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应对人口老龄化

合集下载

关于探索推进“医养游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建设的提案

关于探索推进“医养游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建设的提案

关于探索推进“医养游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建设的提案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未富先老矛盾重重。

由于一些“老年病”的常发、易发和突发性,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治疗和护理问题困扰着千家万户。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老有所养”是中国梦的重要构成。

为此,要创新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加快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解决社会化养老问题,让人民群众真正实现“老有所养”。

2013年3月,北京首个“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双井恭和苑”开始试行,“医养结合”这一新型养老模式开始进入公众的视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2014年5月22日,海口市政府召开十五届第2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海口恭和苑开展医养结合老年健康服务试点项目的通知》。

自此,海口恭和苑成为海南省老年健康服务产业首批获得市政府授予的“医养结合”试点单位。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国内外老年游客选择在海南养老、慢游,面对逐步递增的老龄化人群和老龄化旅游人群,如何将“医+养+游”结合理念贯穿于日渐凸出的养老健康休闲服务需求之中,实现医疗、养老和旅游合三为一,一举解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享的问题,成为卫生和社会保障部门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

一、医养结合需求缺口巨大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2.02亿,其中约3700万老年人处于失能、半失能状态。

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2475个,拥有床位493.7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24.4张养老床位。

两相数据对比,很多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叹:明天我们该去哪里养老?该怎样养老?据中国老龄事业发展(2014)报告,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02亿,占总人口的14.9%,老龄化水平达到14.8%,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

另据《全国城乡失能老年人状况研究报告》,2010年末全国城乡部分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约33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医药“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医药“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

“健康中国”背景下中医药“医养结合”模式的探索叶明丹张静摘要:“十九大”报告中,养老问题作为“健康中国”的一部分被提到了国家战略性高度。

将中医药特色与养老资源相结合,构建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新型养老模式,是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针对传统养老模式供给失衡的困境,提出构建具有中医药特色新型养老模式,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关键词:“健康中国”;中医药;养老模式;建议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老龄人口达到2.3亿,占总人口的17%,对传统养老模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中提出“积极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促进中医药与养老服务结合”[1],表明国家对中医药养老基本发展思路的选择。

中医药具有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多方面的功能,将中医药特色与健康养老相结合,对于推动中国健康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医药“医养结合”的内涵安颖将“医养结合”定义为:“通过对医疗和养老这两种资源的整合、再配置,最大化地满足新形势下老年人对健康的需求,这也是对以往养老模式的扩展和深入,是传统养老理念在新时代的创新和转变。

”[2]孙丽将中医药养老论述为:“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药物和非药物手段、特性调节老年人群人体机能,使老年人群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3]唐敏、吴海波认为:“中医药医养结合是在养老和医疗资源融合后,将中医药健康养生与‘治未病理念引入到养老机构、家庭、社区,以达到未病先防,未老先养的目的。

”[4]综上所述,中医药养老模式是将中医药理念融入养老领域,通过重新整合、配置中医药和养老这两种社会资源,为老龄人口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满足其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二、构建中医药养老模式的现实意义“发展中医药养老,不仅能有效地满足老年人群健康需求、减少医疗负担,还能缓解疾病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

”[5]2030年我国将进入超老年型国家行列,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构建中医药养老模式对于缓解我国人口矛盾、解决民生问题、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医养结合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1为积极应对日益增长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龄人口健康服务能力,满足“老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基本需求,近年来,我区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工作进展及成效(一)探索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推动资源优势互补。

按照国务院及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指示精神,区政府制定了《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试行)》,待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

按照方案,大力推进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整合:一是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开设老年病区、老年护理床位;二是推动有条件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举办医养结合联合体;三是鼓励辖区内部分医院转型为养老护理院;四是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五是支持养老机构按相关规定申请设立医务室或护理站,提高养老机构提供基本医疗、护理服务的能力。

