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历史来源简述
中国春节的来历简介
中国春节的来历简介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再过不久又是一年的春节了,你们知道春节的来历是怎么样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有关中国春节的来历简介,希望大家喜欢!中国春节的来历简介中国春节的由来简介一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号,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年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年”、“过年”。
中国春节的由来简介二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年”的怪物,它经常在冬天欺负住在山里的人们,有一些人想把它除掉,也有一些人想把它赶走。
有一天“年”又来了,许多人家里都遭到了袭击。
只有几户挂着红布帘,门外生着火堆或敲敲打打闹翻天的人家没有受到伤害,因此山里的人们知道了“年”怕三样东西。
当“年”再来的时候,人们用这三样东西把这个大怪物给赶走了,从此都不敢来伤害人们了。
以后代代相传,便形成了过年热闹的习俗。
中国春节的由来简介三传说古时候,有一种妖怪,它叫年,它头长触角,异常凶猛。
年身居海底,每到除夕就会从岸上来袭击村民。
每当这个时候村民们都会托儿带女上山去避难。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名白胡子老爷爷来乞讨,那时刚好是年袭击的日子。
老爷爷走进一家,向其借宿一晚,村民说:“我劝你最好赶紧上山去避难,这里随便你住。
”老人摸了摸自己的胡子,说:“不用怕我有办法制服它。
年终于来了,它看见有一家灯火通明,便走进那家一看,那位给白胡子老爷爷借宿的那家门口贴了对联,到处都是红色的,年看见了,它冒了一身冷汗,后退了几步。
中国春节的来历简介
中国春节的来历简介中国春节,又称农历新年,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度过的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被视为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
春节的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由于历史的原因,春节的来历也有不同的解释和传说。
本文将会介绍春节的来历和其相关的传说。
一、春节的起源春节,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的中国农业文明。
中华古代的明神文化,将祭祀神明,尊重自然规律,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时期就有斋醮、神贡、祭神等宗教仪式。
春节始于周代,是一种传统的祭天祀祖和春耕祈年仪式。
春耕是中国农业文明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
春天是农民最忙碌的时节,由于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和自然气象现象的复杂性,农民们需要在这个时间进行一些仪式,来感谢神灵和祖先以及祈求好的耕作收成。
春节的起源与夏商周时代农耕文化有关,开始是天子祭祀、乡村尚未普及。
春节最早是祭神节,最初的春节只是四川、湖南等地农村举行的春耕祈谷神仪式,后来逐渐发展成农民亲友间的有规模的普遍节庆活动。
历史上的春节与中国的农桑活动息息相关,这一传统节日主要是为庆祝农历正月初一这一特殊日子而设立。
农历正月是一个新的起点,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二、春节的传说1. 年兽传说相传在古代,人们会在春节之前用鲜血和食物供养一只怪兽,叫做年兽。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年兽来到村庄,伤害生灵。
然而,当有一位商人决定在春节前离开他的村庄时,他却没有准备鲜血和食物留给年兽,年兽发现了这一事实并向村庄发起了攻击。
从那时起,人们学会了制作红色挂钩、烟火和鞭炮来吓走年兽。
2. 鸡年传说据传说,有一年春节前夜,人们在村庄里放鞭炮,惊醒了一个沉睡的爱好鸡的怪兽,于是它大怒而出,咆哮着从山上下来向村庄袭来。
在村民大四喜的驱大炮和降妖斗法下,怪兽终于落荒而逃。
从那以后,每年春节都要放鞭炮,以驱赶它。
由此,民谣中就流传着:“宰鸡消灾。
”这就是中国对鸡年的传说。
三、春节的习俗春节有着丰富多彩的习俗,其中最著名的习俗之一,是贴春联和挂红灯笼。
春节的历史来源
春节的历史来源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全球华人和中华文化世界的共同盛事。
每年农历正月,人们会迎来这个传统节日,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
那么,春节的历史来源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祭祀自然之神的远古习俗春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自然之神的习俗。
在古代,人们相信自然界有许多神灵,如太阳神、土地神等。
在农耕时代,人们依靠自然来种植庄稼,因此祭祀自然之神是重要的习俗之一。
而春节正好是农历一年的开始,也是农民开始播种的时候,所以人们会在春节这一天祭祀自然之神,以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二、对岁星的拜祭春节的历史还源于对岁星的拜祭。
岁星在传说中是天界的官员,负责统计人间的吉凶祸福。
每当农历年终,岁星就会上报人间的各种资料。
为了讨好岁星,人们会在春节这一天供奉美味的食物和各种祭品,希望岁星能给予好运和平安。
这个习俗至今仍然保留着,人们会在春节期间整家人一同团聚,共进团圆饭,并对岁星进行拜祭。
三、驱邪祈福的传统习俗春节的历史还与驱邪祈福的传统习俗相关。
古代的人们认为在春节这一天,恶鬼和邪灵会活跃起来,带来灾难和不吉利的事物。
为了驱赶这些邪恶势力,人们发明了许多习俗和仪式。
比如,贴年画、放鞭炮、舞龙舞狮等,都是为了驱邪祈福,将不祥之气赶走,带来吉祥如意的新年。
这些习俗一直延续至今,成为了春节的独特风景。
四、传统文化的赋予春节的历史还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赋予有关。
