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类电视机原理ppt

合集下载

《电视原理》课件

《电视原理》课件
智能电视能够与手机、平板等设备实现多屏互动 ,实现内容共享、远程控制等功能。
3
云服务技术
智能电视集成了云服务技术,能够实现内容云存 储、云播放等功能,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电视技术的分类与特点
模拟电视
模拟电视采用模拟信号传输, 其图像质量受信号干扰影响较 大,现已逐渐被数字电视取代

数字电视
数字电视采用数字信号传输, 具有图像清晰、抗干扰能力强 、可进行交互操作等特点。
液晶电视
液晶电视利用液晶材料实现图 像显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 、低功耗等特点。
等离子电视
等离子电视利用等离子体显示 技术实现图像显示,具有视角 广、动态清晰度高、色彩鲜艳
视频编辑的基本流程
视频编辑的基本流程包括导入素材、 剪辑、添加特效、输出等步骤。导入 素材是将需要编辑的视频文件导入到 软件中;剪辑是将不需要的部分剪掉 ,将需要的部分拼接在一起;添加特 效可以增强视频的表现力;输出则是 将编辑好的视频文件导出,以便于播 放和分享。
03
电视接收机的原理与结构
电视接收机的原理
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标准与制式
数字电视信号传输标准
基于离散的数字信号进行传输,主要采用COFDM(Coded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编码正交频分复用)和8VSB(8-level Vestigial Sideband Modulation,8级残留边带调制)方式。
数字电视信号制式
DVB(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数字视频广播)、ATSC(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美国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等。

电视机原理优秀课件

电视机原理优秀课件

② 最大调制量是调制特性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定义是显 像管荧光屏上从不发光(阴极电流为零)到出现标准亮度的光栅
(阴极电流为50 μA)时栅-阴电压的变化量Δugk,公式表示为
Δugk= |ugk0| - |ugk50|
式中,ugk50为ik =50 μA时的栅-阴电压值。如果Δugk值小,说明 ugk只要有一个较小的变化,或显像管阴极输入一个幅度较小的 视频信号,便能在荧光屏上获得较大的亮度或对比度的变化。 这就是说ik能较快从0 μA升至50 μA,表明显像管的灵敏度高。 所以, 最大调制量越小,显像管灵敏度越高;反之则越低。
③ 从调制特性曲线图形上看,栅-阴电压越负,阴极电流 就越小, 则荧光屏亮度越暗; 反之, 亮度越高。 当负极性图 像信号从阴极输入时, 原图像较暗部分对应的较高图像信号 电平就会抬高阴极电平使得栅—阴电压越负,这样,显像管重 现的图像是正确的。 此外,阴极电流ik不应超过150 μA(负 电压约为-20 V); 否则,阴极电流过大, 会烧坏荧光粉层。
① 图2-3所示为栅-阴电压ugk和阴极电流ik的关系曲线,叫 做调制特性曲线。该指数曲线由下列公式给出:
ik k(ugkugk0)
式中,k是比例系数,与电极的特性和构造等因素有关;γ是非 线性系数,其数值大小因管子而异,取值在2~3之间;ugk0 是 栅极截止电压,即显像管阴极电流ik=0时的栅极负压(此时荧 光屏不发光, 无光栅)。
电视机原理
-
2.1 黑 白 显 像 管
2.1.1 黑白显像管的结构
图 2
1 黑 白 显 像 管 结 构 示 意 图
1. 玻璃外壳
玻璃外壳包括管颈、管锥体和屏面玻璃三部分。
在显像管玻璃外壳管锥体部分的内外壁上分别涂有石墨导 电层,从而形成一个以玻璃为介质,以内外壁石墨层为两个极 片的电容器(电容量约为600~1200pF)。这个电容器可作为第 二、 四高压阳极的滤波电容,因而在高压供电电路中不必另 接高压滤波电容。