截至目前,区民政部门管理养老机构11个,设养老床位1186张(其中批准新民医院开设老年护理床位300张)。

区卫生部门核批了乐年长者之家等3家社区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护理站,区民政部门牵头组织我区6家养老机构与市一院建立了医养结合联合体,初步实现养老机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二)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筑居家养老服务基础。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层优势,建立以家庭医生为主的“点对点”健康服务体系。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主动深入社区和家庭,通过实施“积分制”、“健康储蓄银行”、“粉丝签约”和老年人健康俱乐部等形式,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分级分类健康管理。

截至今年5月底,全区组建5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签约服务3.8万余户7.8万余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4.3万余人。

建立以“医联体”为专业技术支撑的“个性化”健康服务体系。

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与市一院、省针灸医院建立“医联体”,把综合医疗专家和中医康复专家纳入到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开展“个性化”签约服务。

2025年江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与对策分析

2025年江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与对策分析

2025年江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与对策分析随着全球范围内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日益凸显。

江苏省,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经济发达省份,其人口老龄化现象尤为突出。

预计到2025年,江苏省的人口老龄化将达到新的高度,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分析2025年江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江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现状1.1 人口老龄化的定义与背景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口(通常指60岁及以上)占比增加的现象。

江苏省自1986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据最新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省60周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已达2043万,占户籍人口总数的26.09%,高出全国4.92个百分点。

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进一步上升,老年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1.2 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老龄人口比重增加: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逐年上升,且增速较快。

老龄化城乡差异明显:乡村人口老龄化率高于城镇,但乡村养老机构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短缺、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

区域老龄化不均衡:苏中、苏北地区由于劳动力流出多,常住人口老龄化率高于苏南,但养老机构设施供给明显低于苏南。

二、2025年江苏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2.1 经济社会压力增大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将显著增大。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支出将大幅增加,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压力。

同时,老年人口对养老服务、医疗服务的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对社会资源配置产生重要影响。

2.2 劳动力市场变化人口老龄化将导致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下降,劳动力供给减少。

这对经济发展构成挑战,特别是在制造业、建筑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短缺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竞争力。

此外,随着老年人口退出劳动市场,年轻一代的就业压力也将增大。

2.3 消费需求结构变化老年人口的增加将促进养老服务、医疗保健、旅游休闲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课程思政老年照护案例库的建设与应

课程思政老年照护案例库的建设与应

课程思政老年照护案例库的建设与应用探究①罗文平1,胡必梅1,柳雪玉1,单玲2(1.江苏省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连云港222000;2.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江苏连云港222000)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从老年人多元化需求出发,为各类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综合性、一体化的医养服务[1]。

随着老龄人口日益增多,老年人护理服务需求也复杂化、多样化[2],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以及人文素养面临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

“课程思政”是以课程为主载体,构建“三全”育人格局[4],实现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达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统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如今护理教育开展课程思政尚处于探索阶段,苏颖等人[5]将思政教育融入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中,有良好成效。

史瑞芬教授[6]认为目前课程思政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校开展“课程思政”的机制需完善。

(2)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意识需加强。

(3)专业教师开展“课程思政”的能力需提升。

同时,她提出制订课程思政案例库能提高教师课程思政的教学意识和能力。

我校自2007年起与本市多家医院开展“221校院双元”办学模式,本研究是在校院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将课程思政融入医学结合老年照护实训技能教材中,并在2016级医养结合二院班实训教学中进行应用研究。

一、组织建设团队(一)团队分工及内容安排本研究基于校院合作基础上构建《医养结合老年照护技能实训手册》,团队成员包括二院教师15名,均为副高以上职称,年龄(42.56±4.74)岁,主要负责实训手册操作流程的编写、课程思政素材的收集及实训手册的应用;学校教师5名,其中副高2名,讲师3名,主要负责实训手册课程思政资料的收集、校对、修订以及应用评价等。

