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肩风
漏肩风
肩关节周围炎肩关节周围炎也称为“漏肩风”,漏肩风之名,见于《绛囊撮要》。
“漏”者,即暴露的意思,大凡因感受风寒湿邪,引起肩部疼痛,无能无力运动功能障碍等,称为漏肩风。
一般多发生于单侧,亦有两肩先后发病或交替发病者,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故有“五十肩”之称。
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均可发病,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如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往往使肩关节发生粘连,形成所谓“冻肩”,严重影响生活。
【病因病理】漏肩风虽是局部病变,但一般认为他的发生主要与气血虚衰,正气不足有关。
外感风寒湿邪及外伤劳损常为本病诱发因素。
1.气血不足经云:七七肾气衰。
人到50岁左右,肝肾精气开始衰退,气血不足,筋脉得不到充分滋养,血虚生痛,日久筋脉拘急,营卫失调。
2.外感风湿寒邪居处潮湿,中风冒雨,或睡卧露肩,均可致外邪侵袭,留滞血肉筋脉。
血受寒则凝,脉络拘急则痛;寒湿之邪淫溢于筋肉关节,以致关节屈伸不利。
3.外伤劳损肩关节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广泛的大关节,其关节囊比较松弛。
维持肩关节的稳定性,大部分依靠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的力量。
跨越肩关节的肌肉,韧带较多,而且大多是比较细长的肌腱。
青年人的肌腱是十分坚强的,但由于肌腱本身的血液供应较差,随着年龄的增长,常有退行性改变。
另一方面由于肩关节在日常生活和工作劳动中,活动比较频繁。
其周围软组织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牵拉和摩擦,容易引起慢性劳损,致使韧带、肌腱、关节囊等软组织充血水肿及渗出、增厚,久之则发生粘连,腱袖钙化,导致肩关节活动功能严重障碍。
上述三方面的因素所致的肩部疼痛和关节活动障碍常可相互影响,初起时是因肩部痛甚而不敢活动,肩关节自然的采取保护性制动,而长期的制动则更使肩部血运不畅,以致软组织发生粘连,使关节活动功能逐渐丧失,强制活动则疼痛更剧,造成恶性循环。
【临床表现】本症主要临床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
1.疼痛起初时肩部是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
以后疼痛逐渐加剧,且呈持续性。
漏肩风
方义: 肩髃、肩髎、肩贞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 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与奇穴肩前、阿是穴,均为局部选穴, 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痛经活血而止痛。阳陵泉为筋会,可 舒筋止痛;条口透承山可疏调太阳、阳明两经气血,为临床 经验效穴。
配穴
手太阳经证者,加后溪; 手阳明经证者,加三间、合谷;
手少阳经证者,加中渚、外关。
肩周疼痛,活动 受限,后期可出 现肌肉萎缩。
肩周疼痛,活动 受限,后期可出 现肌肉萎缩。
兼证
兼有明显的感受风 肩部酸痛,劳累加 寒史,遇风寒痛增, 肩部有外伤或劳作 重,或伴见头晕目 得温痛缓,畏风恶 过度史,疼痛拒按, 眩,四肢乏力, 寒
舌脉象
舌淡红,苔薄 白,脉浮
舌淡,苔薄白,脉
细弱
舌黯或有瘀斑, 脉细涩
手太阳经“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其病“肩 似拔”,当疼痛以肩疼痛以肩前部为主,为手阳明经证; 手少阳三焦经"上肩",其病"肩臑……外皆痛",当 疼痛以肩外侧为主,为手少阳经证。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 通经活络,舒筋止痛。以局部阿是穴为主, 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主穴: 肩髃 肩髎 肩贞 肩前 阿是穴 阳陵泉 条 口透承山
附:西医治疗方法
治疗目的: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功能
手法松解、关节扩张造影、关节镜下松解、 开放手术松解和非手术治疗。
手法松解
适用于非手术治疗肩关节功能无明显改善,可在全麻下手 法松解。
全麻下患者取仰卧位或者沙滩椅体位,术者一手按住肩
部,固定肩胛骨,另一手握住上臂,肘关节屈曲90°,先使肱 骨内外旋转,然后慢慢外展肩关节,整个过程中可感到肩关节 粘连撕开声。手法由轻至重,反复多次,直至肩关节达到正常 活动范围。
漏肩风病辩证要点
漏肩风病辩证要点漏肩风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疼痛疾病,主要表现为颈肩部僵硬、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漏肩风的发生与人体的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肩颈部肌肉、经络受阻有关。
针对不同的辨证要点,中医可以进行针灸、推拿、中药等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症状。
一、气滞血瘀型漏肩风气滞血瘀型漏肩风的特点是疼痛剧烈,肩颈部肌肉紧张,触痛明显,疼痛部位常常有淤血瘀斑。
治疗时,中医常常采用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方法来缓解症状。
可以选择针灸穴位肩井、风池、肩髃、天宗等,促进气血运行,舒缓肌肉紧张,减轻疼痛感。
