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号检测论实验报告(7月20日).pdf
实验报告_4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实验报告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实验报告1、引言信号检测论认为:被试觉察信号有一个中枢神经效应,这种效应随着每次刺激呈现,时刻都在变化。
信号总是在噪音的背景上产生,信号的影响和噪音的影响都被假定为正态分布,这里的噪音不仅是指纯音信号出现时的其他噪音而言的, 如果把噪音除外, 人类个体所测定的感受性及主观态度就可以被分开。
理想的信号检测是既不漏报也不虚报, 在实际生活中表现为将损失尽可能降到最小。
提高信号检测的能力就意味着要提高信号检测的正确率, 使结果更为可靠, 减少盲目性(何立国,2001), 而观察者是否报告取决于两个条件, 一个是信号出现的概率P(SN), 一个是对观察者回答的奖惩程度(朱滢, 2000)。
被试反应“有”,或者“无”,这个反应标准的选择由很多因素(如感受性、利益得失、动机、态度、情绪、意志等)决定。
这个反应标准就是阈限,,而不是感觉本身的东西,它包括两个独立指标:一个是反应偏向,可用似然比值(β)或报告标准(C)来表示,它包括利益得失、动机、态度等因素;另一个是辨别力指标(d’),表示感知能力(王志毅, 2003)。
有无法是信号检测论测定阈限的基本方法。
主要步骤为,主试呈现刺激后,让被试判定所呈现的刺激中有无信号,并予以口头报告,被试只做“有”或“无”的简单反应。
被试的可能反应类型有四种:(1)刺激出现并报告“有”, 这种反应被称为“击中”(hit);(2)刺激出现并报告“无”, 这种反应被称为“漏报”(miss);(3)刺激没有出现并报告“有”, 这种反应被称为“虚惊”(false alarm);(4)刺激没有出现并报告“无”, 这种反应被称为“正确拒斥”(correct rejection)。
信号检测论用似然比β或报告标准C来对反应倾向进行衡量, 选用辨别力指标d’来作为反映客观感受性的指标, β值大小决定被试的决策是偏向于严格还是偏向于宽松。
2、方法2.1被试本实验的被试为本科学生一名, 20岁, 女生。
信号检测论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实验报告名称:信号检测论课程名称:实验心理学学号:姓名:年级:专业名称:应用心理学实验名称:信号检测论摘要:本实验的目的在于通过重量鉴别,学习信号检测论实验的有无法;考察不同先定概率下被试的辨别力和判定标准;绘出受试者的操作特性曲线。
引言随着阈限理论和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新的心理物理法——信号检测论诞生了。
信号检测论(或讯号侦察论、讯号觉察论)(signal detectiontheory,简称SDT)乃是信息论的一个分支,研究的对象是信息传输系统中信号的接受部分。
它最早用于通讯工程中,即借助于数学的形式描述“接受者”在某一观察时间将掺有噪音的信号从噪音中辨别出来。
信号检测论的形成有一个发展过程。
早在20世纪20年代末,就有人对信息传输的理论进行了讨论,引进信息量的概念,并取得初步的结果。
到了40年代初,人们便清楚地认识到,由于接受的信息带有某种随机的性质,因此,系统本身的结构也必须适应于它所接收和处理的信息这种统计性质。
1941~1942年,人们开始将统计方法应用于通讯系统研究中,从而建立了最佳线性滤波理论——维纳滤波理论(Wiener’s filter theory)。
从最小均方差准则出发,得出了对线性滤波器最佳传输函数的要求。
1943年,人们在雷达技术发展需要的推动下,在研究如何提高雷达检测能力时,提出了一种最佳线性滤波理论。
人们在同噪音进行斗争中总结出来的各种方法,实质上都是有意识地利用信号与噪音的统计特性来尽可能抑制噪音,从而提取信号的。
1946~1948年建立了基础信息论和潜在抗干扰理论。
后者是用概率方法研究高斯噪音中接收信号的理想接收机问题,将那种能够使错误判断概率为最小的接收机称为理想接收机。
申农(Shannon,1948)便认识到对消息的事先确定性这一点恰恰是在通信的对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了信息论的基础理论。
信号检测论实验报告

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实验报告摘要:运用信号监测论的“有无法”检测大学生辨别力、判断标准和面对不同先定概率下的反映偏向,比较两被试的对信号和噪音的辨别能力。
被试为石河子大学本科生3名。
实验运用信号检测论——有无法,在不同先定概率0.5、0.2、0.8的情况下,对被试所呈现信号和噪音的击中率和虚报率,计算其辨别力d'和反应偏向,并绘制出操作性曲线。
关键词:信号检测论;有无法;ROC曲线;辨别力;反应倾向1.引言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简称SDT,或称信号侦察论、信号觉察论)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传输系统中信号的接收问题。
在心理学中,它是借助于数学的形式描述“接收者”在某一观察时间内将掺有噪音的信号从噪音中辨别出来。
信号检测论最初是信息论在通讯工程中的应用成果,专门处理噪音背景下对信号进行有效分离的问题,其过程本质上是一种统计决策程序。
在信号检测论引入心理学研究领域后,一些原先的基本概念、思想和假设被移植到心理物理学情境中来。
信号检测论应用于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是:将人的感官、中枢分析综合过程看作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应用信号检测论中的一些概念、原理对它进行分析。
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中具体应用时,常把刺激变量当作信号,把对刺激变量起干扰作用的因素当作噪音,这样就可以把人接收外界刺激时的分辨问题等效于一个在噪音中检测信号的问题,从而便可应用信号检测论来处理心理学中的实验结果。
信号检测论的理论基础是统计决策。
信号检测论本身就是一个以统计判定为根据的理论。
它的基本原理是:根据某一观察到的事件,从两个可供选择的方面中选定一个。
人们要想作这样的决策,必须有一个选择的标准。
由于事物之间的区别并不那么明显,人在作选择决策时往往不是对就是错,因此当刺激超过这一标准时被试就以有信号反应,当刺激达不到这一标准时被试就以无信号反应。