根据校院合作医养结合方向和护理岗位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医养结合老年照护》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学目标,确定实训教材内容为老年人生活照护技术、老年人日常活动能力训练技术、老年人家庭治疗照护技术、老年人常见意外急救技术4个章节76个子项目。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社会现象之一。

这一转变不仅带来了社会、经济和医疗等多方面的挑战,也催生了一系列关于如何积极应对这一变化的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分析现有政策和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提出新的策略和建议,以应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文章将首先概述人口老龄化的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然后分析其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接着探讨现有的应对策略和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和前瞻性的视角,以理解和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二、何以可能: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与机遇人口老龄化是全球范围内不可避免的趋势,它对社会、经济和文化都带来了深刻的挑战。

然而,挑战的另一面,也潜藏着巨大的机遇。

这一章节将探讨人口老龄化的双重性,以及我们如何可能积极应对并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逐渐增大,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迅速增长。

同时,劳动力市场也面临着挑战,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上升的问题日益突出。

人口老龄化还可能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方式,需要我们在经济发展战略上进行相应的调整。

然而,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也带来了独特的机遇。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老年产业将逐渐兴起,包括医疗、养老、康复、旅游等在内的各类产业将迎来巨大的发展空间。

人口老龄化将推动社会创新和科技发展,如智能养老、远程医疗等新型服务模式的出现,将极大地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社会对公平、公正、共享等价值的追求将更加深入,这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和谐发展。

因此,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理解和应对。

我们需要通过政策调整、科技创新、社会创新等方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把握其带来的机遇,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024年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工作总结(4篇)

2024年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工作总结(4篇)

2024年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工作总结一、工作背景和目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养老机构的发展任务变得愈发重要。

在2024年,我所在的养老机构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着力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旨在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护理服务,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水平。

在这一年的工作中,我们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提升养老机构整体管理能力为目标,加强医养结合的相关工作。

二、工作概述1.加强人员培训为了保证医养结合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年初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并聘请了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医疗知识、护理技能以及沟通技巧等,旨在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2.建立医疗护理团队为了更好地实施医养结合工作,我们在养老机构内建立了医疗护理团队。

该团队由医生、护士、药师等专业人员组成,负责为老年人提供常规医疗服务,做好疾病预防和康复护理工作。

3.完善医疗设施和设备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我们在养老机构建设了一流的医疗设施和设备。

包括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完善医疗用品和药品的供应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4.加强与医疗机构的合作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我们与附近的医疗机构取得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定期组织医院专家来养老机构为老年人进行健康讲座和体检活动,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

5.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健康教育活动。

如开展健康讲座、提供健康食谱、开展健康体检等,帮助老年人更好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掌握健康管理技巧。

6.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养老机构作为与社区紧密结合的机构,我们积极与社区居民组织开展合作。

通过联合开展康体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加强养老机构与社区的融合,提升养老机构的社会影响力。

三、工作反思在2024年的医养结合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人员培训不够全面尽管我们进行了人员培训,但由于时间和经费的限制,培训内容较为单一,没有涵盖到所有员工的学习需求。

提升养老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实施方案

提升养老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实施方案

提升养老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实施方案“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加快健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一、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健全医养结合标准规范体系。

推动医疗卫生、养老服务数据共享,完善医养结合信息管理系统。

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互联网+护理服务”、“互联网+康复服务”,发展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的智慧医养结合服务。

二、织牢社会保障和兜底性养老服务网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体系。

不断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

尽快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落实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适时适度调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促进和规范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

完善基本医保政策,逐步实现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扩大老年人慢性病用药报销范围,将更多慢性病用药纳入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老年人用药负担。

稳步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老龄化发展趋势,构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政策框架,协同促进长期照护服务体系建设。

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群起步,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护理保障需求。

探索建立互助共济、责任共担的多渠道筹资机制,参加长期护理保险的职工筹资以单位和个人缴费为主,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水平相适应的筹资动态调整机制。

