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

合集下载

非营利组织的起源与发展

非营利组织的起源与发展

⾮营利组织的起源与发展第三章⾮营利组织的起源与发展第⼀节国际⾮营利组织的起源与演变⼀、国际⾮营利组织的源头“⾮营利组织”、“⾮政府组织” =“⾮桌⼦家具”联合国的官员⾮营利组织肇始于16-17世纪,20世纪70年代是其勃兴时期,经历了⼀个漫长的演进过程。

许多慈善机构脱离了教会,私⼈慈善逐渐发展起来以政治权益和话语权为基础的、带有政治⾊彩的⾮营利组织。

社会运动,产⽣了代表各种群体的⾏会组织根据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宗教的经典论述,宗教有四种历史形态:原始宗教、国家宗教、民间宗教和世界宗教。

原始宗教是对原始社会⽒族部落⽣活的幻想反映,是最早产⽣的宗教形态,包括⾃然崇拜、⽣殖崇拜、⿁魂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天神崇拜、⾏业神崇拜等内容,其崇拜⽅式主要是巫术、禁忌和献祭。

国家宗教是伴随着民族国家的产⽣⽽形成的,它是原始宗教民族国家化的结果,是对民族国家社会⽣活的幻想反映。

如古代埃及宗教(消亡)、古代巴⽐伦宗教(消亡)、古代印度宗教(婆罗门教和印度教)、古代中国宗教(商周宗教和儒教)、古代希腊罗马宗教(消亡)、古代以⾊列宗教(摩西教和犹太教)、古代波斯宗教(琐罗亚斯德教)、古代⽇本宗教(神道教)等民间宗教是作为国家宗教的异端⽽出现的新型宗教,⼀般由个⼈创⽴。

除三⼤世界宗教外,主要有犹太教、摩尼教、耆那教、道教、锡克教等。

世界宗教是民间宗教进⼀步发展的结果。

古印度帝国孔雀王朝的(准)国教(佛教)、罗马帝国的国教(基督教)、阿拉伯帝国的国教(伊斯兰教),最终发展为世界宗教。

(⼆)源头之⼈道主义传统⼈道主义的理解Humanitarianism ,⼈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艺复兴时期的⼀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爱护⼈、尊重⼈,做到以⼈为本、以⼈为中⼼的这样⼀种世界观。

“⼈道主义,在⽂艺上系⿎吹⾃由思想的主义,原在排斥教会的束缚,以⼈道取代神道,亦为⼈⽂主义的展现,在伦理上则与博爱主义相同,主张超越⼈种、国家、宗教等所有的差别,承认⼈⼈平等的⼈格,互相尊重,互相扶助,以谋⼈类全体之安宁幸福为理想的主义。

(四)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

(四)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

4.资源有限,能力不足



资金缺乏问题, 根据清华大学NGO研究所从2002年至2003年在青岛开展的实 证调研结果,在其所调查的社团中,仅有9.2%的组织将自身 的生存状况评价为“非常好”,较为困难和非常困难的为 18.7%,相当大的一部分组织则因为资金匮乏而处于“半休 眠 状态”。只有18.5%的调查者认为自己的服务能力得到了全 部 利用;其他的仅为部分利用,其中有超过20%的社团的服务 能力有一半或更多被闲臵。 我国绝大多数自上而下建立起来的非营利组织的众多工作人 员来自政府机构,属于从一线精简下来的闲散人员或离退休 人员;而相当比例的自下而上建立的非营利组织则没有或几 乎没有固定的人才渠道。 我国非营利领域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大:一流人才去 政府,二流人才去企业,三流人才到NPO。
4.3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4.3.1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主要类型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主要有两大类、三个基本形态 1. 官方非营利组织 官方公益性事业单位(GONGO,Government Owned NGO)和 某些社会中介组织; 2. 民间非营利组织 (1)民间社会团体: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 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 (2)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 社会力量以及公民个人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非营利性社 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1998年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平均收入结构
比例(%) 排序 会费 21.18 2 营业性收入 6.00 3 政府提供的财政拨款和补贴 49.97 1 政府提供的项目经费 3.58 6 国际组织、国外政府及其他组织提供的资助和项目经费 1.64 10 企业提供的赞助和项目经费 5.63 4 国内其他基金会提供的资助和项目经费 0.50 12 募捐收入 2.18 7 资本运作收入 1.21 11 会费以外,特定成员提供的个人赞助 1.98 8 贷款或借款 0.28 13 前一年度盈余资金 1.83 9 其他 4.14 5 类 型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比较研究

国内外非营利组织发展的比较研究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发展,从北美、欧亚的发达国家到非洲、拉美和前苏联集团中的发展中国家,非营利组织都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非营利组织都致力于各种社会问题的解决,积极参与包括社区建设、地方自治、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等区域性公共事务,还包括积极参与国际决策,解决各种全球性问题。