2.研究方法一、被试:石河子大学本科生1名二、材料和仪器:高2厘米、直径4厘米的圆柱体一套,这套圆柱体的重量要求为:100克、104克、108克和112克的重量各1个;三、程序:1、准备工作把104、108和112克的重量与100克的重量各比较10次,选出一个在10次比较中有7次或8次觉得比100克重的重量作为信号刺激(SN),100克的重量作为噪音(N)。
2022-2023年研究生入学《学硕心理学》预测试题19(答案解析)

2022-2023年研究生入学《学硕心理学》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下列心理现象中,可以用视觉现象中的侧抑制现象来解释的是()。
A.马赫带B.普肯耶现象C.闪光融合D.视觉掩蔽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人们通过发音器官或手的活动,用言语把所要表达的思想说出来写出来或用手势表达出来的过程叫()。
A.语言知觉B.语言表征C.语言产生D.语言理解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言语产生也叫言语表达,包括说话、书写和手势语三种形式。
3.母亲在场时婴儿积极探索活动;母亲离开后会焦虑不安;母亲回来后恢复平静并寻求与母亲的接触,其依恋类型是()。
A.回避型B.反抗型C.迟缓型D.安全型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艾斯沃斯利用陌生情境法将婴儿的依恋类型分为三种,即安全型、回避型和反抗型。
题干中描述的为安全型依恋类型。
4.学生在学习了“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之后,疫情期间,了解到“居家隔离”“佩戴口罩”也是一种亲社会行为,这属于()。
A.相关类属学习B.派生类属学习C.并列学习D.归纳学习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下位关系:新学习的内容类属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包摄性较广的观念。
本题考查下位关系中的两种形式:派生类属指新内容可由已有内容直接派生,或仅仅是命题的例证;相关类属指新内容扩展或限定已有命题,使其精确化。
5.容易引起注意瞬脱现象的研究范式()。
A.空间线索范式B.启动范式C.多目标追踪范式D.快速系列呈现范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雷蒙特等采用快速序列视觉呈现(RSVP)的方法,结果发现,如果T2 在T1 之后200 毫秒到600 毫秒的时间段内呈现,T2 的报告正确率就会大大降低,大约在T1 呈现之后300 毫秒时,T2 的报告正确率最低。
这个现象被称为注意瞬脱。
6.下列用于描述数据离散程度的是()。
A.差异系数B.偏态量数C.集中量数D.地位量数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在信号检测论实验中,每次向被试提供 2~8 个刺激,只有一个是信号,其余均是噪音,让被试报告哪一个是信号,通过检测次数和被试答对次数计算被试判断力。
信号检测论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2. 掌握信号检测论实验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
3. 分析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价值。
二、实验背景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简称SDT)是心理学中一种重要的理论和方法,主要研究个体在感知和判断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该理论认为,人们在感知外界刺激时,总是受到噪声的干扰,而信号检测论旨在研究个体在噪声中如何识别和判断信号。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实验采用2(刺激类型:信号与噪音)× 2(判断标准:接受信号、拒绝信号)的混合设计。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信号、噪音、判断标准等。
3. 实验程序(1)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
(2)实验开始前,主试向被试讲解实验目的、实验流程及注意事项。
(3)被试依次进行信号和噪音的判断,主试记录被试的判断结果。
(4)实验结束后,主试向被试表示感谢。
四、实验结果1. 数据收集根据实验记录,统计被试对信号和噪音的判断次数。
2. 数据分析(1)计算被试的辨别力指数(d'):d' = Z(SN) - Z(N),其中Z(SN)为信号判断的Z得分,Z(N)为噪音判断的Z得分。
(2)计算被试的判断标准(C):C = Z(SN) - Z(N),其中Z(SN)为信号判断的Z 得分,Z(N)为噪音判断的Z得分。
五、讨论1.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1)被试在信号和噪音的判断上存在差异,表明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价值。
(2)被试的辨别力指数和判断标准在不同刺激类型和判断标准下存在差异,表明信号检测论可以揭示个体在感知和判断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2. 信号检测论的应用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1)认知心理学:研究个体在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2)临床心理学:评估个体的认知功能,为心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机能学实验报告可能(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传导特性观察实验目的:1. 了解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2. 观察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掌握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传导特性的实验方法。
