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态势分析法
城市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AHP-FUZZY评价方法及应用
标 度 值
表 1 判 断矩 阵 及 其 含 义 表
含 义
经 正规化 后 作 为元 素 的 排 序权 重 . 学 数 上 已证 明 , 于 正 定 互 反 矩 阵 w , 最 对 其 大特征 根 … 存 在且 唯一 , 对 w 很难 但
张永 平 , 启 胜 , 荣鲁 , 王 王 陈淑 奎 , 可 强 贺
( 岛理 工大 学 岩 土 工 程 研 究 所 ,青 岛 2 6 3 ) 青 6 0 3
摘
要 : 过 对 城 市 工 程 地 质 环 境 质 量 因 素 的 系 统 分 析 , 选 了 7个 有 显 著 影 响 的 因 子 , 用 层 次 通 筛 运
2 1 建 立 递 阶 层 次 结 构 模 型 .
递 阶层 次 是 关 于 系统 结 构 的抽 象 概 念 . 为 研 是
究 系统 各组成 部分 功 能 的相互作 用 以及 他们 对整 个
图 1 城 市工 程 地 质 环 境质 量评 价
‘
收稿 日期 :2 O — 1 一 2 06 O 5
大人 为性 ; 笔者 采用层 次分 析法 ( AHP 把 决 策 者 的 推理 过 程 进行 量 化 描 述 , ) 将定 性 分 析 与定 量 计算 相 结
合 , 而使 权重 的分 配更 为科学 、 理. 从 合 由于 地质 环境 质量 的好 坏是个 相 对 的概念 , 因素划 分级别 的界 线 各
工 程地 质环 境是 人类 工程 活 动与地 质 环境相 互 依存 、 互 作用 的物质 基 础 , 各种 地 质 要素 的综合 ; 相 是 其 质量 的优 劣是 决定 工程 活动 技术 可行 性 、 经济 合理 性及 安全 性 的基本 条件 . 城市 工程 地质 环境 的评价 是 工 程 地质理 论 的主要 研究 目的之 一 , 同时又 是工 程实 践 与工 程 规 划 的基 础 条 件[ . 1 目前评 价 的方 法 很 多 , ] 如 回归分析 法 、 神经 网络理 论分 析 法等 - , 而 , 般 的统计 方法 对指 标权 重 的确定 多采 用经验 法 , 在 较 2然 ] 一 存
《环境地质学》考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1.全球变化的研究;2.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3.资源开发环境地质问的研究;4.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5.城市环境地质研究;6.重大工程建设的环境地质研究;7.医学环境地质的研究;8.生态环境的地质研究;9.现代科学技术在环境地质学中的应用研究。
环境地质学的任务:是在分析地质环境组成要素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趋势,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与方法,为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自然历史分析法 2.地球化学法3.系统分析法4.环境地质制图方法5.模型模拟与预测方法6.环境地质评价方法7.现代科学技术方法第二章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层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层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具有一定空间概念的客观实体,它包含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三种基本要素。
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环境的容量、地质环境的质量、地质环境的相容性、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地质环境的容量: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地质环境的评价:1.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2.原生地球化学背景;3.地质资源的丰富程度;4.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5.受污染或受破坏的程度。
地质资源:地质环境系统内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资源。
地质环境的相容性:地质环境对人类施加的某种干扰的适应性。
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自然地质条件是决定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有:地质构造的稳定性、地形稳定性、地基稳定性、岩层性质以及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自然地质作用:是地质动力引起的,两种基本类型的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构造运动、岩浆运动、地震以及变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沉积以及成岩作用),推动着地壳的运动和发展。
详细地质安全评估方法
详细地质安全评估方法
地质安全评估是指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全面和系统的评估,以确定潜在地质灾害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下面是详细地质安全评估的方法:
1. 资料调查与采集:收集并整理已有的地质地质灾害和地质条件的相关资料,包括地质地形、地质构造、地质灾害历史信息等;同时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周围地质环境并采集样本。
2. 地质条件评估:分析地质环境,确定是否存在潜在地质灾害风险的地质条件,如地质地形、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土壤类型等。
3. 地质灾害历史评估:通过研究地质灾害历史,了解该地区过去的地质灾害发生情况、类型、规模、频率等,评估当前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4. 地质灾害潜在危害评估:基于地质条件和历史数据,评估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规模和造成的危害程度,如山体滑坡可能导致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
5. 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危害程度,对特定地区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影响范围。
6. 预防和应对措施制定:分析现有的地质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治理和预防,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方案,包括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建立、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加强工程建
设和维护等方面。
7. 监测和评估:建立监测系统,对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根据需要对现有评估结果进行修正和更新。
