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评课稿
东方之珠说课稿(通用3篇)
东方之珠说课稿(通用3篇)东方之珠说课稿1说教材1、课文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2、全文共6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概括发介绍了香港的重要地理位置以及它的美丽与繁华。
第二至五自然段从“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三个方面具体地介绍了香港。
第六自然段点明了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3、全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首尾呼应,中间4个自然段都能紧扣开头第一句叙述。
4、__层次清楚,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如第二自然段中运用了“漫步在……沐浴着……倾听着……真是舒服极了”的排比句式,仿佛把读者带入到浪平沙细、阳光和煦的浅水湾:“举世闻名、碧波荡漾、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五颜六色、奔流不息”等词语运用得恰如其分,给读者如临其境的感觉。
课文除了运用排比写法外还大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景物更加具体形象,“成了……”、“……像……”、“……如同……”、“……真是一颗……”等比喻句的不同表达,使__的语言显得丰富多彩。
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仿照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围绕中心名写一段话。
3.能说出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能从上查阅关于香港的其他知识,能用简洁的话介绍。
二、教学重点__文字优美,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应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重点。
三、教学准备制作《东方之珠》专题站。
说教法、学法一、情境创设法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教师通过络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朗读感悟法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小学语文公开课《“东方之珠”》自我点评
小学语文公开课《“东方之珠”》自我点评
《“东方之珠”》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无论从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东方之珠”的繁华和美丽。
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愿读、乐读、会读的阅读情境,组织学生开展自主的读书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香港的繁华和美丽,激发起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在教学中,我注重加强学生的听说读写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创设阅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他们才会乐意学习。
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愿读、乐读、会读的阅读情境,让学生能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这样中感悟、
等,全面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纵观整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学习环境,把静止的、封闭的、模式化的教学内容,转变为“显现实的”、“开放的”、“有个性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从中自读自悟,自主表达,这样最大限度地尊重学生主体,促进独特感受,强化个性表达,使学生情
感的熏陶、语言的发展、个性的完善成为有机的整体,从而大大提高了语文教学的实效。
音乐课东方之珠教案
音乐课东方之珠教案音乐课东方之珠教案【篇一:东方之珠评课稿】东方之珠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东方之珠》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之综合欣赏课《东方之珠》。
本单元以“祖国统一”为题材,本课时主要包含“回归”和“盼归”两个部分,以“同为炎黄子孙”、“浓浓的思乡情怀”抒发“回归”、“盼归”、“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感。
歌曲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比眷恋。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单元的安排上来讲,前面已经学了《七子之歌——澳门》这篇课文,对如何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需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歌曲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2.教学目标: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结合教材,我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人文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技能目标:欣赏《东方之珠》,能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并在学唱、思考、讨论、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情感目标: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我将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设置为:突出本单元“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4.教材处理本教材安排合理,不需进行额外的处理二、学情分析:这节课我是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步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由于本校地处农村学校,学生的知识面普遍较窄,音乐素质相对较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接受音乐的美感与音乐知识。
三、教学方法现在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学习共同体,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索。
东方之珠评课稿(通用6篇)