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机能学实验室实验对象:家兔心脏实验器材:1. 生物信号采集系统2. 心脏切片机3. 恒温浴槽4. 滑动电极5. 滤纸6. 电极7. 持针器8. 指尖镊9. 刀片10. 移液器11. 滴管12. 药品:氯化钾、氯化钠、葡萄糖、任氏液等实验步骤:1. 心脏取材:将家兔麻醉后,迅速打开胸腔,取出心脏。
2. 心脏切片:将心脏置于冰冷的任氏液中,用心脏切片机将心脏切成薄片。
3. 制备标本:将心脏薄片放置于恒温浴槽中,用滤纸吸去多余水分,将滑动电极放置于标本上。
4. 记录动作电位:打开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调整电极位置,记录心肌细胞动作电位。
5. 改变条件:在记录动作电位的过程中,逐步改变标本的温度、离子浓度等条件,观察动作电位的变化。
6.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及传导特性。
实验结果:1. 正常条件下的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正常条件下,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呈尖峰状,具有快速上升和下降的特点。
2. 温度变化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随着温度的升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减小。
3. 离子浓度变化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随着钠离子浓度的升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增大;随着钾离子浓度的升高,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上升速度和幅度逐渐减小。
4. 传导特性: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在心肌组织中呈单向传导,且传导速度较快。
讨论:1.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主要由钠离子内流和钾离子外流引起。
在静息状态下,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较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较低,导致钾离子外流,细胞膜内负电位。
信号检验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SDT)是心理学中用于研究个体在噪声环境中对信号的识别和判断的理论。
该理论强调个体在感知和决策过程中的主观因素,并通过对信号和噪声的辨别能力进行量化分析,揭示个体在感知过程中的心理机制。
本次实验旨在探讨信号检测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通过模拟信号和噪声环境,考察被试在不同条件下的信号识别能力和决策倾向。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信号检测论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探讨信号和噪声对被试识别能力的影响。
3. 分析被试在不同先验概率下的决策倾向。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2(信号与噪声)× 2(先验概率)的混合实验设计,即信号与噪声两个因素各分为两个水平,先验概率因素也分为两个水平。
实验流程如下:(1)向被试介绍实验目的和规则;(2)展示信号和噪声样本,并要求被试判断样本是否为信号;(3)记录被试的判断结果,包括击中、虚报、漏报和正确否定。
2. 实验材料(1)信号样本:随机生成的具有一定频率和振幅的正弦波;(2)噪声样本:随机生成的白噪声;(3)先验概率:信号出现的概率和噪声出现的概率。
3. 被试招募2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的志愿者,男女比例均衡。
四、实验结果1. 信号检测指标(1)击中率(Hit Rate):被试正确识别信号的概率;(2)虚报率(False Alarm Rate):被试错误地将噪声识别为信号的概率;(3)漏报率(Miss Rate):被试错误地将信号识别为噪声的概率;(4)正确否定率(Correct Rejection Rate):被试正确否定噪声的概率;(5)似然比(Likelihood Ratio):信号与噪声的似然比,用于衡量被试对信号的识别能力。
2. 先验概率对信号检测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先验概率对被试的信号检测指标有显著影响。
当信号先验概率较高时,被试的击中率和正确否定率显著提高,虚报率和漏报率显著降低;当信号先验概率较低时,被试的击中率和正确否定率显著降低,虚报率和漏报率显著提高。
信号检测论实验报告

连续标题:信号检测论下先验概率信号检测论下先验概率对被试判定标准的影响王文博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摘要本实验方法是信号检测论--有无法,目的在于考察不同先验概率对被试的影响和被试对信号和噪音的辨别能力。
实验被试为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本科二年级学生一名,实验要求被试在不同先验概率下进行重量类型信号噪音的判别,信号出现的先验概率次序依次为50%、20%、80%,并计算被试在不同情况下辨别力指标d’和判定标准β,绘制ROC曲线,通过ROC 曲线测出被试对信号和噪音的辨别能力。
结果显示,信号(SN)的先验概率越大,被试的判断标准β也越随之变松;同时被试辨别力d’也受到先验概率的影响。