8. 定期评估与修订:定期对地质灾害风险进行评估和修订,根据实际情况和新的调查资料,更新风险评估结果和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以上是比较常见的地质安全评估方法,根据具体的地质环境和灾害类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专业方法进行评估,如地质测试、数值模拟等。
山东省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山东省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文章從济阳县的工程地质条件入手,对济阳县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将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划分为稳定区、基本稳定区、较不稳定区。
根据工程地质环境的分析及工程地质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可为济阳县今后工程建设的相关发展提供参考。
标签: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工程地质环境是与人类工程及经济活动息息相关的地质环境;工程地质评价是研究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适宜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1]。
1 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概况济阳县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北部,面积约1076km2。
地理坐标:东经116°51′54″~117°27′13″,北纬36°46′37″~37°14′54″。
1.1 地层济阳县南部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鲁西地层分区的泰安地层小区北部,区内全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其下为新近系、石炭系、二叠系及奥陶系。
北部地层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北地层分区之济阳小区,区内地表全部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所覆盖,其下为新生界第四系、新近系、古近系地层[2]。
1.2 构造济阳县大地构造属华北板块(Ⅰ)济阳坳陷(Ⅱ)惠民凹陷(Ⅲ)跨济阳坳陷(Ⅱ)和鲁西断块隆起两个Ⅱ级构造单元。
地层区划属华北地层大区、晋冀鲁豫地层区、鲁北地层分区之济阳小区。
区内最大的断裂为齐河-广饶大断裂,位于济阳县中部,是一条隐伏断裂,是鲁西隆起与济阳拗陷的分界线[3]。
1.3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济阳县在地貌单元上处于黄河下游冲积平原,区内广泛发育第四系黄河冲积松散土层,成因类型主要为河流冲积相沉积。
根据掌握的工程地质资料,在济阳县西南一带,在0~30m深度内,可分为粉土和粉质粘土两个工程地质层[4]。
2 济阳县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2.1 地壳稳定性评价山东省境内较大的活动断裂如郯庐、聊考断裂,严格控制着强震的发生,济阳县处于地震震中网格的空白部位,缺乏强震发生的地质背景,因此历史上地震规模较小,震源小,震级小,活动频度低,近场区不具备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构造条件,工程场地处于稳定区。
哈尔滨市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分区研究
i t h e i d :t eh g l e i u o e e i u o e a d l h o e wi n n io m e t lp o lm s n o t r e k n s h i h y s ro s z n ,s ro sz n n i tz n t mi e e v r n n a r b e . g h
郭 , 林 刘仁平
( . 国地 质 大 学环 境 学院 , 1中 武汉 4 0 7 ;. 3 0 4 2 黑龙 江省水 文地质 工程 地 质勘 察 院 , 尔滨 1 0 3 ) 哈 5 0 0
摘 要 :哈 尔 滨 市 矿 产 资源 开 发 引 发 的矿 山地 质 环 境 问 题 严 重 , 影 响 因素 主要 包 括 开 采 方 式 、 废 排 放 量 、 生 其 三 次
第1 8卷 第 5 期
2 年 11 0
工 安 全 与 环 境
程
V o1 8 N O. .1 5 Se . p 2011
9月
Sa e y a d Env r ft n ionme a nt lEng ne rng i ei
哈尔滨市矿 山地质 环境 质量评 价分 区研究
地 质 灾 害 和 土 地 的 占用 与 破 坏 几 个 方 面 。 本 文 通 过 对 哈尔 滨 市 矿 山地 质 环 境 的 分 析 研 究 , 用 加 权 指 数 评 价 模 型 运 和 层 次 分 析 法 , Ma gs 台 上 对 哈 尔 滨 市 矿 山地 质 环 境 质 量 现 状 进 行 了评 价 , 根 据 评 价 结 果 划 分 出 矿 山地 质 在 p i平 并 环 境 影 响 严 重 区 、 严 重 区 及 一 般 区 3个 级 别 , 为 矿 山地 质 环 境 保 护 与恢 复 治 理 提 供 依 据 。 较 以 关 键 词 :矿 山 ; 质 环 境 ; 价 ; 尔 滨 市 地 评 哈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绥中县矿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o n t he a n a l ys i s o f t he d e v e l o p me nt a nd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mi n e r a l r e s ou r c e s a n d t he p r ob l e ms of mi ne r a l ge ol o g
XU H ua , W A N G Hu a n , I U S hou — ga ng 。, W A N G Xi — kui
( 1 . Co l l e g e o f Ea r t h S c i e n c e, J i l i n Un i v e r s i t y, Ch a n gc h u n 1 3 0 0 6 1 ,C h i n a; 2 . No . 9 0 4 H r o g o Z 0 g a n d
徐 华 , 王 欢 , 鲁守月 4 , 王锡魁
( 1 . 吉林 大 学地 球科 学 学院 , 长春 1 3 0 0 6 1 ; 2 . 黑龙 江省 九。 四水文 地质 工程地 质勘察 院 , 哈 尔滨 1 5 0 0 2 7 )
摘 要 :根 据 绥 中 县 矿 山 地 质 环境 的特 点 , 在 分 析其 矿 产 资 源分 布 及 其 开 发 利 用 现 状 以及 矿 山 地 质 环 境 问 题 的 基
Ab s t r a c t : Ac c o r d i ng t o t he c 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mi n e r a l ge ol o g i c a l e nv i r o nm e n t i n Su i z ho n g Cou nt y a nd b a s e d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环境评价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环境评价规范要求地质环境评价在地质勘察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的准确性和规范性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可行性。