建立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合理确定待遇保障范围和基金支付水平。

制定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失能等级评估标准,建立并完善长期护理保险需求认定、等级评定等标准体系和管理办法,明确长期护理保险基本保障项目。

做好与经济困难的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以及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等政策的衔接。

健全长期护理保险经办服务体系。

针对不同老年人群体分类提供服务。

增加养老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工作方案

增加养老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工作方案

增加养老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工作方案“十四五”时期,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老龄事业和产业有效协同、高质量发展,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加快健全,全社会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格局初步形成,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一、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行动。

积极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项目。

支持优抚医院、光荣院转型,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与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村卫生室与农村幸福院毗邻建设,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实现资源整合、服务衔接。

二、扩大普惠型养老服务覆盖面展社区养老服务机构。

深化“十三五”时期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改革成果,培育一批以照护为主业、辐射社区周边、兼顾上门服务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推动集中管理运营和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支持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和运营家庭养老床位,将服务延伸至家庭。

支持物业企业发挥贴近住户的优势,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在乡镇(街道)层面,建设具备全日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供需对接、资源统筹等功能的区域养老服务中心。

到2025年,乡镇(街道)层面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建有率达到60%,与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功能互补,共同构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支持建设专业化养老机构。

支持社会力量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医养结合能力突出的养老机构,推动其在长期照护服务标准规范完善、专业人才培养储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服务、康复辅助器具推广应用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支持养老机构针对失智老年人的特殊需求,提供专业照护服务。

引导养老机构立足自身定位,合理延伸服务范围,依法依规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为老年人提供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新建护理型养老服务设施和照护服务能力改造提升项目。

引导地方对普通型床位和护理型床位实行差异化补助,到2025年,全国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提高到55%。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XX市医养结合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设计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XX市医养结合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设计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XX市医养结合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开题报告设计一、选题依据(拟开展研究项目的研究目的、意义)1.1研究目的80年代以前,我国的养老方式几乎是单一的家庭养老;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相关学者发现我国家庭养老功能开始弱化,于是主张加快发展社会养老,如建立敬老院、养老院等各种公共养老机构以。

根据联合国标准,老龄化社会是指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0%及以上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7%及以上。

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离龄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人曰老龄化己成为中国人曰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失能、患病老人的医疗和养老问题己经很难区分,特别是单纯的养老院、敬老院等公共养老机构已经很难满足离龄、失能、空巢、患病老人的医疗和养老的多重需求,养老问题日益严重。

面对"医"、"养"分离的困境,河北省冀州市民办职工医院于2004年创办了老年公寓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然后又经过近十年全国各地的实践和理论探索,2013年以来,国家制定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民政部等《关于推进医巧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提出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在这些政策背景的推动下,基于"医养结合"视角探讨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已受到国内学者的广巧关注。

2014年4月,作为经济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的江苏省也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且早在2012年4月,南京市民政局和卫生局就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加快医护型老年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推行"养老院+医院"的"医养结合"新模式。

相关调査也显示,一旦疾病恶化需要住院临终关怀服务的占100%^。

为此,在我国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融合的"医养结合"创新模式十分必要。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临终关怀社会支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临终关怀社会支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临终关怀社会支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作者:田蓉周依依来源:《社会治理》 2021年第6期田蓉周依依 ** 田蓉,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周依依,中共江苏省委党校社会学2019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开展临终关怀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与日俱增。

如何更好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养老服务产业、提升老年人口的生命价值、身心健康和“优逝”,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

本文以江苏省为例,从社会支持的视角出发,探讨临终关怀事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取向等,在分析我国临终关怀地区发展形势的前提下,对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社会支持体系,从而推进社会治理创新,进行了前瞻性思考。

【关键词】临终关怀社会支持人口老龄化社会治理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相当长一段时期的基本国情。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就强调了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性,“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要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人口结构比例的变化所带来的挑战性加剧,由人口老龄化所产生的社会问题愈加凸显。