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不乏与春节相关的传统文化。
例如对家庭的重视和祖先的崇敬、红纸剪窗花、舞狮舞龙、赏花灯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春节紧密相连的元素。
正是这些元素的赋予,使得春节成为了一种独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总结春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其历史来源于祭祀自然之神的远古习俗、对岁星的拜祭、驱邪祈福的传统习俗以及传统文化的赋予等多个方面。
这些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春节庆祝活动,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传统文化的敬畏和热爱。
春节的起源及传说故事
春节的起源及传说故事春节的起源及传说故事(2023年)春节到了,小孩子是最开心的了,他们有红包拿又可以玩烟花,关于春节的起源及传说故事有哪些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春节的起源及传说故事,希望大家喜欢!春节的起源正月初一日,历史上曾有元日、元旦、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三十多种名称。
称为春节,是近代才出现的事情。
辛亥革命后,各省代表云集南京开会,议定我国采用公历纪年,把公历一月一日称为元旦,将农历正月初一日改称春节。
但是并没有正式命名和执行。
公元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七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才正式决定我国采用公历纪年;农历正月初一日正式被命名为春节。
说法一一种说的是,古时候,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窜村挨户,觅食人肉,残害生灵。
有一个腊月三十晚上,“年”到了一个村庄,适逢两个牧童在比赛牛鞭子。
“年”忽闻半空中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望风而逃。
它窜到另一个村庄,又迎头望到了一家门口晒着件大红衣裳,它不知其为何物,吓得赶紧掉头逃跑。
后来它又来到了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门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辉煌,刺得它头昏眼花,只好又夹着尾巴溜了。
人们由此摸准了"年"有怕响,怕红,怕光的弱点,便想到许多抵御它的'方法,于是逐渐演化成今天过年的风俗。
说法二另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已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做春节。
因为那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南北朝则把春节泛指为整个春季。
据说,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是辛亥革命后的事。
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春节的传统习俗1、祭灶神: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扫尘:二十四,扫尘日”。
迎新首先要除旧。
有关春节的由来简介_春节的美好寓意
让知识带有温度。
有关春节的由来简介_春节的美好寓意有关春节的由来简介_春节的美妙寓意大家知道吗?春节的历史文化背景是特别悠久的,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才智和结晶,下面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有关春节的由来简介,供大家参考,快来一起看看吧!有关春节的由来简介春节,是农历的岁首,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节日。
古代过“年”不是在腊月二十九日或三十日,而是在“蜡日”,即后来的“腊八”。
南北朝以后,把“蜡祭”移至岁末。
到了民国时,改用阳历,才把阴历年叫“春节”,由于春节一般都在“立春”前后。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喧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俗称“过年”。
根据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还有上日、正朝、三朔、三朝、三始、三元等别称,意即正月初一是年、月、日三者的开头。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
春天来临,农产品万象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头。
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载歌载舞来迎接这个节日。
春节的传奇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狠特别,常常吞食牲畜损害人命。
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损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
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整理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处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
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美丽可人。
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慌张。
老婆婆无奈告知孩子夕又来做乱,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夕兽,那孩子笑道:第1页/共3页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肯定把‘夕’兽撵走。