为了确保地质环境评价的有效性和实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规范要求。
本文将就地质环境评价规范要求进行探讨。
一、调查设计阶段地质环境评价的调查设计阶段是整个工程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这个阶段,需要进行详尽的调查和设计,以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规范要求,调查设计阶段应包括以下内容:1. 项目背景和目标:明确项目背景、勘察目标,定义地质环境评价的范围和目的。
2. 资料搜集:全面搜集相关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地下水、环境质量等方面的资料,为后续评价提供依据。
3. 勘察方法: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和技术手段,如地质钻探、地球物理探测、遥感技术等,以获取地质环境的详细信息。
4. 野外调查:进行野外实地调查,收集有关地质结构、土壤类型、地下水位等的实测数据。
二、评价指标和方法地质环境评价需要明确评价指标和方法,以量化地质环境状况和风险水平。
规范要求明确如下:1. 地质环境指标:包括地质构造稳定性、地下水位、地下水质量、土壤侵蚀程度等,这些指标能够客观地反映地质环境状况。
2. 评价方法:根据调查信息和评价指标,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如统计分析、数学模型等,对地质环境进行定量评价。
3. 风险分析:根据评价结果,进行地质环境风险分析,评估工程建设可能带来的地质环境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三、评价报告编制地质环境评价结果应以评价报告的形式进行编制,报告内容应遵循相关规范要求:1. 报告结构:评价报告应包括摘要、引言、研究方法、评价结果、风险分析、建议措施等部分,确保报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
2.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仔细分析和处理,确保评价结果准确可靠。
3. 结果呈现:评价结果可以通过图表、统计数据等形式进行呈现,以便于理解和查阅。
4. 建议措施:根据评价结果和风险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降低地质环境风险。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土壤质量评估
地质勘察报告中的土壤质量评估一、引言地质勘察报告是对地质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和描述的一份重要文件。
在地质勘察报告中,土壤质量评估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它对土壤的性质、成分和适宜用途进行评价和分析。
本文将重点讨论地质勘察报告中土壤质量评估的方法和标准。
二、土壤质量评估的目的土壤质量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在农业、建筑和环境工程等方面的适用性。
具体而言,土壤质量评估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肥力、排水性、负荷承载力等方面的情况,为农业生产和土地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有助于环境保护和土地规划。
三、土壤质量评估的方法土壤质量评估的方法包括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两个方面。
野外调查是通过对土壤的观察和采样,结合现场测试获得的数据来评估土壤质量。
实验室分析则是通过对采集的土壤样品进行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指标的测试,获得更详细的数据以支持土壤质量评估。
1. 野外调查野外调查是土壤质量评估的第一步,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现场观察:对土壤进行肉眼观察,了解土壤的颜色、结构、湿度等特征,判断土壤的通透性和排水性。
(2)采样方法:根据调查任务的要求,在不同的土壤类型和深度处采集土壤样品,确保采样点的代表性。
(3)现场测试:使用现场测试仪器进行土壤质地、酸碱度、含水量等指标的快速测试,获取初步数据。
2. 实验室分析实验室分析是土壤质量评估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提供更为详细的土壤数据。
实验室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1)土壤质地:通过颗粒分析来确定土壤的粉土、砂土、粘土的含量及其比例。
(2)土壤养分含量:包括有机质、氮、磷和钾等养分的含量。
这些数据有助于评估土壤的肥力,为农业生产提供基础。
(3)土壤pH值:土壤的酸碱度对植物的生长和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可以通过pH值来表征。
(4)土壤重金属含量:在城市和工业区域,土壤中可能存在过量的重金属,这些重金属对土壤质量和环境安全有一定影响,需要进行测试和评估。
鞍山市区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分析
21 0 2年 9月
中 国 矿 业
CH I NA I NG AGAZI M NI M NE
V o1 1,N O. .2 9
S p. e 201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鞍 山 市 区地 质 环境 质 量评 价 分析
娄新刚,康志勇,刘 超
( 宁省 冶金 地 质 勘 查 局 地 质 勘 查 研 究 院 , 辽 宁 鞍 山 1 4 3 ) 辽 1 0 8
c m p e e ie y wih t s e s e od l a he ge ogia e ion e a iy o n ha s l s iid o r h nsv l t he a s s m ntm e , nd t ol c l nv r m ntqu lt f A s n i ca sfe
i t o r ca s s b s , o d mo e a e a d wo s . n o fu lse : e tg o , d rt ,n rt
K e r s: g olgia n r m e t A ns a iy; e l ton m od l q lt vaua in y wo d e o c 1e vion n; h n ct vaua i e ; uaiy e l to
r fe t d i hef l w i e lc e n t olo ng:hege l gia s s e s i l e c la e lnd s sde c sha e d, d s ve a t o o c ldia t r ncud o lps a ub i n e ha pp ne an e r l a tve f uls e s n t e on c i a t xiti he r gi .T h r r i n l de a h n, nga s n, gus n, nq a s n e ion o e m ne i c u d Xins a Do n ha Da ha Ya i n ha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AHP-FUZZY分析评价方法及应用
基 岩 埋 深
毋: 水文地质条件 无砂层分布 , 下水腐 地 砂层厚度 小于2 0 i, 下 砂层厚度 2 0m一 . 地下 砂层厚度 5 01 — 0 0m, . 地 n . 5 0m, . 1 1 . 地下 砂层厚度大于 l. 。 1 0 0I 地下水 n 蚀性弱 , 地表 水不发 育 水腐蚀 性弱 , 地表水弱发育 水腐蚀性 中等, 地表水 中等发育 水腐蚀性 中等 , 地表水 中等发育 腐蚀性强 。 与地表水联 系密切
