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年中国消费市场展望

未来5年中国消费市场展望
未来5年中国消费市场展望

未来5年中国消费市场展望

就在几年以前,中国的消费品市场还较为落后,消费者不是很成熟,国内竞争对手只能提供基本的产品,现代商业渠道只局限在少数几个大城市。但现在所有这些方面的情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变革的速度和深度即便是那些消费品行业的人士也感到很惊异。

比如,五年前,谁会想到奢侈品牌杰尼亚会进入中国近50 个城市(其中还包括合肥、长沙和济南)呢?谁会想到日本快速时尚零售商优衣库在淘宝网店的销售额相当于一家高阶店的水平呢?谁会预料到巧克力市场的价值会翻一番,凉茶品牌王老吉在茶饮料市场的份额从1% 增加到21%,个人护理品牌霸王会在男性洗发水市场开创一个新市场呢?

很多情况下,预测未来是一件很复杂、很困难的事情,那些希望以最近观察到的情况为基础的预言,通常采用一种对未来比较传统或"官方"的角度。这种方法在预测比较近的未来时会产生较为可靠的结果,但在进行较长远的预测时其可靠性就会打折扣了。

本文的目的,是鼓励大家思考形成中国消费市场前景的主要因素在未来五年或更久的时间里会怎样发展变化,其重点不仅限于中产阶级的发展或现代商业的扩张等,因为这些因素如果没有大的经济、社会或其他重要变革,其变化轨迹会相对确定。相反,我们的重点在于关键的不确定性因素,这些因素的发展方向尚不清晰,但对中国消费

情势的发展演进却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我们将主要从中国消费者的视角来展开分析,并阐明哪些"不确定因素"会影响中国消费者对生活地点的选择和具体消费行为的表现,以及哪些企业、商家将参与竞争中国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

中国的消费者会住在哪里?中国的大部分消费都与其城市环境

的发展有关系。虽然城市化是大势所趋,但有几个关键的不确定因素可能会使中国的城市的未来发生改变:

·中国的人口是否会更集中,是7~10 个核心的超大城市以最快的速度扩张,还是由移民和投资模式带来较多分散的区域化城市中心的诞生?

·不同级别城市之间的界限及城乡之间的界限将如何发展、演进?

哪些因素会驱动中国消费者的行为?随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可

支配收入的持续增加,消费者的阅历越来越丰富,消费态度也变得越来越成熟。虽然这两个因素预计将会按照现有趋势继续发展,但以下几个因素可能会以不同于预期的方式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随中国人口的老龄化,"独生子女"一代的夫妇除了要抚养自己的子女,还要赡养退休的父母和祖父母,4-2-1 式的家庭结构遭遇尴尬,这将对消费者的行为产生怎样的影响?

·环境问题将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从存钱不消费到花钱消费甚至可能借钱消费的转变,将如何发展并影响消费者行为?

谁将成为争夺中国消费者的竞争对手?过去几年中,诸如竞争成本上升和现代商业发展等诸多典型的促进行业整合的推动因素在中国都已经出现,同时中国消费品企业在市场中也开始扮演更重要的角色。但是,还存在几个方面的不确定性:

·由于市场中仍然存在很多使竞争对手"长尾"存在的因素,中国的消费品行业将怎样发展?

·在过去几年已经有所成就的中国消费品企业中,有哪些会取得进一步的成功并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我们对在中国经营的不同行业的国内外消费品公司的40 多位高管进行了访谈,听取了社会学、人类学和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的意见,同时结合摩立特集团过去20 多年在中国与消费品企业进行的合作中所获得的经验。

在本文中,我们不是提供一个完整的"不确定因素"的列表,也不是"预测"这些不确定性的结果。我们的主要目的是想让企业以此为出发点,通过思考影响中国消费市场走向的主要因素在今后五年乃至更久会如何发展,从而对其自身战略和计划中所隐含的假设进行反思。

中国的消费者将住在哪里?

中国的消费市场大多与其城市环境相关,不过,虽然城市化代表未来的方向,但其具体形式并不是很明朗。

中国城市的发展可能以如下几种不同的形式进行:

·比较集中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口在1,000 万以上的少数超大城市的发展速度将最快,这些城市包括北京、上海,以及重庆、天津和成都等区域中心。此外,那些人口在500 万以上的城市,包括广州、南京和西安,在数量和规模上也将有所增长。

·地域上更为分散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人口在50 万到500 万之间的中小城市将发展最快,比如廊坊(河北)、太原(山西)、兰州(甘肃)、银川(宁夏)、丽江(云南)和攀枝花(四川)等。而目前的超大城市也不会收缩,会比较平稳地发展。

目前存在合理推动这两种模式发展或者是两种模式相结合的一些因素,比如:

·从政府和行政的角度,超大型城市模式中的规模和集中度,使政府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更有意义。从个人和企业的角度,大家通常认为较大的城市会提供更多机会,也就是说,其规模是自我完善的。

·但另一方面,地域上更为分散的模式可以促进中国实现更持久的平衡发展,并可能因此受到政府的青睐。此外,超大型城市被认为管理起来更复杂,因此政府可能会限制这些城市的发展。

这其中存在一些潜在的启示:

·中国城市发展的不同模式将从以下几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消费者居住城市的选择,生活方式的选择,消费者对消费环境的喜好,等等。这将影响到消费者对消费本身的认知和态度,以及他们对于某些产品和品牌的看法。

·反过来,这需要企业对于如何扩张做出不同决定。例如,一个以超大型城市为主导的中国会需要企业在有限的地方"深入",而不是像在一个"地域上分散模式"中那样在更广泛的地域进行扩张。

很多消费品和服务企业在中国都采取这样的扩张战略:根据城市的级别决定其优先性,假设城市的级别与消费水平及消费者的成熟度之间存在关联。但以下几个因素可能使这种关联不是很清晰:

·特别是包装食品或个人护理用品等"日用品"类别,对很多城市消费者来说,不管他们住在一线城市还是二三线城市,尽管收入会影响他们购买的产品的类型或品牌,但消费水平已不再是一个根本的限制因素。

·同样,消费者通过媒体,特别是互联网对新产品品类的接触,也使其成熟度或"对购买的准备程度"有所变化。例如,差不多一半的

网民(以及60% 的手机用户)居住在三线或以下城市。未来五年,预计这一比例将上升到三分之二以上的网民(和70% 的手机用户)。在大约1亿淘宝注册用户中,预计超过70% 将来自非一线城市。

·无论在哪级城市,抱有同样消费态度和行为的新消费者细分群体正在形成。这在中国数量最多的高中生和大**互联网用户(但不限于他们)中尤为突出。

与此相似,很多因素也开始逐渐淡化之前被认为是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界限,导致所谓的"农村城市化":

·那些从中国发达省份返乡的流动人口将城市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带回了自己的村庄,其中有些就此回到家乡开小店或做生意,实现了非农业收入,并帮助实现了农村渠道基础设施的现代化。

·除了返乡流动人口的自发努力外,政府还通过商务部,计划到2009 年底在农村成立15 万家零售门店和1,000 个销售中心。

·上网(特别是通过手机上网)将给农村消费者与其都市同龄人同样的产品和品牌信息。

虽然各级城市之间的界限及城乡之间的界限不会马上消失,但它们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对某些产品品类来说,进入所谓的低级别城市和农村市场的机会来临的速度可能会比预期的快,需要品牌及早投资,树立品牌知晓度和偏好。

·同时,如果已有的品牌未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这些品牌就会面临被新进企业获取相应市场份额的风险。

·如果城市级别之间的差别不再能够作为理解消费者行为和对市场进行细分的有效方式,那么可能需要更广泛的一套包括行为、态度和心理驱动因素的更具体化的细分模式。

哪些因素将驱动中国消费者的行为?