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气宇不凡。
可她仍旧连续劝告,年笑而不语。
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
它发觉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
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
关于春节的来历和习俗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关于春节的来历和习俗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春节的来历和习俗,一起来看看吧:春节的来历和习俗篇1一、春节的来历古时春节曾专指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
后来改为夏历正月初一(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岁首。
从明代开始,新年节日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日(元宵节)之后才结束,有些地方的新年庆祝活动甚至到整个正月结束为止。
春节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大的节日。
位居中国三大传统节日春节、端午节、中秋节之首。
中华民国成立后,民国政府废除传统农历(阴历,实为阴阳历)改行欧洲的格利高里历(阳历),曾试图禁止人民庆祝农历新年,但因民间的坚持而未果。
在袁世凯主政期间,将格利高里历的1月1日定为新年元旦,以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但老百姓照旧“过新年”,作家们照旧以“过元旦”来称呼过农历新年。
“春节”一词真正广为流行还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农历新年现在也被称为农历年、旧历年。
日本阴历天保暦在明治维新后明治6年(1873年)1月1日起停用,改用太阳历计日,原来的阴历便称之为旧暦,人民的庆祝活动也只在西历元日起的三天国定假日,虽然如此,日本人仍然依照传统习俗过年,只是更改过年的日期,把过年的传统习俗改为格里历新年进行,但原琉球国领地冲绳县以及奄美诸岛等地区仍有旧正月的庆祝活动。
同样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如韩国及越南,即使官方历法改用了西历,官方及民间仍然有农历春节的庆祝活动。
春节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中国殷商时期的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腊祭);传说最早在尧舜时就有过春节的风俗。
农历的正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情况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
节日的时间相信和农业劳作影响有关;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年字都有谷穗成熟的形象。
“年”的甲骨文写法为上面部分为“禾”字,下面部分为“人”字。
春节来历简介
春节来历简介春节来历简介年复一年,又到一年春节时,关于春节来历作为中国人都应该知道,因为它是我们国家最为隆重的节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以便我们对春节来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春节来历简介篇1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
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
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它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
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在春节这一传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春节来历简介篇2“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的,鸟语花香的;春是生长的,耕耘播种的。
那么,在这个重要的节日里,各地的人们都吃什么呢?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立春的传统食物介绍,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立春节气渊源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是干支历的岁始,乃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代表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
“二十四节气”原是依据北斗七星斗柄旋转指向确定,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转星移与廿四节气有着密切关系。
北斗七星由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颗星组成,因北斗七星曲折如斗,故而得名。
北斗七星是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的重要星象,斗转星移时北半球相应地域的自然节律亦在渐变,因此成为上古时代人们判断时节变化的依据。
以北斗星斗柄所指方位作为确定月份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分别为:正月建寅、二月建卯…十一月建子、十二月建丑。
斗柄从正东偏北(寅位,后天八卦艮位)开始,顺时针旋转一圈,岁末十二月指丑方,次岁正月又复还寅位,斗柄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循环往复。
春节的历史渊源
春节的历史渊源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影响力最大的民俗节庆活动之一。
