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分布以及防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 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课件5
南美洲
自然灾害类型相对较少,以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灾害为 主,集中分布在西海岸的智利、哥伦比亚、秘鲁等国。
大洋洲
大陆内部气象灾害较多,岛屿多火山、地震灾害。
D.水土流失干旱泥石流土地盐碱化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
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
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煴:无焰的微火)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各项不属于生物灾害的是( C )
A.稻瘟病
B.蝗虫
C.森林火灾 D.赤潮
4.造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现象的是B( )
2.干旱
(1)概念:
干旱是因长 期无降水或降水 量少而造成空气 干燥、土壤缺水 的一种现象。
(2)成因:
干旱是由于较长时 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变异 引起的。
(3)危害:
干旱引起水分极度缺少,不能维持人和动 植物的生活所需,甚至能危及人类和动植物的 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
旱灾和干旱是存在差别的,常年降水较 少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气候特征,而旱灾 的发生是某一时期降水比多年平均偏少的情 况,导致地区经济活动(尤其是农业生产)、人 类生存受到危害。
(1)概念
热带气旋是发生 在热带、副热带的深 厚的低气压涡旋。
(2)形成条件 ①有广阔的暖洋面。 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大气层在垂直 方向上结构的简称)。
卫星观测的热带气旋
热带气旋剖面示意
(3)分布
孟加拉湾北部学科网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 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 部海岸。(西北太平洋海域上空是世界上热 带气旋最多的地方)
1.洪涝
(1)类型: 洪水 特大的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 库容纳,水位上涨的泛滥现象 涝渍 洼地积水不能及时排除的现象。
2高考地理总复习人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课件PPT
潮等
带海域→台
风→风暴潮
人口集 中,经济 发达
灾害带 位置
北纬
北半球 中纬度 灾害带
20°~ 50°之 间的环 球自然
灾害带
主要自然 危害
形成原因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背景
背景
①不同气候
地震、滑 带的边缘→
坡、泥石 水旱灾害; 流等地质 ②热带、副 灾害,水 热带海域→ 旱灾害、 台风→风暴 风暴潮灾 潮;③地势 害、台风 高差大,地
滑坡和泥石流: 山区,危害极大
热带风暴潮:由 台风引起,来势 猛、速度快、强 度大、破坏力 强。温带风暴 潮:增水过程相 对平缓
自然灾害 类型
分布
农作物
生物 灾害
病害
分布 区、森 林分布
区
成因
与作物 所处环 境有关
影响
农作 物、树 木染病 枯死
其他类型 灾害
虫灾(松材线 虫是最具危险 性的森林虫 害) 鼠灾(重灾区 是农田、牧场 及森林)
准备逃生物资
针对训练
3. 202X年9月29日,中国东南沿海迎来了台风“纳 沙”。下图是其路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沿海城市如海口、汕头等,如何防范台风? (2)我国东部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原因是什 么? 解析 (1)结合实际,提出防范措施,言之有理皆可。(2)我国 东部降水受夏季风影响。 答案 (1)加强监测和预报;相关水域水上作业和过往船舶台 风来临前回港避风;修筑防波堤,加固港口设施,营造沿海 防护林;提高人民的预防台风意识,积极作好预防台风的前 期准备工作。(其它答案合理也可) (2)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雨主要是因为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 雨带的推移而形成,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 旱灾害。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课件共31张ppt[可修改版p
我国最大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的河南小秦岭西峪 沟金矿,将数万方的矿渣堆放在沟底,1994年7月中 旬,大暴雨形成泥石流沿沟下泄,道路及生产生活 设施遭到严重破坏,且有51人丧生,损失惨重。
泥石流形成条件
地形条件:山区沟谷,地形陡峻 水源条件:暴雨 物质条件:大量松散堆积物 地壳运动活跃,岩石破碎 地质条件 过度开采矿产资源 人为条件 (过度开垦等)植被覆盖率下降 人为堆放废渣等
究
展示形式:可由多名同学合作完成,其中一名成员展示
小组实验并叙述实验结论
展示内容:①本组实验探究的内容
②讲解实验设计 ③展示实验过程 ④说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⑤实验结论
友情提示:参与、聆听、协作、分享
【实验报告】
探究内容:xx条件与泥石流形成之间的关系
实验设计:我们采用对比实验来探究xx条件与泥石 流形成之间的关系,将两个实验中的xx条件和xx条 件设为相同,通过xx条件的不同,来比较其与泥石 流形成之间的关系。
如果到山区旅游发生泥石流, 你应该怎么办?