随城市化的推进和收入的增加,消费者的见识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成熟。虽然预期这种趋势将会继续,但以下几方面的不确定性因素可能会以不同于预期的方式影响消费者的行为:

中国的人口变化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现象。随出生率降至约

1.24%,同时出现性别失衡,新生男婴和女婴的比例为120 比100,人均寿命提高到73 岁,中国社会的老龄化速度已经达到很多发达国家的水平。

这其中的"第一层"含义比较清楚,整个社会对健康和老年相关产品的需求增加,对通讯和互动等方面的偏好也会发生变化。但是,中

国人口统计方面的变化可能会对中国城市中产阶级的消费方式产生更为根本性的影响。

·目前中国的家庭结构是"4-2-1"模式,四个祖父母加上一对父母把全部的精力和资源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教育和健康进行了大量投资,其中也包括了父母望子成龙的期望。

·在2020 年到2025 年,那些80 年代初出生的1,800 万到2,000 万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将到退休年龄。

·虽然预计这部分人中的大多数都有基本医疗保险,但针对患有老年痴呆或类似病症的老年人的护理服务却可能不在医保的覆盖范畴之内。

这种人口结构的变化将对消费者产生以下几方面的影响,其中最早可于2015 年直接影响到估计几百万对夫妇,并随更多遵守独生子女政策的夫妇退休而呈指数增加:

·在他们处于35~45 岁的时候,也就是他们的挣钱和消费能力达到最高值时,他们的消费结构也会发生变化,以适应这种新责任。这可能需要减少一些可有可无的支出,用以攒钱买一套更宽敞的房子。显然,独生子女一代没有什么兄弟姐妹来分担他们的这些责任。

·与此有关的是,更多妇女可能离开工作岗位或中断职业提升(和加薪),而重点照顾父母、公婆和孩子,从而进一步降低家庭可支配

收入。虽然老人护理服务可能会填补这一空缺,但其对收入的短期影响可能是一样存在的。

·履行赡养父母的责任和义务不仅从经济上给家庭带来了一定负担,也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负担,影响到他们对未来的思考方式,并改变他们的消费优先性。

我们已经听到和看到了很多观点和文章,谈论中国的环境状况以及环境恶化对饮用水和耕地等有限自然资源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尽管近期在北京和上海出台了"限塑令",少部分"生态产品"出现了热销现象,但从供需两方面来讲,环保意识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还比较有限。不过我们认为,有几个因素可能会使情况发生改变:·除了基本的必需品,环保法规可能会开始对产品的宣传和销售产生影响,而且在某些方面,中国政府已经走在了前面。例如,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发改委已经联合起草了法规,限制过度包装,要求产品不能有超过三层包装,包装成本不能超过产品价格的15%.

·与此类似的是,法规还可能对那些购买了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短缺资源的产品的消费者进行征税。

从需求的角度,对可持续或"环保"产品和服务的兴趣正在开始升温:

(1)在《小康》杂志最近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中,90% 的受访者表示,在进行购买选择时,低污染和高能效等因素会在考虑范围内。

(2)这些态度方面的变化在80 和90 年代出生的人中间特别强烈。近期的研究显示,很多"80 后"和"90 后"的人环保意识都很强,而且也会从这一角度出发做出购买决定。乐活(注重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方式)等新生活方式也开始被一小部分有影响力的都市年轻群体所接受,国内运动品牌李宁就为了迎合这种需求在2009 年初推出了"环保001"生态鞋。

(3)还有一些近期食品质量方面的问题,以及人们对食品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有更广泛的了解,这些虽然不能称为严格意义上的"环保"或"生态"问题,但也对大家改变观点大有裨益。

(4)此外,包括国内在电动车研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也进一步推动了更广泛的消费者的行为变化。

这些情况具有几方面的潜在意义:

·鉴于中国环保问题的紧迫性及其对消费者日常生活的直接影响,它不可能会是一时的"潮流".

·如果某些被提出的(或其他更严格的)环保法规被通过并实施,它们会对在中国如何生产、购买和使用消费品产生重要影响。

·虽然目前还不清楚一个高端消费者愿意为"环保"产品或服务支付多少,但使用环保和轻资源型的产品和服务,并以此作为差异化生活方式,已经被部分消费者提上日程。这可能会催生新的业务模式或定价机制,例如网络旅游服务提供商携程推出的碳抵消计划。

人们普遍认为中国人热衷于存钱,而且很多文章也对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进行了大量分析。不过,我们也发现很多因素已经开始改变这种情况:

·大家经常提到的超过30% 的储蓄率仅仅是一个平均数。即使是今天,很多中产阶级的存款率大大低于这一数字。特别是对于那些70 年代出生的人,他们生长的环境较稳定,同时他们认为收入会每年递增。一些研究显示,其中有些家庭的储蓄率甚至低至收入的10%.

·不过,这一代人中有很多人花的是自己挣的钱,贷款只是买房子和车等大宗消费品。而那些"80 后"则已经开始使用信用卡并习惯于提前消费。信用卡在30 岁以下年轻人中的普及率正在迅速上升,估计有三分之二的信用卡申请人都在这个年龄段。银行也大力鼓励这种现象,在大学校园推广信用卡,尤其是针对那些他们认为没有文化障碍的人群,在这部分人看来储蓄没有那么重要。因此,预计到2015 年,信用卡的发卡量将达到4 亿张左右,较目前的1.6 亿张至少翻一番。

·其他消费信贷方案也开始兴起。中国银监会近期批准在北京和上海等四个城市试点推出消费融资公司,通过提供小额、灵活、担保要求低的贷款,帮助消费者购买消费品,特别是耐用消费品、教育服务等,但不包括轿车和房屋。

·零售购物卡也开始带来另一轮消费信贷潮。像百联集团和乐购等连锁超市早已发行了借记卡和会员卡,这些卡很容易升级为某种意义上的信用卡。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影响到2015 年中国消费者市场的前景:

·总的来说,通过使用更多消费信贷来购买非生活必需品,将成为文化和行为上的一个重要转变,并进一步推动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在中国的兴起。

·就像其他发达市场的实际情况所显示的那样,消费信贷方案的突然涌现也有一定的负面效应。因此,我们不确定政府(或贷款方自己)会对信用卡的发放量如何控制,或者是如何设置支出上限。

·与此相关的是,消费信贷的扩大很可能催生信用体系的建立,可以借此追踪和分析消费记录和模式。而这些数据反过来又会帮助我们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品牌建设和促销活动。

谁会竞争中国的消费者?

过去几年中,竞争成本的上升和现代贸易的发展等很多典型的整合因素已经在中国的食品、饮料和消费电子行业出现。与此同时,国内消费品企业也开始在市场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虽然这表明中国消费品行业的发展将是持续的"线性"发展,但也存在几方面的不确定因素:

正如我们之前所谈到的,过去几年在中国已经出现了很多典型的驱动行业整合的因素:

·关键"竞争成本"持续处于高位。例如,在2004 到2007 年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前广告时段的广告费用平均每年增长了13%.

·由于大多数经销商缺乏渠道管理和店内营销能力,而中国的市场却是规模庞大而分散,因此商家在渠道覆盖和直达终端的销售能力方面需要大量的投资。

·同时,现代零售商的扩张以及持续的专业化,将进一步减少二三线品牌可获得的货架空间。

·最后,吸引合适的管理人才的能力将仍然是竞争成本上升的一个主要推动因素。

在啤酒和软饮料行业,前五大企业所持有的市场份额分别从五年前的33% 和38% 上升到目前的56% 和60%.对有些行业来说,

它们的发展路径确实会和这两个行业比较类似。但对大多数行业来说,中国市场的特点使进一步的行业整合面临诸多障碍,至少短期内如此:

·"区域"市场的需求很可观,而且支持区域品牌的销售和媒体结构也很多元。例如,在高度集中的白酒市场,年收入15 亿元的白酒品牌牛栏山只通过在4,500 家餐厅进行独家销售,并集中面向北京1,700 万消费者,在过去5 年其年收入平均增长率就达到了35%.