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全面推行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作出部署,立足全人群和全生命周期两个着力点,在谈论健康问题时,不但应该注重“优生”,还要重视“优逝”。

与此同时,伴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快速增加以及家庭核心化、空巢化、失能化的新格局,临终关怀服务需求无疑呈现增长的态势①。

临终关怀常常被理解为是一种针对当前医疗条件下已无治愈希望的临终病人及其家属开展的特殊照护,包括身体、心理、社会等方面的全方位照料,旨在缓解症状、控制疼痛、减轻或消除病人的心理负担,提升其生命质量,最终让病人安详辞世,同时为其家属提供包括沮丧期在内的生理心理关怀和情感支持等。

【高中地理】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原卷版)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深入解读

【高中地理】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原卷版)2023年高考地理热点深入解读

【直击热点】2023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深入解读03 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热点背景解读】树立积极老龄观,深入挖掘老龄社会潜能,积极培育银发经济,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才能使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老年人能力评估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发布,全国养老服务等相关行业有了更加科学、统一、权威的评估工具;《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方案》印发,通过促进养老和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更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了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彰显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坚定决心。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和民生福祉,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老有所养”上持续用力,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确定为国家战略,专门出台并实施中长期规划,推动老龄事业顶层设计更加完备、重大改革措施落实生效,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乃至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深远影响。

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任务的紧迫性,加大制度创新、政策供给、财政投入力度,在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要有全局意识,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建立人口、社会、经济等相互衔接协同的政策体系。

老龄化往往伴随少子化,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在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的同时,优化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以“一老一小”为重点完善人口服务体系,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好点和面,综合施策。

一方面,要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

江苏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政策研究报告

江苏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政策研究报告
是 全 国的缩影 , 全 国 的经 济 状 况 和人 口老 龄 化状 况 呈东 、 中、 西梯 级递减 分布 , 而 江 苏 在 这 两 方 面 呈
南、 中、 北梯 级递减 分 布 , 研 究 江 苏应 对 人 口老 龄化
的对 策 , 对 缓解全 国的人 口老 龄 化 压力 具 有 一 定 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4— 2 7
基金项 目: 江苏省社科联研究课题 “ 江苏应对人 口老龄化问题 的政 策研究 ” ( 1 1 S C - 0 8 6 ) 。课 题组成 员 : 茆 永福 、 宗玲 、 张欣 、
封锋。
作者简 介 : 石晓燕( 1 9 6 8 一) , 女, 江苏经 贸职业技术学 院公共服务与管理学院院长 、 副教授 。 茆永福( 1 9 4 8 一) , 男,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 院公共服务与管理学院教授 。
....— —ຫໍສະໝຸດ 5 4. . . . — —
生委 等部 门对 调查 研 究 提 供 了极 大 的 支持 , 部分 研
究 成果 受 到重 视 。
标, 全面 落实 各项任 务 , 不断完 善 扶持政 策 。
2 0 1 1 年1 2 月1 5日, 《 江苏省“ 十二五” 老龄事 业发展规划》 印发 , 提出 : 坚持党政主导、 社会 主体 、
解决 省市 人 口老龄化 问题 提供 政策建议 。 研究 选 择 具 有 代 表 性 的 城 市— —南 京 、 扬 州、 张家 港 , 深入社 区和养 老 机 构 , 进 行 实地 调 研 , 通 过 对养 老 服务 主管 部 门 、 从 业 人 员 和老 年 人 的访 谈 , 收集第 一手 资 料 , 并 借 鉴 前 人 的研 究 成 果 , 结 合 相 关 的人 口学 、 社 会 工 作 方 面 的理 论 知 识 , 对 江 苏 的

心得体会:“医养结合”拓展养老模式的新探索(最新)

