实验研究概述在情绪研究中,伊扎德(Izard,1980)总结了过去情绪研究中的问题,并提出了情绪研究的一些主要因素,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情绪的多维量性和多成分性,这就决定了在研究方法上不能把它规定为单一变量的现实。

本节正是从这个原则出发,讨论情绪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变量。

一、情绪实验研究的传统方法传统心理学研究情绪的基本方法可概括为两种:印象法和表现法。

(一)印象法印象法(impression method)乃是通过谈话或问答来了解被试的情绪体验。

其典型方法是:给被试一个情绪刺激,然后要求被试报告他的内部体验。

例如,给被试听一段音乐,然后让他报告是否产生了情绪体验,是愉快的还是不愉快的,这些体验是何时以及怎样发生的,强度如何等等。

早期的实验心理学家试图用印象法来得到对内省情绪体验的系统描述。

例如冯特(Wilhelm Wundt,1832~1920)曾在印象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情绪的三维体系:愉快——厌恶;兴奋——抑郁;紧张——轻松。

现代情绪心理学家在使用印象法时还采用了问卷方式。

例如伊扎德(Izard,1972,1974,1977)以分化情绪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分别适用于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分化情绪量表。

现代的问卷法(questionnaire method)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对此进行量化,这是它的优点,也是其他方法所不能替代的。

印象法的主要缺点是:(1)带有较多的主观色彩;(2)在某种程度上说,从不同被试得到的有关情绪体验的内省报告在比较时发生困难,例如,实验者很难判断一个被试所说的情绪形容词,非等于另一个被试所说的形容词;(3)情绪在内省时会趋于消散,回忆时情绪又会降低强度。

因此,在情绪研究中印象法一般不宜单独使用,需同时配以其他方法或指标。

(二)表现法情绪过程既有内部体验又伴有一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行为,因此,可以将有机体的生理和行为变化作为情绪的指标加以测量和记录,这就是表现法(expression method)。

情绪实验——精选推荐

情绪实验——精选推荐

情绪实验情绪实验重师特教语言平台赖玲目录:一、含义情绪实验是指通过情景模拟等方式对被试者进行有关基本认知功能和情绪变化特征的实验。

其内容大致包括:情绪测量、空间知觉、注意力、记忆力、决策力等二、实验概况古代阿拉伯学者阿维森纳,曾把一胎所生的两只羊羔置于不同的外界环境中生活:一只小羊羔随羊群在水草地快乐地生活;而另一只羊羔旁拴着一头狼,它总是受到自己面前那只野兽的威胁,在极度惊恐下,根本吃不下东西,不久就因恐慌而死去。

医学心理学家还用狗做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性的病态反应。

到了现代,随着医学科技的发达,美国一些心理学家以人为对象,进行了一次类似的实验,他们把生气人的血液中含的物质注射在小老鼠身上,以观察其反应。

初期这些小老鼠表现呆滞,胃口尽失,整天不思饮食,数天后,小老鼠就默默死去了。

美国生理学家爱尔马也做过实验,他收集人们在不同情况下的“气水”,即悲痛、悔恨、生气和心平气和时呼出的气体做对比实验,他把“生气水”注射在大白鼠上,几分钟后,大白鼠死了。

由此,爱尔马分析:人生气(10分钟)会耗费大量人体精力,其程度不亚于3000米赛跑;生气时的生理反应十分剧烈,分泌物比任何情绪的都复杂,都更具毒性。

三、实验结论实验证明:恐惧、焦虑、抑郁、嫉妒、敌意、冲动等负性情绪,是一种破坏性的情感,长期被这种心理问题困扰就会导致身心疾病的发生。

它导致生活困扰、人际关系冲突和各种心理障碍,最终可能使人在智力方面出现许多障碍(如判断力下降、思维运转不灵、工作总是出错等)和躯体化症状(如偏头痛等神经官能症、心血管系统疾病、骨癌等)。

四、运用(一)在教学中在教学中师生的不同情绪会带来不同的教学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下列因素会引起情绪效应:1.发亮的眼睛在教学中,教师的眼睛能够表达深刻而丰富的教学内容,能够使师生感情进行和谐交流。