东方之珠评课稿(通用6篇)东方之珠评课稿篇1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分量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如何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发挥最大的积极性,最大程度地获取知识,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成败,乃至全面影响本学科学习及终生发展。
对徐老师上的《东方之珠》一课,我有以下思考:一、本节课的主要特色有以下几点:1、创设了优美的情境。
“情境教育”之“情境”实质上是认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的活动于其中的环境。
这种人为优化的情境,可以做到主体的能动活动与现实环境优化的统一,激发儿童潜能与培养塑造的统一,最终达到素质的全面提高与个性充分发展的统一。
我们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本身就是一个个情境。
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理解和运用,就是在一个个的情境中进行的。
因此,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情境。
课堂伊始,课前谈话充分,老师把学生引入了游香港的情境中,学生求知的.欲望很强。
2 、注重在朗读教学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徐老师注重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广阔的生活实践空间学习语文、用语文。
在学习“著名的公园”这段时,徐老师先请同学们用“圈圈、点点、画画”来学习有关优美的句子和词语,再请小朋友看一段录象,亲眼目睹一下海狮的钻圈和举重,看看观众们的表情,小朋友仿佛亲临其境一般。
这时教师问到:“你想对这些海豚、海狮说些什么?”有的说:“我想对它们说,你们的表演实在太精彩了!”也有的说:“我真想到香港的海洋公园去玩玩!” 小朋友在“圈圈、点点、画画、看看”中理解了课文,也让学生们学会了用语文。
3 、以读为主,以读促思。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
徐老师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地读,达到了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效果。
同时又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了浓厚的情感氛围,整堂课的教学,学生始终沉浸在对香港优美景色赞美之中,香港那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深深地刻在了孩子们的心中,使语文教学中的思想教育、情感熏陶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小学语文教研课《东方之珠》评课材料评课稿
小学语文教研课《东方之珠》评课材料评课稿
好长时间没有教过中高年级语文,真的不知道现在应该如何执教。
下面谈一些我的粗浅看法。
1、徐老师精心设计新课之前的填词练习,既让学生积累了词语,又出示__地图让学生感受了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这样的导入很好。
2、徐老师在执教课文时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本课的四字词语很多,有的学生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像徐老师课堂上先出示四字词的词义,然后和课文中的四字词对号入座,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可以采用。
不过上面“鸟语花香”说的也很有道理。
(别有意见,我刚到咱们学校,还不能把网名和教师对上号,所以暂且这样称呼。
)我觉得,容易理解的词语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或者课前查工具书所得。
对不太好表达意思的词语以徐老师这种方式呈现更好。
4、对于引进课文阅读这一环节,确实学生不熟悉资料,读得费力,不容易理解所读内容。
我们的资料非要统一吗?可不可以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些关于“美丽香港”的资料,这样,可以让生自己课前读熟练,交流时既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香港这“东方之珠”的名副其实,还可以节省时间,这样是否更好。
大家讨论讨论吧。
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东方之珠”》教学设计及反思
2018 年新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语文《“东方之珠”》教课方案教课目的:1、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经过对课文的朗诵品尝,感觉香港的繁荣、漂亮。
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经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环绕一句话来睁开表达进行初步感知。
教课要点、难点:1、朗读品尝课文,感觉香港的繁荣与漂亮。
2、感知环绕中心句睁开表达的方式。
教课举措:1、抓住全文的文眼“香港,真是一颗非常绚丽的‘东方之珠’。
”睁开教课。
2、经过创建情境朗读沙岸的迷人。
3、联合“趣”组织学生朗诵公园的有名。
4、抓住要点词感觉街市的繁荣。
教课过程:一、激情导入:1、在上课以前放《东方之珠》这首歌曲。
方才听到的那首歌歌名是什么?(东方之珠)你真会听。
今日我们就来持续学习第 14 课。
齐读课题。
谁知道这首歌曲是描绘了哪里吗?2、谁能用上 "香港 "和 " 东方之珠 "这两个词说一句话。
二、学习最后一段:1、出示: "香港,真是一颗非常绚丽的'东方之珠 '。
谈谈我们想象中的明"珠 " 都是什么样的?使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个词?理解:绚丽。
2、齐读句子。
怀疑:读了这句,你想知道些什么?(为何说香港是一颗绚丽的东方之珠呢?)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疑问吧,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共同商讨这问题吧。
过渡:经过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我们知道香港有迷人的,有名的,繁荣的。
学生接说,师板书:沙岸,公园,街市这么多的景点,就让我们和作者乘上飞机,一同去饱览一下香港的美景,领会一下"东方之珠 " 的风范吧。
三、读中感悟。
师:去香港的路程比较遥远,路上这么长的时间,让我们拿起手中的旅游手册,自由地读读课文,找到你最喜爱的一个景点把它多读几遍。
那你们最想去的是什么地方?举腕表决,先去人多的地方。
相机学:学第三自然段同学很有目光啊,第一个就去海洋公园。
行,同桌赶忙一段,想想那边什么么吸引你?1.指名那边什么么吸引你?今日正追演出出呢,都有哪些出色的表演呢?用波涛在文中勾出有关的句子。
小学语文_东方之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东方之珠【课标分析】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中年段教学有这样的要求:识字与写字: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会使用字典、词典,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阅读方面: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本课教学,我努力按以上的课标要求进行教学,力争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此外,本课的内容是很好的育人资源。