可见,非营利组织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国际治理的一支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一、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及特征关于什么是非营利组织,国际、国内学术界对此所下定义不尽相同,甚至国际上有不同的称谓或术语,如“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独立部门”、“慈善组织”、“志愿者组织”、“公民社会组织”、“民间组织”、“免税组织”、“非政府组织”等等。

但是这些不同的概念基本上包含了介于政府组织和营利性组织之间的一切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这个概念一开始主要指美国社会中那些根据联邦税法获得减免税待遇的特殊组织,20世纪80年代以后开始流行,渐渐成为学术界较为通行的一个一般性概念。

美国学者沃夫(Wolf)依据非营利性组织的特征对非营利组织进行了界定,他指出非营利组织有五个方面的特征:有服务大众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结构;有一个不致令任何人利己营私的管理制度;本身具有合法免税地位;具有可提供捐赠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

符合这五个特征的组织一般被认为是非营利组织。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王名博士认为:非营利组织(NO-Profit Organization)(NPO)是指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开展各种公益性或互益性社会服务活动的社会组织。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邓国胜博士指出:非营利组织是指那些有服务大众的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所得不为任何人牟取私利,组织自身具有合法免税资格和提供捐助人减免税的合法地位的组织。

综观国内外学者对非营利组织的界定,我们可以将非营利组织理解为:以服务大众为宗旨,不以营利为目的,具有志愿性和自治性的正式组织。

非营利组织

非营利组织

第一章非营利组织概述第一节非营利组织的界定及特征一、非营利组织的含义(一)不同术语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第三部门(the third sector)独立部门(independent sector)慈善组织(charitable organization)志愿者组织(voluntary organization)免税组织(tax-exempt organization)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社会经济(social economy)公民社会(socialsociety)……(二)定义方式面界定法:法律上的定义;根据组织的资金来源加以定义;根据组织的目的或功能进行界定;“结构——运行”型定义余界定法:非政府的界定;非市场的界定;非营利的界定凡不是根据政府间协议建立的国际组织都可以被看作非政府组织”。

----联合国经社理事会1952年288(x)号决议和1968年的1296号决议.在一特定法律系统下,不被视为政府部门一部分的协会、社团、基金会、慈善信托、非营利公司或其他法人,且其不以营利为目的。

即使如有赚取任何利润,也不可以将此利润分配。

工会、商会、政党、利润共享的合作社或教会均不属于非政府组织。

——世界银行非营利组织指符合下列要求的信托机构、公司或者其他团体:1.为了公共目标而设立;并且2.其收入和财产不得分配给成员或者其负责人员,除非是作为对他们所提供服务的合理补偿。

——《南非1997年非营利组织法》日本的重富真一在结合亚洲国家具体国情的基础上认为一个组织如果具备了下述六个特征就可以被称为非政府组织,这六个特征分别是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发性、持续性、形式性、利他性、慈善性。

二、非营利组织的特征正式性;非营利-非分配性;非政府性;自治性;自愿性第二节非营利组织的类型一、非营利组织国际分类体系(ICNPO)文化与休闲:文化与艺术;休闲;服务性俱乐部。

第四章 我国非营利组织

第四章    我国非营利组织

“汪辜会谈”的背景
台湾当局在开放民众赴大陆探亲的同时坚 守“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的所谓“三 不政策”底线,并称“只有中共彻底放弃马 列主义,认同三民主义后,两岸官方才有接 触的可能”。自1949年国民党当局逃台后, 海峡两岸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接触谈判是在 1986年5月的“两航谈判” ,以及随后在 1990年进行的“金门谈判”。
17
社会团体——是由公民自愿组成的, 为 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 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组织。

1、社团的基本属性和类别
属性:官民二重性 受“行政机制”和“自治机制”的双重支配 同时依赖“体制内”和“体制外”两种资源 通过“官方”和“民间”的双重渠道获取资源 同时满足“社会”和“政府”双重需求
18
自从1989年国务院发布的《社会团体 登记管理条例》结束了社团管理混乱的局面 ,由民政部对社团进行统一的管理,把社团 纳入法制化的轨道。但这个条例包括1998 年修订后的条例都坚持分级、分口的双重管 理,即除了民政部门外,社团还必须找到一 个政府机构作为挂靠单位对其进行业务管理 和日常监督。这在社团成立上建立了社团的 双重管理体制。
31
(2)建立相应的资源配置机制, 解决社团的收入、税收等财政问题