信号检测论下先验概率对被试判定标准的影响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SDT)是现代心理物理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它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人们对阈限的理解,将个体客观的感受性和主观的动机、反应偏好等加以区分,从而解决了传统心理物理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先验概率(Prior probability)是指根据以往经验和分析得到的概率,如全概率公式,它往往作为"由因求果"问题中的"因"出现,在本实验中即为给定的信号出现概率。
实验用两个不同重量的刺激作为“信号”和“噪声”随机呈现。
根据被试的击中率和虚报率计算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β并绘制操被试操作特性曲线即ROC曲线。
研究假设被试的判断标准和辨别力会受到先验概率的影响,先验概率越大,判断标准越松。
方法被试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大二本科生一名,对重量有清楚的感受,辨别能力正常。
仪器JGW—E型心理试验台,重量阈标称物,记录纸。
流程准备:主试了解操作流程之后,在JGW—E型心理试验台中进入实验目录界面首页,由键盘输入“29”,选中信号检测法实验图标进入实验参数选择界面。
把104克、108克和112克的重量分别和100克的重量比较10次,选出一个10次比较重7次或8次觉得比100克重的重量作为信号刺激,100克重量作为噪音。
光纤信号传输实验报告

光纤信号传输实验报告光纤传输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音频信号光纤传输1、学习音频信号光纤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各部件的选配原则。
2、熟悉光纤传输系统中电光/光电转换器件的基本性能。
3、训练如何在音频信号光纤传输系统中获得较好的信号传输质量。
实验仪器TKGT-1型音频信号光纤传输实验仪信号发生器双踪示波器实验原理光纤,又名光导纤维,是20世纪70年代为光通信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材料,具有损耗低、频带宽、耐高温、绝缘性好、抗电磁干扰、光学特性好等优点。
1970年,美国康宁公司率先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根传输衰减损耗小于20dB/km的石英光纤。
目前,普通单模光纤的传输损耗在工作波长为1550纳米窗口损耗小于0.2dB/km,在1310纳米窗口小于0.3 dB/km。
目前商用光纤制作工艺多为渐变折射率芯层光纤。
从传输模式来说,光纤分为单模和多模两种;从结构上来说,分为普通光纤和特殊光纤,普通光纤包括单模和多模光纤,特殊光纤包括保偏光纤、单偏振光纤和塑料光纤等。
普通光纤的外径为125微米,单模光纤芯径为5-10微米,多模光纤芯径为50、62.5、80、100微米,加护套总直径约为1毫米。
目前通信干线用光纤一般为单模光纤,光纤工作波长为1550纳米。
一般光纤的结构是由导光的纤芯和周围包覆的涂层组成。
光纤的工作基础是光的全反射。
由于纤芯的折射率大于涂层的折射率,当光从纤芯射向涂层,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则射入的光在界面上产生全反射,成“之”字形前进,传播到圆柱形光纤的另一端而发射出去,这就是光纤的传光原理。
附:光的全反射原理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定律,即?11 n1sin?1?n2sin?2 若n1n2,横线上为2,下为1介质,即光由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即c时,就发生光的全反射现象。
由于在临界状态下,22,代入上式,则?c?arcsin??n2n1 ,称为全反射临界角。
?光波在光纤中传输,可以用两种不同的理论来解释。
检测实习报告范文七篇

检测实习报告范文七篇检测实习报告篇1实习目的:把理论知识与环境监测站工作的实践相结合,掌握环境监测站常用仪器的原理,性能及操作,加强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着重动手操作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习要求:认真参加实习,严格考勤制度,通过整个实习过程强化实际操作能力,认真记录实习内容并收集污染物测试方法的注意事项等有关专业技术资料,完成较完整的实习报告。
实习内容:一﹑理论知识学习第一天,监测站的老师为我有关环境监测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
从中,我了解到,环境保证的目的通常确定为:精密度、准确度、代表性、可比性和完整性.一般而言,准确性表示测量值与实际值的一致程度;精密性表示多次重复测定同一样品的分散程度;代表性表示在空间和时间分布上所采样品反映总体真实状况的程度;可比性表示环境条件,检测方法,资料,表示方法等可比性条件下所获得资料的一致程度.不仅要求个实验室之间对同一样品的监测结果相互可比,也要求同一实验室分析相同样品的监测结果可比.实现时间,空间上的可比性,并实现国际间,行业间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代表取得有效监测资料的总量满足预期要求的程度或表示相关资料收集的完整性。
环境监测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环节相对独立,且相互联系和制约.因此不能将监测全过程进行简单的分解,将因果关系的相互影响进行简单的加或减来做质量保证工作,必须根据外部和内部条件,当前利益和长期效益的原则来确定某一监测工作的质量目标.所谓的外部和内部条件,也就是人力,财力,物力,检测技术和方法.另外,在监测工作中强调的“全程序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质量保证贯穿于环境监测全过程,即布点采样﹑样品分析与预处理﹑数据处理﹑检测结果的综合分析和评价等环节.工作计划的制定:﹙1﹚实验设计,﹙2﹚组织机构,﹙3﹚实验器材的准备,﹙4﹚分析测试,﹙5﹚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评价,﹙6﹚数据质量的评价.二﹑实践操作接下来的几天里,监测站的老师分别指导我完成了以下各实验.1﹑色度-稀释倍数法纯水为无色透明。