·同样,中国的市场规模之大,使得在某些行业,特别是食品行业,一个地区性的供应链可以成为主要的优势来源:虽然蒙牛、伊利和光明乳业共同占有超过五分之二的中国鲜奶市场,但年收入19 亿元的完达山在过去三年仍然实现了28% 的年增长率,而该公司主要覆盖的是黑龙江、吉林和辽宁这个总人口 1.07 亿的东北市场。

·中国的地区特点也反映在其销售模式上。例如,完达山主要通过地区零售商(如京客隆、百姓和中国红)而非全国性零售商进行销售。

·对那些没有明确市场领军企业的行业来说,在全国层面的高额竞争成本也成为整合的"障碍",因为冲出本地市场走向全国的成本"太过高昂".

·潜在的市场增长以及消费者"在某种产品或品牌在本地市场无法买到或太贵时,会倾向于选择替代产品",也给了新企业进入的机会。

·最后,网络将使行业进入门槛不断降低,特别是那些通过服务海外客户已经获得了良好的产品开发、生产能力但又缺少国内经销实力的厂家。例如,一家规模在30 亿人民币的广东服装代工工厂歌瑞尔就通过淘宝成功地建立了自己的品牌。

随时间的推移,这些因素将可能从以下方面影响到中国消费市场的前景:

·虽然大多数行业会日益向几个大的全国性企业集中,但在可预见的未来,具有强大区域市场竞争地位的企业在市场中可能会继续存在。

·由此可预见,包括营销策略和营销活动内在的竞争战略,需要继续在全国市场和区域市场两个层面进行。

"一锤子买卖"还是"可持续发展的业务"?

过去几年,中国国内消费品企业日益成熟。其中很多企业在过去五年或十年还仅仅是包装产品的生产商,有些今天已经在某些消费品类中位居前列,特别是乳业等需要全面的本地供应链的品类,或者像即饮茶等满足中国独特消费需求特点的品类。

蒙牛去年的销售额为240 亿元,现在已经成为全球乳业20 强。而康师傅包括茶、方便面、瓶装水和小食品等业务在2008 年的销售额为300 亿元。

很多国内品牌也在先前被国外企业主导的一些子品类中成功地占据了一席之地。洗发水品牌霸王就是一个很出名的案例,该公司的收入在过去两年间增加了近5 倍,从2006 年的3 亿元增加到2008 年的近14 亿元。霸王的市场份额之所以提升这么快,部分原因是它开创了新的中草**配方男士洗发水这个子品类市场。同样,总部在广州的家庭护理和洗涤产品品牌立白现在已经成为中国的顶尖洗涤剂品牌,市场占有率为23%,领先于宝洁(22%)和联合利华(11%)。

在这些最近获得成功的中国企业中,很多都处于发展的较早期阶段,比其国外竞争对手更有创业精神,少数几个人就可以迅速做出决定。这种结构使他们可以下"大赌注"(例如,对新产品的推出进行大量投资)来赢得马上的"热销".

但是,我们还不清楚这些企业中哪些可以超越创业阶段,打造长期的成功业务。虽然其中有些企业已经开始通过利用产品设计公司、调香工作室和品牌代理等外部顾问的优势,或者是从跨国公司招募在中国有10~15 年经验的销售和营销人才等方式来发展壮大自己的

实力,但他们比较缺乏对于长期成功比较关键的制度化流程,如对消费者的了解、产品开发和生命周期管理或渠道推广等。

手机行业的情况很好地说明了最初的成功可以多迅速地消失:在2000 至2004 年之间,依靠占有大量有品质的零部件以及有效回应当时还不大成熟的消费者需求等因素,中国的手机企业占据了国内市

场的半壁江山。通过对线上和线下营销渠道进行大量投资,TCL、波导和康佳等品牌在中国迅速跃升到行业领先地位,甚至被预期会成为未来的全球性企业。而现在,跨国企业借助其国际规模、高端的产品和更成熟的营销,又重新夺回了市场领先地位,占有70% 的中国市场,而之前的那些顶尖的中国品牌却已基本消失。

上述因素将可能使中国消费市场出现以下前景:

·大多数消费品行业在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不稳定状态,会有一些企业崛起并取得初步成功,但不能避免再度在市场上消失。

·这种新生企业会对行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因为新企业在发展业务时经常会"下大赌注",或者是在业绩不好时做出"非理性的"反应。

·与此同时,国内消费品企业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竞争合作模式,共同探索可共享的创新和销售平台。

尽管最终至少在大多数消费品行业中会出现很强大的中国企业,但其中很多有可能与今天的领先企业有所不同。

下一步该怎样?

正如我们在引言中所提到的,本文不是要给出影响未来中国消费品市场不确定性的列表,而且文中所列出的这些不确定因素对消费品以外的行业也未必适用。我们只是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有意

义的出发点,启发读者去反思制定企业主要战略和业务计划的主要假设条件,特别是那些建立在传统观点或者对未来的"官方"观点之上的战略。

基于这样的考虑,中国消费市场经营决策者需要回答的关键问题包括:

·从长远看,与关键业务计划的前提条件相关的假设的可靠性有多大?这些因素将以哪些未考虑到的方式发生改变?这些改变对业务发展意味什么?

·会影响业务发展的其他变化是什么?比如,目前的竞争对手将如何发展,他们的行为将如何影响该行业和不同的企业?目前的众多竞争对手中,谁会在未来发展成为主要竞争对手?

·如何有效地做好准备,从而能够及早意识到这些变化,并尽快使战略和计划更有力、更具韧性?

除了将这些不确定性视为风险以外,我们还可以从中评估目前有关消费行业未来发展的众多观点是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我们发现和把握新的增长机会,比如在二三线城市的机会。

互联网+未来发展趋势

互联网+未来发展的趋势 从现状来看,“互联网+”处于初级阶段,是个都在热谈但是没有落实的理论阶段。各领域针对“互联网+”都会做一定的论证与探索,但是大部分商家仍旧会处于观望的阶段。从探索与实践的层面上,互联网商家会比传统企业主动,毕竟这些商家从诞生开始就不断用“互联网+”去改变更多的行业,他们有足够的经验可循,可以复制改造经验的模式去探索另外的区域,继而不断的融合更多的领域,持续扩大自己的生态。 互联网+真正难以改造的是那些非常传统的行业,但是这不意味着传统企业不做互联网化的尝试。很多传统企业都在过去几年就开始尝试营销的互联网化,多是借助B2B、B2C等电商平台来实现网络渠道的扩建。更多的线下企业还停留在信息推广与宣传的阶段,甚至不会、不敢或者不能尝试网络交易方面的营销,因为他们找不到合适的方案来解决线下渠道与线上渠道的冲突问题。还有一些商家自搭商城,但是成功的不是太多。但是自创品牌,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经营的服装及零食等商家已经摸索出了一条电商之路。 与传统企业相反的是,当前“全民创业”时代的常态下,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项目越来越多,这些项目从诞生开始就是“互联网+”的形态,因此它们不需要再像传统企业一样转型与升级。“互联网+”正是要促进更多的互联网创业项目的诞生,从而无需再耗费人力、物力及财力去研究与实施行业转型。可以说,每一个社会及商业阶段都有一个常态以及发展趋势,“互联网+”提出之前的常态是千万企业需要转型升级的大背景,后面的发展趋势则是大量“互联网+”模式的爆发以及传统企业的“破与立”。 本文尝试结合互联网线上线下的常态,做一个“互联网+”发展趋势的预测,希望对正在关注“互联网+”的朋友有所启发。 趋势一:政府推动“互联网+”落实 “互联网+”是全国性的,就如“三个代表”一样,各地政府都会提出建设主方案,然后招标或者外包给能够帮助企业做转型的服务型企业去具体执行。在今后长期的“互联网+”实施过程中,政府将扮演的是一个引领者与推动者的角色。 一是发现那些符合政策并且做的好的企业并立为标杆,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挖掘那些有潜力的企业,在将来能够发展成为“互联网+”型企业,算是案例。