同时,中医药中的桃仁、红花、川芎等也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通过口服或外用的方式,加快淤血瘀斑的消散。
二、肝肾亏虚型漏肩风肝肾亏虚型漏肩风的特点是疼痛不剧烈,但持续时间较长,肩颈部肌肉无力,患者常感到乏力、腰膝酸软。
治疗时,中医通常采用补肝肾、益气血的方法来调理患者的身体。
可以选择针灸穴位太冲、肾俞、腰眼等,调理肝肾功能,增强气血补充,提升肌肉力量。
同时,中医药中的黄精、党参、当归等药材也具有补益肝肾的作用,可以通过口服或煎煮的方式,增强患者的体质。
三、湿热蕴结型漏肩风湿热蕴结型漏肩风的特点是疼痛剧烈,伴有红肿、瘙痒等症状,肩颈部皮肤潮湿,局部可能有疮疖。
治疗时,中医常常采用清热燥湿、解毒消肿的方法来治疗。
可以选择针灸穴位大椎、肩髎、天柱等,清热解毒,祛除湿热。
同时,中医药中的黄连、金银花、苦参等也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通过口服或外用的方式,消除湿热蕴结的症状。
四、寒湿凝滞型漏肩风寒湿凝滞型漏肩风的特点是疼痛重,肩颈部冰冷,肌肉僵硬,伴有寒湿症状如畏寒、肢体困重等。
治疗时,中医常常采用温经散寒、祛湿通络的方法来改善症状。
可以选择针灸穴位天鼎、肩髎、风池等,温经散寒,活络通血。
同时,中医药中的附子、艾叶、独活等也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通过煎煮或外敷的方式,缓解寒湿凝滞的症状。
针对漏肩风病的辨证要点,中医可以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等,来调理患者的身体,改善症状。
漏肩风
9
3)五输之“输穴”(“输主体重节 )五输之“输穴” ”“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通”“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 手太阴: 手太阴:太渊 手阳明: 手阳明:二间 手少阳: 手少阳:中渚 4)经验用穴:肩痛穴、中平、颈中。 )经验用穴:肩痛穴、中平、颈中。
10
2.其他治疗 其他治疗 (1)刺络拔罐法 ) (2)穴位注射法 ) (3)小针刀法 ) (4)物理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 )物理疗法: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 法(TENS)、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 )、 (SSP)韩氏经皮穴位及神经刺激疗 ) 法(Hans) )
2
二、病因病机 1.西医病因
1)主要是肩关节周围组织结缔组织、 肌筋膜的退行性病变 2)颈椎变性及不稳定 3)肺结核及胃肠或颜面疾患而引起的 关联痛 4)高血压及代谢性疾患,引起肩关节 周围肌肉充血和异常紧张。
3
5)交感神经过渡紧张型者 ) 2.中医病因病机 中医病因病机 病位:肩部的经脉和经筋 病位: 病机:慢性劳损、外伤筋骨、 病机:慢性劳损、外伤筋骨、气血不 足、复感风寒湿邪 三、辨证 主症 :1.疼痛 疼痛 2.功能活动受限 功能活动受限
4
早期以疼痛为主,功能活动尚可。 早期以疼痛为主,功能活动尚可。 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疼痛反而减轻。 后期以功能障碍为主,疼痛反而减轻。 分度: 分度: 1)轻度 ) 2)中度 ) 3)重度 )
5
1)手太阴经证:疼痛主要在肩关节 )手太阴经证: 及手臂内前侧。 及手臂内前侧。 2)手太阳经证:疼痛以肩后肩胛及 )手太阳经证: 为主。 为主。 3)手阳明经证:疼痛以肩前部为主。 )手阳明经证:疼痛以肩前部为主。 4)手少阳经证:疼痛以肩外侧为主。 )手少阳经证:疼痛以肩外侧为主。
漏肩风的自我防治
漏肩风的自我防治漏肩风又叫“冻结肩”,“肩凝症”属现代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
常见于中年以上50岁左右者居多,故又有“五十肩”之称。
本病女性多于男性,左侧多于右侧,亦有两侧先后发病者。
发病原因迄今尚未清楚,但大家比较公认的与肩部受风寒湿刺激和外伤因素有关。
肩部组织扭伤,炎症扩散出现肩部疼痛而活动减少,加之风寒湿乘虚而入导致本病发生。
临床表现:肩周围疼痛广泛,初期为酸痛怕冷,疼痛逐渐加重,阴雨天气及夜间疼痛为甚。
疼痛可向颈或上臂部扩散,活动时疼痛加重;肩关节周围有广泛性疼痛,病程日久,可见肩部肌肉萎缩;因肩部疼痛而不敢活动,出现肩部活动逐渐受限,严重时不能梳头,穿衣,脱衣,洗脸,日久肩部活动功能完全丧失。
一、治疗方法:1.推拿手法治疗:患者取坐位,施法者站于患侧略偏后,一手将患侧肘托起,一手于肩关节周围施用揉捻(在痛点部位),滚法,提捏法。
手法由轻而重,自浅而深,反复操作15分钟后用摇法,摇动肩关节,摇动关节幅度由小到大,患者能耐受为度。
摇毕后再行捋顺手法。
2.中药胡蜂醋热敷:把胡蜂醋倒入干净的器皿中(能浸湿纱布即可,不要倒过多,用过后不能再倒回瓶中),取医用纱布浸入器皿,待纱布完全浸润后捞出挤压至不滴水为准,把药液浸泡过的纱布敷在患处,用热水袋敷在上面(温度以患者皮肤能耐受为适宜),一日3次,每次30分钟,15天为一疗程。
二、功能锻炼:1.手指爬墙:患者面向墙壁站立,双手上抬,扶于墙上,努力向上爬,要努力比前一天爬得更高一些。
2.后伸下蹲:患者背向站于桌前,双手后扶于桌边,反复做下蹲动作,以加强肩关节的后伸活动。
3.两手抱头:两足站立与肩同宽,两手紧抱后脑;两肘拉开,与身体平行;两肘收拢,似挟头部,周而复始。
4.单手压肩:以右肩为例。
两足似弓步,右脚在前,离桌尺余;左脚在后伸直。
右手收于桌上,左手掌按右肩,利用身体向下向后摆动。
5.扩胸分肩:两足站立,与肩同宽,两手放于胸前,两肘与肩平直,手背在上,掌心朝下。
漏肩风概念
漏肩风概念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针灸治疗技术漏肩风概念漏肩风(periarthritis humeroscapularis)是以肩部疼痛,痛处固定,活动受限为主症的疾病。