它不仅标志着农历新年的开始,也寄托了人们对繁荣和幸福的美好祝愿。
本文将为您介绍春节的历史渊源。
1. 天地交替与岁时更迭春节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传说,涉及中国古代人们对天地交替和岁时更迭的理解。
古人将一年分为四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这四个关键时刻来界定四季的开始。
而春节则是以农历正月初一为起点,标志着冬天逐渐过去,春天开始到来。
2. 祭祖崇拜与辟邪驱邪春节起源于古代中国人对祖先的崇拜和敬仰。
根据传统,每年的春节人们要修整祖坟,亲手祭拜祖先,祈求祖先的保佑和庇护。
同时,春节也是辟邪驱邪的重要时刻,人们会在家门口贴上"福"字,挂起红灯笼,放鞭炮等,以驱散邪灵,保家平安。
3. 除旧迎新与辞旧迎新春节也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
在过去的一年,人们积攒了许多不愉快和烦恼,而春节则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重启的机会。
在春节来临之前,人们会做大扫除,清理家居,扔掉一些不需要的旧物件,希望将不吉利的事物一同除去,迎来新的开始。
4. 丰收与祭灶春节也是庆祝丰收的节日。
在农业社会,春节正好是农忙的间隙,人们已经成功收获了一年的劳动成果,因此春节也被视为感恩和庆祝的时刻。
在元宵节前的小年,人们还要祭祀灶神,以感谢灶神在一年中为家庭带来的好运和幸福。
5. 团圆与亲情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代表了团圆和亲情。
农历新年是中国人团聚的时刻,家人们会返乡与亲人团聚,共庆佳节。
此外,除夕夜的年夜饭是家庭团聚的重要场合,亲人们坐在一起,共同享受美食,分享彼此的快乐和喜悦。
总结:春节的历史渊源十分丰富多元,融合了宇宙观念、家族文化、农耕信仰等诸多元素。
它既是天地交替与岁时更迭的象征,也是祭祖崇拜与辟邪驱邪的庆典,更是除旧迎新与祈求丰收的时刻。
春节不仅是中国人民亲密团聚的时刻,更是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传统美德、表达美好祝愿的重要节庆活动。
春节的来历简写
春节的来历简写关于春节的来历简写50字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
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出关于春节的来历简写50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春节的来历简写1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阳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
春节的来历简写2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的来历简写3辛亥革命后,把农历新年正式定名为春节。
由于那时要改用阳历,为了区分农、阳两节,所以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名为"春节"。
春节的来历简写4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表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春节的来历简写5春节,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总在除夕伤害牲畜和人命。
因此,人们便在春节用烟花爆竹来驱赶“年”兽的伤害。
春节的来历简写6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
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
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来历简写7年”起初是一种怪兽的名字,每年一到这个时间就出来出来伤害百姓,一开始年以来大家都躲在家里,后来人们渐渐发现年害怕红色、对联(桃符)和炮竹,所以当年出来时大家就开始放炮竹、穿红色的衣服、贴桃符。
春节的历史来源和发展_春节
春节的历史来源和发展每逢春节甚至在异国他乡都被红色的灯光装饰一新,你知道春节的历史来源和发展吗?今天小编特意准备了一些春节的历史来源和发展资料,希望你能喜欢。
春节的历史来源(一)春节源于腊祭说春节源于腊祭的说法颇为流行,民俗学家段宝林先生就是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之一。
春节源于原始社会合祀众神的“腊祭”,“腊祭”原是神农氏(一说伊耆氏)时代的“索神鬼而祭祀”,人们在岁月末用自己一年的收获来报祭祖先、报祭众神,并祀来年丰稔,称“腊”。
《中国民间信仰风俗辞典》(中国文联出版社,1992年。
)“春节”条说:“关于春节的由来,或说源于上古社会的腊祭,腊即岁终祭众神之名,因而春节乃是由一年农事毕后为报答神的恩赐而来。
”段宝林先生在《中国古代的狂欢节——春节、蜡祭与傩》一文中说:“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一个节日,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一般认为其源为上古的蜡祭。
”(二)春节源于巫术仪式说王娟老师主要持此观点。
王娟老师在《中华文化讲座丛书》第二集《中国的春节》一文中指出:“从春节一系列仪式活动来看,春节应该源于古代的巫术仪式,是古代原始信仰之一——巫术的具体表现。
所谓巫术仪式,就是原始人相信,通过人本身的意志和力量可以调整和控制自然事物的发展。
春节期间的各种活动,例如:饮食、祭祀、装饰、娱乐、游艺,以及春节期间的种种禁忌,包括语言、行为、饮食等禁忌,都是围绕着辟邪祈吉而展开的。
人们通过自己的行为、语言和表演等来驱赶或避开邪恶,并得到平安和幸福。
随着社会的发展,春节逐渐失去了其巫术的内涵而演变成一种庆祝活动。
”(三)春节源于鬼节说此观点主要在徐华龙先生的《春节源于鬼节考》一文中。
徐华龙先生认为:“古时候人们由于科学知识的贫乏和生产力的低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常为冬天的寒潮所侵扰,又为粮食的匮乏所提心吊胆,早春更是青黄不接、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老人和儿童首先会因饥饿、寒冷及其他各种恶劣的原因而相继死去。