√ √
文家沟松散物质堆积量
文家 沟
专家分析: 文家沟中的 滑坡碎屑体 土石堆积方 量达8000万 m³,此次泥 石流后还有 大量堆积物 留在沟谷中。
如何做好防御工作?请谈谈你的想法。
提示:
①泥石流发生前:请从物源区、流通区、堆积区和降 水等方面考虑.
有关,
坡度 越大,越容易形成泥石流。
水源条件与泥石流形成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论:说明泥石流的形成与 降水量\强度 有关, 降水量\强度 越大,越容易形成泥石流。
物质条件与泥石流形成之间的关系
实验结论:说明泥石流的形成与 坡面松散固体物质的多少 有关, 坡面松散固体物质 越多,越容易形成泥石流。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_ppt课件
解 题 训 孟加拉湾北部 干旱:渐发性、 练 广阔的暖洋 要 及沿海地区、 降水不稳定的 高 面(热带、 效 气象灾 中国东南沿海、 狂风、 干旱、半干旱
分布
成因
影响
其他典型灾害
人教版地理
目 录
第一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 类型
分布
成因 岩层断裂或 错位,地球 内能的急剧 释放 强降水形成 洪水;排水 不畅,积水 形成涝渍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人教版地理
目 录
第一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1)结合实例分析人类活动使环境的稳定性增加的原理:
目 录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人教版地理
第一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3.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1)自然灾害的区域链发现象: ①串发性灾害链:如寒潮→低温→霜冻。 ②并发性灾害链:如地震并发滑坡、崩塌、海啸、火灾。 ③串发——并发性灾害链:如台风带来风暴潮引起海水污染; 解 带来的暴雨诱发洪水、泥石流和内涝等灾害。 (2)自然灾害的群 题 训 发和群聚现象: 练 要 太阳活动的极值期 高 效 ①群发现象(时间上)地球自转速度急变期 地球各圈层变化激烈的时期
(病害)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人教版地理
目 录
第一讲
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2.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
世界上最大的自然灾害带有两条,即环太平洋灾害
带和北半球中低纬度灾害带,表解如下:
高 频 考 点 要 通 关
形成原因 主要 灾害带 位置 自然地 人文地 自然灾害 理原因 理原因 ①板块交界处→ 环太平 环太平 地震、火山、 多火山、地震→ 人口集 洋灾害 洋沿岸 台风、海啸、 多海啸;②热带、 中,经 带 的地带 风暴潮等 副热带海域→台 济发达 风→风暴潮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概要资料
高中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一、自然灾害系统示意图二、主要的自然灾害(一)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台风台风台风(在西北太平洋上)、飓风(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概念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热带气旋产生条件①有广阔的暧洋面(26O C以上);②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③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纬度大于5O的热带和副热带海洋)结构由外围大风区、旋涡风雨区和台风眼三部分组成路径西移路径(对华南影响较大)、西北路径(对华东影响较大)、转向路径(对东部沿海影响较大)天气特征狂风暴雨我国极易遭受台风的袭击的原因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由于西太平洋台风具有向西北方向移动的特征,我国台风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沿海重、南方重。
分布时间分布:一年四季(7-11月最频繁);空间分布: 主要集中在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危害主要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与受灾体有关。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可能性越大。
由于这些沿海地区由于人口、财产密集,工农业生产发达,所以热带气旋常造成巨大的破坏和社会经济影响。