理顺政府公共支出的渠道和机制 建立积极的税收政策调控非营利组 织的经济活动
32
(3)加强社团的管理和能力建设



建立高效的管理系统是重中之重 良好的团队结构 进行战略规划和自我绩效评估 筹资战略和财务管理
(4)建立合理的社团内外部组织体系
社团发展是社会保障的需要
22
4、社团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3
24
25
26
问题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现状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现状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现状及挑战当前,中国非政府组织已逐步进入大发展的历史时期。

一方面是国内非政府组织大量涌现,另一方面则是境外非政府组织大举涌入,二者相互交织,共同促进。

对此,需要正确认识并引导其健康发展。

非政府组织:在中国进入大发展时期(一)非政府组织产生的必然性及大发展的特定历史条件。

非政府组织或非营利组织以民间性、非营利性、公益性、自愿性与组织性为特征,与政府及企业相比有其独特优势,它最初产生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人类社会与政治经济条件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仅靠政府与企业所无法解决的社会问题大量涌现,所以非政府组织就应运而生,它是时代的产物,是推动公民社会发展为相对独立于国家与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

当今非政府组织的大发展则是以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社会现代化、全球化为特定背景。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的全球化阶段中,非政府组织蓬勃发展:一是各国产业结构与社会形态发生重大转变,政府改革与私有化导致非政府组织大发展;二是发展中国家非政府组织开始成为重要力量;三是发达国家非政府组织大量介入国际事务。

至此,以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公民社会出现了欲与国家、市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发展势头。

(二)中国非政府组织大发展的条件已初步具备。

经过长达27年的经济持续高增长,中国综合国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达13.65万亿元,财政收入2.63万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1.15万亿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

2003年,中国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42.16部,其中手机普及率为每百人21.02部,出国旅游人数高达2000万。

中国现有1亿网民,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届三年,并从2005年开始进入“后过渡期”。

大致上,中国非政府组织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1、从1949年到1966年的初始发展期;2、从1966年到1978年的停滞期;3、从1978年到1995年,因改革开放导致社会团体大量涌现;4、从1995年中国举办世妇会至今,中国非政府组织自主性有所增强,整体能力和社会影响日益扩大,数量激增。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PT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PT

民初莆田民间合会
民国初期;莆田民间有一种群众自发的经济互助的组织;叫做合会 合会亦称摇会 通常由需用款项的人发起;自己为会首;邀请有固定收入的亲朋戚友为会友俗叫会戈 组成 一般会首 会友共十二人至二十人 会首预计自己需用款的日期;决定于何时集会 以一个月集会 一次的叫月会;以三个月集会一次的叫季会 会款较普通的是五攻六;就是领会款前每次交会款五元; 请到会款后每次交六元 所多交的一元;即为利息 惟会首每次都交款六元;轮值会首请会款时;每个会 友不论请到会款与否;亦须交款六元
则致力于模糊宗派分歧;消融诸派特色 禅宗 天台宗 净土宗等虽形式上仍各立门户宗派意识上甚至表现出强烈的对立;但在实际内容上已无严格区分;它反映了各宗在思想方面
的互相融合调和 净土宗此时已成为其他各宗共宗的派别;在宗晓 乐邦文类和志磐 佛祖统纪里;分别以省常 宗赜或延寿 省常为继少康之后的净土宗祖师;而其中省常属天台宗人;
南北朝时期;结社以义邑和法社的形式展开活动 义邑;或名邑义 法义 邑会 社邑 义社;主要盛行于北方 它最初是僧俗以在家信徒为主为共同造像而发起的地方性组织;后来发展及
于修建石窟;举行斋会 写经 诵经等佛事活动
隋代盛行造斋;仪范正律 续高僧传卷一 昙曜传唐代义邑继续存在 如益州福寿寺以释宝琼为首
为民间所普遍接受;流传至今 释宗鉴曰:所谓水陆者;取诸仙致食于流水;鬼致食于净地之义 释门正统卷四无论思想还是行仪;都显示出相当混杂的状态
僧俗结合的法社在推动净土归向的同时;还推进了对念佛 忏法和各类仪式的普遍重视 上述所举苏轼等人采用的水陆法会源于梁武帝;便属于一种综合性的盛大佛事仪式 早在天
台宗成立初期;已表现出对佛教仪式的重视 随着天台宗与净土宗联系的加深;宋代便产生了以净土行忏 坛场供养 授菩萨戒 立发愿文 追善回向 志求往生以及念佛 礼拜 供佛 放

中国环境NGO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解析

中国环境NGO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解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十多年来,国内应环境问题而建立的环境NGO也发展较快,走过了兴起、发展和壮大三个阶段。

现在主要有下列四类:由政府部门发起成立的环境NGO,由民间自发组成的环境NGO,学生环境社团及其联合体,国际环境NGO驻大陆机构。

这些环境NGO都很活跃,在短短的十多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总体来说,当前我国环境NGO人才、资金匮乏,规模小,国际交流少,整体能力较差。