《课标》强调:语文教学必须加强人文熏陶,为学生未来人生打好底色。
学语文,不仅是为了掌握语言文字这个工具,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我们的国家。
东方之珠丁扬【教材分析】这篇课文以简洁、优美的语言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课文大量使用四字词语,将香港这个世界著名大都市的风貌展现在读者眼前。
在写法上,文章首段总起概述,末段总结收束,2-5自然段均采用总分段式从三个方面具体写香港的特点,全文层次清晰、语言优美生动。
东方之珠【学情分析】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相比,具有比较强的自行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方面都有了较好的提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童心未泯,具备一定的自学合作能力,1.识字方面:通过二年多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结构特点规范书写,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东方之珠》评课记录
东方之珠评课:《东方之珠》一课是第五册义务教材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介绍了香港的浅水湾、海洋剧场、铜锣湾以及香港的夜景。
教学时,朱老师着重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感悟和思考,真真切切的体会到香港的美丽与繁华,并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采集相关的影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创设情境,安排活泼、有趣的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体来说,高老师的课上得还是很成功的,特别值得学习的地方有:1、针对学生实际,实施差异教学:教者注重差异教学,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的发展,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者能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较容易、有一定坡度的问题让他们来解决,不断用激励性的话语对他们加以鼓励。
2、实现多媒体的效用性。
对于学生来说,生活经验不丰富,生活体验更不全面。
在教学中,往往遇到的重、难点不易解决。
多媒体为阅读教学提供了更为详实的图文资料。
学生通过听觉、触觉、视觉等感官的协调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心理内化,才能更准确地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从而内化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学时,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采集相关的影片制作成生动、形象的课件创设了去香港亲身旅游的情境,让学生能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完全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之中。
当学生们在电视中看到浅水湾、海洋剧场、铜锣湾和香港的夜景的真实影像,也仿佛置身于其中,真正体会到了浅水湾的迷人、海洋剧场的有趣、铜锣湾的繁华和香港夜景的璀璨。
这时学生的情绪是激昂的,在心中已积蓄了丰富情感冲动,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文字的理解,对思想的挖掘用朗读的形式表达出来。
4、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标指导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教师为引导者,以学生为主体,就是提倡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变被动地听讲为主动地探究。
该堂课就很好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学中指导学生通过分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哪个景点?游览后有什么感受?”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在练读、感悟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有关《东方之珠》评课稿
《东方之珠》评课稿
有关《东方之珠》评课稿
香港是繁华的国际都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人们向往的地方。
海洋公园更是孩子们欢乐的天堂。
学习的'时候,孩子们仅欣赏优美的文字是远远不够的,图文并茂、声像结合更能吸引孩子们。
莫桂老师教学这篇课文时能做到了。
她以学定教,学生喜欢哪一段就先学习哪一段,不论学习哪一段,都注重引导学生根据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反复读句子加深对词语的理解,在感悟语言魅力和作者写法的基础上,让学生看录像,加深对香港繁华美丽的风景的印象。
莫老师还注重词语教学,通过各种方式理解、积累词语,如学习第二段的时候,先让学生说说哪些词语“让你感到‘舒服’”,然后理解“舒服”的意思,又通过反复朗读提升感受。
在理解“海涛拍岸”“琳琅满目”“人流如潮”“鳞次栉比”等词语时,都让学生看录像,不但理解词语意思,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有个环节,老师让学生学课文的样子,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我觉得如果能引导学生在品读、感悟课文内容,特别是重点句子的基础上进行更好。
《东方之珠》课文教案评估标准分析: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一、引言《东方之珠》是一篇很经典的课文,曾经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长时间占据一席之地。
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掌握了这篇课文的精髓,在理解故事的同时让学生领略到了东方文化的精髓,使学生逐渐懂得珍惜身边的环境以及父母为他们付出的心血。
而对于教师来说,教学效果的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性。
二、教学动机在我们做评价教学效果的过程中,最需要考虑的就是教学动机。
教师个体的教学动机包括教师所关注的因素,如教学成果、课程实施情况等,同时也包括教师的情感、态度和教学信念等因素。
好的教学动机是指教师所关注的因素与社会和教育发展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教师的教学动机直接影响了教师教育实践的态度和行为,因此教育者需要不断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过程根据评价教学效果的目的与内容的不同,评价方式也存在区别。
针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种:学生考试成绩、教学效果走访、教师自己的观察记录、同行评价以及学生评价。
