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之珠评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方之珠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东方之珠》是人音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七子之歌》之综合欣赏课《东

方之珠》。本单元以“祖国统一”为题材,本课时主要包含“回归”和“盼归”两个部分,以“同为炎黄子孙”、“浓浓的思乡情怀”抒发“回归”、“盼归”、“渴望统一”的爱国情感。歌曲以含蓄而富于诗意的语言描绘了香港的地理位置、历史沧桑和迷人的夜色,并拟

人化地表现了人们对香港的无比眷恋。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从单元的安排上来讲,前面已经学了《七子之歌——澳门》这篇课文,对如何唤起学生的

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感做了很好的铺垫。所以,在学习这篇

课文时需要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强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在本单元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2.教学目标:

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结合教材,我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香港的地理位置,人文及相关的历史知识。

技能目标:欣赏《东方之珠》,能够感受音乐所表现的意境,体验歌曲的内在情感,并在学

唱、思考、讨论、探讨的过程中,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

情感目标:能够用歌声体验期盼祖国统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情况,我将这篇课文的重点、难点设置为:突出本单元“祖国

统一”的思想教育主题,深刻体验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的真切情感。

4.教材处理本教材安排合理,不需进行额外的处理

二、学情分析:

这节课我是针对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的。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步入初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本校地处农村学校,学生的知识面普遍较窄,音乐素质相对较弱,学生的学习

积极性不高。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

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更容易理解音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地氛围中接受音乐的美感

与音乐知识。

三、教学方法

现在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师生互动为特征的学习共同体,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从而引导学

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和探索。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在教授本课时,我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

象性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运用情境教学法、

讨论法、体验法、合作探究法等教学方法,而通过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是我落实这些教学方

法的途径。

四、设计思路:

本单元的教育主题为:用音乐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期盼祖国早日实现统一。音乐是情感艺

术,在音乐教学中应牢牢地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

发与激动中,享受音乐的美感。本课时包含“回归”和“盼归”两个部分,因而本课时教学

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使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听、唱歌曲《东方之珠》,并在学唱、讨论、思考、

探究的过程中,深刻体验歌曲中“依恋祖国、渴盼回归”的思想内涵;在师生平等互助的学

习氛围里,通过实践、对歌曲的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头脑不是一个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尔说过:

而创设情境,就好比是一把打开学生知识大门的钥匙,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使他们愉快的

进入学习。

教学一开始,我就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的视频,同时提出问题:

“这是发生在什么时间的一件什么事?”众所周知,多媒体课件非常直观、形象,而且视觉

冲击力强,它能够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能够紧紧抓住孩子们的心,从而将他们的无意注意转

向有意注意。相信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很快就能找到答案,而且能够自然而然的记住“香港回

归”这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

学生也对香港产生了好奇心。紧接着,我对香港的地理位置和相关历史稍作介绍,使学生对

香港有个感性的认识。

2.“走进香港”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说过:“成功的真正秘决是兴趣。”如果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就会

产生愉快的情绪和强烈的求知欲,那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对香港一定充满兴趣。这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导游的身份,结

合图片带领学生“游览”香港,让学生对香港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引出本课的课题——《东

3.欣赏歌曲《东方之珠》

(1)视听结合,整体感知

让学生随着多媒体画面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和音乐所表现的意境。视听结

合、

动静结合、声像一体、形神兼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

让学

生对音乐所描绘的景象产生联想和想象。通过视听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借机

引导:

“这么美丽的地方,作者是怎样描述它的呢?”

待学生欣赏完后,让学生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并适当的给予肯定。

(2)熟悉旋律,教师自弹自唱,学生跟着哼唱。(师生互动)

(3)分析歌曲,理解歌曲的情感内涵。

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完成以下问题:

a. 把你听到的优美抒情的旋律,用横线画出来,并用个符号表示这部分。

b. 把你听到的比较激昂的旋律,用波浪线画出来,并用个符号表示这部分。

c. 说说这两个部分分别描述了什么?

d. 歌曲中最能够表达作者内心情感的是哪个部分?如何理解其含义?

在这个环节中,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思归”、“盼归”、

“渴盼统一”的思想感情,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这首歌曲是作者在香港回归之前创作

的,

香港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香港被英国占领了150多年,不能与祖国母亲

团聚。

如果你是这个孩子,离开自己的妈妈那么多年,心情会怎样呢?请个别学生谈谈感受,

以唤

起学生的心灵共鸣,体会“思归”、“盼归”的情感。尤其是歌词中“请别忘记我永远不

黄色的脸”多次的强调,深刻地揭示了香港同胞同为炎黄子孙,渴望回到祖国母亲的怀

抱,

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爱国之情,从而将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奉献给亲爱的祖国。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改的基本理念,在课堂中应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部分

中,

我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共同交流、合作、探讨、学习, 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让每一位学

生都

有机会参与,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提出看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

互动

使学生在交流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 5.实践活动

《标准》指出:“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

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

音乐,

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1)在充分了解香港的基础上,教师弹琴,男女对唱表演,高潮部分大家一起唱。

(在师生平等互动的学习氛围里,通过对歌曲的演唱,再表现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