北大实验心理学(完全免费)

北大实验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观察与实验一.实验的意义以精密的控制获得正确的结果eg:下落物体的重量与下落时间的关系。
物体高度,初速大小,重量,形状质地,etc时间为因变量,其他均为控制变量二.心理学研究涉及的变量1.自变量——可操纵(对一个事物),选择(男女,被试年龄。
)刺激变量(一般都可操纵)被试变量(一般是用选择的方法)2.因变量——测量(包括计数)3.干扰变量(或称控制变量)也包括刺激变量,被试变量。
三.思考1.学习以后,再现之前,插入学习材料的多少与原来学习材料的遗忘情况之间的关系。
2.对外语单词每次记多少个(自变量)比较合适,测验做对的题数(因变量)。
3.视力(自变量)对字词再认(因变量)再认的影响4.男女生(性别自~)对计算机爱好差异(程度因~)5.小学生可否学代数年龄(小学生/中学生自~)(学会/学不会因~)6.培养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不培养自~)(成绩因~)7.说出变量控制上的问题(i) 一学校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一组用PC机,一组用Apple机结论:用计算机好。
X.因为是在比较不同的机型。
(ii) 一老是用计算机辅助口算数学。
一节课后测验,发现用计算机的学生的成绩高于不用计算机的学生。
(智商,水平,性别,年龄都一样)结论:用计算机好X.(因为情绪变量设有控制)用CIA,兴奋。
&2.心理学实验设计的基本问题一.问题的选定从某理论,从生活经验二.选定实验目的检验何种自变量与何种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三.实验方法(程序)eg:(I)A~B 对照(两组)(ii)ANA (一组)方法一——N(新方法)——方法——(iii)ANNAAN…随机(一组)四.(被试)选择对象五.时间,地点,人员,材料&3.实验报告的写法一.题目二.关键词3~5个三.引言。
从前的实验。
引用的话。
自己的目的,原实验有何矛盾,问题。
四.方法五.结果(不下结论)统计检验,有无显著性差异(也可能有引用,要注明)六.讨论(自由发挥)七.结论强调结果八.参考文献九.附录(原始数据,资料)带有统计编号意义的用阿拉伯数字(年月日,时间也是)约数用中文(不要顿号),个位数也常用中文,文献中,古籍——中文,现代——数字万,亿,兆可压缩——eg:1.2亿3千”X”第二章反应时&1一般问题一.人差方程A-B=0.5二.反应时没有反应的时间(又叫反应潜伏期)三.唐德斯,反应时A,B,C图(略)四.反应时的测定&2.减法反应时一.减法反应时的定义任务一与任务二只差一个要研究的环节,两反应时相减得到的结果即要研究的环节的反应时。
信号检测法实验报告

信号检测法—有无法的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采用了信号检测论的有无法,考察了一名心理系本科生在文本材料和图片材料下的辨别力和判定标准的大小。
实验发现:被试在文本材料上的学习优于图片材料上的学习。
关键字:信号检测论有无法辨别力d’判定标准1.前言信号检测论是现代心理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假设人们对刺激进行感知时,干扰也总是存在的,即人作为一个接受者对刺激的辨别问题可等效于在噪音中检测信号的问题。
信号检测论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传播系统中信号接收问题,在心理学中它是借助数学的形式描述”接收者”在某一观察时间内将掺有噪音的信号从噪音中辨别出来.信号检测论应用于心理学中的基本原理:将人的感官、中枢分析综合过程看做是信息处理系统,应用信号检测理论中的一些概念、原理进行分析。
在心理学领域中,信号检测论所指的信号可以理解为刺激。
在信号检测论中,噪音就是对信号检测其干扰作用的所有背景,对信号起干扰作用的因素都可以当成噪音。
信号检测论把刺激的判断看成对信号的检查,并做出决策的过程。
感觉过程是神经系统对信号或噪音的客观反应,它仅取决于外在刺激的性质,即信号和噪音之间的客观区别;而决策过程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信号检测论认为:被试觉察信号有一个中枢神经效应,这种效应随着每次刺激呈现,时刻都在变化。
信号总是在噪音的背景上产生,信号的影响和噪音的影响都被假定为正态分布,这两种分布由于信号比噪音微弱或增强,故有一定的重叠,而使信号和噪音都可能引起同一程度的感觉。
人类觉察是建立在统计决策论的基础上,就是说被试选择一个标准,当给定的刺激超过这个标准时,被试就反应“有”,否则说“无”.信号检测论的实验方法有三种:有无法、迫选法和评价法。
有--无法实验是信号检测实验的基本形式。
信号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属于信息论的一个分支,研究对象是信号传输系统中的信号接收部分。
它借助于数学形式,分析信号接收者如何把信号从噪声中提取出来。
2022-2023年研究生入学《学硕心理学》预测试题12(答案解析)

2022-2023年研究生入学《学硕心理学》预测试题(答案解析)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第壹卷一.综合考点题库(共50题)1.以下采用算法策略解决问题的是()。
A.根据自己的经验下象棋B.根据公式和题中所给信息解题C.尝试所有数码组合解密码锁D.根据书上编号到图书馆找书正确答案:C、D本题解析:算法策略是把所有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法都一一加以尝试,最终找到解决问题答案的策略。
启发式策略是运用已有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只做少量的搜索就能解决问题的策略。
A 项根据自己的经验下象棋属于启发式策略。
B 项属于启发式策略中的选择性搜索。
2.心理学实验论文中,实验结果呈现图表用什么表示()。
A.三线表B.四线表C.三格表D.四格表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在心理学实验中往往用三线表来表现实验结果。
3.易罹患冠心病的人格是()。
A.A 型人格B.B 型人格C.C 型人格D.T 型人格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A 型人格的主要特点是:性情急躁,缺乏耐性。