第十二章情绪实验-更多文档分类

第十二章情绪实验-更多文档分类

情境变量(2)
• 由实验者操纵的对情境或其它情绪刺激 的认知解释。 • 由实验者操纵的对情境或其它情绪刺激 (如生理刺激)的认知解释可以单独作为自 变量。根据特定实验的需要,这种认知 解释可以是真实的,也可以是虚假的。
盐城师范学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情境变量(3)
盐城师范学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
实 验 心 理 学
盐城师范学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第十二章 情绪实验
• • • •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情绪研究概述 情绪研究中的变量 情绪的生理指标 表情的实验研究
盐城师范学院
TEACHERS UNIVERSITY
情绪研究中的变量(1)
• 两种基本的情绪研究策略:(1)根据一 系列已知的情绪反应寻找引起这种反应 的各种刺激;(2)选择一种具体的刺激 模式作用于有机体,确定所导致的情绪 变化。前一类研究通常属于准实验研究, 后一类研究则是真实验研究。
表现法(2)
• 表现法的主要困难是:伴随情绪的生理 变化本身并不等同于情绪。从严格的意 义上说,对生理变化的测量只是对有机 体“唤醒”水平的测量。
盐城师范学院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两种方法并用
• 情绪研究者一般同意,在尚未找到更好 的情绪指标以前,比较适宜的做法是既 用表现法取得对情绪的客观记录,又用 印象法记录被试的主观体验。
YANCHENG TEACHERS UNIVERSITY
情绪理论的发展(2)
• 继笛卡尔之后,达尔文(Darwin,1872)在 《人类与动物的表情》一书中强调情绪 的生物学意义以及外显行为和外界环境 刺激的重要性。还指出了人和动物在情 绪方面尤其是表情方面的连续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情绪实验
●本章细目(讲授2学时,实验1学时)
第一节情绪实验研究概述
一、情绪实验研究的传统方法:印象法;表现法。

二、情绪实验的变量:认知变量;行为变量;生理变量。

第二节情绪的生理指标
一、皮肤电反应
二、循环系统:脉搏;血管容积;血压。

三、呼吸
四、脑电波
五、生化指标
六、语图分析法
七、指标的综合使用
第三节表情研究方法
一、表情研究的理论依据
二、面部表情的早期研究:面部表情的直线量表;面部表情的圆形量表;面部表情的三维模式图;表情判断的早期方法。

三、面部表情的现代测量技术:面部动作编码系统;面部表情的两个测量系统。

第四节主观体验测量方法
一、形容词检表:心境形容词检表;情绪-心境测查量表。

二、维量等级量表和分化情绪量表
三、应用性情绪量表
●重点与难点
重点:情绪实验的变量,情绪的生理指标,表情研究方法,主观体验测量方法。

难点:表情研究方法。

●本章实验
情绪对动作稳定性的影响(动作稳定器,记数记时器)
第一节情绪实验研究概述
一、情绪实验研究的传统方法
1、印象法:给被试者呈现一定的情绪刺激,通过问答来了解其情绪的主观体验。

这种方法比较主观,结果难以比较,容易削弱情绪的强度。

2、表现法:对伴随情绪的生理和行为变化进行测量和分析。

这种方法比较客观,但生理和行为变化本身并不等同于情绪。

二、情绪实验的变量
(一)认知变量
指被试者对于情境的感知、对刺激事件的解释以及自己意识到的情绪体验。

1、情境变量:是引起情绪的事件及其事件发生的环境。

主要作为自变量,它要通过被试者的认知起作用。

操纵情境变量的方法:(1)让被试者直接处在某种情境中;(2)让被试者观看一个实际发生的情景;(3)控制被试者对情境的认知。

2、认知解释:是由实验者操纵的被试者对情境或其他情绪刺激的认识、理解。

它可以作为自变量。

3、自我报告:由被试者口头报告的情绪体验,或采用情绪量表、情绪问卷获得的被试者的情绪体验。

它可以作为自变量,也可以作为因变量。

情绪量表,按照测量内容分为:情绪特质量表、情绪状态量表;按照量表形式分为:情绪体验的直接提问、情绪状态形容词核对表、情绪体验等级评定量表。

(二)行为变量
指被试者伴随情绪表现出来的明显的反应模式和行为。

它主要作为因变量。

1、情绪行为,是在特定情绪状态下的典型行为。

2、情绪表现,是人在情绪状态下的一切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变化。

3、完成行为,是在一定情绪状态下完成某种作业的情况。

▲使用行为变量,要注意由于具体情境、文化背景、个体差异而导致的变化。

(三)生理变量
1、作为自变量的生理变量(主要用于动物实验)
(1)损伤法:损伤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或切断神经系统的某些部分之间的联系,
引起情绪的变化。

(2)电刺激法:通过技术手段,用电流刺激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引起情绪的变化。

如,用电刺激法发现老鼠大脑中存在“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用电击引起个体的焦虑情绪。