因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成人,故俗称“五十肩”。
后期常出现肩关节的粘连,肩部呈现固结状,活动明显受限,又称“肩凝症”、“冻结肩”等。
漏肩风其他治疗(1)刺络拔罐取肩部阿是穴,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叩刺,使少量出血,加拔火罐。
(2)穴位注射取肩部阿是穴,用当归注射液,每穴注射1~2ml。
漏肩风文献摘录1.《针灸甲乙经》:肩重不举、臂痛,肩髎主之。
2.《玉龙赋》:风湿搏于两肩,肩髃可疗。
3.《针灸集成》:肩痛累月,肩节如胶连接,不能举,取肩下腋上两间空虚针刺,针锋几至穿出皮外,一如治肘之法,慎勿犯骨,兼刺筋结处,神效。
4.《循经考穴编》:肩贞,直刺入二寸五分,治肩骨一点大疼,宜单泻之。
5.王文远等用平衡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80例,与对照组300例进行比较,平衡针灸组主穴肩痛穴(BP-LE6,位足三里下2寸,偏于腓侧1寸),配颈痛穴(BP-UE9,位握拳第四掌骨与第五掌骨之间,当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左病取右,右病取左,采用提插针刺手法,肩痛穴以远距离(足面足趾)触电式针感为佳,对照组针肩贞、肩髃、肩髎、肩井、手五里、手三里、支沟。
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21次为1个疗程。
1疗程后平衡针灸组临床治愈率63.20%,无效1.95%,治疗组临床治愈31.67%,无效6.33%;2疗程后平衡针灸组临床治愈率84.30%,无效0.00%,治疗组临床治愈55.33%,无效3.00%,两组疗效差异明显(P<0.01)。
(王文远,田波,刘岚等.平衡针灸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80例[J].上海针灸杂志,2020,24(4):4-5)6.贾春生等将66例肩周炎患者依据性别相同、年龄同组、疼痛程度同级一一配对,将每对受试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入试验组(耳针沿皮透刺组)和对照组(耳针沿皮直刺组),所有患者均以耳针治疗。
漏肩风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本病的发病过程,临床要经过三个阶段。在慢性 患者身上,这三阶段表现得更为明显。了解这个发病 过程,对于防治本病有重要意义。
①冻结期或疼痛期:病期约1-2月,亦可延续4- 5个月。是以无菌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阶段,没有 形成软组织的品质性病变,没有形成粘连。临床以疼 痛为主,因痛使肩关节活动受限。②稳定期或粘连期: 病程约 4 - 5 月,是急性到慢性发病过程的阶段,这时 肩痛有所减轻。主要以活动受限为主。③解冻期或缓 解期:炎症逐渐消退,症状得到一定缓解。如果能坚 持锻炼,肩关节功能可逐渐得到恢复。
3、退变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肩部等软组织都有一个自然的退变过 程。目前已知的肱二头肌腱鞘炎、冈上肌腱炎、肩峰下滑囊 炎都与退变因素有关,而这些疾病如不及时治疗,逐渐可发 展为本病。 4、内分泌因素 本病的发病年龄多在50岁左右,这个年龄的人体有什么 特殊变化呢?更年期的内分泌紊乱,进而导致运动系统整体 都受到影响,本病之外,还可以见到膝关节的关节炎等。当 然,非更年期的患者也不少,所以只能说内分泌紊乱是本病 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
六、治 疗
注意:
1.应当按按照其所属经证(太阴、阳明、少阳、太阳) 的不同进行远端的配穴。如太阴经证配取尺泽、阴陵 泉(配阴陵泉属“同气相求”配穴方法)。 2.重视远端取穴:如阳陵泉、条口透承山等。
3.重视应时取穴:即最痛时辰对应的值日经输穴
针灸治疗
七、功能锻练
1、直立爬墙法:患者面对墙壁直立,两下肢自然分开.并保 持与肩同宽,用患手扶墙,逐渐向上移动,作爬墙动作,直 至以手臂能伸直,或有痛感并能耐受力度。接着将自己的身 体向前轻压3~5次,然后缓缓放下。 2、悬吊自牵法:患者取站立位.用一根木棒在门框上安臵成 一个单杠,患者用两手握杠,两腿离地,将身体悬吊于单杠 上,进行此项锻炼,动作不可急于求成,而应循序渐进.逐 渐延长悬吊时间。
漏肩风
• 以上可以交叉施行。
治疗操作过程
肩部摇法(大幅度或小幅度)。 肩部扳法 内收、前屈、外展、后伸、后 弯等。在生理极限内,以病人能够忍受 为限。 搓抖等结次或隔日一次, 一次 15~20min。 如果在 粘连期 ,可选用全部手法及过程。 如果处在 疼痛期 ,可不用弹拨、扳法等, 而使用揉搓等手法。
2、其他治疗
(1)刺络拔罐法 (2)穴位注射法 (3)小针刀疗法 (4)物理疗法
推拿治疗——分 期
疼痛期 疼痛为主,功能受限不明显。持续13月。 粘连期 功能受限明显,疼痛可以稍减轻。持 续3月-1年。
恢复期 疼痛减轻,功能逐渐恢复。 疼痛期手法轻柔,避免重刺激,以防加速粘连。 粘连期多用扳法、摇法,手法稍重,以松解粘连。
病因病机
上述诸因素所造成的韧带、肌腱、关节 囊的充血水肿、渗出、增厚等炎性改变 久之则发生粘连、腱袖钙化。 同时患肩的保护性的活动限制和长期固 定,促进了粘连的形成,最终导致肩关 节的功能丧失。
临床表现
主要是两个方面的症状:
–肩关节疼痛。 –肩关节功能活动受限。
临床表现
一般情况
治 疗
自限性疾病。1~2年内恢复。 推拿可以明显的减轻痛苦,缩短病程。
治 疗
常用手法 滚、按揉、摇、扳为主。搓、 抖为辅。 治疗原则 滑利关节,松解粘连,解痉止 痛。
治疗操作过程
按揉/推揉肩部和上肢,重点在阿是穴,3~5遍。 滚肩部(前、外、后侧),注意配合被动运动, 5~10min。 点按或弹拨阿是穴及上肢常用穴曲池、合谷等。 1~2min.