从上至下 ) 的分值 , 并标 注 于所在 的位置 上 ( 见图 1 , ) 量化 , 成了判断矩阵 。判断矩 阵表示 上一层次 的某一 因素 与本 从左到右 , 形 可清楚看 出, 内中部偏北得分最高 , 区 其次是南 部和北 部 , 分最 得 层次有关 因素 之间相 对重 要性 的 比较 。本 评价 区地 质环 境质 量 评价判断矩 阵如表 3所示 。
各 权数 组成 的 因素权 重集 A是 因素集 U上 的模 糊子 集 , 可表 示
不同 , 必须对各个元素 u 按其重要程度给 出不 同的权数 a。由 2 2 评 价指标 体 系的 建立 故 . 合理分析和选取建设用地 的评价 指标体 系 , 是地 质环 境客 观 为: A=( a , , , 中元素 a( =12 … , ) 因素 M 对 A 评价的前提 。影响地质环境质量 的因素较 多 , a ,: … a ) 其 i ,, n 是 要建 立一个 包含 所 的隶属度 , 即反映 了各个 因素 在综合 评价 中所 具有 的重 要程 度 , 有地质 环境 因素 的模 型来评 价地质 环境 质量在实 际工作 中是 不
表 1 地质环境质 量等级表
l 说明 1 好 I 较好 I 中等 I 较 差 1 差 I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生 态环境
矿 山地质环境Biblioteka 价 周 永 仕 ( 西省 横峰 铺 前 煤 矿 , 西 横峰 34 0 ) 江 江 3 3 0
摘 要: 重点分析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详 细内容 , 并提 出矿 山地质环境存在的 问题及发展 。 关 键 词 : 山地 质 : 境 评 价 ; 重 : 展 矿 环 权 发
值, 按一定标准或方法获得这些指标 的代表性参数值 , 用加权求 和 方 法直接求 出反映评价对象 的综合指标值。应用这种方法 的关 键是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常采用简单易行的专家打分法, 一般 但 前提和基础, 评价指标体系是 由若干个单项评价指标组成的层 次 这种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 。 分明的有机整体。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包括指标选取的原则 、 指 1 . 层 次 分 析 法 .2 3 标体 系的建立 、 指标 的量化分级。 层 次分析法 ( n li Heacy Poes HP 是在结构模型 A a t i rh rc sA ) yc r , 111 指标选取的原则 .. 的基础上, 过矩 阵形式的演算 ,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 通 使 目前应用最多的原则主要有:1科学性, ) 即评价指标的选取 种评价 和决策 的方法, 此方法一般 与综合指数法结合应用 。 应建立在对矿 山实际情况科学 、 客观认识 的基础上; ) 2 系统性, 即 1 . 模糊综合评价法 .3 3 模糊综合评价法广泛应用于多层 次 、 多要素 、 多指标 的环境 所选指标 能反 映评价对象的主要特征和状况; ) 3 主导性, 即在对 矿山地质环境 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选择主导因子;4 可操作性,即 质量综合评价, ) 尤其在矿 山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中十分常见。该方 评价指标参数在实际工作中比较方便获取 、 量化。 法可以克服传统数学方法中“ 唯一解” 的弊端, 根据不同可能性得 11 指标体 系的建立 .2 . 出多个层次的问题解, 具备可扩展性 。它 的最大特点是用隶属度 目前, 关于矿 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主要是从资源——环境—— 来刻画地质环境质量分级的界线, 区分地 质环境质量的优劣。多 社会经济角度, 也就是从矿山 自身禀赋属性 、 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 个评语 等级 的模糊综合评价输出结果通常包含一个隶属向量, 从 产生的影响以及矿产资源开发对社会经济产生的效益三个角度选 而评价信息的内容 比其他评价方法显得相对丰富。 取评价指标。由于矿山规模 、 矿产资源类型及所处地质环境的不 1 评价单元的划分 . 4 同, 的评价指标体系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构建 魏民等【 矿业开发对 从 由于各种地 质因素在不同区域的差异性和复杂性, 要做到较 环境产生的影 响出发, 选取采空区塌陷及地面沉降 、 矿业“ 三废” 及 为精确的评价, 将整个研究 区域分成若 干个小单元, 需 即评价单 污染源 、 地表水 、 地下水及大气污染为评价 因子, 中南地区矿业 元 。评价单元的划分依据 区内相似 、 对鲁 区间相异的原则, 常用 的评价 环境污染状况进行了定性和定量评价; 明启等 f 汪 对金属矿床将 单元划分方法有正方 网格单元划分法 、 不规则多边形 网格单元划 三角形剖分法 。 地质环境指标划分为矿床地质环境指标和矿 山地质环境指标; 赵颖 分法 、 弘等[ 3 1 以系统论思想把矿产——环境——经济三者纳入统一的整体 2 存在的问题 及发展趋势 中, 构建 ME S体系即矿业资源开发 、 E 自然生态环境 、 经济社会环境 21 存在 的问题 . 指标; 徐友宁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的历史 、 从 现状 、 发展趋势角度选 211 评价指标的选择不够完善 。由于研 究 目的的不 同, .. 有时研 择资源损毁 、 地质灾害 、 环境污染三大类评价指标。 究者仅选取矿山地质 环境 的某一方面作为研究 与评价对象, 或为 11 指 标 的 量 化分 级 .. 3 追求评价指标体系的完整而不断提出新指标, 使指标种类和数量 评价指标的量化分级主要有以下 3种途径:) 1直接采用国家 过多, 导致实 际评价工作困难。 标准、 行业标 准作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指标等级的依据, 如参照 21 评价指标多为定性描述, .. 2 缺乏量化标准, 评价结果不够严 《 区域环境地质调查总则( 试行 )( D 0 4 0 ) ) 》 D 2 0 — 2 ;2采用行业推荐 谨。由于缺乏统一的量化标准, 不同的研究者对于定性描述指标 值 或矿 区平均值作为指标量化和等级划分 的依据;3依据矿 山地 理解不 同, 山生态环境恢 复治理难易程度 、 ) 如矿 工业化 、 产业结构 质环境调查评价的实地情况, 借鉴相关学科方法, 制定适应于矿山 的影响等, 使得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受到影响 。 2 发 展 趋势 . 2 地质环境评价指标的等级, 优先制定定量化指标 。 】 权 重 的 确定 . 2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涉及地 学 、 生态学等多领域 的研究, 具 在矿 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 中, 往往要选择 多个环境要素或环 有较强 的综合性 。随着国家对矿 山环境问题关注程度 的增大, 矿 境因子一起参与评价, 这些评价 因子 的重要性程度不 同, 反映它们 山地质环境评价工作将会得到高度重视, 今后可从以下几个方面 重要性程度 的数值, 即为权重。 目前, 山地质环境评价模型 中, 进 一 步 开展 研 究 工 作 : 在矿 权重的选取方法主要有专家 打分法 、 调查统计法 、 序列综合法 、 层 2 . 进一步完善矿山的评价理论 。由于不同类型矿产 资源采 .1 2 次分析法 、 专家——层次分析法应 用最多的是层次分析法 。 以及 用 不 同 的开 发 方 式 , 在 不 同 的矿 山地 质 环 境 中 产 生 的 问题 具 因而 层次分 析法通常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 目标层 、 准则层 、 指标 有差异性 , 尚未形成完善的具有 针对性 的矿山地质环境评价 目前 层, 先将每一层次元素 的重要性 两两 比较 、 定量描述然 后利用数 指标体系。