他们的成就欲高、上进心强、有苦干精神、工作投入、做事认真负责、时间紧迫感强、富有竞争意识、外向、动作敏捷、说话快、生活常处于紧张状态,但办事匆忙、社会适应性差,属不安定型人格。
具有这种人格特征的人易患冠心病。
4.影响语音感知的因素有()。
A.语音相似性B.语音强度C.噪音强度D.语境正确答案:A、B、C、D本题解析:影响语言感知的因素有:语音的类似性,语音的强度,噪音的掩蔽,语境和预期其作用,以及句法、语义的作用。
5.数据分散且有极端值,描述集中趋势的最佳统计量是()。
A.平均数B.中位数C.全距D.众数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心理测量的误差来源主要有()。
A.测量目的B.测量工具C.测量对象D.测量过程正确答案:B、C、D本题解析:心理测量的误差主要来自测量工具、测量对象和施测过程三个方面。
7.根据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评价的过程包括()。
实验报告3 _评价法

评价法测图片再认的准确性和判定标准摘要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被试对图片再认的准确性和判定标准,学习信号侦察实验的基础程序之三——评价法。
结果求得的四个d`值非常近似(1d`1.61=-,2d`1.50=-,3d`1.67=-,4d`1.89=-),而求得的四个β值各不相同,且随着标准的提高又一个连续的增加的趋势(10.46β=,21.27β=,3 2.11β=,48.41β=)。
说明判定标准可以不同,而被试的感受性是稳定的。
关键词 信号检测论 评价法 感受性d` 判断标准β1. 引言信号检测论是信号论的一个重要分支,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W.P.Tanner 和J.A.Swets 把它应用于人的知觉过程,是心理物理学方法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见参考文献[1])。
从生活中的现实情形就可以知道,人的感觉知觉过程不仅涉及感受性,同时又涉及判断标准。
也就是说,人对信号的觉察也在内心设有标准,当感觉到达某种程度或超过那种程度就说感觉是信号引起的,否则就说是由噪音引起的。
古典心理物理学方法把感受性与判断标准混在一起而不能区分它们,例如,用恒定刺激法测差别阈限时允许三类反应,就会使差别阈限受到自信或谨慎态度的很大影响。
信号检测论不仅考察人对信号刺激的反应,还同时考察人对噪音刺激的反应,所以其优点就是能够把人的感受性与他的判断标准区分开,并以独立的数据来分别表达它们。
信号检测论有两种实验方法:有无法和评价法。
有无法要求事先选定SN 刺激和N 刺激,并规定SN 刺激和N 出现的概率,然后以随机方式呈现SN 和N ,要求被试回答,刚才的刺激是SN 还是N 。
根据被试对呈现刺激的判断的结果来估计击中率P(y|SN)和虚报率P(y|N)。
判断标准β等于P(y|SN)/P(y|N),而感受性d`则是击中率P 对应的Z 分数与虚报率P 对应的Z 分数之差,用公式表示如下:d`=Z SN -Z N 。
[2]一般来说,人的分辨能力在短时间内不会变化,是恒定的;但人的判断标准却可以时刻变化。
心理学实验报告之信号检测论(用于再认实验)

心理学实验报告实验组次执笔者时间成绩
分析与讨论1.分析本实验所得的ROC曲线
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又称等感受性曲线(本实验由于精度误差不能完全做到理想上的等感受性),即在以虚报率为横轴、击中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中,由被试在特定刺激条件下(如不同的先定概率)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
本实验中即采用不同的先定概率作为不同的刺激条件,从图中可看出:(1)随着先定概率的增加,被试(同一人)的判断标准β呈现出减小趋势,这与人们的一般决策习惯相一致,但变化幅度严重不均(尤其是先定概率为0.1时β值很大),这与理论不完全相符,这可能是由于实验的随机误差和实验所使用材料的限制;(2)曲线倾斜度和位置大体符合理论预期,说明被试参与性及其自身练习、疲劳等干扰因子控制较好,但并未以大致P=0.5的感受性曲线为距离随机斜线最远的重心形成对称分布,这同样可能是本实验使用材料上的随机误差所致;(3)本实验中的辨别力指数d’并不完全恒定,而是随着先定概率的增加,被试的辨别力指数呈微减趋势,除去随机误差的影响,这可能是因为为随着先定概率的增加,被试的记忆任务越来越重因而影。
信号检测论的应用

信号检测论在内隐记忆研究中的应用举例
研究题目:有关内隐学习规律的研究 实验设计:两因素多水平设计。第一个自变量是“有无回忆”, 为被试内变量,分成两个系列:A系列要求被试在记忆字母 串后做三次连减“3”的心算题目,当屏幕上出现“A”时, 回忆出整个字符串,每次回忆后有正确答案进行核对,以 保证记忆效果;B系列也要求被试在记忆字母串后做连减 “3”的心算题目,当屏幕上出现“B”时,要求回答算术答 案。第二个自变量为“信号与噪音的比例大小”。信号是 指含有“SCT”的字符串;噪音为不含有“SCT”的字符串。 该自变量有六个水平,即A、B两个系列中所含的“SCT”的 比例有6种,为被试间变量,所以有6个被试组。研究的主 要问题是A、B系列的再认指标d’是否与SCT的含量有关。
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UERDI值,指数越高风险越大) 1.石家庄0.35 6.南昌0.22 11.南京0.18 15.太原0.16 19.贵阳0.13 2.合肥0.25 7.杭州0.21 12.兰州0.17 16.西安0.15 20.南宁0.13 24.昆明0.11
—— 先定概率
4.海口0.23 9.成都0.18 5.长沙0.22 10.郑州0.18
信号检测论在再认研究中的应用举例
研究题目:识记材料类型对再认效果的影响 研究方法:信号检测论的有无法或评价法(讨论:具体如何实 施?),把学过的词或图形,即“旧”的刺激作为信号, 把没学过的词或图形,即“新”的刺激作为噪音。 实验设计: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自变量为识记材料的类 型,分三个水平:具体事物图形,抽象图形,具体事物的 名词。 实验材料:包括各种类型的新旧图形各25张。(如果采用有 无法,考虑先定概率,实验材料可做如何安排?)