4、捏拿手臂法: 取坐位,以左手捏拿右手手臂,从肩到手腕,再由手腕到肩, 反复捏拿5一10遍,换手。
漏肩风
治疗
局部取穴:肩髃、肩髎、肩贞、肩前、局部阿是穴。 远端取穴:手阳明经证:合谷、三间。 手少阳经证:中渚、外关 手太阳经证:后溪、养老 气血亏虚:气海、足三里 操作:先取远端腧穴动刺法,后取局部腧穴留针, 局部可加灸。
病案
王清华,女,68岁,肾移植术后7年。自诉,左肩 周炎,左臂抬举至眉后,疼痛消失,可后伸,可平 举。饮食、二便均可。舌暗,苔白腻,脉弦。 郑伯妍,女,48岁,肩后部疼痛,抬举,后伸,平 举均受限,夜间痛甚。不能翻身。翻身即痛醒。饮 食、二便均可。舌淡,苔白,脉弦滑。
临床表现
早期单侧肩部酸痛,偶见双侧同时发病,肩 部疼痛,日轻夜重,由于疼痛,肩关节活动 受限,前举,平举,后伸均受限。本病后期 病变组织粘连,功能活动障碍加重,但疼痛 减轻。因此,本病早期以疼痛为主,后期以 功能障碍为主。
辨证分型
手阳明经“上肩,出髃骨之前廉”,其病“肩前臑 痛”。当肩前部疼痛明显时,为手阳明经证。 手少阳经“上肩”,其病“肩、臑、肘、臂…外皆 痛”,当肩外侧疼痛明显时,为手少阳经证。 手太阳经“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其病“肩 似拔”,当肩后部疼痛明显时,为手太阳经证。
各家经验: 各家经验:
3.本院 张国瑞 六经分治,针灸并用。 肩痛按六经分治,以疏通经脉为主,取相应腧穴, 机理:同经相应,同气相求 A:手阳明型:肩前痛 条口――承山 B:手少阳型:肩外侧痛 阳陵泉――阴陵泉 C:手太阳型:肩后,肩胛,上肢后缘痛 承山――条口 D:手太阴型:肩前,臂内侧前缘痛,上肢后伸时加重 阴陵泉――阳陵泉 E:手厥阴型:肩前疼痛,上肢向外侧前方抬举时疼痛明 显,喙突压痛。 曲泉――阳关。 F:手少阴型:腋下疼痛,肱二头肌后缘疼痛 筑宾
各家经验: 各家经验:
1.山西中医学院 吕景山 上病下取,穴取 阳陵。 阳陵泉:胆之合穴,胆经的下合穴, 筋会穴 太冲:肝原穴,输穴 通取二穴可调和肝胆,理气止痛。动刺 法。
针灸学漏肩风
中药辅助治疗漏肩风的临床实践主要通过针灸和药物治疗两种方式。针灸治疗主要选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等 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药物治疗则主要采用中药汤剂或中成药,如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等 ,以辨证施治、整体调理。
中药治疗的常用药物
中药汤剂
如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身痛逐瘀汤等,这些汤剂具有祛风散寒 、活血化瘀、舒经活络等作用,可用于辅助治疗漏肩风。
漏肩风的病因
肩部慢性劳损
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伏案工 作等,导致肩部肌肉、韧带等 组织慢性劳损,局部血液循环
不畅,从而引发漏肩风。
肩部外伤
肩部外伤后,如骨折、脱位等,未 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容易继发漏 肩风。
关节退行性变
随着年龄增长,关节退行性变逐渐 加重,关节周围增生、炎症等可诱 发漏肩风。
漏肩风的治疗方法
行中Hale Waihona Puke 治疗,以避免加重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
03
观察疗效
中药辅助治疗漏肩风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药物疗效,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或更换药物。同时注意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如出现不适症状
应及时停药并就诊。
04
漏肩风的康复锻炼
康复锻炼的理论依据
中医理论
根据中医理论,漏肩风的康复锻炼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舒缓疼痛为主。通过 特定的锻炼方法,可以促进肩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达到治疗漏肩 风的目的。
预防的方法
注意保暖
避免肩部受凉,尤其是在寒冷季节和早晚气温较 低时,要注意增添衣物或使用护肩等防护措施。
调整姿势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特别是长时间低头使 用手机或电脑工作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肩部肌肉 的放松和拉伸。
漏肩风的针灸治疗方法
漏肩风的针灸治疗方法漏肩,又称偏瘫性肩袖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肩关节疾病。
它主要表现为肩胛骨及肩关节周围肌肉群的疼痛、麻木、无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肩关节的功能障碍。
对于漏肩风的针灸治疗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首先,根据中医理论,针灸是通过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针灸对于漏肩风的治疗主要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理气血为主要手段。
其中,经络是人体内部运行气血的通道,可以理解为一条“河流”,如果这条“河流”被阻塞或不畅通,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针灸治疗漏肩风时,首先要疏通经络,恢复气血的正常运行。
其次,针灸治疗漏肩风的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选择穴位。
一般来说,针灸治疗漏肩风主要选择以下穴位:肩井穴、臂丛穴、风池穴、肩外养穴等。
这些穴位分布在肩部及其周围的经络上,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达到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效果。
其次是选择针刺方法。
针刺方法一般有直刺、斜刺、转刺等。
其中,直刺适用于肩部肌肉僵硬、屈伸受限的情况,斜刺适用于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的情况,转刺适用于肩胛骨周围酸胀疼痛的情况。
再次是选择针刺技巧。
针刺技巧包括上下扎、顺逆行、补泻调和等。