(具体见必修1P48)防御措施预测和预报是防灾、减灾的主要措施2、干旱和旱灾干旱旱灾概念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是一种渐发性的自然灾害特点(我国)范围广、频次高、持续时间最长形成原因由较长时间的气候波动或气候异变引起在某些地区,即使降水丰富,但是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动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就会酿成旱灾影响或发生地区影响的地域非常广,有时会波及整个国家或部分大陆常常发生在降水不稳定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频率较高)影响的主要地区副热带型(副热带高压控制)、温带型(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我国华北(春旱)、华南(夏秋旱为主)、西南(一年四季均有可能,春旱、伏旱)和江淮地区(伏旱)危害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国东部季风区灾情重人口稠密、城市众多、经济发达。
(地理精品教案)人教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全套教案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教案第一章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自然灾害的概念2、了解自然灾害带来的多方面影响。
3、了解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二、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的重大影响。
教学重点、难点: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自学法,谈话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 自然灾害是人类文明进步面临的极大威胁。
认识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与分布规律,探讨缓解自然灾害的有效措施使全人类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自然灾害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设问)什么是自然灾害?一、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一)自然灾害1.自然异变与自然灾害:自然异变:自然异变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
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
关系: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与人类相互作用的产物。
自然异变本身无所谓成灾和危害,只有当它们作用于人类及其创造的各种物质财富上,并使之造成损失,才成为灾害。
(问)从自然灾害的定义来看,要构成自然灾害,必须有哪些要素呢?2.自然灾害的发生的条件1)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2)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
思考:P2思考题(承转)自然灾害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请大家阅读教材3-5页,归纳出自然灾害的影响。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1.人员伤亡2.财产损失自然灾害还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形成直接经济损失。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1)特殊性: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人员、财产的损失灾情来说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2)对不同类型自然资源破坏的差异:属性 被破坏后情况 矿产资源等 非可再生 受灾被毁后无法或很难恢复水资源 可再生 受灾后虽然可以再生,但过程非常缓慢大气资源 可再生 生物资源 可再生 总体上属于可再生资源,但一个物种灭绝后,就永远消失而不会再生土地资源可再生一旦受灾,将导致森林被毁、土壤破坏、草地退化等环境问题。
人教版地理选修5 自然灾害
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一、自然灾害的影响二、主要自然灾害1、气象灾害(1)热带气旋热带气旋灾害主要是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的。
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天气状况。
(2)干旱①分布(3)寒潮2、地质灾害(1)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震源震中距震级)(2)泥石流和滑坡3、水文灾害(1)洪涝包括洪水和涝渍(2)风暴潮的类型有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
三、自然灾害分析方法1、洪水(1)自然:流域状况(降水强度、地面坡度、土壤含水率、植被覆盖率)、水系状况(支流多少、河道曲直、河谷坡度、入海口狭窄)(2)人为:植被破坏、围湖造田、防灾意识、抗灾能力2、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这些灾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3、冰雹:多发在春季。
春季冷暖气流常在该省交汇,易使暖气流强烈抬升;春季气温回升快,空气对流强。