心得体会:“医养结合”拓展养老模式的新探索(最新)
人才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养老服务专业人才严重不足,现有人员普遍学历低,年龄大,其中50-60岁的从业人员超过一半。养老护理行业的工作“脏、累、苦”,从业人员收入低、职业认同感差,人员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结构存在不合理现象,医养结合从业人员中医生、护士、营养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才缺乏。培养体系不够健全,全省现有养老服务人员10万多人,经过专业化培训的仅3万多人。由于社会对该职业的认可度不高和政府的补助政策难以落实,对医养结合人才队伍的后续发展影响较大。
直面问题,有效破解医养结合困境
X“医养结合”服务从提出到实践探索时间不长,期间伴随着与经济体制、医疗体制深化改革并行,且牵头单位较多、情况复杂,因而目前医养结合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境。
医养结合体制机制亟需健全。“医养结合”涉及民政、卫生、社保等部门职能的交叉区域,我省医养结合推进机制还在部门协调层面,尚未形成合力。各试点地区多以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工作,协调难度较大。各地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浪潮准备不足,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对老年医疗和养老设施的布局准备不充分,土地、房屋建筑审批受规划制约,发展空间不足。医养结合服务与医保政策的衔接力度有待加强,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护理院等医养结合机构纳入医保定点范围的政策有待完善。
医养结合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当前,X合理规划医养结合服务体系,通过出台《X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暨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规划》《关于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将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构建了养老、医疗、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相互衔接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为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配套政策,出台《X省老年病医院基本标准(试行)》,推进老年病医院等级建设;印发《X省康复医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加强康复医疗体系建设;制定《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护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改进基层护理质量,做好接续性护理工作。建立起了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的医养结合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及时制定出台推进医养结合的政策措施、规划制度和实施方案,把医养结合作为发展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各相关部门加强协同配合,落实和完善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共同支持医养结合发展。此外,明确省级医养结合试点县和省级医养结合试点机构,加强政策扶持和资金补助,建设了一批特色鲜明、示范性强的医养结合试点项目。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分析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分析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分析【摘要】江苏省目前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原因主要包括生育率下降、医疗技术进步和人口寿命延长等方面。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的特点表现在老龄人口比重增加、老龄化城乡人口明显差异等方面。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包括压力增大、养老服务需求增加、劳动力市场变化等。

为了应对这一问题,江苏省可采取提高养老服务水平、推动人口结构优化等措施。

未来,江苏省人口老龄化仍将持续发展,需要加强研究和制定更有效的对策。

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在于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未来需要加强研究和应对措施以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

【关键词】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现状、特点、原因分析、经济社会影响、应对措施、未来发展趋势、重要性、研究、应对措施。

1. 引言1.1 介绍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分析江苏省是我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人口数量众多,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水平的提高,江苏省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

据统计数据显示,江苏省60岁以上人口比例逐年增加,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人口老龄化现象不仅在城市呈现,也在农村地区逐渐显现出来。

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在于老龄人口比例增加,而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

这种特点导致了社会养老问题的日益突出,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对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人口老龄化也意味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增加,医疗、养老等服务需求大幅提升,对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解决江苏省人口老龄化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应对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社会养老体系、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和服务、推动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等。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江苏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江苏省人口老龄化的原因分析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江苏省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导致人们的寿命延长,同时生育率下降,从而导致人口结构老龄化。

江苏省的社会政策。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7.19•【字号】苏政办发〔2021〕34号•【施行日期】2021.07.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服务贸易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34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江苏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7月19日江苏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江苏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新使命新要求的重要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篇章的关键阶段。

加快推进新时期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江苏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自觉行动,是江苏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

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江苏省“十四五”现代服务业发展规划》,主要阐明“十四五”时期全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思路、主要目标、重点领域和重点任务,是指导未来五年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行动指引,是编制全省服务业领域其他专项规划的重要依据。