看到这种情景,人们会恐惧,会以为是鬼神的作崇……一旦人们跨越了这样具有神秘色彩、使人战栗的节气,才会深感庆幸,欢呼雀跃,相互道贺,久而久之成为一种习俗固定下来……因此,我们可以断言,春节的欢度是因胜鬼的缘故。
春节的历史来源
春节的历史来源在中国,春节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被称为农历新年或正月初一。
它在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历史渊源。
本文将介绍春节的历史来源以及相关的传统习俗和庆祝活动。
1. 起源于祭神活动春节最早的历史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祭神活动。
在古代,人们相信大自然的力量,将一年的繁荣与丰收归功于神灵的庇佑。
每年的寒冷冬季,人们会举行隆重的祭神仪式,以表达敬意和感激之情。
这些祭神活动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春节。
2. 祛除恶鬼与驱逐病魔春节的传统习俗中,有许多与祛邪驱鬼、驱逐病魔有关的活动,这也是春节的历史源头之一。
古人认为,冬季是阴气盛行的时候,邪恶之物容易滋生。
因此,为了迎接新的一年,人们要驱除这些邪气,以保护家庭和社区的安宁。
这些习俗包括贴对联、点燃爆竹、舞狮子、放鞭炮等。
3. 祭祀祖先与家庭团聚春节也是家庭团聚和祭祖的重要时刻。
中国人非常重视家庭的联系和传统家族观念,春节提供了一个机会,让远离家乡的人们回到家中与亲人相聚。
和祭祀祖先一样,这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和敬意,也是传承家庭价值观的重要环节。
4. 农耕文化与农历传统春节还与农耕文化和农历传统有关。
古代中国人的生活与农耕息息相关,农历的轮回与季节的交替密切关联。
春节在正月初一举行,也意味着开始新的农事季节。
这个时候,人们会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农田的安宁,同时也是对过去一年辛勤劳动的回顾。
5. 历史变迁与文化融合随着历史的变迁,春节的庆祝方式和民俗习惯也随之演变。
在不同的地区和时代,人们添加了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从而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春节文化。
例如,北方人热衷于过大年,南方人则更注重庙会和花市。
这种文化融合使得春节成为一个充满活力和各种欢庆氛围的节日。
总结:春节的历史来源可以追溯到祭神活动,祛除恶鬼与驱逐病魔,祭祀祖先与家庭团聚,农耕文化与农历传统等多个方面。
这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凝聚了中国人民对神灵和祖先的崇敬与感激之情,也反映了中国人对家庭和农耕的重视。
春节的历史由来_春节的历史发展
春节的历史由来_春节的历史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
春节一直以来都是中国人们最隆重而且喜庆的节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的历史由来,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
春节的历史由来春节的由来有两种,分别是:1、来源于年兽;2、来源于祭祀。
1、来源于年兽: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名叫“夕”的怪兽,常在岁终年末时出来害人,就连保护百姓的神灵也没有办法治服他,于是这位神灵请来了一位名叫“年”的帮手,这位帮手的法力非常高,他穿着红色的衣服,手里拿着一把鞭子,静静地等待着怪兽的到来。
“夕”来临后,“年”甩着鞭子,响起了啪啪的鞭声,吓得“夕”惶恐而逃。
之后,“年”将他的外套,挂在了门口,等到“夕”再次到来时,以为门口是一个比它自己还可怕的怪物,于是吓得掉头逃跑。
之后“夕”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而这一天是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百姓们为了感谢“年”在这一天除掉了“夕”,就把农历12月份的最后一天叫“除夕”,把正月初一叫做过年,也就是人们现在所说的春节。
2、来源于祭祀:春节来源于上古时期的祭祀。
在岁终年末时,百姓们会举行庆祝丰收的祭祀活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事事顺利,因为谷禾是一年熟一次,所以便有了“年”这一称呼,但是那时过年的名字,并不叫“春节”,而是叫做立春,直到辛亥革命后,才将立春改为“春节”。
春节的历史发展上古时代:岁起摄提纪元法,即干支纪元法,寅月为正月,立春为岁首。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十天干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曰: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丑。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形成六十循环的纪元法。
(摄提纪元,今称干支历、甲子历、节气历;归为阳历类别,又称中国阳历)。
夏商周:夏朝以春季一月为正月,商朝以冬季十二月为正月,周朝以冬季十一月为正月。
(阴历)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冬季十月为正月。
(阴历)汉朝初期沿用秦历(颛顼历)。
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学家唐都、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并吸收了干支历的节气成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将原来以冬季十月一日为岁首恢复为以春季一月一日为岁首。
春节的历史由来
春节的历史由来古老而庄重,独具中国特色的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为盛大的节庆之一。
春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有着悠久而丰富的历史背景。
本文将为您介绍春节的历史由来。
一、春节的古代起源在古代中国,春节最早起源于殷商时期,当时人们以农业为主要生活方式,农业与自然界密切相关。
每年农历的正月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人们举行祭祀仪式,祈求来年丰收,同时也迎接新的一年。