(3)化学刺激法:用激素、神经递质等,直接作用于中枢神经的某一部位,或直接作用于整个有机体,引起情绪的变化或使有机体处于一定的生理唤醒状态。

▲作为自变量的生理变量通常要与认知变量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

2、作为因变量的生理变量
指伴随情绪的生理变化,即情绪的生理指标。

包括:皮肤电、血压、脉搏、呼吸、脑电波、语音颤动、激素和神经递质等。

详见下一节。

第二节情绪的生理指标
一、皮肤电反应
指情绪状态下的皮肤电阻的变化。

是由于皮肤内血管的收缩或舒张,以及皮肤汗腺的活动所引起。

受到机体唤醒水平、身体温度、活动强度和各种情绪性刺激的影响。

二、循环系统的指标
脉搏:情绪影响脉搏的快慢。

血管容积:情绪影响血管的收缩和舒张。

血压:情绪影响血压的高低。

三、呼吸
情绪影响呼吸的速度、深度和频率。

测量呼吸的方法:(1)吸气呼气比率法,求吸气与呼气的时间之比。

(2)吸气相对时间表示法,求吸气时间占整个呼吸周期时间的比例。

(3)次数法,测量呼吸的频率和深度。

四、语图分析法
当人说话时,会有听不到的、并且不能随意控制的语音的颤动。

当人处于紧张情绪状态时,语音的正常颤动被抑制。

利用语图仪中的声音应激分析器,对人的语音颤动进行记录,可以据此分析人的情绪状态。

声音应激分析器也用于测慌。

五、脑电波
情绪引起中枢神经的变化,从而引起脑电波的变化。

例如,强烈情绪使а波消失,脑电波振幅降低。

▲脑电波仪记录到的各种意识活动水平下的脑电波频率为:
清醒、积极思维状态——β波,13~30次/秒
清醒、放松状态——а波,8~12次/秒
浅睡状态——θ波,4~7次/秒
慢波睡眠状态——δ波,1~3次/秒(波幅较大,无眼动)
快波睡眠状态——а波,8~12次/秒(波幅较小,有快速眼动)
六、生化指标
指在情绪状态下,身体中生物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的变化。

如,情绪紧张时,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量增加。

七、生理指标的综合运用
单一生理指标与情绪之间的关系往往不显著,多项生理指标的组合容易与情绪之间产生显著关系。

多项生理记录仪,可以同时测定心率、血压、呼吸和皮肤电等。

它也用于测谎。

第三节表情研究方法
一、表情研究的理论依据
面部表情是传达情绪信息的外部行为;人类的面部表情具有共同性;新生婴儿不经学习就能表现出基本情绪的面部表情模式。

二、面部表情的早期研究
1、面部表情的直线量表
武德沃斯采用对面部表情照片进行评定的方法,制作了包括六种基本情绪的单维度量表,测量6种情绪:(1)喜爱、幸福、快乐;(2)惊讶;(3)恐惧、痛苦;(4)愤怒、果敢;(5)厌恶;(6)蔑视。

2、面部表情的圆形量表
施洛斯贝格,在直线量表的基础上提出了情绪的两个维度:愉快——不愉快,作为纵轴;注意——厌弃,作为横轴。

每个维度分9个等级。

在各个象限上分布以上6种情绪。

3、面部表情的三维模式
施洛斯贝格,进一步提出情绪的三个维度:愉快——不愉快,注意——拒绝,睡眠——紧张。

4、表情判断的早期方法
波林和铁钦纳根据皮德里特设计的面部表情图,用面部不同部位的表情图片,测量面部肌肉活动所构成的表情元素。

由于缺乏具体的情境,判断结果不够准确。

三、面部表情的现代测量技术
(一)面部动作编码系统(FACS)
艾克曼等人编制。

记录所有可观察到的、最精细的面部肌肉运动。

包括28种单一活动单位和19 种复合活动单位。

(二)面部表情的两个测量系统
伊扎德等人编制。

1、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MAX)。

将人的面部划分为三部分:额眉-鼻根区,眼-鼻-颊区,口-唇-下巴区。

共29个面部肌肉运动单元。

2、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AFFEX)。

组合面部运动单元,从整体上判断基本情绪。

▲现代面部表情测量技术的特点:(1)测量的是面部肌肉运动本身,不是面部给予观察者的信息;(2)严格遵循神经解剖学原则;(3)比较准确、客观,便于使用。

第四节主观体验测量方法
主要采用标准化量表测量被试者的情绪体验。

一、形容词检表
1、心境形容词检表:被试者通过内省,从检表中选出适当的形容词,描述自己当下存在和体验着的情绪。

可以用于测量心境或情绪障碍。

诺利斯用200个形容词组成心境形容词检表,并抽取33个形容词构成简化的检表。

伯肯用14个词汇和等距法编制了主观性应激量表。

2、情绪-心境测查量表:普卢特奇克用一些形容词分别描述8种基本情绪,让被试者进行选择或自我评定。

可以用于测量特定情绪、心境或临床诊断。

二、维量等级量表和分化情绪量表
伊扎德编制。

1、维量等级量表。

包括三个分量表和四个维度。

三个分量表是:情绪体验,认知,行为。

四个维度是:愉快,紧张,冲动,确信。

对每一种情绪在12个维度上进行5级评定。

2、分化情绪量表:30个形容词描述10种基本情绪,对每一种情绪做5级评定。

用于测量特定情境下,个体情绪的组成成分。

三、应用性情绪量表
用于测量情绪对认知或操作活动的影响。

如,运动竞赛状态焦虑量表,运动竞赛特质焦虑量表。

●本章问题与摘要
○重要问题
1、说明情绪研究中的几种变量
2、情绪的生理指标有哪些
○知识要点
1、印象法与表现法
2、表情研究的理论依据
3、面部表情的三维模式
4、现代面部表情测量技术的特点
5、主观体验测量方法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