通过合理运用这些技巧,可以达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效果。
最后是选择针刺时间和次数。
针刺治疗一般每次15-30分钟,每周1-2次,连续治疗1-2个月。
此外,针灸治疗漏肩风还可以辅以其他疗法。
比如,可以结合推拿、艾灸、拔罐等疗法。
推拿主要通过按摩、揉捏等手法来刺激肩部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艾灸是用艾条或艾炷熏烧刺激穴位,起到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的作用;拔罐则是通过在皮肤表面产生负压,促进淋巴循环、消除淤血。
另外,针灸治疗漏肩风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选择合适的针灸师进行治疗,确保操作正确、安全。
其次,在治疗过程中要合理调节自己的饮食和作息。
饮食方面,要注意控制糖、盐的摄入,尽量多吃些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针灸学漏肩风ppt
进针手法
使用平刺或斜刺等方法进针,深 度适宜,以患者感到酸胀或电击 感为宜。
行针手法
根据患者感觉和病情变化,采用提 插、捻转等手法刺激穴位,以增强 疗效。
针灸治疗漏肩风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注意事项
针灸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反 应,如有不结果,分析针灸 治疗漏肩风的临床效果、 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等 情况。
针灸治疗漏肩风的临床案例讨论
治疗效果分析
对针灸治疗漏肩风的临床 案例进行综合分析,总结 治疗效果和优势。
不良反应分析
分析针灸治疗漏肩风过程 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原因 ,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 措施。
经验总结
总结针灸治疗漏肩风的经 验和教训,为今后的临床 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禁忌
对于有出血倾向或患有严重心、肝、肺疾病的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另 外,孕妇进行针灸治疗时应特别谨慎,避免对胎儿造成影响。
05
针灸治疗漏肩风的临床案例分析
针灸治疗漏肩风的临床案例搜集
确定研究目标
以“漏肩风”为关键词,搜集 相关针灸治疗漏肩风的临床案
例。
检索文献资源
通过各大中医学数据库、学术 搜索引擎、相关期刊和会议等
针灸治疗漏肩风的临床研究
研究针灸治疗漏肩风的有效性、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探索最佳治疗方案。
针灸治疗漏肩风的疗效评估
临床治愈率
针灸治疗漏肩风的临床治愈率高达80%以上,有效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和其他症状 。
疼痛缓解程度
针灸治疗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功能受限得到改善。
03
针灸治疗漏肩风的理论基础
针灸治疗漏肩风的中医理论基础
04
针灸治疗漏肩风的操作流程
漏肩风治疗
漏肩风的治疗——推拿按摩什么是漏肩风漏肩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
是一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与关节囊发生慢性退行性病理变化的疾病。
发病人群多见于50岁左右的中年人,故俗称“五十肩”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
(在日本又被称为“四十宿”,跟日本男性工作压力大有直接关系)产生原因漏肩风产生的原因与人体的日常习惯与生活环境密不可分,而睡姿不正确是造成身体不适的主要诱因。
在睡觉时如果所用枕头与姿势不正确会给颈肩代来长时间的压力,日积月累,使其逐渐加重形成病变有些有受风着凉史,也与漏肩风发病有关。
临床表现1.肩部疼痛:起初阵发性疼痛,多数为慢性发作,以后疼痛逐渐加剧或顿痛或刀割样痛。
气候变化、劳累后或者偶然受到撞击常使疼痛加重疼痛。
昼轻夜重为本病一大特点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向个方向活动受限,随着病情进展甚至梳头穿衣洗脸叉腰等动作均难以完成。
特别是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3.怕冷:患肩怕,即使在暑天肩部也不敢吹风4压痛:多数患者在肩关节周围可触到明显的压痛点。
5.肌肉痉挛与萎缩:三角肌冈上肌等肩周围肌肉早期可出现痉挛,晚期可发生废用性肌萎缩,出现肩峰突起上举不便,后弯不利等典型症状。
此时疼痛症状反而减轻6.体检,三角肌有轻度萎缩,斜方肌痉挛。
岗上肌腱、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及三角肌前、后缘均可有明显压痛。
肩关节以外展、外旋、后伸受限最明显,少数人内收、内旋亦受限,但前屈受限较少。
7.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者,X线平片可见到肩部骨质疏松,或岗上肌腱、肩峰下滑囊钙化征。
针灸治疗治法祛风散寒,化湿通络,活血止痛。
取手三阳经穴为主,局部配合循经取穴。
早期针用泻法或针灸并用。
处方、方义远部取穴,疏导阳明、少阳经气,通络止痛肩髃、肩贞、肩前、曲池、合谷、外关、阳陵泉随证取穴(针对部位)肩内廉痛:加尺泽肩前廉痛:加合谷、列缺肩后廉痛:加后溪、小海肩外廉痛:加外关随证取穴(针对原因)手阳明经证者:加合谷;手太阳经证者:加后溪;手少阳经证者:加外关。
四季养生保健宜忌-早春时节宜防漏肩风
四季养生保健宜忌-早春时节宜防漏肩风漏肩风,又称“冻结肩”、“肩凝”、“肩关节周围炎”。
50岁左右的人发病率较高,所以,又有“五十肩”之说。
漏肩风多在早春时节发病,因此早春时节宜防漏肩风。
在临床上,漏肩风具体表现有三:第一,自感痛。
肩关节周围广泛性疼痛,初为酸痛或刀割痛,怕冷、疼痛逐渐加重,以夜间疼痛为重。
疼痛可以逐渐向颈部或上臂扩散。
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活动时疼痛加重。
第二,压痛。
在肩关节周围有广泛性压痛,病程长久者,肩部肌肉(三角肌)可以出现萎缩。
第三,功能障碍。
肩部活动逐渐受限,主动性与被动性活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尤以上臂上举、外展及外旋最为明显,高举时有扛肩现象。