如何确定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的指标 、 确定其权 学方法计算反映每一层 次元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 并进行一致性 重 、 对指标进行量化分级, 以及采用何种数学评 价模 型等 问题都有 检验, 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待于进一步研究 。 1 数学评价模型的建立 3 22 评价模型与“ s 技术的耦合应用 。数学模型是当前各种 .2 . 3” 矿 山地质环境的复杂J决定 了其评价必须采用复杂大系统 评价方法中最具说服力与科学性 的方法, 生 实现分析 、 评价 的模型化 的理论和综合集成的方法进行,即通过 分解协调原则 在定性分 是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研究发展与完善的迫切需要 。遥感技 析下进行定量分析。常用 的评价方法( 数学模 型 ) 有综合指数法 、 术的广泛应用为大尺度的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提供 了宏观数据, 同 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 每种方法各有特点, 但使用时都有 时也为部分指标性状数据 的提取创造 了条件。 定 的局 限 性 。 2 . 开展矿 山地质环境 预测评价工作 。为最大限度减少矿 山 .3 2 1 . 综 合 指 数 法 .1 3 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 响, 在从事矿 山现状评价的同时, 也应该关 注 综合指数 法的基本原理是: 根据评价对象 的基本特征 。 选取一 矿 山地质环境预测评价, 即在矿 山规划阶段, 已 矿山引发 的 借鉴 采 定数量的 、 能表征其 特性 的指标, 按照一定的方法分配一定的权 环境 问题 、 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来 预测矿山开发。 ( 下转 1 O页 ) 8
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及其发展趋势
地质灾害评估的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摘要:地质灾害是在人为因素或者自然因素下形成的,一般情况下会对社会稳定、和谐和经济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关部门将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定义为地质灾害危险性。
地质灾害评估需要分析一个地区的地质条件、自然水文环境以及人类活动规律。
地质灾害评估可以对地质灾害进行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因此需要分析地质灾害评估内容及方法,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关键词:地质灾害评估;内容方法;发展趋势;1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现状分析从我国目前的状态来看,由于科技水平的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相比其他国家来看,有着一定的先进程度,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也取得了一些不错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比如,我国的现代化理论成果应用价值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调查评估工作的改进和突破,而由于先进的理论不能够很好的应用到实际中来,导致我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评估方法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评估方式滞后,这种落后的评估方法很难满足现代评估工作的需求,难以对当今社会各种地质灾害进行正确有效的危险性评估。
与此同时,在实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缺乏完整的评估体系,导致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不能够对实际的地质条件进行有效的审查,相关条件的评估结果有很大的可能脱离实际,严重阻碍了后续工作的有效进行。
另一方面,由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本身就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因此在实际的评估工作过程中需要用到专业的勘察设备,但是从我国多地的考察结果来看,大多数地区所使用的勘探设备机型老旧,性能存在缺陷,新技术设备更新不及时、不充分,同时,对相关地质灾害的检验技术也有待提高。
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勘察的效果,不利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进行。
最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是一项具有较高专业要求的工作,但是很多的勘察团队忽视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重要作用,没有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导致所收集的相关数据不具有时效性,整体的工作水平较低,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高需求和高标准。
层次分析法在大庆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复杂 的多 信息综 合分 析过 程 , 其 数据 量 大 , 数 据 结 构复 杂 , 既 有空 间数 据 , 又 有属 性 数 据 , 因 此 需要 有 功 能 强 大 的空 间 数 据库 管理 功 能 才 能 满 足 要 求 。同 时 , 地 质 环 境 信 息 具 多 源
性, 模糊 性 、 非 确定 性 和随机性 , 使 信息 处理 和空 间分 析 的模 型 十分复 杂 。传统 的评 价 方 法 和 手 段 , 要 么无 能 为 力 , 要 么
子综 合时 , 需 要确 定 它们对 总体 地质 环 境质 量 影 响程 度 的大
小, 以及 评 价 单 元 划 分 原 则 。 又 因 地 质 环 境 质 量 评 价 是 一 个
合理 地评定 各环 境 因子 的 权值 有很 大 难 度 , 因此, 本 文选 用
专家 打分一 层次分 析法 来确 定权 重 。
例, 建 立基 于 G I S平 台的地 质环境 评价 系统 , 在 水环 境和 土壤 环境 评 价 方面 实现 地 质环境 监 测信 息的 采集 、 处理 、 存
储、 分析 一体化 , 提 高城 市环境地 质 工作 的反应速 度和 应 变能 力。
[ 关键 词 ] 地质 环境 问题 ; 层 次分 析法 ; 质量评 价
2 0 1 3年 3月
地 下 水
G r o u n d wa t e r
第3 5卷
第 2期
Ma L , 2 01 3 V0 1 . 3 5 N0. 2
层 次 分 析 法 在 大 庆 市 地 质 环 境 质 量 评 价 中 的应 用
孙 乃 泉 , 孙 丽 , 杨 咏 梅
( 1 ) 最 高层 : 这 一层 次 中只有一 个元 素 , 一般 它 是分 析 问