德国预测中国未来30年!看后彻底震惊

德国预测中国未来30年!看后彻底震惊 德国预测中国未来30年!看后彻底震惊 2015-09-15 14:30 编辑:wyj 核心提示:2040年,东方世界的财富超过西方世界,中国人均GDP达到20万,成为发达国家。中国登月成功德国媒体预测中国未来30年,惊呆了!可能? 2016年,中日韩-东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中国成功发射载人登月航天器。首名中国女航天员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中国人。全国超过10亿观众在中秋节亲眼目睹了现代版的嫦娥奔月。 2017年,中国宣布建成科技创新型国家,这项计划始于2005年,终于利用12年时间完成。中国产业升级初步完成,中国企业的生产线更多的设立在非洲,印度,东南亚,拉丁美洲,中国本土制造比例逐渐下降。 2018年,龙芯处理器占领国际CPU超过10%市场份额,中国国产汽车大量占领广大发展中国家市场,中国国内汽车拥有率达到20%,个人移动终端(那个时候估计不用手机了,应该是掌上电脑的感觉吧)拥有率超过80%,按照绝对数量,全部位居世界第一。 2019年,朝鲜韩国结成自由经济体,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7位。当年全球GDP排行为1美国,2中国,3日本,4

德国,5英国,6法国,7朝鲜韩国经济体,8意大利,9印度。 2020年,中国海军在东海与日本自卫队发生小规模冲突,中国海军随即占领钓鱼岛,宣布钓鱼岛为中国固有领土。并希望日方保持克制,不要使冲突升级。最终中日谈判解决争端,日本承认钓鱼岛属于中国,中国支持日本收回北方四岛之主权。 2021年,一种以学习中华礼仪,复兴中华文化为目的的仿古私塾在民间兴起。有条件的家庭纷纷送孩子去这种私塾学习古礼,古文,古文化和琴棋书画,以增加孩子的修养。以往的英语,钢琴,芭蕾,素描等等培训机构逐渐被冷落。 中国未来航母编队示意图 2022年,中国宣布启动反分裂国家法,统一台湾。五星红旗升起在台北上空,并派20万精锐部队登陆台湾维持秩序。中国政府在台湾推行一国两制,台湾体制维持不变,但是取消台湾军权,收编为中国人民军,由中央统一管理。 2023年,中国大型空间站建成。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初步完成,从此,伽利略,GPS在中国成为纯民用,军用全部采用北斗系统。 2024年,中国第三个航母编队建成。活动区域,南海。

2018年上海环境发展趋势未来展望研究报告

2018年上海环境发展趋势未来展望研究报告Word格式,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正文目录 上海城投下环保上市平台,“2+4”战略清晰 (5) 国有资产重组,环保平台分立上市 (5) “2+4”战略已定,城市环境综合服务商加速起航 (6) 上海“生活垃圾+污水”龙头,外阜拓展加速 (10) 垃圾焚烧业务充分享受行业增长红利 (10) 垃圾焚烧行业“十三五”处于成长期 (10) 固废处理业务深耕上海,外阜拓展加速 (12) 污水处理平稳发展,PPP 拓展可期 (15) 城镇污水处理看存量市场,提标改造带来增量需求 (15) 上海地区市占率高,成都地区潜力大 (17) 新兴领域积极布局,尚处于开拓期 (19) 市政污泥,畅享广阔市场前景 (19) 垄断上海医废牌照,未来医废提价有望增厚业绩 (20) 餐厨垃圾,受益行业需求释放 (23) 土壤修复,提前布局彰显战略眼光 (24) 股东背景强,资源优势明显 (26) 大股东实力雄厚,资产注入可期 (26) 有望借助集团资本运作优势,加快PPP 项目拓展 (29) 内生外延加速成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0) 预计2016-2019 年净利润CAGR 为24% (30) 首次覆盖目标价31.2-33.3 元,给予“买入”评级 (31) PE/PB - Bands (31) 风险提示 (31)

图表目录 图表1:公司历史沿革 (5) 图表2:公司重组历程 (5) 图表3:上海环境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股权关系(截至2017 年6 月30 日) (6) 图表4:上海环境“2+4”战略 (6) 图表5:2014-2017H1 上海环境营业收入情况(亿元) (7) 图表6:2014-2017H1 上海环境归母净利润情况(亿元) (7) 图表7:固废与污水处理收入占比超65%(2016) (7) 图表8:固废与污水处理毛利润贡献近80% (2016) (7) 图表9:主营收入按地区分布情况(2016) (8) 图表10:毛利润按地区分布情况(2016) (8) 图表11:上海环境分部收入(百万元) (8) 图表12:上海环境分业务毛利率情况 (8) 图表13:分业务收入增速 (9) 图表14:上海环境营业总成本与增速(百万元) (9) 图表15:上海环境营业支出情况(百万元) (9) 图表16:多项政策鼓励垃圾焚烧 (10) 图表17:三种垃圾处理方式对比 (10) 图表18:我国城市垃圾处理情况 (11) 图表19: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模结构(2015)(万吨/日) (11) 图表20:城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规模结构(2020 目标)(万吨/日) (11) 图表21: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持续增长 (12) 图表22:“十三五”期间各省新增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目标排序 (12) 图表23:公司已投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区域分布(截至2017 年10 月) (13) 图表24:公司在建/筹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分区域(截至2017 年10 月) (13) 图表25:上海环境已投运垃圾焚烧发电项目 (13) 图表26:上海环境已投运垃圾中转、填埋项目 (13) 图表27:上海市垃圾综合治理处理能力 (14) 图表28:20167 年6 月底已投运/已中标未投运项目处理能力 (14) 图表29: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行业产业链 (15) 图表30:我国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及排水管网长度(2004-2015 年) (15) 图表31:我国村级污水处理率(2007-2015) (15) 图表32:我国“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规划新增规模前列省市 (16) 图表33:我国“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规划新增规模的投资额前列省市 (16) 图表34:我国“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规划提标改造规模前列省市 (16) 图表35:我国“十三五”城镇污水处理规划提标改造规模的投资额前列省市 (17) 图表36:上海环境旗下污水处理厂 (17) 图表37:上海市人口(万人) (18) 图表38:成都温江区人口(万人) (18) 图表39:上海环境“2+4”战略 (19)

中国转型经济学二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转型经济学二十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摘要:转型经济学产生已近20年,中国学者对转型中的许多问题,如研究范式、企业行为、公平与效率、经济增长、“中国模式”等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与国外转型经济学研究相比,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和扩展,应更多地关注人民福利和社会保障、社会稳定、收入分配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关键词:中国;转型经济学;国际比较 中图分类号:F1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11)02-0006-05 虽然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1978年便已开始,转型经济学研究在中国却起步较晚。随着1989年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转型经济学在西方蓬勃发展,中国的转型经济学研究也随之开始。大致来说,自1993年开始,中国大陆学者开始对国内正在发生的经济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研究:1994年4月,樊纲就中国渐进式改革发表的新观点引起了强烈反响;1994年6月,盛洪主编的《中国的过渡经济学》出版,该书对中国转型经济学的内涵作了规范和说明;1994年7月底,由上海文汇报理论部、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共同邀请了30余名中青年经济学家,联合召开“中国过渡经济