严重时不能梳头、穿衣、脱衣、洗脸等。
“三分疗,七分养”。
自我保健是恢复健康的又一重要举措。
这里所说的“养”,除了指加强营养、适当休息之外,主要是指正确的功能锻炼,动静结合,促进早期痊愈。
预防漏肩风的主要措施是:第一,熊步晃肩。
站立,体前倾,双手握拳,两上肢自然下垂,双膝微屈,踏左步,两上肢向左晃肩。
再踏右步,两上肢向右晃肩。
如此交替连续晃动,幅度由小到大。
重复10 次后休息,做2~3遍。
第二,原地云手。
站立,原地做太极拳云手的动作。
幅度由小到大,连续10次后稍息。
可重复2~3遍。
第三,耸肩环绕。
站住,双手搭于肩部,向前向后连续环绕10圈,还原稍息,再做向后向前环绕10圈,环绕动作要慢,幅度由小到大。
重复2~3遍。
第四,双手托天。
站住,双手各指相交,自腹前徐徐抬起,举平后翻掌向外,继续上抬至最大限度。
保持片刻后,两手分开,两上肢向各侧划弧落于各侧。
重复8~10次。
第五,扶持牵引。
患者双手把持固定物体如床沿、桌边,做下蹲动作,用体重牵拉患肢向上举直。
再用双手持身后的固定物体,做挺胸腹动作,牵拉患肢向后。
第六,抱颈展臂。
患者取坐位,双手插指抱于颈后部,两肘先同时向内挟抱,再用力向两侧展臂,幅度尽量大,反复进行。
此外,“秋勿忙加衣,春忌早减棉”。
漏肩风名词解释
漏肩风名词解释
漏肩风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主要由于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退行性变、慢性无菌性炎症所引起。
患者常常感到肩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女性更为常见。
漏肩风的主要症状包括肩部疼痛、活动受限、肩部僵硬、局部压痛等。
疼痛常常在肩关节外侧、后侧、前侧等部位出现,有时可向肘部、上臂等部位放射。
活动受限则表现为外展、内收、上举等动作明显受限,如无法完成穿衣、梳头等日常活动。
肩部僵硬感表现为肩部肌肉僵硬、活动不灵活等。
局部压痛则表现为肩部有明显的压痛点,按压时疼痛加剧。
漏肩风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X线、MRI等排除其他疾病。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按摩、针灸、康复锻炼等。
治疗周期因个体差异而异,有些患者可能需要长期治疗才能缓解症状、改善功能。
为了避免漏肩风的发生,中老年人应该注意保护肩部,避免过度使用肩关节,如避免过度提重物、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
同时,适当进行肩部锻炼,如游泳、瑜伽等,以增强肩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预防漏肩风的发生。
漏肩风的护理查房
影响:影响患者的 康复和日常生活
护理措施:提供心 理支持、疏导情绪 、帮助患者建立信 心等
睡眠障碍
原因:漏肩风 导致的疼痛和
不适
症状:失眠、 多梦、易醒
影响:影响患 者的生活质量
和康复进程
护理措施:提 供舒适的睡眠 环境,调整作 息时间,必要 时使用药物辅
助睡眠。
护理措施
疼痛的护理
01
02
03
03
运动锻炼:适当进行肩部运动, 增强肩部肌肉力量,提高肩部 稳定性。
避免过度劳累:避免长时间保 持同一姿势,适当休息,避免 肩部过度劳累。
02
饮食调理:注意营养均衡,多 吃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的 食物,有助于肩部健康。
04
及时就医和按医嘱用药
发现症状及时就医, 避免延误病情
遵照医嘱按时服药, 避免自行调整剂量
定期复查,了解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
治疗方案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提高免疫力,
预防疾病复发
定期复查和跟踪治疗
01
02
定期复查:根据 医生建议,定期 到医院进行复查, 了解病情变化
跟踪治疗:根据 病情变化,调整 治疗方案,确保 治疗效果
03
健康饮食:保持 均衡饮食,避免 刺激性食物,多 吃蔬菜水果
04
01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02
综合治疗,包括药物、 理疗、康复等
03
坚持治疗,定期复查
04
预防并发症,如关节僵 硬、肌肉萎缩等
0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合理饮食、适当运动 等
病例介绍
患者基本情况
年龄:45岁
职业:工人
症状:肩部疼痛、活动受限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康复治 疗、健康教育
漏肩风
鉴别诊断
1.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 2.肱二头肌短头损伤 3.冈上肌肌腱炎 4.肩峰下滑囊炎 5.颈椎病
针灸治疗
治法: 祛风散寒,化湿通络,活血止痛。 取手三阳经穴为主,局部配合循经取穴。 早期针用泻法或针灸并用。
处方、方义: 肩髃与 肩贞、肩内陵-——局部取穴, 祛风散寒,活血通络,舒筋止痛。 曲池、合谷、外关、阳陵泉——远部取 穴,疏导阳明、少阳经气,通络止痛
1.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多为慢性发病。 2.肩周疼痛,以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 及劳累而诱发,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 3.肩前、外、后侧均有压痛,外展功能受 限明显,出现典型的“扛肩”现象。后 期出现肩部肌肉萎缩, 4. 线检查多为阴性,病程久者可见骨质 疏松。
辨证
风寒湿型:肩部束痛,遇风寒通增,得温 通缓,畏风恶寒,舌质淡,苔薄白或腻, 脉弦滑或弦紧。 风湿热型 气滞血瘀型:肩部肿痛,疼痛拒按,以夜 间为甚,舌质暗或有淤斑,苔白,脉弦 或细涩。 气血虚型:肩部酸痛,劳累后疼痛加重, 伴头晕目眩,气短懒言,心悸失眠,四 肢乏力,舌质淡,脉细弱或沉。
漏肩风常见西医类属疾病
肩关节周围炎,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肩峰下囊炎 肱二头肌腱短头损伤 冈下肌腱炎 颈椎病
病因病机
感受风寒 营卫虚弱 劳累受挫 肩部筋脉 慢性劳损 筋骨衰弱 气血阻滞 肩痹 疼痛 活动不利 日久 肩凝
病因病理
病因:风寒、外伤、劳损 病理: 早期:炎症、水肿 后期:粘连、肥厚
诊断要点
思考题
(一)何谓漏肩风?漏肩风相当于西医 哪些疾病? (二)漏肩风的病因病机有哪些? (三)漏肩风针灸如何辨证治疗?