电视原理3.ppt

电视原理3.ppt

第3章 彩色电视信号的传输
(a) fH
2fH
3fH
(a)
f
SC
4fH
f
(b)
fSC- 3fH
fSC-fH
fSC+fH
fSC+ 3fH
f
(b)
fSC
(c)
fSC- 3fH
fSC-fH 3-2 频谱交错
(a) 色差信号频谱; (b) 色度信号频谱; (c) 频谱交错
B-Y (b)
图 3-4 正交平衡调幅 (a) 正交平衡调幅器; (b) 色度信号矢量图
BM
U
SC
[
m 2
cos(SC
)t
m 2
cos(SC
)t]
mUSC cos t cosSCt (R Y ) cos t cosSCt
(3-4)
第3章 彩色电视信号的传输
上式表明用一个乘法器将色差信号与载波相乘就 可以得到平衡调幅波, 如图3-3所示。 平衡调幅波有 如下特点:
(1) 平衡调幅波不含载波分量。 (2) 平衡调幅波的极性由调制信号和载波的极性共 同决定, 如两者之一反相, 平衡调幅波的极性反相; 色差信号(调制信号)通过0值点时, 平衡调幅波极性反 相180°。
图3-1(b)是将nfH附近的一族谱线放大, 可以看 出在行频主谱线两侧有以帧频、 场频为间隔的副谱线。 当图像活动加快时, 各副谱线之间的空隙被填满, 但 在(n-1/2)fH附近仍有较大的空隙, 慢变化的图像频谱 空隙达93%, 较快变化的图像频谱空隙仍有46%, 所 以可以将色度信号的频谱插在亮度信号的频谱空隙中 间, 用一个6 MHz带宽的通道同时传送亮度信号和色 度信号, 这种方法称为频谱交错或频谱间置。
第3章 彩色电视信号的传输

电视机基本原理讲座幻灯片PPT

电视机基本原理讲座幻灯片PPT
图像的扫描〔分解〕过程
分解的行数越多,每行分解的点数越多,图像越清楚。但频率越高,存储、传输越困难。
电视技术开展简史
电视机根本原理讲座
1884年俄裔德国科学家保尔·尼普可夫一种光电机械扫描圆盘----尼普可夫圆 盘。
1897年德国布劳恩创造了能使阴极射线电子束投射到荧光屏上的阴极射线管 〔CRT〕,把电流的强弱变化转换成了光的明暗变化,使接收的图像显示在荧 光屏上。
电视机根本原理讲座幻灯 片PPT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电影机工作原理
电视机根本原理讲座
电影机的重大意义是实现了活动画面
主要来自摄象机,其它象游戏机、专业信号发生器、电脑图象发生器 等也可以产生图象
光学系统是 摄像机性能的重要 组成局部。
光电摄像管 已很少用,常用的 是CCD器件。
彩色摄像机是依据三基 色原理对图像进展转换的,这 样就有三个摄像器件对三个基 色图像同步转换。
基色方程: Y=0.30R+0.59G+0.11B 色差方程: 0=0.30(R-Y)+0.59(G-Y)+0.11(B-
1925年英国人贝尔德用两个尼普可夫圆盘,首次在相距4英尺远的地方传送了 一个十字剪影画。贝尔德本人那么被后来的英国人尊称为电视之父
1923年,美国创造家斯福罗金制成了第一只电视摄象管——光电摄像管
1933年俄国出生的左利金也创造了光电摄像管,从而完毕了电视的机械扫描 方法,开场采用电子扫描进展摄像,
电视摄象机内信号处理过程 电视机根本原理讲座