实验过程:首先呈现指导语。然后进行练习。接着进行 正式实验:以具体图形材料的实验为例,先呈现25张 旧图片,每张持续5秒钟,两张图片之间间隔2秒;呈 现完一遍后,把新旧图片混合,要求被试判断哪些是 新的,哪些是旧的,记录反应结果。 预期结果:根据记录的反应,计算出三个实验组每个被 试的P(y/SN) 和P(y/N);然后求出三个实验组每 个被试的d’和β;最后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识记材 料类型的主效应是否显著,并用多重检比较三种类型 识记材料的识记效果的差别。
信号检测再认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信号检测再认任务,探讨被试在识别已知刺激(信号)和未知刺激(噪音)时的感知能力、判断标准以及反应偏向。
实验旨在验证信号检测理论(SDT)在心理学中的应用,并分析先验概率对被试感知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1. 被试实验招募了20名健康志愿者,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比例均衡。
所有被试均无听力障碍,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2.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包括100张图片,其中50张为已知刺激(信号),50张为未知刺激(噪音)。
已知刺激和未知刺激在内容、形状、大小等方面具有相似性,但未知刺激在颜色、背景等方面与已知刺激存在差异。
3. 实验程序实验分为两个阶段:训练阶段和测试阶段。
(1)训练阶段:被试观看所有图片,并学习识别已知刺激和未知刺激。
训练过程中,主试提示被试“注意观察图片,判断图片是否为已知刺激”。
(2)测试阶段:被试随机观看已知刺激和未知刺激,并判断图片是否为已知刺激。
测试过程中,主试不提供任何提示。
4. 实验仪器实验采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图片呈现和记录被试反应。
图片呈现速度为每秒一张,反应时间记录精确到毫秒。
三、实验结果1. 辨别力通过计算被试在测试阶段对已知刺激和未知刺激的识别率,得出被试的辨别力。
结果表明,被试对已知刺激的识别率为80%,对未知刺激的识别率为60%。
这表明被试能够较好地识别已知刺激,但识别未知刺激的能力相对较弱。
2. 判断标准通过分析被试对已知刺激和未知刺激的反应偏向,得出被试的判断标准。
结果表明,被试对已知刺激的判断标准较高,倾向于判断为已知刺激;而对未知刺激的判断标准较低,倾向于判断为未知刺激。
3. 先验概率为了探究先验概率对被试感知能力的影响,我们设置了不同的先验概率条件进行实验。
结果表明,随着先验概率的提高,被试对已知刺激的识别率逐渐降低,而对未知刺激的识别率逐渐提高。
这表明先验概率对被试感知能力有显著影响。
四、讨论1. 辨别力本次实验结果表明,被试对已知刺激的识别能力较强,这与信号检测理论的观点相符。
信号检测法 实验报告

信号检测法实验报告1 摘要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被试辨别重量,学习信号检测法实验的有无法。
通过研究可得到以下结论:被试对于辨别重量的感受性波动较大,且被试掌握的判定标准随先定概率的增大而变得严格。
所得结论与一般规律相违背,主要是因为实验操作时没有严格控制好主客观因素,造成较大误差。
2 引言传统心理物理学的研究自感觉阈限的测量开始。
感觉阈限(sensory threshold),简称阈限,包括两方面: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其中,绝对阈限(Reiz Limen,简称RL)指刚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
自从费希纳开创了心理物理学的研究之后,此领域受到众多心理学家的关注并在理论和方法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最终形成了现代心理物理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的内容就是信号检测法。
信号检测论可以将感觉测量实验中被试的辨别力和反应偏向分离,从而解决了传统阈限测量中客观感受性和主观干扰因素相混淆的问题。
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被试对重量辨别的感受性;学习信号检测法实验中的有无法;学会对整理实验数据。
3 方法3.1 被试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校大学生1名,女性,20岁,身体健康。
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校大学生1名,男性,20岁,身体健康。
3.2 仪器和材料JGW——B心理实验台操作箱,100g、104g、108g、112g的重量砝码各一个,记录纸。
3.3 实验程序1)在正式实验开始前,把其余三种重量分别与100g的重量比较10次,选出一个在10次比较中7或8次令被试觉得比100g重的重量作为信号刺激,100g作为噪音。
令SN先验概率分辨为20,50,80,每种先验概率做50次测试,其中信号和噪音出现的顺序按照随机原则排列,并列表作为实验准备。
2)要求被试在实验位置就坐,把手伸进操作箱袖套,确定被试不能看到刺激点。
主试向被试陈述指导语,先让被试熟悉一下信号和噪音的区别,要求被试在排除视觉的情况下根据感觉报告哪一个重量比较重,分不清可以猜测(仅两种报告结果)。
医院检验科实习报告共6篇

医院检验科实习报告(共6篇)精选范文:医院检验科实习报告(共6篇)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一年的实习生活很快就过去了,回首过去的一年,内心不禁感慨万千。
本人于11年8月被医院正式接纳为检验科实习生。
在这一年实习中,自己不断加强学习,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准确自我定位,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实习情况汇报如下:短短的几个月,在医院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检验科主任的带领下,我认真学习各专业知识,锐意进取,求真务实,发扬与时俱进的工作作风,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一。
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作为检验科的一员,既是医生的眼睛,也是医生的助手,把握自身职责,这是我任职以来的又一准则。