这里我认为教学过程是评价教学效果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
教学过程不仅包括教师的授课精髓,还包括学生参与教学的情况、课堂讨论的质量以及教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化教育等方面。
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评价,我们就可以了解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教师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到位以及是否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等等。
四、评价标准分析在针对《东方之珠》这篇教材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提交以下一些评价标准:1、语言表达能力:即学生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以后的语文表达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主动回答问题等方式来检测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2、阅读理解:即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程度。
可以通过阅读领先进行简答题、填空题以及解释题等方式来检测学生读懂了这篇文章。
3、文化认知:即学生是否理解了这篇课文背后的文化意义,并且能够感悟到故事背后的深层次内涵。
可以通过学生合作、小组讨论等方式来检测学生文化认知能力。
《东方之珠》说课稿
《东方之珠》说课稿一、引言大家好,我是XXXX,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一篇名为《东方之珠》的文章。
这是一篇以东方之珠——香港为主题的文章,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讲述了香港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差异。
在接下来的讲解中,我将分为四个部分来向大家介绍这篇文章。
二、文章结构本文的整体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通过这个结构,作者将读者带入香港的璀璨世界,让人通过阅读能够感受到香港的特色和魅力。
三、正文1. 第一段文章的开头,作者以一句引人入胜的话引发读者的兴趣:“香港,东方之珠。
”这句话巧妙地诠释了香港的美称和地位,为读者勾勒出一个神秘而美丽的画面。
2. 第二段接下来,作者通过详细的描写,介绍了香港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渊源。
读者可以通过这部分的内容了解到香港的独特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背景。
3. 第三段文章的下一部分,作者将目光转向城市的文化。
香港是一个兼容并蓄的文化交融之地,汇聚了中西文化的精华。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述了在香港街头漫步的感受,表达了对香港独特文化的赞美。
4. 第四段最后一部分,作者以自己在香港的旅行经历总结全文。
作者认为香港是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地方,无论是美食、购物还是旅游景点,香港都能满足各种需求。
作者通过这一段总结呼吁读者亲身体验香港这个“东方之珠”。
四、结尾通过对全文的阐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香港的热爱和向往。
文章以生动的描写和赞美香港的语言,吸引了读者的眼球。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了解到了香港的特点,还感受到了不同的文化与魅力。
在这个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文章这种形式,了解到更多的事物,拓宽我们的视野。
以上就是我对《东方之珠》这篇文章的说课稿。
感谢大家的聆听!。
东方之珠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与评析5篇范文
东方之珠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与评析5篇范文第一篇:东方之珠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与评析《东方之珠》音乐欣赏课教学案例与评析(二)教材版本:人民音乐出版社(三)年级:七年级(四)教具准备:录音机、钢琴、多媒体课件。
(五)设计思路: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
本课时包含“ 回归” 和“ 盼归” 这两部分内容。
因而本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听、唱歌曲《东方之珠》,深刻体验歌曲中“ 依恋祖国、渴盼回归” 的思想内涵;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实践创作、对歌曲的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通过自查资料使学生主动获取与香港、台湾相关的各种知识。
(六)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东方之珠》,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并在听辨、学唱、思考、交流、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主动了解香港的相关历史知识,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通过实践初步学会分析歌曲结构,主动去参与学习,进而获得知识。
(七)教材分析:(参考教师用书人民音乐出版社第 13 册)本节课是第 13 册教材第一单元《七子之歌》的第二课时,本单元以“ 祖国统一” 为主题,以“ 回归” 和“ 盼归” 为主线。
《东方之珠》这首歌,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限眷恋。
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复乐段结构。
两个乐段的旋律基本相同。
两个乐段中的第一乐句,相对地说,都比较平稳。
然而,其第二乐句,开始时是连续的同音重复,紧接着便以八度大跳转入低音区。
它似乎从亲切、温柔的呼唤开始,以耐人寻味的深情加以延续。
歌曲的第二部分有转向下属调的明显倾向,使歌曲的色彩产生鲜明的变化。
在这个乐段中,第二乐句是第一乐句的变化重复。
“01|4.6i” 几个音连续上行至全曲的最高音,随之而来的是一连串包含三连音在内的紧密节奏,从而掀起这首歌曲的高潮。
《东方之珠》评课反思
《东方之珠》评课反思
《东方之珠》评课反思
听了董老师的这一节课,确实是一节以读为主线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好课。
很好的落实了语文课标提到的两个要点:一是落实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二是落实了“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教师的导读重点在激发和保持了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而且采用了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读书,取到了多法导读的良好效果。