一、发展背景(一)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全省服务业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服务业总量规模稳步扩大,内部结构持续优化,综合贡献明显提高,质量效益不断提升,改革开放全面提速,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

总量规模稳步扩大。

2020年全省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3955.8亿元,占全国的9.7%,位居全国第二,“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长7.3%,高于GDP年均增速1个百分点。

增加老龄化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实施方案

增加老龄化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实施方案

增加老龄化医养结合服务供给实施方案“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促进健康老龄化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科技和产业发展加强老年健康科学研究。

加强衰老机制的基础性研究,加强老年慢性病和共病诊疗技术、老年康复护理技术、老年功能维护技术等应用性研究,提升老年重大疾病防治水平。

加强适宜技术研发推广,定期发布老年健康适宜技术产品目录,发展老年神经、睡眠等监测与干预相关技术及产品,发展适宜居家、社区应用的老年健康促进评估、诊断、监测技术与产品。

支持老年健康技术研发基地和科研应用转化平台建设。

推动老龄健康产业可持续发展。

推动老年健康与养老、养生、文化、旅游、体育、教育等多业态深度融合发展,大力推动老年健康领域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发展。

支持新兴材料、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等在老年健康领域的深度集成应用与推广。

支持医疗卫生机构、企业、科研院所加强医工协同发展,研发老年人医疗辅助、家庭照护、安防监控、残障辅助、情感陪护、康复辅具等智能产品和可穿戴设备,提升产品的适老化水平,推进老年产品市场提质扩容。

发展健康管理与服务、健康检测与监测等智慧健康养老服务。

建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老年用品和为老服务市场。

加大监管力度,切实维护老年人权益。

强化信息化支撑。

建立老年健康数据的收集和发布机制。

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服务模式,提升老年健康智能化服务质量和效率。

依托国家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完善全国老龄健康信息管理系统,整合各类老年健康相关数据,实现信息共享,为服务老年人提供信息化支撑。

二、完善身心健康并重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促进老年人健康的能力。

建立综合、连续、动态的老年人健康管理档案,鼓励各地整合老年人健康体检信息,优化老年人健康体检项目,提升健康评估和健康指导能力。

推动地方积极开展老年健康与医养结合服务。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医疗保健工作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研究与实践陈运奇,周琳,侯惠如[关键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研究;实践[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B在近10年的医养结合健康养老的研究和探索中发现我国有些地区的养老模式并不适合中国国情,医养结合应该是为绝大多数的普通居民和村民服务,即采取政府主导的区域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高龄老人、高危老人采用大医院主办的“院中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更为合适;部分活力老人可采用企业家按市场需求在风景区建设的中高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如此解决方案,不仅满足了各类老人因健康状况、经济条件、文化素养和职业差异的不同需求,而且也明确了不同模式的责任主体。

本研究对不同养老模式的特征和建设方法进行了讨论。

1国家布局与社会需求1.1国家养老的基本布局⑴国家按上海“9073”养老模式布局,即90%为居家养老,7%为社区养老,3%为机构养老;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

(2)十九大提出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

(3)国务院十二部委发文,推进医养结合,突出中医药特色,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能力建设。

1.2社会养老需求基本特征⑴养老地域选择。

90%的老年人特别是普通居民和村民,愿意就近养老,不愿意离家去远处养老院。

“双高”老人(高龄、高危)约占7%,多愿意去医疗方便的养老院,最喜欢去医院办养老院。

活力老人大多是身体比较好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中高端人群,约占3%,十分喜欢医养旅居,喜欢去风景区的医养结合机构,一边医养身体,一边游山玩水。

(2)医养结合服务的需求。

几乎所有老年人都喜欢医养结合养老,希望-边治慢病,促康复;-边养老养生。

对单纯的生活照料养老没有兴趣,名曰“吃了等死”。

这也是全国多数养老机构入住不满的主要原因。

(3)养老机构档次和模式的选择。

主要取决于经济条件。

所谓90%为居家养老,虽是中国历史传统,但也正是这90%的居家养老老人无力入住当今养老院的主要人群。

医养结合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医养结合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的可行性分析