学”研讨会;1995年3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林毅夫表示,“现代经济学对于‘过渡’的研究才刚刚起步,中国最早进行改革且成效最大,经验丰富,‘中心’抓住这一机会有可能对过渡经济学做出前沿性贡献。”如今,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走过30多年的历程,作为现实的总结和写照,转型经济学的发展也近20个年头。回顾转型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同时与国际转型经济学加以比较,对推动我国转型经济学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中国转型经济学研究二十年回顾 (一)中国转型经济学的构建原则问题 中国转型经济学是指转型经济学与中国改革实践的结合。“中国的过渡经济学有着比其字面较窄的含义。第一,它是指中国学者结合中国的改革实践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 文献;第二,它是指对中国的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的研究。”中国转型经济学的理论构建要立足于中国经济体制转型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探讨转型发生的原因和过程,包括动力、方式和推进机制。宋承先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西方经济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建立一种全面和具有普遍意义的、能反映中国经济发展规律的过渡经济学。谷书堂呼吁转型期中国经济学应把马

浅谈石油安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浅谈石油安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摘要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脉”和现代经济的命脉,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石油资源的供给已逐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这促使国内的生产和生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越来越大,但由于世界石油价格和进口渠道的不稳定,石油资源就有可能成为制裁中国政治、经济的武器,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石油安全的制约。为防患于未然,我们必须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风险防范措施,实现中国经济的长久、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石油安全油价上涨经济增长风险防范 Keywords: petroleum safety oil price hike economic growth risk prevention 能源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更是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强大支柱,而石油作为一种稀缺的生产资料和战略资源,在世界能源格局中更是占有主导地位,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中国石油安全状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一书中认为:“所谓石油安全就是保障数量和价格上能满足社会持续发展需求的石油供应。所谓石油不安全主要体现在石油供给暂时突然中断或短缺,价格暴涨对一个公家经济的损害。其损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石油波动的幅度以及应变能力。应变能力包括战略储备、备用能源、替代能源、预警机制等。”[1]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石油发展呈现三个特点:首先,进入90年代以来,石油供给出现净进口局面。中国在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更是与年俱增,近年,石油需求的对外依存度更是高达50%以上,已远远超过20%~30%的国际公认安全警戒线;其次,当前国内石油供给生产能力不容乐观,供给缺口将不断增大。国内外主要机构预测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消费量增长将大大超过石油产量的增长,石油供需日益突出,2020年将达到1.9~2.0亿吨。再次,未来国内原油产量还将下降,预计2020年前,中国仍处于石油探明储量增长较快的时期,到2020年探明储量约为5~5.5亿吨,到2050年,年探明储量下降到2.4~2.6亿吨。[2]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石油将面临着巨大的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石油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二、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毛骨悚然:中国未来可怕的五大预言

毛骨悚然:中国未来可怕的五大预言 必搜)重要声明:《毛骨悚然:一位空军上校对中国未来20年的可怕预言!》是一篇让人读后后背发麻的文章,由人民-强国,作者是姚允辉先生。本文仅是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奇文怪谈共赏析是非真伪唯自省,切莫“人云亦云”。现全文奉献友: 我预感未来中国要么会遇到巨大的内部,或周边此起彼伏的战争,要么两者一起来。一旦打起来,乱起来,时间就短不了。 我判断美国不会直接和中国打,因为大国之间动起来,地动山摇,而且美国从来都是让别人打头阵,等人家打累了,自己再上。可能先发生周边地区的战争,美国干预,先消耗中国。这些战争除南海以外都有可能引发核战争。等中国打累了周边也打累了,美国就该出来了,像两次世界大战一样,当渔翁,拣走亚洲五十年发展的成果。 (一)中国被C字型包围! 新中国诞生六十年的时候,有人说我们的朋友遍天下。我于是拿着放大镜在世界地图上找啊找啊找,没有发现真正的朋友在哪,却发现了一个比万里长城长得多的一个包围圈!

我们一定记得,近些年以来,中国周边就格外热闹:美日韩在东北亚,围绕朝鲜核问题,政治、军事大动作不断,明对朝鲜暗对中国;日本在和美国达成冲绳撤军协议之后,马上宣布与美国一起驻军与那国岛,此岛距台湾仅110公里,宣布钓鱼岛为日本所有,宣布美日太平洋防务计划,把中国海域纳入其军事防务区;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连年在中国南沙群岛宣布法理拥有中国海域;印度对巴基斯坦几次发出战争威胁,同时搞掉了尼泊尔的亲华总理,还突然增兵6万到藏南地区;澳大利亚在南太平洋也对着中国叫嚣。 美国先是在南海间谍船和我们的渔政船对峙,后日本又在东海和中国的渔民冲突。而蒙古国亲西方的政府悄悄地上台,以极端反华为目标的纳粹分子开始露头。美国防部长公开鼓励研制新轰炸机B-3对付中国,美军频繁和印军在印度东北部靠近中国的地方,大规模军演,美国和日本、美国和韩国、美国和越南、美国菲律宾东西南北海上围绕中国频繁军演,一年少则5、6次多则搞10多次,2009年10月30日,美国核动力航空母舰首次东亚之行,在香港停靠。再回顾以往,美机撞我战机、炸我使馆,我奈其何?[下页更精彩:点击>>>>][1][2] [3][4][5][6][7][8][9] 相关文章(向右看)..

保护环境与展望未来

保护环境与展望未来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就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着生活的资源和条件,我们是地球的主人。我热爱我的家园,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的碧草蓝天。 我想每天闻着花香,听着鸟儿的欢叫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走在上学的路上。我想让自己的家园变得更美丽,更漂亮,你也是这样想的吧?可是,你看看吧: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最难过的污染在我们身边随处可见:马路上的汽车多了,尾汽也就多了;树木砍伐多了,沙尘暴就来了;工厂多了,污水都排放到河里,鱼儿就没家了…… 但是,值得高兴的是现在的人们的环保意识随着大量的宣传和教育都提高了,在我的家乡青州市侯王村就有一位老爷爷,为了村子的环境卫生,无私的奉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个故事我还是从电视上看到的呢。每天早上老爷爷从各家各户的门口把垃圾收走,倒在村头的垃圾池里进行分类,没用的进行销毁,可再利用的就先收集起来,卖到废品收购站,下午老爷爷就拿个袋子和夹子在村子里转一转,夹起路边的垃圾。当记者采访他为什么这样做时,老爷爷说:“第一是看到村民们能开开心心生活在洁净的环境里而感到自豪。第二是孩子们每天下午放学回家走在路上时说爷爷把卫生打扫的这么干净,我们可不能随手扔垃圾了。”老爷爷还说,这第二点是最重要的,能起到教育作用。其实,为了保护环境,我们能做的有很多很多……有时候只

要做到以下几点,就能为保护我们的地球贡献一份力量: 一、树立环保意识; 二、懂得节约资源,不浪费水,不浪费饭菜; 三、使用布袋,恢复以前的使用菜篮子和布袋的购物方式,德国的年轻人正以挎布袋购物为荣,让我们也来追随这种“绿色时尚”吧! 四、尽量乘坐公共汽车和校车; 五、倡导步行、骑自行车,这样既能欣赏路边的美景,又能呼吸到新鲜空气和锻炼身体; 六、不燃放烟花爆竹,不要毁了我们美丽的星空; 七、随手关灯,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太能能灯…… 虽然,现在人们都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还是有一些没行动起来的人,赶快行动起来吧!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力,地球的明天会很美好,很整洁。 摘要: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它就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着生活的资源和条件,我们是地球的主人。我热爱我的家园,爱她的青山绿水,爱她 的碧草蓝天。虽然,现在人们都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还是有一些没行动起来的人,赶快行动起来吧!我相信,只要我们人人都献出一份力,地球的明天会很美好,很整洁。 保护环境与展望未来 [篇2] 环保灶行业发展已可谓要经历比较曲折而漫长的过程,其中的艰