电视机原理课件

电视机原理课件

彩色电视机所采用的是将三种基色按不同比例想加而 获得不同的彩色,此法称为相加混色法。下面是三基 色的混合图:
R+G=Y R+B=P G+B=C R+G+B=W 二种颜色相加混合得到的 白色称为互补色,可以看 出:红---青、绿----紫、 蓝----黄为互补色,大家 看书上的实验P6
三基色原理为彩电奠定了基础,极大的简化了用电信号 来转送彩色的技术问题,也就是说:只要转送三色信号, 就能实现转送千万种彩色的目的。
著名的三棱镜折射实验可以证明白色的太阳光实际 上是由红橙黄绿青兰紫在人眼形成的混合色:
二、光源 能自然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太阳就是最大的最常见 的光源。自然界不同的景物,在太阳的照射下由于物体本 身的属性,反射或透射了可见光谱中的某一些成分而吸收 其余部分,从而引起人眼不同的色彩感觉。某一景物的色 彩,是该景物在特定光源照射下所反或透射的一定可见光 谱成分作用欲人眼引起的视觉效果。换句话说,物体反射 或透射什么光,就给人以什么色的感觉。彩色的感觉既决 定于人眼对可见光谱中的不同成分有不同视觉效果功能, 又决定于光源所含的光谱成分及景物反射或透射和吸收其 中某些成分的特性。同一物体在不同的光源照射下呈现的 色彩也有所不同。见书P2页
二、三基色原理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某一单色相同彩色感觉可由具 有不同光谱分布的色光组合而成。人眼只能体会彩色感 觉,而不能分辨光谱成分,如果适当选择三种基色,将 它们按不同的比例进行合成,就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的彩 色感觉,并且有: 1、合成彩色的亮度为三 基色之和 2、混合色的色调和饱和度由三 基色的混合比例决定。
人的可见光范围在380nm(纳米)~780nm(纳米)之间, 波长由长到短分别呈现:红橙黄绿青兰紫。 其中只包含单一波长的光称为单色光,包含两种或更多 波长的光称为复合光。一定成分的复合光有一种确定的 颜色与之对应,但是一种颜色的感觉并不只对应一种光 谱组合,另外,由完全不同的光混合后,也能使人产生 与某一波长对应的相色感。书上就举了一个例子:在第 一页 用540nm的绿光与700nm的红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同时 作用于人眼,可以得到波长为580nm的黄色光感。此时 人眼已分不清是单色黄光,还是由红、绿两色光混合的 黄光了。

电视机原理8.ppt

电视机原理8.ppt
2、分米波波段:特高频 UHF 13 ~ 68频道
超外差式电视机中的变频电路
高频电 视信号
混频 电路
中频信号
中频放大电 路
fL=fP+38MHz
本机振荡 信号
图像中频:fL- fP =38MHz 伴音中频:fL -fS =31.5MHz
五、增补频道(有线电视系统使用)
Z1~Z7频道 111~167MHz(调频广播信道87~108MHz之后,6频道之前) Z8~Z37频道 223~463MHz(12频道之后,13频道之前) 六、高频电视信号传播特点
12μS
消隐脉冲与同步脉冲的关系
行同步 行消隐
160μs
160μs
场同步
场消隐
1.6ms
160μs
25% 100% 75%
4、槽脉冲和均衡脉冲
2.35μS
前均衡脉冲 160μS
场同步 160μS
后均衡脉冲 160μS
32μS
32μS
4.7μS 槽脉冲
三、黑白全电视信号波形(以全白图像为例)
32μS 64μS
1、直线传播 2、可通过地面,建筑物,山丘等反射传播
反射波 引起的 重影
3、绕射能力弱,山丘、高大建筑物后有“阴影区” 钢筋水泥墙透射率 0.05~0.1 砖墙透身率 0.1~0.2
L LH LH LH
L L M HL M ML
信号电压 RL
信号电流
二、黑白显像管和电→光转换
1、 黑白显像管的结构
内外石墨层
电子枪各电极正常工作电压
灯丝:6.3V,0.6A。 (12寸以下12V,0.085 至0.089A。) 阴极:几十V至100V
栅极:低于阴极几十伏。 截止电压-20V至-90V