四、中国的自然灾害1、洪水灾害:①暴雨洪水,4~9月,东部季风区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地区②冰川融雪洪水,4~5月融雪洪水,7~8月冰川融水。
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东北高纬度山区③冰凌洪水,初冬和初春。
河流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2、气象灾害(1)旱灾①东北区:在盛夏季节,特别是辽河与嫩江流域,常有久晴高温天②华北区: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期③长江区:多发生在7~8月,俗称“伏旱”④华南区: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桂西则以春旱为主⑤西南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
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春旱。
(2)蝗灾与旱灾的关系五、防灾与减灾1、我国自然灾害产生的环境原因2、防灾与减灾(1)3S技术运用①遥感技术(RS):灾害前兆监测;进行灾害跟踪监视;及时发出警报;帮助救灾;建立灾害模型。
②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灾情发生后的通信联络;减灾过程中的灾情跟踪、监测、实时监控;灾害发生地点的准确测报;救灾人员赶赴现场的导航;可提高减灾的效率和精确度。
③地理信息系统(GIS):对自然灾害进行预报预警和动态监测、灾害发生成因与规律分析、灾害损失调查、灾情评估等,还可以为制定减灾预案和指导灾后重建工作提供依据。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课件共36张[可修改版ppt]
3 新课堂·互动探究
要点一 自然灾害
1.自然灾害和自然异变的区别与联系
自然异变为自然灾害的诱因,是自然灾害发生的首要条件。自然
灾害是自然异变导致的一种结果,但并非唯一结果。如下表:
属性
衡量标准
关系
自然异变 自然属性 变化程度或强度
自然灾害
自然属性社会 属性
人类社会和自然资 源损失
2.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 自然灾害的形成需具备两个条件:自然异变为诱因(自然属性), 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社会 属性)。图示如下:
不仅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往往 受灾后
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恢复 虽然可 以再 总体上属于可再生资源,但一个 生,但 物种灭绝后,就永远消失而不会
再生 过程非 常缓慢 一旦受灾,将导致森林被毁、土
壤破坏、草地退化等环境问题
(4)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 ①不同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自然灾害的影响是 不相同的。 ②同一种自然灾害,危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
要点二 自然灾害的影响 1.人员伤亡 自然灾害对人员的伤害有:(1)生理伤害:给人体造成死亡、伤残 等。(2)心理和精神伤害: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 人员伤害的人群差异:人们在年龄、性别、收入、居住条件、健 康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会导致个人对灾害的应急反应不同。因此, 同样强度的灾害发生时,人员伤亡的情况不同。如下图:
二、自然灾害的影响 1.灾情的大小衡量标准: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2.主要影响 (1)人员伤亡 人类在自然灾害中除了受到伤亡等生理伤害,同时还会由于断水、 缺粮、失去亲人、无家可归等灾害境遇,造成恐慌、忧愁、痛苦等心 理和精神的伤害。 (2)财产损失 ①直接经济损失: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船舶、 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 ②间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物资生产流通、 商贸金融、社会结构和管理等方面的损失。间接经济损失通常数倍于 直接经济损失。
人教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第一章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优质课件PPTppt文档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相对高差大。 沟谷强烈侵蚀下切,为高山峡谷地貌。
(2)分析此次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高山峡谷地貌,(树枝状)水系发育,落差大、汇水速度快; 断层发育,岩体破碎,风化蚀强烈,地表有大量的松散物质堆积; 强降雨天气诱发泥石流、滑坡和崩塌的爆发,滑坡和崩塌进一步集 聚了岩土物质。
防灾管理
护坡工程 ct
小 结:
地质
自
地形
然
地表物质
条 件
气候
人
植被变化
类
工程建设
活 动
时间
空间
工
分布
程 措
施
成因
滑坡 泥石流
防治
非
工
程
危害
措
施
人财损失
环境破坏
如果到山区旅游发生泥石流 你应该怎么办?