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收集到老师的意见,学习到外地的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给医生当好参谋。
到目前为止,己基本能满足医院各类病人检测参数要求;为保证各类病人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在检验、检测的全过程中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和《产品说明书》进行操作,在过去的一年中所出据的检验报告基本能达到准确。
在检验业务上能坚决贯彻医疗安全第一的理念,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
更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来争取病人的信任。
二 .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日常的临床检验工作,虽然工作比较繁忙,做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如很多手工加样工作,我以前就没做过,但为了搞好工作,服从领导安排,积极支持科主任工作,我不怕麻烦,虚心向老师学习、自己摸索实践,在很短的时间内熟练掌握了手工加样工作,明确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能力,在具体工作中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工作思路,能够顺利的开展工作并熟练圆满地完成本职工作。
为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空缺,我每天不断的要求自己要把这些知识补上,这不管对自己还是在以后面试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
三、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医者父母心”,本人以千方百计解除病人的疾苦为己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号检测论
李迪班级107 学号04
摘要:
本实验目在于学习信号检测论--有无法;考察不同先定概率下对被试的影响和被试对信号和噪音的辨别能力。
结果显示,SN 的先验概率越大,被试的判断标准也越随之变松本次实验采用信号检测论中的有无法,测定被试在不同先定概率下,对呈现信号和噪音的击中率与虚报率,计算其辨别力指标d’和判定标准β,并绘制roc曲线。
通过ROC 曲线测出被试对信号和噪音的辨别能力。
关键词:信号检测论roc曲线辨别力指标d’判定标准β
1 引言:
信号检测论是现代心理物理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他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人们对阈限的理解,将个体客观的感受性和主观的动机、反应偏好等加以区分,从而解决了传统心理物理学所无法解决的问题。
信号检测论之所以被引入心理学,其中有两个原因,一是信号检测论本身的发展;二是心理学的发展需要有新兴理论的加入。
传统心理物理学发展到了后期,几乎所有的矛盾都指向了阈限概念的不可靠性。
感觉阈限,简称阈限,包括两方面: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其中,绝对阈限指刚引起心理感受的物理刺激量;差别阈限是指刚好能够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在信号检测实验中,被试对有无信号出现的判断可以有四种结果:击中、虚报、漏报、正确否定。
本实验用两个不同重量的刺激作为“信号”和“噪声”随机呈现。
根据被试的击中率和虚报率计算辨别力d’和判定标准β,并绘制操被试操作特
性曲线,即 ROC 曲线。
本实验的目的:检验当呈现信号和噪音的先定概率发生变化时,对被试辨别力和判断标准是否都有影响,并学习绘制ROC曲线。
2研究方法
2.1被试
鞍山师范学院107班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一名
2.2实验材料
100克108克重量砝码各一个,记录纸
2.3实验程序
2.3.1实验准备
100克的重量砝码作为噪音,108克的重量砝码作为信号。
主试按先定概率为0.5;0.2;0.8;0.8;0.2;0.5的顺序安排实验。
每种先定概率做20次,其中先后10次。
如下表
2.3.2正式实验
(1)指导语:实验开始时请你闭上双眼、伸出力手。
每次实验
我会放一个重量砝码请被试用力手拿起来,根据砝码的重量告诉我是信号还是噪音。
在每10次实验开始前,先让被试熟悉一下信号和噪音的区别,并告诉被试在这10次中信号出现的概率。
(2)主试根据先定概率随机呈现信号和噪音,两次呈现刺激的时间间隔要短。
(3)主试出示信号,被试若判断为信号就回答“信号”,主试在记录表上相应地记下“+”。
若判断为噪音就回答“噪音”,主试就记下“—”。
3 结果
原始数据
根据原始数据可以得出各先定概率中的被试的反应矩阵并算出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
P=0.5
击中概率=5|10 =0.5 虚报概率=4|10=0.4
P=0.2
击中概率=1|4=0.25 虚报概率=8|16=0.5
P=0.8
击中概率=10|16=0.625 虚报概率=2|4=0.5
根据击中概率个虚报概率画出roc曲线
根据击中概率和虚报概率查表得出z和o值,计算d’和β
公式d’=Z击中-Z虚报
β=O击中\O虚报
4 讨论
4.1 比较不同先定概率下的辨别力指标d’和判断力标准似然比β。
本实验从表可以看出随着噪音与信号的先定概率发生变化时,被试的判断标准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辨别力d’也受先验概率的影响,不符合随着先定概率增大,判断标准减小。
说明本组实验不够严谨,存在误差。
4.2 在呈现刺激前,主试要先告诉被试者本次试验的先定概率。
从上表可以看出先定概率影响重量辨别感受性,影响判断标准。
4.3 在试验中存在误差,主要原因是因为疲劳效应和被试过少。
在实
验过程中,被试多次向主试报告忘记了信号噪音的感受。
但当先定概率低时,被试不轻易回答有信号,当先定概率高时,被试容易回答有信号,表明被试受到了先定概率的影响。
4.4 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被试在不同的先定概率中,信号的击中率和虚报率不同。
先定概率越大,击中率越大。
5结论
实验结果仅由一名被试产生,数据有很大误差,主要原因是疲劳效应的产生。
被试的判断标准受先定概率的影响,在先定概率低时,标准不严格;在先定概率接近0.5时,被试的辨别力弱。
随着先定概率的提高,更容易做出“有信号”的判断。
参考文献
(1)郭秀艳主编《实验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