二、腊月的准备工作春节的准备工作通常开始于农历十二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腊月。
在这个时间里,家家户户会进行大扫除,清理旧物,以象征新年的到来,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和机会。
同时,人们也会准备年货,这包括各种食品、烟花爆竹和红纸金银元宝等装饰品。
这些物品都寓意着富贵、吉祥和幸福。
三、传统习俗与庆祝活动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各种传统的习俗和庆祝活动。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是舞龙舞狮、放鞭炮和挂红灯笼等。
舞龙舞狮是春节期间非常受欢迎的庆祝方式之一。
在节日期间,人们会表演龙狮舞,希望能够驱邪、招财和祈求吉祥。
放鞭炮也是春节的重要环节之一。
人们相信鞭炮声能够驱逐年兽和邪灵,保护家人平安。
此外,挂红灯笼也是春节期间广泛采用的传统庆祝方式之一。
红灯笼寓意着幸福、繁荣和好运。
四、家庭团聚与拜年春节是中国人重要的家庭团聚时刻。
在春节的前一天,即除夕,家人会聚在一起共进团圆饭,称为团圆饭,这象征着家庭的和睦。
除夕之夜,家人们会守夜,通宵不眠,以熬过旧年的最后一个时刻,迎接新年的到来。
夜晚还会点燃鞭炮、观赏焰火,欢度除夕。
除夕之日,人们也会互相拜年,祝福亲朋好友来年万事如意、幸福安康。
红包则是拜年时常常互送的礼物,代表祝福和好运。
五、民俗和文化活动春节期间,还有一些民俗和文化活动非常受欢迎。
例如舞台节目、灯会、花市等。
这些活动丰富多彩,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增添了人们对新年的喜悦和祝福。
六、春节的历史变迁随着时代的变迁,春节在不同历史时期也经历了一些变化。
春节的由来简介
春节的由来简介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春节的由来大家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由来简介,欢迎阅读。
春节简介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
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
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
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
年一来。
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
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
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在这新旧交替的时候,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岁,欢聚酣饮,共享天伦之乐,北方地区在除夕有吃饺子的习俗,饺子的作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岁交子之意。
中国的春节由来
中国的春节由来中国的春节是全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盛大的庆祝活动。
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信仰和祭祀习俗,并经过千百年来的演变和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而丰富的文化现象。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春节的由来。
一、祭祀年兽的传说中国春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尧、舜时期。
传说中,有一种叫做“年”的凶猛野兽,每逢年末岁首,便会从山洞里出来伤害人畜,令人们生活困苦。
为了保护家庭和财产的安全,人们不得不在年末燃放烟火、敲锣打鼓,甚至用红色的布条贴在门上以驱赶恶灵。
据说,“年”兽最怕红色,因此人们将红色作为驱除邪恶的象征,而这也是中国春节中赏红包、贴门神、挂红灯笼等习俗的由来。
二、传统的岁神祭祀在古代中国,人们把时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一个月都有不同的神灵主宰。
岁朝是一种特殊的仪式,用来祭祀上一年度的岁神并迎接新一年的到来。
岁朝时,人们会在户外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将供品摆放在祭坛上供奉神灵,并向神灵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人们还会在大街小巷放鞭炮、舞龙舞狮,以驱散邪灵、祈求福运。
岁朝这一仪式形成了中国春节期间举行祭祀活动的传统。
三、辞旧迎新的习俗春节期间,中国人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就是辞旧迎新。
这一习俗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人们相信通过进行大扫除、除旧布新的活动可以驱除霉运、迎来新的开始。
在中国农业社会,春节正好是一年的收尾和新的开始,人们会在除夕之前彻底清扫屋子、刷洗衣物,并准备新衣新鞋,以表示新一年的祥和和美好。
此外,人们还会在家中摆放起运物品,如金银饰品、橘子、桔子等,寓意着财富和好运。
四、家庭团圆的文化背景中国春节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家庭团圆。
在古代,许多人要外出务工、读书,只有在春节时才能回家团聚,因此春节成为了家人相聚的重要时刻。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亲人相拥,吃年夜饭,共同观看春节联欢晚会,过年期间互相问候、交换礼物,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这一习俗延续至今,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中国人都十分重视春节期间与家人团聚的机会。
春节的来历及传说
春节的来历及传说春节的来历及传说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其中最喜欢的是春节。