且国内相关的NGO管理制度有较大缺陷,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也不完善,这极大地制约了我国环境NGO在环境保护上作用的发挥。

针对当前问题,我国环境NGO在以后的发挥过程中,应加强与政府、企业、公众的合作,增加互动,整合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在促进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同时,高效解决环境问题。

关键词:环境NGO, 合作, 现状, 未来发展浅谈中国环境NGO的现状和未来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长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也使我国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

鉴于此,以及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和政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构建“和谐社会”,即将在北京召开的奥运会也以“绿色”为其主题。

“限塑令”也得以推行。

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全国企业也开始了声势浩大的“节能减排”、提高单位能耗产出的运动,环境问题得到了全国人民的重视,能有今天局面,中国的环境NGO是起到了重大作用的。

1.中国环境NGO的发展历史和现状致力于自然环境保护和改善的NGO都称为环境NGO。

与其他NGO一样,它具有组织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非宗教性等共同特征以及其独有的环境公益性的特征。

我国环境NGO分四种类型。

一是由政府部门发起成立的环境NGO,如中华环境联合会、中华环境基金会等;二是由民间自发组成的环境NGO,如“自然之友”、“地球村”、以非营利方式从事环境活动的其他民间机构等;三是学生环境社团及其联合体,包括学校内部的环境社团、多个学校环境社团联合体等;四是国际环境NGO驻大陆机构。

非营利组织简介模版

非营利组织简介模版

非营利组织简介模版[正文]非营利组织简介1. 组织背景非营利组织(NPO)是一个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的组织,其目标不是盈利而是服务社会、帮助弱势群体和推动社会发展。

本文将介绍一个非营利组织,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使命和愿景。

2. 组织名称组织名称:XX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基金会”)3. 基金会使命基金会的使命是通过提供教育、医疗、环保和社区服务等项目,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并推动社会的公正与发展。

基金会积极致力于打造一个更美好、更有希望的社会。

4. 组织历史基金会成立于XXXX年,在过去的XX年间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

通过与政府、企业和其他机构的合作,基金会逐渐扩大了其影响力和服务范围。

5. 组织核心价值观基金会秉持以下核心价值观:- 爱心和关怀:基金会通过行动表达对弱势群体的爱心和关怀,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提升生活质量。

- 公正与公平:基金会致力于推动社会公正与公平,关注社会不平等问题,为弱势群体争取权益。

- 合作与创新:基金会倡导与各方合作,通过创新的项目和方法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发展。

6. 项目介绍基金会开展多个项目,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以下是其中的几个典型项目:- 教育项目:基金会在教育领域开展多项项目,包括设立奖学金、修建学校、提供教育培训等,帮助贫困地区的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

- 医疗项目:基金会在医疗领域提供医疗援助、设立医疗中心、培训医疗人员等,努力提升健康服务水平,改善居民的医疗条件。

- 环保项目:基金会重视环境问题,开展环保项目以提高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保护生态环境。

- 社区服务项目:基金会通过社区服务项目改善弱势社群的生活条件,例如提供食品援助、举办技能培训等,以帮助他们摆脱贫困。

等等。

7. 项目成果与影响多年来,基金会的项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和积极的社会影响。

通过教育项目,基金会帮助了数以千计的贫困学生获得了教育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通过医疗项目,基金会改善了许多地区的医疗条件,提供了及时和优质的医疗服务;环保项目和社区服务项目也在各自领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提高了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弱势社群的生活水平。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作用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作用

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及其作用(文法学院行政管理08-2班毕崇明 0801070901)摘要: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在近几年已成为世界性话题。

小到社区的邻里纠纷垃圾分类,大到各种国际纷争和区域冲突,许多社会问题的解决几乎都涉及到这些既不是政府也不是企业的社会组织。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壮大,在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全球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和影响也渗透到了千家万户。

本文将在中国国情下探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作用。

关键词:组织非营利发展作用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NPO)的中译,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 [1]。

无论在中国还是在国际上,非营利组织都并非是一个具有明确内涵和外延的术语,各个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不同的侧重,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这一定义被用于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对全球4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后来常为人们所引用。

在这一定义的5个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被视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

定义中国非营利组织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且具有正式的组织形式、属于非政府体系的社会组织,它们具有一定的自治性、志愿性、公益性或互益性,但并非面面俱到,需要客观而动态地加以观察和理解。