电视机原理PPT演示课件

电视机原理PPT演示课件

发 射 二 极 管






大极Biblioteka 器管红外线遥控发射器框图2—1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2)遥控器专用集成电路
彩色电视机信号处理电路分析
遥控器专用集成电路是遥控器的核心部分。一般情况下,一种 型号的电路只对应一种格式。所谓格式,就是数据码“l”和“0”的 高低电平的脉宽及组成方式。一种CPU只接收规定的一种格式。现 在也有将多种不同格式编码集成在一块电路中,通过外部引脚的接 线来挑选编码格式,那么它可以适用多种CPU。至于万能遥控器的 编码格式不是通过外部接线来选择,而是通过按键的输入信号来设 置。
由集成电路的扫描输出、输入电路引脚组成横竖交叉矩阵。无 键按下时,输入输出互不相连。输人口为低电平,当某一键按下时 ,相应的输入口即有信号送达,使专用集成电路得知哪一个按键被 按下。每一只按键对应一组编码。在实际使用中,当两键同时按下 时,不输出信号。当然,也有一些电路特设“双键”,当指定的双 键按下时,它会发出一种指定的信号。
1 、红外遥控接受器的概念
2、红外遥控接受器的组成框图与作用 3 、红外遥控接受器的工作原理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三、红外遥控微处理器
彩色电视机信号处理电路分析
1、红外遥控微处理器的概念 2、红外遥控微处理器的组成框图与作用
3、红外遥控微处理器的正常工作条件
四、本节小结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遥控专用集成电路各部分的作用:
彩色电视机信号处理电路分析
(1)晶体振荡器:产生455kHz振荡信号,把它送入12分频。
(2) 12分频:把455kHz的振荡信号经过12次分频后产生 38kHz的载波信号,送到定时发生器、指令编码器。

电视机原理及维修技术上第一章.ppt

电视机原理及维修技术上第一章.ppt
左是逆程,约12μS;帧扫描从上到下是正程,自 下而上是逆程,逆程扫描的行数为50行,正程扫 描的行数为625-50=575行。
第二节 图像的光电转换
三、隔行扫描 目的:消除闪烁效应 优点:电路设计结构简单,图像信号带宽相对较低 特点:第一场先扫奇数行,第二场再扫偶数行,两
场共完成一幅画面。
☞请注意观察 右图
行同步脉冲宽度为4.7μS,前肩1.6μS,后 肩5.7 μS,共12 μS
场同步脉冲宽度为160μS 同步信号不在屏幕上显示,所以在消隐期间
发送 同步信号比消隐信号电平高25%,电平幅度
为100%,为超黑色。以便于区分
第三节 黑白全电视信号
均衡脉冲:奇数场与偶数场最后一个到达场 消隐的行同步脉冲的时间相差32μS(半个 行周期),为了保证隔行扫描的准确性,使 奇、偶数场的同步积分波形相对于场同步前 沿来说尽可能一致,加入前均衡脉冲。同时, 在场消隐期间也有行扫描的存在,在场消隐 期间,场同步信号的前后各加入五个均衡脉 冲,起行同步脉冲的作用,所以后面也有五 个均衡脉冲。 H=64μS(一个行扫描周期) 前后均衡脉冲各2.5H共5H,脉冲宽度为 2.35μS(半个行同步脉宽)
消隐信号的幅度其次,是75%
图像信号的幅度在12.5%~75%之间

平 图像信号
场消隐信号
100%
均衡脉冲 场同步信号 均Hale Waihona Puke 脉冲行同步信号 行消隐信号
75%
开槽脉冲
12.5%
时间
第三节 黑白全电视信号
图像信号:是反映图像内容的电信号,它 的电压高低表示了图像像素的明暗情况。
我国电视信号采用负极性调制,抗干扰能力 强。(当电子束扫描遇到图像的黑暗部分的 时候,信号的幅度就大,为75%;遇到明亮 部分,信号的幅度就小,为12.5%)

电视原理介绍PPT课件

电视原理介绍PPT课件
因而会造成相互的干扰。
亮色增益差
亮度信号的能量主要分布在整个频带的低、中频 部分,而色度信号的能量分布在频带的高频部分。
由于信道的线性不是很好,导致亮色信号的增 益不一直,产生色饱和度失真。 亮色延时差
亮色信号通道的带宽不同,产生传输延时不同, 虽然进行了补偿,但仍有差异,造成亮度和彩色图像 位置的不重合,形成彩色镶边图像。
由于带宽太宽,无法在现行制式的电视频道中传送。
将亮度信号经4:3时间压缩后,成为30MHz带宽;将 两个色度信号经4:1时间压缩后,也成为30MHz的带宽; 然后用MUSE(多重亚取样编码)技术实现4:1的压缩,亮 度和两个色差信号的带宽都是8.1MHz的带宽。
由此构成的电视广播制式称为Hivision制式,在24MHz 带宽的卫星频道中调频广播。
很高,进行反复的存取后不会失真。
(3) 数字电视稳定可靠 数字电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性能稳定可靠。
(4) 数字信号易于与其它信号链接
数字电视信号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传送,容易 进行处理。
6.1.3 数字电视的发展
1、 模拟彩色电视的问题
三大彩色电视制式 NTSC制:美国、加拿大、中美州、南美州、日本等 PAL制:英国、西欧国家、中国等 SECAM制:法国、中欧国家、俄罗斯等
对PAL制有 fSC= (283+3/4) fH+25 = (283+3/4+25/ fH) fH 取q = 4,则有: fS =4 fSC=(1135+100/fH) fH =(1135+4/625) fH n=1135.0064 1135 满足正交结构 fS = (1135+4/625) fH=17.734475MHz 满足抽样定理