潍坊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潍坊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位才波【摘要】该文在充分收集以往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潍坊城市地质调查项目获得的原始数据,进行了工程建设适宜性、区域地壳稳定性、地下水质量、地下水富水性等单地质环境要素评价,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法,对潍坊市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潍坊市城市地质环境质量分为好区、较好区、较差区和差区等4个等级,好区面积350.39 km2,主要分布于城区北部一带;较好区面积562.68 km2,主要分布于质量好区外围;较差区面积1 004.70km2,主要分布于央子街办外围及峡山水库一带;差区面积687.23 km2,主要分布于北部沿海区域及萧家营、老坊子区一带.【期刊名称】《山东国土资源》【年(卷),期】2018(034)009【总页数】9页(P67-75)【关键词】地质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地壳稳定性【作者】位才波【作者单位】山东省第四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潍坊 261021;山东省地矿局海岸带地质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山东潍坊261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1.3地质环境质量是地球演化的产物,人类和其他生物依赖地质环境而生存发展,人类所有的经济—工程活动都是以地质环境为背景而展开的[1]。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评价城市的地质环境质量状况,为合理地利用地质环境优势,控制地质环境劣势,治理主要的环境地质问题,进而为城市建设规划方案提供依据[1]。
潍坊市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经济区的重要交会处,是半岛城市群地理中心,近年来随着人类工程活动的不断增多,潍坊城市地质环境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因此开展城市地质调查,对潍坊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区概况研究区范围以潍坊市城区为主,涉及14个1∶5万图幅,总面积2605km2。
1.1 气象水文研究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干燥,具大陆性半干旱气候特征,北部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距海洋较近,夏季多东南风,冬季多西北风,具有海洋与内陆气候的特点;南部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气候特征。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根据本次调查及研究认为影响矿LL1地质环境质量主要有矿ill地质环境问题、矿山恢复难易程度、矿[11人类活动及环境条件等4方面的内容。
由于不同矿区对矿Lil地质环境影响的因素及其作用程度明显不同,因而在进行矿LLI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时,只能选择一些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有影响的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
经综合分析,选择本区矿[11地质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为:①矿L L[地质环境问题主要考虑年排废水废液、年排尾矿废石、累积尾矿废石、占用破坏土地、矿Lh地质灾害等五个指标;②矿L1J恢复难易程度主要考虑采空区规模、矿类、开采方式等三个指标;③矿111人类活动:主要考虑矿111从业人数及经济类型两个指标;④环境条件主要考虑降雨、植被覆盖率、地质环境质量〔水文工程、地形地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等三个指标。
由于矿L L I地质环境影响的因素十分复杂,而作为划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级别的各个指标界线又不是十分清晰,各种因素的影响很难用经典的数学模型加以度量。
因此本次采用层次分析和加权比拟的方法进行矿L L I地质环境影响评估。
即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值,加权比拟法对各矿区的影响评价因子对矿Lh地质环境影响得分进行综合累加,从而得到以矿区为根本单元对环境影响综合指数,然后采用SURFERS件对各矿区的环境影响综合指数按等级生成等值线,根据等值线圈定全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区,对全区矿L1」地质环境进行综合分级评估。
一、影响因素层次分析及其权重分配层次分析法〔AHP是通过两两因素的比照,逐层比拟多种尖联因素,最后确定诸因素整体尖系的一种方法。
进行层次分析法的尖键是建立层次结构分析模型〔图6・2・2 〕。
该层次结构模型共分三层:最上一层区域稳定性〔R〕为目标层;中间一层研究内容〔U〕为准那么层;最下一层影响因素〔V为指标层。
各层之间的连线反映了因素之间的逻辑尖系。
通过对本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比拟,建立表示针对上一层某因素正互反判断矩阵。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态势分析法
中图分类号 . 1 1 X 4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4 4 2 0 ) 1 0 1 0 10 6 7 ( 06 0 — 0 7— 4
0 引 言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于 2 世纪 7 0 0年代兴起于美
成的自然单元 , 每一单元具有相对均一性 , 高级单元
的性状用低级单元的综合指标来表征 , 评价时根据
问题的性 质选择评价因子 , 并将其转化为可比指标 , 然后按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加权综合 , 用环境 因
想, 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 运用这种方
法, 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 的情景进行全面 、 系统 、 准 确的研究 , 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 的发展战略 、 计划 以及对策等。态势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 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 , 在战略分析 中, 它是 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在对长江沿岸地 质环境质量 的评价中, 首次运 用态势分析法对地质环境优势 、 劣势 、 威胁等进行分 析, 在此基础上判定对某一规划用途而言地质环境 质量的等级 , 从而得 出一系列具有一定决策参考价 值的结论 。
维普资讯
江苏地质 ,0 1 , —2 ,0 6 3 ( )1 O20 7
地 质 环 境 质 量 评 价 的态 势 分 析 法
刘建 东 杨 泉宁 薛怀友 张发明 。 , 。
(. 1 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 江苏 南京 20 1 ; . 108 2 河海大学地质工程系 , 江苏 南京 20 9 10 8)
从事地质 资源与地质环境方 向的研究.
维普资讯
江
苏
地
质
天津矿山复垦土地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3.2.1 定性指标隶属度的确定方法 地貌形态、 地质灾害为定性指标, 其取值是离 散的, 采用等级比重法确定隶属度 [6]。该方法是直 接将被评价对象的评价结果进行百分比统计并将