中国经济增长率60年波动曲线回顾与展望

刘树成:中国经济增长率60年波动曲线回顾与展望 发布日期:2009-10-16 10:01:42 来源:信息中心 刘树成 刘树成简介 刘树成1945年10月生于上海。祖籍河北省武强县。1962年毕业于天津南开中学,196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1962年至1967年,在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学习;1967年至1978年,先后在4595部队锻炼和在山西省偏关县委、山西省委政策研究室工作;1978年至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系学习,获硕士学位;1989年至1990年,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德尔经济学院和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大学做访问学者。1985年8月至1998年9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1998年10月至今,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经济研究》主编、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十一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编写课题组首席专家。曾多次参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工作。长期从事宏观经济学、数量经济学研究,特别是中国经济周期波动问题研究。 主要著作有: 《中国经济的周期波动》,《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新阶段》,《繁荣与稳定》,《经济周期与宏观调控———繁荣与稳定Ⅱ》等。 曾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1977-1991年)、第二届(1992-1994年)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第五届作品奖(199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6年),孙冶方经济科学第七届(1996年)、第八届(1998年)论文奖等。 ●从1953年起,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进入工业化历程,到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GDP增长率)的波动共经历了10个周期。 ●第十个经济周期,2008年和2009年,中国经济面临着国际国内四重调整的叠加,即改革开放30年来国内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后的调整与国内经济周期性的调整相叠加,与美国次贷危机导致的美国经济周期性衰退和调整相叠加,与美国次贷危机迅猛演变为国际金融危机而带来的世界范围大调整相叠加。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高位平稳运行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 ●中国经济在有效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2010年有望进入新一轮(第11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现在,又到了要说“努力延长经济周期上升阶段”的时候了。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城市化率的提高,以及相应的房地产业特别是住宅业的发展,仍然是新一轮周期中重要的动力源之一。

工作心得:“互联网+”发展展望之“互联网+”营造新环境(最新)

工作心得:“互联网+”发展展望之“互联网+”营造新环境(最新) 随着“互联网+”持续向纵深发展,简单的产业“触网”已经无法涵盖其带来的变革和影响。在可预见的时间范围内,“互联网+”或将全面上升成为国民经济运行发展、政府治理、打造网络强国的核心要素和外化形态,从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作用在技术、经济、市场、管理、服务等关键领域。具体来说,“互联网+”将实现五个“新”,即培育新业态,衍生出创新最活跃的产业领域;打造新产业,大力助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供新服务,优化服务质量与提供方式;夯实新基础,打造“互联网+”的底层支撑平台;营造新环境,创新行业监管新模式。 未来将有望创建促进互联网发展的协同推进体系。“互联网+”时代的变革对政府管理和行业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创新和改善管理服务模式,使各方面工作更好地适应时代需要,成为各级政府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互联网行业的发展,应当遵循“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保障互联网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针对不断涌现的新模式新业务,政府应积极拥抱

创新,主动调整监管框架,在推动实践中逐步规范,为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创造一种公平、公正、合法、合规的外部环境。 (一)营造法治政策环境 加快建立电信法、电子商务法、网络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统筹现有法律在网络空间的延伸适用,围绕互联网新业务、新业态、新模式引发的利益冲突、监管缺失等问题,加强前瞻性的法律储备研究,适时废止、修改和补充完善。积极探索交通出行、无车承运物流、快递、金融、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准入制度创新,通过分类管理、试点示范等方式,依法为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营造政策环境。针对互联网企业资产轻、平台化、受众广、跨地域等特点,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降低行业准入门槛。加大网络知识产权执法力度,促进在线创意、研发成果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二)形成创新监管体系 要加强对互联网行业管理,强队伍、增能力、建机制,在夯实互联网基础管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以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为支撑的新型监管方式,形成反应迅速、顺畅有力、协同配合的管理体系。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

关于石油工程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

关于石油工程采油技术的现状及对未来的展望 当前,传统的采油技术已经没有办法满足新的石油需求,必须不断的对采油工艺进行创新以及完善。从而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石油的要求。除此之外,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也给环境带来了较大程度的破坏,因此科研人员更好的针对环境污染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更好的让石油开采工作与环境保护工作合理共生。笔者在这篇文章就石油开采的新工艺,我们国家石油开采的历史以及石油开采的种类,和石油开采的工艺的发展前景进行了论述,希望笔者的这篇文章可以推动相关从业人员更进一步的推动石油工程开采技术的完善。 标签:采油技术;工艺;产量;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传统采油技术已然满足不了石油开采的需求,更不能满足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它所带来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警醒着人们不断探索研究出新的符合时代需要的原油开采技术。因此科研人员和石油工作者需要发挥创新精神,在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成功经验的同时,不断完善我国的采油技术,探索研究适合我国石油工程采油工作的新技术,使我国石油工业创造出新的辉煌。 1采油技术的分类 近年来,国内外的采油新技术发展很迅速,有物理的、生物的、化学的以及各种综合的方法等,但其本质都是在努力提高原油采收率。从技术的应用时间顺序和技术原理上来看,可分为一次采油、二次采油和三次采油。顾名思义一次采油,就是依靠油藏天然能量进行油田开采的一种方法,常见的一次采油方法有溶解气驱、弹性水驱和气顶驱等;经过一次采油之后,地层压力明显变小,需要为油井注水以平衡地下能量的减弱,这被称为二次采油。通过二次采油之后,采取注水,并应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改变流体的性质、相态等,扩大注水的波及范围以便提高驱油效率,从而再一次提高采收率。三次采油主要是依靠化学方法,辅助开采最艰难的层面油藏,一般包括碱驱、聚合物驱、表面活性剂驱、聚合物复合驱等。与二次采油相比,三次采油的特点是高投入、高技术和高效益,在二次采油水驱的基础上向油层注入排驱剂来采油,不同的排驱剂有不同的排驱机理。三次采油增油的效果非常好,近年来已经被国内外广泛重视和研究。 2.我国采油技术的现状 2.1完井工程技术 所谓完井就是指勘探井和开发井的钻井最后阶段,都称为完井。一个时期以来,我国对于直井、定向斜井、丛式井、水平井的技术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掌握了多种完井方法,比如裸眼井补管完井、下套管射孔完井、套管内外绕丝筛管、砾石充填等完井方法。根据油田所处地理位置及油藏情况确定应用不同种类的完井方法。比如华北迷雾山油藏,由于地质条件为碳酸盐岩裂缝,油田采用了