电视原理PPT1

电视原理PPT1
电子枪:电子枪由灯丝、阴极、控制栅极、加速 极、聚焦极等组成。
从图1-3(b)可以看出,当电子束射到光电靶上某 点时,便把该点对应的等效电阻R(即图中的R1,R2, R3 ,…)接入由信号电极板、负载电阻RL、电源E和 电子枪阴极构成的回路中,于是回路中便有电流i产生。 电流i的大小与等效电阻R有关,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2. 图像的重现是依靠电视接收机的显像管来完成的。 显像管的任务是将图像电信号转换为图像光信号,完 成电到光的转换。
显像管是利用荧光效应原理制成的。所谓荧光效 应,是指某些化合物在受到高速电子轰击时表面能够 发光,并且轰击的电子数量越多、速度越高,则发光 越强。
显像管主要由电子枪及荧光屏等几部分组成。
TSV 1.6 ms TRV 18.4 ms
t tt
2
3

(c)


18.4 ms
1.6 ms
下 场扫描正程
(d)
下 场扫描逆程
图1-4 (c)场扫描锯齿波电流;(d)仅有场扫描时,荧光屏上呈现一条垂直亮线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2.2 所谓逐行扫描,就是电子束自上而下逐行依次进
行扫描的方式。如图1-5(a)所示
i E RL R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被摄景象通过摄像机的光学系统在光电靶上成 像。
(2)光电靶是由光敏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这种材料的 电阻值会随光线强弱而变化,光线越强,材料呈现的电 阻值越小。
(3)由于被传送光图像各像素的亮度不同,因而光电 靶面上各对应单元受光照强度也不同,导致靶面各单元 电阻值就不一样。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第1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知识
1.1 图像光电转换的基本过程 1.2 电视扫描原理 1.3 重现电视图像的基本参量 1.4 全电视信号 1.5 电视信号的发送 习题一

电视机原理11.ppt

电视机原理11.ppt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讲学习,同学们要了 解电视广播的全过程,光电转换 原理。掌握电视是一门技术,顺 序传送,隔行扫描。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电视是。。。。。。的一门技术 *电视广播实现的基础是: *电视广播的全过程包括: *电视广播系统简化框图0-0-1所示 *工作过程: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光电导摄像管(如图1-2-1所示) *组成:光敏靶,电子枪 *正、负极性图像信号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二、电光转换-图像的重现 *荧光效应 *显象管的组成:荧光屏,电子枪, 玻璃外壳 *黑白显象管示意图(如图1-2-3所示)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1-1 图像顺序传送原理 一、图像的分解与合成
*报纸上的传真照片: *像素
二、图像信号的传送方式
*同时传送 *顺序传送(如图1-1-1所示) *活动图像的传送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1-2 光电转换原理 一、光、电转换-图像信号的摄取 *光电效应 *这种材料的特点 *摄像管类型:超正析摄像管和光电 导摄像管
为25Hz ,行频为25*625=15625Hz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二、扫描方式 *逐行扫描 *隔行扫描(如图1-3-7 所示)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三、光栅的几何失真 和中心位置调整 1、光栅的几何失真 *平行四边形失真 *梯形失真 *枕形失真 *桶形失真
第一讲 电视技术基础
2、光栅中心位置调整 *原因 *做法(如图1-3-10所示)