病例分析
男、60岁、右肩部疼痛伴活动不利一 月余。肩部疼痛拒按,活动后加重,夜 间痛甚,穿衣服、上举困难,伴有神疲 乏力,纳呆,四肢乏力。舌淡黯,有瘀 点,苔白,脉细涩。 要求: 中医诊断、证型 针灸治疗
漏肩风护理PPT课件
康复计划:根据 病情制定个性化 的康复计划
康复注意事项: 避免过度运动, 注意休息,保持 良好的生活习惯
谢谢
护理注意事项
1 保持室内温度适中,避免过冷或过热 2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湿 3 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适当活动 4 注意饮食,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5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6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相关疾病
漏肩风的预防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避免 熬夜、过度劳 累
康复训练等
漏肩风的病因
免疫系统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能导致漏肩风
外伤:外伤可能 导致漏肩风
感染:细菌、病 毒等感染可能导 致漏肩风
遗传因素:遗传 因素可能导致漏 肩风
漏肩风的症状
肩部疼痛:肩部疼痛是漏肩风的主要症状,疼痛程度因人而异,可能表现为 持续性疼痛或间歇性疼痛。
肩部活动受限:肩部活动受限是漏肩风的典型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肩部活动 受限,如抬肩、旋转等动作受限。
肩部肌肉萎缩:漏肩风可能导致肩部肌肉萎缩,表现为肩部肌肉体积减小, 力量减弱。
肩部关节僵硬:漏肩风可能导致肩部关节僵硬,表现为肩部关节活动范围减 小,关节活动受限。
漏肩风的护理
护理原则
01
保持患处清洁:定期清洗患处, 保持皮肤干燥,避免感染
02
避免过度活动:减少患处活动, 避免加重病情
03
保暖防寒: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防止病情加重
漏肩风护理 PPT课件
x
目录
01. 漏肩风的概述 02. 漏肩风的护理 03. 漏肩风的预防 04. 漏肩风的治疗
漏肩风的概述
漏肩风的定义
漏肩风,又称肩周 炎,是一种常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漏肩风常见西医类属疾病
肩关节周围炎(黏连性关节囊炎)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肩峰下囊炎 肱二头肌腱短头损伤 冈下肌腱炎
冈山肌腱炎
颈椎病
流行病学
好发于 40 岁-60 岁的中老年人,发病率约为2% ~ 5% ,女性 较男性多见;
左右肩无明显差异,约 20% 在一侧发生肩周炎一段时间后 对侧再次罹患肩周炎;
劳累过度 扭挫伤
肩部脉络气血不利, 不通则痛
气血衰退
【辨证】 主症 :肩周疼痛,酸重,夜间为甚,常因天气变化及劳累而 诱发或加重,患者肩前、后及外侧均有压痛,主动和被动外 展、后伸、上举等功能明显受限,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
中医辨证要点
证型 主证
风寒侵袭 气血虚弱 气滞血瘀
肩周疼痛,活动 受限,后期可出 现肌肉萎缩。
肩内陵:又名肩前穴,该穴位于肩关节 内侧喙突处。垂臂,在肩前腋前纹端与 肩髃穴连线中点取穴。 肩髃: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此腧穴在肩 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 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秉风:属手太阳小肠经,在肩胛部,岗 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肩贞:属于手太阳小肠经,肩贞穴位于 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 纹头上1寸
关节囊:盂肱关节囊大而松弛,肩活动范围很大故易受 损伤。
滑囊结构
肩峰下囊 喙突下囊 三角肌下囊 肩胛下肌囊 背阔肌囊 胸大肌囊
滑囊的作用
滑囊是由内皮细胞铺盖,内部含有少许滑液的封闭性囊; 少数与关节相通,位于关节附近的骨突与肌腱或肌肉及 皮肤之间;在摩擦力或压力较大的地方都存在有滑囊。 它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滑动,并减少人体软组织与骨组织 间的摩擦和压迫。
漏肩风
漏肩风
针灸临床常见病…
概 述
1、定义: 以肩部疼痛,痛处固定,活动 受限为主症的病证。
概 述
因本病多发于50岁左右的成人,故俗称“五十肩”
后期常出现肩关节的黏连,活动明显受限,又称“肩凝 症”、“冻结肩”。
现代医学对“漏肩风”的认识
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肩关节周围炎”
主要是由于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 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 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
伸、摇等手法并配合肩关节各功能的被动活动。
推拿治疗
手法:按、揉、滚、一指禅推、摇、扳、拔伸、搓、擦等手法。
风寒侵袭者,加合谷、风池; 气滞血瘀者,加内关、膈俞; 气 血 虚 弱 者 , 加 足 三 里 、 气 海 。
三间:手阳明大肠经,位于 手背第二掌骨桡侧,掌骨小 头后方凹陷处,握拳取穴。 中渚:是手少阳三焦经的常 用腧穴之一,位于手背部, 当第 4 掌指关节的后方,第 4 、 5掌骨间凹陷处。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 线上,当脐中下 1.5 寸,经属 任脉。
手太阳经“出肩解,绕肩胛,交肩上”,其病“肩 似拔”,当疼痛以肩后部为主,为手少阳经证; 手阳明经“上肩,出肩髃”,其病“肩前臑痛”, 当疼痛以肩前部为主,为手阳明经证; 手少阳三焦经"上肩",其病"肩臑……外皆痛",当 疼痛以肩外侧为主,为手少阳经证。
【治疗】 基本治疗
治法 通经活络,舒筋止痛。以局部阿是穴为主, 配合循经远端取穴。 主穴: 肩髃 肩髎 肩贞 肩前 阿是穴 阳陵泉 条 口透承山
肩周浅层肌肉组织
肩袖结构
肩袖又叫旋转袖,是包绕在肱骨头周围的一组 肌腱复合体,肱骨头的前方为肩胛下肌腱 ,上 方为冈上肌腱,后方为冈下肌腱和小圆肌腱, 这些肌腱的运动导致肩关节旋内,旋外和上举 活动,但更重要的是,这些肌腱将肱骨头稳定 于肩胛盂上,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肩关节活 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肩袖内面与关节囊紧密相连,外面为三角肌下 滑囊。