每到春节,人们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辞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
这时是小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候,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春节的来历及传说,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春节的来历及传说篇1春节的来历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
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
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
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有关它的各种传说也很多。
据史书记载,一年一度庆祝丰收的仪式起源于周王朝(公元前1121-前771年〕,这个仪式虽然是在农历十一月间,但历来人们都认为它是新年习俗的起源。
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
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
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乃原自汉武帝定下的历法《尔雅》对“年”的注解是:“夏曰岁,商曰年。
”自殷商起,把月圆缺一次为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
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
传说夏朝的春节,是在相当于现在的的二月。
西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
春节的确定及变迁,也反映了我国天文、历法的发展和成熟。
农历元旦,还有许多別的名称,如:元日、元朔、元正、元辰、正旦、新正、新春、新年等等,都是指一年的第一天。
春节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在定阳山下,住着一个叫万年的小伙子。
他家境贫寒,终日以打柴挖药为生。
那时候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拿不准种田的节气,常误了时令。
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他决心把节令定准。
一天,万年上山打柴,坐在树下歇息时,看到树影的移动,受到了启发。
春节的历史渊源
春节的历史渊源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中国农历新年。
它标志着阴历正月初一,通常落在公历1月底至2月初。
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源远流长,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
本文将为您介绍春节的历史渊源。
一、起源传说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最为流传的是“年兽传说”和“除夕放鞭炮传说”两个故事。
1. 年兽传说相传,古代中国有一种凶恶的猛兽叫做“年兽”。
这只怪兽每逢农历新年就会出现,在村庄里捣乱,吃掉人畜并带走财物。
人们无不感到恐惧。
后来,一位老人告诉人们,年兽最怕红色和火焰,于是人们纷纷在家门口贴红纸,挂灯笼,并用鞭炮声和烟火驱赶年兽。
从那时起,贴红、挂灯、放鞭炮成为了春节的传统习俗。
2. 除夕放鞭炮传说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只怪兽喜欢在除夕晚上来骚扰村民。
一天,一个年轻人站出来,带着一个红包和一只烟花筒,引开了怪兽的注意力,成功保护了村民。
为了防止怪兽回来,后来的人们都学着年轻人的举动,放鞭炮庆祝除夕,并将红包送给孩子和长辈。
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二、历史演变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1. 古代腊月在古代,春节并非1月或2月初一这个特定的日子,而是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
腊月是农民休耕时的空闲月份,人们用来准备庆祝活动。
在这个月里,人们会贴春联、挂灯笼、扫尘、采购年货等,为新年做准备。
2. 清朝改革到了清朝时期,春节的日期固定在农历正月初一。
清朝皇帝推行了满汉合一的政策,将农历正月定为传统节日,在全国范围内庆祝。
春节的形式和规模也更加隆重。
3. 现代春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春节的庆祝方式也发生了一些改变。
在现代,人们通常会回家与家人团聚,共度这个重要的节日。
家人之间会进行拜年、赏花灯、送礼物、观赏春晚等活动,增进家庭的感情和团结。
三、春节习俗春节有着丰富多样的习俗,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
1. 贴春联春节前,人们会贴春联在门框上,春联上写有吉祥的对联或祝福的词语,寓意着希望来年平安、幸福。
中国春节历史渊源
中国春节历史渊源中国春节历史渊源中国人的春节习俗,除了年三十看春晚这一现代化气息较浓的事情,大多都是经历了数百年甚至两千年的岁月沉淀。
很多习俗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尽管有些会有点牵强附会,但仍可见其历史漫长。
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中国春节历史渊源,希望大家喜欢。
汉代之前,由于历法等原因,春节的日期并不统一。
一直到汉武帝太初元年,才开始把农历(即夏历)正月定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
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纪年,于是把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把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而有关春节的习俗,大多数成熟于宋代。