在当前这样一个处于转型时期的历史条件下,较宽泛的界定标准将有利于更好地推动相关社会组织的发展。

二、非营利组织在中国的发展我国的非营利组织相比较于发达国家的还很不成熟,但是我国的非营利组织也有很长的发展历史,有着自己的发展特点和特色。

非营利组织行业概述

非营利组织行业概述

财务管理与透明度
财务管理在非营利组织中具有重要地位,确保资源的透明、有效和合规使用。趋势包括数 字化财务管理、捐赠者信任的建立、透明度报告的增加,以满足监管和社会期望。
组织结构与管理
技术与数字化转型
非营利组织正逐渐采用技术和数字化工具来提高效率、扩大影响力和增强可持续性。趋势 包括数据分析、社交媒体营销、在线筹款、虚拟活动等,以适应数字时代的需求。
非营利组织行业概述
资金和融资模式
资金和融资模式
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
非营利组织的资金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捐赠、赞助、政府拨款、会员费、销售物品 和服务、投资回报等。近年来,数字化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已成为筹款的新趋势, 通过在线募捐和虚拟活动吸引更广泛的受众,增加筹款渠道的多样性。
创新的筹款方法
非营利组织越来越注重创新筹款方法,如众筹、社交媒体筹款活动、区块链技术的 慈善捐赠等。这些方法吸引年轻一代的支持,增强了透明度和亲近感,提高了筹款 效率。
未来趋势与挑战
未来,非营利组织将继续面临着人才招聘、筹款、可持续性和技术应用等挑战。同时,社 会问题的不断演化将要求组织不断适应和创新。因此,组织领导者需要具备战略眼光,以 有效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非营利组织行业概述
目标和使命
目标和使命
非营利组织的使命和目标
非营利组织的使命和目标是其存在的核心。这些目标不仅指导组织的运营,还影响其发展方向和社会价值。以下是 关于非营利组织使命和目标的关键主题: 明确定义的使命陈述: 每个非营利组织都应该有一个明确定义的使命陈述,用以阐明其为何存在以及所追求的社会价值。 使命陈述应简明扼要,能够清晰地传达组织的核心目标,以便吸引支持者和志愿者的参与。 社会问题的定位: 组织的使命通常涉及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或填补社会需求的空白。 通过对社会问题进行准确定位,组织能够更好地调动资源和倡导变革。 长期和短期目标: 非营利组织通常有长期和短期目标,长期目标代表其远大愿景,而短期目标则是实现这一愿景的具体步骤。 这种区分有助于组织制定可操作的计划并衡量进展。 社会影响的测量: 了解组织的目标是否达到,通常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指标来测量社会影响。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社会指标、经济指标、环境指标等,根据组织的性质而异。 可持续性和适应性: 非营利组织需要考虑目标的可持续性,以确保长期存在和发展。 同时,适应性也至关重要,因为社会问题和需求可能会随时间变化。 伙伴关系和合作: 实现使命和目标通常需要与其他组织、政府、企业和社区建立伙伴关系和合作。 这可以帮助扩大影响力、共享资源和知识,以更有效地达成目标。

近年来国内NGO研究述评

近年来国内NGO研究述评

近年来国内NGO研究述评【摘要】国内NGO研究近年来备受关注,本文从NGO的发展现状与趋势、NGO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NGO非营利组织类型及其研究、NGO在环保、扶贫等领域的实践研究以及NGO管理与组织机制研究等方面展开论述。

通过对国内NGO研究的历史回顾和趋势分析,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展望和重点方向。

本文旨在促进国内NGO研究的深入发展,为NGO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NGO研究、国内、述评、发展现状、作用、非营利组织、环保、扶贫、管理、组织机制、不足、展望、未来方向、重点。

1. 引言1.1 近年来国内NGO研究述评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非营利组织(NGO)在中国的发展也日益受到关注。

国内学者对NGO的研究日益深入,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对近年来国内NGO研究进行述评,探讨NGO的发展现状、在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非营利组织类型及其研究、NGO在环保、扶贫等领域的实践研究,以及NGO管理与组织机制研究等方面,从而全面了解国内NGO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通过对近年来国内NGO研究的述评,可以更好地把握NGO发展的脉络和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在下文中,我们将更详细地讨论国内NGO研究的各个方面,以期全面了解NGO在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和未来发展的方向。

2. 正文2.1 NGO的发展现状与趋势NGO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在近年来国内研究中引起了广泛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多元化,NGO在中国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

NGO的数量不断增加,各种类型的NGO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不仅有传统的公益组织和慈善机构,还有越来越多涉及环保、教育、人权等领域的NGO。

这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使NGO在社会中的作用逐渐凸显。

NGO的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NGO开始在特定领域进行深度研究和实践,为社会问题提供专业化的解决方案。

一些NGO 还在管理和组织机制上进行创新,提高了自身的运行效率和影响力。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作用

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及其作用
1.初始发展期:1949 ----1966年 2.停滞期:1966----1978年 3. 恢复发展期:1978年改革开放后至今
1.初始发展期:1949 ----1966年
1950年《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法 》 和1951年《社会团体登记暂行办 法实施细则》颁布后,党和政府对原有社会团体进行了清理整顿,其中 一大批“封建组织”和“反动组织”被取缔,另有一批被政治化,转化
宽领域、多类型的存在形式