√
逃生事项
• 遇到泥石流发生时,要跑到开阔地带 ,并迅速移到高处,不要顺沟方向往 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往两边的山坡逃 生。
资料2:5月以来,福建泰宁地 区持续出现降雨天气,7日20 时至8日14时,泰宁县雨量达 227.8毫米,开善乡雨量则达 288毫米。
资料4: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5月6日15时53分在台湾花莲县 发生4.0级地震,震源深度千米。
归纳总结分析滑坡、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自然条件
地质 地形 地表物质 气候
图2-地形
人口密度较大
图4-人类活动
空间分布:主要发生在我国的第二级阶梯上。 时间分布:泥石流: 夏秋季;
滑坡:四季皆有,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
【学以致用】
(2010年北京卷)图5是 经纬网图层和中国省级行 政中心图层的叠加图,图 中经纬线间隔度数相等。 读图,回答下题。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止 第一章第一节《自然灾害及其影响》优质课件(共56张PPT)-PPT文档
河道 排水 速度
慢
河道弯曲,地势低平,泥沙淤积严重,河流不通畅 如长江的荆江河段;如淮河下游河段;如黄河下游
小结
当流域的汇水速度 >河道的排水速度时,就容易形成洪水。
5.人类活动对洪灾的影响
流域内植被的破坏 大规模围湖造田
建筑物占据河道或分洪区
流
水
湖
使
域
土
泊
河
汇
流
对
流
水
失
洪
排
速
加
水
水
度
剧
的
速
加
淤
调
台风的有利影响
带来丰富降水,减轻旱情,缓解高温酷暑
(5)预防措施:
1)加强台风监测,发布台风预报和警报 2)营造沿海防护林和海堤 3)加强宣传,提高人们防范意识。 4)做好部分生产生活设施加固工作 5)完善排水系统
随堂演练:
例1从下表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自20世纪70年代 以来(双选)( BC ) 20世纪以来70年代全球自然灾害的统计
(3)危害: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 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4)预防措施:
1)改善生态环境,选择耐旱的作物。 2) 兴修水利 3)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
过关演练
为什么我国旱涝灾害频发?
季风气候不稳定性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强盛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势力弱 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台风天气
夏季风强,北涝南旱
非工程措施:
1)增强防灾意识 2)严格控制滥砍乱伐,提高森林覆盖率。 3)建立预报警报系统,纳入政府发展计划 4)实行保险制度 5)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和对策。
4.加剧洪水形成的因素
项目
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容纳,水位上涨而泛滥
能及时排除
分 从地形 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 低湿洼地 布 因素看
从气候 集中在中低纬度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区、亚 因素看 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关 洪水和涝渍往往接连发生,在低洼地区很难截然分开,所 系 以通称为洪涝
②风暴潮的类型有台风风暴潮和温带气旋风暴潮
自然灾害与自然异变
定义
属性
衡量标准
关系
自 自然界的各 然 种变化或异 异常 变
只具有单一 异变程度或强度 的自然属性
自 由于自然过程的 既具有自 然 异常变化造成的 然属性又 灾 人员伤亡、财产 具有社会 害 损失、社会失稳、属性
资源破坏等现象
或一系列事件
人类社会损失
自然异变为 诱因,是自 然灾害发生 的必要和首 要条件,危 及人类社会 的生存、造 成损失是自 然灾害形成 的充要条件
地震、滑坡、 泥石流等地质 灾害,洪水、 台风、干旱、 低温、风沙等 气象灾害
不同气候带的边 位于中低纬度
缘→水旱灾害; 热带、副热带海 域→台风→风暴
地带,人口稠 密,经济密度
潮;地势高差大, 大
地形复杂→山地
地质灾害
例题
2.图5-5-10为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从地形条件看,泥石 流多发地的地形主要是高 原和山地。请你指出泥石 流多发地所处的高原或山 脉的名称,并说明山地泥 石流多发的原因。
2.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人员伤亡:给人体造成生理和心理上的 伤害。 (2)财产损失:①直接经济损失:自然灾 害对作物、牲畜、林木、房屋、道路、机场、 船舶、厂矿、文物古迹等财产造成损毁。②间 接经济损失:停产停工、交通通信中断等导致 物资生产流通、商贸金融、社会结果和管理等 方面的损失。
例题
1.读图5-5-4,回答问题: (1)在洪水量基本相同的情况
下,在甲图所示的时期,其灾 害损失是:淹没农田 200km2,毁损房屋20间, 死亡人数20人;在乙图所示 时期,灾害损失是:淹没农田 1000km2,毁损房屋500间, 死亡人数300人。造成这种灾情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①乙图时期河流两岸土地被广泛开垦。②乙图时期河流两岸城镇 密集,人口密度增大。③乙图时期水土流失加重等。 (2)如果你生活在该区,为减轻灾害损失,你会采取哪些措施?