各类电视机原理ppt精选课件

各类电视机原理ppt精选课件
RF---图象信号、伴音信号 (2)输出信号:
视频信号(0---6 MHz)、 第二伴音中频信号(31MHz)
完整编辑ppt
53
§1.7 黑白电视机整体组成
4、公共通道的组成
高频头
图象中频放大 视频检波
予视放
高放AGC
中放AGC
ANC
完整编辑ppt
54
选频、 放大、 变频
放大38MHz图象中频 信号、传输31.3MHz 伴音中频信号
40
§1.5电视信号的发送
一、图象信号调制方式:调幅 二、发送方式:图象信号残留边带发送
下边带
载波 上边带
6MHz
完整编辑ppt
41
6MHz
§1.5电视信号的发送
0.75MHz 载波
下边带
上边带
残留边带示意图
6MHz
1.25MHz完整编辑ppt
42
§1.5电视信号的发送
0.75MHz
1.25MHz
由摄像管完成
完整编辑ppt
15
第一章 电视图象传输的基本理论
(2)电-光转换
由显象管完成
完整编辑ppt
16
第一章 电视图象传输的基本理论
4、图象传输的过程 (1)电缆传输
完整编辑ppt
17
第一章 电视图象传输的基本理论
2、无线传输
图象电信号(视频)
摄像管
射频信号
调制及处理电路
发射
接收过程 接收电路调制信号
一、图象信号
彩色图象
正极性电信号 视频信号
负极性电信号
完整编辑ppt
35
§1.4黑白全电视信号
二、消隐信号 1、时间:扫描逆程 2、波形:脉冲 宽度,行12 μs,场1.6ms 3、电平:黑电平 4、分类:行消隐、场消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2 人眼视觉特性与 电视图象的基本参量
(3)人眼与图象的距离
L=4H
15° 20°
(25) H=35cm L=1.4m
-
§1.2 人眼视觉特性与 电视图象的基本参量
(4) 在竖直方向人眼的分辨率 在竖直方向人眼可分辨的线数m
15°
15°
M= ———— = —— ≈ 600线
θ
1.5′
-
§1.2 人眼视觉特性与 电视图象的基本参量
信号的信息,故形成了槽脉冲和齿脉冲 其宽度分别为:4.7 μ s、 27.3 μ s
-
§1.4黑白全电视信号
五、均衡脉冲 1、设置的目的: 用于识别奇数场和偶数场 2、位置: 场同步信号的前后个4个 3、波形: 脉冲、宽度为2.35 μ s
-
§1.4黑白全电视信号
六、黑白全电视信号(视频信号)
-
三基色共用同一个等离子管的设计也使其避 免了聚焦和汇聚问题,可以实现非常清晰的图像。
-
电视机的简要原理-等离子
-
第一章电视图象传输的基本理 论
§1.1 电视信号传输的基本过程 一、信号及调制 二、象素以及图象的传输
-
第一章电视图象传输的基本理论
3、光电转换 (1)光—电转换
由摄像管完成
-
第一章 电视图象传输的基本理论
2、偏转系统 (1)磁偏转 (2)偏转线圈
行偏转线圈和场偏转线圈
-
-
§1.3电视扫描
二、锯齿波电流与电视扫描 1、电视扫描的四段
-
§1.3电视扫描
2、锯齿波电流
-
§1.3电视扫描
3、电视扫描与锯齿波电流
A
O
B
-
锯齿波电流与电视扫描
-
§1.3电视扫描
三、消隐问题 1、回扫线 2、消隐信号 3、消隐信号的分类 行消隐信号和场消隐信号
-
电视机的简要原理-CRT
-
电视机的简要原理-背投
-
电视机的简要原理-LCD
-
PVA、IPS、CPA、MVA面 板
-
电视机的简要原理-等离子
等离子是一种利用惰性气体放电的自发光显 示技术,采用等离子管作为发光器件,每一个像素 对应一个等离子管,在屏幕中发光的等离子管平面 均匀分布。这样显示图像的中心和边缘完全一致, 不会出现扭曲现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纯平面。
行逆程
-
行正程
§1.4黑白全电视信号
三、同步信号 1、时间:扫描逆程 2、波形:脉冲 宽度, 行4.7μs,场160 μ s 3、电平:黑电平 4、分类:行同步、场同步
(2.5TH)
行逆程