古代社团在祭社集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活动在社会的各个领域, 其种类也是多种多样。
——总之,从社团由“结盟”到“运动”的演变过程来看,它们 已经 呈现出现代非政府性组织的特征。
二、当代社团的复兴与发展
当代社团系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发展起来的各类社会团体。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当代社团的发展也处在不断的演变之中, 按照时间大致可以将其发展分成三个阶段。
一、古代社团向近代社团的演变:从结盟到运动
中国社团的发展可谓源远流长。 它是一个群体为了共同的目
的,在共同遵守盟誓规约的基础上,自发成立的相对稳定的、按
照一定的形式和内容进行活动的,经费自筹的团体。
Text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ext
这些民间组织在社会互助、共同体治理、互惠联谊等方面发 挥着一定作用。
轨迹
类别
特征
古代社团 的类别
从其目标和活动领域来看, 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
一是政治性结社。包括传统官僚政治中官僚士大夫的结社,即朋党和 延续发展起来的政治性社团。诸如东汉时期的钩党,唐代的牛党、李党, 北宋的熙丰党、元佑党,南宋的伪学党,明代的东林党、齐党、楚党等; 延续至明代,朋党与士绅活动相结合,逐渐趋向于近代政党的雏形。如清 末具有改良、立宪取向的“强学会”、“保国会”、“顶备立宪公会”、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启示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启示

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启示一、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历史与现状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外非营利组织在经济、社会和政治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对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发展趋势以及对各个领域的影响和启示。

二、国外非营利组织的运营和管理模式作为一个非营利组织,如何管理和运营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分析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以及其运营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同时,我们还将提出一些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和运营的启示。

三、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分析国外非营利组织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剖析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影响力,讨论其推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经验和启示,以及这些经验和启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四、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经济影响力分析国外非营利组织不仅在社会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经济领域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分析国外非营利组织在经济领域中的影响力,探讨其在经济领域中的精准定位和发展趋势,以及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借鉴意义。

五、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和领导力研究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和领导力极为重要,对于一个组织的成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一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究国外非营利组织的组织结构和领导力,分析其成功的组织结构和领导力特征,以及对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借鉴意义。

六、国外非营利组织案例分析1.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作为美国著名的非营利组织之一,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中心在医学研究和教育领域有着很高的声誉。

该组织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科学的运营机制,建立了一套完善的 medical education 和 clinical research 体系,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医学人才,促进了医学研究和教育的发展。

同时,该组织还积极拓展国际合作,提高了国际医学水平和产业竞争力。

2.英国动物救援协会英国动物救援协会是英国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动物保护组织之一。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

非营利组织的分类一、非营利组织的定义与分类讨论“非营利组织”问题,首先面对的是对这一词汇的定义及相关的分类问题。

这两个方面又都容易引起歧义,故这里首先分别作较详细的阐释。

1.非营利组织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英文non-profit organization (NPO )的中译,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出现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1].与非营利组织类似的词汇还有“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公民社会组织”(civil society organization)、“第三部门”(third sector)等。

1998年国务院将设于民政部的原社会团体管理局改为民间组织管理局,“民间组织”一词从此作为“非营利组织”的中国官方用语开始被正式使用[2].这些词汇的含义大同小异,这里不作深入探讨,本文所称“非营利组织”,在一定意义上和上述词汇是相通的,可互换使用。

那么,如何理解非营利组织呢?国际社会对这种社会组织的关注大致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

90年代初开始有学者关注中国的类似组织。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较为流行的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莱斯特.萨拉蒙(Lester Salamon)教授提出的所谓五特征法,即将具有以下5个特征的组织界定为非营利组织:(1)组织性;(2)非政府性;(3)非营利性;(4)自治性;(5)志愿性。

这一定义被用于萨拉蒙教授主持的对全球42个国家非营利组织开展的国际比较研究项目,后来常为人们所引用。

在这一定义的5个特性中,非政府性和非营利性被公认为是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组织性被视为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但对非营利组织的其他特征,有人针对不同国家、地区的情况提出了修正。

日本的重富真一提出结合亚洲国家的国情,可将上述定义修正为如下6个条件:(1)非政府性;(2)非营利性;(3)自发性;(4)持续性/形式性;(5)利他性;(6)慈善性[3].他强调亚洲的多数国家属发展中国家,从经济上和社会上救助弱势群体是非营利组织存在和发展的特殊背景,因而应将利他性作为一个重要指标,以区别那些以相互扶助为目的的社区非营利组织;进一步来看,具有利他目的的非营利组织,其开展活动的主要资金不能来自受益者,而应主要来源于社会捐赠和受益者之外的其他主体,换言之,是否非政府组织的另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其资金是否来自向受益者收费之外的其他来源,即慈善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历史和现状一、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兴起和发展我国非营利组织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漫长的发展过程。