课堂上老师特别注重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联系上下文理解、联系生活理解、换词理解、采用动作理解、看图理解词语等方法很多,效果也比较好。
课堂上老师很关注培养学生良好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阅读中,让三年级学生时不时地划一划、圈一圈,学生的`阅读思考能力能到了培养。
课件运用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理解,特别是最后课件(欣赏香港美景)的运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情感,还为有感情朗读课文奠定了基础,所以最后学生能带着自己对香港的热爱来朗读全文。
我们在享受教学的同时,不妨也提出两点建议:
1.在讲到重点或难点的时是不是应多留点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因为经思考则有所感悟,才会形成自己的认知。
如讲打比方时;“你觉得哪些句子最有趣”让学生读出其有趣来,光靠朗读的声音来判断是不是读得有趣,我们觉得是不科学的,是不是应引导学生弄明白
“你是怎样读出它的有趣”或“你读得很有趣了,请问,你是怎么读出有趣来的,把你的想法(方法)告诉大家吧。
”
2.“举世闻名”通过换词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但就这里的“举”是什么意思,学生懂了吗?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最后感谢董老师、感谢三年级组老师为我们学习研讨提供了这次平台!。
三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东方之珠》优秀说课稿
三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东方之珠》优秀说课稿一、说教材(一) 教材的特点《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这组教材都是围绕“壮丽的祖国河山”这个专题编写的,单元中的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
而《东方之珠》这篇课文恰恰是在学习了讲读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之后,看学生是否能通过以前学过的方法,学会独立阅读,感受香港的现代都市风采、体会课文蕴涵的情感。
(二)教学对象的特点:本篇课文可是说是集美图和美文于一体香港这座美丽的城市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是对于我们城乡结合部的以农民工子弟为主的农村学校来说,并不熟悉。
由于学生家庭环境、家长文化素质的影响,使学生知识面狭窄,为了使他们认识这座美丽的城市,于是我制作了精美的课件,采取了小导游的形式,在初步了解香港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真正走入课文中,体会其中的情感。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理解与感受、分析,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这节课的目标定为:知识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1.技能目标:1、学会用小导游的语言有表情、自豪的向大家介绍香港的特色。
2、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产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重点、难点:本课是属于“歌颂祖国,体会爱国情感”的范畴,所以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难点便确定为:通过阅读使学生认识香港,了解“东方之珠”的含义,培养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说教法: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一堂好的语文课就应当解放学生的“眼、口、手、脑”,把课堂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求知的乐园,让学生在欢乐中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得到欢乐、得到满足,让课堂始终充满情趣和童趣。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东方之珠》
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东方之珠》《东方之珠》是苏教版小学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语言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东方之珠——的繁华与美丽,而且还配有生动形象的图画,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间隔。
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画,无一不让人产生对和祖国的热爱。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根底,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才能,可以通过诵读课文感受到的繁华、美丽。
但是学生对生活周围的东西感受更为真切,而让其感知离自己生活较远的事物那么比较困难,也不够真切。
阅读是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开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而阅读教学的重点又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才能,除此之外,阅读还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考虑,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的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被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3、理解的美丽与繁华,产生爱、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在对课文学习过程中,感受作者介绍景物的方法,并试着说一段话。
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的才能,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确定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知道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
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限,只能对生活中的事真切的感受,对于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大都市理解甚少,为此,我设计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到遥远的的繁华,产生爱、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将紧紧围绕”趣”这个字展开。