-
行正程
§1.4黑白全电视信号
四、槽脉冲 因为:场同步信号场160 μ s ,2.5个行周期,
使得行同步信号丢失。 所以:在场同步信号上开出4个槽以包含行同步
(2)电-光转换
由显象管完成
-
第一章 电视图象传输的基本理论
4、图象传输的过程 (1)电缆传输
-
第一章 电视图象传输的基本理论
2、无线传输
图象电信号(视频)
摄像管
射频信号
调制及处理电路
发射
接收过程 接收电路调制信号
解调及处理电视路频信号
-
显象管
§1.2 人眼视觉特性与 电视图象的基本参量
一、亮度感觉与电视机的亮度、对比度和 灰度
§1.5电视信号的发送
一、图象信号调制方式:调幅 二、发送方式:图象信号残留边带发送
下边带
载波 上边带
6MHz
-
6MHzBiblioteka §1.5电视信号的发送0.75MHz 载波
下边带
上边带
残留边带示意图
1.25MHz
6MHz
-
§1.5电视信号的发送
0.75MHz
1.25MHz
6MHz 6.5MHz 8MHz -
二、人眼的视觉特性与电视机的场频 1、视觉惰性 <0.1s 2、临界闪烁频率 45.8Hz 3、电视图象的场频 (1)借鉴电影技术 (2)电源的影响 (3)场频=50Hz
-
§1.2 人眼视觉特性与 电视图象的基本参量
三、人眼的分辨率与电视图象的分辨力 1、人眼分辨率及相关因素 (1)黄斑区分辨率最高 黄斑区是水平20°竖直15°的矩形区 (2)人眼的分辨率与照度有关 在正常照度下,极限分辨率为1′~1.5′
每场图象 312.5行
每场正程行数
575
每场逆程行数
50
行频 15625Hz 行周期 64μ S (52+12)
场频 50Hz 周期20ms (18.4+1.6)
-
§1.3电视扫描
一、电视扫描与偏转系统 1、电视扫描 (1)场扫描与行扫描 (2)隔行扫描与逐行扫描
1. 3.. 2. 4
-
§1.3电视扫描
四、发射端与接收端的同步问题 1、同步信号 2、同步信号的分类 行同步信号和场同步信号
-
§1.4黑白全电视信号
一、图象信号
彩色图象
正极性电信号 视频信号
负极性电信号
-
§1.4黑白全电视信号
二、消隐信号 1、时间:扫描逆程 2、波形:脉冲 宽度,行12 μs,场1.6ms 3、电平:黑电平 4、分类:行消隐、场消隐
频谱图
§1.5电视信号的发送
-
电视机分类
三、阴极射线管电视划分: 球面显像电视 超平显像电视 纯平显像电视
-
电视机分类
四、投影电视分类: 1、內投影電視(直投) 2、外投影電視(背投)
-
电视机分类
电视 像电视
平板显像电视可划分: 1、液晶显示
2、等离子显
-
模拟电视信号与数字电视 信号
1,模拟电视信号 2,数字电视信号
-
序言
一、本门课程的学习目的 1、基础理论的实践 2、专业的工作需要 3、通过学习提高和加强实践能力 4、通过学习提高和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
-
电视机分类
一、按照传输信号分类 1、模拟电视机 2、数字电视机
二、按照显示方式分类: 1、显象管(阴极射线管、CRT)电
视 2、投影电视 3、平板显像电视
3、电视机的分辨力 (1)竖直方向
M=0.7Z′ Z′为有效行 我国规定:行数625 Z′=575 (2)水平方向
N=KM = 0.64KZ =533线 (3)电视图象的上限频率
fmax=0.2KZZfV = 5.2M
K为4:3
-
§1.2 人眼视觉特性与 电视图象的基本参量
四、我国的电视广播标准
每帧 图象 625行
1、人眼的亮度感觉 (1)视觉范围宽 (2)所识别的亮度比与环境光强有关 (3)人眼所感觉的最小亮度比△B与环境
亮度之比是一个常数
-
§1.2 人眼视觉特性与 电视图象的基本参量
2、电视机的亮度、对比度和灰度 (1)亮度 100-150尼特 (2)对比度 50—60 (3)灰度 6---10
-
§1.2 人眼视觉特性与 电视图象的基本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