临床表现
(三)肩部肌肉萎缩
由于疼痛肩关节长期活动减少,出现肌肉废用性萎 缩,患肩失去原有的外形。 (四)全身表现 少部分患者可出现心烦、失眠、心悸、眩晕等全 身不适症状。
临床分型
①轻型:肩部酸痛,夜间不影响睡眠,肩关节 功能活动轻度受限,前屈后伸大致正常。
②中型:肩部疼痛较重,可影响夜间睡眠,个 别体位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功能活动中度受限。 ③重型:肩部疼痛严重,夜间影响睡眠,多个 体位均可引起剧烈疼痛,肩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影 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合谷 外关
肩前
肩贞
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 下方凹陷处。足少阳之脉的合穴, 为八会穴之筋会。
条口:属足阳明胃肠经,位于小腿 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胫骨前缘 一横指(中指),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承山:位于小腿后面正中,委中穴 与昆仑穴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 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 处
附:西医治疗方法
治疗目的:缓解疼痛和恢复关节功能
手法松解、关节扩张造影、关节镜下松解、 开放手术松解和非手术治疗。
手法松解
适用于非手术治疗肩关节功能无明显改善,可在全麻下手 法松解。
全麻下患者取仰卧位或者沙滩椅体位,术者一手按住肩
部,固定肩胛骨,另一手握住上臂,肘关节屈曲90°,先使肱 骨内外旋转,然后慢慢外展肩关节,整个过程中可感到肩关节 粘连撕开声。手法由轻至重,反复多次,直至肩关节达到正常 活动范围。
肩前穴:该穴位于肩关节内侧喙突处。 垂臂,在肩前腋前纹端与肩髃穴连线中 点取穴。 肩髃: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此腧穴在肩 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 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肩髎:属手少阳三焦经。在肩部,肩髃 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 凹陷处。 肩贞:属于手太阳小肠经,肩贞穴位于 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 纹头上1寸
粘连期(冻结期) 4~12月 疼痛逐渐缓解,出现渐进性的肩关节活动障碍 病理特点是无菌性炎症减轻,粘连加重 恢复期(缓解期) 5~26月 疼痛逐渐减轻,关节功能改善 病理特点是无菌性炎症基本消失,肩关节粘连逐渐松 解。
临床表现
女性>男性,多为单侧发病,部分患者可为双肩,呈慢 性发病,部分病人有轻微外伤史、劳损史、受凉史。
康复锻炼
慢性期 治疗目的是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及肌肉力量,增强患 者的日常活动和工作能力。 功能锻炼 物理治疗 传统康复疗法——冻结比较严重者
肩关节功能锻炼
肩关节
推拿治疗
治则:松解粘连,滑利关节。 对初期患者,疼痛较轻的,先用轻柔的手法在 局部治疗,以止痛解痉、疏筋活络。 晚期患者疼痛已减,须用稍重手法,如扳、拔
复发率低; 14%患者同时患双侧肩周炎。
分类
原发性肩周炎(特发性肩周炎) 无确定病因,可能与免疫,生化,或激素水平失衡有 关。 继发性肩周炎 病因明确的,如肩部外伤及手术史等。
肩周炎病因
退行性变 外伤 慢性劳损 内分泌紊乱 受凉
肩外因素:颈椎病导致的肩部牵扯痛
临床分期和病理过程
急性期(凝结期) 2~9月 逐渐加重的疼痛,影响睡眠。 病理表现主要为急性无菌性炎症发作。
方义: 肩髃、肩髎、肩贞分别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 经、手太阳小肠经穴,与奇穴肩前、阿是穴,均为局部选穴, 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痛经活血而止痛。阳陵泉为筋会,可 舒筋止痛;条口透承山可疏调太阳、阳明两经气血,为临床 经验效穴。
配穴
手太阳经证者,加后溪; 手阳明经证者,加三间、合谷;
手少阳经证者,加中渚、外关。
X片:初期无异常,后期有软组织钙化斑。与骨折、转 移性骨癌鉴别。
造影:关节囊变小。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肩部骨关节和软组织损伤鉴别:
颈椎病
肺沟瘤(Pancoast肿瘤) 肩关节结核 冠心病、胆囊炎等引起的牵涉性肩痛
中医对漏肩风认识
由于风寒是本病的重要诱因,故常 称为 " 漏肩风 " ;本病多发于 50 岁左 右的成人,俗称 " 五十肩 " ;因患肩 局部常畏寒怕冷,尤其后期常出现 肩关节的粘连,肩部呈现固结状, 活动明显受限,故称"肩凝症"、"冻 结肩"等。
开放性手术松解
该方法最早由Codman提出。 目前临床上学者建议该方法用于关节镜下松解 术失败的患者、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者及继发于肩 部外伤或肩部手术的肩周炎患者。
非手术治疗
①患者教育 ②缓解疼痛 ③适当正确功能锻炼
康复锻炼
随肩周炎病程不同,康复方法亦不同。 急性期 治疗的目的为解除患者的疼痛,缓解肌肉痉挛,改善局 部循环,并在疼痛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功能锻炼。 药物治疗 物理治疗 功能锻炼 传统康复治疗
X线片可无明显异常,肩关节造影则可发现关节囊 挛缩。肩关节动态造影观察有助于诊断。
诊断
症状: 疼痛
肩关节活动障碍
肌肉萎缩(后期) 检查:功能检查、压痛点; 辅助检查
肩关节功能检查: 上举、后伸、外 展、内收、旋内 及旋外活动。
痛点
痛点 小圆肌上缘:肩贞
痛点 痛 点
肱二头肌长、短头附着处:肩内陵 肩峰下缘:肩髃 肩胛冈上缘:秉风
肩周疼痛,活动 受限,后期可出 现肌肉萎缩。
肩周疼痛,活动 受限,后期可出 现肌肉萎缩。
兼证
兼有明显的感受风 肩部酸痛,劳累加 寒史,遇风寒痛增, 肩部有外伤或劳作 重,或伴见头晕目 得温痛缓,畏风恶 过度史,疼痛拒按, 眩,四肢乏力, 寒
舌脉象
舌淡红,苔薄 白,脉浮
舌淡,苔薄白,脉
细弱
舌黯或有瘀斑, 脉细涩
漏肩风常见西医类属疾病
肩关节周围炎(黏连性关节囊炎) 肱二头肌长头腱鞘炎 肩峰下囊炎 肱二头肌腱短头损伤 冈下肌腱炎
冈山肌腱炎
颈椎病
有 喙肩韧带、
盂肱(关节 囊)韧带、
喙肱韧带、 喙锁韧带。
解剖结构--肩部的肌肉
浅层 三角肌、 胸大肌 深层 肩袖: 肩胛下肌、 冈上肌、 冈下肌、 小圆肌 其它 大圆肌、 斜方肌等
肩关节扩张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