良好的开端意味着事情成功了一半,因此,老师在开课时一定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我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歌曲引入课文的学习,在美妙的音乐气氛中引导学生动情地朗读。
在开课前,我便欣赏《东方之珠》这首歌,并让学生说出歌的名字和歌曲所唱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再用上“”和“东方之珠”两个词说一句话,老师有机的引出全文的文眼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
苏教版三上《东方之珠》教学设计及反思)
苏教版三上《东方之珠》教学设计及反思)《东方之珠》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以优美的笔触描写了香港“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赞美了这可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简要地交代了香港的地理位置以及三大景观。
第二到第五自然段,以“迷人的沙滩”、“著名的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这三大景观具体展现了香港的繁华和美丽。
第六自然段赞美了香港真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诵读课文感受到香港的繁华、美丽。
但是让学生感知离自己生活较远的事物是比较困难,也不够真切的。
于是教学本课时,出示了中国地图,制作了精美的香港风光课件,引用了录象片段等直观手段,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真正走入文本,体会其中情感;借助课外补充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香港的情感。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倾听”、“闪耀”口头造句。
3、感受香港的美丽和繁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清课文脉络层次。
【教学准备】1.收集与香港有关的资料。
2.制作有关香港情况的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谈话激趣: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我们前些日子了解了美丽富饶的北大荒,欣赏了西湖的迷人风光,也饱览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
今天,让我们再去游览南海边的现代国际城市——香港。
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东方之珠”。
师相机板题:14 “东方之珠”2、采用多幅图片展示,让学生走入香港这个繁华都市,接着由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香港。
3、齐读课题,设疑“为什么说香港是‘东方之珠’”。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前面所学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爱祖国的情感,利用图片展示香港的繁华与美丽激发学生对香港的赞美之情。
《东方之珠》教学案例评析
《东方之珠》教学案例评析是让学生一味地被老师“牵”着走,还是放手让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学习方式,从孩子的需要出发——这让作为执教者的我,感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
同是执教小语第五册《14、东方之珠》第一课时字词句部分:第一种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投影出本课生字)滩浅沐浴倾舒剧赏店耀师:下面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请点到的同学大声读出来。
(指名读,全班跟读正确读音)生:开火车认读、抢读。
师:(投影本课词语)倾听聚集闪耀璀璨阳光和煦碧波荡漾嬉水跳跃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这些词语能读好吗?生:做小老师领读词语。
师:(出示长句)每逢节假日,人们结伴来到这里,漫步在金色的沙滩上,沐浴着轻柔的海风,倾听着浪涛拍岸的声响,真是舒服极了。
摩天大厦鳞次栉比,商店里的各种商品琳琅满目,宽阔的街道上人流如潮。
生:分别读长句。
[效果与分析]:课上到这里,我感觉学生的积极性在一点点地降低,从字到词、再到句,都是由教师认为好、认为难而出示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按要求一遍一遍地读着,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学生感到比较乏味,提不起兴趣来,处于被动接受,学习效果不佳。
整堂课给人以沉闷、枯燥之感。
之所以造成这样的教学效果,问题关键出在教师“牵”得过多,虽然不能否定教师出示的这些词句不是好词或难句,但并非对于全班孩子来说都难,教师要求学生相同划一地进行朗读,实则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差异性,因此出现了难句不难,个体认为难的句子却没能得到练习,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的状况。
第二种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投影出本课生字)滩浅沐浴倾舒剧赏店耀师:同学们一定都预习过课文了,下面开展一个小游戏——你读我听,同桌相互评一评。
生:同桌相互认读生字,检查纠正。
效果:全班参与,同学们积极性很高,读得认真,评得仔细。
师:这一课有很多很好的词语,同学们你们想怎么学习它们?(投影出示)倾听聚集闪耀璀璨阳光和煦碧波荡漾嬉水跳跃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生:我想读一读第三行——嬉水跳跃、鳞次栉比;生:我想教一教第一行,请大家跟我读——倾听聚集闪耀璀璨(全班跟读)生:我想说一说“阳光和煦”的意思——是说阳光照在身上,感到很暖和的意思。
公开课教评
优点:
1.在读词语环节中评价语较好,无论是预设的还是生成的能看出花
了心思。
2.由课题东方之珠引导学生关注最后一个自然段夸一夸东方之珠。
并抓住“无比璀璨”一词激发学生对香港这颗“东方之珠”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质疑“为什么香港是一棵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
为学习2-5自然段做了很好的铺垫。
随即带领学生进入文本。
这里用得较好。
3.教学的设计思路清晰,方向明确。
在教学海洋公园时还出示视频出发点是好的。
4.学生相比从前较活跃。
回答问题的同学也居多。
5.学完课文后还渗透了相应的写作方法。
缺点:
1.在引导学生读词语时,引导词没用好。
2. 上课板书遗漏,可在最后的时候总结时再板书,而不应该悄悄补上
去。
3. 播放海洋公园的视频时应有语音而不是像看哑剧。
学生无法体会表
演的精彩。
4. 板书可抓住迷人、著名、繁华总结,板书位置不太恰当。
5. 第四自然段“鳞次栉比”、“琳琅满目”、“人流如潮”体会多。
在理解这写词语时应先让学生思考,在说一说,再引出图片让学生加深印象理解。
6. 第五自然段写灯的海洋。
可由学生想象灯的海洋是怎么样的。
你仿
佛看到了怎么一幅画面?再出示图片体会理解。
找表现灯多的词语?加深理解内化。
7.教态不太自然,有些拘谨,可灵活多变些。
8.在理解词语这块上讲的不透彻,学生印象不深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之珠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东方之珠》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之综合欣赏课《东方之珠》。