中国未来九大预测

中国大趋势:中国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2012-03-05 字号:小中大 日前,由笔者撰写的《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上市,书中提出了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九大预测: 1、世界将从“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 大家不要再预测第四次科技革命,因为第四次科技革命已经来临,高铁就是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主力,中国在第四次革命上已经占据先机,这点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领袖人物已经看的非常清楚,由于政治原因,他们很难对中国进行赶超,因为高铁是公共产品,没有一个强大的政府是不可能建设成高铁的。在未来十年世界将掀起一股国家间修建高铁的热潮,这将标志着世界将由海洋时代回归到陆地时代。 在这个时代中国是具有先机的,到时候亚欧大陆将结合的更加紧密,欧洲、亚洲、阿拉伯世界的地缘政治将重新改写,阿拉伯世界的重要性将被重新凸显出来。目前中国正在与17个国家协商关于建设亚欧高速铁路网络事宜,计划在十年内修建三条高铁线路贯穿南北,连通欧亚。届时,乘坐时速超过200英里的火车,从伦敦到北京只需要两天时间。这三条计划线路分别为,一条向北延伸经俄罗斯到德国,与欧洲铁路系统会合;一条向南延展连接越南、泰国、缅甸以及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另有一条线路将连接中国与英国、新加坡、印度及巴基斯坦。目前,伊朗、巴基斯坦和印度正就铺设高铁线与中国谈判,而东南亚方向的线路已经先期在云南省开工。在工程标准方面,中国希望所有线路规格与国内高铁保持一致,越南方面已表示同意,其他国家还在协商中。这项伟大的工程在未来十年将成为现实。 2、中国将面临最后一个“黄金十年” 很多人在看空中国的人很多,既有海外的,也有中国的,但是中国的发展大潮并不会因为这些人而消退,中国民众也不能听信这些带有政治性的忽悠,中国经济未来十年仍然是“黄金十年”,当然这黄金十年,笔者主要指的是经济,而不包含民生,因为经济是经济学者可以预测的,而民生是政治,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我们,特别是商业人士过度恐惧,就会错判机遇,以至于丧失机遇。未来十年的机遇中国以前没有,今后也不会有。与之前相比,将来十年中国经济增加的优势首要表现在量上,中国人均GDP从十几美圆增加到4000美圆,用了六十多年,可是再增加4000美圆,或许只需几年时间,从这个角度讲,将来十年的经济增加将远远超过以前几十年的增加;假如与今后比照,将来十年中国经济增加的优势则表现在速度上,这或许是中国继续经济高速增加的最后十年。中国人均GDP到达15000美圆今后也将进入一个低速增加期。从这两个方面本人们就能够看出,将来十年是一个何等的黄金时期,这必将是中国经济“从质变到质变”的十年。 3、世界将上演“日本行情” 日本自经济泡沫破裂后,在近20年的时间内除了在1997年前后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外,日本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实行的低利率、零利率和量化宽松政策,这是因为政府拥有大量的财政赤字,政府负债的同时,日本企业也背负了巨大债务,导致日本不能加息,因为一加息,政府和企业的还贷负担就会大大加重,从而导致经济恶化,萧条重新回归。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面临着较高的偿债任务,而从技术上看,日本、美国以及欧盟的不少国家都已经财政破产,他们要摆脱高额的债务,除了不断的平衡预算之外,就是开动印钞机稀释债务,这都会导致这些国家将长期处于极低的利率水平,而这些国家将会出现这些资本大出逃,将逃向高利率国家进行资本套利。 4、中国将“拯救式”崛起 在人们的印象中,中国崛起必然对其他国家构成挑战,但历史并不是这样的,因为除了“挑战式崛起”之外,还有一种崛起方式为“拯救式崛起”,同样美国的崛起也不是通过“挑战式崛起”实现的,

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状况及未来展望试卷分

技术经济学科发展状况及未来展望试卷-96分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3道题】 ? 1.美国于1936年颁布的《全国洪水控制法案》,第一次正式规定运用(? )分析方法评价洪水控制和水域资源开发项目。 ?A.投入-产出? ?B.费用-效益? ?C.费用-效果? ?D.成本-收益 用户答案:[B] ??得分: 2.我国技术经济学科21世纪以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中(? ?)成为技术经济学的研究热点。 ?A.项目评价技术方法? ?B.技术经济创新管理? ?C.创新管理和创业管理? ?D.技术经济政策研究 用户答案:[C] ??得分: 3.从项目评价文献的角度看,比重最大的研究领域是(? ?)。 ?A.项目评价实证研究;? ?B.项目评价方法研究;? ?C.项目评价综述研究;? ?D.项目评价案例分析。 用户答案:[B] ??得分: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8道题】

? 1.国务院于1983年9月发布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实施条例》,规定只有在(? ?)得到批准后,合资企业才可开展以可行性研究为中心的各项准备工作。 ?A.项目建议书? ?B.初步设计文件? ?C.初步可行性研究报告? ?D.项目实施方案? ?E.项目申请报告 用户答案:[AC] ??得分: 2.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意识到建设项目不能仅仅追求微观和宏观经济利益,所以在项目评价中逐步重视(? )等方面的分析评价。 ?A.政策环境? ?B.自然资源? ?C.生态环境? ?D.社会发展? ?E.国际环境 用户答案:[BCD] ??得分: 3.工程咨询作为对经济建设和工程项目决策与实施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咨询服务的专业智力服务,强调对工程建设活动要有(? ?)。 ?A.控制力? ?B.监督性? ?C.指令性? ?D.预见性?

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展望(上)

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展望(上)

中国环境经济政策的回顾与展望(上)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一、中国环境经济政策演变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5年,中国环境可持续指数(ESI)在146个国家中位居第133位。这一数据说明我国在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管理方面相当薄弱。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我国在水资源利用、空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气体排放以及资源和废弃物管理、环境治理等方面都存在很多突出的问题。 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收费、保险等经济手段来调节或影响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在本项研究中,对环境经济政策的分析主要包括环境财政(投入)政策、环境收费与价格政策、税收政策、金融(信贷、保险)政策等(各项环境经济政策在我国具体实施情况详见表1)。环境经济政策具有经济激励约束、筹集

资金、协调经济利益关系等功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环境经济政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 (一)财政政策。 环境问题本质上是一个资源和经济问题。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基础,环境作为一种经济资源,是经济学意义上典型的“共有资源”。共有资源具有明显的“无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特征。“无排他性”是指不可能排除那些不掏钱的人享受某种物品或服务的好处,即“搭便车”,从而导致共有资源往往被过度使用。“非竞争性”是指某一消费者对该物品的消费并不影响该物品另一消费者的消费状况,即该物品提供给额外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为零。 环境保护与治理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公共物品范畴,具有很强的“外部性”特征。环境保护与治理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往往难以进行,需要政府制定法规强制社会和企业施行,利用经济手段引导经济主体减少环境污染,实施污染治理。 财政投入是十分重要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手段,也是环境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而言,环境财政政策包括:政府对环境保护

网络技术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网络技术的目前发展状况和未来展望 摘要:近年来网络经历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网络已经发展成为实现信息资源,存储资源以及计算资源共享的新型信息平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今网络正朝着高速化和宽带化的方向演变,并逐步由单一的数据传送网络发展成为数据,语音,图像和实时多媒体信息的综合传输网络。网络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经济模式。我们生在网络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比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我们需要了解网络。本文主要从国内网络发展状况,国内网络未来前景与展望以及国内外网络技术的分析比较三方面阐述下对网络的认识。 关键字:状况;背景;前景;展望;分析;比较 1.引言 网络技术发展迅猛,便捷、丰富,网络应用在世界的各个层面和角落发挥着重要作用,极大的改变了我们的生存方式,成为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网络发展进入繁荣期,网络应用层出不穷。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为了能更好的应用网络,让网络成为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便携工具,我们必须深入的去了解现在网络的状况,网络的技术背景。同时要对网络做出预见性,对网络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一定的了解,以便能在未来更好的应用网络。 2.目前国内网络发展状况 2.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状况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紧密结合的产物,它涉及到通信与计算机两个领域。它的诞生使计算机体系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当今社会经济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某种意义上讲,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不仅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水平,而且已经成为衡量其国力及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石油安全对经济的影响