第1期
杨耀栋:天津矿山复垦土地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x > 150) 1 ì ï u厚度1( x) = í( x - 100)/50 (100 < x ≤ 150) ï ( x ≤ 100) î0 (150 - x)/50 (100 < x ≤ 150) ì ï u厚度2 ( x) = í( x - 60)/40 (60 < x ≤ 100) ï ( x ≤ 60,x > 100) î0 (100 - x)/40 (60 < x ≤ 100) ì ï u厚度3( x) = í( x - 30)/30 (30 < x ≤ 60) ï ( x ≤ 30,x > 100) î0 (60 - x)/30 (30 < x ≤ 60) ì ï u厚度4 ( x) = í( x - 15)/15 (15 < x ≤ 30) ï ( x ≤ 15,x > 60) î0 (x > 30) 0 ì ï u厚度5( x) = í(30 - x)/15 (15 < x ≤ 30) ï ( x ≤ 15) î1
关键词: 矿山土地复垦; 地质环境质量; AHP-模糊综合评价法 中图分类号: X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135 (2013) 04-0068-09
1 引言
矿山土地复垦是指对矿山在生产建设过程中, 因挖损、 塌陷、 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 采取整治措 施, 以达到再生利用和恢复生态系统的目的 [1]。我 国矿山土地复垦工作起步晚 [2], 以往工作中对复垦 土地地质环境质量状况重视不足, 复垦后的土地仍 可能存在地质环境质量问题, 如复垦后仍然受到地 质灾害的威胁, 复垦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 利用 建筑垃圾、 生活垃圾回填复垦, 严重污染地下水环 境。就复垦评价而言, 我国现阶段矿山土地复垦评 价体系侧重复垦前的土地适应性、 潜力等评价, 而 缺乏复垦后的评价研究。随着矿山土地复垦生态 恢复工作的深入开展, 政府主管部门在废弃矿山地 质环境治理项目和在建矿山土地复垦的监管、 验收 方面也需要更具体, 更科学的方法。本文针对天津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现状及土地复垦生态重建 的目标, 提出完整、 客观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计算确 定各指标比较合理的权重值; 根据模糊数学原理, 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矿山土地 复垦地质环境质量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为矿 山土地复垦的监督管理、 验收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浅谈工程地质环境评价方法
30跨傲纪2008年7月第16卷第7期C r os8cent u r y,J une2008,V ol l6,No.7浅谈工程地质环境评价方法冯省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一师勘测设计院,新疆,阿克苏,843000)【摘要】t程地质环境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B P人工神经网络、灰色系统理论和模糊数学。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BP人工神经网络;灰色系统理论;模糊数学【中图分类号】T Bl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1074(2008)07一0030—ol工程地质环境是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有关的地质环境;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就是研究人类生活及T程经济活动对地质环境的适宜性,也就是评价T程地质环境的优劣程度。
工程地质工作不仅需要对1二程地质条件中的各个组件的质量作出定量评价,『f『i且还要求把丁程地质条件和人类工程活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综合成一个系统一并考虑,由此选择最佳土地使用方案、最佳工程建设区,并指出不利的工程地质条件分布区,这对于可行性研究、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布局与拟建工程投资规模的确定、进行r T.程地质勘察均有重要的意义。
1工程地质环境评价方法浅析1.1地理信息系统(G I s)地理信息系统(即G I s)是以采集、存贮、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包括大气层在内)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近几年,随着G I s相关技术的成熟,利用G I S的可视化管理和强大的卒间分析功能,结合专业模型解决地球科学中相关问题的探索越来越多,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以往的G Is工作多集中在地质环境的评价上,对G I s在丁程地质环境评价中的应用还未见到十分系统的研究报告。
存在如下的一些问题:①G I s基础软件平台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拓展其空间分析功能.提取我们感兴趣的信息,但是具体如何操作,目前仍是,个亟需与相关多学科的专家学者们相互协作、共同探讨的问题。
②地质环境评价具有多因素、多层次、不确定性强等特点,寻求特定地区特定的地质环境评价模型很有必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 2005 - 09 - 26;编辑 :齐运铎 作者简介 :刘建东 (1965—) ,男 ,江苏泰兴人 ,高级工程师 ,主要 从事地质资源与地质环境方向的研究.
经综合分析研究 ,过江隧道地质环境质量适宜 性等级划分结果如下 :扬中 (夹江河口 )以上河段评 价结果如表 4。其中 Ⅰ级区段 ,总分 77分以上的区 段 14个 , 剔除单项得分最低的 3 个区段 ( S1、S2、 S3) ,共 11 个区段 ; Ⅱ级区段 :总分 73 分 ~77 分之 间的区段 8个 ; Ⅲ级区段 :总分在 73分以下或单项 得分为最低值的 10个区段 。
在江苏省沿江岸线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 ,我们 尝试使用了态势分析法 ( SWOT) ,对不同的规划用 途 ,从地质体本身固有的优势 、劣势和外部因素对地 质体或工程建筑物形成的有利条件 、不利的威胁 4 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判 ,评价对特定规划用途而 言地质环境质量的优劣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态势分析法又称 SWOT分析 , SWOT四个英文 字母分别代表 : 优势 ( Strength) 、劣势 (W eakness) 、 机会 ( Opportunity ) 、威 胁 ( Threat ) 。从 整 体 看 , SWOT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 SW ,主要用来 分析内部条件 ,第二部分为 OT,主要用来分析外部 条件 。另外 ,每一个单项如 S又可以分为外部因素 和内部因素 。
第 1期
刘建东等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态势分析法
19
轴线与断裂夹角 、江面宽度 、水下地形 、场地工程地 质条件 、抗震设防烈度 、长江两岸理论沉降差 。
表 3 江苏段过江隧道工程适宜性评价因子