本单元以“祖国统一”为题材,本课时主要包含“回归”和“盼归”两个部分,以“同为炎黄子孙”、“浓浓的思乡情怀”抒发“回归”、“盼归”、“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感。
歌曲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比眷恋。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从单元的安排上来讲,前面已经学了《七子之歌——澳门》这篇课文,对如何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
所以,在学习这篇课文时需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歌曲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2.教学目标: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结合教材,我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人文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技能目标:欣赏《东方之珠》,能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并在学唱、思考、讨论、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情感目标: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我将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设置为:突出本单元“祖国统一”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4.教材处理本教材安排合理,不需进行额外的处理二、学情分析:这节课我是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步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
由于本校地处农村学校,学生的知识面普遍较窄,音乐素质相对较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接受音乐的美感与音乐知识。
三、教学方法现在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学习共同体,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索。
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在教授本课时,我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运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体验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而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法的途径。
四、设计思路: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
音乐是情感艺术,在音乐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音乐的美感。
本课时包含“回归”和“盼归”两个部分,因而本课时教学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听、唱歌曲《东方之珠》,并在学唱、讨论、思考、探究的过程中,深刻体验歌曲中“依恋祖国、渴盼回归”的思想内涵;在师生平等互助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实践、对歌曲的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尔说过:而创设情境,就好比是一把打开学生知识大门的钥匙,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的进入学习。
教学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视频,同时提出问题:“这是发生在什么时间的一件什么事?”众所周知,多媒体课件非常直观、形象,而且视觉冲击力强,它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能够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从而将他们的无意注意转向有意注意。
相信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而且能够自然而然的记住“香港回归”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
同时,学生也对香港产生了好奇心。
紧接着,我对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相关历史稍作介绍,使学生对香港有个感性的认识。
2.“走进香港”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
”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会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香港一定充满兴趣。
这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导游的身份,结合图片带领学生“游览”香港,让学生对香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引出本课的课题——《东3.欣赏歌曲《东方之珠》(1)视听结合,整体感知让学生随着多媒体画面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音乐所表现的意境。
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形神兼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对音乐所描绘的景象产生联想和想象。
通过视听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借机引导:“这么美丽的地方,作者是怎样描述它的呢?”待学生欣赏完后,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并适当的给予肯定。
(2)熟悉旋律,教师自弹自唱,学生跟着哼唱。
(师生互动)(3)分析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以下问题:a. 把你听到的优美抒情的旋律,用横线画出来,并用个符号表示这部分。
b. 把你听到的比较激昂的旋律,用波浪线画出来,并用个符号表示这部分。
c. 说说这两个部分分别描述了什么?d. 歌曲中最能够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是哪个部分?如何理解其含义?在这个环节中,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渴盼统一”的思想感情,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这首歌曲是作者在香港回归之前创作的,香港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被英国占领了150多年,不能与祖国母亲团聚。