石油安全对经济的影响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石油安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摘要石油作为现代工业的“血脉”和现代经济的命脉,对一个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石油资源的供给已逐渐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供需矛盾突出,这促使国内的生产和生活对进口石油的依赖越来越大,但由于世界石油价格和进口渠道的不稳定,石油资源就有可能成为制裁中国政治、经济的武器,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越来越受到石油安全的制约。为防患于未然,我们必须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风险防范措施,实现中国经济的长久、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石油安全油价上涨经济增长风险防范 能源作为国家的重要资源,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更是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强大支柱,而石油作为一种稀缺的生产资料和战略资源,在世界能源格局中更是占有主导地位,对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中国石油安全状况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中国能源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一书中认为:“所谓石油安全就是保障数量和价格上能满足社会持续发展需求的石油

供应。所谓石油不安全主要体现在石油供给暂时突然中断或短缺,价格暴涨对一个公家经济的损害。其损害程度主要取决于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石油波动的幅度以及应变能力。应变能力包括战略储备、备用能源、替代能源、预警机制等。”[1]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石油发展呈现三个特点:首先,进入90年代以来,石油供给出现净进口局面。中国在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1996年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更是与年俱增,近年,石油需求的对外依存度更是高达50%以上,已远远超过20%~30%的国际公认安全警戒线;其次,当前国内石油供给生产能力不容乐观,供给缺口将不断增大。国内外主要机构预测认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石油消费量增长将大大超过石油产量的增长,石油供需日益突出,2020年将达到1.9~2.0亿吨。再次,未来国内原油产量还将下降,预计2020年前,中国仍处于石油探明储量增长较快的时期,到2020年探明储量约为5~5.5亿吨,到2050年,年探明储量下降到2.4~2.6亿吨。[2]这就意味着未来中国石油将面临着巨大的经济风险和政治风险,石油安全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我国经济增长和社会的稳定。 二、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如上所述,油价上涨是影响石油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油价的上涨也将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2004年,国务院发展中心宏观经济部孟

[大国战略]预言:中国未来的版图

[大国战略]预言:中国未来的版图 [图片] 『国际观察』 作者:00zhengjun提交日期:2009-5-16 2:17:00 访问:31995 回复:164 版图,在我看来应该分为狭义上的版图和广义上的版图,有现实地理空间上的实际版图,也有文化意识上的虚幻的版图。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版图指我们的陆地,海域,空间上的实际版图。历史上我们的地理版图不断变换,我们的祖先

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一带,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的版图根据地在这一带,我们的祖先们以这里为生命的摇篮,通过不断的努力,开疆扩土。使我们的疆域逐渐扩大,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疆域演变,更改。但是我们的疆域,总的来说是不断扩大的,特别到了元朝,由于成吉思汗及其后代不断征战,使我们的版图达到了空前的广大,但是由于蒙古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思想文化,没有一种统一的意识观念,更重要的是没有象现代的高科技管理模式,仅仅靠在马背上的征战,还有一个不能让各民族一体化的价值观念,实行民族分化政策,等等,这一系列的主观和客观的原因,很快,使我们中华民族一度骄傲的蒙古帝国元朝很快的就土崩瓦解,直到明朝以至清王朝前期,也就是鸦片战争前期我们的疆域与现在相比仍然很广阔。但是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列强对中国的领土瓜分,我们领土不断丧失,特别是沙皇俄国占领了我们大片的领土,以至与我们原先并不接壤的俄国,经过不断的领土扩张,最终形成了和我们共同拥有的最长边境国界线。清朝末期,由于少数蒙古贵族,王公大臣和沙皇勾结,沙皇为扩大在蒙古的影响,不断怂恿蒙古少数分裂势力闹独立,在抗日战争前期的雅尔塔会议上,苏联为了以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为条件,与美国背着中国私下签定了承认外蒙古独立的协议,当日的南京政府没有承认蒙古独立,直到解放战争前夕,国民政府才迫于当时形式,承认了外蒙独立,解放后,由于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式,中央政府也承认了外蒙独立,这样,外蒙最终脱离中国,这样,中国的版图进一步变小,也就是现在的版图。虽然,台湾还有少数岛屿还没有完全解放,但在国际上公认的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陆地面积大约960万平方千米,有接近400万海里海域。这就是我们现在的主权范围! 那么,我们未来的实际版图会不会变动,将如何变动,我们很难预料到,但是我个人认为,预言我们未来的版图,是很乐观的,应该是鼓舞人心的,众所周知,我们中华民族历史上虽然不停的开疆扩土,但是我们汉人政权基本上没有通过武力入侵外邦历史记录,虽然,有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的侵略史,但是那是少数民族当时没有在汉族文化的熏陶下进行的,虽然,我们历史上不断有和周边民族的战争史,但那些基本上是由于少数民族对中原的骚扰,中央只是为了社稷稳定,为了保护中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才被迫进行的自卫反击战,以至建立了赫赫有名的万里长城这样庞大工程,成为至今不解之迷的世界奇观,为的就是抵御外族入侵。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涵在与兼容并包,由于不断的吸收外部优秀的文明因素,重要的通过中华优秀文明对各族的熏陶,教化,使这些民族不断容入到中华文明来,最终成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形成今天的以汉文化为主体,多民族文化为点缀的中华文明! 那么,我们的未来实际版图前景如何,我想我们的版图会逐渐回归以前的辉煌历史时刻,可能恢复到清朝前期的版图,可能恢复到元朝最辉煌时历史版图,甚至更大,当然,我们未来版图的扩张,不是象以前那样以武力扩张为主,更不会象成吉思汗那样通过大规模的入侵达到目的,主要是通过我们的文化,文明,以及中国式意识形态,我前面说中国的文明,文化精髓在于兼容并包,我们吸收优秀民族的文明因素,使它自然的容入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之中,自然的同化外族,使周边民族主动对中华文明有种最终归属和归宿的观念,接受中华文明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到那时,我们就象前苏联那样建立一个以现在大陆为主体,周边民族为加盟共和国的大中华共和国!到时我们的国家可能超过前苏联的疆域,在吸收前苏联的亚洲部分国家为加盟成分以外,我们以前的附属国象越南,日本,朝鲜半岛也将是我们的领土一部分,也可能,这些国家继续象以前一样成为我们附属国,中国重新成为这些国家的尊主国!我们的领海领域将最终收回所有主权!进一步向远洋和平扩张势力范围,我的空间领域技术将达到高度程度,我们有自己的空间站,自己的太空航道,在外星上留下足迹,进军遥远的太空领域,甚至向如果能够适合人类生存的外太空移民!这,就是我对未来我们国家是未来实际版图的预想! 当然,还有就是虚幻的版图,这同样需要通过我们的文化,文明,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等来实现,在前面,我说了我们文明精髓具有兼容并包的特色,还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能与中华文明相比的功能,那就是中华文明,生来就有对外不断自行辐射的功能,比如,英国人把自己的语言——英语对外扩张,先前通过建立殖民地,在殖民地进行人为的强行推广,历经几百年才逐渐的把英语推广到世界各地,使英语成为今天世界上使用面积最广阔的语言!号称:“日不落帝国”当然,这个特有名词指的是它以前在世界各地都有殖民地,但我认为他们语言使用的面积范围,是它成为:“日不落帝国”。当之无愧!虽然英语目前仍然是世界最强势语言,但是他最初是人为强行推广的,而汉语的海外推广,主要是别人主动接受,虽然最近中国政府在海外建立了很多孔子学院,向外传授汉语和中华文化,但是,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主动的要求在自己的国家建立这样的学习汉语机构,同时,海外许多国家也自己建立一系列学习汉语的机构,场所!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汉语和中华文明具有很强的辐射作用,这是任何一种外来语言,外来文化无法相比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