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被学者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初到新中国建立。

在这个阶段主要是自下而上式的行业协会、互助与慈善组织、学术性组织以及政治性组织等六类非营利组织,这些组织都是一些民间团体和个人自发组织起来的。

第二阶段从1949至1978年,党和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后,对非营利组织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清理整顿工作,取缔和转化了一批非营利组织。

因此,非营利组织在这个阶段受到了政府的严密控制和支配,政府管理的色彩较为浓厚。

第三个阶段从1978年至今。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种变化也反映到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上来,非营利组织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得到了迅速增加和提高,并在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的来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非营利组织迎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无论从从业人员的数量、组织规模和组织功能等方面来衡量,非营利组织所取得的发展成绩大大超过了前两个阶段。

二、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特点1.非营利组织类型多样80年代以前,主要只有高度行政化的工青妇、文联、工商联、科协等九大团体,而目前中国的全国性社团按照官方的分类标准(主体功能)可分为17类:产业部门、社会服务与社会福利、公共事物、信息与技术服务、卫生、体育、教育、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环境能源、企业行业组织、职业组织、地区组织、个人联谊以及其它组织。

2.活动领域呈现多元化的格局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活动一般都不局限于某一个领域。

3.活动方式以信息宣传与教育为主中国的非营利组织所起的主要作用在于提供信息、宣传与教育服务。

事实上这也是非营利组织的特色和与政府、企业的差异所在。

由于非营利组织掌握的资源非常有限,有的甚至完全依赖志愿者,因此它不可能像政府、企业一样以提供物质服务为主,而更多地以提供信息、教育与宣传服务为主。

4.活动范围以一个市区县范围内为主中国非营利组织的活动范围以在一个市、区、县范围之内为主,而其他类型的非营利组织相对较少。

这与中国社团登一记管理条例对社团活动范围有严格限制有关。

5.利组织产生的社会效益巨大非营利组织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政府和市场的不足之处,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1)分担职能,填补因政府能力不足而存在的“公益真空”。

(2)服务基层,代表民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声音。

非营利组织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深入社会基层、贴近贫穷民众。

(3)化零为整,把闲散资金用于公益事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非营利组织大都追求公益,不谋求私利,容易使人产生信任感,因此比起政府和企业来更有利于接受私人的捐赠,从而广泛吸纳闲散的社会资金来用于公益事业,促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

(4)维护多元,保护和促进生态、文化的多样性。

非营利组织的广泛存在本身就是社会多元化的一种反映,因此维护自然界的生态多样性和社会上的文化多样性就是维护自身的生存环境。

实际上,我国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各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主要解决市场和政府所不能解决的众多问题,提供能够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如满足社会群体之间的社会交往需求而成立的各种协会、会等。

其二,重点是补充政府在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过程中的作用,如参与社会环境保护、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等。

三、我国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1. 远离社会和公众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所遭遇的各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非营利组织的双重管理体制所致。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非营利组织的“官办化”、“政府化”色彩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

政府在处理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时仍然固守计划体制时的思维方式,认为非营利组织从属于政府。

大量非营利组织的领导人事实上仍由政府委派,人员编制由政府核定,部分人员流动由政府管理,资金的来源也出自政府财政,俨然成了政府下属的一个部门。

这样做的结果是非营利组织丧失了对本组织人事的任免权,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社团的效率低下等问题’。

这种人员任命方式导致非营利组织的自身利益和工作程序的“政府化”,完全不具有“民间性”,远离社会和公众。

2.非营利组织过多过滥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数量在急剧增加的同时,也暴露出了其在成立和发展中的缺陷。

这主要表现为,有的非营利组织没有经过合法的程序和手续就随意成立,没有明确的职能、目标、性质和责任;有的非营利组织无限扩大活动范围,有些行业内非营利组织巧立名目跨行业发展,有些地方性非营利组织以非法手段企图变为全国性组织;有些非营利组织有名无实,利用合法旗号从事非法行为。

3.动力机制缺失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非营利组织是作为政府管理社会事务的工具而存在的。

因此,其动力机制就是执行政府的政策,完成政府赋予的管理社会的任务。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政府逐渐把非营利组织推向社会,让其成为社会中的独立或半独立的主体,这就使非营利组织失去了往昔的动力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非营利组织的动力机制应该是社会公众的支持。

然而,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领导者及成员的思维仍然定位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准政府部门”,没有真正把寻求公众支持作为自己组织的发展动力,从而陷入了缺少动力机制的境地。