“宋代是一个很典型的市民社会,习俗又是一种市民文化特质浓厚的仪式。
”河南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孟宪明先生说,很多过年的习俗发展到宋代,产生了一个质的变化,基本进入了成熟阶段。
如果说宋代是中国人春节习俗的成熟期,那明清就是春节习俗的定型期。
大多数习俗就是在这个阶段基本成型,并延续至今的。
拜年从朝会中演变而来过春节一个很重要的习俗就是拜年。
拜年这个习俗据说是从正旦朝会中演变而来。
最早是大臣们初一跑到金銮殿给皇上朝拜,高喊“皇上吉祥”之类。
后来大家觉得这种祝福方式不错,下殿之后,大臣们之间也互相拜个年,再后来就变成了全民共拜。
宋代流行的是用名帖互相恭贺的习俗,类似现在的贺年卡拜年。
到了明清时期,拜年这种习俗逐渐成熟,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述:“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
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大约从清朝时候起,拜年又增加了“团拜”的形式,清人艺兰主在《侧帽余谭》中说:“京师于岁首,例行团拜,以联年谊,以敦乡情”,“每岁由值年书红订客,饮食宴会,作竟日欢”。
过年习俗大都是明清时期延续下来的明清时期,春节的各种习俗,大多没有质的改变,不过对于任何习俗来说,完善定型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
“一个比较完善的流程,比如除夕干什么,初一干什么,初五干什么,等等,都是在明清时期完善的。
春节的历史典故
春节的历史典故春节是中国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春节的典故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春节的历史典故,欢迎大家阅读!1、万年创建历法说相传,在古时候,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就有了想把节令定准的打算。
但是苦于找不到计算时间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测定一天的时间,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启发了他的灵感,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来计算时间。
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轮回一次,天时的长短就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也常为天气风云的'不测感到苦恼。
万年知道后,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
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
并希望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
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一首诗:“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知道万年创建历法已成,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据说这就是春节的来历。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
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
2、贴春联和门神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春节的历史来源简介_春节
春节的历史来源简介
春节的历史来源
中国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象征团结、兴旺同时对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关于春节的起源多种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虞舜时期,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中国历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公元前1XX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
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历史来源简述
2018-01-23中国农历新年称为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是象征团结、兴旺同时对未来寄予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春节不同时代有不同名称。
在先秦时叫上日”、元日”、改岁”、献岁”等;到了两汉时期,又被叫为三朝”、岁旦”、正旦”、正日”;魏晋南北朝时称为元辰”、元日”、元首”、岁朝”等;到了唐宋元明,则称为元旦”、元”、岁日”、新正”、新元”等;而清代,一直叫元旦”或元日”。
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
所"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关于春节的起源多种说法,但其中为公众普遍接受的说法是,虞舜时期,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春节过去也叫元旦,春节所在的这一月叫元月。
中国历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夏朝用孟春的元月为正月,商朝用腊月(十二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以十月为正月,汉朝初期沿用秦历。
公元前12017年,天文学家落下闳、邓平等人制订了《太初历》,将原来以十月为岁首改为以孟春正月为岁首,后人在此基本上逐渐完善为我们当今使用的阴历(即农历),落下闳也被称为春节老人”。
此后中国一直沿用夏历(阴历,又称农历)纪年,直到清朝未年,长达20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