医养结合服务项目纳入医疗保险的可行性分析张建华;丁玉琴【摘要】Since the some opinions of the state council on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enior service industry (abbr:opinions) is implemented, the senior service system investment and "13th Five Year Plan" senior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chievements have been obvious, we coordinately and solidly promote the senior service comprehensive reform experi-mental work, the new pension model of medical care and pension, as a major project of health and senior service, has al-ready been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senior service industry at present,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model, both the center government and local government should research and formulate relevant policies, accelerate to make policies and measures, further increase the investment, encourage group development, make clear the service objects and contents, innovate the management model, strengthen the supporting force and improve the overall service level of pen-sion industry.%《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也2013页35号,以下简称》意见》)实施以来,养老服务体系投入力度及“十三五”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绩显著,统筹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重大工程---“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已经成为当今养老服务业发展方向,为更好推进这种模式发展,从政府到地方,应尽快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加快制定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鼓励集团化发展、明确服务对象和内容、创新管理模式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养老业整体服务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连云港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应对人口老龄化日前,笔者从市卫健委获悉,我市人口老龄化速度日趋加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97.17万人,占总人口比例达18.17%,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13.68万人,占老年人口比例达14.08%,预计202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突破100万,占人口总数20%左右。

伴随人口老龄化、高龄化趋势加速,随之而来的是老年病常发、易发、多发,患病、失能、半失能老人的群体数量越来越大。

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健全老年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我市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应对
人口老龄化的迫切需求。

在市一院新院区的一麟养老院,几位老人正在打太极。

推开房间门,家具齐全,墙上挂着液晶电视,每个房间都设有独立洗浴室,窗户前摆着小茶几和椅子,可以俯瞰整个新院区。

这里24小时配备专业护理人员。

“我在这挺方便的,有什么事医生会及时过来,环境也好,这样儿女也放心多了。

”67岁的张爷爷说。

为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我市在养老机构实现医疗服务全覆盖的基础上,规范签约、深化签约,推动机构与机构间、机构与居家间形成通畅、合理、和谐的转介制度,给老年人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

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康复医院和护理院,优先支持社会力量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开办医养结合机构。

“我和老头子在这里已经住了三四年了。

他身体不好,曾经患有脑溢血,我也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

住在这里,每天都有市一院的医生来看看,有个什么问题都能及时解决。

”日前,在市社会福利院福乐老年公寓,79岁的张殿珍告诉笔者。

完善配套制度是强化医养结合的基础。

我市形成多部门协作的工作格局来推动医养结合政策落地落实。

推动保险加大对医养结合的支持力度,将符合条件的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机构按规定纳入基本医保。

同时,积极推动长期护理保险,在不改变土地规划的前提下,允许利用城镇的空闲商业用地、办公用地、校舍厂房开展医养结合服务。

为补齐社区居家和农村医养结合短板,我市依托城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大力发展社区护理院和乡镇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推动由护士、康复治疗师和其他护理人员组成的团队,为社区居家失能老人、大病康复期的老年人提供基础护理、专科护理、临终护理、营养指导和康复指导等社区或居家护理服务。

推进医养结合,如何做好服务监管是大家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医养结合服务的监管由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牵头负责、民政部门配合。

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机构分别由卫生部门和民政部门负责进行行业监管,协同制定监管和考核办法,加大对医养结合服务质量考核检查力度,确保医养结合机构规范有序发展。

“我们将加强老年医学、康复、护理等专业人才培养,将医养结合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卫生健康发展规划。

充分发挥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和医养结合培训基地的核心作用,分级分类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

支持医务人员到医养结合机构执业,明确医养结合机构中的医务人员享有与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同等的职称评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等待遇。

”市卫健委党委书记、主任周伟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