编号 因子 等级 Ⅰ
江槽下 Ⅱ 1 切深度 Ⅲ
Ⅳ
标准 ≤ 20m 20m ~25m 25m ~30m > 30m
表 5 扬中 (夹江河口 )以下江段质量评价结果
质量级别 综合分值 数量
长江区段
Ⅰ级区段 82
高港 、永安镇 、天星洲 、利港 —江阴船 厂 、西山 —福姜沙 、长青 沙 、天生港 — 12 任港 、老洪港 、苏通桥 、白茆河口 、北支 中兴村以上段 、海永乡 —大兴镇
基本分值 权重值
4
3 2
2
1
Ⅰ
岩相稳 定 、沉 积 连 续 的 粘性土
4
2
围岩 (江槽 Ⅱ 以下 15m ~
30m )工程 地质特征 Ⅲ
隧道穿越 2 ~3 个工程 地质层
隧道穿越 3 个以上工程 地质层
3 2
2
Ⅳ
砾石层 、破碎基岩 、土岩 结合带
1
Ⅰ 无断裂 隧道轴线与 Ⅱ 60°~90° 3 断裂夹角 Ⅲ 30°~60°
Ⅰ <6度
抗震设防 Ⅱ 6度
6
烈度
Ⅲ 7度
Ⅳ > 7度
4 3
1 2 1
Ⅰ ≤ 2km
7
江面宽度
Ⅱ 2km ~3km Ⅲ 3km ~4km
Ⅳ > 4km
4 3
1 2 1
Ⅰ
基岩 ,中 —硬土 , 地势平 坦 、开阔
4
8
洞口场地 工程地质
条件
Ⅱ
可 —软塑 土 , 低 膨 胀 性 土 ,有斜坡但无陡坎
3
Ⅲ
软土 、液化砂土 、膨胀土 分布区 、低山区
所处的各种环境因素 ,即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能力 因素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 ,它 们是外部环境对场地开发直接有影响的有利和不利 因素 ,属于客观因素 ,一般归属为经济的 、技术的等 不同范畴 。在本次研究中 ,评价单元的划分就是依 据这一原则来确定 ,同时 ,对于不同的工程建设类型 对地质环境的要求 ,确定其相应的评价准则 。
在本次研究中 , 把所有影响因素分主次两类 : 主要因子的权重为 2,次要因子的权重值为 1。
113 构造 SWOT矩阵 将调查得出的各种因素进行分类排序 (表 2) ,
构造 SWOT矩阵 。
表 2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 SWOT矩阵
关键性内部因素
关键性外部因素子 因子 1 因子 2 …因子 1 因子 2 … … 因子 1 因子 1 …
2
1
Ⅳ
地质灾害发育或危及到 的地区
1
213 评价结果分析 根据以上所建立的指标体系 、评价标准及因子
权重 ,按评价单元在沿江图形数据库中分别采集等 级数值 ,构建 SWOT矩阵 ,加权计算各评价单元的
综合分值 ,并以此排序 。按照地质环境对过江隧道 适宜性由好到差划分为 3个质量等级 。
当某个评价单元出现综合定等明显高于主要因 子等级时 , 将逐级降低该单元的等级类别 , 直至 相符 。
内部能力因素是指各评价单元自身所处的地质 体场地条件 ,包括地质环境优势因素和劣势因素 ,它 们是场地本身在其开发中自身存在的有利和不利因 素 ,属主动因素 ,根据不同的场地地段与工程类型一 般归类为地形地貌的 、工程地质条件等的不同范畴 。 在调查分析这些因素时 ,不仅要考虑到场地的区域 稳定性与现状开发情况 ,而且更要考虑对未来地质 环境的影响 (表 1) 。
在完成环境因素分析和 SWOT矩阵的构造后 , 便可以确定出相应的对于不同建设目的的适宜性等 级 。确定适宜性等级的基本思路是 :发挥优势因素 , 克服弱点因素 ,利用机会因素 ,化解规避威胁因素 ; 考虑过去 ,立足当前 ,着眼未来 。运用系统分析的综 合分析方法 ,将排列与考虑的各种环境因素相互匹 配起来加以组合 , 得出一系列场地开发的可选择 等级 。
表 1 长江岸线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主要因素
关键内部 因素
反映内部 因素的因子
关键外部因素
抗震设防烈度 区域稳定性
距活动断裂距离
优
陆岸地形
势
水面宽度
地形地貌 深泓线位置
河床形态
江槽下切深度
劣
围岩条件
势
断裂软弱面
工程地质条件
特殊类土体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地方发展需求 机
交通条件 会
开发现状 规划工程建筑物 类型规模 地质灾害
加 权 得分数
单元 1 A11 A12
A1 i
A1n A1
单元 2 A21 A22
A2 i
A2n A2
…
An
加权得分 (综合得分 )值的计算按下式 :
n
A ij = S ij ×W j, A i =ΣA ij j=1
式中 , A i为第 i个评价单元综合得分 ; A ij为第 i个评 价单元的第 j个评价因子的分值 ; S ij为第 i个评价 单元第 j个评价因子的基本分值 ; W j为第 j个评价 因子的权重值 。 114 确定适宜性等级
态势分析 ,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 主要内外部优势 、劣势 、机会和威胁等 ,通过调查列 举出来 ,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 ,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 想 ,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运用这种方 法 ,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 、系统 、准 确的研究 ,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 、 计划以及对策等 。态势分析法常常被用于制定集团 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 ,在战略分析中 ,它是 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
8 淮河口 —江心洲 、高资渡口 —镇扬桥 、 征润洲 、五峰山
长江大桥段 、西坝头 、龙潭镇 、孝庄 —
Ⅲ级区段
< 73
10
三江口 (青山镇 ) 、赵庄沟 —胥浦河 、 瓜洲镇 、六圩段 、共青团农场 、和畅洲 、
孟家港
扬中 (夹江河口 )以下河段评价结果如表 5。其 中 Ⅰ级区段 ;总分 82分以上的区段 12个区段 ; Ⅱ级 区段 :总分 79分 ~82 分之间的区段 10 个 ,剔除单 项得分最低的 1个区段 ( S55) ,共 9个区段 ; Ⅲ级区 段 :总分在 79分以下或单项得分为最低值的 11个 区段 。
4 3
1 2
Ⅳ 0°~30°
1
Ⅰ
地 势 平 坦 、河 床 起 伏 ≤5m
4
4 水下地形 Ⅱ 河床起伏 5m ~10m
3
1
Ⅲ 河床起伏 10m ~15m
2
Ⅳ 河床起伏 > 15m
1
Ⅰ ≤0110m 两岸理论 Ⅱ 0110m ~0130m 5 沉降差 Ⅲ 0130m ~015m
Ⅳ > 015m
4 3
1 2 1
江苏地质 , 30 (1) , 17—20, 2006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态势分析法
刘建东 1 , 杨泉宁 1 , 薛怀友 1 , 张发明 2
(1. 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 ,江苏 南京 210018; 2. 河海大学地质工程系 ,江苏 南京 210098 )
摘要 :探讨了将 SWOT态势分析法应用于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具体步骤 。通过长江江苏段过江隧道工程的地质 环境质量等级评价的实例 ,从地质体本身的优势 、劣势 ,外部条件的有利 (机会 ) 、不利 (威胁 )等 4个方面对评价对 象进行全面 、系统 、准确的研究 ,最后得出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等级 。 关键词 :地质环境质量 ;评价 ;态势分析 ; SWOT;长江岸线 ;过江隧道 中图分类号 : X14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3 - 6474 (2006) 01 - 0017 - 04
过江隧道共选择 8 个因子 (表 3 ) 。主要因子 : 江槽下切深度 、围岩工程地质条件 ;次要因子 :隧道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