4.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双重管理体制”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非营利组织功能多样化的发展,双重管理体制的存在使得非营利组织在服务对象选择方面也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为社会上的优势群体服务的非营利组织要多于为社会的中间群体和弱势群体服务的非营利组织,这就进一步一导致非营利组织的公益性降低,不能很好地起到平衡社会利益结构的作用。

四、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构想1.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动力因素:①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市场竞争日趋加剧,由利益调整造成的社会矛盾将会更加突出。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种桥梁和纽带,在政府、企业和个人之间建立起沟通和对话机制,起到上令下传和下情上达的作用;另外非营利组织可以动员全社会力量,包括与国外的非营利组织进行合作,以提供资金、技术和信息等方式,实施社会援助,缓解社会矛盾。

②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将进一步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加强宏观调控。

非营利组织将在更广泛的领域、更高的层面上进行整合,行业协会、商会等中介组织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③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加快为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随着以依法治国、健全法律制度、扩大基层民主、使人民有更多的民主权利为主要精神的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推进,广大人民群众将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自觉自愿地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非营利组织的形式,进一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直接行使各项民主权利,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做自己想做的事。

2.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影响:①加入WTO后,按照国际惯例,我国非营利组织将作为我国民间的代表,在国际交流与交往活动中充分发挥作用。

②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和自由化,使作为非营利组织的组成部分的行业协会的作用越来越大。

3.促进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行政措施①转变观念,实现政府管理理念的更新。

要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政府首先应转变自己的观念。

首先,必须充分认识政府与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性。

其次,政府应从观念上重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是改革催生的新生事物。

②政社分开,理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

在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政府要明确自己的位置,给予非营利组织适当的行动权力空间,真正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自主性。

首先,明晰和规范政府与非营利组织的关系。

其次,政府要给予非营利组织合法性和适当的行动权力空间。

最后,提高非营利组织在经济上的自主性。

③大力扶持,促进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首先,非营利组织经费不足和能力不足己成为相当普遍和严重的问题。

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缺乏竞争是个根本原因。

由于缺乏竞争,非营利组织往往不思进取,也没有不断改进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的动力。

管理和服务跟不上,影响力必然降低,导致财源萎缩,也留不住优秀人才。

经费和人才不足,自然无法开展正常活动。

这实际上形成了一种不良的循环。

因此,有必要解除限制,打破垄断局面,强化竞争,至少对一些领域内的非营利组织,如为各种经济主体提供协调性服务的行业协会等,可以尝试这样做。

允许在一地区同一业务领域内成立多个非营利组织,把加入非营利组织的选择权交给社会,由社会来评价非营利组织的业绩,由业绩决定其命运,在竞争中实现优胜劣汰,促进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

其次,根据不同非营利组织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扶持政策:对于行业性非营利组织,由于财源主要来自作为其会员的各个企业,在运营资金方面都有足够的保障,政府在税收、利率等方面可以予以一定优惠,但最为重要的是通过一定的经济政策进行引导和规划,为各种行业中介组织协调发展提供条件。

④依法管理,规范非营利组织的发展。

依法行政是我国政府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对于非营利组织,政府也要依法管理,并制定、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使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早日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五、非营利组织发展中的自身整和完善1.建立和完善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决策与执行结构即理事会领导下的机构负责人制。

中国非营利组织在决策与执行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民主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理事会是非营利组织的最高决策机构。

理事会由不同背景的人员组成,通常包括机构的创始人、政府代表、学术界人士、企业家和机构内部人员等。

理事会主要负责制定组织的内部章程,选聘负责人,批准计划和预算,监督组织运营等。

非营利组织负责人是由理事会选聘产生的,主要对内负责机构的日常工作,对外代表机构开展各种活动。

2.改革人事制度,吸引高素质人才。

我国非营利组织带有很浓的官方色彩,在人事管理方面也参照政府的模式,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人事干涉相当严重。

因此,要改革非营利组织传统人事制度,必须首先摆脱政府的人事控制,由非营利组织负责人自主享有人员的录用权和任免权,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其次,对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而言,如何吸引住高素质并有特殊专长的人也是一个难题。

相对企业而言,非营利组织的工资较低,成员即使做出很大贡献,也很难得到企业常用的物质嘉奖。

3.建立严格、透明的、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

中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度不高、筹资能力不强,在很大程度上与自身不完善的财务制度有关。

财务的透明度是树立非营利组织公信度的基础,如果没有严格和透明的财务制度,那么非营利组织的廉洁性就无法得到制度上的保证,那也就无法吸引更多的社会捐款和赞助。

因此,我国非营利组织应按照有关法律对财务制度的规定和要求,建立完善的财务报告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公布组织的财务状况,在年终由会计作年度财务报告,并通过注册会计师等作外部审计,同时也向有关政府部门报送组织的财务报表,接受政府的监督和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