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离开自己的妈妈那么多年,心情会怎样呢?请个别学生谈谈感受,以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体会“思归”、“盼归”的情感。
尤其是歌词中“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多次的强调,深刻地揭示了香港同胞同为炎黄子孙,渴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爱国之情,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部分中,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交流、合作、探讨、学习, 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5.实践活动《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
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1)在充分了解香港的基础上,教师弹琴,男女对唱表演,高潮部分大家一起唱。
(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1)欣赏香港回归十周年主题曲——《始终有你》(简要介绍香港回归十年间的变化)7.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8.趣味作业,展示个性(1)爱写作的你,不妨写写你“游”香港的感受;(2)爱画画的你,不妨画一画你对香港的印象;(3)爱搜集资料的你,不妨到网上搜一搜与香港有关的资料与大家分享。
(这样的趣味作业,在很大程度上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示了独特的个性,同时也培养了一些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篇二:《东方之珠》说课稿《东方之珠》说课稿一、说教材《东方之珠》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课文语言文字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东方之珠——香港的繁华与美丽,而且还配有生动形象的图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
不管是文字,还是图画,无一不让人产生对香港和祖国的热爱。
二、说学生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也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通过诵读课文感受到香港的繁华、美丽。
但是学生对生活周围的东西感受更为真切,而让其感知离自己生活较远的事物则比较困难,也不够真切。
三、说教学目标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所以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而阅读教学的重点又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除此之外,阅读还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为此,我确定的教学目标为: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香港被称为东方之珠的原因。
3、了解香港的美丽与繁华,产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在对课文学习过程中,感受作者介绍景物的方法,并试着说一段话。
四、说教学重、难点因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具有感受、理解的能力,更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以,我确定的教学重点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知道香港为什么被称为“东方之珠”。
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限,只能对生活中的事真切的感受,对于离我们生活较远的大都市香港了解甚少,为此,我设计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感受到遥远的香港的繁华,产生爱香港、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说教学准备教师事先准备教学课件及教学资料的收集,学生事先预习课文,能熟读课文。
六、说教学过程我的整个教学过程将紧紧围绕”趣”这个字展开.(一)激情引入良好的开端意味着事情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在开课时一定要牢牢地抓住学生的心,我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歌曲引入课文的学习,在美妙的音乐氛围中引导学生动情地朗读。
在开课前,我便欣赏《东方之珠》这首歌,并让学生说出歌的名字和歌曲所唱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再用上“香港”和“东方之珠”两个词说一句话,教师有机的引出全文的文眼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学习。
在未束缚学生思维的情况下,让学生大胆想象心中的明珠是什么样子的,以此帮助学生理解“璀璨”,借助“璀璨”的理解来引导学生读好这句话后针对这段话提出问题,并抓住“为什么说香港是一颗无比璀璨的东方之珠?”这一问题展开教学。
(二)调动激情,初读课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而童心、童趣是一位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有了童心、童趣,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拢了,再富含童趣地组织学生搭乘旅游飞机去香港旅游,学生兴致一下子就起来了。
抓住学生的这份兴致,让学生初读课文,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读课文枯燥了,因此,我在引导学生初读时说: “让我们跟着作者乘上飞机去香港游一游,去香港的路途比较遥远,让我们利用途中的时间好好地翻看一下手中的旅游手册,并读一读,自己最想去的那一个地方?”最后便根据学生举手表决决定旅游路线,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情感体验,又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三)调动积极性,精读课文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再结合图画理解课文,感受香港的美便容易多了。
在学习二、三、四、五自然段时,先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想去那里?这样让学生抓住每个地方的特点去理解,就能轻而易举地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其真切地感受到香港的繁华与美丽。
1、在感受浅水湾的迷人时,通过抓重点句,让学生轻读、慢想、细品,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来帮助学生感知,并通过老师有意地错误范读来理解“倾听”和“浪涛拍岸”,然后通过指名读,小组读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