人教版选修5自然灾害分布以及防治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1)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2)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4)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1)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2)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 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 成原因 (4)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主要危害 3.自然灾害与环境 (1)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台风风暴潮
温带气旋风暴潮
发生季节 夏秋
春秋
海水上涨 动力 特点
发生地区
台风
温带气旋
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区
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 区,以欧洲北海沿岸、 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北 方海区沿岸为多
(4)生物灾害 蝗灾 鼠灾
(5)世界上的各种自然灾害主要集中 分布在两条巨型的灾害带上,即环太 平洋灾害带和北半球中纬度灾害带
在河流两岸的洪水高风险区,不宜建永久性居住地。
知识点二、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
2.形成与分布 (1)热带气旋
①形成
②分布
(2)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 ①泥石流
②滑坡 结合滑坡发生区剖面图
(3)洪涝 ①洪涝包括洪水和涝渍两种主
要类型
类型
洪水
涝渍
成因
特大地表径流不能被江河、湖库 洼地积水不
区,其原因是什么?
小雨时,地表泥石不能被雨水带走,泥石逐渐积累。一遇暴雨, 积累的泥石便随水而下,形成泥石流。
(3)图中A地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山脉分布区,但为什么这里是泥石 流多发地? ①这里气候干旱,风化作用强,地表碎屑物质多。②在 干旱地区,往往降雨变率大。③干旱地区地表植被缺乏。
(4)图中B地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多暴雨地区,却是泥石流多发 地,其原因是什么? ①B地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②B地气候寒冷,冻融风 化作用强,易产生较多的松散物质。③冬季多冰雪,夏季冰 雪融化易产生较大的水流。
欧洲南部有阿尔卑斯山,欧亚两洲分界处有乌拉尔山,亚洲 中部有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天山、阿尔泰山、 横断山等,北美西部有落基山,南美西部有安第斯山等。原因是 ①山地坡度陡,泥石易被雨水冲走。②山地风化作用强,产生的 碎屑物质多等。 (2)从降雨条件看,泥石流多发生在降雨变率大(多暴雨)的地
知识点一、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
1.自然灾害 (1)概念: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 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 象或一系列事件。
自然灾害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一种社会 现象,它同时具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
(2)发生的条件 一是要有自然异变作为诱因;二是 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 受自然灾害的客体。 (3)自然灾害系统的组成 自然灾害系统是由孕灾环境、致灾 因子、受灾体和灾情共同组成的具有复 杂性的地球表层异变系统,灾情的形成 是前三者综合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
灾害带 位置
主要自然灾害 形成原因 自然地理背景 人文地理背景
环太平 洋灾害 带
环太平洋沿 岸,宽数百 千米的地带
地震、火山、 板块交界处→多 台风、海啸、 火山、地震→多 风暴潮以及其 海啸;热带、副 他地质灾害和 热带海域→台风 海岸带灾害 →风暴潮
人口集中, 经济发达
北半球 中纬度 灾害带
北纬20°— 50°之间的 一条环球自 然灾害带
(3)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其相对人 员、财产的损失具有滞后性和隐蔽性。
(4)自然灾害的 危害程度存在地 域的差异。
受地区之间社 会经济发展水平 和防抗灾害能力 地区差异的影响, 自然灾害的危害 程度存在着地域 差异,分布
3.自然灾害特点 2008年春节前后,我国南方发生了历史罕 见的特大雪灾,比1954年的雪灾更甚,纵观其 发生、发展过程可归纳出自然灾害的特点有: (1)广泛性与区域性。 (2)频繁性与不确定性。 (3)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4)联系性。